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再别康桥》 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再别康桥》 课件
情感: 惆怅 低落 无奈 沉默
宁静和谐、清新飘逸、轻柔幽美的意境, 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招手作别云彩图〔西天云彩伴我行〕
河畔夕照金柳图〔河畔金柳映斜阳〕
青草水底招摇图〔软泥青荇水底摇〕
榆阴清潭浮藻图〔榆阴天上彩虹梦〕
撑篙漫溯寻梦图〔长篙漫溯星满舟〕
笙箫夏虫沉默图〔笙箫别离虫不鸣〕
挥手惜别云彩图〔云彩不带衣袖挥〕
赏析特色
1.形式〔建筑美〕: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照应
2.语言〔音乐美〕:音节和谐 节奏感强 3.意象〔绘画美〕:色彩绚丽 鲜明生动
作业:拓展练习
这里有几个常见的意象:月亮,星星,树 叶,风筝,大海,书籍。请大家从中选取一个 或几个你认为有话可说的意象,表达自己真实 细腻的感情。
诗歌欣赏
再读诗歌, 回味情感。
知背景: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 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 学所在地。徐志摩曾于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 局部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 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 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 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如今又要和它辞别了,自 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Hale Waihona Puke 01 云彩特点:轻盈、飘渺
情感: 难分难舍 依依惜别
02 金柳
比喻 特点:娉婷袅娜、妩媚多姿
情感: 欢喜爱恋
03 青荇
拟人 特点:无拘无束、安闲自在
情感: 迷恋留恋
04 潭水
比喻 特点:缤纷绚丽
情感: 永久眷恋
05 星辉
特点:斑斓,壮丽
情感: 兴奋冲动 陶然忘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共31张PPT)
河畔金柳倒影图
7难舍难分 招手惜别云 彩图
挥手作别云彩 图
结构全解:
第一部分 (1)
轻轻的我走了
轻轻的我来了 轻轻的我招手 河畔上的金柳 泛舟康桥 离愁别绪 依恋母校 作别母校 生离愁
再 别 康 桥
第二部分
(2-6)
软泥上的青荇
榆阴下的一潭
来寻梦
悄悄的我走了
第三部分 (7) 悄悄的我来了 悄悄离去 心忧伤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 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 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 千古绝唱,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 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 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 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 人。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 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 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 的文坛巨星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 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那柳荫下波光潋滟的清泉,沉淀着诗 人像彩虹一样的绚丽迷人的梦,可谓 融情入景。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 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5、撑篙漫溯寻梦图 1、挥手作别云彩图 6、黄昏夏虫沉默图
四、“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 的康桥”是脍炙人口的诗句,联系上下 文,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妙处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是承接上一句诗“但我 示 不能放歌”而来的,因为诗人此时此刻连“在星辉 斑斓里放歌”亦不忍,只好以无声的悄悄作为别离 的笙歌。在由波光艳影荡漾,水底青荇招摇,星辉 斑斓组成的大自然的和谐中,只有无言的沉默是对 康桥最好的告别。在这一句内,“悄悄”与“笙箫” 亦成押韵,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沉默是今晚的 康桥”则是“康桥今晚是沉默的”倒装,这一倒装 不仅造成句与句的押韵效果,而且以“沉默”定义 康桥此时的特性,再一次突出了康桥的宁静美,收 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课件(共12张PPT)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课件(共12张PPT)
“甘心”两字,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 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长 于斯、死于斯。” 这些景物上寄予着作者对康桥的无限留恋。 柳草本无情,有情的是诗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的必背知识点:
作者介绍:徐志摩(1896-1931),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徐志士,字幼安,浙江海宁 人。他是中国新诗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徐志摩全集》等著作。 背景介绍:《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22年。当时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 离开了康桥,后来回国后经历了许多挫折和不如意。在重游康桥时,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 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
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诗词欣赏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第2课
新课导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 人的离愁别绪。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 悄地走了。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再别康桥》课件-共21张ppt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再别康桥》课件-共21张ppt

建筑美
押韵:韵律和谐,抑扬顿挫——
音乐美
(四)、课堂小结,知识巩固
• 播放诵读带,加深理解记忆
“找意象、品意境、悟感

• 重述本诗重难点
“三美”
(五)、启发思考,学以致用
• 1、学生在感悟此诗的基础上 背诵此诗 • 2、写一篇读后感。 • 3、运用所学方法预习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
(六)、板书设计
1、内容分析:
根据诗人由现实到理想再到现 实的思路特 点,本诗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一节):三个“轻轻的”— —画面美 • 第二部分(第2—5节):找意象、品意境、 悟感情 • 第三部分(第6、7节):诗人淡淡的哀伤
2、诗歌特点分析(讨论分析法)
结构:错落有致,回环往复,首尾呼应
(现实—理想—现实)——
• 主板书 现实 (1 ): 离别 轻轻的招手 依恋
理想(2-5 ):寻梦 静静的追寻 幸喜 现实(6-7): 离别 悄悄的挥袖 哀伤
附板书
意象 云彩 金柳 清荇 星辉 特征 运思而作 柔美多姿 逍遥自在 斑斓多姿 意境 感情
优美的环境 深深的依恋 和谐的氛围 浓浓的情思 宁静的环境 淡淡的哀愁
诗歌特点: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 高一年级:初中——高中 • 年龄:15、16岁 • 认知规律:对社会、人生认识模糊不 清 • 学生学习概况:学习概念化,单一化 • 方法:以接受法为主,主观能动性差
教法: 诵读感悟法:范读、自由读、
分段读、齐读、听诵读等
多媒体教学法:音乐与图片相
结合
创设情境法:展开想象和联想,
启发思考
学法
• 想象联想法:创设情境,启发
再 别 康徐 志 桥摩
说课内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ppt课件
(2)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别康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____________________ 波光里的艳影 , 在我的心头荡漾 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4)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 揉碎在浮藻间 康桥》)
栏 目 链 接
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 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 相近的韵或不押韵。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
栏 目 链 接
文学体裁。作品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
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也有散文一样不分行, 不押韵的特点,如鲁迅的《野草》
栏 目 链 接
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
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 命失败后的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 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具有
一定的普遍性的。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
栏 目 链 接
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巷:这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雨是
[辨析]“凄清”形容清冷;“凄婉”是指(声音)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课件(共28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课件(共28张PPT)

返回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 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 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 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 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 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
返回
2.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苏轼的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从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从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到 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古往今来,爱 国主义精神都是中华之魂,它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它 是一支点燃中国人智慧和力量的熊熊火炬,爱国主义精神
将永远传承下去,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返回
导入:自古写离别诗的作品可以说是数不
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返回
探究五:本诗首节和末节在节奏上相同,在语 意上相似,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返回
提示: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 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结构严 谨,给人以整体之美,体现了徐志摩主 张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使
依依惜别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返回
◇叠词(修辞)的妙用
请找出本诗和《雨巷》中的叠词,体会其作用
每日一思


1.面对民族的兴衰,我想到的是那一抹残阳,一片荒 漠,我想到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毫

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 课件

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 课件

[ 文题解读 ] 再别康桥,“康桥”现在一般译 为“剑桥” , 是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 诗人 曾在剑桥大学学习、生活;“再别”意味着 是故地重游,充满眷恋意味。
[作家作品]
徐志摩( 1897 ~ 1931 ), 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 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 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 南湖、诗哲、云中鹤、仙鹤 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 人,新月诗社成员。 1921 年 赴英国留学 , 入伦敦剑桥大学 。在剑桥大学学习的两年间 , 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 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 响。
唯美主义的诗歌流派。
[基础梳理]
1.音形识记 ①河畔pàn ②青荇xìng ③沉淀diàn
④漫溯sù
2.词义辨析 沉淀·积淀
⑤满载zài
⑥斑斓lán
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 ;比 喻凝聚,积累。 积淀: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2课 诗两首《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 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音 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2. 通过《再别康桥》一诗中意象和语言的赏析,体会诗人内 心深厚的感情。 3. 用沉稳舒缓的节奏,低沉幽怨的情感慢读诗歌,培养对新 诗的欣赏兴趣及初步的鉴赏能力。
[文学常识]
胡 适
徐志摩
闻一多
新月诗派,是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 ,又称新格律诗派,其 源头是胡适、闻一多、徐志摩等人于 1923 年在北京发起成立的“新月社”, 其形成标志是1926年4月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的《诗 镌》专刊。该诗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陈梦家 等。他们在创作上都注重形式,讲究一定的格律,内容上主张独抒性情,是一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 1-2 诗两首 再别康桥优质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 1-2 诗两首 再别康桥优质课件PPT

返回
新月诗派
• 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诗 歌流派。致力于提高新诗艺,潜心于 探索新诗律,本派诗人以“音乐美、 建筑美、绘画美”三美作为诗艺目标。 以闻一多、徐志摩的作用尤为突出。 以《新月》月刊为阵地。
2021/02/01
4
三、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 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
的人生观:追求爱、自由和理想
的美。 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
京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1923
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是新月
派的代表诗人。有诗集《志摩的
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等。散文上也自成一格,著有散
文 集 《 落 叶 》《 巴 黎 的 鳞 爪 》
《自剖》等。1931年11月因飞
机失事遇难。
3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2021/02/01
8
2021/02/01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9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2021/02/01
10
2021/02/01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11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2021/02/01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2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2021/02/01
13
返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再别康桥》课件 (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再别康桥》课件 (共36张PPT)

徐 志 摩
1916年考入北大, 与16岁的张幼仪结 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国,就 读于剑桥大学,攻 读博士学位,期间 邂逅了林徽音。 1922年3月,与张幼 仪离异,8月回国。
在上海任銀行行長和霓裳服裝公 司總裁時的張幼儀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 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 侣。得之,我幸;不 得,我命。”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 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 侣。得之,我幸;不 得,我命。”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译, 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陆小 曼并相恋。 1926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在上海光 华大学任教授。 1930年秋,应胡 适之邀,到北京大 学任教。
学习。在这里,他度过 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 贮满诗意的新生活。
一河康 条,桥 水我的 。敢灵 说性 是全 全在 世一 界条 最河 秀上 徐 丽; 志 的康 摩 —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 《再别康桥》
榆阴浮藻清潭图
3无限的依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黄昏夏虫沉默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1难舍难分
挥手作别云彩图
7悄悄作别
招手惜别云彩图
课Hale Waihona Puke 总结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以自 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 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校热爱、依依 惜别的深情.
艺术特点
1、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 呼应——建筑美 全诗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 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 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 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 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 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 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 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 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 人以整体之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 诗两首——《再别康桥》 课件(共9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  诗两首——《再别康桥》 课件(共92张PPT)
——《我所知道的康桥》
• 胡适:“他的人生观真是一 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 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 是自由,一个是美。
• 徐志摩——中国二 十世纪初的高富帅 ,追求爱,美,自 由。
与徐志摩相关的三个女子:
张幼仪(原配)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 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 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 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 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 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 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 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 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 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 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 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 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 ,说不定我最爱他。”
康桥——徐志摩的精神依恋之乡
• 康桥情结:
• 康桥一方面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 静和梦幻色彩;一方面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 ”时光的所在,他在这里接触了西方文学,接触 了诗歌,也认识了林徽因。
(主要)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应父命与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20年赴英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其间爱恋林徽因。 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回国。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
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 错爱而寂寞一生。 ⑥如果真相是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 选择沉默。
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⑦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彼此追逐却有永恒的距离。 ⑧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
过去的畅想有多快乐,现世的遗憾就有多悠长。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 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 四月天!
林徽因 (灵魂伴侣)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 再别康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 再别康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再 徐别 志康 摩桥
精选课件
徐志摩
现代诗人,散文家。
别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省海宁人。
追求“爱,自由和美”
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诗《雪花的快乐》《偶然》
精选课件
《沙扬娜拉》
写作背景介绍:
•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 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 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 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 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 “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绘画美
精选课件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 这首诗韵律和谐。诗人深崇闻一多的“音乐 美、绘画美、建筑美”——尤重音乐美,因 此除第五节不押韵外,其他六节都 严格押 韵,而且频频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 感。四行一节,诗作的单行和双行错落排列, 每句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8字句), 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此外,“轻轻”“悄 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 节奏。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节奏相同,
精选课件
•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 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 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自然千缕柔 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精选课件
• 1931年11月19日,他搭 “济南号”飞机从南京 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 的党家庄,忽遇大雾, 飞机触山着火。
精选课件
一生可用四个字概括
•爱 •自由 •美
金柳:秀美婀娜(对康桥的无限欢喜 ) 青荇:惬意宁静(对康桥 的永久眷恋) 潭水:五彩斑斓(对康桥的深深依恋)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2再别康桥(27页ppt)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2再别康桥(27页ppt)
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
徐志摩
【听读课文】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 南 湖、诗哲。1918—1922年先后在 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 新诗。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雨堂 称为“情才”和“奇才”。代表诗集《志 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 集》,代表诗作《再别康桥》、《偶然》、 《云游》等,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 重要的代表作,是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 诗作。
金柳”大胆地想象为 “夕阳中的新娘”, 使无生命的景语,化 作有生命的活物,温 润可人,艳影正是金 柳的倒影,“在我的 心头荡漾” 浸透着 诗人的刻骨铭心的幸 福。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再别康桥
• 拟人 写了康河里的水草随 软泥上的青荇, 微波起伏,绿油油的水草 在柔波中招摇,仿佛在向 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般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 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 在康河的柔波里, 河清波的爱抚。“招摇” 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 对诗人的欢迎态度,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甘心”二字,也写出了 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强化了诗人心中那种对康桥恋恋不舍的感 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 绕心头。
【品读情感】
星辉:忘情
清潭:执着
青荇:陶醉
金柳:欢喜 云彩: 感伤
笙箫:沉重
云彩:依恋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榆荫下的一潭, 悄悄的我走了,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再别康桥》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再别康桥》课件 (共22张PPT)
柳 特点:“柳”“留”谐音,古人以折柳寄
托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的感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行
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青荇、青草 特点:油油的、招摇、青 诗人的感受:甘做水草 诗人的感情:永久眷恋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饮马长城窟行》
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芳草 特点:茂盛、绵绵不尽,喻离恨。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42021/8/4August 4,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42021/8/42021/8/42021/8/4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再别康桥
康我开 桥拨的 给动,我 我的我的 胚,的眼 胎我求睛 的的知是 。自欲康
由是桥 意康教 识桥我 是给睁
界上 最; 秀康康 丽河桥 的,的 一我灵 条敢性 水说全 。,在 徐 是一 志 全条 摩 世河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 派的代表人物。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 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历任《诗刊》 增刊、《新月》月刊等主编。代表作有《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等。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 黑暗的时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 有停止过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 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 人”。
建筑美: 1、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 2、每行基本为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 见整齐。
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
1、什么是意象? 渗透了诗人的感情、成为诗人情感载

人教版年语文必修一第2课《再别康桥》ppt课件

人教版年语文必修一第2课《再别康桥》ppt课件

【听读课文】
河 畔( pàn ) 荡 漾( yàng ) 青 荇( xìng ) 榆 阴( yú ) 揉 碎( róu ) 浮 藻( zǎo ) 长 篙( gāo ) 漫 溯( sù )
斑 斓( lán ) 笙 箫(shēng xiāo )
【诗歌 鉴赏 】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3、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三、电阻定律:
1、表达式: R l
s 2、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导 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
3、电阻率:
(1)、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 量。
(2)计算表达式: RS
l
几种导体材料在20OC时的电阻率/( ·m)
银 —— 1.6 10-8 铜 —— 1.7 10-8 铝 —— 2.9 10-8 钨 —— 5.3 10-8 铁 —— 1.0 10-7 锰铜合金 —— 4.4 10-7 镍铜合金 —— 5.0 10-7 镍铬合金 —— 1.0 10-6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六节 电阻定律
与长度有关
与横截面积有 关
与材料有关
结论: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 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一、实验探究:
1、明确目的:
探究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 度之间的关系。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控制: (1)电阻、长度、横截面积的测量、测 定方法:
横截面积:绕制线圈先算直径。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 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7年 考入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1921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 学位. 1931年11月,飞机遇难,年仅35岁.他 为汉语赢得了世界声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诗歌之美
绘画美
音乐美
建筑美
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康桥的美丽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出来的?
云彩,金柳,青荇,清潭,长篙,星辉。 这些意象可以描绘出哪些美丽的画面?
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体味作者在每幅画 面中所蕴含的情感
1、招手作别云彩图
2、河畔金柳倒影图
3、青草水底招摇图 4、榆阴浮藻清潭图
5、撑篙漫溯寻梦图 6、黄昏夏虫沉默图
3、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相比, 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 是 “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 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 感。
此诗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为什么作者对康桥情有独钟呢?
1920年,诗人“摆脱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衔 的引诱”,从美国动身,横渡大西洋,到英 国留学。第二年,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1922年学成回国。
2、巧用动词,动态的画面美:
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 挥一挥
音乐美
音乐美,是就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 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具体体现在: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 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往复。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 奏相同,旋律回荡,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感情: 惆怅,惜别 节奏: 轻柔,和谐 语调: 舒缓,低沉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自古离别的诗数不胜数, ——王维《渭城曲》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哪些诗词?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玲》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夏夜的一个傍晚,他一 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校园中,怀念逝 去的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无人认识他,一 腔热情和对母亲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 人,怅然若失。归国途中,诗人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离愁 别绪,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 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 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原因在于它以美妙的艺术 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感情,即对逝去的美 好往事,人们总是充满怀念。
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笔名 云中鹤,浙江海宁人。中学与郁 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 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现代诗人、散文家。1921年开始 创作新诗, 著有诗集《志摩的 诗》、《翡冷翠的一夜》、《猛 虎集》 。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 作品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 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1931 年 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 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 机坠身亡。
建筑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字数基本为六字 间或八字,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于参差变 化中见整齐,给人以建筑的美感。
总结
•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 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犹如 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 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 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 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
1916年 入北大法科,同年与16岁的张幼仪结婚。 1918年 赴美留学银行学。 1920年 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期间邂逅了林徽因。 1922年3月 与张幼仪离异,10月回国。
1923年 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 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1926年 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 任上海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教授,稍后又任 上海大夏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并兼任 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 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 1931年11月19日 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 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张幼仪
林徽因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陆小曼
诵读
河 青 揉 长 斑 畔( 荇( 碎( 篙( 斓(
pàn xì ng róu gāo lán
) ) ) ) )
荡 榆 浮 漫 笙
漾( yàng 阴 ( yú 藻( zǎo 溯 ( sù 箫( shēng
) ) ) ) xiāo )
整体感知
1、全诗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抒发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
7、挥手惜别云彩图
5、感情达到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
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榆阴浮藻清潭图
3、更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夏虫沉默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1、依依惜别
挥手作别云彩图7Βιβλιοθήκη 悄作别招手惜别云彩图愁


绘画美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 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1、诗的语言多采用色彩绚丽的词语:
康“景 桥在色 经星,这 验光给一 中下诗段 最听人留 神水留学 秘声下生 活 的,了 , 一听深 特 近 种 刻 。村印别 ”晚象是 钟,剑 声他桥 说美 是:丽 的 我

我敢说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水! ---徐志摩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 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康桥cambridge,即剑桥,邻近康河,以剑桥大学 闻名于世。诗人1920年秋到伦敦在剑桥大学学习, 1922年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 活后,8月中旬回国。1923年发表了第一首回忆康 桥的诗--《康桥再会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