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2改性对Ni-Mo/HZSM-5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
加氢脱硫CoMo催化剂的评价与选择
加氢脱硫CoMo催化剂的评价与选择加氢脱硫是指通过在反应中添加氢气将硫化物化合物转化为硫化氢(H2S)的过程。
在石油工业中,加氢脱硫是一项重要的工艺,可用于去除石油和天然气中的硫化物,以满足环境保护和燃料质量要求。
而选择适当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对于提高工艺效率和经济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加氢脱硫CoMo催化剂的评价与选择进行探讨。
一、CoMo催化剂的特性CoMo催化剂是一种代表性的加氢脱硫催化剂,由钴(Co)和钼(Mo)两种金属组成。
其催化作用原理是钴和钼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与硫化物反应生成活性中间体,进而将硫化物转化为硫化氢。
CoMo催化剂具有以下特性:1. 高催化活性:CoM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可以有效降低硫化物的浓度。
2. 良好的稳定性:CoMo催化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稳定运行,能够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
3. 可调性:通过控制Co和Mo的配比可以调节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以适应不同的加氢脱硫反应条件。
二、CoMo催化剂的评价方法评价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性能主要包括催化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抗中毒性。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CoMo催化剂进行评价。
1. 催化活性评价催化活性是评价催化剂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加氢脱硫反应器进行实验,测定催化剂对硫化物的转化率和反应速率。
活性越高,转化率和反应速率越大,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越好。
2. 选择性评价选择性是指催化剂在加氢脱硫反应中只将硫化物转化为硫化氢,而不发生其它副反应。
通过检测反应产物中的硫化氢和其它副产物的含量,可以评价催化剂的选择性。
选择性越高,说明催化剂的反应效果越好。
3. 稳定性评价加氢脱硫反应是一个长时间运行的过程,催化剂的稳定性对于工艺的持续性和经济性非常重要。
评价催化剂的稳定性可以通过长周期实验或中间周期实验来进行,观察催化剂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活性和选择性变化情况。
4. 抗中毒性评价在加氢脱硫过程中,催化剂可能受到反应物中的杂质和其他有毒物质的影响,产生中毒现象。
新型催化剂在脱硫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新型催化剂在脱硫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标题:新型催化剂在脱硫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脱硫是一种有效的环境保护技术,用于去除工业排放中的二氧化硫,以减少大气污染和酸雨的形成。
传统的脱硫方法包括湿法和干法脱硫,但它们存在一些问题,如高能耗和废水/废气处理困难。
因此,研究新型催化剂在脱硫反应中的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本论文综述了常见的新型催化剂及其在脱硫反应中的应用,包括碱金属氧化物、稀土金属氧化物、氧化锆等。
通过对这些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和性能分析,可以为未来的脱硫技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脱硫;新型催化剂;环境保护;二氧化硫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工业排放中的二氧化硫(SO2)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SO2的排放不仅对大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还与大气中的水分子结合形成硫酸,进而引发酸雨,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威胁。
因此,减少工业排放中的SO2含量,成为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之一。
传统的脱硫方法包括湿法和干法脱硫。
湿法脱硫主要是指将SO2转化为废液中的硫酸,然后通过进一步处理将其转化为其他无害物质。
然而,湿法脱硫存在能耗高、废水处理困难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发展。
与湿法脱硫相比,干法脱硫具有能耗低、易于操作等优点,但其脱硫效率相对较低,且难以适应复杂气体组分。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且环保的脱硫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催化脱硫技术由于其高效、低能耗和环保等优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新型催化剂的开发和应用为脱硫反应的实现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论文将综述近年来新型催化剂在脱硫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脱硫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碱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碱金属氧化物作为一种催化剂广泛应用于脱硫反应中。
常见的碱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包括氧化钠、氧化钾和氧化钙等,它们具有高催化活性和催化稳定性。
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较宽的反应温度范围。
研究表明,氧化钠催化剂在较高温度下对SO2的转化率较高,但在低温下催化活性较低。
NiO或NiSO4改性的纳米HZSM-5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
摘 要 : 究 了纳 米 HZ M一 其 用 不 同镍 化 合 物 改 性 的 催 化 剂 的 脱 硫 活 性 .结 果 表 明 , 全 馏 分 催 化 裂 化 汽 油 脱 硫 , S 4 研 S 5及 对 Ni O
改 性 比 N O 改 性 的 催 化 剂 有 更 好 的 脱 硫 活 性 稳 定 性 . 过 催 化 剂 吸 附 吡 啶前 后 的傅 里 叶 变 换 红 外 光 谱 、 i 通 氨程 序 升 温 脱 附 和微
研 究 论 文 :7 5~7 9 0 0
Ni 或 NiO4 性 的纳 米 HZ M. 化 剂 的 加 氢 脱硫 活 性 O S 改 S 5催
王 文寿 , 郭 洪 臣 , 刘 海 鸥 , 王 祥 生
精 1 0 2 ( 大连 理 工 大 学 化 工 学 院 催 化 化 学 与 工 程 系 , 细 化 工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辽 宁 大连 1 6 1 )
H ZS 一 a ay t m o iid b i O 4 ho d M 5 c t l s d fe v N S s we mo e s a e H DS c i iy ha h n n —ie ZS 一 c t ls r t bl a tvt t n t e a o sz d H M 5 a ay t
Ca a y tM o ii d b O r Ni O4 t l s d fe y Ni o S
W ANG e s o W n h u,GUO Ho g h n,L U i O n c e I Ha ’ U,W ANG a g h n Xi n s e g
( tt Ke b r tr fFieC e i l,De a t n aayi h mi r n gn eig Sae yLa oaoy o n hm c s a p rme to C tlt C e s ya dEn i ern f c t Dain Unv ri eh oo y,Da in 1 6 2,Lio ig,C ia) la iest o T c n l yf g l 01 a 1 ann hn
不同改性ZSM-5分子筛负载Ni催化剂上1-庚烯芳构化和异构化性能研究
不同改性ZSM-5分子筛负载Ni催化剂上1-庚烯芳构化和异构化性能研究宋烨;林伟;田辉平;龙军【摘要】The aromatization and isomerization performance of 1-heptene over Ni/SiO2 ,Ni/NaZSM-5, Ni/ZSM-5-P and Ni/ZSM-5-P-Fe was investigated at the conditions of catalytic hydrodesulfurization (T=673 K,P =1.5 MPa,WHSV=5 h-1 ). The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loading nickel on the carri-ers by spraying method and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XRF,N2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NH3-TPD, H2-TPR,and pyridine-FTIR techniques. The product distributions show that Ni/ZSM-5-P-Fe andNi/ZSM-5-P exhibit a remarkable enhancement of aromatization and isomerization of 1-heptene compared with that of Ni/ZSM-5,resulting in increased yields of isomerized product,aromatics,and dry gas. The performance of Ni/ZSM-5-P-Fe is even better because it has more mid-strong acid center and Bronsted acid,indicating that the Bronsted acid promotes the aromatization and isomerization of 1-hepten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ynergetic effect of metallic active sites and appropriate acid sites on the bifunctional catalysts is in favor of the aromatization and isomerization of 1-heptene.%以磷改性 ZSM-5分子筛(ZSM-5-P)、磷和铁改性 ZSM-5分子筛(ZSM-5-P-Fe)、未改性 NaZSM-5分子筛和无定形 SiO2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 Ni/ZSM-5-P,Ni/ZSM-5-P-Fe,Ni/NaZSM-5,Ni/SiO2催化剂,采用 N2吸附-脱附、X 射线衍射、NH3-TPD、H2-TPR 以及吡啶吸附-脱附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催化加氢脱硫反应条件下,考察了1-庚烯在上述催化剂作用下的芳构化和异构化反应性能。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机理的研究进展摘要: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催化剂,在降解污染物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对二氧化钛进行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光催化活性,使得对其改性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反应机理,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掺杂改性方法。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催化技术改进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两大难题,研究开发经济有效、不污染环境的能源成为全球性的战略目标。
光催化技术作为太阳能的化学转化及储存以及在环境污染处理方面的应用正蓬勃发展起来。
在众多半导体光催化剂(TiO2、WO2、ZnS、SnO3、SrTiO3、ZnO等)中,TiO2以其化学稳定性高、耐光腐蚀且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Eq=3.2 eV),氧化还原电位高,光催化反应驱动力大,光催化活性高且无毒、低成本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光催化研究领域中最活跃的方向之一。
1、光催化反应机理半导体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价带充满、导带空闲和禁带较宽。
作为半导体材料如TiO2、ZnO等,其能带是不连续的,价带和导带之间存在一个禁带,其禁带宽度(带隙能,Eg)为数个电子伏特。
当用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禁带宽度的光照射半导体材料时,其价电子被激发,越过禁带进入导带,同时在价带上形成相应的空穴,即产生所谓电子一空穴对。
在光催化的过程中,空穴具有极强的获取电子的能力(TiO2价带上空穴氧化还原电位为+2.7ev),能将水中的OH-和H:O分子转化为氧化能力和反应活性极强的羟基自由基?OH,而吸附在TiO2,表面的物质或溶剂中的游离氧则俘获电子形成?O等活性极强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都具有很强的化学活性,能与各种无机、有机污染物反应生成无毒无害的CO、HO和无机物等。
光激发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可经历多种变化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捕获和复合两个相互竞争的过程对光催化反应来说,光生空穴的捕获并与给体或受体发生作用才是有效的,如果没有适当的电子或空穴捕获剂,分离的电子和空穴可在半导体粒子内部或表面复合并放出热能,选用适当的表面空位或捕获剂捕获空位或电子,可使复合过程受抑制,如果将有关电子受体或给体(捕获剂)预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界面电子传递和被捕获过程就会更有效,更具有竞争力。
改性二氧化钛催化剂得研究进展
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得研究进展摘要:采用掺杂非金属或非金属可增强TiO2光催化材料可见光响应能力。
金属掺杂往往牺牲其紫外光区催化能力,而采用非金属掺杂不仅能够增强其可见光响应能力,且保持紫外区光催化活性。
本文简单叙述了添加非金属和过渡金属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原理方法及其进展。
掺杂非金属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包括了掺杂氮,掺杂碳。
掺杂过渡金属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包括掺杂铁,掺杂银,掺杂锆。
关键词:改性;二氧化钛;非金属;过渡金属;光催化剂1 引言自从发现TiO2光催化特性以来,以TiO2为代表的光催化环保材料得到广泛的研究⑴。
TiO2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光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和无毒、价廉等优点。
已成为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环境净化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
TiO2以其无毒、氧化能力强和稳定性好而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杀菌消毒及制备具自洁抗菌等功能的新型材料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TiO2相对其他半导体光催化剂而言,活性相对较高,但由于TiO2半导体的能带较宽(Eg= 3.2 eV),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较低(4%).只有在紫外光的激发下才能表现光催化活性,因此对二氧化钛进行改性,使其在可见光甚至是室内光源的激发下产生活性是目前众多研究者的研究热点。
2 掺杂元素改性二氧化钛的基本原理TiO2具有较宽的能带间隙,只有在紫外光下才具有光催化活性,为使其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必须直接或间接改变其能带结构,缩小其能带间隙。
采用元素掺杂提高TiO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都是基于提高其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抑制电子-空穴的重新结合来提高其量子效率⑵。
有些科学家认为适当的元素掺杂能够在价带和导带之间形成一个缺陷能量状态,而这种缺陷能量状态可能靠近价带,也可能靠近导带。
这种缺陷能带为光生电子提供了一个跳板,从而可以利用能量较低的可见光激发价带电子而传输到导带,使吸收边向可见光移动。
3 掺杂非金属改性二氧化钛催化剂掺杂非金属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性的研究很多。
以四硫代钼酸铵为前躯体制备的MoS2和Ni-Mo-S催化剂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研究
以四硫代钼酸铵为前躯体制备的MoS2和Ni-Mo-S催化剂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研究王岩【摘要】Molybdenum disulfide was prepared from ammonium tetrathiomolybdate as a precursor.Ni-Mo-S catalyst was also synthesized from ammonium tetrathiomolybdate with nickel as a promoter.The hydrodesulfurization (HDS)performance of these two catalysts were studied using a model fuel of decalin solution containing 0.8%DBT with and without quinoline in i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nickel increases the HDS activity of molybdenum disulfide.The existence of quinoline re-strains the HDS activities of these two catalysts.Both the activities of the hydrogenation pathway (HYD)and direct desulfurization (DDS)are suppressed for the molybdenum disulfide catalyst in case of the presence of quinoline.When quinoline exists,the DDS activity is enhanced on Ni-Mo-S catalyst and the HYD activity is just the other way.The inhibiting effect on HYD activity for Ni-Mo-S catalyst is significantly weaker than molybdenum disulfide,indicating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nickel increases the nitrogen resistance of molybdenum disulfide.%以四硫代钼酸铵为前躯体制备二硫化钼(MoS2)催化剂,并引入Ni 金属作为助剂合成Ni-Mo-S催化剂,以二苯并噻吩质量分数为0•8%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这两种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同时考察喹啉的存在对于这两种催化剂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的影响。
TiO2催化剂
纳米TiO2催化剂的制备改性、表征及在光催化氧化过程中的性能研究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二氧化钛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研究被迅速开展起来。
二氧化钛最大的优点是无毒、抗腐蚀,由于具有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地用作催化剂和载体。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二氧化钛在光催化氧化过程中的应用。
当物质所具有的尺寸属于纳米级别(<100nm),其特殊的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决定了其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
由于纳米颗粒表面原子数与其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大相径庭,从而使其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
另外,纳米颗粒因其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原子会存在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这些因素将导致纳米颗粒的特殊吸附现象,反应活性和催化性质。
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由于其特殊的表面状态和表面能,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吸附能力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催化剂。
纳米材料的制备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物理方法包括机械研磨法、沉积法和熔融法等,其中最常见的为机械粉碎法。
物理方法通常能耗大、成本高、尺寸可控性差,可取之处在于所得材料的微晶结构较为完善、表面缺陷相对较小。
化学方法在微粒粒度、粒度分布、微粒表面控制方面有一定优越性,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液相法、溶胶—凝胶法、固相反应法、辐射合成法。
1.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合成方法很多中溶胶—凝胶法以其工艺简单、反应温度低、能耗小、且引入杂质的可能性小、制得的产品粒度小、纯度高、分散性好等优点,成为合成超细二氧化钛的主要方法。
溶胶—凝胶技术是指金属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热处理而成为氧化物或其他固体化合物的方法,所需要的烧结温度比传统的固相反应法低200~50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选择钛酸丁酯作为前驱物,令其均匀混合于无水乙醇中并发生水解与缩聚反应,形成稳定的溶胶体系,溶胶再经过陈化转变为凝胶,最后对凝胶进行热处理得到超细的二氧化钛颗粒。
分子筛催化剂的前沿进展
分子筛催化剂的前沿进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清洁能源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研究环保型催化剂。
目前,分子筛催化剂在炼油行业和化工行业都广泛应用,如催化裂化、低碳烯烃转化、芳烃的烷基化、烃类异构化、烃类芳构化、酯化反应、甲醇转化为烯烃、酮醛缩合、聚合缩合乙酰化、异构脱蜡及光催化等反应。
分子筛载体及催化剂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水热晶化法、微波辐射合成法、离子热合成法、超声波合成法、固相合成法、气相转移合成法、干胶法及软硬模板法。
分子筛具有稳定的骨架结构、可调变的孔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吸附容量,在催化领域引起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不少学者通过改变骨架元素组成、调控分子筛孔径尺寸及表面物化性质,使得分子筛品种不断增加、结构更加丰富、性能更齐全。
此外,分子筛催化剂在石油炼制、有机合成、废水处理和气体吸附与分离等方面取得了成功,反映了分子筛基催化材料具备良好的应用潜力。
1 分子筛的发展现状上世纪50 年代末发现小分子的催化反应可以在分子筛的孔道中进行,才使得这种材料得以迅速的发展。
美国的多家公司,具有代表的是Linder公司、Mobil 公司、Exxon公司、联合碳化公司(UCC模拟天然沸石的类型与生成条件,开发了一系列低硅/铝和中硅/铝的人工合成沸石,如:A,X,丫,MOR, L沸石等。
从20 世纪50 年代末进入了沸石材料发展的全盛时期,不同硅铝比的沸石得以全面开发,大大推动了沸石的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然而,低硅铝比沸石存在热稳定性、水热稳定性差和酸强度低等缺点,阻碍了沸石的工业应用。
1961 年,Barrer R. M和Denny P J将有机季铵碱引入沸石合成体系中,合成出一批高硅沸石,并提出了模板剂的概念。
随后,大量的有机分子被用作模板剂(或结构导向剂),合成出了很多新的拓扑结构的沸石。
60 年代末期,有机碱引入沸石合成中,合成出大量的高硅铝比沸石分子筛,还得到了全硅分子筛ZSM-5、ZSM-11、ZSM-12 ZSM-34 ZSM-39 ZSM-4&这类沸石特点是保持空旷的骨架结构,具有优良的择形催化性能、较高的抗酸性、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
水热处理温度对纳米CoMo/HZSM-5催化剂选择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前期工 作表 明 , 以传 统 的氧化 铝负载 C 、 得 o Mo
到 的加 氢脱 硫催 化 剂在 全 馏 分 F C汽油 改 质 中很 C 难实 现辛烷值损 失小 于 1 硫 质量 分数 低 于 5 gg 、 0P / 的 目标 。纳 米 HZ M一 S 5具有 独 特 的孔 道 结 构 和较
曹 占国 ,刘 民 ,王 祥 生 ,郭 新 闻
( 连 理 工 大 学 化 工 学 院催 化 化 学 与 工程 系 ,大连 1 62 ) 大 1 0 4
摘 要 : 不 同 温 度 下 对 纳 米 HZ M一 行 水 热 处 理 , 采 用 X D、 在 S 5进 并 R NHsT D、 啶 吸 附 F — 和 N —P 吡 TI R z吸 附 等 方 法 对 其 进 行 表 征 , 察 不 同 水 热 处 理 温 度 对 纳 米 HZ M一 考 S 5的 结 构 、 性 、 表 面 积 和 孑 体 积 等 物 化 性 质 酸 比 L 的 影 响 。在 连 续 流 动 固定 床 装 置 上 , 全 馏 分 F C 汽油 为 原 料 , 察 经 不 同 温 度 水 热 处 理 并 负 载 活 性 组 分 c 、 以 C 考 o Mo , 米 C MoHZ M 后 纳 o / S 5催 化 剂 在 汽 油 加 氢 改 质 中 的催 化 性 能 。 结 果 表 明 , 米 HZ M一 有 良好 的水 热 纳 S 5具 稳 定 性 ; 热 处 理 后 其 酸 强 度 与 酸 量 均 有 所 降低 , 性 组 分 与 载 体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有 所 增 强 。提 高 水 热 处 理 温 度 水 活 会 抑 制 催 化 剂 的加 氢 脱 硫 活 性 , 化 剂 的烯 烃 饱 和 活 性 也 大 幅 度 下 降 。 当 处 理 温 度 高 于 60℃ 时 , 烃 饱 和 率 催 0 烯 小 于 5 , 物族 组 成 基 本 保 持 不 变 。 产
TiO2光催化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I of Guizhou NormaI University( NaturaI Sciences)
VoI. 22. No. 2 May 2004
文章编号:1004—5570(2004)02 - 0115 - 04
Reviews of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in research of TiO2 photo catalysis in wastwater treatment
LIU Jian-hua,LIAO Li-Iing
( SchooI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Guizhou NormaI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1,China)
有资料报道,在低光强下速率与光强成线性关 系,中等强度的光照下,速率与光强的平方根有线 性关系。Yinzhang 等[11]认为:上述关系可能与自 由基的产生有关,随着辐照增加,一方面电子与空 穴数量增加,电子与空穴复合数量也增加,另外产 生的自由基会发生反应生成 H2 O2 ,而 H2 O2 与有机 物反应速率比自由基要慢得多。 3. 5 反应温度和溶液 pH 值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阳离子蓝xgrrl等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研究发现低浓度时速率与浓度存在正比关系当反应物浓度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时随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有所增大但不成正比浓度到了一定的界限后将不再影响反应速率10光强及反应器有资料报道在低光强下速率与光强成线性关系中等强度的光照下速率与光强的平方根有线性关系
5. 1 TiO2 光催化剂表面修饰 通过 TiO2 光催化剂表面修饰可降低电子 - 空
穴的复合速率,延长荧光衰减寿命,最重要的是窄 化其能带结构,可以使太阳光的利用率由百分之几 提高到百分之几十。
钼基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钼基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吴文玉;王哲;白英芝;王海彦;马骏【摘要】以钼在加氢脱硫(HDS)中的应用为线索,按催化剂结构不同,简介了负载型催化剂和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总结了钼基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应用进展。
对于负载型钼基催化剂,按照载体不同,从单一氧化物载体、复合氧化物载体、分子筛载体和碳材料载体角度总结了催化剂在加氢脱硫中的应用。
负载型催化剂虽然应用广泛,但其活性组分受载体限制。
而非负载型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活性组分含量,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按照催化剂组成不同,总结了近年来单金属型、双金属型和多金属型非负载型催化剂在加氢脱硫中的应用。
%The preparation of supported catalysts and unsupported catalysts and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olybdenum-based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atalyst structure with molybdenum application in HDS as a clue.For supported molybdenum-based catalysts,the catalyst application in H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arriers from a single oxide carrier,complex oxide carrier,the molecular sieve carriers and the carbon carriers.Although widely used for supported catalyst, the active ingredients are restricted by the carriers.But unsupported catalys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ten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having a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The paper summarizes catalysts used in hydrodesulfurization in recent year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mposition from the single-metal type,bi-metal type and multi-type non-supported metal catalysts.【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6(045)005【总页数】5页(P967-971)【关键词】钼基催化剂;负载型;非负载型;加氢脱硫【作者】吴文玉;王哲;白英芝;王海彦;马骏【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1目前,世界原油重质化程度逐年加重,人类环保意识增强,清洁燃料生产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电催化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电催化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SMSI)是一种重要的电催化现象。
在这种相互作用中,金属负载于可还原的金属氧化物载体(如TiO2),在高温下还原时,载体被还原(如TiC),将部分电子传递给金属(如使Pt的非占有电子轨道被充满),导致降低金属(主要是Pt、'd'、Fth等贵金属)对H2的化学吸附和反应能力。
这种载体对金属相互作用所作的电荷修饰作用,使金属粒子在载体表面的形貌发生较大变化(如R成为六角形的单原子层筏结构),诱发特有的催化活性和化学吸附性能。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盛闻超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碱性氢气氧化反应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稳定性新突破的研究论文。
他们发现,Ni基非贵金属和TiO2载体之间也存在金属载体相互作用(MSI),这种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碱性氢气氧化反应(HOR)的稳定性。
例如,Ni2W/TiO2在 V仍然具有HOR活性,且极限电流密度只有轻微衰减,在 V过电位下同样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文献资料,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分子筛水热处理对改性HZSM-5催化剂非临氢芳构化性能的影响
20 0 6年 8月
石 油 炼 制 与 化 工 P TR ) E E ( UM R CE SNG AND P TR CHE C I P O SI E O MI AI S
第 3 第 8期 7卷
分 子 筛 水 热 处 理 对 改 性 HZ M一 化 剂 S 5催 非 临氢 芳 构 化 性 能 的 影 响
临 氢芳 构化 反应性 能 的影 响 。
2 实验 部分
Z M- 子筛 是 目前 工 业 应 用 较 多 的择 形分 S 5分 子筛 , 有 独特 的 择 形 性 、 具 良好 的 水 热 稳定 性 和耐 酸能力 强 等特点 , 已被广 泛应 用 于芳 构化 、 构化 、 异
烷基化 和选 择 性 裂 化 等催 化 过 程 。但 由于其 酸性
总酸量和酸强度 , 抑制 了催 化 剂 上 正 庚 烷 芳 构 化 反 应 过 程 的积 炭 。在 压 力 0 1 . a 温 度 4 0℃ 、 MP 、 0
质 量 空 速 2 0h 的 反 应 条 件 下 , S 5分 子 筛 的 水 热 处 理 降 低 了催 化 剂 上 正 庚 烷 芳 构 化 反 应 的 . HZ M一 初 始 转 化 率 、 烃 选 择 性 和 液 相 产物 中 的 芳 烃 含 量 , 提 高 了 液 体 收 率 , 分 子 筛 未 经 水 热 处 理 而 芳 但 比
以 Z ( 3 2 Ga NO。。和 NH P 混 合 n NO ) 、 ( ) H2 O 溶液 等 体 积 浸 渍 未 经 水 热 处 理 的 HZ M一 S 5分 子 筛 , 用 相 同方法 进行 干燥 、 烧 制 备 Z , , 再 焙 n Ga P负
王 星 星 ,陈 晓 蓉 , 陈长 林 ,徐 南 平
木质纤维素加氢脱氧制备液态燃料进展综述
木质纤维素加氢脱氧制备液态燃料进展综述摘要:随着对烷烃燃料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全球气候变暖日趋严重,人们正在寻找可长期使用的清洁再生能源。
木质纤维素,纤维素,淀粉等生物质是比较易得的,有希望成为未来的主要碳资源。
生物质中的碳都是在自然界循环的,所以可以成为可连续使用的燃料来源而不收碳排放限制的影响。
生物质直接加氢脱氧是制备生物燃料比较高效的方法,避免了传统乙醇路径的原料利用率低,分离成本高的问题。
本文综述了木质纤维素制燃料的技术进展,并对一些典型过程中所使用的催化剂,表征手段和使用的仪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生物质;加氢脱氧;烷烃。
Abstract:The increased worldwide demand for energy and stress from global warming, particularly from petroleum-derived fuels has led to the search for a long-term solution of a reliable source of clean energy. Biomass like lignin, cellulose, starch are quiet available and it is possible for them to replace petroleum as major carbon recourse in future. Biomasses appear to hold the key for a continuous supply of renewable fuels without compromising with the increasing CO2 emission limits since all carbon are recyclable. The hydrodeoxygenation of biomass is a relatively high efficient way to synthesis bio-fuel, whereby avoid the problem of low usage-rate of raw material and high separation costs in ethanol process. 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of development of biomass hydrodeoxygenation technology, in which the preparation of catalyst, characterization, and instruments would be used were also introduced.Keywords: Biomass; hydrodeoxygenation; Alkane.不断增长的全球能源消耗与随之而来的大量CO2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能源的两个主要问题。
TiO2改性γ-Al2O3基催化剂的中温水解羰基硫活性
TiO2改性γ-Al2O3基催化剂的中温水解羰基硫活性刘艳霞;上官炬;王泽鑫;徐壹堃;蔺隆【期刊名称】《化工进展》【年(卷),期】2018(037)010【摘要】中温催化水解羰基硫(COS)是实现气体精细脱硫净化的关键之一.虽然TiO2的加入可以明显提升γ-Al2O3基低温COS水解催化剂的抗硫酸盐中毒性能,但探讨TiO2物化性质对COS催化水解活性的影响将对制备中温COS水解催化剂至关重要.因此,分别添加商用TiO2或通过化学沉淀法获得的纳米TiO2制备出两类TiO2改性γ-Al2O3基中温COS水解催化剂.在固定床装置上,考察了两类催化剂的COS水解转化率随空速、温度、COS进口浓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及随O2存在的气氛效应,并且通过XRD、BET和CO2-TPD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分析了催化剂物化性质与催化水解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催化剂的中温(150~350℃)水解COS反应呈一级,在300℃、9000h–1时,COS水解转化率高达97%以上;TiO2改性γ-Al2O3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降低了内扩散阻力,有利于COS水解产物H2S的传质,即H2S的脱附;化学沉淀法获得的纳米TiO2改性γ-Al2O3基催化剂在含O2气氛中水解转化率稳定性较好,具有一定的抗氧中毒能力,这表明锐钛矿型TiO2能更明显提升催化剂的抗氧中毒能力.【总页数】10页(P3885-3894)【作者】刘艳霞;上官炬;王泽鑫;徐壹堃;蔺隆【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 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 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 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9【相关文献】1.TiO2和V2O5改性Al2O3催化剂催化有机硫化物水解的性能 [J], 佘春;上官炬;梁丽彤;赵有生2.中温羰基硫水解催化剂转化率影响因素研究 [J], 上官炬;梁丽彤;朱永军;王会娜;王晓鹏3.v—Al2O3催化剂上羰基硫水解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研究 [J], 李建伟4.轻烃中羰基硫水解催化剂的制备及活性研究 [J], 项玉芝;罗晓;韩文英;杨建建;马翠平;辛利;王立彬5.碱改性γ-Al_2O_3催化剂上羰基硫的低温水解反应Ⅰ.催化剂活性及补偿效应[J], 谈世韶;李春虎;郭汉贤;师剑平;杨醒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子尺度钼系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原子尺度钼系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丁禹;杨昌泽;李军;孙会东;商辉
【期刊名称】《化工学报》
【年(卷),期】2024(75)5
【摘要】深入探讨了原子尺度钼系加氢脱硫催化剂在加氢脱硫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重点关注了MoS_(2)和Co(Ni)MoS微观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活性氢原子
生成、硫化条件对催化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
探讨了不同类型MoS_(2)和
Co(Ni)MoS边缘结构与加氢脱硫性能的构效关系,强调了MoS_(2)边缘的硫-氢基
团在反应中的关键作用。
此外,详细讨论了噻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方式,加深
了对噻吩的加氢脱硫机理的了解。
最后,强调了载体Al_(2)O_(3)表面氢溢流效应的重要性,通过调控氧化铝载体表面的羟基基团与钼酸根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催化活性。
总体而言,这些研究结果突显了微观结构在催化活性调控中的关键作用,为提高工业
加氢脱硫反应速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页数】15页(P1735-1749)
【作者】丁禹;杨昌泽;李军;孙会东;商辉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3.38
【相关文献】
1.氮化钼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进展
2.钼基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3.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原子尺度微观结构
4.二硫化钼直接制备加氢脱硫催化剂技术展望
5.二硫化钼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氢脱硫性 能。结果表明 , i 改性可以弱化 Mo TO: O 和纳米 H S 5沸石之 间的相互 作用, Z M- 抑制 A :Mo l ( O ) 的形成 , 从而使催化剂的脱硫活性大大提 高。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汽油 加氢脱硫 HZS 5 i M. TO:
物 选择 性 和 降低 结 焦失 活 。 因此 , F C汽 油加 在 C 氢 改 质脱 硫 等 反应 中表 现 出优 越 的 反应 性 能 [] 3。 TO 作 为 催化 剂 的 载 体 用于 加 氢 脱 硫 , 活 性 比 i, 其
A1 活性 好 , 是 与 Al 比 , i 小 的 , 的 O 但 相 0 TO 较
作者简介 : 杨晓宇 , 硕士研究生 , 男, 主要从事清洁汽油方面的 研究工作 。 基 金项 目:中 国石油 天然 气股 份 有限 公司 大连 石化 分公 司 F CC汽 油 改 质 催 化 剂 及 工 艺研 究项 目( 同号 :2 0 0 9 ) 合 0 9 32 。 49 —
21 试剂与原料 .
钛 酸 四丁 酯 , 析 纯 , 分 天津 市 化 学试 剂 四厂 生 产 ; 丙 醇 , 析 纯 , 津 市 化 学试 剂 四厂 生 产 ; 异 分 天
收 稿 日期 :2 1—40 : 改 稿 收 到 日期 :2 1.52 。 0 00—2 修 0 00 .0
硫酸 镍 , 分析 纯 , 阳市试 剂一 厂生 产 ; 酸铵 , 沈 钼 天 津 市 化 学试 剂 四厂 生 产 ;原 料 F C汽 油 , 含 量 C 硫
油艨制 与记 二
PETRo Eu PRocEss。 NG AND PETROcHEM ‘ s cA
催化剂
。 2 l年 l、 卷 第 9 曩 oo 第 4 期
TO 改性对 N . / S 5 i2 i HZ M. 催化剂 Mo 加氢脱硫 活性 的影 响
杨晓宇 王祥生 郭新 闻 , , , 袁景利
1 前
言
为 2 5 g 烯 烃 、 烃 、 和 烃 体 积 分 数 分 别 为 7 , 芳 饱 3 . %, 37 %, 45 %, 国石 油 天 然 气股 份 有 1 9 2 .7 4 .8 中 6
随 着 人 们 环 保 意 识 的 逐 渐 加 强 , 动 车 尾 气 机
排 放 造 成 的 污 染 日益 受 到 关 注 , 界 各 国相 继 颁 世 布 了新 的 清 洁 汽 油标 准 。生产 低 硫 、 烯 烃 含 量 低
比表 面积 及较 差 的机 械 强度 限制 了其 进一 步 的应 用 ] 。为 了解决 这 些 问题 , 本研 究采 用 浸 渍 法对
HZ M. S 5进行 TO, i 改性 , 察 TO 改性 前 后 催化 考 i,
剂 的脱 硫活性 。
2 实
验
用 浸 渍 法 负 载 1% 的 Mo 制 得 的催 化 剂 记 为 5 O,
热处 理 1h 即得 到 纳 米 H S 5催 化 剂 , 为 样 , Z M一 记 品 T 1 H S 5 。以钛酸 四 丁酯 为钛源 , 1: - ( Z M一 ) 按 5 的 比例 与 异 丙 醇 混 合 后 , 用 浸 渍 法 将 1 % 的 采 5 TO, 载 到 H S 5催 化 剂 上 , 过 干 燥 、 烧 i 负 Z M. 经 焙 后 制 得 的 催 化 剂 记 为 样 品 T2 T— Z M一 ) - ( i S 5 。以 H 钼 酸 铵 为 钼 源 , 用 浸 渍 法 将 1% 的 Mo 采 5 O 负载 到 HZ M一 上 , S 5 经过干 燥 、 焙烧 后 制得 的催 化剂 记 为 样 品 T3 ( — Z M一 ) - MoH S 5 。在 催 化 剂 T2上 , - 采
来 自 F C装 置 , C C F C汽油 中 的硫含 量 占汽 油 中硫
含 量 的 9 % 以上 [ 1 0 1 。纳 米 Z M. ~ S 5沸石 具 有 较 大
比 例 混 合 均 匀 , 1% H 液 和 30 田菁 以 0 NO 溶 . %
粉 为粘 结剂 挤 条成 型 , 2 10℃下干 燥 , 然后 程 序升 温至 5 0℃焙 烧 6h 并 在 室温 下用 N NO 溶液 4 , H4
和高辛 烷 值的 清 洁汽 油是 国 家保持 能 源 经济可 持 续 发 展 的必 然要 求 。在我 国, 品汽 油 8 % 以 上 成 0
限 公司大 连石 化分 公司生 产 。 22 催 化剂 的制 备 .
纳 米 Na S 5 ( 0~ 1 0n 分 子 筛 原 粉 Z M. 7 0 m) 的制 备 参 照 文献 [】 行 。Na S 5经过 焙 烧 除 9进 Z M量 比 ) 与 , 按 O ( 的
( . mo/ 交 换 3次 , 干 燥 、 烧 后 , 0 ℃水 06 l L) 经 焙 50
的外 表 面 积和 较 高 的 晶内扩 散 速 率 , 反 应 过 程 在
中能 够 提 高催 化 剂 的 利 用率 、 增加 活性 组 分 的 分
散 度和 负载 量 、 增强 大分 子 转化 能 力 、 高 目的 产 提
(. 1 大连理 工大学精细化工 国家重点实验室催化化学 与工程系 , 大连 16 1 ; 1 02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 司) .
摘要 以钛 酸四丁酯为钛源 , 采用浸渍法研制 了一系列 TO 改性的 Ni / Z M- i: — H S 5催化剂, Mo
通过扫描 电镜 、 光粉末衍射 、 x. 吸附吡啶前后的傅里 叶变换 红外光谱、 序升 温还 原、 程 x射线光 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