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优质ppt]

合集下载

第十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第十一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第十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第十一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AMI诊断标准(1995年,WHO) :
①尸体解剖检查,②典型的持续的胸痛史,③典 型的心电图(ECG)异常改变,包括ST段抬高和Q 波出现,④心肌酶学的改变。后三项中二项阳性 者即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23
物化学标志物急性心肌损伤诊断的地位
• 确诊: 20%依靠生物化学标志物确诊
(心电图诊断AMI的阳性率至多81%), 提高了诊断可靠性。
高血脂、CRP和凝血因子异常。
15
二、冠心病危险因素(生物化 学(一))血脂
• 高血脂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高胆固醇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促进动
脉硬化的主要物质;
• TC和HDL-C不是很充分的预报因子, • TC/HDL-C比值可更准确地预报冠心病的
发 上生升,。TC/HDL-C>5,冠心病发病率急剧
• 临床评估病情和预后的灵敏指标。
24
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条件
➢ 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 ➢ 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肌组织(特异),在
心肌中有较高的含量,在正常血液中不 存在,可反映小范围的损伤(敏感);
➢ 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 ➢ 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 ➢ 能评估溶栓效果。
窗口期:被观察、升高持续的时间。 窗口期短,可被用于观察有无再梗死。
18
(三)凝血因子
• 冠脉内血栓生成是冠心病发展加剧的主要
因素之一,是特发性冠脉事件的最重要的 原因。
• 溶栓疗法已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主要治
疗措施:90%的急性心肌梗死有血栓生成 (首剂需在6h内使用)。
• 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浆纤
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Ⅶ和血浆纤溶酶原激 活抑制剂。
19
31
3.临床意义(CK及其同工酶)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

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新分型 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ACS分为: ① ST段抬高ACS,包括QMI及部分NQMI。
②非ST段抬高ACS,包括UAP及非ST段抬高
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类型及主要临床病理变化
灶性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后两类AMI常无的典型心电图改变,统称非Q波心肌梗死(non-Q 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NQMI)。
(三)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
以往的急性心肌梗死分类多以心电图表现为依据, 不能完全反映病人的实际情况。现将病理改变为冠状动 脉斑块破裂和冠脉血栓导致的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疾 病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传统分型 :根据有无AMI特征性Q 波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型、非Q波心肌梗死 (NQMI)型和Q波心肌梗死(QMI)型3类。
肾、骨骼肌、红细胞、脑等。
临床还选用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作为AMI诊断指标,此酶 本质还是LD。
命 名
LD1
亚单位组成
H4
主要分布组织及细胞
心肌、红细胞、肾皮质、白细 胞、肝
LD2
LD3 LD4 LD5
H3, M1
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
变 。
95%以上CHD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故常将CHD与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混用。
冠心病传统分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种临床类型。 (一)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 冠状动脉绝对或相对供血不足,心肌急剧而短暂的缺 血(氧)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 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

第十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ppt课件

第十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ppt课件
①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肌组织,在心肌中有较高的含量,在 正常血液中不存在,可反映小范围的损伤。
②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 ③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 ④能评估溶栓效果。
心肌标志物的发展史
一、LD和LD同工酶
1.细胞的胞浆和线粒体中 ,四聚体 , 2.H4(LD1),MH3(LD2), M2H2(LD3), M3H(LD4),M4(LD5); 3.心脏、肾脏和红细胞所含的LD同工酶比例相近,以LD1和
心脏疾病的诊断技术
心电图
价格
超声心动
昂贵 不适
影像学检查 机断层扫描(CT)
血液生化检查:酶类与蛋白类心脏标志物
价格较便宜且适合动态监测
➢1969年,国际卫生组织(WHO)规定AMI的诊断标准:
①典型的病史和长期的胸痛。②明显的心电图改变。 ③一系列酶的改变
3. 凝血因子
★冠脉内血栓生成是冠心病发展加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特发性冠脉事件的最重要的原因。
★溶栓疗法已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主要治疗措施:90% 的急性心肌梗死有血栓生成 (首剂需在6h内使用)。
★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浆纤维蛋白原、凝
血因子Ⅶ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浆纤维蛋白原:冠心病病人血中纤维蛋白原>3g/L是发生
CK-MB亚型在AMI时出现早于CK-MB. CK-MB2>1.9U/L且CK-MB2/CK-MB1>1.5为标准; MB2/MB1和MM3/MM2的比值升高(正常人<1)均可作为 诊断AMI的标准之一。 CK-MM3/CK-MM1>1.0也可作为AMI的诊断标准之一。
CK亚型分析在诊断AMI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方面优于CK 总酶和同工酶。
第二节 冠心病危险因素学说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医学生用的生化学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医学生用的生化学习)

CK测定的临床意义 CK测定的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时升高( 8h),18-30h时达到高 ),18 心肌梗死时升高(6-8h),18-30h时达到高 天恢复正常。 峰,3-4天恢复正常。 梗死后心肌再灌注,血清CK释放成倍增加, 梗死后心肌再灌注,血清CK释放成倍增加, CK释放成倍增加 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指标。 心肌再灌注指标 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指标。 CK是一个中度敏感指标, CK是一个中度敏感指标,不能用于再灌注的 是一个中度敏感指标 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
CK测定的临床意义 CK测定的临床意义
传统心肌酶谱中,CK和CK-MB是目前证实急性 传统心肌酶谱中,CK和CK-MB是目前证实急性 心肌梗死或心肌坏死的首选指标 CK-MB活性在心肌梗死早期增加, CK-MB活性在心肌梗死早期增加,短期内达到 活性在心肌梗死早期增加 高峰水平,是心肌再灌注的指征 高峰水平,
传统心肌酶谱
LDH在AMI诊断中的评价 LDH在AMI诊断中的评价 LDH不能单独诊断 不能单独诊断AMI,LDH单独诊断 单独诊断AMI 总LDH不能单独诊断AMI,LDH单独诊断AMI 的特异性只有53%,可用于AMI的排除诊断 的排除诊断。 的特异性只有53%,可用于AMI的排除诊断。 LDH在胸痛后 12h出现 LDH在胸痛后8-12h出现,7-12天恢复正常,时 在胸痛后8 出现, 12天恢复正常 天恢复正常, 间长,可以用于就诊较迟的患者。 间长,可以用于就诊较迟的患者。 如果CK-MB和cTn等已经有阳性结果 等已经有阳性结果, 如果CK-MB和cTn等已经有阳性结果,没有必 要检测LDH。 要检测LDH。 LDH不能用于溶栓治疗的监测 LDH不能用于溶栓治疗的监测。 不能用于溶栓治疗的监测。
CRP的临床应用 CRP的临床应用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

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
▪ 在临床上可以根据各地区的条件,有选择地对高 危人群进行普查。
▪ 这些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仍有待于进 一步的研究。
医学ppt
16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概述
一、高血压的异常基因 二、冠心病的遗传基因
医学ppt
17
一、高血压的异常基因
1.高血压是高度遗传病 高血压是有家族集聚性的多基因疾病,遗
心脏生理功能 心血管疾病和冠 心病的流行病学
1
主要内容 2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3
Biochemical
Markers of AMI
血脂 炎症 凝血因子
Enzymes
Protein
医学ppt
3
第一节 概述 心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发达国家的第一位死因 我国城市人口的前三位死因
医学ppt
4
冠心病 心肌疾病 心力衰竭
主要的 心脏疾病
医学ppt
5
冠心病
无症状 动脉硬化初期
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狭窄<70%,活动后心肌供血不足
不稳定性心绞痛 休息时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20min), 少数心肌纤维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完全堵塞,心脏无血供,大面积心肌坏死
心源性猝死
医学ppt
▪ 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 Hs-CRP>0.3mg/dL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 其升高幅度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 在心肌损伤发生的早期即出现增高,且“窗口期”较短,
在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医学ppt
14
凝血因子
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

第十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PPT课件

第十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PPT课件

21
hs-CRP的临床应用
• 前瞻性研究资料显示,CRP是比LDL-ch更 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
• CRP在代谢综合征的几乎所有过程中都起 着重要的作用,这是CRP与LDL-ch明显不 同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肌纤维:muscle fiber
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的主要区别
细胞 心肌细胞 骨骼肌细胞 钙离子 来源 细胞外间隙 肌浆网 无氧酵 解增加 心肌功 能受损 诱发冠心病 (心肌坏死)
11
细胞核 线粒体含量 (占肌浆容积%) 数目 40 20 1~2 多核
动脉 梗阻
缺血 缺氧
心肌细胞富含线粒体
二、病 理
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冠心病危险因素学说
第四节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
第五节 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化
2
第一节 概述
3
心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的第一位死因。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心脑血管病主要的病理组织学基础都是动 脉硬化。 检验医学:预估动脉硬化存在、严重程度 以及判断心肌损伤。 结构决定其生理、生物化学特性。
4
一、心脏解剖
心脏主要由心肌纤维/细胞组成,包含大 量(达上千条)肌原纤维(细胞中央); 肌小节(sarcomere):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 最基本单位,肌原纤维上每一段仅位于两 条Z线之间的区域; 心脏富含蛋白和利用能量的酶:如肌钙蛋 白、肌红蛋白(myoglobin,MHb)、CK、 LD,这些都成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14
(二)危险因素的认识和发展
目前对危险因素的共识如下: 危险因素并不等同于病因; 危险因素不是诊断指标:通常把危险因素异 常的人称高危人群 ; 同一疾病可能有多种危险因素,每种危险因 素影响程度不一(relative risk, RR)。 冠心病危险因素已达百余种,但RR不同。 最有价值的可及早预防和治疗的是: 高血脂、CRP和凝血因子异常。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学习PPT文档共54页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化学习PPT文档共54页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医学生用生 化学习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Mb ﹑ ck---MB﹑ cTn检测的临床分析
Mb CK-MB cTn 提示
+
+ + +
+
+ + + -
+
+ + +
强烈提示AMI
排除AMI 过去12小时心肌或骨骼肌有坏死 过去12小时心肌细胞有坏死 心肌或骨骼肌细胞有坏死 过去12-26小时可能有心肌坏死 AMI早期或骨骼肌坏死 强烈提示AMI
2020年
疾病或伤害 缺血性心脏病 抑郁症 交通事故 脑血管疾病 COPD
冠心病发病的病理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各种致动脉硬化冠心病危险因素
吸 烟 缺少锻炼 糖尿病 不合理 膳食结构 饮酒过量
高血压 血脂异常 超 重 遗传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
牙痛咽痛型
心梗不典型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2
沉默型
(也称无型)
笔者曾对某单位进行健康体检,发现有3位受检者心 电图显示陈旧性心梗,当询问何时患心梗时,3位受检 者竟全然不知,都说平时身体很好,从未得过心脏病和 其他疾病。可见有的心梗发病时既可无疼痛,也可无任 何症状。 一位病人因颈、背突然剧痛到医院骨科求医,医生 检查其颈部和背部未发现异常,开单让其拍脊柱X光片, 在拍片过程中猝死。因死因不明,征得家属同意后做尸 体解剖。尸解结果:急性后壁心梗,心脏破裂。
猝死型
心梗的上述临床表现虽少见,因不被认识易被忽略, 因而后果更严重,故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心梗表现,患者
和医务人员应想到急性心梗的可能性,提高警惕。
2004年07月23日 《健康时报》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张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high sensitivity CRP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一种能与 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物质反应的敏感的急性时相 反应蛋白质。
合成部位: 肝脏、上皮细胞合成的 5个环状多肽链亚单位组 成的球蛋白。 电泳位于r-球蛋白区带。
冠心病危险因素已达百余种。 最有价值的可及早预防和治疗的是:
高血脂、CRP和凝血因子异常。
22
一、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生物化学指标
(一)血清脂质
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
P208-233
心脏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化检验教研室廖国玲
1
教学目标
授课对象: 检验本科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子,理想心肌损伤标志 物的特征,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的优缺点。
熟悉:作为心脏标志物CK的特征,心肌肌钙蛋白 的组成,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
2
教学内容
3
第一节 概 述
TC/HDL-C比值可更准确地预报冠心病的发生, TC/HDL-C>5,冠心病发病率急剧上升。
临床首选TC、HDL-C和TG作为冠心病辅助诊断 指标。
23
凡能增加动脉壁内Ch内流和沉积的脂蛋 白如LDL、β-VLDL、oxLDL等,是致 AS的因素。
凡能促进胆固醇从血管壁外运的脂蛋白 如HDL,则具有抗AS作用。
26
hsCRP与冠心病
激活补体系统 增加分子间黏附作用 刺激 NO 的生成 增强吞噬细胞对 LDL 的吞噬作用 增强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的表达和活性等 hsCRP是动脉粥样化血栓形成疾病的介导和标志物
不稳定性心绞痛 (又称变异性心绞痛,UA) 休息时心绞痛 持续时间较长(>20min),少数心肌纤维坏 死。
急性心肌梗死 (AMI,简称急性心梗)血管完全堵塞,心 脏无血供,大面积心肌坏死。
心源性猝死
16
(二)心肌疾病
心肌细胞及其间隙的局部 或弥漫性的急、慢性炎性病变, 称为心肌炎。心肌炎是儿童和 青年人常见的心脏疾患,轻重 差别很大,但目前尚无金标准,临床不易确诊。
12
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组织变化 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硬化基础上管腔狭窄>70% 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硬化基础上伴不完全性血栓形成
13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机制
脂质渗入学说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
14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变, 血管硬化,管腔狭窄, 供血减少。
冠状动脉狭窄继续增加
血管完全堵塞,
100μg/L
0.5~2
200U/L
3~8
>25U/L,3μg/L 3~8
>200 U/L >40%总LD LD1/LD2>1
0.5μg/L 1.5~3.1μg/L
8~18 8~18 3~6 3~6
5~12 10~36 9~30 24~72 24~72 10~24 14~20
18~30 72~96 48~72 6~10d 6~10d 5~10d 7~14d
5~20 5~25 5~20 3~5 5~10 30~200 20~50
9
二、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及化学病理学
(一)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血管内膜损伤学说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单核细胞 损伤
内皮
吞噬脂质
泡沫细胞
11
血栓形成学说
6
A. 以肌球蛋白为主的粗丝和肌 动蛋白为主的细丝的相对位 置 , 收 缩 时 , ATP 提 供 能 量 和细胞内钙离子作用下,肌 丝间沿纵轴滑动,肌节收缩。
B. 在无钙离子时,肌纤维松驰 状态时,肌钙蛋白-原肌球蛋 白-肌动蛋白相互作用模式。
C. 钙离子进入并和肌钙蛋白结 合,导致肌钙蛋白复合物构 象改变。
心脏无血供,局部 大面积心肌坏死
当冠状动脉狭窄 <70%时
病人出现活动后心肌供血 不足,表现为心绞痛。
不稳定性/变异性心绞痛 (UA),休息时亦有心绞 痛。
20%
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15
病情进展
无症状
动脉硬化初期
心绞痛
冠状动脉狭窄<70%,活动后心肌供血不足
一、心脏解剖和生理
4
心脏主要由心肌纤维/细胞组成,中央包 含大量(达上千条)肌原纤维。
心肌纤维的显微结构
5
肌原纤维的蛋白构成
定位
蛋白质
功能
粗丝 Thick filament
肌球蛋白 (myosin)
肌动蛋白(actin)
水解ATP酶 激活myosin ATP酶
细丝 Thin filament
肌钙蛋白Tn T亚基 I亚基 C亚基
原肌球蛋白
与原肌球蛋白结合 抑制性调节
与胞浆游离Ca2+结合 增强细丝刚性
M线
Z线 心肌细 胞质
M蛋白 (M-protein)
α-Actinin
形成MMylglobin)
附着酶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LD AMP脱氨酶(deaminase)
17
(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由于冠状动脉所致的心肌损伤,其病理改变为斑 块破裂和冠脉血栓导致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18
心绞痛 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梗死
无Q波心肌梗死 Q波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19
(四)心力衰竭 又称心脏功能不全:许多严重的心脏病(如
7
心脏富含蛋白和利用能量的酶:如肌钙蛋白 、肌红蛋白(myoglobin,MHb)、CK、LD。
心肌——有规律的收缩、舒张。
心肌 分子量 标志物 (kD)
判断值
出现时间 达峰时间 恢复时间 (h) (h) (h)
升高倍数
Mb
17.8
CK
86
CK-MB 86
LD
135
LD1
135
cTnT 39.7 cTnI 22.5
急性心肌梗死)的归宿,心脏不能有效地把心室内 的血液送至全身。80%的AMI死于(左)心衰、 心源性休克。
20
(五)高血压 诱发因素 1.盐类物质和高血压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高血压 3.肾上腺素能神经和高血压 4.继发性高血压
21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生物化学指标
危险因素:是指个体固有的生理、心理因素或生活环 境中的其他因素,它们的存在可促使疾病发生,去掉 以后可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即与疾病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