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能力卷历史试卷 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基础卷试卷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基础卷试卷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基础卷命题:审核:孙艳丽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个2分,共计60分)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B. 石器锄耕C. 铁犁牛耕D. 耒耕耜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AB项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排除;D项是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排除。

点睛:解题的时间点“春秋战国以来”。

2.宋代城市商业较前代最大的变化是A. 受到政府鼓励B. 均用纸币交易C.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D. 开始纳税【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详解】唐朝时市与坊分开,界限严格。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没有空间限制了;宋朝以前市场交易管理严格,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所以C项正确。

战国开始我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虽然唐宋时期的某些阶段有所松动,不过商业受到政府鼓励是不正确的,故排除A。

北宋交子是最早的纸币,故排除B。

我国古代商业一直纳税,故排除D。

【点睛】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主要表现1、北宋大城市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市与坊的界限,营业时间也不再受限制.2、农村集市出现了固定的市镇3、行会组织进一步发展,行会保护和垄断本行业的商业利益4、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纸币的推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5、市内出现了娱乐贸易场所瓦子.3.曹魏时出现了一种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的灌溉工具是A. 曲辕犁B. 水排C. 翻车D. 耧车【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农业【详解】唐朝时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操作灵活,节省了人力和畜力,故A项错误。

2024届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古希腊奥林匹亚赛会的项目中,既有仅仅比拼身体和技能优势的“裸体竞技”,也有富人、政治领袖和僭主们热衷的“马赛”。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公民按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B.公民需共同承担城邦事务C.运动会按财产分配比赛项目D.运动会旨在维护贵族统治2.以下为近代不同年份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对外贸易对象中,某一国家所占比重统计。

图中①代表的贸易对象国是A.美国B.日本C.俄国D.英国3.19世纪70年代,江南制造局经费收支状况大致是,光绪元年(1875年)达到接近55万两后,次年开始出现小幅下降,光绪三年(1877年)减少至20万两,光绪四、五两年(1878年、1879年)虽有所回升,但亦未达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水平。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实业救国思潮日渐衰退B.自强运动潜藏发展危机C.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洋务企业竞争意识不足4.-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他谈的历史事件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C.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D.标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5.下表为4932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统计。

据此可知苏联428—429年五年计划规定的指标4932年工业中4.5 2.4 3.5农业中4.8 44.7 6.4零售商品流转额中75 94 400国民收入中44 7.3 93A.社会主义建设急躁冒进B.各经济部门之间实现基本平衡C.斯大林模式已基本确立D.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各项目标6.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

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真题

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真题

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 徐秀红在《从禄赏制的演变看周代的土地制度》中指出,春秋中叶“初税亩”以后,宗法分封制逐渐让位于新起的君主集权制,新兴官僚的官俸也不再沿用封土食邑的方式,而是改用谷禄为主的俸禄制,赏田也脱离了封土食邑的轨道,向赐田方式转变。

春秋中叶以后的这一变化A . 奠定了统一国家形成的基础B . 形成了思想领域的新气象C . 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D . 加速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2. 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

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A . 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 .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 五谷丰登,生活舒适D .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3. 如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 . 集体劳作、铁犁牛耕B . 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 . 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 . 铁犁牛耕、家庭农业4.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

”材料主要反映了A .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 . 沿海居民生活艰难C .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 . 海禁政策后果严重5. 毛泽东在《做革命的促进派》中指出:“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

”下列不能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是()A .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B . “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C.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D .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6. 《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能力卷(含解析)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能力卷(含解析)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中期考试高一历史能力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①刀耕火种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③使用翻车灌溉④使用曲辕犁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刀耕火种属于原始农业,不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本题凡是含①均是错误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说文》中说:“耕,犁也。

从耒,井声。

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

(注:人耕曰耕,牛耕曰犁。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古代先民早期使用的松土工具是耒耜B. 牛耕在春秋时期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 早期“耕”的动力是人D. 耜耕不能代表奴隶社会最高的生产水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我国在春秋时期已有牛耕的耕作方式,但铁犁牛耕要到汉代才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故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牛耕技术3.学者许倬云说,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待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安土重迁”的思想④古代城市不宜居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体现出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故①正确;文人在城市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说明人的思想观念里要返回农村,安土重迁,以农村为根,故②③正确;④离开城市的原因不是城市不宜居而是认为是“客居”,故④错误;因此 A.①②③正确,排除BCD。

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基础卷

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基础卷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基础卷)命题:审核:孙艳丽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个2分,共计60分)1.西周时期,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其分封的对象包括 ( )①王族②功臣③古代帝王的后代④平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3.秦朝建立地方行政制度的措施是( )A.建立皇帝制度B.废分封,立郡县C.设立三公九卿D.统一货币、度量衡4.秦朝中央机构中负责管理行政事务的官员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宗正5.皇帝制度是下列哪一个朝代确定的( )A.西汉 B.宋朝 C.秦朝 D.唐朝6.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枢密史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7.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8.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能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刺史 B.郡守 C.州牧 D.丞相9.“立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0.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确立和废止的起止年代分别是( )A.春秋和元朝B.秦朝和清朝C.西汉和清朝D.秦朝和明朝1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可以表现为三个阶段( )A.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B.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C. 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D.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12.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A卢沟桥事变 B虎门销烟 C三元里抗英斗争 D台湾保卫战13.“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C.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14.《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A .赔款2亿两白银 B.开发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15.“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能力卷)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能力卷)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能力卷命题人:田玉峰审题人:马莉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二战后破裂的主要原因是A. 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B. 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C. 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D. 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答案】B【解析】【详解】A、C两项均是从国家利益冲突的角度阐释原因;D项则是从意识形态领域,都不够全面。

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美国认为阻碍它扩张的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挑起“冷战”、企图遏制社会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并最终称霸全球。

苏联也想扩大自己的影响。

因此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是战后美苏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

故B项正确。

2.“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企图强加于奴役于他们。

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发表这演说的美国总统是A. 罗斯福B. 杜鲁门C. 艾森豪威尔D. 尼克松【答案】B【解析】从材料“美国的政策”“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并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声称共产主义威胁了世界和平和美国安全,美国要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故B项正确,ACD 项排除。

点睛:材料“美国的政策”“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材料反映的是杜鲁门主义。

3.两极格局的实质是A. 美苏两分天下B. 美苏结成战时同盟C. 美苏和平共处D.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答案】A【解析】【详解】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故A项正确。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能力卷)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能力卷)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能力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史记》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

”该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

芍陂 C.灵渠 D.郑国渠2。

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映成趣。

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A.汉代B。

唐代 C.宋代D。

清代3。

有学者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文化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A。

巩固专制主义国家统治基础 B.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C。

“别人富、自己穷”的不忿之情D。

“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4.“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材料反映的是( )A.唐朝都城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5.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6.清代《景德镇陶录》载:“坯房发给人工(工钱),其为地下印利、做坯等工,则皆四月内给值,十月杙满(补足),年终再给少许;其为画作上工,则按五月端节、七月半、十月半及年竣分给。

"对此解读有误的是()A.陶瓷业的分工较细B.陶瓷业存在雇佣关系C.工人领取计件工资D.工钱发放因工种而异7.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基础卷(含解析)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基础卷(含解析)
D. 青铜器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 称号,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3。一些商人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这些商帮主要活跃于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C正确;“非洲东海岸"“太平洋沿岸”不符合“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排除AB;D不符合史实,排除。
14。17世纪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是
A. 西班牙
B。 荷兰
C. 英国
D. 法国
【答案】B
【解析】
A. 中共十三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七大
D。 中共十八大
【答案】B
【解析】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正确;A是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
10.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是
A。 中山装
B。 列宁装
C. 长袍
D。 马褂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说明是当时生产力发展重要体现,故选择A项; B是唐朝时期出现;C是汉代出现;D是唐朝出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发展·生产工具的变化。
2。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畅销海外的手工业产品有
A。 丝绸
B。 钟表
C。 象牙制品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实质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能力卷(含解析)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能力卷(含解析)
初步发展的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因社会朱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新的社会政治力量逐渐成长起来,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2.英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这说明了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11.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该政策
A. 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 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C. 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
A。 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 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答案】C
【解析】
张謇出身儒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注重民生,故张謇创
办工厂关注民生.
10.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坊市制度变化
【名师点睛】古代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
1、商品经济日趋活跃,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
2、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3、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答案】B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能力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能力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能力卷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0个小题,共60分)1.山东省通常被称为“齐鲁大地”,这渊源于A.商代曾在山东建都B.西周分封的齐鲁两国统治中心都在山东省C.山东省的行政区域与齐鲁两国的封地完全一致D.商代曾经在山东省建立齐、鲁两个诸侯国2.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3.“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该文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从事生产有了安定的环境4.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先秦的世官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世袭——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5.中国封建社会若有民告官,在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分别应由哪一中央机构受理A.太尉、刺史、御史台、提点刑狱司B.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御史台、提点刑狱司C.丞相、三司使、御史台、军机处D.御史大夫、刺史、门下省、提点刑狱司6.“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虎门条约》的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A.领土主权B.贸易主权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7.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依据应是A.北洋海军的参战B.战争由朝鲜引发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8.甲午中日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包括①全民族的抗战②国际上的援助③国共两党的合作④我大敌小,我强敌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基础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基础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基础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句话反映了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3、下列对程朱理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4、北宋时期的儒学代表是()A、程颢、朱熹B、朱熹、王阳明C、程颐、程颢D、王阳明5.进步思想家顾炎武 ( )①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②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③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④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四大发明有一项属于汉代的是()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7.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的文学体裁是()A.四言诗 B.楚辞C.赋 D.词8.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金文9.魏源作为新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其突出贡献在于()A.关心时局,勇于探索新知 B.编写《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史地C.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D.主张引进西方技术,研制新式兵器10.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主要是因为()A.维新派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维新派把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11.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新世纪的思想启蒙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A.爱国主义救亡运动成为主题B.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C. 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D. 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1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A.改良思想 B.社会主义思想C.民权思想 D.民主与科学思想13.新文化运动以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主要是因为 ( )A.儒家思想落后与资产阶级文化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4.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享主义15.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能力卷(含解析)(最新整理)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能力卷(含解析)(最新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是凭借什么功绩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共和国救星的?如何理解“他以自己的方式使革命扩展到整个欧洲,将欧洲人从沉睡中唤醒”?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后期战争的“军事目标”,及“在俄国冬天和惠灵顿面前失败了"分别是指什么?
(3)概括上述两则材料在评价拿破仑时的相同视角,这一视角对史学研究有何意义?
—-钱穆《孔子传》
(3)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孔子的三项主要贡献。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集中于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学说,揭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这一斗争,是同当时的现实紧密相联的。(李大钊)指出孔子被历代“专制君主们所利用资以为护符”,成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他还指出:抨击孔子……是攻击“专制制度之灵魂”。
(2)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巩固了秦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统治效能;严刑峻法激化阶级矛盾;为后世推行法治提供借鉴的角度进行作答。
2。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运动中,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反省、批判占了主导地位;跨入新世纪以来,要求对孔子和儒家思想文化重新认识的呼声不断高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幼时家境贫寒,……从小勤奋好学,刻苦读书,还经常向不同的人请教.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和典章制度,还向齐国学习音乐。
1。秦始皇对法治高度重视,将法治理念贯彻到秦帝国的政治实践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秦始皇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政治准则.从新出土的秦简看,秦始皇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他将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人知法守法。在秦始皇时代,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秦法要求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公正无私.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奖勤罚懒,劝善惩恶,这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基础卷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基础卷试题含答案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基础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个2分,共计60分)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

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B.高转筒车的发明C.耦犁技术的普及D.曲辕犁的推广2.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畅销海外的手工业产品有( )A.丝绸B.钟表C.象牙制品D.青铜器3.一些商人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

这些商帮主要活跃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4.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文教娱乐业5.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6.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

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

“国货运动”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向外国学习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7.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商业8.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与上述决议相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七大D.中共十八大10.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是( )A.中山装B.列宁装C.长袍D.马褂11.辛亥革命时期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习俗改良是( )A.断发易服B.婚丧仪式简化C.穿着洋装D.白话文风行12.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天主教开始冲出欧洲,走向世界。

【解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基础卷)

【解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基础卷)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基础卷)命题:马莉审核:田玉峰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个2分,共计60分)1.1947年美国通过《欧洲复兴法案》规定:接受这一法案的国家,经济计划应受到美国的监督,应撤消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率。

其根本目的是A. 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B. 重新打开西欧市场C. 控制西欧并谋求霸权D. 促进欧洲走向联合【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无意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故排除A。

马歇尔计划之前,美国就打开了西欧市场,排除B;美国推出了马歇尔计划是为了稳定西欧、控制西欧,并谋求霸权,故选C。

材料没有反映美国促进欧洲走向联合的信息,排除D。

2.二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它们采用了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进行角逐,形成了冷战的局面。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 丘吉尔演说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 北约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B正确;丘吉尔铁幕演说解开了冷战的序幕,A错误;1947年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冷战措施,排除C;1949年北约建立,这是美国在军事领域的冷战措施,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联系所学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以及冷战的主要措施分析解答。

3.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当今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联系所学内容可知作者认为“冷战”时期并未发生大规模战争,这是因为美苏两国都不诉诸武力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因此D选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能力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史记》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

”该水利工程是A. 都江堰B. 芍陂C. 灵渠D. 郑国渠【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关中为沃野”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国渠属于关中地区水利工程,D项正确。

都江堰在四川成都地区,与题干地点不符,排除A。

芍陂是春秋时期淮河流域水利工程,与题干地点不符,排除B。

灵渠是秦始皇在统一岭南过程修筑的一条连接湘水和离水的人工运河,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与题干地点不符,排除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关键是题干中“关中为沃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郑国渠。

2.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映成趣。

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清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唐朝晚期在长沙的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故选B。

3.有学者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

“文化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A. 巩固专制主义国家统治基础B. 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C. “别人富、自己穷”的不忿之情D. “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出现的原因包括经济和物质方面原因,也包括文化方面的重义轻利的观念,强调商业活动或商业理念,应以农为本和道德仁义为先,D项正确。

AB项属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与设问不符,排除。

C项属于个人观念的原因,与设问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4.“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材料反映的是A. 唐朝都城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B. 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C. 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D. 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力。

材料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体现了“坊”即住宅区的商业繁荣,;“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无一家不买卖者”,体现了南宋都城杭州商业发展突破了空间限制,故C项正确,BD项不全面;唐朝坊市制度比较严格,故A项错误。

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坊市制度变化【名师点睛】古代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1、商品经济日趋活跃,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

2、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3、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5.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 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 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 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 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易私贩而为公贩”可知,“私贩”即民间的海外贸易,可见明代有民间的海外贸易,故A项错误。

“重商主义”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明朝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而不是“重商主义”政策,故B项错误。

从该史料中可知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故C项正确。

从“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可知这项政策只实行了大约三十年,所以明政府没有从此废除“海禁”政策,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朝对外贸易的理解。

由“(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得知材料反映了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6.清代《景德镇陶录》载:“坯房发给人工(工钱),其为地下印利、做坯等工,则皆四月内给值,十月杙满(补足),年终再给少许;其为画作上工,则按五月端节、七月半、十月半及年竣分给。

”对此解读有误的是A. 陶瓷业的分工较细B. 陶瓷业存在雇佣关系C. 工人领取计件工资D. 工钱发放因工种而异【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印利、做坯等工,……其为画作上工”说明A正确;材料“坯房发给人工(工钱),……年终再给少许”说明B 正确;材料“坯房发给人工(工钱),其为地下印利、做坯等工,……其为画作上工,则按五月端节、七月半、十月半及年竣分给”说明D 正确;C 项材料没有体现。

所以应选C 。

7.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

”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 A. 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 中国原有的经济形态遭到破坏 C. 耕织分离改变了资源流向和配置 D. 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侵略加快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造成国内手工业者失业,传统的手工业开始衰败,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关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国内资源流向,材料中没有提及,故A 、C 不选;材料反映了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侵略形式,没有反映其侵略的进程,故D 与材料不符。

选B 。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官僚资本外国资本民族资本 B. 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 C. 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D. 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外国商人在中国投资,外国资本最早出现,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出现,官僚资本是在1927年之后随着国民政府的建立,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才出现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官僚资本等9.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 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 儒家思想指导商业【答案】C【解析】张謇出身儒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注重民生,故张謇创办工厂关注民生。

10.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数十家。

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B. 华侨们竞相回国投资办厂C. 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 各类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时间限定,“民国初年”指的是1912~1919年,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四个选项均为民族工业出现短暂发展局面的原因,C项是外因,A、B、D三项都是内因,而B、D两项均是由A项产生的。

正是由于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而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故答案选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11.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

”该政策A. 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B. 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C. 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 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内容的主要意思是清政府允许民间开矿、设厂等,这一局面出现于甲午战争以后。

当时清政府政策的转变,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B项正确;AC项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是一战期间。

所以答案选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名师点睛】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①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直接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实业救国”爱国思潮的推动。

2、时间: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3、表现:①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②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4、企业:江苏南通:张謇大生纱厂;江苏无锡: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河北唐山:周学熙新洋灰公司;山西: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绝大部分是轻工业,如缫丝、纺纱以及其他日用品工业,采矿、冶金、机器制造等重工业则很少。

5、影响:初步发展的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中因社会朱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新的社会政治力量逐渐成长起来,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2.英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

这说明了A.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B. 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 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D. 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走向萎缩【答案】C【解析】材料中“英美”、“香港殖民当局”等均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这些势力对民族资本的压迫是民族资本发展的巨大障碍。

13.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

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

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 农业合作化B.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 人民公社化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依据材料中“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即农业合作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但农业仍然以个体生产为主,随后,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组织互助组、试办初级社,三大改造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符合题意,BCD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