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溜溜的山上教学设计
跑马溜溜的山上教学设计
![跑马溜溜的山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f549a9f121dd36a32d82ed.png)
四川省旺苍中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课题:《跑马溜溜的山上》∮任课教师:马海蓉∮教学班级:高二年级∮教学时间:2015.12∮教学内容:《歌唱的基本要素(一)——气息与发声》《跑马溜溜的山上》∮教学类型:班级歌唱教学综合课∮教材分析:1、《歌唱》P17《歌唱的基本要素(一)——发声与气息》,本节课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巩固运用。
2、《跑马溜溜的山上》,是四川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歌,它抒发了青年男女热烈相爱,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对《跑马溜溜的山上》可能较为熟悉,但很少有学生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去表现作品。
同时,高二学生音乐学习时间少,遗忘率高,依托歌曲实践进行相关知识和能力的练习,便于学生掌握与运用。
∮设计理念:旺苍中学的学生中,农村学生占了绝大多数,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实际掌握的歌唱知识和能力与教材要求的相距甚远。
因此,我校艺术教研组立足我校实际,筹备开发校本教材《四川省旺苍中学——班级歌唱教学》,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从零起步学习歌唱,以期激发学生歌唱兴趣与歌唱需求,在此基础之上普及学生的歌唱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
本节课也是针对此校本教材的开发所做的一种尝试。
∮教学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1、因为是面向普通高中生的歌唱教学,应尽可能避免专业声乐教学的严肃性,让歌唱学习更有趣味些。
2、因为是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的关注面要尽可能宽些,同时,各班男女比例差别很大,在二声部合作是一定要提醒学生多聆听、多进行自我调整。
3、高二学生音乐课时少,遗忘率高,如果学生忘记已经学过的内容,教师要随时、不断提醒学生。
4、高二的学生从零起步学习歌唱,一时难以达到理想的歌唱效果,因此,教学中要多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引导式鼓励,只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就会有唱的更好的可能。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歌曲《跑马溜溜的山上》的实践,引导学生关注正确的歌唱方法对歌曲表现的影响,培养学生“歌唱”意识和兴趣。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四单元溜溜山歌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四单元溜溜山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99de9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1.png)
苏少版音乐三上第四单元溜溜山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溜溜山歌》是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歌曲曲调优美,节奏欢快,歌词描绘了山间小溪潺潺流淌,学生通过学唱此曲,能够感受到山歌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山歌这种音乐形式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渐熟悉和喜爱。
三.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演唱《溜溜山歌》。
2.了解山歌的特点,感受山歌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山歌特有的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山歌的氛围。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
4.视听教学法:播放山歌视频,让学生感受山歌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故事等教学素材。
2.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3.乐谱、歌词卡片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山歌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山歌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溜溜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歌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5分钟)播放其他山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山歌的魅力。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山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7.家庭作业(2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溜溜山歌》,并尝试欣赏其他山歌。
8.板书(随教学过程进行)板书歌词或关键词,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在本次《溜溜山歌》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我深刻反思了教学方法、学生反馈、教学效果等方面,发现了诸多值得总结和改进的地方。
溜溜山歌音乐教案
![溜溜山歌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dc6a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c.png)
溜溜山歌音乐教案主题:溜溜山歌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介绍溜溜山歌音乐的起源和特点。
2. 教授学生唱溜溜山歌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溜溜山歌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溜溜山歌音乐的录音或视频素材。
2. 音乐播放器。
3. 素材展示设备。
4. 课堂展示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溜溜山歌音乐,并鼓励学生倾听音乐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讨论溜溜山歌音乐的特点,例如节奏明快、曲调欢快等。
二、讲解溜溜山歌音乐的起源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溜溜山歌音乐的起源和流行地域。
2. 讲解溜溜山歌音乐的特点,如快节奏、高音调、明亮的旋律等。
三、学习溜溜山歌的基本技巧(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演示唱溜溜山歌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引导学生跟随教师唱出溜溜山歌的基本旋律,并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节奏。
3. 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唱溜溜山歌的旋律,教师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
四、欣赏溜溜山歌音乐作品(10分钟)1. 教师播放几首经典溜溜山歌音乐作品。
2.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并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感受和观点。
五、学生表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溜溜山歌音乐作品进行表演。
2. 学生们展示他们的表演,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小结和延伸活动(5分钟)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溜溜山歌音乐的特点和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唱溜溜山歌,并鼓励他们参加相关的音乐活动。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导入音乐、讲解特点、学习基本技巧、欣赏作品和表演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对溜溜山歌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都有一定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选择生动的音乐素材和丰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跑马溜溜的山上声乐课件
![跑马溜溜的山上声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3c176169dc5022abea0092.png)
《跑马溜溜的山上》
学前教育课程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歌曲写作时代与歌曲内涵。 2、学会演唱歌曲,并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启发、指导
三、教具:钢琴
四、教学重点:保持气息下沉状态,富有深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歌唱中力度变化的处理。
五、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打开喉咙练习:张大嘴练习
“月亮弯弯”,演唱时应加强呼吸的支 持,运用混合声音来演唱。
五、教学过程
(三)歌曲欣赏
六、布置作业 1、练习喉头的打开。 2、练习本节课所学歌曲,注意情感的处理。
谢 谢!
(4)练习时一定要结合深呼吸进行,要保证气息吸到横 膈膜上。
五、教学过程
(二)歌曲介绍与演唱提示
1、歌曲介绍:这是四川西部高原上的一首情歌。康定位 于四川与西藏之间,此歌曲既有西部高原 歌曲音调的高亢,又有四川民歌的婉转。 前两句主要在中、高音区,情绪高昂、热 烈。
2、演唱提示:演唱时要打开喉咙,保持深气息,第三句 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从低音区 “溜溜 的”的运用,使民歌更具有浓厚的地方特 色,并加深了舒展、深沉、委婉动听的风 趣。每个乐句末尾的衬词“溜溜的”、
(1)面部自然放松,微打哈欠,软腭上提,同时深吸 气,体会松开喉咙觉。
(2)张大嘴练习不仅是张前面的嘴,练习的目的是打开 喉咙,张嘴的同时喉咙一起打开,重点体会喉咙深 处的打开。
(3)张大嘴练习不是嘴张得越大越好,要张到适度的程 度。张的过大喉咙及周边的肌肉就会过于紧张,导 致没法歌唱;张的太小喉咙打不开,起不到练习目 的。
溜溜山歌教案
![溜溜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636dc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1.png)
溜溜山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溜溜山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学习溜溜山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3.掌握一首溜溜山歌的歌词和唱法;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溜溜山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溜溜山歌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之一,起源于四川盆地的巴蜀地区。
它是一种以口传心授的民间音乐,流传于川渝一带的农村和山区。
溜溜山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生活、劳动、爱情、战争等方面,反映了巴蜀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2. 溜溜山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溜溜山歌的唱法以“溜溜”为主要特点,即用喉咙发出一种特殊的颤音。
同时,溜溜山歌的节奏也非常独特,通常是以三拍子为基础,但是在唱法上会有一些变化和转折。
3. 一首溜溜山歌的歌词和唱法以下是一首经典的溜溜山歌《踏青歌》的歌词和唱法:踏青歌踏青踏青,春天的脚步轻轻跳踏青踏青,草地上的花儿笑踏青踏青,小溪里的水清清澈澈踏青踏青,小鸟儿的歌声婉转动听唱法:1. 第一句“踏青踏青”,以“溜溜”唱法为主,注意音调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2. 第二句“春天的脚步轻轻跳”,以普通的唱法为主,注意音调的平稳和节奏的稳定;3. 第三句“踏青踏青”,以“溜溜”唱法为主,注意音调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4. 第四句“草地上的花儿笑”,以普通的唱法为主,注意音调的平稳和节奏的稳定;5. 第五句“踏青踏青”,以“溜溜”唱法为主,注意音调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6. 第六句“小溪里的水清清澈澈”,以普通的唱法为主,注意音调的平稳和节奏的稳定;7. 第七句“踏青踏青”,以“溜溜”唱法为主,注意音调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8. 第八句“小鸟儿的歌声婉转动听”,以普通的唱法为主,注意音调的平稳和节奏的稳定。
三、教学过程1. 溜溜山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讲解溜溜山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溜溜山歌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所反映的生活和情感。
2. 溜溜山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通过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溜溜山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包括“溜溜”唱法和三拍子节奏。
教学内容跑马溜溜的山上授课班级08幼师
![教学内容跑马溜溜的山上授课班级08幼师](https://img.taocdn.com/s3/m/9dc3c01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10.png)
教学内容:跑马溜溜的山上授课班级:08幼师(一课时)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跑马溜溜的山上”掌握在气息的支持下演唱歌曲。
2、通过欣赏歌曲、舞蹈了解康定通过网络查找、翻阅图书了解歌曲背景教学重点:掌握在气息的支持下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在气息的支持下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5 5 5 5 │54 32 1–‖呜要求:体会气息的支持,腰围舒展,身体舒展。
用打哈欠的状态体会打开喉咙565 454 343 232 │ 1 - - - - ‖ma me mi mo mu要求:母音转换自然、喉咙打开、气息流畅。
5 3 1 │ 5 3 1 ‖mi mi mi ma ma ma要求:体会横隔膜的弹性,声音集中有穿透力。
二、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电视剧康定情歌——四川康定城市特点:甘孜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历为藏汉民族互货之地,市场经济活跃,各类商业网点密布。
康定是以藏族为主,汉、回、彝、羌等多民族的聚居县。
2、视唱曲谱:难点:6.2·︳5 3 ·︳21 6 ·︳分析曲式:单段体几个乐句打节拍3、演唱歌曲要求:在气息支持下演唱歌曲,口腔打开。
衬词唱的松、柔不要唱得过重过硬整首歌要求中速稍慢、流畅连贯、情绪高昂饱满三、欣赏康定情歌歌曲、舞蹈1、体会康定人民的热情的性格特点2、引导学生发现民歌是现代音乐的创作源泉。
四、在演唱歌曲中结束课堂教学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照它的体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
1、号子——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民歌,它的音乐坚实有力,粗犷豪迈,和劳动者关系十分密切,号子对劳动有着实用性和表现性两种功用,号子有以下5种:①搬运号子(包括装卸、挑抬、推车号子等);②工程号子(包括打夯、打硪、建房、采石等);③农事号子(包括车水、打粮号子等);④船渔号子(包括行水、打鱼、船务号子等);⑤作坊号子(包括打蓝、盐工、榨油、制麻等)。
溜溜山歌教案
![溜溜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14950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b.png)
溜溜山歌教案参考:主题:溜溜山歌的魅力目标:1.了解溜溜山歌的起源和特点;2.学习溜溜山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3.培养学生对山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引入话题:介绍溜溜山歌的概念和特点。
2.播放溜溜山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歌的独特魅力。
二、理论知识(20分钟)1.讲解溜溜山歌的起源和发展。
2.介绍溜溜山歌的特点、唱法和节奏。
三、音乐欣赏(15分钟)1.播放溜溜山歌的经典曲目,让学生感受山歌的情感和氛围。
2.引导学生观察山歌演唱者的表情、动作和态度,理解山歌传递情感的方式。
四、学唱山歌(30分钟)1.向学生展示溜溜山歌的歌词,解释每句歌词的意义。
2.带领学生一起唱一首简单的溜溜山歌,教导他们正确的发声和唱法。
五、分组表演(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首溜溜山歌。
2.引导学生在分组表演前进行彩排,提供指导和建议。
3.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看和欣赏。
六、总结与拓展(15分钟)1.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山歌的特点和唱法。
2.分析溜溜山歌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思考和总结。
3.展示其他类型的山歌,让学生拓宽对山歌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为下节课准备一首溜溜山歌,并准备1-2分钟的简单介绍。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溜溜山歌的起源和特点,学会山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
在分组表演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对山歌的欣赏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溜溜山歌的教案2
![教学溜溜山歌的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c165fb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9.png)
教学溜溜山歌的教案2引言:民间民谣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其自然朴实、感人至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教学溜溜山歌是传承和发扬这一民俗文化的重要方式。
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听歌中感受乡土气息、磨砺情操,更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友谊。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教学溜溜山歌的教案,以供借鉴。
一、教学目标:1.了解溜溜山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2.分析两种不同版本的溜溜山歌,并比较其区别;3.学唱《溜溜山歌》;4.发扬民间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核对教材和工具:溜溜山歌:世界民间音乐大系,中国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视听资料:《发现之旅》音乐专题:畲族“溜溜山歌”的两个版本2.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民俗文化和艺术特点(10分钟)通过话题引入,介绍民俗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含义,同时谈到民俗音乐的独特性和传承特点,以整个乡村社区为背景向学生介绍溜溜山歌的文化背景及其特点。
第二步:掌握不同版本的歌词和曲调(30分钟)先听一遍两个版本的《溜溜山歌》,比较11版和19版的“昨夜西风吹过屋檐”和“今夜西风吹起我的思念”最大的区别,然后请每位学生选取一个版本,广泛听取建议,修改版本,并在班内朗读或唱出。
第三步:学唱《溜溜山歌》(30分钟)把学生分成两组,一个组唱11版,“昨夜西风吹过屋檐” ,另一个组唱19版,“今夜西风吹起我的思念”,再组合两个版本,做出一个混合版本,观察伴奏和节奏。
第四步:文化交流和分享(20分钟)要求学生带来有关民俗音乐的话题或文献,各自交换认识和理解,并朗诵或歌唱其中重要的片段,让学生之间建立新的文化连接。
三、教学时长及难度:根据不同的班级和学生情况,全套教学时间约为1-2个小时,难度为中等。
四、教学方法:1.互动式教学:教师和学生互动,使得学生更加感兴趣;2.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成两组,互相合作,更具体的学到这首歌;3.朗读和歌唱教学:通过练习口语、唱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4.研究学习:让孩子们自己研究和搜寻文献和资料,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指导溜溜山歌的教案2
![指导溜溜山歌的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8f5375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f.png)
指导溜溜山歌的教案2。
教学目标:1.了解溜溜山歌的起源和历史。
2.学习溜溜山歌的基本音乐知识,如节奏、音高、音调等。
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传达歌曲含义和情感。
教学准备:1.准备溜溜山歌音乐录音。
2.编写歌曲歌词和翻译,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3.准备乐器,如吉他或琴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溜溜山歌在教学之前,我们应该先向学生介绍溜溜山歌的历史和起源。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溜溜山歌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部分。
它起源于我国的山地区域,是农民自然而然流传下来的民歌形式。
这些歌曲讲述了农民的生活、工作和情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向学生介绍这些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歌曲。
第二步:分析歌曲在学生理解歌曲的背景之后,我们应该着重分析歌曲。
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并询问他们对歌曲的看法、印象和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我们应该提供歌曲歌词和翻译。
让学生阅读和理解歌词,并用自己的话解释歌曲的意义。
第三步:学习基本音乐知识在学生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开始学习歌曲的基本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和音调等。
我们可以用吉他或琴等乐器弹奏歌曲,然后让学生跟着唱。
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基本音乐知识之后,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尝试自己演唱,以加强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四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在学生学习歌曲的基本知识之后,我们应该开始认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歌曲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意义的艺术形式,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演唱中。
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指导,如注意发音、节奏和情感等。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传达歌曲内涵和情感。
结论:指导学生唱溜溜山歌,不仅是教学任务,更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
通过对歌曲背景、歌词和基本音乐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歌曲。
同时,通过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传递歌曲的情感和意义。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项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快乐溜溜山歌的教案2
![快乐溜溜山歌的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2bd208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1.png)
快乐溜溜山歌的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溜溜山歌的发展历史、特点及其与藏民族文化的关系;2.学习基本的溜溜山歌演唱技巧和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能力;3.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快乐感。
二、教学内容1.溜溜山歌的介绍(1)概述:溜溜山歌是西藏著名的民歌,起源于西藏林芝地区的藏族农民,是藏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雪域民歌”。
(2)历史:溜溜山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8世纪的吐蕃时期,当时的藏族农民在崇山峻岭的环境中,创作并演唱了一系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歌曲,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祖国的深情。
(3)特点:溜溜山歌歌词简单朴实、歌曲旋律优美动人、演唱方式奔放自由,具有浓郁的地区色彩和民族风情,经常用于庆祝丰收、迎接来宾等社交活动,是藏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溜溜山歌的表现形式(1)舞蹈:溜溜山歌演唱时,通常会配合舞动动作,以强调歌曲情感的表达和氛围的营造。
舞姿通常简单大方,跟随歌曲节奏起舞,传达出淳朴真挚的情感和生命力量。
(2)合唱:溜溜山歌也可以是群体演唱的形式,通常由数十人组成的合唱团队演唱,配合鼓乐的节奏和原始的吟唱声,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味。
(3)独唱:溜溜山歌也适合独唱演唱,演唱者用自己清澈纯净的嗓音,表达出内心深处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和感动,借此展现个人魅力和演唱技巧。
3.溜溜山歌的演唱技巧(1)发声:溜溜山歌的演唱首先要注重发声,保持喉咙张开,声音自然流露。
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呼吸,避免用力过度,以免过早疲劳。
(2)吟唱:吟唱是溜溜山歌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旋律内声部不停地跳跃,表达生命力和节奏感。
在吟唱时,演唱者要注重音节的停留和情感的表达。
(3)舞蹈:演唱溜溜山歌时,舞蹈是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
演唱者在舞蹈中要注意表情身段的自然流畅,配合歌曲的节奏和节拍,营造出舒适和美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1.教师向学生表演一遍溜溜山歌的演唱和舞蹈。
游玩溜溜山歌的教案2
![游玩溜溜山歌的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84993b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6.png)
游玩溜溜山歌的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溜溜山歌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
2.能够唱出溜溜山歌的曲调并了解其歌词。
3.了解山歌歌曲的特点、表达感情的技巧和表演要求。
4.通过游玩溜溜山,感受自然风光和当地民俗文化,促进学生体验感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溜溜山歌文化、歌曲技巧和表演要求。
2.教学难点:教授歌曲技巧和表演要求,引导学生感受情感体验。
三、教学方法1.形象化、情感化教学法。
2.体验式、移动学习法。
3.分组合作式教学法。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学习历史文化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溜溜山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到溜溜山作为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其文化遗产也极其珍贵。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构思一个题为“探秘溜溜山”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搜索相关信息,探究文化内涵。
2.学习歌曲知识教授溜溜山歌的歌词和曲调,并根据歌曲特点讲解唱歌技巧和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正式表演版本,让学生感受其氛围和情感。
3.体验式移动学习接着,带领学生到达溜溜山游玩,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体验地方民俗文化。
可以组织各种寻宝、拍照等“越野探险”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4.分组合作式教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评选和表演,使学生在与其他同学比较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涉及到表演技巧,可以搭配涉及基本舞蹈芭蕾动作等,提高学生视觉操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游玩溜溜山歌的教学方法既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和情感,使学生在感受的同时学会表达和传达感受。
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教学的有效性、实用性,而且也做到了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熏陶心灵的效果。
但由于涉及到活动的采风、外出教学等内容,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尽到安全顾虑和关怀责任,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要注重反馈评估和持续监督,切实对学生的体验和情感进行评估和提升。
传承溜溜山歌的教案2
![传承溜溜山歌的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69004c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9.png)
传承溜溜山歌的教案2引言: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灿烂的地方,这里不仅文化历史悠久,自然风景也别具一格。
作为江南山区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溜溜山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诸多贡献,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独有的民谣——溜溜山歌。
作为江南地区的传统文化,溜溜山歌已经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为了更好地承袭、发扬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制定了本次的“传承溜溜山歌”的教案。
一、教案的目的1.让学生了解溜溜山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让学生学习溜溜山歌,把溜溜山歌传承下去。
二、教学准备1.资料:查阅有关溜溜山歌的书籍、影片资料。
2.音乐器材:选择本次教学所需的曲目,准备电子琴等音乐器材。
3.乐谱:印制所需的乐谱。
三、教学过程1.历史文化背景教学(1)介绍溜溜山的历史文化。
(2)讲解溜溜山歌的历史渊源。
(3)通过音乐和视频,向学生展示溜溜山歌的形式和特点。
(4)让学生了解溜溜山歌承载的文化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音乐欣赏(1)播放溜溜山歌形式的各种音乐。
(2)边听歌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歌的特点和形式。
3.乐曲演奏(1)使用电子琴等乐器演奏溜溜山歌。
(2)让学生听一遍歌曲,然后试着跟着节奏做动作。
4.歌曲学习(1)教学生歌曲的歌词和节奏,并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熟悉歌曲。
(2)让学生自己排练演唱,或者让学生自己编写歌曲并进行演唱。
5.活动设计(1)让学生组成自己的小组,共同学习、排练歌曲,一起进行演唱。
(2)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文艺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音乐才能为社区增添色彩。
四、教学评价1.通过文章笔谈、给学生机会表演以及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及理解程度。
2.如果学生能够顺利地掌握溜溜山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并且能够自信地用自己的方式演唱出来,那么这次教育教学任务也就圆满完成了。
结语:通过本次“传承溜溜山歌”的教学方案,在学生的参与下,传统文化得以承袭和弘扬。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传统文化,更要用自己的方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康定情歌教学设计
![康定情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eca18108a1284ac8504384.png)
1、边听边小声哼唱
2、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唱(强调音高音准及演唱的情感)
3、教师弹伴奏,学生齐唱歌曲。
学生对歌曲很熟悉,听唱几遍即可学会,教师注意强调演唱的情感表现。
轮唱练习
1、认识轮唱
2、教师指导学唱轮唱部分。
3、集体表现
轮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轮唱的演唱形式让学生体会音色美和艺术美,也锻炼了学生听和唱的能力。
课堂小结
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希望大家都喜欢民歌,爱唱民歌,也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2、初步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及背景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3、通过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的活动,培养音乐创造和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采用轮唱的形式表现歌曲,能积极参与到创编和表演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材分析
《康定情歌》是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脍炙人口的歌”中的歌唱曲目,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是一首流传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民歌。歌曲曲调优美流畅,文字凝练生动,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审美信息,表现了康定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唱出了青年男女热烈相爱,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感。歌词中加用了“溜溜的”、“月亮弯弯”等衬词,使歌曲更加风趣、生动。学生对这首歌曲很熟悉,听赏两遍就会唱了,教师在此应提醒学生注意音高音准及音乐的情感表现。
拓展活动
1、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打击乐器,自行编配节奏为歌曲《康定情歌》伴奏,自伴自唱,先练习,后小组展示。
2、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3、小组表演展示。
4、观看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
1、编配节奏,自伴自演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发展创新思维,培养表现能力。
《溜溜山歌》教案
![《溜溜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2bdb9871fe910ef12df85b.png)
《溜溜山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音乐与地区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能够用动作表演,并记住节拍,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3、有感情地唱好《溜溜山歌》的同时,能够用安徽话演唱,感受地方音乐独有特色。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同时,将感情运用到歌曲中。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轻轻的闭上你的眼睛,听听看你在音乐中找到了什么?生:回答。
师:有一个地方它有孩子们说的所有一切,这儿就叫山谷,他有一种非常美妙的声音叫回音,听它来了(师范唱回音)。
生:听。
师:我邀请孩子们来做我的回音,想参加的孩子在哪?师分配小组唱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师生互动)。
师:孩子们在山涧的回声真好听。
三、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溜溜山歌》。
师:这是我们山歌的独有特色,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心里默默地跟着演唱一次。
2、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3、听过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啊?4、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四、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就将这几个节奏放到歌曲中,看看谁最先学会歌曲,老师演唱同学们打节奏。
生:打节奏。
师:孩子们节奏打得不错,但唱得怎样呢?先请大家小声的默唱一遍,再来听听谁唱得最好。
师:那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演唱一次。
师:我先来唱要得不?师范唱,边唱边做动作。
生:要得。
师:我们一起来劳动?师弹琴,生演唱。
六、总结。
今天学习了《溜溜山歌》,同学们学到很多知识吧!最后让我们边唱边走出教室。
溜溜山歌教案
![溜溜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d482b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8.png)
溜溜山歌教案教案名称:溜溜山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溜溜山歌的起源和特点。
2. 学习并演唱一首溜溜山歌。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溜溜山歌的录音或视频资料。
2. PowerPoint 或视频播放设备。
3. 几首选自溜溜山歌的歌曲的歌词。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让学生观看一段溜溜山歌的演唱或音乐视频。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溜溜山歌的印象和了解。
3. 提问:你们认为溜溜山歌有哪些特点?步骤二:学习溜溜山歌的起源和特点1. 分享溜溜山歌的起源和特点的相关资料。
2. 使用 PowerPoint 或视频播放设备展示溜溜山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引导学生讨论溜溜山歌的特点,如语言幽默、曲调欢快等。
步骤三:学习并演唱溜溜山歌1. 选择一首溜溜山歌的歌曲,播放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重点讲解歌词的发音和节奏。
3. 分段教唱,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4. 教师指导学生合唱,练习歌曲的整体和谐。
步骤四:表演溜溜山歌1.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溜溜山歌进行练习和排练。
2. 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练习的溜溜山歌。
3. 鼓励学生表演时发挥创意,可以配合动作、表情等,增强表演效果。
步骤五:总结和展示1. 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溜溜山歌的特点和表演要点。
2. 邀请学生集体演唱已学的溜溜山歌,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学习溜溜山歌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扩展:1. 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学唱其他溜溜山歌。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溜溜山歌,可以结合当地的特点和文化。
3. 组织学生观看溜溜山歌演唱会或音乐会,加深对溜溜山歌的理解和欣赏。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学习进展。
2. 学生的合唱表演和个人演唱可以进行评估。
3. 学生的参与讨论和分享也可以作为评估依据。
溜溜山歌 教案
![溜溜山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ea4e6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8.png)
溜溜山歌教案教案标题:溜溜山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溜溜山歌,培养学生对传统山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歌唱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歌曲欣赏:播放溜溜山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山歌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2. 歌曲学唱:逐句教学,引导学生跟随节奏和音调学唱溜溜山歌。
3. 歌曲理解:分析歌词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山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4. 歌曲创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创编一段溜溜山歌的新歌词或旋律。
5. 歌曲表演: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展示学生的歌唱和表演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用一句关于山歌的名言或介绍山歌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山歌的兴趣。
2. 欣赏:播放溜溜山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山歌的节奏和情感。
3. 学唱:逐句教学溜溜山歌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学唱,并注意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4. 理解:分析歌词的意义,解释生词和习语,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5. 创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创编一段溜溜山歌的新歌词或旋律,并分享给同学们。
6. 练习:分组练习歌曲的合唱和表演,指导学生在歌唱中加入适当的动作和表情,提高表演效果。
7. 表演: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歌曲表演,展示学生的歌唱和表演能力,鼓励同学们互相欣赏和鼓励。
教学资源:1. 溜溜山歌的音频或视频。
2. 溜溜山歌的歌词和翻译。
3.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歌词和教学内容。
4. 学生练习和创编歌词的纸张。
评估方式:1. 学生的歌唱表演,包括节奏、音调和发音的准确性,以及表演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的创编歌词或旋律,评估其创意和对山歌文化的理解。
拓展活动:1. 邀请当地山歌艺术家或民间文化传承人来学校进行山歌表演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山歌的历史和传统。
2. 组织学生参加山歌比赛或文化节,展示他们的歌唱和表演才华,增强对山歌文化的传承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节 课前预热 组织教学 新课教学
作业布置 课后记录 与反思
内容
歌唱 基本 能力 练习
歌唱 实践
展示 与 评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跑马溜溜的山 聆听或跟唱
提前预告学习内容,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上》
男女分组就坐
便于学生分组合作
1、聆听与比较(教师 1、师生交流—有何区别? 1、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歌曲的表现,区分“唱歌”
四川省旺苍中学
音乐学科教学设计
∮课 题:《跑马溜溜的山上》 ∮任课教师:马海蓉 ∮教学班级:高二年级 ∮教学时间:2015.12
1
∮教学内容:《歌唱的基本要素(一)——气息与发声》 《跑马溜溜的山上》 ∮教学类型:班级歌唱教学综合课 ∮教材分析: 1、《歌唱》P17《歌唱的基本要素(一)——发声与气息》,本节课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巩固运用。 2、《跑马溜溜的山上》,是四川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歌,它抒发了青年男女热烈相爱,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跑马溜溜的山上》可能较为熟悉,但很少有学生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去表现作品。同时,高二学生音乐学习时间少,遗忘率高, 依托歌曲实践进行相关知识和能力的练习,便于学生掌握与运用。 ∮设计理念: 旺苍中学的学生中,农村学生占了绝大多数,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实际掌握的歌唱知识和能力与教材要求的相距甚远。因此,我校艺 术教研组立足我校实际,筹备开发校本教材《四川省旺苍中学——班级歌唱教学》,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从零起步学习歌唱,以 期激发学生歌唱兴趣与歌唱需求,在此基础之上普及学生的歌唱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本节课也是针对此校本教材的开发所做的 一种尝试。
∮教学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1、因为是面向普通高中生的歌唱教学,应尽可能避免专业声乐教学的严肃性,让歌唱学习更有趣味些。 2、因为是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的关注面要尽可能宽些,同时,各班男女比例差别很大,在二声部合作是一定要提醒学生多聆听、 多进行自我调整。 3、高二学生音乐课时少,遗忘率高,如果学生忘记已经学过的内容,教师要随时、不断提醒学生。
与学生的演唱)。
2、气息与发声练习
与“歌唱”。
2、指导学生进行气息 (1)du+慢吸慢呼
2、将气息练习与发声练习相结合,尽可能提高练习
与发声练习。
(2)XXXX X X 0X 0X 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歌曲①段处理歌曲①段实践
1、在实践中体会气息与发声对歌唱表现的影响。
歌曲②③段处理
歌曲②③简易二声部实践
2、将“情”“景”与音乐要素融合进行作品处理与
4
2
4、高二的学生从零起步学习歌唱,一时难以达到理想的歌唱效果,因此,教学中要多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引导式鼓励,只要学生有 学习的兴趣,就会有唱的更好的可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歌曲《跑马溜溜的山上》的实践,引导学生关注正确的歌唱方法对歌曲表现的影响,培养学生“歌唱” 意识和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比较、歌唱基本技能练习、歌曲演唱等方法进行歌唱综合实践。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初步体验感悟科学的歌唱气息与发声方法在歌曲演唱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将气息与发声融入歌唱实践。 ∮教学难点: 1、能在歌曲演唱的全过程中坚持科学的气息与发声技能的运用。 2、在简易二声部练习中,关注声部间相互配合协调,能主动进行自我调节。 ∮教法与学法:聆听辨别、知识学习、实践练习。 ∮教学准备:钢琴、歌谱、相关音视频。 ∮教学课时:1 ∮教学流程:
歌曲④段处理
歌曲④实践
表现,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音乐情感。
歌曲完整练习与巩固
1、学生完整展示歌曲。
1、完整的表现作品,利于学生加深印象。
2、师生共同评价表现效果。 2、通过评价,发现优点,激发学习兴趣。
课后进一步熟悉巩固歌唱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歌唱”行为,潜移默化中
的演唱。
培养学生“歌唱”的意识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