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生》文言文☆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言ppt课件

文言ppt课件

《史记》不仅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 深远影响,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
《汉书》鉴赏
内容概览
《汉书》是一部纪传体的断 代史,主要记载了西汉一朝 的历史。
文学特点
其文学特点在于文笔优美、 刻画细致,尤其擅长通过细 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
主题思想
《汉书》强调国家治理的重 要性,通过对西汉历史的记 述和评价,表达了作者的国 家观和历史观。
详细描述
首先,词汇方面,文言文有许多生僻字和一词多义的现象,而现代汉语则更加贴近生活,词汇量大且丰富。其次 ,语法方面,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有时省略主语和宾语,而现代汉语则更加规范清晰。最后,表达方式 上,文言文注重文采和韵律,而现代汉语则更加注重实用和口语化。
02 文言文语法结构
词类
01
02
03
名词
表示人、事、物等实体或 抽象概念的词。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 词。
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词 。
词类
副词
连词
修饰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的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 的词。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与其它事物之间关系的 词。
词类
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代词
代替名词、形容词或数词的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 语以及句与句的词。
表示语气的虚词,如“ 也”、“矣”等。
03 文言文阅读理解
文章结构分析
总结词:梳理文章脉络, 把握整体结构
详细描述
划分段落,理解段落大意
识别开头、结尾和过渡句
语义理解
详细描述
总结词:深入理解文言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的用法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篇翻译及答案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篇翻译及答案

1.★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②铣(x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

”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2.略 3.略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

如:①不可徙。

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

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当代学生》古诗

☆《当代学生》古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 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7.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七言绝句)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唐代:温庭筠 (羁(jī)旅诗)
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黎明起床,车马的大铃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围墙上。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16.江村
唐代: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忽远忽近,相伴相随。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志,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11.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唐代: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
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9.夜雪
唐代: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第十二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10-15则

第十二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10-15则

2013年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字词梳理10-15则[事] 任用。

[顾] 只,不过。

[安] 怎么。

[郁郁] 盛美的样子。

[为] 为了,因为。

[幸] 幸运,幸福。

[具礼] 安排仪式。

具,准备。

[乃] 竟然。

原来是。

11 李广智退匈奴兵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於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 多。

[从] 跟从。

[勒] 率领。

[习] 反复练习。

[纵] 发,放。

这里指出兵。

[还] 同“旋”,转身。

[且] 几近。

[尽] 全。

[走] 奔向,取向。

[从] 使……跟从。

[亡] 同“无”,没有。

[张] 设置,部署。

翼,特指战阵的两侧。

[陈] 同“阵”,摆好队列。

[用] 用来。

[坚] 使……坚固。

[护] 巡视。

[会] 恰巧,适逢。

[引] 率领。

[平旦] 天刚亮。

12 谏臣直言【甲】贞观中,太宗谓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注》记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

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第十二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26-29则

第十二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26-29则

2013年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字词梳理26-29则26、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收] 征收,占领。

[略] 夺取,侵占。

[旦暮]早晚。

极言时间短暂。

[侍] 侍奉。

[微] 无,没有。

[谒] 请求,禀告。

[说] 通“悦”,喜欢,高兴。

[信] 信物,凭证。

[购] 悬赏征求。

[有以] 有用来……的办法。

[以] 因为。

[穷困] 困窘。

[更] 改变,更换。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zhèn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fǔ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遇] 对待。

[深] 这里指残酷,刻毒。

[戮] 杀死。

[没] 没入官府为奴。

[念] 惦念,怀思。

[顾] 不过,只是。

[为之奈何] 如何应对这件事呢?[善] 好好地。

[把] 握住,抓住。

[揕] 刺。

[岂] 表揣度,是否能,大概。

[有意] 同意,愿意。

[偏袒扼腕] 脱掉一边衣袖,露出一边臂膀,一只手紧握另一支手腕,以示激愤。

[切齿腐心] 上下牙齿咬紧挫动,愤恨得连心都碎了。

拊fǔ,击,拍。

[乃] 才。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2110当代学生文言文阅读37-47

2110当代学生文言文阅读37-47

2010当代学生文言文阅读(37-47)37、★买猪千口某县官写字潦草,欲臵.酒延.宾,批票①付隶人买猪舌,‚舌‛字书.之过长,隶人误为买猪‚千口‛。

遍乡寻买,但.得五百口。

赴官哀告,愿.减其半。

县官笑曰:‚吾令尔市.猪舌,何.以.识为市猪千口?‛隶人对曰:‚今后若.市鹅,千万书短些,休要写作买‘我鸟’②。

据<<广笑府>>改写“注释”①批票:写条子。

②我鸟:民间以‚鸟‛作为粗俗骂人的话。

“文言知识”‚说‛对。

‚对‛在文言文中多作‚回答‛解释。

是小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的回答。

上文‚隶人对曰‛,是因为差役回答县官,所以要用‚对‛。

又如《曹刿论战》中曹刿回答鲁庄公的问题时因地位比鲁庄公低所以用‚对曰‛。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臵②延③书④但⑤愿⑥市⑦何⑧以⑨若2、翻译:赴官哀告,愿减其半。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8、★★★宠①辱②若③惊④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⑤,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世人皆愿受宠而惧辱,唯.高人宠辱若惊而求无为,爱惜自身而不为身外之物所累。

选自(春秋末期)老子《老子〃第十三章》“注释”①宠:得宠。

②辱:受辱。

③若:如。

④惊:担惊受怕。

⑤下:地位卑下。

⑥所以:……的原因。

“文言知识”释‚意动‛:意动用法一般翻译成‚以……为‛、‚把……看作为‛;如,上文中‚贵大患‛的意思为‚以大患为贵‛,‚把大患看作为(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

又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意为‚听见水声象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心里以之为乐‛。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谓②得③之④为⑤故⑥以⑦若⑧唯2、翻译:爱惜自身而不为身外之物所累。

3、老子从角度出发,认为远远贵于名利宠辱,告诫我们为人处事要。

2010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翻译1-25

2010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翻译1-25

1.酒以成礼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药酒喝。

他们的父亲当时已经醒了,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

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2.常羊学射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

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

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

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

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不是我能预测的了!‟”3.次非杀蛟楚国有位勇士叫次非的人。

他在干(hán)遂那个地方买到一把锋利的宝剑。

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

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

次非问摇船人:“过去木船要是被恶蛟缠住,船上的人还能不能活命?”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能幸免的。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说:“我定要叫这两条恶蛟变成江底的一堆腐肉朽骨!如果我放下武器保全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为什么要吝惜生命呢?”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

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4.大脖子病人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

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

”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有病不治疗,反而说我的脖子干枯无肉?”南歧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当代学生2011年增刊初中文言文翻译

当代学生2011年增刊初中文言文翻译

13、砚眼
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证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到了邸府后,让仆人前往,用二十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原因是这个砚台好的地方就在八哥眼。
12、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到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坐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吃错菱角的错误,于是狡辩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有人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都有),哪里没种呢?” 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商 鞅 立 信
商鞅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

第十二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16-20则

第十二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16-20则

2013年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字词梳理16-20则16、丁一士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

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

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

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

如是者七八度。

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

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

酒酣,共立河岸。

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

友招使还,应声又至。

足甫及岸,不虞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

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

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

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

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

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

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田侯松岩于滦阳买一劳山杖,自题诗曰:“月夕花晨伴我行,路当坦处亦防倾,敢因恃尔心无虑,便向崎岖步不平。

”斯真阅历之言,可贵而佩者矣。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里] 乡。

里人,同乡人。

[习] 熟悉,通晓。

[超距之术] 此处指轻功。

[翩然] 轻快的样子。

[及] 赶得上。

[过厅] 过道。

[度] 次,回。

[过] 超过。

[过] 经过。

[肆] 店铺。

[酣] 喝得畅快。

[甫] 刚刚,才。

[虞] 料想。

[圮] 塌。

[踊] 往上跳。

[竟] 最终。

[盖] 句首发语词,表示要发表议论。

[恃] 倚仗,依靠。

[以] 因为。

[蹈] 践,踏。

[尔] 你。

[敢因恃尔心无虑,便向崎岖步不平]岂敢因为有你就无所顾虑,故意涉足崎岖不平之地呢?[斯] 这。

[贵] 贯。

17、汉高祖论得天下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当代学生2024古诗文阅读专辑

当代学生2024古诗文阅读专辑

当代学生2024古诗文阅读专辑示例文章篇一:《我与2024古诗文阅读专辑的奇妙之旅》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而2024古诗文阅读专辑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学习古诗文的道路。

我记得当老师第一次把这本专辑拿进教室的时候,那崭新的封面就吸引了我。

封面上画着一位古代的诗人,站在山水之间,好像在吟诵着美妙的诗句。

我心里就想,这里面到底藏着多少古人的智慧呀?旁边的同桌也凑过脑袋来看,他眼睛亮晶晶的,说:“哇,感觉这个专辑会很有趣呢!”我也不住地点头。

翻开专辑,里面的排版让人看着特别舒服。

那些古诗文的字体印刷得很清晰,就像一个个小士兵,整齐地排列着等待我们去检阅。

每一首诗的旁边还有简单的注释,这可帮了大忙啦。

就像有一次,我读到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哇,这一句写得可太有气势了。

可是诗里有些字词我不太明白,这时候旁边的注释就像一个小老师,悄悄地告诉我字词的意思,让我能更好地理解诗句里那种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的感觉。

我跟我的好朋友讨论这首诗的时候,我对他说:“你看这李白,写得好像他亲眼看到黄河水从天上冲下来一样,他怎么这么厉害呀?”朋友回答说:“那是因为李白是大诗人呀,他的想象力就像长了翅膀一样。

”这个专辑里的古诗文体裁特别丰富。

有像《诗经》里那些古老又质朴的诗,读起来就像在听古人讲述他们的日常生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几句就像一幅画,画里有鸟儿在河边唱歌,还有一位美好的女子。

我想呀,古代的人表达爱情可真含蓄又美好。

还有那些充满壮志豪情的宋词,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每次读到这句,我就感觉自己仿佛跟着辛弃疾到了那个充满战火硝烟的战场,他在营帐里擦拭自己的宝剑,心里满是报国杀敌的决心。

这时候我就会跟爸爸说:“爸爸,辛弃疾可太酷了,他一心就想保卫国家。

”爸爸就会摸摸我的头说:“是呀,儿子,他是个大英雄呢。

”在学习这个专辑里的古诗文时,我们还会进行小组讨论。

《当代学生》高中37

《当代学生》高中37

37、送宗判官归滑台序任华与宗衮二),朝都城长安)不(倏,忽,都指极短的时间)还有什么好说的)!)一月(十一月)野外为宗衮饯行)。

,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远的地方)这样)指人亦与山水有同样的情趣),与我分手。

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题解】宗判官,即宗衮,是作者的好友。

判官是帮助朝廷特派大臣佐理政务的中级官员。

滑台(地名:现在河南省滑县)。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本文是一篇赠序,为送别而写的文章,即临别赠言。

【译文】大丈夫哪个没有奔走天下、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我和宗衮在两年之间,会面了又离别,离别了又会面,这当中来来去去所经历的路程,总共有三万里。

为什么说有这么长的路程呢?去年春天,我们两人在京城相会,当时我去桂林,宗衮去滑台;今年秋天,我们竟然料想不到又在桂林相会;过了没多久,宗衮因为国事的缘故又回到滑台。

坐船坐车,来来往往,哪里只止三万里呢?人的一生有多久?刚聚在一起,突然间又要分别,象这样相距遥远,更何况像这样的知己朋友极难遇上,还有什么好说的!时间正值十一月,我们几个朋友出城到野外为宗衮饯行。

秋天的天空洁净无杂物,像是俯向红色的山崖。

再加上万重高山耸立,像从平地上突起。

山像铁那么黑,像笔锋那么尖。

又有阳江、桂江,从军城旁流过,向南流淌,喷薄进入大海,浸润着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处在朝廷的那些官员们,哪里知道遥远的边地还有这么美好的山水?山水既是这样,人也是这样,都充满情趣。

宗衮面对此情此景,与我分手。

忘记我还是可以的,怎么能忘掉这美好的山水啊!38、纪枭鸣像)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解脱)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鄜得息(于)槐之意,矣。

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

因问其故,曰:“槐暗)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之)于鬼语:…槐于去,枭不息。

‟,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

”简言曰:“放;杨,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枭鸣而太尉死。

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当代学生1-20篇古文译文

当代学生1-20篇古文译文

1、杨亿巧对原文: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列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会:正好。

请:邀请。

因:于是,就戏:以……为游戏为:是。

应声:紧接着对方刚停下的声音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中书:即中书省。

寇准时任宰相。

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一:全,满译文:寇准在中书省。

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

”没有人能对出,适逢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

杨亿接着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

(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2、楚人学舟原文: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注释:1.楚:楚国(古国名) 2.习:学习 3.操:控制,这里指驾船 4.折:指船掉头 5.旋:指船转弯 6.疾:快 7.徐:慢慢地 8.惟:只,仅仅9.舟师:传授驾船技术的人 10.渚:水中小洲 11.莫:没有 12.遂:于是就 13尽:全部 14.遽:[jù ]急忙 15.谢:辞别 16.椎:用椎敲,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17径:径直 18..亟:立即,突然 19.犯:遇到 20.乃:于是,就 21.四顾:四周张望 22.柁:通假字同“舵”,驾驶译文:有一个学习划船的楚国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驾船调头、转弯,还是快慢、缓急,只听船师傅的(教导)。

他到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从此他认为学完了驾船的技术。

(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到危险,他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舵失去操控。

3、乐不思蜀原文:司马文王问刘禅:“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却正教禅:“若再问,宜泣对曰:“先墓在蜀,无日不思。

”」会王复问,禅如正言,因闭眼。

☆《当代学生》文言文☆ ppt课件

☆《当代学生》文言文☆ ppt课件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 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ppt课件
1子之邻人亡羊, 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杨子的邻人丢失了一只羊, 那人央请了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去寻找,又请杨子的家僮也一同去追捕。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p免pt课于件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28
14. 女娲补天 《淮南子》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滥(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zhuān)民, 鸷(zhì)鸟攫(jué)老弱。
上古的时候,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毁坏了,大地塌陷, 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 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停止, 猛兽吞食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
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果真)人人都争着买扇子。 过了几天,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请求王羲之写字),王羲之笑着却没答应。
ppt课件
26
13.塞翁失马 两汉:刘安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伯乐于是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观看,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 一会儿,这匹马的价钱成了原来的十倍。
ppt课件
22
11.扁鹊见秦武王 选自《战国策·秦策》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 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当代学生第五届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

当代学生第五届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

当代学生第五届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1、祖逖闻鸡起舞【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光复恢复(已亡的国家)②俱一同③寝睡2.半夜鸡叫在祖逖看来不是一种不吉祥的声音,而是一种什么声音?激励人奋发的声音。

3.翻译:①因起舞庭中于是起身在院子里舞剑②募士铸兵招募士兵,铸造兵器4.“蹴”的读音是cù,解释为踏,踢。

成语有一蹴而就,意思是踏一脚就成功,形容轻而易举就能完成。

5.成语“闻鸡起舞”的意思是比喻有志为国效力的人奋起行动。

2、鉴真东渡日本【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稍渐渐②骤急③或有时④覆倾翻⑤匮缺少⑥渝改变⑦竟最终2.翻译:应日僧普照辈延接受日本和尚普照等人的邀请3、颜氏父子异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拙笨②谐前往,走到③遽立刻2.翻译:①竣起宅颜竣造房子②善为之好好地处理各种事情3.上文“汝出粪土之中,升云霞之上”中,“粪土”比喻地位卑微,“云霞”比喻高官厚禄。

4、苏秦刺股【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炊煮饭②睡打瞌睡③卒最终2.翻译:①资用匮乏资金缺乏②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哪有游说诸侯国君而不能成功的?③引锥自刺其股拿起锥子刺他的大腿5、张仪受笞【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从跟随②意认为是,这里是“猜疑”的意思③无行没好品行④持抓住⑤掠笞鞭打⑥释放⑦毋不⑧不同“否”2.翻译:①已而楚相亡璧不久楚国国相的玉璧不见了②安得此辱乎?怎么会受到这侮辱?3.为什么张仪听说“舌在也”便安心了?只要有“舌”,便可游说。

6、人生有四方之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善友好②及等到③既已经④涕泪⑤就踏上⑥斯这2.翻译:①与诸故人诀跟那些老朋友告别②未知后会何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③谓此二子丈夫尔认为这两个人是大丈夫④然于断,则不足矣可是在决断方面,便不够了3.上下文有两个“徒”:①“子高徒拱手而已”中的“徒”,解释为仅仅;②“其徒问”中的“徒”,解释为徒弟。

7、牛弘笃学【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脯干肉②忽突然③颜色脸上的神色④辍停2.翻译:①笃志于学在学习中专心致志②弘无所怪问牛弘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也不追问3.成语“不容置喙”中的“喙”,读音为hu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不容许插嘴。

16篇文言文原文PPT课件

16篇文言文原文PPT课件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 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 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 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 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 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 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

当代学生文言文翻译

1.大度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坍塌的古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丝毫的斑痕,可算传世之宝了。

”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他格外欣赏珍惜(玉杯)。

每次设宴招待客人,都要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

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忽然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倒掉在地上,两只杯子都跌碎了。

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

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世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命数时限在那里。

”又掉脸对那差役说:“你是失手了,又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啊?”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

韩魏公统领定州军政时,曾经夜间写信,让一个士兵拿着火把在身旁照明。

那个士兵向别处张望,火把(歪了)烧着了韩魏公的胡子,韩魏公急忙用袖子掸灭了,照旧写信。

过了一会儿,偶尔抬头一看,已经换了一个士兵了。

韩魏公担心长官会鞭打那个士兵,连忙喊那个长官来,看着他说:“不要追究他啦,他已经知道怎么拿火把了。

”军中都很佩服韩魏公的宽厚大度。

2.棘刺雕猴燕王喜好细小巧妙的玩物,有个卫国人说:“(我)可以在酸枣树上的刺的尖上刻上母猴。

”燕王很赏识他,用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养着他。

燕王说:“我看看你是怎么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母猴的。

”那人说:“当国王的想看它,必须半年不进入到后宫里面,不喝酒吃肉,雨停日出的时候,在半明半暗的地方观看它,这样才可能看见酸枣树刺尖上的母猴。

”燕王于是就养着那个卫国人,(却又)不能观看他的沐猴。

有个郑国台下(地名)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刀具的,所有细微的东西都肯定要用刀具削而成的,被削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

实际荆棘的刺尖上容不下刀锋,(刀锋)无法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削,燕王你请看看他的刀具,可不可以刻沐猴就清楚了。

”燕王说:“好。

”(于是)对那个卫国人说:“你刻酸枣树的刺尖上的沐猴,用什么工具做啊?”答:“用刀。

”燕王说:“我想看看那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
ppt课件
12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弟子哪一个是好学(的人)?” 孔子回答说:
“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好学,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
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恐吓我吗?”
ppt课件
5
3.苛政猛于虎
先秦:佚名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孔子路过泰山边,(看到)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
(式:“轼”) 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着,让子路问她说:
《当代学生》
文言文
1 ↝ 15
ppt课件
1
1.唇亡齿寒 宫之奇谏假道 先秦:左丘明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guó)。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谏曰:“虢,虞(yú)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 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随着灭亡。
ppt课件
2
晋不可启,寇(kòu)不可翫(wàn)。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 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ppt课件
15
8.歧路亡羊 战国·列御寇《列子·说符》
杨子之邻人亡羊, 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杨子的邻人丢失了一只羊, 那人央请了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去寻找,又请杨子的家僮也一同去追捕。
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 不久(粮食)短缺了,(狙公)打算限制pp它t课们件 的口粮,但又害怕猕猴们不服从自己。 14
先诳(kuáng)之曰:“与若芧(xù) ,朝三而暮四,足乎?” 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足够吗?” 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
ppt课件
8
相者曰:“此良狗也, 其志在獐(zhāng)麋(mí)豕(shǐ)鹿,不在鼠;
欲其取鼠也,则桎(zhì)之!” 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倒装句)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是条好狗, 它的特长在于(抓捕)獐、麋、猪、鹿,不是老鼠。 想要让它捉老鼠的话(判断句),就用脚镣铐住它。” (后来)这个邻居捆绑住了那条狗的后腿,这狗就捉到了老鼠。
不能引发晋国的这种贪心。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 一次(借路就可以)说是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其:表反问语气,“ 难道,哪里,岂”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 其虞、虢之谓也。”
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 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其:句首,表推测语气, “大概,也许”Fra bibliotekppt课件
9
5.薛谭学讴 选自《列子·汤问》
薛谭学讴于秦青, 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 还没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老师的本事,于是,就告辞回去。
ppt课件
10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秦青不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设酒食送行,
秦青打着节拍, 唱着慷慨悲壮的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阻止了流动的云。
杨子说:“唉!丢失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 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ppt课件
3
2.惠子相梁
先秦:佚名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惠子在梁国当国相,庄子前往拜见他。 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ppt课件
4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yuān)鶵(chú),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做鹓鶵,你知道它吗? 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
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
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
不幸命短而死,现在就再无好学的人了。”
ppt课件
13
7.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
宋有狙(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 (狙公)能理解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了解狙公的心思。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此后) 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了。
ppt课件
11
6.颜回好学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 蚤(zǎo)死。
孔子哭之恸(tòng) ,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花白,死的很早。
孔子哭得极度悲伤,说道:
“你这样哭,确实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ppt课件
6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 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zhì)之,苛政猛于虎也。”
她就说:“是啊!以前我丈夫的父亲死在老虎口中, 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识:“志”,记住)
ppt课件
7
4.良狗捕鼠 选自《吕氏春秋·士容论》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
期(jī)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
齐国有个擅长识别狗的人,他的邻居委托他买一只能捕捉老鼠的狗,
过了一年他才买到一条,说:“这是一条好狗呀!”
他的邻居养了这条狗几年,(狗)却不抓老鼠,(邻居)把(这件事)告诉了相狗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