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同位素在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稳定碳氧同位素在沉积相和成岩环境划分中的应用——以柴西南翼山浅油藏储层研究为例

稳定碳氧同位素在沉积相和成岩环境划分中的应用——以柴西南翼山浅油藏储层研究为例

稳定碳氧同位素在沉积相和成岩环境划分中的应用——以柴西南翼山浅油藏储层研究为例李建明;李慧;施辉【摘要】碳酸盐岩中的稳定碳氧同位素可以用来定量恢复沉积环境古盐度、成岩环境,表明沉积物形成后大气淡水参与成岩作用强度,圈定潜在储层等.通过同位素δ13C、δ18O值,运用基恩和韦伯方程计算出古盐度参数,可以作为判定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的标准.以柴西南翼山浅油藏储层为例,运用δ13C、δ18O同位素值来判定其古盐度,为沉积相和沉岩作用的划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0(030)003【总页数】4页(P356-359)【关键词】碳氧同位素;沉积相;成岩作用;柴西南翼山【作者】李建明;李慧;施辉【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南翼山构造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属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区茫崖坳陷亚区,是南翼山斜带的一个三级构造(图1)。

该构造内发育了两大柴西北地区最大的油气藏,深层E32发育凝析气藏,浅层N2发育正常密度的油藏。

浅部油藏储层为上新统狮子沟组(N23)、上油砂山组(N22)和下油砂山组(N21)地层。

南翼山构造样式为两段夹一隆[1],下油砂山组以上沉积层表现为轴部(顶部)较薄,两翼较厚的顶薄翼厚同沉积背斜。

盐湖盆地的石油资源勘探,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石油界所密切关注、饶有兴趣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将重点探讨碳、氧同位素是如何识别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

通过岩心观察,南翼山浅油藏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考虑到碳氧同位素分析法的适用性以及区内碎屑岩的相对不发育,重点阐述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特征。

研究区内碳酸盐岩可划分为五大类(表1):1)颗粒灰岩:可进一步细分为泥晶颗粒灰岩、泥亮晶颗粒灰岩、亮泥晶颗粒灰岩、亮晶颗粒灰岩等岩石类型。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碳循环解析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碳循环解析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碳循环解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科学的发展成为当今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其中,碳循环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对了解地球系统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位素示踪技术作为一种精确而灵敏的分析工具,日益被应用于环境科学中的碳循环解析,为我们深入了解碳循环机制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碳循环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性。

碳循环是指地球上碳元素在不同环境介质(如大气、水体、土壤等)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平衡过程。

这种平衡是复杂而脆弱的,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都会对地球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排放和吸收的不平衡将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因此,准确地了解碳循环的机制和过程,对于评估和预测气候变化以及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同位素示踪技术作为一种用来标记物质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领域。

其中,碳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研究碳循环的重要手段之一。

碳元素有两种主要的同位素:碳-12和碳-13。

这两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丰度比例是稳定的,但由于环境变化和生物过程的影响,不同介质中同位素丰度的比例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碳同位素的丰度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出碳元素的来源和转化过程。

具体来说,同位素示踪技术将标记同位素(如放射性同位素碳-14)引入环境介质中,然后测量标记同位素与自然同位素的丰度比例变化。

通过对比不同介质中同位素丰度的差异,我们可以推断出碳的运动路径和转化过程。

例如,通过测量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碳-14的丰度,可以估算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存活时间和源头,从而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长机制。

类似地,同位素示踪技术还可以揭示碳元素在土壤中的储存和释放过程,以及海洋中的碳沉积和迁移等。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

通过对不同环境介质中同位素丰度的测量,可以追踪碳元素在大气、水体和陆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平衡过程。

C和O稳定同位素在矿层沉积环境分析方面的应用

C和O稳定同位素在矿层沉积环境分析方面的应用

C和O稳定同位素在矿层沉积环境分析方面的应用瞿 琮(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摘 要:为了精确恢复地区的矿层性质、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对于稳定同位素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尤其重要,主要是对C和O同位素的分析,从而可推断出当时的沉积环境和气候条件。

对于样品中元素的异常进行了分析,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对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使用δ(‰)=(R样品/R标准-1)×1000来表示。

对于碳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其与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古环境中各类碳酸盐岩的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也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随之发生变化,进而我们可以利用碳氧同位素的原始沉积信息来推断当时的沉积环境。

关键词:C和O同位素;同位素比值;沉积环境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9-0172-2Application of C and O stable isotopes in the analysis of deposi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QU Cong(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chang 330013,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accurately restore the ore bed propertie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ea,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geochemical analysis of stable isotopes, mainly the analysis of C and O isotopes, so as to infer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at that time. The anomaly of elements in the sample was analyzed, and the isotope ratio was determined by multi receive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MC-ICP-MS), which was represented by δ (‰) = (rsample / rstandard-1) × 1000. The study of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shows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bl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various carbonate rocks in Paleoenvironment are also affected by sedimentation and diagenesis, and then change accordingly. We can infer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by using the original sedimentary information of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Keywords: C and O isotopes; isotope ratio; sedimentary environment对于研究某地区矿层的沉积环境,运用的常规方法有:沉积地质矿物的原生沉积构造、构造、古生物化石的分析、岩芯的观测和测井曲线等,但对于各个层段相似的冲积相特色,不便观察。

河流、河口沉积物中碳同位素研究

河流、河口沉积物中碳同位素研究
有 机 质 ( OM ) 供 了陆 地 碳 循 环 的 重 要 信 息 .沉 积 物 有 机 碳 同位 素 指 示 了 河 口 P 提
沉积 环境 的 变化 、水 体 悬 浮 物 动 力 学状 况 及 食 物 网 动 态 变化 并 可 用 于 河 口 的 污 染 动 态 监 测 , ¨C 同
质的归宿,而 且 也 可识 别 就地 生成 的 有机 质 颗粒 ,
点 . 自从 2 0世 纪 8 0年代 开 始 实 施 国际 地 圈 一 物 圈 生 计划 (GB 以 来 , 各 国 E 益 重 视 诸 如 温 室 气 体 排 I P) t 放 、海 平 面 上 升 等 全 球 环 境 变 化 问 题 .海 洋 、 陆 地 生 态 系 统 是 地 球 上 两 个 重 要 的 碳 库 , 河 流 作 为 连 接 地球 上 两 大 碳 库 的 最 重 要 的途 径 , 成 为 全 球 碳 循 环
位 素 有 助 于 了解 流 域 土 壤 侵 蚀 状 况 . 河 流 碳 同位 素 模 型 的应 用 使 不 同 端 元 的有 机 碳 在 河 流 及 河 口 的组 成 、分 布 定 量 研 究成 为 可 能 .碳 同位 素研 究 还 对 陆 地 碳 库 中碳 的周 转 速 率 的确 定 、 流 域 植 被
S c et 完 成 【 ak r等 [ ] 墨 西 哥 湾 沉 积 物 akt 等 1 .P r e 1 J 1对 2
的 碳 同 位 素 研 究 发 现 湾 内沉 积 物 是 河 流 通 过 某 种 机 河 流 颗 粒 有 机 质 ( OM ) 供 了 陆 地 碳 循 环 的 重 P 提 要 信 息 以及 人 类 活 动 的 记 录 .河 口 环境 是 陆 源 颗
E ma :x we s i g . l — i g i o l d el l @ .

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在地质中的应用

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在地质中的应用

同位素地球化学目录一、碳的同位素组成及其特征 (1)1.碳同位素组成 (1)Ⅰ、碳的同位素丰度 (1)Ⅱ、碳的同位素比值(R) (1)Ⅲ、δ值 (2)2.碳同位素组成的特征 (2)Ⅰ.交换平衡分馏 (2)Ⅱ.动力分馏 (3)Ⅲ.地质体中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4)二、碳同位素在地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8)1. 碳同位素地温计 (8)2.有机矿产的分类对比及其性质的确定 (9)Ⅰ.煤 (9)Ⅱ.石油 (9)Ⅲ. 天然气 (11)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在地质科研中的应用一、碳的同位素组成及其特征1.碳同位素组成碳在地球上是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出现的,但分布广泛,在地质历史中有着重要作用。

碳的原子序数为6 ,原子量为12.011,属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ⅣA族。

碳在地壳中的丰度为2000×10-6,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微量元素。

在地球表面的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中,碳是最常见的元素之一,是地球上各种生命物质的基本成分馏。

碳既可以呈固态形式存在,又能以液态和气态形式出现。

它既广泛分馏布于地球表面的各层圈中,也能在地壳甚至地幔中存在。

总之,碳可呈多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有机物质和煤、石油中,以还原碳的形式存在,在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溶液中,以氧化碳形式出现。

碳还可呈自然元素形式出现在某些岩石中(如金刚石和石墨)。

一般用同位素丰度、同位素比值和δ值来表示同位素的组成。

Ⅰ、碳的同位素丰度同位素丰度指同位素原子在元素总原子数中所占的百分比,自然界中的碳有2个稳定同位素:12C和13C。

习惯采用的平均丰度值分别为98.90%和1.10%。

由此可见,在自然界中碳原子主要主要是以12C的形式存在。

另外碳还有一个放射性同位素14C,半衰期为5730a。

放射性14C的研究,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测定方法,主要应用于考古学和近代沉积物的年龄测定。

适合用于作碳稳定同位素分馏析的样品包括:石墨、金刚石等自然碳矿物,方解石、文石、白云石、菱铁矿、菱锰矿等碳酸盐矿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全岩样品;各种矿物包裹体中的C O2和CH4气体以及石油、天然气及有机物质中的含碳组分馏等。

碳、氧同位素测定及在碳酸盐岩储层分析中的应用探讨

碳、氧同位素测定及在碳酸盐岩储层分析中的应用探讨

2017年07月碳、氧同位素测定及在碳酸盐岩储层分析中的应用探讨乔羽(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室,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碳酸盐岩中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能够揭示丰富的储层地质信息。

文中介绍了碳酸盐岩中碳、氧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及测定方法,对碳、氧同位素在古温度测定、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及成岩环境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测定;应用近几年来,大庆油田在塔里木东部地区开辟了油气勘探的新战场,塔东区块地质特征和油气储层条件与大庆区块差别较大,有利的油气储层主要分布在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中,加强对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碳酸盐岩中碳、氧同位素的组成在古温度测定、沉积环境及成岩环境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碳酸盐岩中碳、氧同位素特征碳酸盐岩中的碳基本上是以无机碳(氧化碳)和有机碳(还原碳)的形式储藏的,二者的δ13C 平均值大约相差25‰左右。

有机碳显示出低的δ13C (-24‰PDB ),远低于氧化形式的CO 2(-7‰)和海洋碳酸盐岩的碳(0‰~4‰)。

δ13C 值的大小通常涉及到甲烷的产生,它们既可以在近地表通过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也可以在大于100℃温度的地下通过有机质的热化学还原作用(TSR )来产生[1]。

从发酵作用中产生的甲烷会生产很低的δ13C 值,但是残余有机质显示出高的δ13C 值,当甲烷的氧化作用及随后的胶结作用将造成含有很低δ13C 值的胶结物。

来自热化学作用的甲烷不能直接导致会有很低的δ13C 值的地下胶结物的沉淀。

土壤风化作用与海洋石灰岩的溶解作用,及其后的渗流带和浅的潜流带方解石胶结物的沉淀通常将造成含有中等低的δ13C 成分的胶结物和石灰岩。

δ13C 如果来源于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那么其产物形成的方解石胶结物就会具有与原始海相碳酸盐岩相似的δ13C ;来自风化壳上有机质氧化来源的13C 加入时,就会引起δ13C 值的偏负,δ13C 偏负的程度决定于水岩反应的强度,水岩反应强度越大,那么来自围岩的13C 比重也就越多,导致方解石胶结物的δ13C 偏负程度变小。

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是指沉积有机质中的芳烃分子中,不同碳同位素的含量比例。

通常来说,沉积有机质中的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包括δ13C值和13C/12C比值。

其中,δ13C值是指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中13C/12C比值与国际标准VPDB(Vienna Pee Dee Belemnite)的差值,以‰(千分之一)为单位表示。

13C/12C比值是指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中13C和12C的数量比例。

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在地质学、环境科学和能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具体来说,它可以用于:
1. 识别古环境和古气候:不同类型的有机质来源和生长环境对碳同位素组成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通过分析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可以判断沉积物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条件,为古地理学和古气候学提供重要依据。

2. 探测烃类资源: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可以指示烃类化合物的来源和成因,因此可以用于烃类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比如,含油气盆地中的芳烃分子δ13C值通常较高,而含煤盆地中的芳烃分子δ13C值通常较低。

3. 研究环境污染和生物演化: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还可以用于研究环境污染和生物演化。

例如,石油和煤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的13C/12C比值降低,进而影响沉积物中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同时,生物演化也会对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产生影响。

总之,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是一种重要的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用于研究地质、环境和能源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全有机稳定碳同位素在我国湖泊沉积物研究中的应用

全有机稳定碳同位素在我国湖泊沉积物研究中的应用

全有机稳定碳同位素在我国湖泊沉积物研究中的应用有机碳稳定同位素(δ13Corg)是当前我国湖泊沉积物研究中的主要地球化学指标,提供了湖泊沉积物有机质来源、流域植被变化以及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等方面的信息,为我国的湖泊沉积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文章总结了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原理,概括了湖泊沉积物有机碳穩定同位素的指示意义及其在我国湖泊沉积研究中的应用。

文章重点从湖泊有机质来源辨识、流域植被变化、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研究三个方面概括了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在我国湖泊沉积物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根据这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在湖泊沉积物研究中需要拓展的应用和使用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指标时需注意的事项和改进方法。

标签:稳定碳同位素;湖泊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古气候;古环境湖泊沉积物研究自兴起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在我国近年来的湖泊沉积研究中备受青睐。

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常被用来指示湖泊系统中有机通量或循环时间的变化,这种指示意义建立在不同的有机质类型的不同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之上[1,2]。

虽然有机质在形成沉积物的早期因成岩作用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在成岩作用结束以后,有机质的变化非常小,所以,沉积物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能够提供过去环境变化的证据[3,4],成为古环境研究的有效方法[4,5]。

尤其在缺乏自生碳酸盐的湖泊沉积物研究中,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指标的应用相当广泛[6]。

1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原理自然界中碳元素的两种同位素(12C和13C)广泛存在于无机物(如碳酸盐)和有机物(如纤维素)中。

碳元素经同位素分馏作用后重同位素含量比轻同位素含量低,难以用绝对丰度来表示,因此使用碳元素的同位素比率(即相对量)或δ单位(以‰表示)来表示物质中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3C值的计算公式如下:δ13C(‰)=[(13C/12C)sample/(13C/12C)standard-1]×1000‰(PDB)[7]导致植物体内稳定同位素分馏的机理主要包括同位素平衡分馏和同位素动力分馏。

单体烃稳定碳同位素概要

单体烃稳定碳同位素概要

单体烃稳定碳同位素在沉积和油气地质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已不满足测定原油总体的δ13C值及原油族组分碳同位素值,而是着眼于研究原油中单体烃分子的碳同位素特征,以便获得更多、更详细烃分子系列碳同位素信息。

因此,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应用而生,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油源对比。

由于碳同位素仪比较复杂,包括的设备多,操作繁琐,国内同行业有这样大型仪器的单位不多,因而对此项技术的开发有很重要的意义。

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在油源对比等地质应用方面具有可行性,同时体现出有效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单体烃碳同位素油气地质原油分类油源对比单体烃碳同位素能从分子级别反映单个化合物的来源,较之于全油和族组成分同位素,具有更明显的优越性,已广泛应用于油气成因类型、油源识别、混源定量等油气勘探实践中。

其数据的精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单体化合物分离的纯度、仪器检测的稳定性及标样的界定。

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的分布形式主要取决于样品的性质,特别是母源岩原始沉积环境与生源输人,受成熟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我国西部叠合盆地由于存在多套有效烃源岩,不同成因类型原油混源现象普遍,如塔里木盆地可能包含海相与陆相各自不同层位烃源岩,甚至海相与陆相成因原油的混源,因此单体烃碳同位素在油源识别中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应用单体烃碳同位素技术,需要建立不同地质模式下不同成因类型原油的单体烃碳同位素模型,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1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的古植被与古气候意义近年来,由于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质谱联用仪(GC/C/IRMS)新技术的成功运用,使得单体分子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的研究已在生物源识别、C3与C4植被类型确定、全球碳循环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单体分子标志物碳同位素的研究使稳定同位素在古气候学中的应用达到分子级水平,不但为局部或全球古气候研究而且为控制全球碳循环的机制探讨提供了新的更加准确的证据。

因而,分子标志物的分布与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联合应用,可以大大增强追踪古环境中有机质来源和重建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古环境的能力。

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在地质中的应用

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在地质中的应用

同位素地球化学目录一、碳的同位素组成及其特征 (1)1.碳同位素组成 (1)Ⅰ、碳的同位素丰度 (1)Ⅱ、碳的同位素比值〔R〕 (1)Ⅲ、δ值 (2)2.碳同位素组成的特征 (2)Ⅰ.交换平衡分馏 (2)Ⅱ.动力分馏 (3)Ⅲ.地质体中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4)二、碳同位素在地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8)1. 碳同位素地温计 (8)2.有机矿产的分类比照及其性质确实定 (9)Ⅰ.煤 (9)Ⅱ.石油 (9)Ⅲ. 天然气 (11)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在地质科研中的应用一、碳的同位素组成及其特征碳在地球上是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出现的,但分布广泛,在地质历史中有着重要作用。

碳的原子序数为6 ,原子量为12.011,属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ⅣA族。

碳在地壳中的丰度为2000×10-6,是一个比拟次要的微量元素。

在地球外表的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中,碳是最常见的元素之一,是地球上各种生命物质的根本成分馏。

碳既可以呈固态形式存在,又能以液态和气态形式出现。

它既广泛分馏布于地球外表的各层圈中,也能在地壳甚至地幔中存在。

总之,碳可呈多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有机物质和煤、石油中,以复原碳的形式存在,在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溶液中,以氧化碳形式出现。

碳还可呈自然元素形式出现在某些岩石中〔如金刚石和石墨〕。

一般用同位素丰度、同位素比值和δ值来表示同位素的组成。

Ⅰ、碳的同位素丰度同位素丰度指同位素原子在元素总原子数中所占的百分比,自然界中的碳有2个稳定同位素:12C和13C。

习惯采用的平均丰度值分别为98.90%和1.10%。

由此可见,在自然界中碳原子主要主要是以12C的形式存在。

另外碳还有一个放射性同位素14C,半衰期为5730a。

放射性14C的研究,目前已开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测定方法,主要应用于考古学和近代沉积物的年龄测定。

适合用于作碳稳定同位素分馏析的样品包括:石墨、金刚石等自然碳矿物,方解石、文石、白云石、菱铁矿、菱锰矿等碳酸盐矿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全岩样品;各种矿物包裹体中的C O2和CH4气体以及石油、天然气及有机物质中的含碳组分馏等。

碳同位素在沉积环境和油气地质中的应用

碳同位素在沉积环境和油气地质中的应用

碳同位素在沉积环境和油气地质中的应用摘要: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包含大量地质信息,广泛用各行各业中。

而稳定同位素中的碳同位素,由于是动植物以及原油中所必须元素,更是在沉积环境和油气地质中广泛应用。

随着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对碳稳定同位素数据的分析可以用来古气候、分析海平面变化等沉积环境,为古沉积环境岩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在油气地质中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产地原油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以及天然气中烷烃气碳同位素的相关应用。

关键词:碳同位素;沉积环境;原油碳同位素;天然气碳同位素1.引言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在元素研究中可分为稳定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无放射性,可直接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研究,克服放射性同位素的不足[1]。

在自然界的元素循环中,同位素在质量差异影响下,经历热力学(或动力学)分馏。

不同来源样品的同位素的丰度在环境影响下会有所差异。

碳是稳定同位素,有15种同位素(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C、21C、22C),其中,稳定的同位素是12C、13C,二者分别占据碳素量的98.89%和1.11%。

上述同位素中,仅12C、13C和14C三者为长期存在的同位素,且14C为放射性同位素[2]。

稳定碳同位素比δ13C通常表示为样品的同位素比与标准同位素比之间的差异:δ13C=[(Rsample /Rstandard)-1]×1000‰,其中R=13C/12C,Rstandard是PDB(peedeebelemnite)标准,Rstandard =RPDB=0.0112372[3]。

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自然丰度测定和同位素示踪。

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产生的丰度变化是由分馏效应造成的,从而导致不同物质或同一物质内部不同部分的同位素分布不均匀,通过自然丰度的测定可以判别这种差异;稳定同位素示踪法是把富集或贫化的稳定性同位素制成所需的标记化合物作示踪剂,将其施入待检测对象,追踪标记物在生命活动中的变化规律。

沉积岩总有机质碳同位素分析的前处理影响

沉积岩总有机质碳同位素分析的前处理影响

2 9卷 6期 :7 -8 6 76 3
AC A GE C E I A I I T OS I NT C S N CA
2 ( )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3 9 6 :7 —8
沉 积岩 总 有 机 质 碳 同位 素 分 析 处 理 影 响 的前
吴 夏 ’ 黄 俊 华 , 白 晓 , 王 友 珍
S mp e p e r a me tEfe t n An l t a s l fTo a g n c a l- r t e t n f c so ay i lRe u t o t lOr a i c s
Ca b n Io o si e m e a y Ro k r o s t pe n S di nt r c s
但对样 品的前处理方 法的系统研究较少 。由于岩石样 品前处 理的方法 不 同而对有机 碳 同位 素 的测 量结果所 产生 的正负偏差 , 而导致 不能准确地反 映样 品中所记 录 的信息 。笔者 通过 大量条件 试验 , 从 分析 了前处理 过程 中主要 影响实验结果 的几种 因素 。①样品粒度 的影 响 : 粒度 10目的样 品可得理想 数据 , 0 而粒度在 6 0目时 两个 样 品同位 素值均相对偏正 , 0 2 0目时灰岩样 品也相 对偏 正 ; ②不 同酸浓度 的影响 : 1 2N浓度酸处理样品其有机质碳 同 在 ~1 位素没有明显变化 , 低等级酸所含杂质 明显使数 据偏 负 , 但 加入 1 % 的氢 氟酸对 数据没有 产生 明显影 响 ; 5 ③洗 除 样品中残余酸和烘干温度 的影 响 : 了避免样 品中有机 质的损失 , 为 而不洗除样 品中残余 的酸 , 但是样 品数据 明显偏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4 07 ; 304 2 )中国地质 大学 生物 地 质与 环境 地质 教育 部重 点实 验 室 ,湖北武 汉 40 7 3 04

同位素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同位素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同位素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环境监测是指对于环境因素及其影响进行监控、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因为存在着许多微量元素和化合物,因此需要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进行分析和监测。

同位素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技术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各种环境元素及其存在形式,非常适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同位素技术是一种现代高精度分析技术。

它主要是利用同位素之间存在的特殊性质来进行元素或者化合物的分析。

它的整个应用过程就是对元素或者化合物的同位素组成进行测量。

这种技术可以在无需对样品进行采样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在样品中进行同位素分析,有效地避免了因采样带来的误差。

在环境监测领域,同位素技术可以检测大多数的重要元素。

其中,最常见的元素是碳、氧、氮、硫、氢、镉、铅、汞、锂、银、锰和镁等。

这些元素的同位素具有不同的质量、丰度、放射性和稳定性特点。

因此,不同同位素在化合物反应、生物代谢和地球化学过程中的运动和转化方式是不同的。

在具体应用方面,同位素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资源的监测同位素技术可以用于测定水源中的氢、氧、硫、氧化物、铝、钙、钾、镁、硝酸盐、硝氨盐、磷酸盐、氧化Stillbe等元素和化合物。

通过研究水资源的同位素组成,可以确定其纯净度、起源、来源和运动路径。

例如,在某些区域中,因为地下水体和地表水体分离,且在地面水和地下水之间存在复杂的水文地质过程,导致了地下水的不均一性。

此时,同位素技术可以帮助确定地下水的来源和运动路径,帮助制定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二、土壤与沉积物监测同位素技术也可以用于检测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碳、氧、硫、氢等元素和化合物。

通过研究同位素的组成,可以确定土壤和沉积物的来源、性质、化学过程和地质学演化过程。

例如,在矿区附近的土壤中,因为存在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导致了土壤有毒害,对于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此时,同位素技术可以帮助确定重金属从什么地方来,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土壤的,并帮助制定有效的土壤修复方案。

全有机稳定碳同位素在我国湖泊沉积物研究中的应用

全有机稳定碳同位素在我国湖泊沉积物研究中的应用

湖 泊沉 积 物 研究 自兴起 以来 一 一直 受 到 研 究 者 们 的 广 泛 关 注 。稳 定 碳 同位 素 技 术 作 为 一 种 新 技 术 在 我 国 近 年 来 的 湖 泊 沉 积 研 究 中 备 受 青 睐 。湖 { 白沉 积 物 中 的 有 机 碳 稳 定 同 位 素 常 被 用 来 指 示 湖泊 系 统 中 有 机 通 量 或 循 环 时 间 的 变 化 ,这 种 指 示 意 义 建 立 在 不 同 的 有 机 质 类 型 的 不 同有 机 碳 稳 定 同 位 素 组 成 的基 础 之上l l _ 2 1 。 虽 然 有 机 质 在 形 成 沉 积 物 的 早 期 因成 岩 作 用 的影 响 而 发 生 不 同程 度 的改 变 , 但 是 在 成 岩 作 用 结 束 以后 , 有 机 质 的 变 化 非常小 , 所以 , 沉 积物有机 质的稳定碳 同位素( 8 ” c ) 能 够 提 供 过 去环境 变化 的证据1 3 , 4 ] , 成 为 古 环 境 研 究 的 有 效 方 法 。尤 其 在 缺 乏 自生 碳 酸 盐 的 湖 泊 沉 积 物 研 究 中 ,有 机 碳 稳 定 同 位 素 指 标 的应用 相当广泛I 6 1 。 1 稳 定 碳 同 位 素 技 术 原 理 自然 界 中 碳 元 素 的 两 种 同 位 素 ( C和 C ) 广 泛 存 在 于 无 机 物( 如碳 酸盐 ) 和有机 物( 如 纤维素 ) 中 。 碳 元 素 经 同 位 素 分 馏 作 用 后 重 同位 素 含 量 比轻 同 位 素 含 量 低 , 难 以用 绝 对 丰 度 来 表 示 , 因此 使 用 碳 元 素 的 同 位 素 比率 ( 即相对量 ) 或 8单 位 ( 以‰ 表 示 ) 来 表 示 物 质 中 的 稳 定 碳 同位 素 组 成 。8 ” c值 的 计 算 公 式 如 下 :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测定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测定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测定及其古
气候环境意义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测定对古气候研究和环境变化的推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活动越来越大,我们更应重视环境变化中的影响和机制,以便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人类长期可持续发展。

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可用于定量研究古气候环境,暴露不可知息的古气候变化。

许多研究表明,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技术主要是以湖泊沉积物上的有机碳含量和稳定性为基础。

湖泊沉积物的沉积环境主要取决于古气候的变化,有机碳的稳定同位素比可以得出古气候长期变化模式。

此外,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测定还可以检验古环境的全球变化,改善古气候中的空间对比,建立古气候状态的周期演变。

具体来说,碳稳定同位素在古气候研究中有着关键作用,它可以反映微生物群落结构,这有助于了解气候变化与生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测定在古气候研究和环境变化推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达到历史和现状的恢复,保护人类的应有权力,维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应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和保护机制来维护古气候研究和环境变化的推断。

沉积物中的气候变化指标与古环境分析

沉积物中的气候变化指标与古环境分析

沉积物中的气候变化指标与古环境分析气候变化是地球长期演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沉积物则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封存记录。

研究沉积物中的气候变化指标和古环境分析,可以有效地还原和重建过去的气候状况,为我们认识地球历史提供宝贵的线索。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沉积物中的气候变化指标及其在古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一、沉积物中的气候变化指标1. 氧同位素氧同位素记录了过去气候变化的重要信息。

由于不同氧同位素具有不同的相对丰度,因此可以用来推断古代水体的温度和降水量。

常用的氧同位素指标有δ18O(δ18O=P(Sample)-P(Standard)/P(Standard)×1000‰)和δD(δD=P(Sample)-P(Standard)/P(Standard)×1000‰)等。

2. 碳同位素碳同位素在古环境分析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大气CO2中的碳同位素比例随着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沉积物中的碳同位素比例来判断过去的植被类型和气候条件。

常用的碳同位素指标有δ13C(δ13C=P(Sample)-P(Standard)/P(Standard)×1000‰)。

3. 微化石微化石是指体积较小的化石,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有孔虫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沉积物中,可以通过分析它们的分布和组成来研究过去的气候和环境变化。

例如,不同种类的有孔虫对水温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可以根据沉积物中有孔虫的组合来推断古海洋的温度变化。

二、古环境分析1. 气候变化重建利用沉积物中的气候变化指标,可以重建过去的气候变化,了解过去的温度、降水量等气候参数。

例如,通过分析沉积物中的氧同位素,可以推断出冰期和间冰期的存在及其周期性变化。

通过对沉积物中的微化石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过去古海洋的温度变化。

2. 环境演化研究不仅可以重建过去的气候变化,沉积物中的指标还可以用来研究古环境的演变。

例如,通过分析沉积物中的植物花粉组成,可以推断过去的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情况。

《2024年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范文

《2024年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范文

《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篇一一、引言乌梁素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内陆湖泊之一,其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研究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同位素特征,探讨其来源、迁移转化及环境意义,为湖泊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乌梁素海位于我国北方某省,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本研究选取乌梁素海水体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水样和沉积物样品,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有机碳的同位素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三、水体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通过对乌梁素海水体中有机碳的同位素分析,发现其δ13C 值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

水体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湖泊自身生产力及外源输入,其中δ13C值较低的碳源主要来自于河流输入的有机物,而δ13C值较高的碳源则主要来自于湖泊内部的生产力。

此外,季节变化对水体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四、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乌梁素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同位素特征与水体中的特征有所不同。

沉积物中有机碳的δ13C值整体上较为稳定,表明其来源较为单一。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湖泊自身生产力,同时也有一定量的外源输入。

在沉积过程中,有机碳的同位素特征受到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如水位波动、气候变化等。

五、来源分析根据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同位素特征,可以推断出其来源。

水体中的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河流输入和湖泊内部生产力,其中河流输入的有机碳主要来自于周边地区的植被和土壤。

而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则主要来源于湖泊内部生产力,包括浮游植物、底栖生物等。

此外,外源输入的有机碳也对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产生了一定影响。

六、迁移转化及环境意义乌梁素海中的有机碳在迁移转化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体中的有机碳通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物理混合等作用在湖泊内部进行迁移转化。

而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则在沉积过程中受到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如水位波动、气候变化等。

海相和陆相沉积物稳定碳同位素比的比较及意义

海相和陆相沉积物稳定碳同位素比的比较及意义

海相和陆相沉积物稳定碳同位素比的比较及意义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星球,它不断经历着各种自然环境的变化。

这些环境变化导致地球上的生物种群、气候和岩石的形成发生变化。

而这些变化在地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在这些历史变迁中,沉积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沉积物记录了地球上很长一段时间的环境变化,而碳同位素比则是研究这种变化的关键指标之一。

本文将重点讨论海相和陆相沉积物稳定碳同位素比之间的比较及其意义。

一、海相和陆相沉积物的碳同位素组成碳同位素组成是地球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今,碳同位素比已经成为研究各种岩石、土壤和沉积物环境变化的利器。

在大自然中,碳元素有两个稳定的同位素:碳-12和碳-13。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但在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不同。

海相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浮游生物、植物和腐殖质。

在这些有机物中,碳-12的含量相对较高,而碳-13的含量相对较低。

这是由于这些生物在自身的代谢过程中对碳的选择性。

因此,海相沉积物的碳同位素组成通常以负数表示,即δ13C。

例如,生物组织的δ13C值通常在−20‰到−30‰之间。

陆相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植物、土壤和腐殖质。

这些有机物的碳同位素组成不同于海相沉积物。

由于光合作用中植物与大气CO2之间的交换,陆生植物中的δ13C值通常为−23‰到−29‰。

而土壤和腐殖质中的碳同位素比通常在−21‰到−27‰之间。

因此,陆相沉积物的δ13C值相对海相沉积物较正。

二、海相和陆相沉积物的δ13C变化及其意义海相和陆相沉积物的δ13C值不仅反映了有机来源的不同,还反映了各自环境的不同。

1. 环境因素对海相沉积物δ13C值的影响海相沉积物的δ13C值与海洋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CO2 浓度的变化、海水温度的变化和盐度的变化。

这些环境变化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导致水下生物的生长、分布和代谢方式的改变,从而影响了碳同位素比的δ13C值。

例如,在中新世末期,热带太平洋的海洋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海相沉积物δ13C值逐渐降低。

河流、河口沉积物中碳同位素研究

河流、河口沉积物中碳同位素研究

河流、河口沉积物中碳同位素研究
魏秀国;沈承德;孙彦敏;易惟熙
【期刊名称】《自然科学进展》
【年(卷),期】2002(012)011
【摘要】河流颗粒有机质(POM)提供了陆地碳循环的重要信息.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指示了河口沉积环境的变化、水体悬浮物动力学状况及食物网动态变化并可用于河口的污染动态监测, 14 C同位素有助于了解流域土壤侵蚀状况.河流碳同位素模型的应用使不同端元的有机碳在河流及河口的组成、分布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碳同位素研究还对陆地碳库中碳的周转速率的确定、流域植被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并为沿海地区未来的产业布局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135-1139)
【作者】魏秀国;沈承德;孙彦敏;易惟熙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州,510650;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
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
【相关文献】
1.海南岛万泉河口沉积物有机碳、氮同位素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2.水体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有机分子碳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
3.珠江河流及河口浅层沉积物中有机碳、氮及同位素分布和来源浅析
4.洞穴河流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Ca、 Mg、 Sr 含量的区域环境响应——以贵州省山王洞为例
5.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量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实验室间比对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技术76 2015年53期碳同位素在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叶 帆 袁 静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浙江 温州325006摘要:碳同位素在的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包括有生命起源、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的地球化学研究涉及有机地球化学、油气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碳同位素;环境地球化学;古环境 中图分类号:P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53-0076-02碳在地球上属于微量元素,在地球表面打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中确实常见元素,是地球上生命物质的基本组成。

碳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2C 、13C )及一种放射性同位素(14C ),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以δ13C 表示。

适合作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的样品众多,有含碳的矿物、含有碳酸钙的岩石及各种矿物包裹体中的CO 2 和CH4气体以及石油、天然气及有机物质中的含碳组分也可以作为研究对象[2]。

引起碳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机理有动力分馏(光合作用、热裂解作用)、同位素交换作用、氧化还原反应[2~4]。

随着碳同位素分析的精度不断的提高,使得碳同位素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愈发广泛。

1 鉴别沉积环境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油气地球化学上应用广泛[5,6]。

现在普遍认为石油是由古代海相或陆相盆地中的沉积有机质地层沉降埋深热演化而生成的,沉积环境决定了有机质的性质,而有机质的类型影响生成油的碳同位素组成[7]。

因此,通过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的研究,可以确定其生成环境。

一般认为,石油是由海相或者陆相盆地沉积物中的动植物残体逐渐演化形成的,而海相和陆相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是不同的,由于在有机质演化成石油的过程中,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不明显,因而可以根据测定研究石油中的δ13C 值推测其原油母质的沉积环境。

δ13C<-30‰时,其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为海相;δ13C 为-29.5‰~-28‰时,其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为湖湘;δ13C 为-28‰~-24‰时,其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为陆相。

可以看出总的来说海相来源原油碳同位素有较高的δ13C 值,而陆相来源原油碳同位素δ13C 值相对较低[7]。

2 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运用于碳同位素研究的地质记录可按其来源分为两类:一类为有机来源:如哺乳动物牙齿化石、树轮等植物化石、土壤有机质、煤等陆相沉积有机质,海相沉积有机质;另一类为无机来源:如石笋、冰芯、沉积碳酸盐。

通过这些地址记录的碳同位素研究,可推断不同时期植物发育状况、恢复古环境、探索气候变化的规律。

其中碳同位素组成的突变往往与重要地质事件有关,碳同位素变化史记录了环境变化史(图1)。

因此地质记录的碳同位素研究是探讨古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8-10]。

2.1 陆相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陆生高等植物中主要存在C3和C4两种光合作用类型。

C3和C4植物的δ13C 值不互相重叠,C3和C4植物的δ13C值分别为-27‰和-13‰[10]。

而陆相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是来自陆生高等植物,陆相沉积物中有机质的δ13C 组成与形成有机质的植物δ13C 组成基本一致。

因此,如果已知某一地层中有机质的δ13C 组成,就可以估算出当时地表植被中C3和C4植物的相对生物量贡献,从而研究植被中C3和C4的植物所代表的生态环境有区别,因此通过沉积物中有机质的δ13C 就可以重建过去的环境。

陆相沉积物中碳酸盐δ13C 也可以用来恢复古环境[21]。

在古土壤中几乎基本不含原生碳酸盐,因此古土壤中碳酸盐δ13C 组成基本上代表了自生碳酸盐的δ13C 组成。

土壤中自生碳酸盐δ13C 主要由土壤CO 2的δ13C 组成决定。

而土壤CO 2的δ13C 组成又受地表植被中C3和C4的相对生物量贡献控制,因此土壤中碳酸盐的δ13C 值与地表植被中的C3和C4的相对生物量贡献有关。

基于上述分析,Y . Wang 和S. H. Zheng 给出了计算方程:式中 δ13Ccarb ——土壤碳酸盐的碳同位素值M3和M4——植被中C 和C 植物相对生物贡献量,其中M3 + M4=100%由此方程可以直接从土壤碳酸盐δ13C 来计算地表植被中C3和C4植物的相对生物贡献量[9]。

从而对恢复古环境提供相关的分析资料和证据。

2.2 海相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海相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分析是古气候、古海洋环境研究的一种常用手段。

古代海相碳酸盐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能近似的反映古海洋稳定同位素组成。

而δ13C 与生物埋藏量、埋藏速度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研究海相碳酸盐岩稳定碳同位素的组成对了解古海平面变化、构造活动、全球气候冷暖变化、生物灭绝以及古海水温度、盐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1 δ13Ccarb/org 对于时间的演化序列(据Schidlowski M.)Fig.1 Evolution sequence map of δ13Ccarb/org thourgh geological time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2015年53期 77当海洋生物量高使得被埋藏的有机碳量增加时,意味着从海水中清除碳同位素,这样,海洋库溶解的无机碳酸盐的δ13C 值增加,反之亦然。

因此,海洋灰岩的δ13C 值增高,意味着该沉积时期的海洋生产力高;海洋灰岩的δ13C 值降低,意味着该沉积时期的海洋生产力低。

有机碳的相对埋藏量一般取决于3个因素:○1生物大量繁殖或灭绝。

在地球环境适宜期,对应地史沉积的碳酸盐岩中相对富集13C ,而在环境的恶化期,生物大量的减少或灭绝,使得海水中12C 大量富集,而13C 就相对贫化。

○2全球气候冷暖变化。

由于海水表层温度降低,海水表层溶解的大气CO 2含量增加,大气中更富轻碳同位素,对应沉积期中的碳酸盐岩的δ13C 也会有所下降。

○3海平面的变化。

海平面上升期,一方面有机碳的埋藏速率增加,另一方面古陆氧化面积减小,因剥蚀而带入海洋的有机碳也随之减少,从而导致溶于海水中的CO 2富13C 与之平衡的碳酸盐岩的δ13C 值也相应增高。

反之,海平面下降期,大陆面积增大,由于氧化剥蚀进入海洋的有机碳的数量增加,同时,海洋中的有机质埋藏速率降低,造成大量的12C 进入海水,使得海相碳酸盐的δ13C 值降低。

从中可以看出,δ13C 的高值对应着海平面的上升期,δ13C 的低值对应着海平面的下降期。

3 界限地层碳同位素示踪研究界限地层同位素研究是通过地层单元中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对比,来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进行地层划分并探讨地层历史中的中大事件,迄今为止,研究涉及的同位素包括碳、氧、锶、铷、硫等,其中海相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研究资料较丰富。

研究表明,海相碳酸盐岩石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不但可以作为古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的函数,而且还可以作为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的划分标志[13-16]。

4 其他方面的研究应用在海洋科学研究中,14C 多年来一直被用于测定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及沉积年代。

天然14C 的应用开辟了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这对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上认识碳在海洋中的循环都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其研究前景极为广阔[17]。

稳定碳、氮同位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在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将稳定碳、氮同位素法应用于生态系统研究中,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18]。

5 结语碳同位素的分析研究已成为地球化学中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技术手段,从油气地球化学到环境地球化学,从无机地球化学到有机地球化学,都可以看到碳同位素的身影。

在今后研究应用中针对各种问题还会出现新的研究方向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1]张厚福,等. 石油地质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2]韩吟文,马振东. 地球化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3]赵伦山,张本仁. 地球化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高等地球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黄海平,许晓宏. 天然气同位素特征及作用[J ]. 石油与天然气地,1997,18(3):136-139.[6]Hunt J M . Petroleum geochemistry and geology (second edition )[M ].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1996. [7]王强,等. 稳定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 ].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2):233-237 [8]唐国军, 陈衍景. 有机碳同位素示踪古环境变化研究[J ].矿物岩石,2004,24(3):111-115.[9]王国安. 稳定碳同位素在第四纪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 ]. 第四纪研究,2003,23(5):471-484.[10]Deines P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reduced organic carbon . In :FritzP ,FonteJCeds .Handbook ofEnvironmental Isotope. 2011(15).[11]Geochemistry I ,The Terrestrial Environment . Amsterdam :Elsevier ,1980:329-406. [12]严兆彬,等. 碳酸盐岩C ,O ,Sr 同位素组成在古气候、古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 ].地质找矿论,2005,20(1):53-56.[13]王鸿祯,等.中国地层研究[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353-349.[14]熊国庆. 贵州梵净山西北陡山沱组底部白云岩帽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26(2):1-5.[15]郭庆军,等. 贵州台江寒武统界限层型候选剖面碳同位素研究[J ]. 矿物学报,2006,26(3):303-311.[16]郭庆军,等.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剖面碳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研究[J ],矿物岩石,2005,25(2):75-80.[17]刘燕学,等. 锶、碳同位素演化在新元古代地层定年中的应用[J ].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6,25(4):299-304. [18]王旭晨,戴民汉. 天然放射性碳同位素在海洋有机地球化学中的应用[J ]. 地球科学进展,2002,17(3):529-535. [19]蔡德陵,等. 稳定碳、氮同位素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2,32(2):287-295. 作者简介:叶帆(1983-),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地球化学勘查等工作。

通信地址: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新桥街道站前路199号,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邮政编码:325006;E -mail :leafyf @gmail .co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