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岩溶山地优势植物种群动态及其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2104061_桂林岩溶石山青冈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分析
2104061_桂林岩溶石山青冈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分析桂林岩溶石山是中国独特的地貌景观,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其中,青冈(Quercus) 是岩溶石山的优势种群之一,对于石山生态系统的维持和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研究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的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联分析。
首先,我们采集了桂林岩溶石山不同海拔高度上的青冈群落样本。
通过测量样地中每株青冈的个体数量,并绘制样地图,得出了每个样地上青冈的空间分布格局。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青冈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通过计算青冈的径向分布函数和Clark-Evans指数,评估了青冈在不同尺度上的聚集程度和分散状况。
结果显示,青冈群落呈现出一定的聚集趋势,但在不同尺度上的聚集程度存在差异。
其中,较小的尺度上,青冈群落更为聚集,而较大的尺度上,青冈的分布更为均匀。
然后,我们进行了青冈优势种群与环境因素的关联分析。
选取了包括土壤pH、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因素,并利用地统计学方法,计算了这些因素与青冈的空间分布格局之间的关联性。
结果显示,土壤pH和土壤湿度是影响青冈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
青冈更倾向于生长在土壤pH较高、湿度适中的区域。
最后,我们分析了青冈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对石山生态系统的影响。
青冈的聚集分布有助于促进群落内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和资源共享,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然而,青冈的聚集分布也可能导致资源的竞争和土壤侵蚀等问题。
因此,保护和合理管理青冈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对于岩溶石山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联分析,揭示了青冈在岩溶石山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这一研究对于岩溶石山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桂林岩溶试验场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桂林岩溶试验场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摘要:岩溶区生态恢复和重建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自然更新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变化对岩溶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具有指导性意义。
以桂林岩溶试验场为研究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垭口、1号洼地和砂页岩区3个样点(样方为20mx20m)进行种属组成、植物生活型谱和植物多样性研究。
结果表明,丫吉村岩溶试验场经过近20年的自然恢复,其植物多样性增加,生境获得改善,整个区域的群落向着更加稳定的阶段演替。
关键词:自然恢复;植物多样性;桂林岩溶试验场植物多样性的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内容。
岩溶生态系统被视为一种与沙漠边缘一样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植被生长缓慢。
岩溶环境区的森林一旦退化或者被毁灭,其原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动态平衡被打破,造成水土流失,土壤干旱、贫瘠产生“石漠化”现象。
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3月5日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推进黔桂滇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把石山地区的生态重建及石漠化治理问题列为西部大开发的头等大事。
自然更新是生态恢复和重建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有效途径。
研究自然恢复区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是目前寻找迅速人工恢复和重建相对稳定常绿阔叶林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通过探讨桂林岩溶试验场经过近20年自然恢复后植物多样性的特点和规律,可为我国西南岩溶区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研究区概况桂林岩溶试验场作为中法合作项目建于1986年,是中国南方裸露岩溶区具有代表性的峰丛山区岩溶泉域系统.位于桂林市东南郊区8km的丫吉村附近,处在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的交界地带,总面积2km2。
试验场自成一个岩溶水文地质系统,它的补给区位于峰丛洼地区,有13个洼地,而它的排泄区由位于桂林峰林平原东部边缘的一个常年流水泉(S31号泉)和3个季节性泉(S29、S291、S32号泉)组成(图1)。
平原标高150m,补给区内的最高峰达650m,其内洼地底部标高介于250-400m之间。
桂林岩溶地貌分析报告.doc
桂林岩溶地貌分析报告实习期的名称是在实习期报道的。
4月24日,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系xxx年级xxx专业学生姓名xxx,讲师xxxxxxxxxxxx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是根据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组织的野外实习。
在学习了地质学、制图学、气象学和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和其他自然地理课程之后,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实地调查的基本方法,并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感性知识相结合。
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实地调研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学习专业的兴趣,为地理教学中的后续课程和未来工作打下基础。
二、学生实习时间表1、实习时间:4月11日,XXXX —— XXX 4月24日,XXXX2.实习地点:广西桂林三.实践过程概述1.4月11日在XXXX实习的准备工作:实践动员、安全教育和实践材料的收集。
2.4月12日,XXXX,xxxx乘坐公共汽车并安排住宿。
3.4月13日,中国XXXX岩溶地质博物馆参观了岩溶模型和标本;请专家解释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4.4月14日,XXXX桂林园林植物园考察了珍稀植物和亚热带生物群落的特征5.4月15日至16日,XXXX、桂林——阳朔在桂林——杨堤——兴平——阳朔一带考察了漓江及漓江沿线的岩溶地貌,并观察了漓江沿线地下河及溶洞的特征。
6.4月17日,XXXX、七星岩、芦笛岩考察了七星岩、芦笛岩等典型溶洞的地下岩溶地貌。
观察漓江沿岸多层洞穴的特征。
7.4月18日,XXXX、月亮山、象鼻山、富博山考察了船山、谷峰山等喀斯特地貌特征。
8.4月19日,XXXX,桂林市郊的唐家湾地区观察到一个大的垂直倾斜背斜,并识别出大褶皱和伸展构造角砾岩。
4月9日XXXX 4月XXXX 4月21日桂林火车站乘车返回学校11.4月22日至24日,XXXX根据实习期间收集的数据完成了实习报告的撰写。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退化程度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退化程度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喀斯特地貌区域,其地质构造独特,地表地下溶蚀作用发育,地貌形态复杂多样,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的植被群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退化。
本文将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退化程度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探讨,以期为保护和恢复当地植被群落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地区概况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地处喀斯特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充沛,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
由于地下岩溶作用,当地地表水系丰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下溶洞和地表河流,为植被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条件。
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桂西北喀斯特地区的植被群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退化和破坏。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退化程度的植被样地,利用系统野外调查和样地调查的方法,对各样地内的植被群落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采用样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统计方法,分析比较了不同退化程度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1. 未退化植被群落未退化植被群落指的是受到较轻程度影响的植被群落,其物种组成相对完整,植被结构复杂。
通过调查发现,未退化植被群落内的植物种类丰富,植被垂直结构明显,地表覆盖度高,植被层次分明,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丰富度。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退化程度植被群落的调查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植被群落退化程度的加剧,其物种组成逐渐减少,植被结构逐渐破坏,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丰富度逐渐降低。
2. 不同程度植被群落的退化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荒漠化等,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修复。
为此,建议当地政府加强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群落的保护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限制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行为,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复工作,促进植被群落的健康生长和多样性恢复,从而保护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研究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研究岩溶生态系统是岩溶学科又一新的研究领域, “岩溶生态系统”被定义为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
其系统中的物质、能量迁移都带有岩溶环境的“烙印”。
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是全球碳酸盐岩集中分布的三大区之一(欧洲地中海沿岸、美国东部和中国西南部), 同时它也是我国南方、北方两大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区)和国定贫困县集中分布区之一。
因此, 本项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前景。
本项目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有岩溶县292个, 集中分布于北东向的构造隆起带上将中国西南1:50万地质图与行政区划图的叠加, 并以县为信息单元, 统计了碳酸盐岩的出露面积, 以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大于30%为标准, 厘定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有岩溶县292个, 集中分布于滇东、桂西、黔、湘西、鄂西、渝东, 呈北东向的隆起带上(图1)。
这为揭示岩溶环境对人口、资源、社会经济制约的规律提供了有效的研究途径。
图1 中国西南岩溶县分布图二、西南岩溶县的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内在的关系以2000年分省统计年鉴为源, 用人口密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
统计的结果(表1)显示: (1)广西、湖南、湖北、重庆4省市岩溶县的人口密度与非岩溶县人口密度作对比, 则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岩溶县的人口密度仅分别为非岩溶县的85.05%、83.03%、46.78%、54.43%。
岩溶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不及非岩溶县。
(2)贵州省是西南碳酸盐岩集中分布的中心, 其人口密度明显高于邻省桂西、湘西、鄂西及渝东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区, 但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远比邻省的低, 其原因可能有两: ①贵州土壤资源更缺乏, 水资源更难利用。
贵州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61.2%, 而岩溶地下水的资源量却占总水资源量的83%, 石灰土面积仅占土类面积的25%;②当地居民靠生育、开荒和开矿与恶劣的生态环境抗争的观念根深蒂固。
桂林岩溶试验场不同地貌部位主要元素迁移特征及与植物蒸腾作用的相关性
第 2卷 第 1 6 期
20 0 7年 2 月
华
中
农业ຫໍສະໝຸດ 大学学报
Vo. 6 No 1 12 .
Fe . 2 0 5  ̄ 5 b 0 7, 5 8
J u n l f a h n r ut rl i r i o r a o z o gAg i l a Unv s y Hu c u e t
桂 林 岩 溶试 验 场 不 同地 貌 部 位 主 要 元 素 迁 移 特 征 及 与植 物 蒸 腾 作 用 的相 关 性
李 为 刘 彦 余 龙江 一 吴 耿 申泰铭 栗茂 腾
( 华中科技 大学生命科 学与技 术学院 , 汉 4 0 7 ) 武 3 0 4
摘要
对桂 林岩溶试验场不 同地 貌部位( 口、 垭 坡地 、 ) 壤 中 C 、 、nF 、uMn 洼地 土 aMg Z 、eC 、 等主要 元素 的迁
移特征进行 了研 究 , 结果表 明 , 同地 貌部位 土壤 中全态 C 、 元素 表现 为淋 溶迁 移 , 不 aMg 全态 Z 元 素表 现为 聚 n
积, 有效态 Z 、 u F n C 、 e等元素一般表 现为淋溶迁 移 , 效态 Mn 素一般表 现为 聚积 , 聚序 列 因不 同地 貌部位 有 元 迁 有所不 同。同时 , 以场 区的优 势植 物黄荆为例 , 研究 了部分元 素迁 移与植 物蒸腾 作用 的相关性 , 果表 明 , 结 岩溶 地 区土壤 中 C 、 、n C 、 a Mg Z 、 u Mn等元素的迁移与植物 的蒸腾作用密切相关 , 而且对 于不 同的元 素 , 蒸腾作 用的影 响不 同。植物蒸腾作 用对 Mn C 、 u等较难迁移 元素的迁移具有重要促进 作用 。本研究结果将 为深入 研究 岩溶 生 态系统元素迁移 的规 律及其影响 因素提供一定 的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元 素迁 移 ; 蒸腾作用 ; 同地貌部位 ; 不 黄荆 Q 95 1 ;Q 4 . 7 4 . 2 9 5 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4 1 2 0 ) 10 5 —4 0 02 2 (0 7 0 —0 50 中图法分类 号
岩溶地貌对环境与资源的作用
岩溶地貌对环境与资源的作用岩溶地貌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地形类型,由于长期的溶蚀作用形成的,能够对环境和资源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文环境、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三个方面对岩溶地貌的作用进行探讨。
1. 水文环境岩溶地区以疏水性强、地下水循环迅速的特点而著名。
岩溶地貌中的溶洞、溶沟和湖泊等地下和地表水体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为周边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例如,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地区就依托岩溶地貌发育的漓江和深潭景区,成为了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来。
但是,岩溶地貌也存在着一定的水环境问题。
由于地层中的岩石多为碳酸盐岩,容易发生溶蚀,导致地下水质量不稳定。
一些乡村的饮用水中含有较高的溶解物质,给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岩溶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 生态环境岩溶地貌的特殊地表和地下形态为生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环境。
溶洞中独特的湿度、温度和气体组成等条件,为一些特殊的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在中国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龙洞和浙江温州市的溪南等地,发现了多个珍稀物种,其中包括特有的蝙蝠、蟾蜍和圣地亚哥血蜱等。
此外,岩溶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一般较高,土地多为坡地和丘陵,有助于维持水土流失的稳定性。
这些山坡地上的植被能够起到拦截雨水、保护土壤和保持水源的作用,对于当地的防灾减灾和生态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资源利用岩溶地区独特的地质条件也为资源的发现和开发提供了机会。
碳酸盐岩中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铀、铜、铅、锌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同时,岩溶地质还常常伴随着丰富的石灰岩,可以作为建筑材料、水泥和化工原料等重要的工业原料。
此外,岩溶地区的地下洞穴和溶洞景观也为旅游开发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中国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和贺龙山等地,利用其独特的岩溶地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了当地的旅游经济的支柱。
综上所述,岩溶地貌对环境与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文环境中的地下水资源和水质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生态环境中的特殊地表形态和森林覆盖率有助于维持地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资源利用方面,岩溶地貌中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碳酸盐岩地区的岩溶发育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广西某岩溶专项勘察为例
碳酸盐岩地区的岩溶发育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广西某岩溶专项勘察为例摘要: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在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在进行工程建设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岩溶问题。
广西某重大项目,其工程场地内的地质环境复杂。
由于岩溶发育使得工程区域的地质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该大型工程的施工进程,也是工程场地中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
因此对该项目进行岩溶专项勘察,对岩溶的发展特点、发育规律以及构造等进行深入的探究,对基坑开挖及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以广西某岩溶专项勘察为例,研究分析碳酸盐岩地区的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岩溶;碳酸盐岩;发育规律;影响因素1前言全球陆地表面 15% 的面积被岩溶覆盖,它们主要表现为峰林、孤峰、残丘、落水洞、溶蚀漏斗、竖井、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
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发育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岩溶的总面积达346万 km2,其中 91 万 km2的碳酸盐岩裸露于地表[1]。
根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资料,该场地岩溶发育,地下水水位较高,基于此,该文主要研究岩溶发育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旨在为该类型地区的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2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项目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部,桂中平原的北端,东、西、北三面环山,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
市区范围地形平坦,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一般在78~120m之间。
平原内有零星的溶蚀孤峰突起。
柳江为区内主要河流,总体流向从西北至东南,河曲发育。
另有竹鹅溪等支流,水塘及小湖泊局部发育。
柳江在工程区以北蜿蜒流过,距离约500m。
2.2地层岩性经分析对比区域地质资料,柳州地区分布泥盆系、石炭系地层、二叠系、白垩系地层,其中二叠系地层主要分布于柳州市东北部,柳州城区地层以白垩系及石炭系地层为主,地表多覆盖薄层~中厚层第四系地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场区从上到下分为五层:①层填土、②1层硬塑状红黏土、②2层可塑状红黏土、②3层软塑状红黏土、③1层强风化灰质白云岩、③2层中风化灰质白云岩。
广西花山喀斯特峰丛洼地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
广西花山喀斯特峰丛洼地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袁铁象;张合平;谭一波;何峰;黄小荣;庞世龙;彭玉华【摘要】在广西花山喀斯特峰丛洼地内,采集了32个有代表性的风景林林内景观资料,采用SBE法评判景观美景度,运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建立了美景度与15个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花山风景区喀斯特峰丛洼地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在洼地及林缘质量较高,坡地中部、山顶和下部质量一般,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林分密度、枯落物、林木排列、林木大小变异、林下层高度和平均树高;美景度值高的林分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组合特征,林分密度较小,树体高大,林木大小变异极其明显,林木排列整齐,林下层高度较低且能够覆盖凋落物.研究结果为喀斯特风景林及生态公益林景观质量提升和科学经营提供了建议及理论依据.【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4)001【总页数】6页(P72-77)【关键词】风景林;喀斯特峰丛洼地;美景度评价;林内景观质量【作者】袁铁象;张合平;谭一波;何峰;黄小荣;庞世龙;彭玉华【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2;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2;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2;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2;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2;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9.5森林景观质量评价是森林景观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1],是森林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桂林石灰岩区名特优植物元素的岩溶响应
摘 要: 在桂 林 会 仙 石 灰 岩 地 质背 景 条 件 下 , 究 岩 溶 洼 地 和 山腰 部 位 3 名 特 优 植 物 体 的 元 素含 量 特 征 及 对 土 壤 研 种 营 养 的 响应 关 系 , 筛 选 适 合 岩 溶 区种 植 的植 物 品 种 以及 加 强西 南 岩 溶 地 区石 漠化 治 理 提 供 理论 指 导 。 果 表 明 , 为 结 在
s r e o l n a ei swhc r u t b e frp a t g i a s r g o n rv d h o ei a i ci n f rt ame to ce n s me p a t r t ih a e s i l o ln i n k r t e in a d p o ie t e r t l r t o e t n f vi e a n c d e o r so y d s ri e t n i a e i n o o t w s h n . tw s o s r e h t h lme tc ne t i h h e ln s a d t n e e t ai n k mtr g o fS u h e tC ia I a b e v d ta e ee n o tn s n t e tr e p a t n i f o t t erb o o ia b o p in c e c e tfra s r ig n t e ta d wae r m ol td p e so n u ti sd r i— h i il gc la s r to o f i n b o b n u r n n trfo s i a e r si n a d mo n an i e we e s i o i s g
西双版纳森林递减桂西南山地物种堪危
西双版纳森林递减桂西南山地物种堪危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7年第8期望天树证明中国陆地有热带雨林西双版纳曾是一片大海,到三四亿年前全盘上升为古陆地。
这一地质演变过程在现存的热带雨林中非常独特。
由于未受第四纪冰川南移影响,部分古热带植物保留了下来,使今天的西双版纳汇集了丰富的古老珍稀物种,具有极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吸引无数研究者前往探索。
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与缅甸、老挝接壤,总面积为42585平方公里。
从气候条件上看,西双版纳不符合传统热带雨林的生长要求——年均气温在24摄氏度以上,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西双版纳年均气温仅21摄氏度,年降雨量也只有1500毫米左右,此前多数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大陆没有真正的热带雨林。
“龙脑香科植物存在与否是判断一个地区有没有热带雨林的标志之一。
”有的学者认为,龙脑香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亚洲,是衡量热带雨林的重要树种,也是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代表。
20世纪70年代,云南省林业考察队在西双版纳勐腊县河谷密林考察,发现了天然生长的龙脑香科植物——望天树。
它树体高大,有40 ~ 50米高,干形圆满通直,不分杈,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被认为是鉴别东南亚热带雨林最显著的标志性物种之一。
这一发现意味着东南亚热带雨林延伸到了西双版纳。
龙脑香科有些种类已濒临灭绝,分布于我国的该科植物几乎都被列为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以及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多与海洋相连,受海洋影响非常明显。
但西双版纳与海洋相距甚远,温湿效应影响比其他热带雨林小。
与西双版纳同处于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其他地区,基本是稀树草原、荒原和沙漠,被称为回归沙漠带。
西双版纳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全年是静风环境,热带雨林只存在于海拔500 ~ 1100米的沟谷之中和低丘台地之上,稍微往山坡上走几十米就变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高等植物占远东地区一成远东地区(包括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即阿富汗、哈萨克以东、澳洲以北、太平洋以西、北冰洋以南的地区)的热带雨林有4万~ 4.5万种高等植物,占世界第二位。
西南岩溶地区典型植物的蒸腾光合特征及其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200705Leabharlann 9摘要研究比较了桂林岩溶试验场不同地貌部位(洼地、坡地、垭口)典型植物黄 荆的蒸腾作用特征,以及桂林毛村不同地质背景(石灰岩、白云岩和砂页岩)黄 荆的蒸腾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分析了影响黄荆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 主要因素。同时,研究了不同地貌部位以及不同地质背景土壤主要元素的迁移特 征,并以研究区的典型植物黄荆为例,分析了主要元素迁移与植物蒸腾作用的相 关性。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岩溶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3]:(1)从 Ca、碳、水循环、元素迁移角度,阐明岩溶作用在地球表层系统下的发生机制及 土壤的形成和在陆地地质中的作用。例如,蒋忠诚等通过对岩溶动力系统中元素 迁移的研究,发现岩溶环境下元素迁移对岩溶动力条件非常敏感,并且受到岩石
★Supported by the Youth Foundation Program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No.40302034)
II
geomorphological positions or different geological background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carrying ou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suitable plant species should be chosen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hese results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hoosing and cultivating of plants and management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karst mountain areas. Keyword:karst ecosystem;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al positions; different geological background; transpiration; photosynthesis; water use efficiency; element migration
桂西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第43卷第2期生态科学43(2):67–772024年3月Ecological ScienceMar.2024收稿日期:2021-09-11;修订日期:2022-01-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1020);广西基地和人才项目(2019AC20088);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培育项目(2018JJA150135);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AA18118038);北部湾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2019KYQD28)作者简介:彭倩蓉(1999―),女,广西钦州人,本科,主要从事遥感信息应用相关研究,E-mail:******************通信作者:田义超,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及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的相关研究,E-mail:***********************彭倩蓉,田义超,李春燕,等.桂西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科学,2024,43(2):67–77.PENG Qianrong,TIAN Yichao,LI Chunyan,et al.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Southwest Guangxi[J].Ecological Science,2024,43(2):67–77.桂西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彭倩蓉1,田义超1,2,3,*,李春燕1,梁楚1,林谷梅11.北部湾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钦州5350112.北部湾大学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钦州5350113.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535011【摘要】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估算生态系统碳源/汇的重要指标,分析NEP 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之间的响应,对科学评估区域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6种木本油料植物的资源概况及其在岩溶山区的开发前景
广西农业科学2009年第40卷第4期收稿日期:2009-02-13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A10);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8);广西科学基金项目(桂科基0639048)作者简介:吕仕洪(1968-),男,广西玉林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栽培和恢复生态学研究。
广西6种木本油料植物的资源概况及其在岩溶山区的开发前景吕仕洪,李先琨,何成新,陆树华,叶铎,向悟生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541006()摘要:茶条木、狗骨木、蒜头果、石栗、东京桐和蝴蝶果等6个树种是高含油量和多用途的木本油料植物,也是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的生物质能源树种。
野外调查表明,茶条木、狗骨木、石栗和蝴蝶果等分布或栽培范围较广,生境类型比较复杂,现存资源量丰富或较多;蒜头果和东京桐的分布范围较窄,现存资源量较少。
在育苗造林试验中,6个树种种子的场圃发芽率较高,病虫害少,苗木生长比较迅速,绝大部分可在1~2年内出圃造林;茶条木、狗骨木、石栗、东京桐和蝴蝶果等5个树种的植苗造林成活率较高,蒜头果的直播造林成活率较低,其中茶条木和狗骨木的适应性良好,生长速度较快,东京桐和蒜头果能适应局部小环境但生长较慢,而石栗和蝴蝶果的适应性较差且生长缓慢。
通过对比分析各树种野外调查与试验结果,认为茶条木和狗骨木是岩溶山区发展潜力良好和值得重点开发利用的木本油料植物,蝴蝶果和石栗次之,蒜头果和东京桐则较差。
关键词:木本油料植物;分布;生境;育苗;造林;岩溶山区;开发应用前景;广西中图分类号:S 565.90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61(2009)04-0395-05Resources survey of six woody oil plants in Guangxi and theirdevelopment prospect in Karst mountain regionL 譈Shi-hong ,LI Xian-kun ,HE Cheng-xin ,LU Shu-hua ,YE Duo ,XIANG Wu-sheng(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lin ,Guangxi 541006,China )Abstract :Delavaya toxocarpa ,Cornus wilsoniana ,Malania oleifera ,Aleurites moluccana ,Deutzianthus tonkiensis and Cleidiocarpon cavaleriei are six woody oil plants with high oil content and multipurpose ,and they are also tree species as bio-energy with a good development future.Field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Delavaya toxocarpa ,Cornus wilsoniana ,Aleurites moluccana and Cleidiocarpon cavaleriei have a wide range of distribution and cultivation with more complicated ecological habitat types and are abundant in quantity.While the distributing ranges of Malania oleifera and Deutzianthus tonkiensis are narrow er and the amount is less.The results on raising seedling and afforestation showed that all the six species had a high nursery germination rate of seeds and few diseases and pests ,and the seedlings grew well and most of them could be used for afforestation in 1-2years.The transplanting survival rate of Delavaya toxocarpa ,Cornus wilsoni-ana ,Aleurites moluccana ,Deutzianthus tonkiensis and Cleidiocarpon cavaleriei w as high and that of afforestation by plane for Malania oleifera was low.Delavaya toxocarpa and Cornus wilsoniana had characte ristic of fast growing ,and good adapt-ability to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soil types.Deutzianthus tonkiensis and Malania oleifera could adapt to local micro-envi-ronment but have low growth rate ,and Aleurites moluccana and Cleidiocarpon cavaleriei had poor adaptability and low growth rate.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experiments ,it was found that Delavaya toxocarpa and Cornus wilsoniana were the best woody oil plant with good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worth to exploit in Karst mountain region ,Cleidiocarpon cavaleriei and Aleurites moluccana took the second place ,and Malania oleifera and Deutzianthus tonkiensis were the worst.Keywords :woody oil plants ;distribution ;habitat ;seedling raising ;afforest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Guangxi 395··广西农业科学2009年第40卷第4期油脂植物是能源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质燃料油的主要来源和能源植物产业的重点发展对象。
桂西南岩溶区封山育林综合技术研究
桂西南岩溶区封山育林综合技术研究侯远瑞;黄宝珍;黄宏珊;庞世龙;陈金艳;李文付【期刊名称】《广西林业科学》【年(卷),期】2013(042)001【摘要】封山育林是恢复植被的重要技术措施.进行6年封山育林试验研究,分析封山育林期间植被覆盖率、郁闭度、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等数量特征变化,土壤肥力和水土保持作用的动态变化状况,以及不同树种补植效果.封山育林增加植被覆盖度达20%,郁闭时间缩短30%以上,增加了植物丰富度,提高了土壤肥力,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顶果木(Acrocarpus frxnifolius)、任豆(Zenia insignis)、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等树种补植效果好.【总页数】6页(P25-30)【作者】侯远瑞;黄宝珍;黄宏珊;庞世龙;陈金艳;李文付【作者单位】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2;广西平果县林业局,平果531402;广西平果县林业局,平果531402;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2;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2;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5【相关文献】1.高压富水岩溶区特长隧道注浆堵水综合技术研究 [J], 李睿;吕言新;李丰果;张彦奇2.综合勘查方法在超深水位岩溶区供水勘查中的应用——以娘子关泉域寿阳岩溶区供水勘查为例 [J], 蒋向明3.桂西南岩溶区不同恢复模式群落生物量及林下植物多样性 [J], 农友;卢立华;贾宏炎;雷丽群;明安刚;李华;王亚南;韦菊玲4.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天然林封山育林技术研究 [J], 和丽萍;孟广涛;柴勇;李贵祥;方向京;张正海5.岩溶区尾矿库防渗漏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J], 刘婷;朱远乐;廖文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南岩溶环境中典型植物适应机制的初步研究
西南岩溶环境中典型植物适应机制的初步研究
岩溶生态系统是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西南7省1市岩溶环境中存在石漠化趋势.植被的恢复和生态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碳*酐酶(carbonicanhydrase,简称CA)在生物岩溶作用中扮演重要角*,对岩溶生态系统的良*演化具有重要作用.从元素迁移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和植物、微生物的碳*酐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出发,考察西南岩溶环境中典型植物可能的适应机制,即植物适应偏碱*逆境、高钙逆境、土壤贫瘠逆境、干旱逆境的机制.根据典型植物在西南岩溶环境中的适应机制和植被演替规律,从改善立地条件入手,先草后灌木、乔木来进行石漠化治理.与非岩溶区植物相比,西南岩溶区植物的铝含量较低,重金属(如铅、*)的含量较低,是一种较优良的绿*植物.由于岩溶区土壤含水量较低等原因导致植物脯氨*含量的显著增加,脯氨*具有抗氧化活*,螯合金属离子减少其毒*等特*,可以开发富含脯氨*的特种食品.这表明在岩溶环境中经济植物的地域*开发意义重大.。
受地质条件制约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
受地质条件制约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曹建华;袁道先;章程;蒋忠诚【期刊名称】《地球与环境》【年(卷),期】2004(32)1【摘要】岩溶生态系统是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
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岩溶发育的地质历史背景,决定其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NE向的构造隆起带上。
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30%的岩溶县有292个。
岩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脆弱性主要表现在:(1)西南岩溶生态系统中水、土资源的短缺且不协调。
水资源以地下水资源为主,且难开发;土壤资源零星分散,土层薄,易流失;(2)现存广西区植被覆盖特征显示,岩溶石山区森林覆盖率明显低于非岩溶区,同时也暗示着岩溶石山区植被的恢复、演化慢于非岩溶区植被;(3)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表明岩性对岩溶生态环境的制约;(4)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制约着生态系统的人口承载力。
贵州省是西南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区的中心,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远比邻省的低。
广西、湖南、湖北、重庆碳酸盐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块性,其岩溶县的人口密度仅分别为非岩溶县的85.05%、83.03%、46.78%、54.43%,岩溶县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不及非岩溶县。
根据岩溶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在西南岩溶生态重建过程中应关注地表植被覆盖率对表层岩溶带水循环的影响、关注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的影响、关注岩溶地球化学对特色经济植物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岩溶生态系统;岩溶地质;资源;环境;中国;西南地区;构造隆起【作者】曹建华;袁道先;章程;蒋忠诚【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31.5;X171.1【相关文献】1.黔西南白云岩区岩溶地下水系统分布与地理地质条件空间关系研究 [J], 郑明英;唐娱杰2.一部岩溶的时代代表作--评卢耀如新著《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发展途径》 [J], 阎长虹3.陶枣煤田岩溶发育的空间规律及其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作用 [J], 刘红梅4.祝贺中国地质学会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及岩溶生态系统世界对比研究国际工作组会议开幕贺辞 [J], 陈述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南岩溶区农田生态系统岩溶作用及碳汇效应:以重庆南川市三泉镇为例
西南岩溶区农田生态系统岩溶作用及碳汇效应:以重庆南川市三泉镇为例罗怀良;袁道先;陈浩【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11(018)006【摘要】The carbon cycle in karst area is the perfect joint combining geological process with biological process,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accurately estimating the carbon sink effect of karstification to systemically study limestone weathering in farmlands. Taking a hydrological year as a period, corrosion experiment of the standard limestone tablets in farmland samples such as year-round flooded paddy field, seasonal rotation paddy field, vegetation plot, dry land, grassland, unutilized land and so on has been observed. Based on the lime- stone corrosion experiment,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oil profiles and biomass of vegetation in the same farm- lands, and on the analytical experimentation of soil and the standard limestone table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rosion of limestone in farmland ecosystems in the area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have been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rrosion ratio decreases successively from seasonal rotation paddy field, to vegetation plot, to dry land and to year-round flooded paddy field.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and complex changes among corrosion ratio at different soil layers of farmlands in Sanquan Town, Nanchuan City. Karstification in farmland ecosystem in the area ismore intense than that in non-farmland ecosystems, and the average annual flux of CO2 absorbed by karstification in farmland ecosystems inthe town is 163. 1264 × 10^5 gC/(km^2 · a). The annual flux of CO2 absorbed by karstification in farmland ecosystems in the region is larger than that in non-farmland of other areas at the same "latitud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s that karstification in farmland in the region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location of soil layer, the kinds of farmland, the seasonal change of farmland and the matter sources of soil in farmland ecosystem.%岩溶地区的碳循环是地质作用和生物作用最好的结合点,系统研究农田生态系统中石灰岩溶蚀作用强度对精确估算岩溶作用的碳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Xin u J ANG h n c e g ) HUANG qn XI a k n) I Z o g h n2 Yu ig ) ANG u h n W se g)
L S i n Y o) S Z n mi O hh g) E Du I U o g n o g
李先琨 蒋忠诚2 黄 玉清 向悟生 ’ ’ ’ )
吕仕 洪 叶 铎 苏 宗 明 ’ ’ )
1 )广西 壮族 自治区 、 国科 学 院广 西植物 研究 所 , 西桂 林 中 广 2 )中国地 质科 学 院岩溶地 质研 究所 , 西桂林 广
摘 要
5 10 ; 40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32 (0 8 0 —5 —7 1 0 —0 1 2 0 )22 30 中图 分 类 号 : 4 Q9 8
Dy m iso m i a pu a i n a d IsI l e eo a sii a i n na c fDo n ntPo l to n t nfu nc n K r tfc to
响 。结果表明 : 在先锋群落 中 , 种群缺少大径级个体 , 幼苗幼树 占多数 , 活曲线略为 凸形且接 近于直线 , 存 种群 结构 基本为初始增长型 ; 木种群随着群落的演替发展 由初始增长型 向增长 型或稳 定型变化 ; 蚬 在顶 极群落 阶段 , 木种 蚬 群存活 曲线为 凹型或直线 型 , 种群具备所有径级 的个体 , 幼苗幼树 所 占比例高 , 大径 级个体 所 占比例少 , 种群 结构 基本上为增长 型或稳定 型 , 但在蚬木种群不 占优势 的顶极群 落中 , 种群缺少 中间径级 的个体 , 种群结 构表现 为间歇
型, 存活 曲线为不连续型 。随着岩溶植被 的演替发育 , 表层 岩溶泉水 中的 C 2 游离 c 2 H O3 a 、 o 、 C -随着植 被 的发育 和演替 而呈现增大 的趋 势 ,H值 、 p 水永久硬度则逐渐下降 , 显示水 质的改善。 关键词 岩溶 山地 ; 植被演替 ; 木 ; 蚬 种群结构 ; 岩溶动力系统
1 G a g i nt ue fB tn ,Gu n x  ̄ u n ) u n x Istt oa y i o a g i n a gAuoo u Reina dteC iee a e tn mos go n h hnsAcd myo c ne,Gul ,G a g i 4 0 6 fSi cs e i n u n x 10 i 5
5 10 404
实现岩溶植被生态 系统 的恢复和重 建 , 必须 对岩溶植 被演替 规律 及其动力 机制进 行研究 。蚬 木 ( xe — E cn
t dn rnhi mu 林 是桂西南岩溶 山地特有 的具代表性 的原生性森林 , r ed o s n ) o e 采用“ 空间代替时 间” 的方法 , 对处 于岩溶 植被不同演替阶段 的以蚬木种群为优 势的岩 溶植被 进行 调查研 究 , 探讨 岩溶 动力 系统对蚬 木 种群 发生 发育 的影
维普资讯
20 0
报
Ap . 0 8 r2 0
2 9卷 2期 :5 —5 2 329
ACTA ( S ENTI GE ) CI CA NI SI CA
2 ( ) 2 32 9 9 2 : 5 —5
桂 西 南 岩 溶 山地 优 势 植 物 种 群 动 态 及 其 对 岩 溶作 用 的 影 响
2 Is tt ) nt ueo i fKas G ooy h i s A a e rt el ,C ne cd myo el cl c ne,G i n g e fG o g a i cs ul ,Gu n x 4 0 4 o i S e i a g i5 1 0
Ab t a t I r e o r so e t ev g t t n i a s e r d t n a e s sr c n o d rt e t r h e e a i n k rtd g a a i r a ,we s o l o d c e e r h o e ea in S C e — o o h ud c n u trs a c n v t t U C g o s s n a d k rtd n m i me h n s .Th  ̄c n r d n r n h in mmu iy i d sr u e h r r r s f a s i n a s y a c o cai m e Ev e t o e d o s mu c e o n t i i td i t ep ma y f e t r t s tb n i o ok a e s a r s h r n i o a o e o o t r p c t o t u t pc s u h s tr a x , o u h a t r n a , n d ra co s t e ta st n lz n f n r h to i o s u h s b r i , o t we e Gu n i i o n g s t e s e Yu n n a n n rh r en m ,c n e n a g i n t i p p r t e a t r t de h o u a in d n iso x e to e dr n o t e Vit a n e t r g i Gu n x .I h s a e h u h ssu id t e p p l t y a c fE c n r d n o i n o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