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陶器的圆球形特征及其成因
中国原始彩陶造型特征
![中国原始彩陶造型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ef4a186960590c69fc37611.png)
中国原始彩陶造型特征作者:嫣然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9年第05期摘; ; 要:原始彩陶艺术是我们中国艺术最开始的部分,原始彩陶在造型、纹样和色彩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并且其造型特点独特,原始彩陶不仅在美术史上散发着光芒,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装饰艺术的创作。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漫长的阶段,人们将它分成了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
陶器是新石器初期主要的文化标志之一,是人类手工生产活动中最早的一项。
关键词:中国原始彩陶;造型特征;设计风格人们经常会过于注重彩陶的纹饰,而忽略了彩陶的造型特征,只认为造型是个形制,只是为了表现出彩陶的实用功能,只有彩陶的纹饰才属于艺术创作。
而彩陶的造型同等重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年代的工艺水平,同时还能反映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彩陶文化具有着强烈的生命力,存在着非常丰富的文化知识,彩陶的发展展现出了先人们对审美的渴望和对于美的追求。
一、彩陶的器物造型概观中国原始彩陶不仅仅表现出了它的艺术色彩,同时还体现出先人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新石器时期,先人们对彩陶造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用,而由于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制约,彩陶不能进行随意的发展。
先人们主要会考虑到陶器是否能够满足需要,并且是不是便于携带,而这也就是彩陶制作的主要依据。
从原始彩陶的外观中可以将彩陶分为钵盆碗类、瓶杯桶类和鼎鬲类。
二、彩陶器物造型特征的分类1.钵碗类。
原始彩陶器物中的钵碗类主要存在于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中,并且属于最早的彩陶器物。
当时人们为了加强碗的平稳性,会在碗的底部加上圈足,而盆碗的下半身逐渐倾斜,不仅仅保证了盆碗的稳定性,同时还使其形状为上大下小。
人们对圆形接受最容易的原因在于圆形寓意着和谐圆满,因此多数的彩陶器形都为圆形,并且这一点也存在着世界性特征。
在大汶口文化中,不仅仅具有圆形外观的彩陶器,同时还有比较出名的舞蹈彩陶盆,其中存在着丰富的纹样设计,使陶器的美感更上一层。
2.瓶、杯、筒形类。
陶器的起源、分类、特征和发展
![陶器的起源、分类、特征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3430a2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e.png)
陶器的起源、分类、特征和发展陶器的出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加强了早期人类定居的稳定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一般选用粘土,经过成型、入窑火烧而成。
中国最早的陶器资料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1962年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的圆底罐,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6875±240年,系夹砂红陶,质地较粗糙,外表饰绳纹。
公元前5500~前4900年的裴李岗文化的陶器多为泥质或夹砂红陶,亦有少量灰陶,多用泥条盘筑法成型;器形有杯、碗、盘、钵、壶、罐等,其中以三足钵、双耳壶最有代表性;其纹饰有篦点纹、弧线纹、划纹、指甲纹、乳钉纹、绳纹等。
磁山文化(前5400~前5100)的陶器除仍用泥条盘筑法外,还出现了捏塑法,陶质以夹砂为主,有红、灰、褐、灰褐等色陶器,同时出现了豆、盂、支架等新器形,部分器物表面饰有绳纹、篦纹、剔刺纹、划纹、乳丁纹等。
发现于甘肃秦安县大地湾的大地湾文化(前5200~前4800)的陶器,以夹细砂红陶为主,器形有圈足碗、三足钵、三足罐等;较之上述陶器不同的是大地湾文化陶器中,部分器物有外红里黑,或两面红中间黑的现象,较为别致;其纹饰有网状交叉绳纹、锯齿纹等。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文化遗址,以及商、西周至秦汉的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依其种类可分为彩陶、墨陶、白陶、印纹陶、彩绘陶器等。
一、彩陶即彩色陶器,系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图案。
自1912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后,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省区均陆续出土,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早期彩陶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1953年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因而得名。
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
中国远古陶器全解
![中国远古陶器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40f3cdf126fff705cc170af4.png)
• 富特征的新石器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与标志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 区分和界定新石器文化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石器时代各期的划分 与研究。过去,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认 识非常肤浅;近十几年来,由于考古发掘工作 的开展,新的遗存不断发现,考古研究不断深 入,积累丰富的物质资料和科学论据,大大开 阔了人们的眼界,因此对这一问题逐渐有了 明确的认识,并陆续出现了一些专门性的探 讨文章;但众说纷纭,是非相杂,仍有必要作进 一步的澄清与探讨。
毛公鼎
•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中国首批禁止出 国(境)展览文物,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 器,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 岐山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台北 故宫博物院镇馆三宝之一。 • 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圆形,二立耳, 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 造型端庄稳重。 • 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记载了毛公衷 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 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 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 方长。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
• 彩陶罐 • 1975年、1977年在河北武安县磁山和河南新郑县裴李岗相继发 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经过科学发掘,出土了较原始的 新石器时代陶器。根据遗存的文化特征,命名为磁山文化和 裴李岗文化或磁山-裴李岗文化。同时代或同一类型的文化 遗存,在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和山东等省也有发现,说 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居民在黄河流域的分布十分广泛。据碳-14 测定。这些遗址的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6000年,为中国黄河 流域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年代较早的文化遗存。 • 这类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有以下一些特征:陶泥未经细致桃 洗,陶片断面还发现有泥片贴敷的层理结构;胎质粗糙,皆 手制;胎壁厚薄不匀,火候较低,一般在700摄氏度-900摄氏 度之间,易破碎;陶色多呈红色或橙红色;陶器表面以素面 为多,并有少量绳纹、竹簚纹、指甲纹与划纹等。这时的陶 器器类少,性质比较单一,常见的陶器中,以砂质的深腹罐、 泥制的小口壶、圜底或三足钵和碗类器较多,并有一些鼎、 瓮、盘、豆、盂等。各地出土的陶器中,除有早、晚之分外, 陶器的形制与花纹装饰还有地区差别。
陶瓷渊源——中国古代各时期的陶瓷艺术及特点
![陶瓷渊源——中国古代各时期的陶瓷艺术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b0ae1f4f90f76c661371ae3.png)
陶瓷渊源——中国古代各时期的陶瓷艺术及特点——德瓷小铺原始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
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龙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
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
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
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其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
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
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
这些纹饰的描绘手法都很生动,布局合理,是原始绘画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可靠形象资料。
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分支。
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瓷,表面都经过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
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上古之民,穴居野处,生活中的工作中心都围绕着渔猎饮食,所以最初迫切的发明需要都釜瓮之类。
陶瓷上出现装饰,说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有进步,解决果腹问题以外,尚有余力,于是人们开始在满足最低需求之外,追求美的表现。
河西走廊一带的马厂类型彩陶,器形一般较小,有的器皿上留有穿系小孔,便于携带反映出这一地区半农半牧的经济状况。
而在半山彩陶瓷上则出现了播撒种子的人形图案,说明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创造力的进步。
在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完善成熟。
图案形象直观性强,在当时具有标志性、装饰性等性能,所以对彩陶图案的研究也会给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证。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原始时期,氏族部落更为繁杂,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需求的文化特征,它们各自有着代表氏族文化的标志性形象,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精神凝聚力量。
原始时期的陶器
![原始时期的陶器](https://img.taocdn.com/s3/m/e4a4f0e75ef7ba0d4a733b3a.png)
原始时期的陶器、图形文字与房屋设计一.原始时期的陶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
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壶、琉璃、法花器及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是别具一格,倍受赞赏。
1夏代的陶器夏代陶器以泥质灰陶、夹砂陶较多,黑陶(包括黑衣灰陶)和棕陶次之,红陶已极少见。
还有少量白陶器。
主要器形有:作炊器的鼎、罐、甑,作饮器的觚,作食器的豆、簋、钵、三足盘,作盛器用的盆、瓮、缸,等等。
纹饰主要是篮纹、方格纹、绳纹,还有一些素面磨光或在磨光陶器表面拍印的回纹、叶麦纹、涡漩纹、云雷纹、圆圈纹等。
夏代陶器盛行在器表加饰数周附加堆纹、划纹、弦纹。
陶器造型方面的特征是:折沿平底、三底足、圈足为主,圜底器少量出现。
夏代陶器在烧成工艺上有些进步,出现了能产生更高温度的馒头窑:窑室呈圆形弧壁,并向上逐渐收敛,封顶隆起形似馒头,故名。
馒头窑可以提高陶器的烧成温度(火候)陶器的质量得以提高。
2商代的陶器由于商代历史长(一般认为有六百多年),文化面貌比较清楚,商代的陶器前后差别较大,陶瓷史家们往往把它分成三个时期来介绍:(1)商代早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较夏代为多,有少量红陶、棕陶和白陶,而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见。
主要器形有:炊器类的鼎、罐、甑、鬲。
鬲逐代替鼎而成重要炊器。
饮器类的觚、爵,食器类的豆、簋、三足盘,盛器类的瓮、盆、大口尊缸,等等。
原始彩陶纹饰特点简析
![原始彩陶纹饰特点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b2dfc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c.png)
原始彩陶纹饰特点简析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特点简析摘要:陶器产生于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作为一种容器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的需要,它不仅带动了农业经济与定居生活的发展,也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
陶器的装饰纹样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展现了远古人类的朴素艺术观念和原始的审美情感,本文将结合原始彩陶纹饰的起源发展对其特点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彩陶装饰纹样特点一.起源关于陶器装饰纹样的起源观点各有不同,其中以“编织说道”影响最小,该观点指出,根据陶器底部遗留下来的编织纹印痕的特征,悖论原始人可能将就是受到了“编织”纹样的鼓舞,然后自身利益装饰审美须要进而产生各类表现手法,其中西安半坡发掘出陶器席文的印痕被指出就是彩陶网纹的形式基础。
另一种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是“图腾说”,图腾崇拜是一个氏族用某种动物作为该族的图腾物,而彩陶上的一些可能是由图腾纹样演变而来的,代表了不同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
除此之外还有“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不同说法,都是人们对装饰纹样所代表的含义的不同猜想。
二.各类彩陶装饰纹样特点1.仰韶文化彩陶仰韶文化彩陶主要包含半坡型和庙底沟型彩陶。
(1)半坡型彩陶多圜衣钵、尖底瓶和葫芦型器,纹饰布置在内底或外壁,以鱼纹和鱼纹简化而成的几何纹样为特色,其中鱼纹最多,表现了当时发达的捕鱼活动,其审美稚拙刚健。
彩陶的装饰方法有彩绘,捺印,剔划,堆塑等;(2)庙底沟型彩陶晚与半坡型,以大鼓腹平底钵为典型器皿,花叶纹、鸟纹、火焰纹呈圆形已连续纹样布置在器腹外壁,其中“三重弧线圆点彩陶碗”的装饰在艺术形成上达至了很高水平,在定点连线的基础上两点之间连接成的弧线把空间划分成一种晕染式黑白相间图案,具备简练的节奏感。
2.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分三种类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1)马家窑型:彩陶底色多以橙黄色为主,表面十分光洁,多以黑色彩绘纹饰。
纹样多以弯曲,交叉,平行,漩涡型和同心圆等形态加以组织。
原始彩陶的造型特征
![原始彩陶的造型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b29244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6.png)
原始彩陶的造型特征:中原地区的彩陶工艺制作开始较早,持续时间也很长,装饰类型也较其它区域丰富得多。
其中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以卷唇圆腹和折腹的圈底盆、钵,花苞状口的细颈壶,直口鼓腹尖底瓶,敛口柬腰葫芦形瓶等器型为主。
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陶器多深腹曲壁的碗盆,敛口浅腹盆、敛口罐、长颈罐、重唇尖底或平底瓶。
西北地区的彩陶以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较晚的辛店类型为代表。
多长颈双耳瓶、宽肩壶、双耳鼓腹小底罐及钵、盆等。
东南地区的彩陶以大汶口文化及马家窑文化类型为代表,器型以鼎、罐、钵、盆等为主。
原始彩陶的纹案特征彩陶的装饰纹案有圆点、直线、曲线、抽象几何形、划纹、指甲纹等等,它们用动与静对比、虚与实对比、点线面对比,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对后代装饰艺术产生了无限的启迪。
同时,它们还运用红、黑、白、橙等色使得作品显得绚烂多彩。
“在游戏中,变化是无穷的,没有外在的目的,游戏在本性上,却是自由。
”[5]此在是在世界之中存在。
当这些原始彩陶被搁置在这安静而隐蔽的角落,不再占据着人们的视角,也远离人们的思维,那么这种并非本真的生活却是人们生活的常态。
在这种生活方式中,物之物性自身被遮蔽,偏离了其存在的境况。
追问存在者之存在,亦即思存在,就是我们使遮蔽着的存在如其本性地显现出来的途径。
原始彩陶纹饰的文化蕴涵初探2010-1-28 17:48:00朱大维《佛山陶瓷》 2007年第09期摘要中国原始彩陶是中华艺术的灿烂篇章,原始彩陶纹饰则是陶瓷艺术装饰的第一个高峰期,它在绘画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本文就原始彩陶纹饰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作了探讨,主要从“彩陶纹饰所折射出的远古的精神力量”、“彩陶纹饰是原始社会生活的反映”、“彩陶纹饰是原始社会思想文化积淀”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原始彩陶,纹饰,文化,精神,蕴涵1引言历史悠久的中国原始彩陶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她造型优美,纹饰丰富,集实用与艺术为一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初平底陶罐介绍
![初平底陶罐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5da0b5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5.png)
初平底陶罐介绍1. 引言初平底陶罐是一种古老而具有独特历史价值的陶器。
它以其特殊的形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对初平底陶罐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工艺品。
2. 起源与历史初平底陶罐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它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后来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
初平底陶罐的制作工艺在不同时期和地区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形式和功能基本保持一致。
3. 特点与形态初平底陶罐通常呈圆柱形或锥形,有一个平坦的底部。
它由黏土制成,并经过精心塑造和烧制而成。
初平底陶罐外表光滑细腻,色彩多样,常见的颜色包括红色、黑色和灰色等。
它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常常在表面刻画各种图案、纹饰和文字。
4. 制作工艺初平底陶罐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选料、捏制、修整、晾干和烧制等。
首先,选取质地细腻、黏性适中的黏土作为原料。
然后,将黏土分块,并通过手工捏制成罐形。
在捏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罐体的均匀厚度和整体形状。
接下来,对罐体进行修整,去除多余的黏土并打磨表面。
修整完成后,将陶罐晾干并进行初步烧制。
最后,进行二次烧制,并在适当温度下进行釉料上釉。
5. 文化内涵初平底陶罐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容器,更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初平底陶罐通常被视为吉祥之物,在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中经常被用来盛放食品或饮料。
6. 现代应用虽然初平底陶罐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生活用品,但它仍然在一些特殊场合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民俗节日和文化活动中,初平底陶罐常被用作展示和表演的道具。
此外,一些艺术家也将初平底陶罐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并将其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
7. 保护与传承由于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兴起,初平底陶罐的制作工艺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手工艺,各级政府和文化组织纷纷采取措施,推动相关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圆的产生过程和发展历史
![圆的产生过程和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bdd7c2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e.png)
圆的产生过程和发展历史1. 圆的诞生:从自然到数学圆,这个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形状,真的是有趣至极。
从我们小时候画圆开始,到现在你看到的各种圆形物体,圆的历史真的不简单。
咱们来看看,圆到底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我们身边的。
1.1 自然界的灵感圆的诞生,最初可以说是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想想看,星星、月亮、太阳,甚至水面上的涟漪,这些自然现象都带有圆的特征。
古人很聪明,他们通过观察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开始思考:嗯,圆究竟是什么呢?1.2 从生活中得到启发咱们的祖先在生活中发现了很多圆的东西,比如说,陶器的圆形口、轮子的圆形,这些都是早期人们对圆形的最直接感受。
可以说,圆的形状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被认识和利用了。
2. 古代的圆:从希腊到中国圆不仅仅在自然界存在,古代文明中也留下了许多关于圆的记载。
我们来看看几个古代文化是怎么处理圆的。
2.1 希腊的数学家们希腊人对于圆的研究可以说是相当深入的。
比如,著名的数学家欧几里得,他在《几何原本》中详细讨论了圆的性质。
还有阿基米德,他不仅研究了圆的几何性质,还发明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真的是牛得不行!2.2 中国的智慧中国古代的圆形研究同样精彩。
早在战国时期,墨子和庄子就对圆形的性质进行过讨论。
汉代的《九章算术》中,圆的计算也有着详细的记录。
古代中国人通过圆的研究,推动了很多技术的发展,比如水车和车轮等。
3. 圆在现代:从科学到艺术进入现代,圆的研究可没停下脚步。
在科学、艺术,甚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圆的身影都随处可见。
3.1 科学的探索科学家们对圆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精细了。
圆不仅仅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形状,它在物理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圆形的轨道是行星和卫星运动的基本模式,圆形的透镜则是现代光学技术的基础。
3.2 艺术中的圆形圆在艺术领域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从古代的圆顶建筑,到现代的圆形画作,圆形往往能够给人一种和谐、平衡的感觉。
比如,毕加索的圆形画作,展现了圆形在艺术创作中的无限可能。
中国原始陶器——彩陶
![中国原始陶器——彩陶](https://img.taocdn.com/s3/m/9a48797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5.png)
中国原始陶器——彩陶在世界所有文明的早期阶段,几乎都经历过一个陶器的时代,最早的中华文明也是如此。
在中国早期陶器艺术中,最精彩的就是起源于六七千年以前的彩陶艺术,其中以仰韶文化(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几乎遍步于华北各地区,而以黄河中游为中心)遗存的以橙红色或棕红色绘有深红或黑色花纹的彩陶最惹人注目,所以仰韶文化也有“彩陶文化”之称。
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图案,是在陶器未烧之前画上去的,烧后彩纹固定在陶器的表面不易脱落,彩绘以黑色为主,兼用红色。
有的地区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的陶衣作衬底,以使彩绘花纹更加鲜明。
彩陶的主要纹饰有花卉图案、几何图案和动物图案。
这些图案多装饰在细泥陶钵、碗、盆和罐的口、腹部,而在器物的下部或往里收缩的部分是不施彩的,这种设计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联系。
因为新石器时代家居条件还相当原始,通常席地而坐或者蹲着,所以彩陶纹饰的部位大都在人们平视最容易看到的地方,再往下因为看不到,也就没有装饰了。
新石器时代的兽形红陶壶彩陶颜料的成分,经光谱分析表明:赭红彩中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铁,黑彩中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铁和锰。
白彩中除含少量的铁以外,基本没有着色剂。
根据这些分析结果,有学者推断赭红彩料可能是赭石,黑色彩料可能是一种含铁量很高的红土,至于白色彩料可能是一种配入溶剂的瓷土。
陶器的造型既讲究实用又讲究美观,其外形线条流畅、均匀,加上丰富多彩的纹饰,显得优美而充满艺术感。
陶器的种类较多,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其中以小口尖底瓶最为突出。
这些陶器往往由于年代的早晚或地域的差别,在器形和纹饰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据研究,彩陶的成型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捏制法这是最早的手工制陶方法,也是最简便、最容易的方法。
这种方式比较粗糙,成型不规则,但方便灵活,因此常被用于制作小型陶塑,而在制作日常器皿时较少使用。
泥片贴筑法和捏制法一样,也是一种较早使用的手工制陶方法,是用粘湿的泥片在一个类似内模的陶垫外面,一块一块地敷贴成一个陶器形状。
溯源远古惊天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太极图
![溯源远古惊天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太极图](https://img.taocdn.com/s3/m/2039db3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4.png)
溯源远古惊天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太极图老子“全息逻辑”的论述:一切万物的“奥秘”或“原理”,均在于事物本身的一、二、三。
而且在这一、二、三之中,均服从如下的规律:有一,才有二,才有三;无一,必无二,必无三;有三,必有二,必有一;无三,不可确定二,无二,不可确定一。
一、二、三是自然发生论,或本体论;三、二、一是人类认识论;从一到二,到三,与从三到二,到一,二者不断地综合,或递推,或递归是方法论。
中国文人讨厌“文化决定论”,为了维护中国传统的“正统性”,更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面子”,中国人跟着部分西方史家否定“文化决定论”,而实际上是在为“政治决定论”或“经济决定论”张目。
事实上,我要告诉亲们,从真理、规律、逻辑的全息理性的意义上看,真正最正确的,就只有“文化决定论”,而老子的全息逻辑能够对此作出最合理的推论,或者说,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文化决定论”,本身即全息逻辑理论的既充分又必要的推论。
说白了,也只有老子的全息逻辑能够给出这种结论,仅仅西方的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是得不出这个结论来的。
因此,“文化决定论”应是老子理论特有的重大贡献。
这也正是老子的“人学”比西方“哲学”更高明之处,而大量人类的历史,无论是西方的历史还是中国的历史,均能够给出雄辩的证实。
说得更明白一点,所谓西方人与中国人之间巨大的差异,本身即完全决定于他们各自“文化”的差异。
这就好像任何一个人与其他人的差异,均决定于他们各自大脑思维的差异一样。
这在老子,也即与他的关于一切事物“奥秘”的一、二、三,起决定性作用者均在于其中的“三”的原理是一致的。
为了说明上述道理,我们不妨再从头复习一下我的关于老子“全息逻辑”的论述:一切万物的“奥秘”或“原理”,均在于事物本身的一、二、三。
而且在这一、二、三之中,均服从如下的规律:有一,才有二,才有三;无一,必无二,必无三;有三,必有二,必有一;无三,不可确定二,无二,不可确定一。
一、二、三是自然发生论,或本体论;三、二、一是人类认识论;从一到二,到三,与从三到二,到一,二者不断地综合,或递推,或递归,是方法论。
器以象制 观物取象——图解原始陶器器形发展
![器以象制 观物取象——图解原始陶器器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e21751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3.png)
陶器的诞生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飞跃。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距今有一万多年的历史。
古代先民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依据不同土质的特点进行筛选、研细、淘洗等处理,掺入细砂、贝壳碎末等制成适合烧制的陶土,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多种不同性质的容器。
1 原始陶器造型的演变原始陶器造型多样,最初的构造是以模仿为基本特征,这个特征源于环境因素的影响。
古代生产力较低,还停留在利用自然现有物质来加工改善生活的阶段,先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自然环境,他们在劳作中有意识地对自然物进行模拟和创造,制作了具有植物形态的原始陶器。
比如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变体纹葫芦形彩陶瓶(图1),现藏于西安半坡博物馆。
陶瓶细颈弧腹,模拟葫芦的形态制作而成,视觉上浑然一体。
还有兰州市王保城出土的条纹带盖彩陶罐(图2),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罐身似盂形,带盖,肩部四鋬,盖顶一鋬,通身黑彩,绘平行带纹、水波纹。
该陶罐形似瓜形,盖上器纽的造型像一根瓜藤,生动有趣。
在史前时期,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狩猎活动中先民可以获取丰厚的食物,在制陶时取诸动物的形体形象制成陶器的造型。
比如陕西华县太平庄出土的黑陶鹰鼎(图3),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鼎采用驻足站立的雄鹰造型。
鹰体健硕,双腿粗壮,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与足持平,并与两只鹰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形成鼎足。
鹰眼圆睁,喙部有力,呈钩状。
鼎口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紧密结合似背抱状,威风凛凛,栩栩如生。
此件陶鼎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实用性和造型性相得益彰,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
另有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红陶兽形壶(图4),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陶壶为一件酒器。
夹砂红陶质,通体磨光,施红色陶衣,光润亮泽。
整体呈猪形,圆面耸耳,拱鼻,张口,四足,短尾上翘,耳穿小孔,背装弧形提手,尾根一筒形注水口,可受水,嘴可注水,体肥壮。
腹部鼓起加大了容积,四足立起便于加热。
谈雕花陶球泥塑工艺形制与装饰纹样的设计与文化价值
![谈雕花陶球泥塑工艺形制与装饰纹样的设计与文化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ece2f9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b.png)
谈雕花陶球泥塑工艺形制与装饰纹样的设计与文化价值1. 引言1.1 介绍谈雕花陶球泥塑工艺的历史和背景雕花陶球泥塑工艺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艺,起源于古代汉族文化。
根据考古发现,雕花陶球泥塑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中华文明的初期阶段。
陶球泥塑最初是作为古人祭祀用的礼器,用来表达崇敬神灵的心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球泥塑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们表达情感、敬畏和崇拜的载体。
陶球泥塑工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尤其在唐、宋、明、清等历史时期,雕花陶球泥塑工艺更是达到了辉煌的高度。
在这些历史时期,陶球泥塑工艺不仅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更广泛地应用于装饰建筑、雕塑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中。
这一时期的雕花陶球泥塑作品不仅在形制上工艺精湛,而且在装饰纹样上更是别具一格,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雕花陶球泥塑工艺逐渐走向衰落。
在当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和保护这一传统工艺,希望通过传承和创新,使雕花陶球泥塑工艺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1.2 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谈雕花陶球泥塑工艺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传统工艺,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其在形制与装饰纹样的设计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展现出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艺术表现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谈雕花陶球泥塑工艺的形制与装饰纹样设计,剖析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其文化价值与当代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谈雕花陶球泥塑工艺的研究和探讨,旨在重新审视这一传统工艺的意义与价值,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对谈雕花陶球泥塑工艺的系统阐述与深入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与传播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探讨谈雕花陶球泥塑工艺的形制特点谈雕花陶球泥塑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探讨谈雕花陶球泥塑工艺的形制特点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其制作工艺。
锅碗瓢盆为什么是圆的
![锅碗瓢盆为什么是圆的](https://img.taocdn.com/s3/m/0ca9a3a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6.png)
锅碗瓢盆为什么是圆的锅碗瓢盆是我们日常餐饮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几乎每个家庭都会使用。
然而,为什么锅碗瓢盆通常都是圆形的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下面我将从历史、文化、制造工艺等方面来探究这个问题。
历史和文化因素首先,我们来考虑历史和文化因素对锅碗瓢盆形状的影响。
据殷商时期的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记载,锅碗瓢盆在中国历史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人们并没有现在这样丰富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因此锅碗瓢盆经常是最简单、最原始的造型,而这些简单的形状正是圆形。
这是因为圆形是最容易从自然界中找到的形状,比如水滴、果实等等。
古人们喜欢模仿自然界的形状,因此创造出了圆形的锅碗瓢盆。
此外,古代中国文化中也对圆形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人们认为圆形代表着天圆地方、万物之母和完整。
圆形是一种完美的形状,其外形没有锐角和棱角,容易取貌,不易损伤,因而可以保护食物的完整性,保护人们的健康。
制造工艺的影响另外,制造工艺也是影响锅碗瓢盆形状的重要因素。
在古代,锅碗瓢盆主要是手工制作的。
手工制作的锅碗瓢盆需要十分熟练的技巧,而圆形是最容易掌握的形状。
在制作过程中,手工制作的锅碗瓢盆需要用一个圆形的模具将泥、瓷等材料塑造成圆形的形状,因此圆形也具备了制作工艺上的优势。
此外,圆形的封闭度非常高,相对于方形,圆形面积大相对表面积小,所以圆形的热能损失小,适合于烧制,制作出来的锅碗瓢盆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现代设计的延续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以及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制作的方式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
在现代工厂中,锅碗瓢盆的制造方式被大大改进,材质更加丰富多样,尺寸更加规整,并且表面的加工和处理也变得更加精细,不过,圆形作为最经典的设计元素在锅碗瓢盆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延续。
在现代设计中,圆形的美学价值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
设计师将圆形与一些其他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增加了锅碗瓢盆的造型美感,让锅碗瓢盆不再只是单纯的家居用品,而成为了一种可以装饰和展示的艺术品。
散氏盘名词解释
![散氏盘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1fcfba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8.png)
散氏盘名词解释散氏盘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一件文物,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块青铜器,也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铸造青铜器之一。
据考证,散氏盘是西周初年(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铸造的,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散氏盘的形状为圆盘形,周长约一米,中央凸起,外沿有明显的垂足。
盘面上刻着一些图案和文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日出东方,落于西山”的铭文。
这些文字和图案以“蚩尤战神”为主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崇拜自然的心理。
散氏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铸造技术和冶金技术的重要代表,而且还反映了古代社会和政治文化、农耕文化、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特点。
以下是对散氏盘的一些词语解释:1. 青铜器:古代的使用和装饰工具,一般由铜和其他金属的合金制成。
青铜器是古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代表了古代技术、文化和艺术水平。
2. 蚩尤:据传为中国古代的一位神话人物,被尊为战神,代表着勇气、战斗精神和英雄主义。
3. 文字:语言文字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散氏盘上的文字反映了当时古代人的认知和表述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4. 冶金技术:铸造青铜器需要掌握较高的冶金技术,包括金属选矿、炼铜、制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散氏盘的铸造技术表现了古代中国的冶金水平。
5.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境内,是一处重要的古代遗址,被认为是商代(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散氏盘的出土地点就是在殷墟。
散氏盘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已被世人所认可和珍视。
它的铭文和图案、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对于推动中国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今天,散氏盘也被视作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之一。
论中国原始陶器的圆球形特征及其成因
![论中国原始陶器的圆球形特征及其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6dec6780b8f67c1cfad6b875.png)
论中国原始陶器的圆球形特征及其成因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
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我国制陶的历史有1万年左右,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制陶技艺就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后代代相传,日臻成熟。
陶器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过定居生活的产物,是在农耕生产基础上产生的,也是人类脱离蒙昧阶段的重要标志。
中国原始陶器的制造已经开始注重美的规律,有意识地进行美的创造,并在造型和装饰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以说人类在器物上真正意义上的造型与装饰始于原始陶器。
一、中国原始陶器以圆球形为基本造型特征考古界通常按地区把中国制陶工艺分为若干类型,如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汉口文化及后来的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制陶工艺水平总体不如黄河流域,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先后形成了河姆渡文化、马家洪文化和良诸文化等。
中国原始陶器的每一种类型都具有各自的造型与装饰特点,但也有相似点,最基本的就是圆球造型。
从陶器的种类来看,最常见的器物有盆、瓶、壶、瓮、釜、罐、钵、豆、碗、勺、杯、A等,以日常实用器皿为主;从造型来看,大多为敞口或小口、鼓腹、圆底、平底或尖底,尤其以鼓腹圆体为主要特征。
例如在陕西西安出土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中,最常见的是圆底卷唇型盆,整个器型好像是一个剖开的半球体现图1蔫河南陕县出土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代表是深腹曲壁盆,总体造型仍是以圆球形为主现图2海西北地区马家窑文化中的马家窑类型的代表是双耳鼓腹小底罐圆球型的造型堪称完美;还有同属马家窑文化的马厂类型的代表蛙蚊瓮现图4}纹饰粗犷,但圆球造型仍一丝不苟。
其他如大汉口文化等陶器的造型大多也是以这些为基本特征而稍有变化。
通过对目前出土的原始陶器造型的研究发现,尽管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类型之间陶器造型在形体上有曲直高低的不同,口、底有大小尖平的变化,但都可以追溯到圆球形这一最基本的造型上。
原始时代的纹样概念和特点
![原始时代的纹样概念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a5e3f75f61fb7360a4c651c.png)
华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以印纹为特色。(大溪文 化)
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的彩陶,有一些以彩绘纹样与动物雕 刻相结合的作品,反映出农牧并重的经济生活。
第二节 装饰的萌芽
最先用于器物和生活用品上的装饰图形被称为实用品装 饰;
用于人体上的装饰图形被称为纹身装饰;
用于栖身居住之地的装饰图形被称为最原始的环境装饰
纹)、鱼形花纹、人面形花纹、鸟纹、蛙纹等。
半坡类型圜底钵
半坡类型彩陶钵
几何纹彩陶盆
尖底陶瓶
人面鱼纹彩陶盆
船形彩陶壶
鱼形纹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多装饰于 卷唇折腹圜底盆的肩部或内壁,可分为单体鱼纹 和复体鱼纹,有写实化、抽象化、样式化,常用 横式直边三角形和线纹组成的装饰图案。
人面纹最有特色,共发现七例,多装饰于翻 唇浅腹盆的内壁。
数个单位 3. 以曲线为主,流行运用锯齿纹
半山型彩陶大罐
半山型彩陶四系罐
半山型彩陶双耳罐
半山型彩陶彩绘线条红、黑相间,产生富于变 化的节奏美,艺术风格富丽、精巧
5. 马厂型
马厂型彩陶发展的三个阶段:
1. 早期以双耳罐为主,装饰花纹虽流行红黑两彩,但不常 用红黑相间的画法。虽运用锯齿纹,但已不甚流行,并且 锯齿又粗又钝;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一般使用直线,大多 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2. 庙底沟型 代表器型: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敛口小平底大瓮、
圜底釜 装饰花纹:几何纹(带状纹、垂弧纹、平行条纹、
圆点纹、回旋勾连纹、网格纹)、花瓣纹、羽状叶 纹、鸟纹、蜥蜴纹
彩陶钵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盆
龙山文化黑陶杯
龙山文化黑陶杯
龙山文化黑陶小杯
史前陶器
![史前陶器](https://img.taocdn.com/s3/m/1ac902f40242a8956bece4f7.png)
一起源陶器是作为新石器时代产生的标志而登上人类历史舞台的,对于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革命性的影响和催进作用。
对于中国,陶器更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仰韶文化的彩陶以其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惊动了全世界,而龙山文化神秘的黑陶文化也让人惊讶。
陶器制作的高度发达,为后来中国文明的标志性产品——瓷器的问世并发扬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把中国的新石器时代附上陶器时代的标签,大概也不算牵强。
陶器是怎么问世的,也许我们已经很难认识清楚。
它绝没有一个清晰的年代,在那一刻,有人像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一样发明陶器,它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漫长的演变过程,追随着人类对于大自然、对于生活不断加深认识的前进步伐,由泥土到陶器,有个漫长的过度。
再加以文字尚未问世,这个过程便永远迷失在历史的烟尘中,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猜想。
一般曾认为,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陶器是属于公元前6500年的土耳其沙塔尔·休于遗址的。
但是,要注意,这只是说的考古发现,只能证明那个时候已经有了陶器,不能证明那个时候陶器才问世。
中国的学者也宣布发现了时间远在1万年前的陶器,更比土耳其早两千年左右。
罗琨、张永山合著《原始社会》中说:江苏溧水县神仙洞遗址、内蒙古满洲里札赉诺尔的东露天矿发现过1万年前的原始陶片,广西桂林甑皮岩9000多年前的遗址也有陶器残片(据说也超过1万年)。
1962年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的陶罐,经科学鉴定距今也已达万年之久。
这只陶罐高达 18厘米,口径达20厘米,造型已比较规整,其质地也有一定的硬度。
可见,它也不是最早的陶器了,是经过漫长的演变之后诞生的最初的成熟作品。
在陶器问世之前,原始人应该已经见识了粘土的性能以及火对它的塑造。
粘土经过火烧,变得坚硬、牢固、耐火,不漏水。
但是,粘土的这种性能,并不意味着原始人会有意地加以利用,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这当中隐藏着怎样的价值,只有可利用的价值在一次偶发事件中体现出来后,革命性的事件才会发生。
也许在不经意之间,一个成形的罐形或盆形的粘土,或一个内部涂抹了粘土的篮子被扔进火中,从而烧成了最初的陶器,从而启发了原始人的思维,从而诞生了陶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所有 的 温 暖 , 有 的 运 动 , 有 的 爱 情 都 是 圆 所 所 的 , 少是椭 圆的 , 至 它们是 沿 着螺旋 形 、 曲线形 方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社会 科 学 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1 . O 4 O
中 国原 始 陶器 的 圆球形 特征及 其成 因
T e s h r a h r c e it n t i i h p e i l a a t r i a d i or n c c s c s g o e e p i iv o e fCh s r t e p  ̄ w i n i m
是对女性的崇拜, 在原始时代 , 女人与生命联 系
在一 起——体 态 丰满 的女 人能 更好 地 生 养 , 于是
由对 女性 圆润 外 观 的崇 拜 产 生 了 对 圆形 的 审美 情感 。再者 , 始 人 类 发 现 蛙 能 多 产 , 腹 的隆 原 蛙 起使 人联想 到新 生命 的孕 育 , 圆 的蛙腹 象 征着 滚
的朝向 同一个 中心 , 这样 就会 在心 理 上 形成 和 产
孕 妇的子 宫。从 欧 洲 的史 前 维 纳 斯 和我 国东 山 嘴女神 都塑造 成孕 妇 的形 象 来看 , 始先 民们 十 原 分看重 子 宫并 把 它 作 为 崇 拜 的对 象 。我 国学 者 赵 国华还指 出生殖 崇 拜与 月 亮神话 之 间的 关系 :
原 始社会 来 说 , 的重 要 性 堪 比 太 阳 , 许 多 原 火 在
始部 落 , 阳 崇拜 和 火 的 崇 拜 常混 为一 体 。 “ 太 火
时常是太 阳 的代 表 。 [‘ ”] 嘲 没 有太 阳的夜 晚 , 在
熊熊燃烧 的篝火 堆 周 围 , 家会 不 自觉地 围成 一 大
个 圆圈 , 每个 人 与 火 的距 离 都 是 相 等 的 , 对 面 面
口 李俊华 ,张海欧
( 曲靖 师范学 院 美术 学院 ,云南 曲靖 6 5 0 5 0 0)
中 国是 世 界 上 最 早 发 明 陶器 的 国 家 之 一 。
文化 , 黄河下游 的大汶 1 化及 后来 的龙 山文化 ; 3文
长江流域 的制 陶 工艺 水平 总体 不 如黄 河 流域 , 但 也有 自己的特色 , 形成 了河 姆渡 文化 、 家浜 先后 马 文化和 良渚文化等 。中国原 始陶器 的每 一种类 型 都具有各 自的造型 与装饰特 点 , 也有 相似 点 , 但 最
用 于原始社 会 的生命 崇 拜不 无道 理 , 始人 类热 原 爱生命 , 生命 又极 为短 暂 。原 始人 1 但 3生产 的特 点 是高 出生 率 、 高死 亡率 , 低 的增长 率 , 极 原始人
类 只能通 过 增 加 出生 率 来 求得 和 扩 大 人 类 自身
的再 生产 , 于是产 生 了生殖 崇 拜。生 殖 崇拜 首先
月 亮有 圆 有缺 , 蛙腹 有 鼓 有 收 , 性 也 有怀 胎 后 女 日渐 膨起 、 娩后 又 重 新 平 复 的肚 子 , 们 想 象 分 人
向前进 的 !只有 冷 的 、 运 动 的 、 价值 的、 不 无 可恨 的东 西 才像 伸 展 的 线 那样 笔 直 , 样 有 棱 有 角。 那
… …
般表 现 为 圆形 和 半 圆形 , 绘 有 辐 射 的光 束 。 并
生是 圆 的 , 死是有 角度 的。 ] ” ‘ 这种 说法 嘞。
体 为主要特征 。例如 在陕西 西安 出土 的仰韶 文化
和装饰方面都取得了很高 的成就 , 以说人类在 可
器 物上真 正意义 上 的造 型与 装饰始 于原始 陶器 。
一
.
半坡类型 中, 最常见 的是 圆底卷 唇型盆 , 整个 器型
、
中国原 始陶器 以 圆球 形为基 本造 型特征
好像是一个剖开 的半球体 ( 图 1 ; 见 )河南陕县 出土 的仰韶文化 庙 底 沟类 型 的代 表是 深腹 曲壁盆 , 总
的重要标 志。 中 国原 始 陶器 的 制造 已经 开 始 注 重 美的规 律 , 意 识 地 进 行 美 的创 造 , 在 造 型 有 并
基本的就 是 圆球 造型 。从 陶器 的种 类 来 看 , 常 最 见的器 物有盆 、 、 、 、 、 、 、 、 、 、 、 瓶 壶 瓮 釜 罐 钵 豆 碗 勺 杯 鬲等 , 日常实用器皿 为主 ; 以 从造型来看 , 多为敞 大 I或小 口、 腹 、 = 1 鼓 圆底 、 平底 或尖底 , 尤其 以鼓腹 圆
原始 陶器 的圆球 形 造型 , 分 原 因正 是原 始先 民 部 受太 阳影响 的结果 。 原 始社会 是人 类告 别 动物 、 成社 会 所经 历 形 的第一 个社 会 形 态 , 生存 条 件 恶 劣 , 居 生 活 是 群 原始先 民存 活 的 必 要 前 提 , 以说 , 居 生 活 使 可 群 原 始人 类产生 了对 圆形 更 深层 次 的 认 同。 对 于
体 造型仍是 以圆球形 为主 ( 图 2 ; 见 ) 西北地 区马家
考古界通 常按地 区把 中国制 陶工艺 分 为若 干 类型 , 如黄河 上游的马 家窑文 化 , 黄河 中游的仰 韶
窑文化 中的马家窑类 型 的代 表是双 耳鼓 腹小底 罐
面
5 8
叠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的器 官— — 眼珠也 是 圆形 , 阳崇 拜 导致 对像 太 太
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 国制陶的历史有 1 我 万年
左右 , 早在 新石 器时代 我 国 的制 陶技 艺 就 已达 到 很 高的水 平 , 代 代 相 传 , 后 日臻 成 熟 。 陶器 是 人 类进 入新 石器 时代开 始过 定 居生 活 的产 物 , 在 是
农耕 生产 基础上 产生 的 , 也是 人 类脱 离 蒙 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