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历史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选修4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第1单元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练习(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第1单元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1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同步测试】1.右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如果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可以找皇帝A.丞相 B.御史大夫C.太尉 D.郡守御史大夫丞相太尉2.右图是秦始皇统一后所使用的文字,它最有可能的字体是:A.隶书 B.楷书C.行书 D.小篆3.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C.维(礼又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D.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下列哪幅疆域图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A B C D5.“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统一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B.秦统一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C.秦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 D.秦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6.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答案:BDAACB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在高中答历史大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面对历史大题感觉无话可说;另一种是面对大题滔滔不绝,但是这两种情况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不得分或是得分少。

那么历史大题要怎么答呢?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历史大题答题模板1、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目的含义及区别历史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齐 燕
圆形方孔钱

韩赵魏
度:长度单位
量:容积单位
统一度量衡
衡:重量单位
(1)统一货币、度量衡
作用: 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促进了商品生产 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
四、秦始皇的勤政与暴行
四、秦始皇的勤政与暴行
¤ 勤 政
秦始皇勤于政务,富有实干精神,具有高度的行政能力。
四、秦始皇的勤政与暴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制度的创新
(1)皇帝制度 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诏”,印称“玺”。
“制”或
(1)皇帝制度

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措施: 交通上:(2)修筑驰道、直道,统一车辆形制。
修驰道直道、统一车轨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措施: 制定细密、严酷的法律。
成文法、法家思想的体现
(1)废除旧制,统一货币、度量衡 原因:秦统一前,各国货币、计量单位不一致,不便于商 品交换和赋税征收。
统一货币
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 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 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思考: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还实行了哪些方面的措施?出现了 什么问题?
辽东 全长一万多华里
临洮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措施: 军事上:(2)南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

最新人教版选修4高中历史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过关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4高中历史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过关习题及答案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过关习题(一)一、选择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春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2、秦王嬴政即位时,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这表现在()A、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B、长期战乱,统一成为人心所向、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增强D、少民族南下的步伐放慢3、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家庭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4、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政府设丞相联、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地方实行郡县制度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5、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这种思想的根是()A、郡县制B、分封制、井田制D、中央集权制6、《史记》载:“桀、纣失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天下之端,自涉发难。

”对上述材料解不正确的是()A、一个政权的衰亡是和自身的腐败或暴政相关B、孔子编《春秋》的目的同于“汤、武作”“陈涉发迹”、在推翻秦朝的斗争中,陈涉的首创之功值得肯定D、六国贵族也参加了反秦斗争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话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之一是()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8、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A、战国B、秦朝、西汉D、隋朝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材料一: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人教版历史选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word同步测试

人教版历史选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word同步测试

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选择题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D.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2、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最先被灭的诸侯国是() A.赵国 B.韩国 C.燕国 D.齐国3、秦王赢政兼并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①任用贤能②重金收买敌国官员③策略正确④统一车轨,发展交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

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5、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的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 削弱地方权力C. 建立中央集权D. 防止大臣专权6、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A.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B. 地方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C. 是否与封国制并存D. 郡县长官在所辖领域内享有世袭统治权7、对右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文化的发展B.有利于统一的巩固C.有利于文化的交流D.禁锢了人民的思想8、秦朝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法度、衡、石,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原因是()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实现了政治大统一C.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D. 秦始皇能够厉行法治9、秦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 A.修筑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陆交通B.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C.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D.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10、对秦始皇的评价应着重于() A.开拓疆域 B. 统治残暴 C. 中央集权 D. 统一中国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02年6月,湖南湘西里耶镇传出令中国考古界兴奋的消息:大批秦朝官方文书档案重见天日,至今已出土数量达36000件。

高中历史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关于课程标准1、内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三维目标: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互动关系,科学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通过学习,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关于教学指导意见: 1、内容:2、三维目标:在知识与能力: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在过程与方法:要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确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

三、关于备课1、总体把握: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兼并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制度上的创建,秦始皇还派兵北伐匈奴,移民实边,修筑万里长城;经略西南,开筑“五尺道”;尊崇法家,焚书坑儒;严格军队调动和兵役制度等等。

秦始皇为了这种大一统国家的需要所进行的制度创建及其实施的严刑峻法,成为后人臧否的焦点。

2、学情:A、已有知识储备(表一):B、生活中对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耳熟能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名师精编作业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名师精编作业1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首诗写的是()A.秦孝公B.李世民C.嬴政 D.成吉思汗2、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针对这一问题,他采取的措施是()A. 攻打匈奴修筑长城B. 设立丞相监察百官C. 废止分封推行郡县D. 统一度量衡和文字3、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皇帝。

他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不具进步意义的是()A.实行郡县制B.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C.修筑万里长城 D.“焚书坑儒”4、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

B、“四维(指礼义兼耻)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

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

D、“内兴功作,外攘夷狄,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5、北大教授吴宗国提到,秦始皇和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辛苦的皇帝。

其“辛苦”的共同原因是()A.新制初创,尚不完备 B.废除丞相,皇帝集权C.实行分封.地方权重 D.内阁权重,威胁皇权6、秦始皇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

当时有人称赞说: “今陛下兴义兵, 诛残贼, 平定天下, 海内为郡县, 法令由一统, 自上古以来未有, 五帝不及”。

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

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 “始皇出世, 李斯相之, 天崩地裂, 掀翻一个世界, 是圣是魔, 未可轻议。

”上述评论的出发点各有不同。

客观地说, 准确评论历史人物应该做到( )①用今人的眼光来评论历史人物②一分为二, 全面、客观的评论③坚持发展的观点与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评论标准④根据评论者的个人喜好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7、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其中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是主要的一类。

高二历史复习学案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人教版选修4)

高二历史复习学案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人教版选修4)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知识结构】一、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1、统一条件:(1)春秋战国,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民族、地区联系加强。

(社会基础)客观条件(2)人民苦于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人民需要)(3)秦国变法彻底,实力最强。

(秦的实力)主观条件:(4)秦王赢政具有雄才大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广泛吸引各国人才,制定正确的统一战略。

(个人适应潮流)2、统一策略:先弱后强,扫除两翼,最后灭齐。

特点:各个击破3、过程:前230年,灭韩…离间计灭赵…水淹灭魏…强攻灭楚…灭燕…前221年,灭齐,完成统一大业。

4、评价: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影响2、秦朝疆域:以陕西咸阳(西安)为都城,最东、最北的一郡是辽东郡,最西的一郡是陇西郡,最南的一郡是象郡。

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严格控制思想文化。

2、长期征战(征越、伐匈、戍边)大兴土木(筑长城、建阿房宫、修秦始皇陵),兵役、徭役、赋税繁重。

3、实行暴政,严刑酷法,穷奢极欲。

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功: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他扩大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

过:1、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2、迷信法家,制定了严酷的刑法;3、长期征战,大兴土木,兵役、徭役、赋税繁重,激化了阶级矛盾。

是一个惟我独尊、穷奢极欲、专制暴虐的暴君,他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课后练习: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C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的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D、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2、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1讲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 1.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2)主观条件①个人作用:秦王嬴政拥有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气度,为了实现统一,广泛吸收各国贤士。

②策略得当:先弱后强,远交近攻,分化离间。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3.意义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结束了诸侯割据、战乱不休的状况,使社会安定,人民免于战火。

思维点拨秦的统一是秦王嬴政顺应了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趋势的结果,是历史潮流的必然产物,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只是秦统一的原因之一。

二、建立统一集权国家1.建立集权(1)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集大权于一身。

(2)三公九卿制(3)郡县制:在全国设36郡,郡下设县,避免国家重新分裂。

2.巩固统一(1)奠定疆域: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2)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以小篆为统一的文字。

(3)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4)水陆交通: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三、秦始皇的暴政1.表现(1)“焚书坑儒”①焚书: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焚毁。

②坑儒:因为一些儒生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秦始皇将460余名儒士活埋。

(2)修筑长城下令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由于工程艰巨,施工条件简陋,民夫大量死亡。

(3)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墓,加上伐南越、戍边疆等其他徭役,导致民怨沸腾。

2.评价(1)功: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实行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思维点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而采取了许多措施,如修筑长城,目的是阻止北方匈奴南下。

但在修筑过程中,滥用民力,在一定程度上又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对秦始皇的措施应该一分为二地去评价。

1.印证教材观点史料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高中历史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4

【世纪金榜】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4一、选择题1.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A.商鞅变法奠定坚实基础B.秦王嬴政善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C.远交近攻的正确战略D.战国时期各国混战,人民渴望统一2.(2013·南京模拟)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3.右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如果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可以找(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4.“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 )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秦始皇的下列活动,客观上具有积极意义的是( )①修阿房宫②筑骊山墓③筑长城④开灵渠⑤修驰道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③④6.(2013·长春高二检测)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 )A.确立了封建专制制度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巨大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长城修筑情况:——摘自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秦始皇万里长城分几段》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

——摘自《中国军事通史》(第四卷)(1)据材料一,概述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

(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的主要背景。

高中历史 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 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2)集权一身:加强 中央集权 制,设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 对 皇帝 负责。 (3)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立 36 郡,郡下设县。 (4)奠定疆域:征服百越,北击 匈奴 ,奠定了统一多民族中
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2.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以 秦小篆 为标准文字。
3.经济方面
(1)官府制作标准的 度量衡器 ,发放全国。
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 各地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
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
础。 ③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民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 形成相当稳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推动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 成,其措施中最具有这一意义的是哪一项? 答案 条件。 (1)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
(2)书同文,统一标准字体。
秦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角度1】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含哪些制度? 提示 (1)皇帝制度。这是秦始皇的独创,是整个制度的核心, 具体表现为皇权的至高无上性、绝对性、独断性和不可分割
(2)统一货币。 (3)修建以 咸阳 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名师点拨: 御史大夫 (上传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丞相 (掌管行政)
皇帝 “九卿”(中央行政各职能部门) 太尉 (掌管全国军事) (最高统治) (中央政府) (地方机构) 郡 县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为对 思想文化 严加控制,发布 焚书令 ,民间只
四、秦始皇的功与过 1.功绩: 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 民族新纪元。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件: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件: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二者之间的联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主义皇 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 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7-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 皇帝秦始皇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一二三
2.巩固边疆
征服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北击匈奴,奠定了
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5-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 皇帝秦始皇
一二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1.加强中央集权 (1)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将大权集于一身;设置丞 相(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武官之长,管军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督百官),三者之间互 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 (2)为管理辽阔的疆土和臣民,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
-9-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 皇帝秦始皇
一二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2)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和兵役: ①修筑长城:在北击匈奴的同时,下令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 连接扩建,造成民夫大量死亡。 ②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墓,加上伐南越、戍边疆等其他 徭役,导致民怨沸腾。 2.影响 秦始皇的暴政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使秦朝很快灭亡。
-3-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 皇帝秦始皇
一二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一、秦统一六国 1.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西周开始分封,到春秋末年,经过诸侯间的争霸战争, 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到战国时期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 深度点拨 诸侯间的争霸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 担,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但是在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 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前提。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
- 学生掌握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能准确描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关键事件。
- 学生理解了秦始皇实行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并能分析这些措施对后世的影响。
-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秦朝的强大和衰落原因,对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见解。
例题三:论述题
题目:试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
解答: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渴望统一。其次,秦国在秦始皇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商鞅变法,使得国力逐渐强盛。最后,秦始皇继承了秦国的基业,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和条件。
例题四:论述题
反思改进措施
教学特色创新:
1.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导向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2. 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如PPT、视频、在线工具等,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组织方面,课堂讨论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效果有待提高。
3. 文化认同感:通过探讨秦始皇统一对中国历史的长远影响,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 责任担当: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重要性,培养其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团结的责任担当意识。
5. 价值观塑造: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背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 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主备人
备课成员

高中历史 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 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知识点一统一六国1.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2)主观条件:①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

②嬴政的个人作用:嬴政为了实现统一,广泛吸收各国贤士,采取了正确的统一方略,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

2.经过(1)对赵国采用离间计,使赵王杀死名将李牧,自毁长城,随后灭亡赵国。

(2)引黄河水淹没魏都大梁,魏国灭亡。

(3)倾全国之兵归老将王翦指挥,强攻灭楚。

(4)灭燕灭齐势如破竹,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

秦国实现统一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和地区之间联系的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等客观因素使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拓展应用1】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

……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

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在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做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什么后果?答案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

郑国渠的开凿使大量的田地得到灌溉;留住和吸引了大批人才;秦国日益强大,最终灭掉六国。

知识点二建立集权1.自称始皇帝,将大权集于一身。

2.在中央,设置丞相(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武官之长,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督百官),三者之间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

3.在地方,采纳李斯建议,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立36郡,郡下设县。

4.在边境地区,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高中历史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人教版选修四

高中历史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人教版选修四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原因1、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2、主观条件: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中央:皇权至尊、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交通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促进交通发展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1〕皇帝制度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表达。

皇帝独尊: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2)三公九卿制〔3〕地方:郡县制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官职是世袭的。

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其官职是由皇帝直接任。

可以起到强干弱枝,避免国家重新陷于分裂的局面。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人教版历史选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同步测试

人教版历史选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同步测试

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班级姓名学号基础训练: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选择题1.“大地在我脚下……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请问这首主题歌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位帝王?A.秦始皇B.唐太宗C.汉武帝D.康熙2.以下属于秦王统一六国的社会需要的是:A.久经战乱的人民期望统一B.秦国变法较完全,实力最强C.秦王赢政个人的雄才粗略D.社会经济进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增强3.“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展的灵魂。

以下方法属于秦始皇初创的有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气宇衡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右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用意,若是秦朝某官员揭发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依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能够找皇帝A.丞相B.御史医生C.太尉D.郡守御史医生丞相太尉5.右图是秦始皇统一后所利用的文字,它最有可能的字体是:A.隶书B.楷书C.行书D.小篆6.前人对秦朝短时间而亡缘故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B.因此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以后也C.维(礼又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D.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7.以下哪幅疆域图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大体疆域?A B C D8.“元元百姓,得免于战国。

”(《汉书》)对此明白得正确的选项是:A.秦统一令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宁环境B.秦统一令人民离开了诸侯的统治C.秦统一成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D.秦开辟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9.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和109斤水稻,依照所学知识判定这一记载:A.属实B.不可能是事实C.不能判定D.有可能是事实10.以下有关秦始皇的史实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医生、太尉三公B.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C.“阿房阿房,始皇亡”这首童谣反映了秦朝衰亡的要紧缘故是修筑阿房宫D.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海、桂林、象郡二、非选择题:11.依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历史选修ⅳ人教版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练习解读

历史选修ⅳ人教版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练习解读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选择题1.《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 A.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B.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C.使人民遇到了圣明的君主D.使人民有了安定的生产环境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 ) 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3.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最主要是在于( ) A.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B.郡县是重要的地方行政机构C.郡县官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D.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和控制4.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 )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A.①②④ B.①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 A.建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注:六合:天地四方。

天启:天生,天授。

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

) 材料二(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的什么功绩?此功绩的重大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中历史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选修4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五中高二检测)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后人也称其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一生功绩中最值得人们称颂并至今仍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是( )
A.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奠定疆域
B.开创一系列政治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统治的基本格局
C.在全国推行地方行政制度,基本确立了的行政区划
D.修筑长城、灵渠等大型工程,惠及后世
【解析】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故选A项。

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在近代被共和取代;郡制也被省制取代;长城已经失去了军事防御的性质,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 A
2.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 )
A.炫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祇
C.神化君主统治D.报答天地之恩
【解析】解读题干材料,“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说明帝王封禅在于突出皇权至上,认为君主统治是上天的意志,本质上反映了神化君主统治的用意。

【答案】 C
3.(2016·西高二期末)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仅存约15年的时间。

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
A.武将篡权B.苛法暴政
C.外族入侵D.诸侯争霸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国,实行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而灭亡,故B项正确。

【答案】 B
4.(2016·杭州二中高二期中)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要理解其中关于秦始皇的评论,可能需要依据( )
A.统一文字、焚书令、秦朝速亡
B.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秦朝速亡
C.焚书令、秦朝速亡、科举制度
D.焚书令、秦朝速亡、后世没有采用该手段
【解析】材料中顾颉刚指出,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推行严刑峻法,实行了“焚书坑儒”,禁止人民读书,但是没有达到想要的目的。

秦始皇在思想统治上的失败一方面加快了秦朝的灭亡,另一方面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借鉴,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统一文字是成功的举措,B项中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与思想控制无关,C项中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排除此三项。

【答案】 D
5.(2016·绍兴高二检测)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

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董仲舒是从秦朝赋税繁重,贫富分化的角度评价的;唐太宗是从国家统一、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秦始皇;董仲舒持批评态度,唐太宗则是肯定、颂扬的态度,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6.(2016·佛山高二检测)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

”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
B.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
C.前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
D.以上的说法全部都不对
【解析】由“始皇帝”首先排除C项。

李贽所说“千古一帝”主要从秦始皇的功绩即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入手;吴兢所说“暴虐”从秦的暴政——残暴统治入手,故A项符合评价原则,B、D两项错误。

【答案】 A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

夫以秦之疆,大王之贤,由灶上骚(扫)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

”于是大索,逐客。

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所谓藉寇兵,赍盗粮者也。

”王(嬴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三始皇帝在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时,始皇帝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

——李育华、王向辉《浅谈秦始皇的文化开明政策》材料四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

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

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嬴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

……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他国。

——摘编自范双杰、黄栋涛《试论嬴政的用人之道》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即位前后所面临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斯反对“逐客”的理由。

对此,秦始皇的态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品质和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分析回答。

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却宾客以业诸侯”分析回答;第二小问,根据“王(嬴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回答。

第(3)问,寻找两则材料中的相似点信息,材料中都提及知错就改的例子,据此作答;其特点可以从其积极的做法方面归纳。

第(4)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即可。

【答案】(1)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强大,渴望统一。

(2)理由:逐客会壮大敌国的力量。

态度: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废逐客令。

(3)品质:知错就改。

特点:唯才是举;善于用人;能听进谏言。

(4)有利于强大秦国,实现统一,有利于巩固统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