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_钙黏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E-钙粘蛋白在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价值
![E-钙粘蛋白在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27966e3df111f18583d05a3c.png)
(.eat et f o rc ugr, ini U i dc e e  ̄ , i j 0 1 1C ia 1 pr n l et S re Taj no Me in n eTa i 3 02 , hn ; D m oC o a l y n n i C nn 2 C ne opt , i j dcl n esy . acr sil Ta i Me i i ri ) H a nn aU v t
s gs < .5.2 T ea nr a epes no - a h r o rca crio i n hoa o ee t e( 00 )() h o l x rsi E c d ei i cl e t ac ma t s c rn l r t a P b m o f nn o l n why h — rc rnal e ts i w ss nf a t ih r h nta i u s i o tie eat i P 00 ) oho i v r at s a i icnl hg e a t nt se t u vrm ts s f< .5. i me a s gi y t h i s wh l as
E 钙粘蛋 白在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价值 一
高 浩 . 寒 梁
(. 1 天津市人 民医院肛肠外科, 天津 30 2 ;. 0 112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 摘要】目的: 检测 E 钙粘蛋 白(— a) 一 E cd在结直肠癌组织 中的异 常表 达 , 探讨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 的关 系。 方 法: 应用 免疫组化法检测 无肝转移 、 同时 l肝转移和异时 l 生 生肝转移 的各 3 0例结直肠癌组织 以及 3 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 织附 照 组) E cd的异常表达情况。 结果 : 1E cd在结直肠癌组织 中的异常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 黏膜组织(< .5; 中 —a ()—a 尸 00 ) E cd在结直肠癌组织 中的异常表达 与肿瘤浸润深度 、 巴结转移 、 u e 分期等有关 (< .5。 2 E cd 同时性和 —a 淋 D ks P 00 ) ( ) — a 在
E-CAD与MMP-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E-CAD与MMP-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88bf12b5901020207409c57.png)
E -CAD 与MMP -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赵 巍1,姜爱民2,薄挽澜2,修崇昆1(11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10;2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目的 探讨E -C AD 与MMP -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 法检测E -CA D 和M MP -7在正常大肠黏膜、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E -C AD 在正常黏膜、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逐渐降低,在腺瘤及大肠癌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
正常黏膜、腺瘤、大肠癌组织中MMP -7阳性表达逐渐增高,并且后两组MMP -7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但腺瘤与大肠癌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浸润深度的增加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E -C AD 表达降低,MMP -7表达增高,并且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
结论 E -C AD 和M MP -7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E -C A D 表达降低、MMP -7表达增高,是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促进因素。
综合分析E -C A D 和M MP -7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两者的联合检测有望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及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对病人的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大肠癌;上皮钙黏附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7;免疫组化学科分类代码:32016710 中图分类号:R735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75(2009)01-0028-04Expr ession and Cli nical Significance o f E -ca dher i n and Ma tr ix Metallopr oteina se -7in Color ectal Car ci nomaZH AO Wei ,J I A NG A i -min ,BO Wan -lan ,et al 1(Department o f Di gestion ,The First Hospit al of Harbin City ,Harbin 150010,China )Abstract :Object ive T 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 -cadher i n(E -C A D)and Matrix metal 2lopr oteinase -7(MMP -7)in c olor ectal carcinoma 1Methods Expression of E -C AD and M MP -7in normal c olorec 2tal mucosa ,c olorectal adenoma and colorectal carcinoma was determ 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relation 2ship between E -C AD and MMP -7expression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c olorectal carcinoma 1R 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E -C AD in normal colorectal mucos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adenoma and colorectal carcino 2ma 1In c olorectal carcinoma and adenom a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MMP -7w 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 al 作者简介赵 巍,女,硕士,主治医师。
结直肠癌组织中E-钙黏素和TGF-β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结直肠癌组织中E-钙黏素和TGF-β的表达变化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e6a7085a0116c175f0e48bc.png)
阳性对照 , P S 以 B 替代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细胞质有棕黄色颗粒者为 E钙黏素 、G — 一 T FB阳
性细胞 , Sii 按 hmz u等方 法 根 据 着 色 深 浅 及 面 积
评分判定结果 : 3 为阳性表达 , 中 3— > 分 t 其 4分为 低表达( , 6分为中表达 (++ , 7分为高 +)5— )1 >
B阳性表 达 率 分别 为 8 .4 (6 5 )4 .6 4 / 2 1% 4/ 6 ,2 8 ( 2 5 ) 癌旁正常组织中分别为 10 6。 0 %和 7 .0 尸均 50 %(
< .5 。 0 0 )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结 . 直肠癌 ( 均为腺癌 ) 组织蜡块 5 6例。5 6例患者 中,
男3 3例 , 2 女 3例 ; 年龄 4 8 0— 1岁 , 均 6 .7岁 。 平 57
高分化 2 3例 , 中分化 2 2例 , 低分化 1 例 ; 1 临床 分
期 :4 1 T 期 8例 ,3 2 1 期 8例 , l 。有 癌 细 胞 r T 期 0例 浸润 4 4例 , 癌 细 胞 浸 润 1 无 2例 ; 淋 巴结 转 移 3 有 O
山东 医药 2 1 年 第 5 卷第 2 01 l 6期
结 直肠 癌 组 织 中 E 钙 黏 素 和 T Fp的 一 G— 表 达 变 化 及 意 义
李峥 嵘 姜 慧峰 。
( 1商丘 市 第三人 民医院 , 河南 商丘 460 2潍坊 医学 院附属 莱阳 中心 医院) 700:
摘要: 目的
表达 (++ +) 。 13 统 计 学 方 法 .
o =O. L 05。
数 的 比较 采 用 Rdt 析 和 ii分
E-钙粘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
![E-钙粘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94a9e1a55270722192ef758.png)
摘要 : E 一钙粘蛋 白是 一类细胞表面糖蛋 白, 在 细胞 一细胞 间粘附 中发挥重要作 用, 参与组 织结构的维持 。研
究表 明细胞粘 附分子在肿瘤 的发 生、 发展 、 侵袭和转移 中起 着重要作 用, 已成为肿瘤转移分子机 制研 究的重要课题 之一 。既往研 究认 为 E 一钙 粘蛋 白是一种肿瘤抑制 因子 , 然 而最近研 究表 明 E 一钙粘蛋 白的异 常表 达与肿瘤发 生、
i n t he ma i nt e na nc e o f t he o r g a n i z a t i on a l s t r uc t ur 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l t s ha v e s hown t ha t he t c e l l a dhe s i on mo l e c u l e h a s a v e r y i m po r t a nt r o l e i n t u m or de ve l o pm e n t ,i n va s i o n a nd me t a s t a s i s pr o c e s s ,a nd h a s be c om e on e o f t he i mp or ta nt t o p i c s i n t he r e— s e a r c h o f t u mo r me t a s t a s i s mo l e c ul a r me c h a n i s m. Pr e v i ou s s t u di e s s u g ge s t e d t h a t E—c a dh e r i n i s a t um o r s u p pr e s s o r . Ho we v e r ,
Fascin、β-catenin、E-cadherin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Fascin、β-catenin、E-cadherin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7118b73168884868762d616.png)
12 方法 .
免疫组织化学按免疫组织化学增强型试剂盒说 明
书进行 , 每批染色均设 阴、 阳性对照 , 即以 P S B 替代一抗作为 阴
性试剂对照 , 以试 剂说 明书 中推荐 的组 织切 片为 阳性组 织对 照。最佳一抗稀释度 的标 准是能得 到最大 的抗原染 色强度 和 最低 的背景染色 。免疫组化标 记采用 s P法 , 原修复采用 柠 抗
度未侵及浆膜 1 3例 , 侵及浆膜 2 7例 ; 无淋 巴结转移 2 4例 , 有淋
巴结转移 1 ; u e 分期 A+B期 2 6例 D ks 4例 , C+D期 1 , 6例 高.
中分化 2 9例 , 未分化 1 例。所 有病例全部切片均由两位高 低一 1
成的基底膜及血管淋巴管壁 的机械屏 障 , 人体液循 环 , 后 进 最 再次穿透血管淋 巴管壁 在靶 器官定 位 , 并在 该处 扩增 成转 移
F si、・ 接 素 ( -a nn 、 皮 钙 黏 附 素 ( —ahf ) 大 ac B连 n pct i) 上 e Ecde n 在 i 肠 癌发 生 、 展 中的 作用 。 发 1 材料 与 方 法 11 材 料 . 1 1 1 标 本 采 集 :0例 大 肠 腺 瘤 取 自 20 .. 5 0 3年 1月 至 20 0 8年
基 础 。本研 究应 用 免 疫组 织化 学 技 术 检 测 F si、 一 接 素 ( . ac p连 n p
1 12 试剂 :鼠抗 人 Fsi、 —ahf 、 -a nn单克 隆 抗 .. ac Ecde n Bct i n i e 体, 通用 型 s P检测试剂盒 和 D B酶底物显色试剂 盒均购 自福 A
大肠癌组织中肝肠钙粘连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大肠癌组织中肝肠钙粘连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5740d17a300a6c30c229f22.png)
大肠癌组织中肝肠钙粘连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肝肠钙粘连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大肠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肠钙粘连蛋白在47例大肠癌及其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47例大肠癌组织中肝肠钙粘连蛋白样阳性表达38例,总阳性率为80.4%,而肝肠钙粘连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没有表达。
肝肠钙粘连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p0.05)。
结论:肝肠钙粘连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大肠癌细胞的转移、浸润、生长和粘附有关。
肝肠钙粘连蛋白有助于大肠癌分化程度的判断和预测大肠癌淋巴结有无转移。
[关键词]大肠癌;肝肠钙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应用特异并且灵敏的生物学指标来反映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并为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有研究表明,钙粘连蛋白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与活化、细胞的伸展和移动、细胞的生长及分化、肿瘤转移、创伤愈合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
肝肠钙粘连蛋白是钙粘连蛋白超家族中特殊的一员,因为在结构上它与经典i型钙粘连蛋白有所不同而被划分为经典钙粘连蛋白的变异体。
我们对肝肠钙粘连蛋白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讨肝肠钙粘连蛋白的表达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转移潜能的预测价值。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47例大肠癌组织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标本均为我院1999~2005年间行大肠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有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26~74,平均年龄54.5岁。
相应的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取自距肿瘤组织8cm以上处。
按大肠癌协作组制定的有关大肠癌组织学分型和临床病理分期等规范进行严格的病理诊断来判断肿瘤转移的情况。
47例大肠癌石蜡包埋标本中,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28例,低分化腺癌19例。
duke’s分期按1984年我国大肠癌协作组病理组制定的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方案,duke’sa、b、c和d期分别为7、15、22及3例。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6636a13e87101f69e31953e.png)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第 7 卷 第4 期
4 1
大肠癌 组织 中E GF R蛋 白的表达及 临床 意义
刘淑娟 冯如新 李云喜 贺垄
兔 抗人 E G F R单 克 隆抗 体 购 自武汉 i 鹰 生 物技 术 有 限 公 司 。
【 摘要 】目的 探 讨 E G F R 蛋 白在 大肠癌组 织中的表达及 临床 意 义。方
i n c o l o r e e t a l c a n c e r g r o u p( P < O . 0 5 ) ,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E GF R p r o t e i n i n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a n d l y mp h n o d e me t a s t a s i s a n d c l i n i c a I s t a g i n g( T NM) o n ( P < 0 . 0 5 ) , b u t n o t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o f s e x , a g e a n d d e g r e e o f d i f r e r e n t i a t i o n f P< 0 . 0 5 ) . Co n c l u s i o n P o s i t i v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E GF R p r o t e i n
E-钙粘蛋白表达异常在肺癌转移过程中的意义答辩
![E-钙粘蛋白表达异常在肺癌转移过程中的意义答辩](https://img.taocdn.com/s3/m/c660511ebcd126fff6050b2e.png)
E-钙粘蛋白表达异常在肺癌转移过程中的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正常肺组织标本28份,非小细胞肺癌标本71份,分别取自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一、二、三医院 1991~1998年的石蜡及新鲜手术标本,其中4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31例不伴有淋巴结转移。
患者术前皆未做抗肿瘤治疗。
鼠抗人E-钙粘蛋白(E-CD)单抗(HECD-1)由日本Hirohshi教授惠赠。
免疫组织化学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试剂盒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2.方法:(1)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E-CD表达检测:常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正常肺组织和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制成4 μm厚切片。
70℃烤片15 min,梯度乙醇脱蜡,3% H2O2灭活内源酶,PBS漂洗5 min×3次。
正常羊血清室温孵育15 min。
滴加20~30 μl PBS稀释的一抗(1∶5 的HECD-1单抗)4℃过夜。
PBS漂洗5 min×3次。
二抗、三抗依次37℃孵育45 min,PBS漂洗5 min×3次。
DAB显色5~10 min,自来水充分洗涤,苏木素复染0.5 min,稀盐酸淡化30 s,冲洗5 min。
脱水、透明、封片,镜检。
染色结果判断:以正常肺组织标本为阳性对照,每次计数10个高倍视野的阳性细胞数,≤15%癌细胞膜和(或)胞质表达为阴性, 15%~25%细胞膜表达为膜表达降低, >15%胞质着色或膜质共同着色为胞质表达,≥25%细胞膜表达为膜表达阳性;膜表达降低和胞质表达统归为异位表达。
(2)统计学处理:临床标本的配对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二、结果1.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E-CD表达异常:E-CD染色阳性信号为棕黄色颗粒,正常肺上皮细胞E-CD表达阳性率为85.7%(24/28),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膜,胞质也有很弱的着色;其中肺泡上皮细胞表达强于支气管及支气管旁腺上皮。
非小细胞肺癌中E-CD表达异常占70.4%(50/71),包括57.7%(41/71)阴性和12.7%(9/71)异位表达。
四种基因蛋白在老年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四种基因蛋白在老年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ffc9d3087c24028915fc381.png)
Abt c: O jc v T n et aete x rso fuv i(VV)p 8 ,5 n E cd ei( - D ncl etlac o sn sr t a be ie oiv i t h pes no rin S t s g e i s v ,15 p 3a d -ahr E C )i oc a cri ma i n or n te gdp tnsC ; ) Me o s I muo iohmi l to a s e c e x rso w ,15 p 3adE C h e ai t(K a e P A . t d r n h t e c h dW S e t d t t h pes no S h n sc a me ud o e t e i f p 8 ,5 n —D poe 0css f C P,0o l etldnmaC a d 0o l et Osliu ( MT)Th ahl cl e ai d rti i 9 e A 2 f o rcaaeo ( A) n fooc a mu。a tse C nn a oC co 2 c r l s s . e to ga h v r p o i b oa n
9 )5 . % (7 9 )5 . % ( 2 9 )a d4 . % (2 9 ) r p t e 0 ,2 2 4 /0 ,7 8 5 /0 n 6 7 4 /0 ,e e i l i s c vyn
e pes n o w x rsi,1 5a dP 3 i h oiv rt fS厂,p8 n 5 n te s
C A eeh hr h nta i C n MT( C P w r i e ta tn A adC g h P<0 0 )b t h — D W we a a A adC .5 ,u eE C a l r h t tnC MT( t S o tn h i n P<0 0 )T eh h .5 . h g i
上皮钙黏附素及β-连接素在大肠癌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上皮钙黏附素及β-连接素在大肠癌变中的表达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f79f8af0029bd64783e2cbd.png)
见表 1 。
2 8例 ; 浸 润深度未 侵及 浆膜 l 3例 , 侵及浆膜 2 7例 ; 无淋巴
结转移的 2 4例 , 有淋 巴结 转移 的 1 6例 ; D u k e s 分 期 : A 表 1 各组 间 B— c a t 及 E—c a d表达情况 比较 例( %)
+B期 2 4例 , C+D期 l 6例 ; 组织 学类 型 , 高 一中分化 2 9
利t 中医 2 0 1 3年 l 2月 第 3 5卷 第 1 2期
H e b e i J T C M, D e c e m b e r 2 0 1 3 , V o l 3 5 , N o . 1 2
1 9 1 7
上 皮 钙 黏 附素 及 I 3一连 接 素 在 大 肠 癌 变 中的表 达 及 意 义
例, 低 一未分化 1 1 例 。同时取 2 O例正常大肠 黏膜作 为对
照( 均取距肠癌标本肿 物 1 0 c m 以上 的大肠黏膜 ) 。所 有
病 例全部切片均 由 2位高年资病理医师严 格按照 2 0 0 0年 世 界卫 生组 织 ( WH O) 标 准进 行 明确 诊 断 复 核 , 均 经 1 0 %甲醛溶 液固定 , 石蜡包埋 , 4 m厚连续切片 。 1 . 2 试剂 鼠抗 人 E—c a d单 克 隆抗 体 、 鼠抗 人 8一c a t 单 克隆抗体 、 免疫组化超 敏 S— P检测试剂盒及 D A B酶 底 物显色试剂盒均购 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 开发 有限公司 。 1 . 3 检测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按免疫 组织 化学增强型试 剂 盒说 明书进行 , 每批染 色均设 阴性 、 阳性对 照 , 即以 P B S 替代一抗作为阴性试剂对照 , 以试 剂说 明书中推荐 的组织
e-cadherin细胞粘附功能
![e-cadherin细胞粘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0fde35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2.png)
e-cadherin细胞粘附功能
E-钙粘蛋白(E-cadherin)是一种细胞间粘附蛋白,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中,并在细胞间连接部位形成黏附带。
它在细胞间黏附和细胞间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包括:
1.细胞间黏附:E-钙粘蛋白通过其在细胞表面的结合能力,在细胞之间形成黏附带,促进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和黏附,从而维持组织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细胞架构:E-钙粘蛋白参与细胞的架构和排列,通过调节细胞之间的相互连接,影响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对细胞的架构和形态具有重要影响。
3.信号传导:E-钙粘蛋白在细胞内外传递信号,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生命活动,影响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4.细胞黏附调控:E-钙粘蛋白通过与细胞内细胞骨架和信号传导分子的相互作用,调控细胞黏附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质,影响细胞的迁移、黏附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
综上所述,E-钙粘蛋白在细胞粘附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节细胞间的连接和信号传导,影响细胞的形态、功能和生物学行为,对维持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黏蛋白在肿瘤中的应用
![黏蛋白在肿瘤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420720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5.png)
黏蛋白在肿瘤中的应用黏蛋白在肿瘤中的应用在现代医学研究中,黏蛋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
除了在一些生物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外,在肿瘤治疗领域,黏蛋白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黏蛋白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并分步骤阐述具体应用方法。
第一步:研究黏蛋白与肿瘤之间的关系黏蛋白是一种流动的粘液,类似于口腔液体和黏液。
在人体内,黏蛋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肠道和呼吸道等病变较多的部位。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黏蛋白与肿瘤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細胞膜上黏蛋白含量较高,导致肿瘤的恶性程度升高。
因此,通过控制黏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来治疗肿瘤,成为了一种研究方向。
第二步:利用黏蛋白诊断肿瘤除了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外,黏蛋白还可以作为一种诊断肿瘤的标志物。
在肿瘤发生或进展的过程中,黏蛋白会发生变化,使其浓度在血液和尿液中增加。
因此,利用黏蛋白作为诊断肿瘤的标志物,可以精确地检测肿瘤的恶性程度,提供了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
第三步:利用黏蛋白治疗肿瘤因为黏蛋白在肿瘤细胞中含量较高,因此,通过控制细胞膜上黏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来治疗肿瘤,是一种研究方向。
目前,一些研究机构已经设计出了特定作用于黏蛋白的包括抗体和化合物在内的靶向药物,这些药物能够阻断黏蛋白的生成和分泌,从而实现治疗肿瘤的目的。
另外,黏蛋白也可以作为载体来运送恶性肿瘤细胞杀灭药物。
黏蛋白能够被癌细胞乐于接受,从而被引导到癌细胞内部,并实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
总结:黏蛋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不仅在人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还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肿瘤。
目前,黏蛋白已经成为许多肿瘤治疗的靶点。
未来,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黏蛋白在肿瘤领域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钙卫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钙卫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7701d1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4.png)
钙卫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秦宝山;马应杰;王水红【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0(19)12【摘要】目的研究钙卫蛋白(calprotectin)在大肠癌、大肠腺瘤、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大肠癌、大肠腺瘤、正常大肠黏膜标本中钙卫蛋白进行检测. 结果钙卫蛋白在大肠癌细胞、大肠腺瘤细胞、正常大肠黏膜细胞中无表达,表达在以上组织间质的中性粒细胞中,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5.61%,显著高于大肠腺瘤组织、正常结肠黏膜(4.87%、3.57%,P<0.05);钙卫蛋白表达与大肠癌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 结论大肠癌组织中钙卫蛋白含量增高,表达在大肠癌组织间质中.【总页数】3页(P1081-1083)【作者】秦宝山;马应杰;王水红【作者单位】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郑州,450003;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郑州,450003;新乡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相关文献】1.粪钙卫蛋白在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和大肠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J], 吕辉;郝世勇;严能斌;安瑛2.β-catenin与大肠癌干细胞标记物EpCAMhigh/CD4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刘丹;孙婧华;朱金明;周欢;张阳3.钙卫蛋白、钙激活蛋白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韩际奥;马应杰;王水红;秦宝山;韩丽4.Annexin Ⅱ、钙卫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孟鑫;李振想;李韶山;官立萍5.VEGF、HER-2和EGF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大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意义[J], 胡伊豆;宋丽丽;李洁玭;陶敏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ortactin及E-cadheri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Cortactin及E-cadheri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af9d35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c.png)
Cortactin及E-cadheri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姜晨霞; 张青; 李晓丽; 章小霞; 黄华【期刊名称】《《交通医学》》【年(卷),期】2019(033)005【总页数】4页(P449-452)【关键词】皮层肌动蛋白; E-钙黏蛋白; 结直肠癌【作者】姜晨霞; 张青; 李晓丽; 章小霞; 黄华【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江苏 226001;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 R735.3+7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分别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的第3位和第5位,在城市中发病率居第2位[1]。
结直肠癌手术后发生复发及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因此,寻找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非常重要。
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是由位于染色体11q13区的癌基因CTTN基因编码,定位于细胞的表面或者两极[3]。
有研究报道,cortactin通过细胞运动、粘附、极化、收缩等作用使细胞骨架发生重排,产生侵袭性伪足,抑制细胞间粘附,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4]。
cortactin在肝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以及骨肉瘤中的功能已有相关报道[5-6]。
E-钙粘蛋白(E-cadherin)是一种钙依赖的具有细胞粘附特性的转膜糖蛋白,上皮细胞间的粘附功能主要由E-cadherin调节,其表达下调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7]。
本研究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106例,检测cortactin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分析cortactin与E-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106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58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7.0±8.9 岁。
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临床资料完整。
e钙粘蛋白基因名称
![e钙粘蛋白基因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673ca1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3.png)
e钙粘蛋白基因名称E钙粘蛋白(E-cadherin)是一种钙依赖性的跨膜糖蛋白,它在细胞间的黏附和信号转导中起着关键作用。
E钙粘蛋白属于钙粘蛋白家族的一员,该家族还包括N-钙粘蛋白和P-钙粘蛋白等。
E钙粘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它由一个大的胞外结构域、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短的胞内结构域组成。
胞外结构域包含多个重复的cadherin 结构域,每个结构域都包含一个与钙离子结合的位点。
这些cadherin 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E-cadherin 发挥黏附功能的关键。
E-cadherin 在人体多种组织和器官中表达,包括上皮、间皮和某些神经元等。
它的功能主要是介导细胞间的黏附,维持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E-cadherin 还参与了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与Wnt、EGFR等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E-cadherin 的表达和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
其中一些因素可以诱导E-cadherin 的表达,如转录因子Snail 和Slug,而另一些因素则可以抑制E-cadherin 的表达,如生长因子TGF-β。
E-cadherin 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包括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例如,在一些癌症中,E-cadherin 的表达水平下降或缺失,导致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增强。
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E-cadherin 可能参与了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过程。
总之,E钙粘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在维持组织结构和功能、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对E钙粘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生物学作用,并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70d29f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3.png)
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申志华;吴建龙;刘海丽;段庆华【摘要】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大肠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1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MT标志物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E-cadherin、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大肠癌组织E-cadherin、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高-中分化,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不同分化程度大肠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T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分化程度有关.【期刊名称】《承德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5)004【总页数】4页(P276-279)【关键词】大肠癌;上皮间质转化;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作者】申志华;吴建龙;刘海丽;段庆华【作者单位】承德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河北承德 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目前,大肠癌已是欧洲排名第2位的致死性肿瘤,占肿瘤致死性疾病的10%左右。
导致大肠癌发生的原因众多,如基因突变引起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引起的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HNPCC)、Crohn's 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均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
EMA和CD10及ECadherin在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EMA和CD10及ECadherin在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31cfaff8762caaedc33d40b.png)
结直肠腺癌是结直肠癌中一个较为常见的亚型,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些年来无论是发生率还是死亡率均呈现出明显升高态势[1]。
癌细胞的侵袭及转移是导致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差的重要诱因,而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则是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重要体现,国外报道多发生于乳腺、胃、胰腺等器官[2]。
由于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与患者预后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所以早期识别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无疑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3]。
本研究分析上皮细胞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 ,E ⁃MA )、CD10、E-钙黏蛋白(E-Caderin )在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13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依据是否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分为未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对照组85例和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观察组45例。
对照组男51例,女34例;年龄49~72岁,平均(62.34±1.56)岁;病程2.5~7.0年,平均(4.10±0.34)年;肿瘤部位:结肠59例、直肠26例;TNM 分期:Ⅰ~Ⅱ期50例、Ⅲ~Ⅳ期35例;病理学分型:中高分化腺癌62例、低分化腺癌23例。
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6~70岁,平均(62.38±1.52)岁;病程2.2~7.5年,平均[作者简介]龚静青(1981-05~),女,江西樟树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病理诊断。
E-mail:14509605@EMA 和CD10及E-Cadherin 在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龚静青曹端荣李晓鸣邹桂华柳玉红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广东深圳518101)58组血管浸润发生率、淋巴结转移率相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2)。
3讨论手术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手段,在延长患者远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KL
![KL](https://img.taocdn.com/s3/m/862c88c1360cba1aa811da77.png)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Re s e a r c h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KL一6 mu c i n a n d E—c a d h e r i n
c h e mo t h e r a p y ,r a d i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a n d o t h e r t r e a t me n t ) ,u s i n g r e v e r s e t r a n s c r i p t a s e p o l y me r a s e c h a i n r e a c t i o n
E —c a d he r i n i n Co l o r e c t a l Ca n c e r
XI NG Zhi , SONG We i —d o ng,W ANG Ni n g, Z HANG Yo n g—g a ng, FENG Li
( T h e A 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Ho h h o t 0 1 0 0 5 0 C h i n a)
及 其他 治疗 ) , 采 用逆 转 录酶聚 合酶链 反 应技 术检 测 大 肠 癌组 织及 癌旁 组 织 中 K L一6黏蛋 白与 E一钙 黏 蛋
白的 R NA表达 水 平 的变化 。结果 ( 1 ) E L I S A 法 检 测 结果 显示 : 大肠 癌组 织 中 KL一6黏 蛋 白的表 达 明 显 高于 癌旁正 常 组织 , 而 E一钙黏 蛋 白表达 明 显低 于癌 旁正 常 组织 , 差 异具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KL一6
生存素、细胞周期素D_1和上皮钙黏附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生存素、细胞周期素D_1和上皮钙黏附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008e317a8114431b90dd817.png)
的表达 , 并 结 合 临床 病 理 特征 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C C中 S V V和 C y c l i n D 表 达 阳 性 率 显 著 高 于 C A和 C MT ( P< 0 . 0 5 ) , 而E — c a d表 达 阳性 率 显 著 低 于 C A和 C MT ( P<0 . 0 5 ) 。S V V、 C y c l i n D 和 E - c a d表 达 与 C C D u k e s 分期 、 浆 膜 浸 润 和 淋 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 P< 0 . 0 5 ) 。C C中 S V V表 达 与 C y c l i n D 表 达 呈 显 著 正 相 关 ( r = 0 . 2 5 , P< 0 . 0 5 ) , S V V、 C y c l i n D . 表达与 E — c a d表 达 均 呈 显 著 负 相 关 ( r =一 0 . 2 4, r =一 0 . 2 7 , P< 0 . 0 5 ) 。结 论 和转移密切相关 , 联 合检 测其 表达 可作 为 判 断 C C预 后 的 客 观 指 标 。 [ 关键词 ] 大肠 肿瘤 ; 病理学 , 临床 ; 基因表达调控 , 肿瘤; 生存素 ; 细胞 周 期 素 D ; 上皮 钙 黏 附 素 [ 中 国 图书 资 料 分 类 号 ] R 7 3 5 . 3 4 [ 文 献 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1 4 0 X ( 2 0 1 3 ) 0 3 - 0 0 4 3 — 0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讨论 Ecad 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间的钙依赖
基质间黏附反应的重要媒介, 对维持组织结构形态 因其可通过促进同型细胞间的黏附 , 使 起重要作用, 癌细胞间保持密切接触, 难以脱离原发灶进入周围 组织和脉管, 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肿瘤转移抑制基 因
10 例腺瘤及 20 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 Ecad 蛋白表达。结果 组化 SP 法, 检测 101 例大肠癌原发灶、
分化, 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 P < 0. 05 ) ;与肿瘤组织类型、 浸润深度、 部位、 大小以及性 表达与肿瘤分期、 cad 阳性表达组与阴性组之间比较, 别和年龄无相关性( P > 0. 05 ) ;E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 结论 cad 低表达与大肠癌发生、 发展、 侵袭转移有关。 肠癌组织中 E[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E钙黏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 R735. 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1905 ( 2009 ) 06 - 0576 - 04
2. 2
Ecad 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病理关系 Ecad 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 年龄及肿
瘤的大 小、 部位和浸润深度均无明显关系 (P > 0. 05 ) , 而与肿瘤的分化、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以及是 cad 表达 其中 E否有肝转移密切相关 ( P < 0. 05 ) , 在分化程度低和有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分 化程度高和无转移者( P < 0. 05 , 表 2) 。 2. 3 Ecad 蛋白在大肠癌中的异常表达与患者预 Ecad 阳性 在有完整随访资料的 88 例患者中, 表达组与阴性组之间比较, 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见图 1 。 后的关系
cad( + ) , cad ( ), 浅色线代表 E深色线代表 E二者无差别( P >
578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第 43 卷
图2
Ecad 阴性 × 100
图3
Ecad 阳性 × 100
表2
类别 部位 结肠 直肠 性别 男性 女性 年龄 ≥60 < 60 肿瘤大小 <5 ≥5 组织学分级 高分化 中分化 低分化 Dukes 分期 A+B C+D 肝转移 有 无 淋巴结转移 有 无 肉眼形态 隆起型 溃疡型 浸润型 浸润深度 侵及浆膜 未侵及浆膜 81 20 48 35 18 48 53 29 72 46 55 19 53 29 47 54 53 48 62 39 42 59 n
576
第 43 卷 第 6 期 2009 年 12 月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Vol. 43 , No. 6 Dec. , 2009
E-钙黏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林树森, 王锡山 , 邹德龄, 陈洪生, 尤
琦
(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结直肠外科 ,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 [摘要] 目的 cadherin,Ecad) 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 、 探讨 E钙黏( E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利用免疫 Ecad 的低 大
[1 ]
cadherin , 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情况。 E钙黏附素 ( EEcad) 是一种钙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 存在于正常 Ecad 的下 上皮细胞中以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2 ] 调与肿瘤的浸润、 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 本研究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正常黏膜组织 、 腺瘤、 癌组 cad 的表达情况, 织和转移灶中 E并分析其与大肠 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 1 1.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随机 选 取 哈 尔 滨 医 科 大 学 第 三 临 床 医 学 院 2001 年 1 ~ 12 月存档的大肠癌蜡块 101 例, 病理证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Ecadherin protein in colorectal cancer
LIN Shusen,WANG Xishan,ZOU Deling,et al ( Department of Abdominal Surgery,The Third Clinical College,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Ecadherin ( Ecad ) proThe expression
[34]
cad 阳性表 肝转移灶中 E达率为 35. 3% ( 12 /34 ) , cad 在大肠癌原发灶、 正常 达率为 29. 4% ( 5 /17 ) ;E组织、 腺瘤组织、 淋巴结转移灶、 肝转移灶中表达存 在差异 ( P < 0. 05 , 表 1) 。
表1 Ecad 在大肠癌、 腺瘤、 淋巴结转移及 肝转移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35. 7 42. 4 37. 1 43. 6 39. 6 39. 6 38. 3 40. 7 73. 7 41. 5 20. 7 51. 2 29. 1 24. 1 45. 8 25. 0 52. 8 37. 5 40. 0 44. 4 38. 3 45. 0 0. 31 > 0. 05 0. 27 > 0. 05 8. 2 < 0. 01 4. 1 < 0. 05 5. 58 < 0. 05 13. 7 < 0. 01 0. 06 > 0. 05 0. 00 > 0. 05 0. 42 > 0. 05 0. 45 > 0. 05
。近些年来, 人们对有关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关分子机制进行了许多研究, 认识到细胞黏附能 力的改变对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的获得极其 重要, 肿瘤细胞间黏附的丧失是肿瘤侵袭 、 转移的第 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 目前有多种方法用于预测
[收稿日期] 2008 - 10 - 21 [作者简介] 林树森( 1981 - ) , 男, 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硕士, 现在齐 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院工作 。* 通讯作者
Ecad 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关系
Ecad + - 阳性率 χ2 P
15 25 23 17 21 19 18 22 14 22 6 24 16 7 33 12 28 18 14 8 31 9
27 34 39 22 32 29 29 32 5 31 23 22 39 22 39 36 25 30 21 10 50 11
tein and invasion,metastasis and prognosis in colorectal cancinoma ( CRC ) . Methods colorectal adenoma and 20 specimens of normal tissues. Results
of Ecad protein were measur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101 specimens of CRC ,10 specimens of The reducedexpression of Ecad protein was associated with Dukes stages and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lymph nodes and distant organs metastasis ( P < 0. 05 ) ;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with types of neoplasms,depth of infiltration,location, size,gender and age ( P > 0. 05 ) . The difference of survival periods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groups on Ecad protein was not signficant ( P > 0. 05 ) . Conclusion The reducedexpression of Ecad protein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Key words: colorectal neoplasm; Ecadherin protein; immunohistochemistry 大肠癌( colorectal carcinoma,CRC ) 是常见的消 化道恶性肿瘤,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 生活习惯, 饮 CRC 的发病率 呈 上 升 趋 食结构以及环境的改变, 势
第6 期
林树森, 等. E钙黏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577
实为大肠癌, 其中黏液腺癌 10 例, 淋巴结转移阳性 肝转移阳性的 17 例。 男性 62 例, 女性 39 的 34 例, 例。年龄 23 ~ 79 岁, 中 位 年 龄 51. 8 岁。 结 肠 42 例, 直肠 59 例; 高分化腺癌 19 例, 中分化腺癌 53 例, 低 分 化 腺 癌 29 例。 临 床 Dukes 分 期: A 期 17 B 期 29 例, C 期 26 例, D 期 29 例。 另取大肠腺 例, 瘤 10 例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 20 例。所有标本经常 10% 甲醛液固定, 4 μm 厚连续切 规取材, 石蜡包埋, 片, 免疫组化染色, 所有患者术前均未作化疗、 放疗 或免疫治疗。其中 5 年随访资料完整的 88 例。 1. 2 试剂 Ecad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 两步法免疫组化检 9000 、 DAB 显色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 测试剂 PV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 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P 法, 采用 S主要步骤:4 μm 连续石蜡切片, 常 规脱蜡水化;0. 3% H2 O2 室温孵育 10 min, 以阻断 将 切 片 浸 入 沸 腾 的 0. 01 内源性过氧化 物 酶 活 性, mol / L 柠檬酸缓冲液 ( pH = 6. 0 ) , 置于高压锅内进 4 ℃ 过夜, ( 一抗为 Ecad 即 行抗原修复;滴加一抗, 用型) ;滴加试剂 1 ( 即用型 Polymer Helper) , 室温 20 min, PBS 冲洗, 5 min × 3 次;滴加试剂 2 ( 即用型 Polyper oxidase anti mouse / IgG ) , PBS 冲 室 温 20 min, 5 min × 3 次; 应用 DBA 显色, 苏木素复染, 盐酸 洗, 酒精脱色, 梯度酒精脱水, 二甲苯透明, 中性树胶封 片。 PBS 代替一 用已知阳性组织切片作阳性对照, cad 定位于细胞膜或细胞浆, 抗作阴性对照。 E结 果判定参照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