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其临床意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癌新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1f961028ea81c759f57865.png)
显示丰富 血流信号
对肌层浸润深度和宫 颈间质浸润有较准确 的判断
判断有无 子宫外转移
诊断
B超声像
侵犯浅肌层
侵犯全肌层
诊断
诊断性刮宫(diagnostic curettage)是常用而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 如果临床或影像学检查怀疑有宫颈转移, ? 或为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管腺癌,行分段诊刮(fractional curettage)
早期首选手术,根据有无 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选择 辅助治疗,晚期采用手术、 放射、药物等综合治疗
PART ONE
病因
病因
※ 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可能有两种发病类型
雌激素依赖型(I型)占大多数
? 在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症,甚至癌变
? 子宫内膜增生症:
? 单纯型
1%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淋巴转移
主要转移途径
子宫下段或宫颈 宫旁、闭孔、髂内、髂外、髂总淋巴结
宫底部
阔韧带
骨盆漏斗韧带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PART FOUR
分期
分期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 (FIGO,2009年)
I期 IA IB
II期 III期
III A III B III C
III C1 III C2 IV期 IV A IV B
晚期
? 手术、放疗、化疗、激素等综合治疗
治疗
※ 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手术目的
2.切除病变子宫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 1.进行手术-病理分期,确定病变范围及与预后相关因素
手术治疗
治疗
手术方式
Ia+Ib 期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
II期※具?有可改扫以疑良及或下增根腹情大况治主淋需性动巴要结广脉行泛旁盆子淋腔及宫巴腹切结主除取动+样脉盆术旁腔淋巴淋结巴清清扫术或取样:
妇产科学——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妇产科学——子宫内膜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50957abd64783e08122b40.png)
2.放射治疗 术放射治疗:为术后辅助治疗
治疗
单纯放射治疗 老年或有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 无法手术切除者均可考虑放射治疗 4.化疗:晚期或复发患者 5.孕激素治疗 对晚期或复发癌患者,不能手术切 除或年轻、早 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均可考虑孕激素治疗。
预防
• 普及防癌知识 • 注意高危因素 • 正确掌握使用雌激素的指征 • 更年期月经紊乱或绝经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应先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老年性阴道炎 3.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 4.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宫腔积脓 5.子宫颈管癌、子宫肉瘤及输卵管癌
治疗
1.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 I 期 筋膜外子宫全切除及双附件切除术 II期 广泛子宫切除及双附件切除术+腹主盆腔 淋巴切除术 III、IV期 手术范围与卵巢癌相同
除外内膜癌,然后根据情况对症处理。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转移或肝、肺、骨转移。不包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道
、浆膜或附件的转移
临床表现
1.症状 极早期无明显症状 (1)阴道流血 (2)阴道排液 (3)疼痛 (4)全身症状 2.体征
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3.分段刮宫 4.其他辅助诊断方法 (1)细胞学检查 (2)宫腔镜检查 (3)B超检查
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癌
治疗
单纯放射治疗 老年或有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 无法手术切除者均可考虑放射治疗 4.化疗:晚期或复发患者 5.孕激素治疗 对晚期或复发癌患者,不能手术切 除或年轻、早 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均可考虑孕激素治疗。
预防
• 普及防癌知识 • 注意高危因素 • 正确掌握使用雌激素的指征 • 更年期月经紊乱或绝经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应先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老年性阴道炎 3.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 4.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宫腔积脓 5.子宫颈管癌、子宫肉瘤及输卵管癌
治疗
1.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 I 期 筋膜外子宫全切除及双附件切除术 II期 广泛子宫切除及双附件切除术+腹主盆腔 淋巴切除术 III、IV期 手术范围与卵巢癌相同
除外内膜癌,然后根据情况对症处理。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转移或肝、肺、骨转移。不包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道
、浆膜或附件的转移
临床表现
1.症状 极早期无明显症状 (1)阴道流血 (2)阴道排液 (3)疼痛 (4)全身症状 2.体征
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3.分段刮宫 4.其他辅助诊断方法 (1)细胞学检查 (2)宫腔镜检查 (3)B超检查
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PPT
![子宫内膜癌PPT](https://img.taocdn.com/s3/m/adf527570b4e767f5acfcefc.png)
临床表现
❖ 症状:
1.阴道流血 绝经后阴道流血,围绝经 期不规则阴道流血,40岁以下妇女经期延 长或月经紊乱。
2.阴道排液 呈浆液性或血水样。合并 宫腔积脓者,则呈脓性或脓血性排液。
3.疼痛 晚期时因癌肿浸润周围组织或 压迫神经而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临床表现
❖ 体征: 1.晚期患者有恶液质、贫血、消瘦。 2.妇科检查 早期患者可无异常发现,稍晚 期则子宫增大,有的可扪及转移结节或肿块。 宫腔积脓者子宫增大且软,伴感染时有压痛。
随访
❖ 1.术后2-3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术后3 年后每半年随访一次;5年后每1年随访一次。
❖ 2.随访内容包括:①盆腔检查(三合诊); ②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③胸片(6月~1 年);④期别晚者,可查血清CA125。亦可 选用CT、MRI等。
Ⅲ
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Ⅲa
肿瘤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
Ⅲb
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Ⅲc
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Ⅲc1 盆腔淋巴结阳性
Ⅲc2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和(或)盆腔淋巴结阳性
Ⅳ
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和(或)远处转移
Ⅳa
肿瘤侵及膀胱或直肠黏膜
Ⅳb
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EC )
❖ 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 美国一年36000新病例
6000例死亡 ❖ 女性四大恶性肿瘤排序
乳癌,肺癌,肠癌,EC
概述
❖ 又称子宫体癌,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 皮性恶性肿瘤。其中多数为起源于内膜腺体 的腺癌,称子宫内膜腺癌或子宫内膜样腺癌。 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和临床表现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和临床表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2c8f2ee45c3b3567ec8ba2.png)
➢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3级:
grade I:adenomatous hyperplasia and mild
grade II: adenomatous + middle
grade III: adenomatous + severe
➢ 是否EIN一定发生成为内膜癌呢?不一定,如果 引起内膜癌的因素消除了,大部分可(轻、中度 - 卵期白带有血是咋回事/bdyc9/732.html
病 理 Pathology
1.Gross Appearance 病变多见于宫底部,尤其 两角更多见,其次是子宫后壁,根据病变形 态及范围分两种。
➢ 弥漫型: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为癌组织侵犯 ,病变区域增厚,呈不规则菜花状突出于宫 腔,如晚期侵犯肌壁或累及宫颈管一旦阻塞 宫颈管将导致宫腔积脓。
➢ 局灶型:癌灶局限于宫腔小部分,多见宫底 部,肿瘤局部的斑块、息肉、结节呈小菜花 状,局灶型易侵犯肌层,有时病灶很小,但 肌层已受了。
哈- 尔滨哪家医院做药流/jhsy/ຫໍສະໝຸດ wlc4/727.html病因
➢ 肾上腺:当卵巢功能衰退,体内无E2,但 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经芳香化而产生雌 酮,雌酮水平增高对内膜作用易导致内膜 癌。
2).Exogenous Estrogens 外源性激素HRT 主要指激素替代方法时使用雌激素。随
在美国,从1960年至1975年,50~54岁妇 女,子宫内膜癌增加了91%,被认为与应用各种 雌激素有关。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应用雌激素的人 都将患内膜癌,这和应用的剂量和方法是否合理 ,以及胞浆受体的不- 同接受能力有哈关尔滨。妇科医院
病 因 Etiology
妇女上避孕环- 费用大体上怎样计算的/jhsy/sh6/729.html
grade I:adenomatous hyperplasia and mild
grade II: adenomatous + middle
grade III: adenomatous + severe
➢ 是否EIN一定发生成为内膜癌呢?不一定,如果 引起内膜癌的因素消除了,大部分可(轻、中度 - 卵期白带有血是咋回事/bdyc9/732.html
病 理 Pathology
1.Gross Appearance 病变多见于宫底部,尤其 两角更多见,其次是子宫后壁,根据病变形 态及范围分两种。
➢ 弥漫型: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为癌组织侵犯 ,病变区域增厚,呈不规则菜花状突出于宫 腔,如晚期侵犯肌壁或累及宫颈管一旦阻塞 宫颈管将导致宫腔积脓。
➢ 局灶型:癌灶局限于宫腔小部分,多见宫底 部,肿瘤局部的斑块、息肉、结节呈小菜花 状,局灶型易侵犯肌层,有时病灶很小,但 肌层已受了。
哈- 尔滨哪家医院做药流/jhsy/ຫໍສະໝຸດ wlc4/727.html病因
➢ 肾上腺:当卵巢功能衰退,体内无E2,但 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经芳香化而产生雌 酮,雌酮水平增高对内膜作用易导致内膜 癌。
2).Exogenous Estrogens 外源性激素HRT 主要指激素替代方法时使用雌激素。随
在美国,从1960年至1975年,50~54岁妇 女,子宫内膜癌增加了91%,被认为与应用各种 雌激素有关。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应用雌激素的人 都将患内膜癌,这和应用的剂量和方法是否合理 ,以及胞浆受体的不- 同接受能力有哈关尔滨。妇科医院
病 因 Etiology
妇女上避孕环- 费用大体上怎样计算的/jhsy/sh6/729.html
“妇产科学课件-子宫内膜癌”的PPT课件
![“妇产科学课件-子宫内膜癌”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0985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f.png)
2. 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年龄
年龄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年 和老年妇女更容易患病。
激素水平
高雌激素水平或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可能提 高患病风险。
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和家族遗传病史可能增加患病风 险。
肥胖
肥胖与子宫内膜癌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3.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1 异常阴道出血
不规律的、异常多量的阴道出血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症状。
2 盆腔疼痛
呈持续性或隐痛,可能是癌瘤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压迫所致。
3 腹部肿块
在肌层内形成的肿块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相关,可引起异常的腹部触诊结果。
4 消耗性症状
如体重下降、乏力等,常见于子宫内膜癌晚期。
4.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标准是度和患 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选择 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3 围手术期的护理
患者需要注意术后伤口护 理、术后恢复和遵医嘱进 行有规律的复诊。
8. 放疗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效果如何?
放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高风险患者。它可 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妇产科学课件——子宫内 膜癌
欢迎来到妇产科学课件——关于子宫内膜癌的探索之旅。本课件旨在介绍子 宫内膜癌的定义、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分期标准、诊断与治疗方法、注意 事项以及预防措施。
1.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子宫内膜组织。它通常表现为子宫内膜细胞的异常增生和不受控制的癌变。
6.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
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等 是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
放疗
通过放射线杀灭癌细胞,可用 于手术前、手术后或单独治疗。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b6ba5a011ca300a6c390b2.png)
13
临床表现(一)
1.症状 早期无明显症状,只有体检普查时偶然发现。
(1)阴道出血:为最主要症状,常在绝经后发生, 量不多,常为不规则或持续流血。未绝经者表现 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
(2)阴道排液:少数患者诉排液增多,常为黄水样、 血性或浆液性,如有感染可伴恶臭味。
2019/10/31
14
(3)疼痛:一般不引起疼痛,晚期肿瘤压迫周围 组织或神经组织引起腰骶部疼痛,并向下肢放 射。当癌灶堵塞宫颈管口时,导致宫腔积脓, 可出血下腹胀痛。
(4)全身症状: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恶 病质、发热等全身衰竭症状。
2019/10/31
16
临床表现(二)
2.体征
早期盆腔检查无明显异常。病情逐渐发展,子宫 增大稍软;晚期可见癌组织自个口脱出,质脆, 易出血。若子宫明显增大、极软,多为盆腔积脓。 当癌灶向周围侵润时,子宫可固定,在宫旁或盆 腔内扪及不规则结节状肿块。
危因素。 4.不孕、晚绝经、多囊卵巢综合症 5.遗传因素 6.基因改变
2019/10/31
5
病 理(一)
• 巨检 依据病变形态和范围分两种类型
(1)局限型:病灶发生在宫底部近宫角处,如息 肉状或小菜花状,表面有溃疡易出血,此病灶虽 小,但易侵犯深肌层。
(2)弥漫型: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被癌组织侵犯, 癌灶可充满宫腔甚或脱至宫外口。癌组织呈灰白 色或浅黄色,表面可出现溃疡、出血、坏死。此 型虽广泛累及内膜却较少侵犯肌层,但晚期可侵 犯肌壁全层并扩展至宫颈管。
2019/10/31
17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参考高危因素极辅助 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最终要依靠刮宫的病 理检查结果。对于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 后又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应先排除内膜癌或其他 恶性肿瘤,再按良性疾病处理。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6c80057375a417866f8f87.png)
4.非特殊类型
5.年龄小于45岁
6.无BRCA/Lynch家族史
满足以上条件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保留卵巢是安全的
关于淋巴结切除(2017年NCCN指南建
议)
11..切切除除可可疑疑或或增增大大的的盆盆腔腔或或腹腹主主动动脉脉旁旁淋淋巴巴结结排排除除转转移移非非常常重重要要 22..病病变变局局限限于于子子宫宫者者,,淋淋巴巴结结切切除除也也是是分分期期手手术术重重要要部部分分,,可可作作为为判判
放疗
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有效方法之一,分腔内照射 和体外照射;单纯放疗、术前放疗和术后放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药物 治疗
分为化学药物和激素治疗
治疗(二)
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指征
完成生育后或内膜活检有进展者,即行内膜癌分期手术
内分泌治疗
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风险
关于年轻患者保留卵巢问题
1.肿瘤G1期
2.肿瘤直径<2cm
3.侵犯肌层<1/2
关于淋巴结切除(2017年NCCN指南建
议)
1.任何时候切除淋巴结都是正确的 2.符合下列条件不切除淋巴结也没有错 1)没有增大的淋巴结 2)肿瘤侵犯小于1/2肌层,宫颈无受累 3)肿瘤直径<2cm 4)G1和G2 3.需要同时切除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1)深肌层浸润 2)G3 3)高级别癌、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和癌肉瘤
诊断
常用的诊断方法
B超 宫腔镜检查
分段诊刮
诊断方法
细胞学检查 CA125
MRI、CT
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依据
鉴别诊断
1
2
3
4
绝经过渡 期功血
老年性阴 粘膜下肌
道炎
瘤或息肉
子宫内膜癌、表现及分期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表现及分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6f1ebf25c52cc58bd6beec.png)
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向上→宫角、输卵管、卵巢 向下→宫颈 向外直接侵犯子宫肌层、浆膜层及宫旁
淋巴转移:宫底→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宫角→腹股沟淋巴结 宫颈→宫旁、髂内、髂外、髂总
血行转移:少见于晚期可至肺、肝、骨等处。
临床分期
Ⅰ期 癌局限在宫体
Ⅱ期 Ⅲ期 Ⅳ期
Ⅰa期 局限于子宫内膜
Ⅰb期 侵犯肌层≤1/2 Ⅰc期 侵犯肌层>1/2 癌已侵犯宫颈,无子宫外病变 Ⅱa期 仅宫颈粘膜腺体受累 Ⅱb期 宫颈间质受累 癌扩散至子宫以外,但未超出真骨盆
子宫内膜息肉
癌肉瘤
子宫粘膜下肌瘤
宫颈癌
侵袭性葡萄胎
胎盘植入
稽留流产
谢谢!敬请指导!
SUCCESS
THANK YOU
2021/3/19
Ⅰb期 肿瘤信号浸润肌层≤1/2,结合带中断,内膜-肌层 交界不规则
Ⅰc期 肿瘤信号浸润侵犯肌层>1/2,结合带完全消失 Ⅱa期 宫颈管及宫颈内口增宽,低信号宫颈间质环保存完整 Ⅱb期 低信号宫颈间质环出现肿瘤信号 Ⅲa期 肌层外缘连续性中断,子宫外形轮廓不规则不完整 Ⅲb期 阴道受累 Ⅲc期 淋巴结转移显示区域淋巴结直径大于1.0cm Ⅳa 期 肿瘤组织侵犯直肠或膀胱使正常低信号带中断 Ⅳb 期 远处转移
不同时期子宫内膜MR表现
结合带
• 一般厚度约5-6mm,主要反映肌层的静脉血 管情况。绝经前病人,连接带是否完整可 疑作为有无肌层浸润的标志,对于绝经后 妇女,则应以内膜下增强带是否完整作为 肌层浸润的标志。
• 如何判断子宫内膜是否增厚? • 绝经前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0cm; • 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0.50cm。
诊断
1、病史:具有本病高危因素的患者 2、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3、辅助检查 分段刮宫:先宫颈管后宫腔分别诊刮。
子宫内膜癌PPT.
![子宫内膜癌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527fb0e2bd960591c6775e.png)
预防
1.重视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和绝经过渡期妇女 月经紊乱的诊治; 2.正确掌握雌激素应用指征及方法; 3.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肥胖、不育、绝经 延迟、长期应用雌激素及他莫昔芬等,应密 切随访或监测;
2.体征 早期患者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晚期有子宫增大,合并宫腔积脓时有明显压 痛,宫颈管内偶有癌组织脱出,触之易出血。
六、诊 断
1.病史及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 3.诊断性刮宫(diagnostic curettage) 分段诊刮组织学检查是子宫内膜癌的确诊依 据。 4.宫腔镜检查
七、鉴别诊断
萎缩性阴道炎 子宫黏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 内生型子宫颈癌、子宫肉瘤及输卵管癌
八、治疗:
早期:手术为主,术后根据高危因素选择辅 助治疗。 晚期:采用手术、放射、药物等综合治疗。 病灶局限于子宫内膜的高分化的年轻子宫内 膜样癌患者,可以孕激素治疗为主,保留生 育功能治疗。
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高危因素: • 年龄大于60岁 • 肌层浸润超过1/2 • 高级别腺癌(G3级) • 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 • 脉管间隙受侵 • 肿瘤直径大于2cm • 淋巴结转移和子宫外转移
三、转移途径:主要转移途径:直接蔓延(池 鱼)、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
五、临床表现
1.症状 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不多。未绝
经者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
阴道排液: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 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恶臭。
下腹疼痛及其他: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 浸润子宫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下腹及腰骶部 疼痛。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等症 状。
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 少见类型,如子宫内膜浆液性癌、透明细 胞癌、癌肉瘤等。
林奇综合征: 简称Lynch,又叫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
子宫内膜癌医学PPT
![子宫内膜癌医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2cc1b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b.png)
04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筛查
预防策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 免过度肥胖和长期精神压力。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控制病情发展。
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尤其是含有大量雌激素的药物,如有 必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
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 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以便早期发 现和治疗。
如CA125等,可以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癌, 但特异性不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判断。
提高公众对子宫内膜癌的认识和意识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筛查知识,提高公众的认 知度和重视程度。
健康讲座和义诊
组织专家进行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
建立子宫内膜癌防治联盟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
子宫内膜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病 率较高,近年来在我国也有上升趋势 。
死亡率
子宫内膜癌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仍 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和风险因素
病因
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内分泌、炎症等多种因素有 关。
风险因素
肥胖、长期无排卵、长期应用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延迟等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 风险因素。
分级
子宫内膜癌的分级是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来划分的,一般分为G1、G2、G3三 级,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
03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通过手术将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切 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方 式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卵巢切除
术等。
手术范围
根据肿瘤分期和患者年龄等因素, 手术范围可能有所不同。早期子 宫内膜癌患者通常仅需切除子宫 和卵巢,而晚期患者可能需要更
子宫内膜癌PPTppt(共84张PPT)
![子宫内膜癌PPTppt(共8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722e5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70.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Genant,1997)
但即使低剂量如长期应用仍不安全。 *低剂量0.3 mg×8年:内膜癌危险性增加9倍,但内膜增生的危险 性未增加。 (Cushing,1998)
11
孕激素治疗预防
孕激素可使ERT妇女发生子宫内膜增生和 癌的几率大大下降。
PEPI:联合应用雌、孕激素使 单纯性增生(0.8%:27.7%)、 复杂性增生(0.8%: 23.7%)、 不典型增生(0:11.8%) 显著减少。
所有不正常的子宫出血的妇女均应做子宫内膜活检。常 用活检方法所取得的标本组织病理学具有及好的相关性 。
Stovall等:Pepille、Novak curet和刮宫术后再行 子宫切除术,发现用这些方法术前诊断的失败率分别为 5%、4%和6%。
29
诊断
主要辅助诊断 (1)子宫内膜活检:分段诊断性刮宫 (2)术前B超 (最经济) 、
如果内膜>4 mm,且患者持续出血应做内膜活检。特 别是如果存在与内膜癌相关的高危因素(肥胖、长期无 排卵、乳腺癌、服用三苯氧胺或内膜、卵巢、乳腺、结 肠癌家族史)
21
子宫内膜癌分期的意义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 (FIGO,1971) (Clinical staging)
用于单纯放疗/术前
15%-20%不能准确符合真实分期。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1988) ( Surgical pathological staging ) 组织学分级、肌层侵犯、子宫外转移、淋巴转移
连续两代或两代以上亲属中至少有3人一级亲属患 子宫内膜癌或结直肠腺癌(HNPC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至少有一患
者确诊时<50岁。
18
病理特点 大体表现(1)
但即使低剂量如长期应用仍不安全。 *低剂量0.3 mg×8年:内膜癌危险性增加9倍,但内膜增生的危险 性未增加。 (Cushing,1998)
11
孕激素治疗预防
孕激素可使ERT妇女发生子宫内膜增生和 癌的几率大大下降。
PEPI:联合应用雌、孕激素使 单纯性增生(0.8%:27.7%)、 复杂性增生(0.8%: 23.7%)、 不典型增生(0:11.8%) 显著减少。
所有不正常的子宫出血的妇女均应做子宫内膜活检。常 用活检方法所取得的标本组织病理学具有及好的相关性 。
Stovall等:Pepille、Novak curet和刮宫术后再行 子宫切除术,发现用这些方法术前诊断的失败率分别为 5%、4%和6%。
29
诊断
主要辅助诊断 (1)子宫内膜活检:分段诊断性刮宫 (2)术前B超 (最经济) 、
如果内膜>4 mm,且患者持续出血应做内膜活检。特 别是如果存在与内膜癌相关的高危因素(肥胖、长期无 排卵、乳腺癌、服用三苯氧胺或内膜、卵巢、乳腺、结 肠癌家族史)
21
子宫内膜癌分期的意义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 (FIGO,1971) (Clinical staging)
用于单纯放疗/术前
15%-20%不能准确符合真实分期。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1988) ( Surgical pathological staging ) 组织学分级、肌层侵犯、子宫外转移、淋巴转移
连续两代或两代以上亲属中至少有3人一级亲属患 子宫内膜癌或结直肠腺癌(HNPC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至少有一患
者确诊时<50岁。
18
病理特点 大体表现(1)
《子宫内膜腺癌》课件
![《子宫内膜腺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ec4b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e.png)
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可能 会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因此 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和关爱。
患者自我管理与健康指导
健康饮食
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 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的摄入。
适度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患者应进行适量的运 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肿瘤复 发的风险。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不 良情绪刺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阴道分泌物异常
白带增多,伴有异味或颜色改 变。
疲劳和贫血
由于失血导致的贫血和乏力症 状。
晚期症状
腹部肿块
子宫增大,可触及腹部 肿块。
体重下降
由于肿瘤消耗导致体重 明显下降。
尿频、尿急
肿瘤压迫膀胱引起的泌 尿系统症状。
疼痛
骨盆、腹部或下肢的疼 痛,可能是肿瘤转移的
表现。
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
医生通过检查子宫、卵巢等器 官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素直接影响肿瘤的生长、扩散和恶性程度,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02 03
临床因素
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程长短、治疗方式等也会影响预后。一般来 说,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病程短、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
生物学因素
某些基因、激素、免疫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例如,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肿瘤的恶性程度,而激素治疗也可能影响肿瘤的 生长和扩散。
年龄分布
子宫内膜腺癌多见于中老 年女性,其中50-60岁为 发病高峰期。
地域差异
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率存 在地域差异,城市地区的 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
02
子宫内膜腺癌的症状与诊断
早期症状
01
02
子宫内膜癌的新分类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的新分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27b22ebe23482fb5da4c76.png)
右侧可见残存的无非典型性的囊性扩张腺体。B 腺体扭曲伴上皮成簇(反映异常极
向)突入腺腔并显示细胞非典型性。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1.肌层浸润无法观察, 2.约30%的宫内膜癌局限于子宫内膜,无浸润 2. 微小的癌变病灶
30
不同的处理原则: 1.对绝经前或绝经后妇女的诊刮,鉴别非典型增生 与癌只是学术上的,不具有实际意义. 2.对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轻妇女,应尽量避免因 良性病变切除子宫 3.提倡“交界性病变”这一术语.
31
有助于诊断癌的特征: 1.腺体不规则成尖角或锥形浸润内膜间质,伴内膜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性反应 2.复杂融合的腺体和筛状结构或实性团块 3.广泛的乳头状结构 4.核的非典型性严重伴坏死 (这些结构特征改变的范围应该超过1/2低倍视野)
32
复杂性非典型增生。A 腺体排列拥挤,细胞浆嗜酸,核增大,极向消失,核仁明显。
• PR:高分化癌浓度高于低分化癌,可以看作独立的 预后因素.
27
宫内膜非典型增生—高分化癌的鉴别
28
统计资料
• (刮宫)非典型增生 (切除标本)宫内膜癌
54例
35
19
诊刮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组织 类型符合率为91.17%(630/691)。
29
• 切除子宫的标本鉴别诊断较容易 • 刮宫诊断宫内膜癌有时很难
15
16
A 肿瘤由紧密排列的乳头构成,大多数乳头无纤维轴心,衬覆细胞具有非典型 性核和高核/浆比。B 低分化浆液性腺癌显示无纤维血管轴心的实性乳头,散在 分布的奇异、多形性细胞核,有些细胞核内可见樱桃红色的核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相关问题
• 子宫外病变机制问题 • 高级别浆液性癌和低分化癌 • 可以从内膜样癌或其他形式的低级别癌“转化”为浆液性 癌吗? • 可以和透明细胞癌合并吗? • 存在“低级别浆液性癌”吗?
P53突变,是形成高级别 浆液性癌的唯一机制吗?
21
15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临床诊断
• 超声检查:常伴有子宫内膜萎缩;35%的患者 子宫内膜厚度<5mm
• Pipelle biopsy:筛查方法
• 诊断性刮宫:确诊的常规手段 • 宫腔镜检查:阳性率高 • MRI、CT:对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有益
16
Pipelle biopsy
17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临床诊断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 91% 2% 96% 1%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84% 1%
11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的发病模式
• 起源于“静止期子宫内膜”,经过p53印记
• 发展为“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为癌前病变 • 进一步成为“子宫内膜上皮内癌”,存在尚有争议
• 最终发展为“子宫内膜浆液性癌”
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 型 及其临床意义1Βιβλιοθήκη 2男士护肤品代理3
病理组织学分型依据
独立的组织学特征 独立的临床特征
基本发病机制
内膜样癌 透明细胞癌 浆液性癌 多途径 多途径? p53突变
高临床期别比例
5-10% 50% 64%
5年生存率
75-92% 63% 53%
4
内膜样
P53 PTEN PIK3A K-ras BRAF
3% 55% 17% 13% 0%
癌肉瘤
90% 22% 11% 15% 0%
透明细胞
50% 50% 50% 0% 0%
浆液性
90% 11% 56% 11% 0%
xx
5
子宫内膜腺癌 分型的缺陷与现代研究
内膜样癌
-MELF,内膜样腺癌的肌层浸润,多见于低级别型 -Lynch syndrome,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 -Dedifferentiated carcinoma,去分化癌
• CA125:cut-off值20U,其升高与分期和不良预后正相关 HE4、Prolactin、YKL-40也可能有诊断价值
18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综合治疗
• 手术联合化疗为主 • 放疗为辅 • 选择性靶向治疗(赫赛汀、拉帕替 尼片、阿瓦斯汀等)
19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推荐辅助治疗
• 铂类紫杉醇联合化疗 • 阴道残端近距离照射
12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的动物模型
• 在泌尿生殖系统特异性敲除P53基因
• 24周的实验组小鼠可以发生EmGD(子宫内膜腺体异型 增生) • 52周小鼠可以发生EIC(子宫内膜上皮内癌)
• 64周小鼠可见ESC(子宫内膜浆液性癌)
13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病理诊断
• 传统认为镜下乳头状结构是诊断标准,实际上 不应以此为依据 •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成分占10%时决定其生物学行为
93(31.3%) 3(18.8%) 0(0) 0(0) 4(36.4%) 100(30.7%)
MMR:错配修复基因
7
xx
8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 “透明细胞”为单纯的形态描述,具有高度异质性 • 透明细胞癌的本质并不清楚(发病机制、发病率、恶 性程度、治疗方式、死亡率等都说法不一) • 准确定义“透明细胞癌”,并准确诊断是目前的首要 任务
透明细胞癌 浆液性癌 神经内分泌癌
6
子宫内膜样癌
组织学类型 内膜样癌 浆液性癌 透明细胞癌 微腺体腺癌 混合性腺癌 Total 病例数
297 16 1 1 11 326
年龄
52.9(26-79) 61.9(44-80) 82 71 53.3(44-65) 53.5(26-82)
MMR protein loss(%)
9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
• 占全部子宫内膜癌的10% • 死亡率超过子宫内膜癌的50% • 五年生存率仅55%,子宫外转移率60-70% • 局限于子宫体者复发率也高达30-81% • 呈高侵袭性,类似于浆液性卵巢癌
10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分子特征
分子特征 P53 mutation PTEN mutation
• 传统认为萎缩期内膜是标准之一,但增生期也有
• 非妇科肿瘤病理医师的诊断率低
14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临床诊断
• 绝经后阴道流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 晚期除上述症状外,腹部临床表现似卵巢癌(46% 为晚期) • 乳腺癌个人史、家族史,BRCA基因突变者,长期 应用(60个月以上)三苯氧胺有增加ESC风险 • 阴道细胞学腺细胞异常应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