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放射性碘_131治疗

合集下载

含碘造影剂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病灶131I疗效的影响

含碘造影剂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病灶131I疗效的影响

[】 殷蔚 伯 .肿瘤 放射 治疗 学 [ .第 4 版 .北 京 :中 国协和 医科 大 2 M]
学 出版 社 ,2 0 .1:2 728 0 7 1 6—6 .
和 远 处转 移 、区域 淋 巴结转 移 为主 。两 组 中均有 1 例 死于 放射 性肺 炎 ( 占死 因的 48 .%、42 ,但 均 .%) 为年老 体 弱患 者 。W C AHF组 远 处转 移 和 区域 淋 巴
摘要 :目的 应用放射性磺 ( I 扫描研 究含碘 造影剂 对分化型 甲状腺癌 患者肺 转移病灶 I ) 治疗效果 的影响 。 方法
收集
8 例分化型甲 2 状腺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实施 I 治疗前患者是否接受增强 C T扫描及其与治疗的间隔时间分为增
强C T扫描 1 ( 组 间隔时间< 个月 , =2 、增 强 C 3 n3 ) T扫描 2组 ( 间隔时间/3 > 个月 , = 7 和未接受增强 C n2 ) T扫描 的阴性对 照组 (= 3 。 I n2 ) 治疗后 ,"I 扫描观察和分析各组肺转移病灶 的摄碘 情况并进行 疗效评估。结果 肺转移病灶 nI 扫描 阳 性率 比较 显示,增 强 C T扫描 1 明显低 于增 强 C 组 T扫描 2 组和阴性对 照组 ( < . ) P 0 5 ,增强 C 0 T扫描 2 组与阴性对 照组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 . ) P 0 5 。三组 I治疗有效率 比 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 > . ) 0 较 P 0 5。增强 C 0 T扫描 1 、2组肺转移病灶实 施首次 ”I 治疗后 , 扫描表 现为阴性患者的疗效差于 阳性 患者 。结论 ¨I 坞I 扫描对 甲状腺癌肺 转移 患者肺 内病灶的 ”I ‘治
究结 果与 大 多文献 报道 一致 ,说 明食管 癌 WC F AH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131治疗前低碘饮食的研究进展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131治疗前低碘饮食的研究进展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 131治疗前低碘饮食的研究进展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治疗前需要低碘饮食,这样可以减少血浆中的碘含量,提高钠碘转运体的表达,有助于进行放射性碘131治疗。

本文主要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碘131治疗前低碘饮食展开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关键词:低碘饮食;甲状腺癌;放射性治疗放射性碘131治疗能帮助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减少复发率,降低致死率。

部分患者在甲状腺切除术后通过放射性治疗能够清理残留甲状腺组织。

在进行治疗前必须进行低碘饮食,可以控制血浆中碘的含量,增加治疗成功率,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低碘饮食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进展,低碘饮食食物选择和持续时间等都是热门讨论的话题。

一、低碘饮食的碘摄入量及评价标准(一)低碘饮食的碘摄入量碘是人体中的重要微量元素,也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原料。

生活中大部分的食物中都含有碘,根据实际标准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碘为150ug/d最佳,哺乳期摄入碘可适当增加。

目前全世界对低碘饮食的碘摄入量并没有共识,在2014年有学者指出,低碘饮食每天摄入的碘含量应该<50μg/d,这一标注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沿用[1]。

(二)低碘饮食的效果评价为了检测低碘饮食的效果,一般以检测尿碘浓度为标准,这也是测量低碘饮食比较有效的办法。

但是这一方式测试过程复杂,计算过程繁琐不利于患者自行操作。

从2014年起部分医院已经设立尿碘含量监测系统,患者可自行测量。

通过研究表明,晨尿测量结果比较准确,但是晨尿监测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印象,例如饮水量和肾功能等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将随机尿碘浓度与尿肌酐进行比值,发现监测结果更为可靠,当尿碘浓度低于100μg/L时,则达到了理想的降碘效果。

二、低碘饮食的持续时间和食物选择(一)低碘饮食的持续时间各国甲状腺协会都明确指出,患者维持低碘饮食最少持续2周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地域差异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不同,部分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理想预期。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 131碘治疗的护理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 131碘治疗的护理

功 能 性 转 移 灶 , I 量 可 达 55 ~ .0 B (5 — 0 m i, 后 则 剂 . 7 G q10 20 C)术 5 4 残 留 甲状 腺 组 织 过 多 时 , 可 考 虑适 当减 少 剂 量 , 则 以减 轻 患 者 服 用 I 引起 的局 部 反 应 。 药 后 5 7 行 全 身 显 像 , 。 后 服 ~d 了解 n 在 体 内 I 分布情况 , 为进 一 步 随 访 和 治疗 方 案 提 供 依 据 。
分 设 置 “ 三 ” : 活 性 区 、 性 区 、 活 性 区 。 碘 患 者 实行 严 二区 即 无 活 高 服 密 隔 离 , 药 后 1 内 , 者 必 须 在 规 定 的 时 间 和指 定 的 地 点 进 服 周 患
常 规 给 予 去 除剂 量 I.G q 10 C) 。 7 B (0 m i 3 以上 。 在 去 除 前 已发 现 有 如
2 服药 前 的 护 理
行 户 外 活 动 。 患 者 勿 在 病 室 内“ 门 ”存 在 安 全 隐患 如 年 龄较 嘱 串 。 小 , 管 切 开带 管 的患 者 须 在 医护 人 员 视线 范 围内 活 动 , 距离 > 气 但 3 服 ” 患 者应 使 用 指 定 卫 生 间 , 者 的 呕 吐 物 、 泄 物 等 , m。 I 患 排 须加 入 N O 或 1%K ( 化 钾 ) 密 闭存 放 或 排 入 放 射 性 物 质 衰 变池 aH 0 I 碘 后 经 过 1个 半 衰期 方 可 排 入下 水 道 。 数 患 者 由 于文 化 程 度 和 生 活 O 少 环 境 的 影 响 有 随地 吐 痰 的 习惯 , 及 时 制 止 , 指 导 其 将 痰 液 吐 要 并
留甲状腺组织可 以消除隐匿于残留组织 中的微小病灶 ,有 效地 减少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 本科从20 年~ 05 0 1 20 年使用1I 分 3治疗 1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Ⅰ治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Ⅰ治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Ⅰ治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Ⅰ治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

首先介绍了甲状腺癌及其治疗方式,然后重点讨论了术后行131Ⅰ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以及其与生命质量的关联性。

研究发现,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影响因素包括社会支持、患者知识水平和心理状态等。

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自我管理效能的策略,并探讨了该研究对临床的意义和未来的展望。

本研究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管理效能,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治疗、131I治疗、自我管理、生命质量、关联性分析、因素、策略、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背景:分化型甲状腺癌是甲状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率。

术后行131Ⅰ治疗是目前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之一,其通过放射性碘对残留甲状腺组织或转移灶进行灭活,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要进行长期的自我管理,包括遵守医嘱、定期复查、避免风险因素等,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预后。

自我管理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Ⅰ治疗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与其生命质量之间的关联性目前尚不清楚。

了解这种关系对于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提升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Ⅰ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影响自我管理效能和生命质量的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Ⅰ治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这种关联性的因素。

通过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管理和治疗过程,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指导。

放射性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临床分析

放射性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临床分析

p t ns eet ae f 9t am ns 2c ss a f c (0 %) 1 ae eecerd(7 , ae a i o t f c. a e t w r etdo et e t, ae def t 10 , 2c s r lae 5 %)0c ssw s t u f t i r 4 r 2 h e s w w h ee
te t n fd f rn itd ty od c n e rg a ,t e p o a c n e e t ey rd c e icd n e o e u rn e a d rame to i ee t e h i a c rp o rm h rg m a f ci l e u e t n i e c f rc re c n a r r v h
【 src]Obet e T td h nlsso aia t e”It a n fdf rnitdtyodc ne eat e f r Ab ta t jci : os ytea a i f doci r t t ieet e h me o a ss t
21 0 0年 3月 第 1 第 8期 7卷
临床研究
放射性 I 治疗分化型 甲状腺癌术 后转移 临 床分 析
孙 东 兵 , 凤 英 , 明 华 , 福 连 孙 邵 董
[ 山东省 单县 中心 医院 ( 宁医学 院 附属 湖西 医 院) 医学 科 , 济 核 山东单 县
240 ] 7 3 0
f 要】目的 : 摘 分析 放射性 ・治疗 分化 型 甲状腺 癌术 后转 移 灶 的临床 观察 和远 期 随访结 果 。 法 : I 方 根据 患者 残 留 甲状
腺组 织大 小 和摄 碘 率 , 理 应用 n 投 放 剂量 , 合 I 每位 患 者 治疗 1 4个疗 程 , 个疗 程 间 隔 3 8个 月 , 对 2 ~ 每 - 并 2例 患 者

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放射防护管理

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放射防护管理

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放射防护与管理【摘要】目的为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提出比较完善的辐射防护和管理措施。

方法结合相关国家标准,通过规范操作不断的总结经验,改进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

结果根据131i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病人主动配合意识,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结论保障治疗工作顺利完成及质量控制,保障辐射安全。

【关键词】核医学;分化型甲状腺癌;放射防护;管理国内外临床证实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手术+131i+甲状腺激素抑制三步方案是目前最佳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1】。

然而该项治疗工作属于开放型放射性工作,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131i具有三个特点:一生物半衰期较长,物理半衰期为8.04天,服药后的患者便成为活体放射源,难免使陪护人员,家属及其周围人员受到外照射和环境污染;二它既能放射出β射线,又能放射出高能量的γ射线,故内外照射共存;三治疗甲状腺癌需131i剂量大,因此,放射防护与管理非常重要,为了保障人员与环境的安全必须加强放射防护与管理。

我科2010年5月~2011年6月对20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行131i内照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病人的满意度为98%,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现结合实际工作做一归纳。

1 医务人员自身的防护131i治疗是一项特殊的医疗工作,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系统培训,一、学习有关放射防护的各种法规,学习131i的物理性质及释放出来的射线的性质等知识;二、学习个人防护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规程,严格执行外照射防护的三要素: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及屏蔽防护;三、严格把好“三废”处理关。

对于放射性“三废”(废液体、气体、固体)的排放和处理,都需有专门的数量限值和行为准则的规定,以防止放射性核素向环境扩散而危害广大人群;四、工作人员应配戴放射计量仪,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

2 合理科室布局及设施配套病房设立“三区制”,无活性区为医护人员工作场所,活性区为已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病房,高活性区为放射性核素储存、分装场所,三区之间需有严格的分界,每间病房均需设置可视对讲系统,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可视对讲系统与患者沟通,既不直接接触患者,又可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娱乐设施,如电视、书籍,使患者能够安心住院。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全网发布:2012-07-27 14:27 发表者:袁媛6685人已访问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规范甲状腺癌的治疗在国内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虽然国外有一系列相关指南,但国内的医生大多不甚了解,为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核医学分会以及外科学分会曾经在大连召开会议,期望对本病的治疗给予规范性指导,但因为三个学会的专家观点不一,意见分歧较大,最终未能如愿。

值得庆幸的是,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于2008年制订了一个指导性意见,这对规范我们处理甲状腺癌具有较好的帮助作用。

下面将全文发表如下。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在国际上已有60年的历史,我国开展此项工作亦近50年。

目前,国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开展此项治疗工作,成为DTC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外科手术切除、131I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国际上公认治疗DTC的理想方案。

131I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后的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和复发及转移病灶的治疗。

清甲治疗后,当患者血清Tg≤2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即达到治疗目的,开始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并定期随访。

在随访中,Tg≥10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或服用甲状腺素抑制TSH治疗时Tg>5ng/ml)或发现复发及转移病灶,应进行131I转移病灶的治疗。

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具有摄碘功能,因此,病灶可以聚集131I,通过β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发挥治疗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大多数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对131I均敏感,临床疗效肯定。

一、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1.清甲的理由①131I可摧毁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中难以探测的微小甲状腺癌病灶;②有利于进行全身131I显像;③有利于通过测定Tg水平监测甲状腺癌;④乳头状癌有双侧、微小多灶、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趋势,局部潜伏及发展期长、复发率高;⑤DTC具有局部浸润特点,复发可能性增大。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碘(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方法:30例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的dtc术后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基线组)和服药后6月(6月组)、服药后12月(12月组)检测血清中甲状旁腺素(pth)和钙(ca)水平。

结果:6月组、12月组分别与基线组比较,pth和血ca均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月组与6月组比较,pth和血ca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患者甲状旁腺功能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131i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素钙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放射性碘(131i)是目前公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的规范性治疗方法之一,对于高风险甲癌患者的治疗更是重要组成部分。

131i通过射线作用损毁术后残留的微小肿瘤病灶,并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以利于后期依据tgag检测、131i显像来监测肿瘤的复发。

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其主要作用是维持血钙平衡。

甲状旁腺的解剖位置位于甲状腺区域之内,131i在作用于甲状腺组织的同时对甲状旁腺功能有无影响,目前还缺乏足够的明确的研究报道。

该文中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血清中甲状旁腺素(pth)和钙(ca)水平的变化,探讨dtc患者131i 治疗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取dtc根治术后患者30例(男8,女22),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44岁)。

所有患者均无颈部外照射史,术前甲状旁腺素(pth)及钙磷代谢无异常,术后病检证实未切除甲状旁腺组织,无骨代谢疾病,从未接受任何影响骨代谢的治疗。

1.2 方法所选患者在术后半年内开始接受131i内照射治疗,采用常规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剂量(370bq,100 mci),分别于治疗前和服131i 后6月、12月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和钙(ca)水平。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支 。 目前 尚无有关低剂 量放射 性碘应 用于高危 患者 的
报道 。
R x . WB S以了解碘. 1 3 1在体 内的分布情 况并 探查 是否
有颈 部淋 巴结/ 肺部 远 处转 移 ,治疗 后第 3天开 始 口 服左旋 甲状腺激素 ( 2~ 2 . 2 k g )将促 甲状 腺激 素
治疗 ( 清 甲治疗 ) 、促 甲状腺激 素 ( t h y r o i d s t i m u l a t i n g h o r m o n e ,T S H) 抑 制 治 疗 。美 国 甲 状 腺 协 会 对象
对 象和 方法
2 0 0 8 年 1月至 2 0 1 3年 6月在北京协 和医 院
碘. 1 3 1 全 身显像 ( d i a g n o s t i c乃 1 w h o l e . b o d y s c a n ,D x - WB S )评价两组患者的清 甲成功率 。清 甲成功定 义为 : 当T g <4  ̄ 6 U / m l 时 ,刺激 性 T g( s t i m u l a t e d T g ,s - T g )
低剂量 的放射性碘在 达到治疗 目的的 同时具 有 以下 优
喉 、气管 、食管或喉返神经… 。在本 研究 中 ,甲状腺 外侵犯必须 由术者 肉眼所见 ( 可 由手术记 录追溯 )且
被病 理报告 证实。 方法 患者分别接受 了低剂 量 ( 3 0 m C i )或高剂 量 ( 1 0 0 m C i )放射 性碘 ,治疗 后 第 7天 接受 治 疗后
( 1 0 0— 2 0 0 m C i ) 。近来 ,对 于非高危人 群 ,越 来越 多
核医学科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人选标准 :( 1 )年龄 > 1 8岁 ; ( 2 )D T C全切 术后 ; ( 3 )T 4 a分期 ,任 何 N 分期 ; ( 4 ) 当甲状腺 球蛋 白抗 体 ( t h y r o g l o b u l i n a n t i . b o d i e s ,T g A b ) ≤4 6 U / m l 时满 足 p s - T g ≤5 n g / m l ;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护理配合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护理配合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护理配合发布时间:2021-11-11T07:40:54.480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9期作者:赵清[导读] 对心理护理在甲状腺癌采用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赵清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在甲状腺癌采用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研究设立了对比实验,实验对象为本院收治的70例进行放射性核素131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实验首先对其进行小组区分,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并进行不同的命名,最终目的是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甲状腺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甲状腺癌;心理护理引言: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各种癌症的发病几率逐渐上涨,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甲状腺癌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癌症类型,该疾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

在甲状腺癌疾病的疾病种类中,也以分化型甲状腺癌疾病占据了多数,针对该疾病,临床通常采用“手术+131Ⅰ+甲状腺激素抑制”进行治疗,且这种治疗方式也取得了较为有效的治疗效果[1]。

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在隔离病房中进行治疗,这也导致患者的心理状态非常容易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心理应激反应。

因此本文就心理护理对甲状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开始于2019年9月开始,于2021年9月结束,以这一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进行放射性核素131Ⅰ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平均年龄为(58.14±6.24)岁,男女比例为39∶31,病史为1个月到23个月,平均病史为(11.02±2.25)个月,将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5例,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患者不存在其他精神疾病和重大疾病。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放射性碘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放射性碘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放射性碘治疗专家论坛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并有年轻化的趋势。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 a,DTC)是甲状腺癌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许多患者以转移灶症状为首发症状而就诊,虽然病程进展缓慢,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多因转移而死亡,因此如何预防其转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DTC患者手术后即行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thyroid ablatio n,简称“清甲”)来预防复发和转移引起人们的注意。

我国自50年代末开展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工作,目前全国年治疗量在3000人次左右,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一、131I清甲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NIS是一种糖化膜蛋白,也称为“碘泵”,主要在甲状腺细胞基底膜上表达,其功能是通过Na+-K+的交换调节细胞内外Na+浓度梯度来使细胞外的碘转运到细胞内。

Patel等证实在甲状腺癌细胞中NIS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成正比,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中,NIS表达率分别为35%、44%,而在远处转移癌中,表达率为13%,较原发肿瘤低。

NIS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以及增生旺盛的转移癌细胞对放射线特别敏感,为131I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6年2月美国甲状腺学会发表于《甲状腺》杂志上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处治指南》,引起广泛关注。

关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放射性碘治疗,该指南对下列患者推荐使用放射碘治疗:所有Ⅲ、Ⅳ期患者;所有年龄小于45岁和大多数年龄大于45岁Ⅱ期患者;选择性Ⅰ期患者,特别是那些肿瘤病灶多发、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或血管浸润,以及激进型病理类型患者(该分期为AJCC/U ICC的TNM分期)。

因乳头状癌有双侧、微观多灶、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趋势,发展期长、复发率高。

术后的放射碘治疗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可摧毁难以探测的微观甲状腺癌,利于用T g水平测定及全身碘扫描,长期监测甲状腺癌,极大简化了随访评估。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一、131I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和混合型甲癌(含有乳头状癌和滤泡癌的成分)。

DTC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具有摄取131I的功能,所以能用131I进行内照射去除。

用131I去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意义为:消除隐匿在残留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DTC病灶,降低DTC复发和转移发生的可能性;残留甲状腺组织完全去除后,由于TSH升高,有利于通过测定Tg水平和131I 显像早期发现DTC转移灶和用131I治疗DTC转移灶;给予去除剂量131I后进行的全身显像,常可发现诊断剂量131I显像未能显示的DTC病灶,这对制定病人随访和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一)适应证:所有DTC患者术后有残留甲状腺组织,其摄131I率大于1%,甲状腺显像甲状腺床有残留甲状腺组织显影者,均应使用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

(二)禁忌证:妊娠和哺乳患者;术后创口未愈合者;WBC在3.0×109/L以下的患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

(三)治疗方法1.病人准备(1)停止服用甲状腺片或L–T44~6周。

或停服甲状腺片(或T4)后,改服T33周,然后停用T32周。

(2)忌碘4周。

(3)测定血清TT3、TT4、FT3、FT4、TSH、Tg、TgA、MCA;测定甲状腺摄131I率和甲状腺显像,摄X光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测。

2.去除治疗(1)去除剂量:常规给予131I3.7GBq(100mCi)。

如在去除前已发现有功能性转移灶,则131I剂量可达5.55~7.40GBq(150~200mCi)。

如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过多,则可考虑适当减少去除剂量,以减轻服用131I后引起的局部反应。

(2)服用去除剂量131I后5~7天行全身显像,有可能发现诊断剂量131I显像未发现的DTC转移灶,为进一步随访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经去除治疗后的患者,应常规给予甲状腺激素制剂,一是起替代作用,使机体处于正常的代谢状态;另一方面,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抑制体内TSH的分泌,进而达到抑制DTC细胞生长的作用。

^131Ⅰ联合手术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及预后

^131Ⅰ联合手术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及预后

13玉联合手术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及预后林枫余敏罗文溢张波史育红银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核医学科,四川成都610051[摘要]目的研究131碘严玉)联合手术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及预后。

方法选择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一2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研究。

患者均接受甲状腺全切或甲状腺近全切术,并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再给予|3|1治疗。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复发和生存情况。

结果82例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经1次13玉治疗清甲成功者为53例,2次13玉治疗后清甲成功者为19例,总清甲成功率为87.80%。

术后6个月,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131I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发生咽部不适、颈部肿胀、腹部不适等短期不良反应,未见严重肺纤维化、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

随访结束时复发4例,死亡3例。

结论13玉联合甲状腺全切或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有效、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老年;131碘;手术;效果;预后[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1)01(b)-0102-04Effect and prognosis of1311combined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in the elderlyLIN Feng YU Min LUO Wenyi ZHANG Bo SHI Yuhong k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the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Nuclear Industry416Hos­pital,Sichuan Province,Chengdu61005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prognosis of131Iodine(1311)combined operation for elde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82elderly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treated in the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from January2016to October2017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All patients re­ceived total thyroidectomy or near total thyroidectomy,and neck lymph node dissection,and then treated with1311.The therapeutic effect,changes of thyroglobulin and thyroglobulin antibody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adverse reactions,re­currence and survival situation were observed.Results Among82elderly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53cas­e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after the first131I treatment,and19case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after the second131I treatment,with a total success rate of87.80%'.Six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level of thyroglobulin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P<0.05).During1311treatment,a few patients had short-term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throat discom­fort,neck swelling,abdominal discomfort,and no serious pulmonary fibrosis,bone marrow suppression,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damage.At the end of follow-up,four cases relapsed and three cases died.Conclusion1311combined with to­tal thyroidectomy or near total thyroidectomy is safe,effective and has a good prognosis in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in the elderly,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Elderly;131Iodine;Operation;Efficacy;Prognosis甲状腺癌为甲状腺常见恶性肿瘤,其中多见于分化型甲状腺癌,以乳头状癌最为常见,近年来老龄化严重,老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尽管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总体预后相对较好。

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术后行碘131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术后行碘131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术后行碘131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发布时间:2021-07-20T14:53:34.717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0期作者:张敏方茜通讯作者[导读] 研究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术后行碘131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

张敏方茜通讯作者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 550001【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术后行碘131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在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收集100例行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其手术治疗后均给予碘131治疗。

患者在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的基础上,动态随机分为两组。

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

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癌细胞控制情况。

结果: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参照组的癌细胞控制有效率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行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控制癌细胞情况,实现护理工作的高质量水平。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护理满意度;癌细胞控制情况分化型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癌中最为常见的分型,其常见的规范治疗措施为碘131治疗+甲状腺癌根治术[1]。

优质护理针对行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疾病的良好控制,改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2]。

现列举100例行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分组讨论。

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在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我院诊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其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

参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22-69岁,平均年龄(55.23±4.11)岁。

研究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21-69岁,平均年龄(55.21±4.10)岁。

^(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辐射防护

^(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辐射防护

※肿瘤科护理131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辐射防护宋文静V周演铃1陈晓侠2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随着人类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其治疗方法也日趋完善。

其中,放射性碘131(1311)通过释放B射线,可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或不能切除的甲状腺癌转移灶,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同时释放的7射线能够穿出患者体外,可造成环境污染及周围人员的辐射损害。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放射性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辐射防护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辐射防护新方法提供思路,从而减少对医护、患者及其他可能受到辐射照射群众的损害。

关键词:放射性碘131;分化型甲状腺癌;辐射防护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⑴,根据组织学划分标准可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发病率占甲状腺癌的95%以上⑵。

实践证明,放射性碘131(1311)治疗DTC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具有用药简单、无创伤等优势,因此严I已成为DTC患者甲状腺全切/近全切除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勺。

D01:10.19793/ki.l006-6411.2021.12.048工作单位:1.215000苏州苏州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2.214000无锡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护理部宋文静:女,硕士在读,主管护师周演铃: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0-02-261危害作为一种放射性物质,妙1在治疗过程中可同时释放B射线和7射线,其中,7射线能够穿出患者体外,使患者成为一个移动的放射源闵。

有研究表明顷,低剂量、小剂量的外照射可使细胞发生损伤,长期可影响人体免疫系统、造血系统,还可能使生殖细胞发生突变导致遗传变异,诱发癌变等。

另外,针对DTC患者进行的知“清甲”或“清灶”治疗,1311操作剂量大,且容易挥发,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及周围人员的危害,因此,对接受治疗的患者须采取适当的辐射隔离⑺。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规范全网发布:2012-07-27 14:27 发表者:袁媛6685人已访问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规范甲状腺癌的治疗在国内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虽然国外有一系列相关指南,但国内的医生大多不甚了解,为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核医学分会以及外科学分会曾经在大连召开会议,期望对本病的治疗给予规范性指导,但因为三个学会的专家观点不一,意见分歧较大,最终未能如愿。

值得庆幸的是,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于2008年制订了一个指导性意见,这对规范我们处理甲状腺癌具有较好的帮助作用。

下面将全文发表如下。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在国际上已有60年的历史,我国开展此项工作亦近50年。

目前,国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开展此项治疗工作,成为DTC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外科手术切除、131I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国际上公认治疗DTC的理想方案。

131I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后的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和复发及转移病灶的治疗。

清甲治疗后,当患者血清Tg≤2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即达到治疗目的,开始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并定期随访。

在随访中,Tg≥10ng/ml(未服甲状腺激素状态下或服用甲状腺素抑制TSH治疗时Tg >5ng/ml)或发现复发及转移病灶,应进行131I转移病灶的治疗。

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具有摄碘功能,因此,病灶可以聚集131I,通过β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发挥治疗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大多数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对131I均敏感,临床疗效肯定。

一、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1.清甲的理由①131I可摧毁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中难以探测的微小甲状腺癌病灶;②有利于进行全身131I显像;③有利于通过测定Tg水平监测甲状腺癌;④乳头状癌有双侧、微小多灶、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趋势,局部潜伏及发展期长、复发率高;⑤DTC具有局部浸润特点,复发可能性增大。

放射性_131_去除分化型甲状腺_省略_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与影响因素分析_刘晔

放射性_131_去除分化型甲状腺_省略_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与影响因素分析_刘晔

放射性131I 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 carcinoma ,DTC )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又称“清甲”治疗,是131I 治疗DTC 局部或远处转移病灶的首要关键步骤,因此研究分析其疗效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对我院2004年4月至2012年11月间行“清甲”治疗的51例患者临床放射性131I 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与影响因素分析刘晔晋建华刘建中李思进武志芳陆克义【摘要】目的研究应用放射性131I 首次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DTC 患者51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48例,滤泡状癌3例。

所有DTC 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平均15个月内给予131I 治疗,剂量为(2.96~5.55)GBq (80~150mCi ),131I 治疗后平均6个月行第2次大剂量131I 治疗,并于7d 后行131I 全身显像,甲状腺部位无残留甲状腺组织显影被认为首次“清甲”成功。

影响因素采用t 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b inary Logistic 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51例DTC 患者,首次“清甲”成功者22例(占43%)、未成功者29例(占57%)。

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大小(χ2=4.965,P =0.026)、首次手术距“清甲”治疗的时间(Z =-2.631,P =0.009)、“清甲”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 )水平(Z =-2.149,P =0.032)、“清甲”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 )水平(Z =-2.815,P =0.005)及“清甲”前有无转移(χ2=12.466,P =0.002)是“清甲”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

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清甲”前血清TSH (Wald=4.209,P =0.040)及Tg 水平(Wald=4.563,P =0.033)是“清甲”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放射性碘-131治疗Radioactive Iodine-131 Treatment for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黄蕤*, 李林*【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碘-131; 治疗【中图分类号】 R653 【文献标志码】 C【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四川成都 610041) 【通讯作者】 李林,E-mail :huaxihospital_li@yahoo. com. cn 【作者简介】 黄蕤(1977年-),女,四川省泸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放射性核素治疗,E-mail :huangrui1977@163. com 。

专家论坛1 甲状腺肿瘤的流行病学甲状腺肿瘤在人类肿瘤类型中并不常见,但在内分泌系统中是最常见的肿瘤。

其中90%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它又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滤泡癌(FTC )和Hürthle 细胞甲状腺癌,其中PTC 最为多见,占85%左右[1]。

2011年美国确诊甲状腺新发肿瘤48 020例,占内分泌肿瘤的95.3%,占所有新发肿瘤的3.0%,男女发病比为1∶3.2;因甲状腺肿瘤死亡的患者占当年内分泌肿瘤死亡患者的66.4%,占整个肿瘤死亡患者的0.3%,男女死亡比为1∶1.3[2]。

我国上海市1983~2007年的统计资料[3]显示,男性患者甲状腺癌发病率从1983年的1.0/10万增加到2007年的3.0/10万,1983~2000年年度百分比变化(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 )为2.6%,2000年后增加到14.4%;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从1983年的2.6/10万增加到2007年的11.6/10万,1983~2003年APC 为4.9%,2003年后增加到19.9%。

天津城市居民1981~2006年期间的甲状腺癌平均发病率为2.42/10万,PTC 平均发病率为1.30/10万,其中女性PTC 为2.14/10万,男性PTC 为1.17/10万,女性PTC 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从1981的0.87/10万增加到2006年的4.70/10万[4]。

统计我院甲状腺癌手术人次呈逐年升高趋势,2009、2010及2011年甲状腺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者分别为295、347及412例。

2 放射性碘-131 (131I )治疗DTC 的原理DTC 因为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DTC 可表达钠/碘转运体(NIS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 )、甲状腺球蛋白(Tg )等蛋白,具有部分摄取和有机化碘的能力,因此能够摄取并储存进入体循环的131I ,利用131I 衰变发射β射线,通过直接和“交叉火力”效应对细胞进行电离辐射损伤和放射生物效应,导致残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DTC 细胞的裂解和凋亡。

β射线在组织内平均射程小于1 mm ,所以β粒子的能量几乎全部释放在残留甲状腺组织或病灶内,对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影响较小,属于靶向内放射治疗。

自1946年首次报道131I 用于治疗DTC以来,经过60多年的发展,131I 治疗已成为DTC 术后处治的重要手段[5]。

3131I 治疗DTC 的临床意义131I 治疗DTC 包括:①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去除治疗,见图1A ;②手术不能切除,但可以摄碘的DTC 转移灶治疗,见图1B 和1C 。

用131I 去除DTC 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同时,消除了隐匿在残留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DTC 病灶,降低DTC 的复发和转移发生的可能性。

残留甲状腺组织完全去除后,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可促使DTC 转移病灶摄碘能力增强,有利于用131I 显像发现DTC 转移灶,同时利于131I 对转移灶的治疗。

血清Tg 水平的变化是DTC 复发或体内存在DTC 转移病灶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当残留甲状腺组织被完全去除后,体内无Tg 的正常来源,通过检测血清Tg 水平的变化,有利于对DTC 的复发或转移进行监测和诊断,给予去除或治疗剂量131I 后进行的全身显像,常可发现诊断剂量131I 全身显像未能显示的DTC 病灶,这对制定患者随访和治疗的方案有重要意义。

4131I治疗DTC的适应证国内最早应用131I治疗DTC是在20世纪60 年代。

近年来,随着国内DTC患者逐渐增多,接受131I 治疗的DTC患者也越来越多,这要归功于131I治疗的规范化和外科医生对131I的认同。

2008~2011年期间我科应用不同剂量131I治疗DTC病例见图2。

但目前131I治疗集中在北京、上海、成都等一线城市,二级或更小城市不能开展或很少对DTC患者进行131I治疗,尚存在DTC术后首先接受化疗或外放射治疗而不推荐行131I治疗,对DTC术后131I治疗的适应证的掌握尚未完全达成共识。

图2 华西医院核医学科2008~2011年131I治疗DTC患者统计图国际上对DTC低危险度(肿瘤病灶为单灶性且<1 cm,无包膜浸润,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长期随访复发率<2%,因此可不行131I治疗[6]。

对DTC高危险度(包括任何T3和T4或者任何TN1或M1)患者行131I治疗可降低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和复发率[7,8]。

对于某些低危险度患者(T1多灶性、T1>1 cmN0M0和T2N0M0)是否需要131I治疗目前尚存在争议[9-11]。

Mazzaferri等[9]对350例接受131I去除治疗的低危险度DTC患者随访30年,其复发率为16%,而802例只接受手术和甲状腺激素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为38% (P<0.001);131I治疗后的DTC患者肿瘤特异性死亡率为3%,也低于未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8%,P=0.03)。

但来自Mayo Clinic医学中心的大宗(n=1 542)随访30年的研究资料[10]则表明,行131I治疗和未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7%和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肿瘤相关性死亡率分别为5.9%和7.8%,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43)。

美国国立甲状腺癌治疗协作研究组(National Thyroid Cancer Treatment Cooperative Study Group,NTCTCSG)[11]对2 936例DTC患者进行了平均3年的随访,131I治疗均有助于延长Ⅱ~Ⅳ期DT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时间,而对Ⅰ期患者没有体现出实质性优势。

我们结合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2009版《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6]、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2003 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12]中131I治疗DTC和我科20多年131I治疗DTC的经验(表1),提出以下对131I治疗DTC的指征。

除此之外,我们对需要外科医生协助或决定的内容如治疗前注意事项,是否再次手术进行讨论,而关于治疗剂量选择,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治疗后随访等核医学专业知识不作讨论。

4.1131I去除治疗的指征①有远处转移、肉眼可见的周围侵犯,不管肿瘤大小,均需要131I治疗;②原发肿瘤≥4 cm,也应考虑131I治疗;③1~4 cm的肿瘤且有淋巴结转移,或其他高危因素(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组织学类型),应考虑131I治疗;④单病灶肿瘤<1 cm且无高危因素,不推荐131I治疗;⑤多病灶但所有病灶均<1 cm且无高危因素,不推荐131I 治疗。

4.2131I治疗复发灶或转移灶的指征①残留甲状腺组织已被完全去除的DTC患者,复发灶或转移灶不能手术切除,131I显像病灶浓聚131I ;②残留甲状腺组织已被完全去除的DTC患者,如131I显像阴性,但Tg水平升高(高度提示甲状腺癌转移或体内有小的弥散的微小DTC病灶),可经验性治疗。

图1 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去除治疗和摄碘的DTC转移灶治疗。

1A:去除治疗,中年女性,PTC术后,100 mCi (3 700 MBq)131I去除剂量显像提示颈部甲状腺组织残留,未见转移征象;1B:转移灶治疗,青年男性,PTC伴双肺转移,200 mCi (7 400 MBq)131I治疗剂量显像提示双肺弥漫显影;1C:转移灶治疗,中年女性,FTC伴全身多处骨转移,250 mCi (9 250 MBq)131I治疗剂量显像提示全身骨骼多处异常浓聚灶(均为我科室病例)5131I治疗前准备治疗前停服甲状腺激素及影响摄碘功能的药物和食物2周以上,碘摄入量≤50 μg/d,特别注意避免增强CT检查,因为目前常用的造影剂为欧乃派克和优维显,其活性成分为三碘苯甲酸的衍生物,其含碘量150 mg/ml,如一次注射造影剂100 ml,摄入的碘比每日要求基本摄碘量高30万倍(15 g与50 μg),这样会明显降低病灶对放射性碘的摄取,如已行增强CT检查,原则上至少等1个月后再行131I治疗[13]。

术后补充甲状腺激素再停药(术后3个月)与不补充甲状腺激素(术后3~4周)接受131I治疗,对患者伤口恢复、131I疗效和副作用发生无明显区别,但要注意术后1个月内血清Tg 水平尚不能代表术后甲状腺组织残留大小,因为Tg 的生物半衰期为3~4 d ,手术后6~8 周血清Tg 含量趋于稳定,此时Tg 的含量才反映了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大小[14]。

6再次手术去除治疗前可行甲状腺吸碘率测定和99m T c O4‾甲状腺显像,评价术后甲状腺组织残留程度。

如甲状腺组织残留过多,吸碘率较高,可建议患者再次手术,否则可能需要多次131I去除治疗,甚至多次去除治疗也难以获得理想结果。

如去除治疗前颈部彩超提示残留甲状腺内尚有异常占位或淋巴结异常,更应建议患者再次手术,这可避免131I治疗后引起局部粘连加大手术难度。

利用131I全身显像,可以发现特异性的转移病灶,如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肾上腺转移等,结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融合显像可准确定位,见图3 (此图为我科室的病例)。

核医学医生此时应将显像结果同外科医生交流,对于可以手术切除的转移病灶尽量争取手术,避免患者接受多次131I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辐射[15]。

图3男性患者,PTC术后,已行131I去除治疗。

5 mCi (185 MBq)131I诊断显像提示上纵隔异常放射性浓聚影(红色长箭头),行SPECT/CT断层显像,上纵隔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定位于胸廓入口平面气管右侧,同机CT可见该处为一肿大淋巴结(红色短箭头)DTC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甲状腺外科、头颈外科医生和核医学科医师相互交流沟通,通力协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