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看金融新闻英译汉

合集下载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应用——以China+Daily新闻标题翻译为例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应用——以China+Daily新闻标题翻译为例

1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8)IⅥadonnatopsstyleawards麦当娜荣膺ELLE时尚人物大奖该译文完全忠实于原文,保留了源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还可以再现出上下文意义。

但是,鉴于“时尚大奖”种类繁多,中国读者不可能一一对号入座,故译者增译了EI。

LE(时尚杂志)来补充信息,这正是交际翻译作为辅助手段的体现。

(9)Highqualitymarriagesarethebeststress—bustersforwomen幸福婚姻有助于缓解女性压力在完全忠实于原文形式的基础上,为了保持新闻标题流畅通顺的特点,译者把名词stress—busters(压力驱逐者)转换成动词“缓解”,即进行词类转换,以期在保留原文形式的同时使译文流畅自然。

2)结构重组由于受版面限制,英语标题常简缩成分,译者有义务把省略信息复原译出,让读者对标题一目了然,使标题更加突出。

这时候,译者就要从“形”方面对句子结构进行加工。

例如:(1O)Pollutionmakescancersthetopkiller环境污染致癌——我国头号杀手当新闻标题含义直接、明白,不致造成读者理解歧义时,直译是最能体现原文风格的翻译手段。

以上标题原文信息清楚明了,译文直译;同时,为了造成句子对称,有效传递信息,译者适当加上补充信息,以期引起读者重视。

(11)StiIIonbudget?Trythesecheapfashiontips.九招教你省钱又时尚原文以设问形式开头再补充回答,如果按照汉语句法结构表达必会冗长繁琐;译者通读全文后知悉该文以9种方法教读者省钱又时尚为内容,为使读者清楚全文主旨,两句变一句,结构改变,但完全保留原有信息(省钱&时尚)。

两种方法的结合不仅简单明了,还有夺人眼球的作用。

(12)McDonald’sseekstorefine“Mciobs’’“麦当劳的工作”=“没前途”?这是一篇关于牛津字典用“Mcjob”定义“没前景的工作”而麦当劳公司提出抗议的新闻。

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角度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特征及翻译策略——以《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等外刊为例

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角度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特征及翻译策略——以《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等外刊为例

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角度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特征及翻译策略——以《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等外刊为例摘要:作为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新闻主要有提供信息和宣传引导两大功能,英语新闻亦是如此。

标题作为外刊新闻的门面,不仅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时还会直接决定该条新闻是否可以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深入体会外刊新闻标题,对英语写作、翻译甚至整个双语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

本文从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角度出发,以《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等国外主流媒体的部分标题为例,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关键词:外刊新闻;标题特点;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一: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简介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著作《翻译问题讨论》中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原则。

语义翻译注重保留源语文化,尽最大可能传达源语精确的语境意义。

交际翻译则强调关注译文读者,让读者获得的效果与源语读者获得的效果尽可能接近。

虽然面临争议,但该理论一直被后人沿用。

该理论对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起到了一定帮助作用。

二: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归纳该部分通过分析《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等外刊标题,对英语新闻标题特点进行大致总结概括,利于我们学习借鉴地道语言表达,提升写作水平。

1、用词简洁,精炼概括汉字所占空间小,含义丰富,同样空间可以包含较多内容,标题可以较长。

而英文字母占空大,要想完全表达含义,需要借用占空小的词语。

(1)Scottish independence:UK Rip? 苏格兰独立:英国分裂?(2)Mutual Suspicion Mars Tech Trade with China 中美技术交易:疑虑重重谈及分裂,一般会想到secession,但考虑到前面已有长单词,为节省空间,此处改用rip,简单易懂。

例(2)中的mar意为损伤,简明扼要地表达出两国技术贸易之间的障碍问题。

不失为小词大用的典例。

从交际翻译理论视角看经济类文本的汉译——以《经济学规律这门沉闷科学里..

从交际翻译理论视角看经济类文本的汉译——以《经济学规律这门沉闷科学里..

从交际翻译理论视角看经济类文本的汉译——以《经济学规律:这门沉闷科学里的真理和谬论》的汉译为例摘 要本文基于丹尼·洛迪克2015年的最新作品《经济学规律:这门沉闷科学里的真理和谬论》部分章节的汉译实践,尝试以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Newmark)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经济文本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使目的语文本文从字顺、易于理解,达到翻译的目的。

本文主要从词汇和语篇两个层面分析说明交际翻译能力是如何体现在经济文本翻译之中的。

在词汇层面,文章对该经济文本中出现的名词进行细化分类,分析讨论普通名词语境化、一些特有术语以及典型的专有名词;在句法层面,本文则探讨省略句、定语从句及其他复杂句,分析处理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旨在使句子最大程度达到通顺流畅,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习惯。

此外,本文还从跨文化层面探究经济文本的翻译问题,通过归纳分类文本中出现的文化词汇,尝试解决阻碍不同文化现象背景下读者的理解问题。

关键词:经济文本;交际翻译能力;词汇层面;句法层面;译例分析On the Translation of Economic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ACase Study of Economics Rules: The Rights and Wrongsof the Dismal ScienceAbstractThe thesis,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of two chapters of Economic Rules: The Rights and Wrongs of the Dismal Science, the latest work written by Dani Rodrik,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pproach put forward by Peter Newmark, attempts to deal with various strategi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e paper aims at producing a target text which is faithful, fluent and easy to understand, thereby,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can be achieved.The writer intends to illustrate the way for the translator to embody his competence in translating the economic text. On the lexical level, the thesis classifies various nouns that appear within the text, i.e. several unique terminologies and proper nouns as well as contextualization of common nouns in this economic text; on the syntactical level, it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several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such issues that appear within the text, for instance, elliptical sentences, attributive clauses and other relevant complex sentences, the present author endeavors to enable the translation to conform to target language text and readership.Furthermore, it also discusses the cross-cultural phenomena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this economic text by summarizing and classifying two categories of cultural words, trying to resolve the hindrance of understanding certain concepts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Keywords: economic text;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competency; lexical level; syntactic level; case study目 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第一章 引言 (1)1.1翻译文本简介 (1)1.2翻译动机 (2)1.3翻译的标准问题 (2)第二章 理论框架 (4)2.1翻译理论的选择与应用 (4)2.2纽马克的语言功能与文本分类 (5)2.3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异同与完善 (6)2.4交际翻译能力的定义与实际运用 (7)2.5小结 (9)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10)3.1词汇层面——名词的翻译 (10)3.1.1具有特定意义的普通名词 (10)3.1.2专业术语 (13)3.1.3专有名词 (15)3.2句法层面 (18)3.2.1定语从句翻译的处理 (18)3.2.2其他句子的处理 (21)3.3跨文化层面的理解与翻译 (25)3.3.1政治经济 (26)3.3.2社会文化 (27)3.4小结 (29)结语 (30)收获与发现 (30)问题与不足 (31)参考文献 (32)附录一:英文原文 (33)附录二:中文译文 (60)致 谢 (81)第一章 引言1.1翻译文本简介本文选自土耳其经济学家丹尼·洛迪克2015年的最新作品《经济学规律:这门沉闷科学里的真理和谬论》,丹尼·洛迪克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研究全球经济的著名专家。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一、引言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1981)、《翻译教程》(1988)、《翻译论》(1991)和《翻译短评》(1993)。

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部分就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

在纽马克之前,翻译方法一直处于传统的二分命题法之争,即直译与意译之争,和纽马克同时代的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无法摆脱这种二分法模式。

一元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手段,即人与人当面说话的方式;翻译和语言一样,纯粹是一种社会现象。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意翻译就是针对这两个概念而制定的。

纽马克在其1988 年出版的《翻译教程》中提了八种翻译方法:逐字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改写、自由翻译、习语翻译、交际翻译。

在这八种翻译方法中,纽马克认为,只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符合翻译的两个目标,即准确与简洁。

根据纽马克自己的叙述,对奈达的“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的反思促成了他的语义与交际翻译理论的建立。

因为他认为仅有“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是不完整的,原作的语义结构和思维过程不能弃之不顾。

但是,纽马克不是抽象地决定采用语意或交际翻译,而是以特定的语篇参照框架决定的。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同时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将所有的文本划分为三大范畴: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进而将文本归为三类: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

纽马克认为,根据不同的语篇的显著特征和主要困难,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使翻译方法和语篇类型密切结合,翻译将更贴切原文,传达源语的思想和神韵。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述和定义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布勒和雅各布森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他还采纳了弗格茨基关于思维本质的观点区分这两种翻译。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 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 影响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    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    影响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一、引言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1981)、《翻译教程》(1988)、《翻译论》(1991)和《翻译短评》(1993)。

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部分就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

在纽马克之前,翻译方法一直处于传统的二分命题法之争,即直译与意译之争,和纽马克同时代的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无法摆脱这种二分法模式。

一元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手段,即人与人当面说话的方式;翻译和语言一样,纯粹是一种社会现象。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意翻译就是针对这两个概念而制定的。

纽马克在其1988 年出版的《翻译教程》中提了八种翻译方法:逐字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改写、自由翻译、习语翻译、交际翻译。

在这八种翻译方法中,纽马克认为,只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符合翻译的两个目标,即准确与简洁。

根据纽马克自己的叙述,对奈达的“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的反思促成了他的语义与交际翻译理论的建立。

因为他认为仅有“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是不完整的,原作的语义结构和思维过程不能弃之不顾。

但是,纽马克不是抽象地决定采用语意或交际翻译,而是以特定的语篇参照框架决定的。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同时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将所有的文本划分为三大范畴: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进而将文本归为三类: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

纽马克认为,根据不同的语篇的显著特征和主要困难,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使翻译方法和语篇类型密切结合,翻译将更贴切原文,传达源语的思想和神韵。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述和定义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布勒和雅各布森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他还采纳了弗格茨基关于思维本质的观点区分这两种翻译。

从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探析中英颜色习语的翻译策略

从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探析中英颜色习语的翻译策略

从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探析中英颜色习语的翻译策略颜色习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和文化的结晶,不同民族对颜色习语的情感反映及被激发的语义联想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不同,这也是翻译中需要跨越的一大障碍。

简要介绍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在此基础上阐述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在中英颜色习语翻译中的实践运用。

纽马克语义翻译交际翻译颜色习语一、引言人类对颜色有着最基本最直观的共性认知,然而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不同,颜色词的用法存在着差异。

颜色词与其他词合成或惯用语统称“颜色习语”。

汉英语言中颜色习语十分丰富。

被打上不同文化烙印的颜色习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与共性。

本文从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探析中英颜色习语的翻译策略。

二、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产生和界定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以功能语言学家卡尔·布勒和雅各布森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即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和劝说功能(vocative function)为依据,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纽马克这两个概念的提出,不仅缓和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直译和意译的争论不休的局面,还为翻译研究指明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语义翻译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而交际翻译是“以读者为中心,强调翻译的归化,千方百计要为译文读者铺平阅读与理解之路,把一切陌生变为熟识,把一切曲折都拉直”(罗平, 2001)。

纽马克指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译语的表达形式上。

语义翻译力求译文接近原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屈从原语文化及原作者;交际翻译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关注点是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和反应。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应用以China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应用以China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应用以China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两种主要翻译策略在新闻标题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对中国相关新闻报道标题进行英译的过程中所展现的独特价值与挑战。

语义翻译,以其忠实原文语义和结构的特点,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保持源语文本的信息精确度,力求传达原文的所有细微含义而交际翻译则注重译入语文化背景下的有效交际功能,力求在目的语环境中实现与原文同等或近似的交际效果。

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纸之一《中国日报》(China Daily)的新闻标题翻译为例,我们分析其如何灵活运用这两种翻译策略来处理不同类型的新闻标题,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目标读者的有效沟通。

文章首先回顾纽马克(Eugene A. Nida)提出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实例剖析,揭示二者在实际操作中的权衡与融合。

研究发现,在新闻标题这一特定语篇类型中,译者既要忠实地反映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又要考虑标题的简洁性、醒目性和目标读者的认知习惯,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策略的选择和结合至关重要。

本文将进一步阐述这两种翻译策略如何适应不同新闻题材、语言风格和文化因素,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深化。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应用在新闻标题翻译这一领域,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两种策略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强调原文的语义内容忠实传递,力求保持源语文本的信息精确度和内在逻辑结构。

在新闻标题翻译中,语义翻译表现为尽可能保留原文标题的所有含义细节,即使这意味着目标语标题可能在句式和表达习惯上不同于常规的本土新闻标题。

例如,如果英语标题使用了一种双关语或者文化隐喻,语义翻译会尝试再现这种复杂意义,尽管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译文显得较为晦涩或不符合汉语新闻标题简洁明快的传统。

另一方面,交际翻译则更侧重于译文在目标语文化环境下的有效交际功能,它关注的是译文能否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产生与原文相似的反应效果。

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浅析英汉翻译

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浅析英汉翻译

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浅析英汉翻译作者:罗璇刘娜娜涂湘莹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12期摘要:语义翻译忠实于原作者和源语言,而交际翻译以读者和目标语为中心。

只有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重现原文的意义,达到语言的交际功能。

通过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来分析英汉翻译。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英汉翻译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在维果茨基的影响下,反对过分强调语言社会层面的价值,而是把语言看作思考和自我表达的工具,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而形成交际翻译的观点。

在乔姆斯基的影响下,纽马克形成了语义翻译这一概念。

在研究英汉翻译的过程中,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定义语义翻译的目的是“在目的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

纽马克认为目标文本应在目标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源文本的语境意义。

在语义翻译中,译者首先必须忠于原作者,服从源语文化,只在源文本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障碍时才加以解释。

因此,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相比会显得比较复杂、笨拙。

在交际翻译中,纽马克认为目标文本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源文本。

由于重效果而不重内容,所以交际翻译首先要忠实于目标语和目标文本读者,要求源语服从目标语和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和晦涩难懂之处。

因此,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相比会比较通顺、简朴,译文通常会比较长。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运用1.语义翻译的运用语义翻译通常适用于文学、科技文献和其他视原文语言与内容同等重要的语篇题材。

例如:原文:The mantle of your high office has been placed on your shoulder at a time when the world at large and this organization are going through an exceptionally critical phase.译文:正当全世界和本组织处于一个异常危急的时期中,这个崇高职务的重担落到了你的肩上。

比较语言学论文:中英日常文化交流中的隐喻对比

比较语言学论文:中英日常文化交流中的隐喻对比

比较语言学论文:中英日常文化交流中的隐喻对比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

隐喻深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经常使用隐喻。

本文在介绍隐喻的定义、类型等基础上,对比分析中英两种语言在科技、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隐喻现象,以期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中英文化中的隐喻及其内涵。

关键词:隐喻; 应用; 文化内涵;英国语言学家理查兹(I.A.Richards)曾说,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隐喻,不使用隐喻,我们就无法描绘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物,甚至无法连贯地说上三句话(詹蓓,2003)。

由此看来,隐喻之于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很多情况下人们在运用时都不自知。

隐喻是当下语言学研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体现不同事物在不同语境下的象征意义。

作为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隐喻在文学创作中也经常被使用到。

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具有隐喻性(Lakoff,1980),隐喻概念是语言构成的基础,它在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上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隐喻只是被狭隘地视为修辞学这样的边缘学科的研究对象(伍静,2019),因此,有关隐喻的传统理论和研究也仅仅将隐喻看作一种修辞方法。

实际上,隐喻并非只是修辞那么简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语言学的转向和心灵哲学浪潮的出现,隐喻理论的研究很快引起了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的关注(陈凯莹,2019)。

隐喻学研究的热潮涉及到了多个学科,其代表人物就是乔治·莱考夫。

他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隐喻涉及到人类的概念系统以及对概念系统的认识,是人们思维、行为或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

总之,隐喻渗透在日常交流和语言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简单讨论中英日常文化交流中的隐喻。

1、隐喻的概念1.1 、隐喻的定义隐喻又被称为“暗喻”,是文学创作经常使用到的语言修辞手法(周莉,2018)。

顾名思义,隐喻可以理解为隐含的、不明显的比喻,即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

交际翻译理论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交际翻译理论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交际翻译理论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的应用【摘要】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newmark翻译理论的二元论,英语新闻因有其特殊的文体特征,其翻译除需遵循语义翻译外,某些特征还需遵循交际翻译。

本文将从新闻文体的词汇特征,时态特征和语态特征等方面来说明交际翻译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新闻翻译;新闻文体特征;交际翻译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和整个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新闻翻译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如今,一些学者已经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但是他们的研究仅限于分析新闻的语言特征,然后提出相应的翻译技巧,而没有考虑到因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可译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翻译的更多的是包含在语言中的文化而不是语言本身。

最能体现这种基于文化而非语言的翻译,恰恰就是新闻翻译。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仅仅是字对字翻译,在新闻翻译中是远远不够的。

在peter newmark 的《翻译理论研究》中,语言被分为六种功能:表达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审美功能,人际功能,元语言功能。

根据这六种功能,peter newmark又将文本分为相应的六种类型。

很明显,新闻文本属于信息文本,因为信息功能强调外部环境、话题的真实性。

而根据newmark的理论,绝大多数信息性、人际性及元语言性文本,适合用交际翻译。

所以,新闻翻译的主要翻译方法应当是交际翻译。

一、newmark的翻译理论(一)newmark的翻译理论peter newmark 在翻译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提出了八种翻译方法:字对字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归化,意译,地道翻译,交际翻译。

其中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能最大限度达到翻译的最终目标:准确和简洁。

这两种翻译方法的提出以及这两种翻译之间的共性和区别开拓了翻译理论研究新途径,在西方语言学界和翻译理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其中“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

参考内容二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 角色。在翻译理论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两个核心概念。本次演示将探讨这 两种翻译类型的定义、应用场景、优缺点以及未来研究和发展趋势。
一、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基本 概念
语义翻译是指尽量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词汇、语法和修辞特点的翻译方法。它 强调对原文的忠实性,通常以直译为主要手段。而交际翻译则以传达原文的意图 和信息为主要目的,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重在使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原文 的意义。
语义翻译理论
语义翻译是指在不改变原文语法和词汇的基础上,通过语境和语篇分析,准 确地传达原文的特定意义。这种翻译方法强调对原文的忠实性,以及译者对原文 和目标语言文化的理解。例如,英语中的“black and blue”可以直译为“青一 块紫一块”,但在某些语境下可能更适合译为“遍体鳞伤”。
语义翻译在文学、法律、科技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法律文本的 翻译中,由于法律语言的特殊性质,往往需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这时采用 语义翻译就更为合适。
在新闻报道的翻译中,交际翻译尤为重要。新闻报道旨在传递信息,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应重在传递原文的主要信息,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情况。
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优缺 点
语义翻译的优点在于能够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使目标读者能够 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然而,语义翻译也可能会造成目标读者理解上的困 难。
交际翻译的优点在于能够确保目标读者正确理解原文的意图和信息。这使得 交际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很高的效用。然而,由于过度强调交流效果,有时 会导致译文失去原有的文化色彩。
四、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发展 前景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融和科技的发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将更加广泛。对于语义翻译而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将在语义 分析和词汇选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帮助译文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细节和内涵。

在英汉翻译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应用

在英汉翻译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应用

y wn i e s e l i a e s mes o t sg t d p r o s0 i w yt a t l e s n e s o h r- ih e e s n i n h s a o nh r
p s etr’ o talte . ’
语义翻译会译 为“ 鲜红 的套裙 配 卜得体的帽子和鞋袜 , 是春 天女上们最时髦 的着装。可是她们这种 扣扮 在大街上打呵欠也 ‘ 要当心 , 否则近视寄信 就可能会把信投到她们的简里。这段翻泽 ” 直该 算成功 :中国的信 筒是绿色的而在英 罔信筒是红色的 但 是这个翻译不能将这种 幽默效果传达给读 普:这个例子 说明完 全的忠实有时并不能表达作者的思想 , 这 然就失 去了翻译 的意
义?
交际翻译 的服 务对象是译 入语 的读者 , 翻译 的内容和语 言都 要 以读者能够理解 和接受为准则。强调 的是再现原文的要 旨 , 重 视翻译可能带来 的社会价值 。语 义翻译的服务对象是原语作者 , 翻译 的 目的是最 大限度地 表现原语作者 的思维方式 和独特 的文 体风格。全面 、 深刻地再现原文的各种含 义。探究词 义的细微差 别 。语义翻译 只是在必要时才帮助读 者, 因为它认 为读者必须服 从作者 。两者 出现 冲突时 , 际翻译强调 的是原文的精神 , 交 而非
例子 1“ t a t :We P t ! n”
语 义翻译会译为“ 湿油漆 传达了信息 内容 , 但效 果 然未 译出交际翻译 的译 文“ 油漆 未干 , 请勿 触摸 !之意 。 ” ②有 时 , 义翻译的并不能表 达作 者的思想 , 语 反而失去 了翻 译的意义。
例 子 2 :
有限虽然加大了信息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也要考33在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加强师生互动虑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及接受能力任课教师在讲课时必需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赖教师写板书来传递信息教师自然成根据课堂隋况来控制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切以提高课堂教学为课堂的主角多媒体教学则不同课件是事先制作好的

浅谈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及运用

浅谈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及运用

浅谈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及运用摘要:本文简略地分析和评价了由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两个概念,通过比较它们的差异,试图阐明两者的具体应用方法,语义翻译更注重对原文文本的忠实;而交际翻译更注重如何能让译著的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阅读感觉,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更重视原文形式带来的影响,而后者更强调原文的内容的真正含义.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区别只是相对的。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为了求最佳的翻译效果,通常会交替选择使用这两种方法。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差异一、引语翻译是文化交流悠久的活动之一,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在沟通国际间交流、丰富人类文化、促进文化趋同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翻译涉及作者和译者,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

在文化趋同过程中,不同文化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交叉和碰撞,从而给语言翻译者带来困难。

那么在熟悉两种文化的同时,译者是应该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忠实于原语文本,尽量多地采用语义翻译,还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异语文本为中心,多使用交际翻译呢?本文欲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与联系入手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定义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1981年出版的《翻译问题初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书中首次引入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个概念.语义翻译指译者在译语的语义规则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

它以原文为依归,力求保留源语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因而译文与原文的形式和风格更为接近。

而与之相对应的交际翻译则试图使译文对译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文对源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它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的读者对象,主张根据文本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实践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实践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实践都曼(塔城日报社,新疆,维吾尔 834700)摘 要:在新闻报道中,标题不仅可以突出新闻的重点,还能够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展示作用,在进行新闻标题翻译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重视程度,了解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之间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将两者进行相互地融合,合理性地利用,从而使得新闻标题翻译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另外还需要认真地分析新闻标题翻译的主要工作思路,选择正确的工作方法,为新闻发表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闻标题翻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对比研究随着我国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在不断的扩展和延伸,在当前新闻标题翻译工作中需要结合新闻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简短和真实性的特征为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且还要融入独特的词汇和修辞水平。

在语义翻译中要忠于语言本身的特色,但是由于各个国家文化和风俗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需要正确地选择交际翻译方式,明确交际的目标以及范围,从而完善新闻标题翻译的工作模式。

一、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对比(一)概念在进行新闻标题翻译工作中,需要结合文本本身的含义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理论,并且还要对新闻类型进行多方位地分析以及研究,通过权威文本和非正式文本来进行翻译。

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适用于所有文本翻译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来支撑实际工作的有序进行[1]。

语义翻译主要是指在实际翻译时以文本内容作为主要的基础,根据语言特点和语言文本的表达方式,有组织地形成目标文本,这种翻译方法和作者原本的意思是相互接近的,能够让读者更加地了解文本的本质性内容,快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

交际翻译主要是以读者为主要的中心,采取不同的文本翻译方法来展现出文本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翻译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都是非常明显的,因此需要根据文本翻译的要求和标准正确的选择翻译方法,也可以将语音翻译和交际翻译进行相互融合,共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交际翻译理论下的新闻英语翻译方法

交际翻译理论下的新闻英语翻译方法

- 239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交际翻译理论下的新闻英语翻译方法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陈红红【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需要不断的了解世界和了解自己,所以要通过不同的媒介来传播各种信息。

交际翻译理论的主要目标就是努力让译文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一样。

本文介绍了新闻英语的特点,从交际翻译层面对英语新闻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交际翻译 新闻英语 翻译方法引言在全球化的时代下,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中国也应更多地像其他国家学习。

另外,好多新闻媒体都在传递更广泛的新闻信息,如电视、互联网、报纸等新闻媒体,他们报道采用的英语被称为新闻英语。

因此,译者应该让读者体验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

翻译者要做到分析其源语的语言特征,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及步骤,试图做到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有形同的理解。

一、新闻英语的翻译特点1.词汇上运用大量的新词。

作为一种有效的、方便的新闻媒体,许多事件和新思路将首先会登在在报纸上,通过报纸网络传播会出现大量的新词。

许多因素会导致新单词的出现,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新的发明,新的想法出现,新的事件不断涌现。

例如:bachelor mother 就是单身妈妈的意思;yuppies 相当于young urban mobile professionals 被译为雅皮士的意思。

2.短词或首字母缩写词。

另一个特点是使用词汇时拼写短单词,或使用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特别是在标题中,运用这样的话会使新闻更加有说服力和表达更准确。

简写词是指英语新闻中速记拼写短单词的使用形式,例如:(1)World Eyes Mid 一East peace Talks 翻译为:世界关注中东和平谈判;(2)Australia Makes Bid To Lure Asian Tourists 翻译为:澳大利亚力图吸引亚洲游客。

将短语中所有词的首字母大写就是缩写,特别是一些组织或职位等都会将首字母大写来表示全称。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比较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比较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比较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能够很好地指导翻译实践,因为它时刻将语言的意义及其交际功能作为衡量翻译过程的准绳。

我们在学习这个理论的时候,应该注意到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从两个方面,谈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比较。

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翻译实践语义翻译,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而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交际翻译的定义与等效翻译的定义如出一辙;同时,“尽量等同”,“尽可能准确”还说明了翻译中不可能做到完全绝对的等同。

纽马克认为,只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能够达到翻译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之目的。

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语义翻译与直译的区别是:前者尊重语言的使用场合,后者却不考虑使用场合。

与忠实翻译的区别是:语义翻译必须更多地考虑原文的审美价值,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折衷手段,只译出部分意义,原文中的头韵、半韵、文字游戏等消失在译文中。

一、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从理论上讲,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

语义翻译为了表现原作的思维过程,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发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而交际翻译关健在于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为某类读者“量体裁衣”,发挥了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

第一,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原语文化和原作者,翻译原文的语义,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

但语义翻译也不能忽视向读者传达信息,因此,原文如果不是现代作品,也要用现代语言来翻译,以使译文更接近读者。

而交际翻译较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原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

为此,译者可对原作进行修正,但这并不等于说译者可以不尊重原语文本,毕竟原文本是翻译的唯一源泉。

第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表达形式上也有差异。

语义翻译,使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声音效果。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一、前言翻译是人类文化交流最悠久的活动之一,对于翻译标准,古今中外一直提法颇多,直译与和意译,泰特勒的三原则,严复的信达雅,都想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标准,从而指导所有的翻译实践。

然而事实是,上述标准都只能适应某一种或几种文本。

而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认为翻译标准必须能够衡量某种翻译方法是否准确,是否最大限度的重现原文的意义。

并认为只有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能达到这个目的。

译文是否准确可通过回译来检验。

但是翻译中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翻译标准,因为翻译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在语义翻译中,译者应在译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再现原作上下文的意义。

在交际翻译中,译作所产生的效果应该力求接近原作,力图传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比较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1981年出版的《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书中首次引入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个概念。

语义翻译指译者在译语的语义规则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它以原文为依据,力求保留原文的形式和风格更为接近。

而与之相对应的交际翻译则试图使译文对译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文对源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它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的读者对象,主张根据文本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语义翻译法倾向于以源语为中心,集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而交际翻译法则倾向于以目的语为依据,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

语义翻译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本意,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

而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地复制原文的文字。

通常采用交际翻译的文体包括、教科书、公共告示和其他非文学作品。

例如:What’s done is done and cannot be undone.木已成舟,覆水难收。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软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软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软新闻翻译中的应用一、引言信息化的时代,人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了解其他地区发生的新闻。

地域、语言、文化等差异已不能阻止人们了解世界。

由此可见,新闻翻译的重要性。

各类媒体都在引导新闻翻译的快速发展。

所谓软新闻,即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如社会花边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

因其文体特色,软新闻在中外信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hina Daily(中国日报)网页的Bilingual News(双语新闻)栏目为我国的英语爱好者提供了学习语言及了解其他国家的信息平台。

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出的文本也所有不同,对读者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本文拟对比分析纽马克所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探讨其对翻译结果的不同影响,并分析我国权威报刊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栏目2010年6月期间有关世界杯报道的新闻语篇翻译,试分析如何运用两种方法达到理想翻译效果。

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一)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定义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1981年出版了《翻译问题探讨》一书,随后在1988年又出版了《翻译教程》。

两本着作包含了大量的语言学理论与翻译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例子,被翻译人员培训课程广泛采用。

纽马克认为取得对等效应是不可能的,继而摆脱了奈得以接受者为向导的翻译原则,在书中首次引入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个概念。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是一般性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

(Newmark,2002:22)“交际翻译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地接近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所产生的效果。

语义翻译则试图在合乎第二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结构下,将原文的准确语境意义尽可能贴切地译出。

”(Newmark,2002)换言之,语义翻译是以源语文本的语义为依据,强调的是原文信息的传递;而交际翻译以译文读者的理解和反应为中心,注重的是功能的传达。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对比分析通过纽马克给出的简单定义,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两者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