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生长谱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PPT幻灯片版)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21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 矿物种类识别:准确识别矿物的种类是鉴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颜色光泽以及硬度比重等物理 性质进行初步判断。同时结合化学性质如溶解性等进行综合分 析确定矿物种类。对于难以识别的矿物可以借助X射线衍射分 析(XRD)、红外光谱(IR)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辅助鉴定。
利用免疫学技术研究中药 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药效学鉴定法
通过观察中药对生物体的 药理效应来判断其真伪和 优劣。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 药进行基因水平上的鉴定 和研究。
2024/1/27
11
2024/1/27
03
常见中药的鉴定
12
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根或根茎的形状、大小、粗 细等特征。
中的稳定性。
24
鉴定过程中的误差控制
01
02
03
仪器校准
定期对鉴定所使用的仪器 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 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2024/1/27
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鉴定操作规程,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数据处理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鉴 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减小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的影响。
25
观察断面颜色、质地、纹理等。
2024/1/27
14
皮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皮的形状、大小、厚薄等。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皱纹、皮孔等。 2024/1/27
内表面特征
观察颜色、纹理等。
质地
检查质地坚韧或松软,纤维性或 粉性等。
15
叶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表面特征
质地
气味
观察叶的形状、大小、 长宽比等。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 矿物种类识别:准确识别矿物的种类是鉴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颜色光泽以及硬度比重等物理 性质进行初步判断。同时结合化学性质如溶解性等进行综合分 析确定矿物种类。对于难以识别的矿物可以借助X射线衍射分 析(XRD)、红外光谱(IR)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辅助鉴定。
利用免疫学技术研究中药 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药效学鉴定法
通过观察中药对生物体的 药理效应来判断其真伪和 优劣。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 药进行基因水平上的鉴定 和研究。
2024/1/27
11
2024/1/27
03
常见中药的鉴定
12
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根或根茎的形状、大小、粗 细等特征。
中的稳定性。
24
鉴定过程中的误差控制
01
02
03
仪器校准
定期对鉴定所使用的仪器 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 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2024/1/27
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鉴定操作规程,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数据处理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鉴 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减小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的影响。
25
观察断面颜色、质地、纹理等。
2024/1/27
14
皮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观察皮的形状、大小、厚薄等。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皱纹、皮孔等。 2024/1/27
内表面特征
观察颜色、纹理等。
质地
检查质地坚韧或松软,纤维性或 粉性等。
15
叶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
表面特征
质地
气味
观察叶的形状、大小、 长宽比等。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器材与试剂的选用原则
03
如无菌操作、适用性、经济性等
02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细菌培养及形态特征
01
02
03
细菌培养方法
包括需氧培养、厌氧培养 和兼性厌氧培养等,不同 种类的细菌需要不同的培 养条件。
细菌菌落特征
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了解其形状、 大小、颜色、透明度等特 征。
细菌细胞形态
05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并计数微生物数量,适用于较大微生物如细 菌、酵母菌等。
比浊法
利用微生物生长引起培养液浊度变化来测定生长曲线,操作简便 但易受杂质干扰。
平板菌落计数法
将待测样品稀释后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后计数形成的菌 落数,适用于可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原理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 殖,通过提供适宜的细胞环境, 使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并产生子代
病毒。
病毒检测技术及应用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荧光技术等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病毒核酸的特异性,利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扩增 并检测病毒核酸。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实验基础知识 •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真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病毒培养与检测技术 •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研究 • 微生物生态学及环境因子影响研究
01
实验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概述
类生活中的作用:如 生态平衡、发酵工业 等
生理生化鉴定
利用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营养需 求、代谢产物等,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鉴定。
第六章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ppt课件

.
4.数学模型法
研究微生物生态学过程中惯用的方法,是以感官 观察为基础,经过一些实验将搜集的资料加以分析和 解释,并进一步归纳、假设和推理。在这过程中,其 结果大多数是描述性的,数据基本是孤立的。将数学 研究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以统计数据和建立 生态模型来定量描述微生物生态学问题。
首先在实验室中建立人工的经过简化的环境。
• 目前已经进行测序的核酸序列数目很有限, 这样对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微生物和核 酸序列就不可能进行全面的了解,必须对 各种生物的16SrRNA和23SrRNA进行测序和 研究,才能设计足够的探针来监测高度可 变的目标样品中的所有微生物。
.
.
图8-1 核酸探针和杂交技术的基本过程(池振明,2005)
.
2.培养法
➢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是很多的,一般来说对所采集的样品应 进行适当的稀释,以便每一个平板上只能生长有一定数目的 微生物菌落。 ➢其最大优点便是可以计算自然样品中的活微生物数目,并 可以辨认真菌、放线菌和细菌。 ➢其缺点是造成计算误差的因素很多。比如: A.自然中的许多微生物细胞成群粘接在一起,用普通的方法 很难把它们分开,这样形成的菌落可能是由许多个细胞增殖 而来的,而不是由单个细胞形成的菌落.
•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采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 有核酸探针技术、PCR扩增技术、rRNA序列同源性 分析方法、梯度凝胶电泳方法等。
.
一、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 核酸杂交技术快速,能灵敏地探测出环境微生物中 特殊的核酸序列,并且用光密度测定法可直接比较 核酸杂交所得到的阳性条带或斑点就能得出定量的 结果,从而反映出相关微生物的存在及功能。
.
3.生理生化法
同位素示踪法。我们知道一个微生物群体的大 小,那么通过测定H3标记的胸腺嘧啶组入微生 物群体DNA中的速率便可以估计微生物的代时。
4.数学模型法
研究微生物生态学过程中惯用的方法,是以感官 观察为基础,经过一些实验将搜集的资料加以分析和 解释,并进一步归纳、假设和推理。在这过程中,其 结果大多数是描述性的,数据基本是孤立的。将数学 研究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以统计数据和建立 生态模型来定量描述微生物生态学问题。
首先在实验室中建立人工的经过简化的环境。
• 目前已经进行测序的核酸序列数目很有限, 这样对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微生物和核 酸序列就不可能进行全面的了解,必须对 各种生物的16SrRNA和23SrRNA进行测序和 研究,才能设计足够的探针来监测高度可 变的目标样品中的所有微生物。
.
.
图8-1 核酸探针和杂交技术的基本过程(池振明,2005)
.
2.培养法
➢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是很多的,一般来说对所采集的样品应 进行适当的稀释,以便每一个平板上只能生长有一定数目的 微生物菌落。 ➢其最大优点便是可以计算自然样品中的活微生物数目,并 可以辨认真菌、放线菌和细菌。 ➢其缺点是造成计算误差的因素很多。比如: A.自然中的许多微生物细胞成群粘接在一起,用普通的方法 很难把它们分开,这样形成的菌落可能是由许多个细胞增殖 而来的,而不是由单个细胞形成的菌落.
•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采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 有核酸探针技术、PCR扩增技术、rRNA序列同源性 分析方法、梯度凝胶电泳方法等。
.
一、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 核酸杂交技术快速,能灵敏地探测出环境微生物中 特殊的核酸序列,并且用光密度测定法可直接比较 核酸杂交所得到的阳性条带或斑点就能得出定量的 结果,从而反映出相关微生物的存在及功能。
.
3.生理生化法
同位素示踪法。我们知道一个微生物群体的大 小,那么通过测定H3标记的胸腺嘧啶组入微生 物群体DNA中的速率便可以估计微生物的代时。
细胞工程原理-第一章 动物细胞的培养

(二)合成培养基
主要是指通过人工设计、配制而成的,使用时需 添加一定量血清的一类培养基,可在体外较好用 于动物细胞培养。目前已经设计出适合不同类型 细胞的培养基,如DMEM、TC199等。 优点:创制出与体内相似的生存环境,又便于控 制,实现标准化。
主要成分:氨基酸、糖、无机盐、维生素及其他 辅助物质。
定 1.鉴定指标 ① 纯度: 何种细胞为主 ② 细胞学特征: 细胞形态、结构、染色体组型、生长曲线、分 裂指数、倍增时间等
③ 稳定性:传代过程中,细胞学特征是否发生变化 ④ 污染情况: 是否有微生物和其他细胞系污染
2.鉴定方法
① 细胞形态学观察: 光镜和电镜观察形态特征 ② 绘制生长曲线,计算分裂指数 ③ 进行染色体组型和带型分析 ④ 检测同工酶酶谱
人心肌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
人乳腺
(3)游走细胞型
特点:细胞质常伸出伪足或突起,呈活跃的游 走或变形运动,一般不连接成片。 举例: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某些肿 瘤细胞。
人单核细胞
(4)多行型细胞
特点:呈多角形,是一些形态上不规则的细胞 ,不规则形态是由宽扁的胞质突起所致,细胞 一举般 例分 :胞 神体 经和 元胞细突胞两、部神分经。胶质细胞。
(一)细胞的冷冻保存
细胞超低温保存的基本原理:细胞在-70℃以下时 ,细胞内的酶活性降低,代谢处于完全停止状态 ,故可长期保存。
细胞低温保存的关键:通过-20-0℃阶段的处理过 程。因为在此温度范围内,易造成细胞的严重损 伤,因此,常常在培养液中加入保护剂来减少对 细胞的伤害。
细胞冷冻过程:将对数期细胞用冻存液(DMSO+血 清或者+培养基+血清)、甘油+血清等)重悬,分
(二)建立细胞系、株
微生物的鉴定ppt课件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微生物的鉴定(identification):
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 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新发现的、或未 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 过程。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该法常用于肠道菌、噬菌体和病毒的分类鉴定。 利用此法,已将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等菌分成数 十种菌型。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4.生态学特征
生态学特征主要包括它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寄生还是共生?寄主范围以及致病的情况)、在自然界 的分布情况(pH情况、水分程度等)、渗透压情况(是 否耐高渗、是否有嗜盐性等)。
在具体鉴定时,可参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细菌分类组编著的《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一书。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3.要有合适的鉴定方法
微生物种类繁多,特征各异,性状有主次之分。 因此,在鉴定某种微生物时,要选用合适的鉴定方法, 确定主要的测试项目。
微生物的鉴定(identification):
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 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新发现的、或未 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 过程。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该法常用于肠道菌、噬菌体和病毒的分类鉴定。 利用此法,已将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等菌分成数 十种菌型。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4.生态学特征
生态学特征主要包括它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寄生还是共生?寄主范围以及致病的情况)、在自然界 的分布情况(pH情况、水分程度等)、渗透压情况(是 否耐高渗、是否有嗜盐性等)。
在具体鉴定时,可参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细菌分类组编著的《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一书。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3.要有合适的鉴定方法
微生物种类繁多,特征各异,性状有主次之分。 因此,在鉴定某种微生物时,要选用合适的鉴定方法, 确定主要的测试项目。
第二章 病毒的培养ppt课件

复到常温的过程。
原理:在低于-70℃的超低温条件下,有机体细胞
内部的生化反应极其缓慢,甚至终止。采取适当的
方法将生物材料降至超低温条件,即可使生命活动
固定在某一阶段而不衰老死亡。当以适当的方法将
冻存的生物体恢复至常温时,其内部的生化反应可 恢复正常。
细胞内冰晶的损伤(intracellular ice damage): 因细胞内部结冰而致的细胞损伤。 溶质损伤(solute damage):也称为溶液损伤 (solution damage),由于保存溶液溶质浓度 增高而致的细胞损伤。
优点: 1) 可以无限的传代。
2) 不少细胞系对病毒很敏感。
3) 某些传代细胞系能在悬浮培养条件下培养,
适合病毒抗原的大量生产。
4) 生长旺盛,繁殖快速,对营养条件不苛刻。
缺点:在传代过程中遭到支原体和病毒的污
染。
绿荧光蛋白在IBRS-2细胞中的表达
40X
100X
A
B
A 正常IBRS-2 B 消化的IBRS-2
E、有中和毒性物质保护细胞不受伤害的作用。 F、给培养液提供良好的缓冲系统。 G、提供蛋白酶抑制剂,保护细胞免受细胞释 放的蛋白酶的损害。
3)应用血清存在的问题 A、存在不少有害于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物质: 补体、免疫球蛋白、生长抑制因子等。
B、成分不明确,影响对结果的分析。
C、不同动物、不同批次的血清成分和活性差
三、受精卵的质量和孵化
1、受精卵最好来自SPF鸡群
2、受精卵应该是新鲜的
3、受精卵的壳最好是白色的
4、孵化温度37.5-38.5℃,湿度50-60%,
通风。 SPF(无特定病原微生物污染的)
四、接种途径 1、绒毛尿囊膜接种
原理:在低于-70℃的超低温条件下,有机体细胞
内部的生化反应极其缓慢,甚至终止。采取适当的
方法将生物材料降至超低温条件,即可使生命活动
固定在某一阶段而不衰老死亡。当以适当的方法将
冻存的生物体恢复至常温时,其内部的生化反应可 恢复正常。
细胞内冰晶的损伤(intracellular ice damage): 因细胞内部结冰而致的细胞损伤。 溶质损伤(solute damage):也称为溶液损伤 (solution damage),由于保存溶液溶质浓度 增高而致的细胞损伤。
优点: 1) 可以无限的传代。
2) 不少细胞系对病毒很敏感。
3) 某些传代细胞系能在悬浮培养条件下培养,
适合病毒抗原的大量生产。
4) 生长旺盛,繁殖快速,对营养条件不苛刻。
缺点:在传代过程中遭到支原体和病毒的污
染。
绿荧光蛋白在IBRS-2细胞中的表达
40X
100X
A
B
A 正常IBRS-2 B 消化的IBRS-2
E、有中和毒性物质保护细胞不受伤害的作用。 F、给培养液提供良好的缓冲系统。 G、提供蛋白酶抑制剂,保护细胞免受细胞释 放的蛋白酶的损害。
3)应用血清存在的问题 A、存在不少有害于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物质: 补体、免疫球蛋白、生长抑制因子等。
B、成分不明确,影响对结果的分析。
C、不同动物、不同批次的血清成分和活性差
三、受精卵的质量和孵化
1、受精卵最好来自SPF鸡群
2、受精卵应该是新鲜的
3、受精卵的壳最好是白色的
4、孵化温度37.5-38.5℃,湿度50-60%,
通风。 SPF(无特定病原微生物污染的)
四、接种途径 1、绒毛尿囊膜接种
分子生物学课件ppt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实现基因的过 表达或补充。转基因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载体 和导入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罕见病治疗、癌症免疫治疗、农业育种等。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对特定基因的敲除、敲入或修饰,以达到治疗或改良的目的 。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
虽然基因编辑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引发了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争议。在应用基因编 辑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伦理和法律问题,确保技术的合理应用和规范发展。
发展趋势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 多组学研究,跨学科交叉融合,生物 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的发展等。
02
分生物学基本概念
基因与DNA
基因
基因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最小 单位,负责编码蛋白质或RNA分子 。
DNA
DNA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由四 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组成,通过特定 的序列排列储存遗传信息。
高通量测序
高通量测序是指一次可以对大量DNA或R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的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极大地提高了 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的效率,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04
分子生物学应用
生物医药研究
01
02
03
药物设计与开发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 究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 ,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 副作用。
分子生物学前沿研究
表观遗传学研究
01
表观遗传学研究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通过研究DNA甲基化、组蛋
白修饰等机制,揭示基因表达的调控规律,以及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
影响。
02
昆虫生态学课件(第十讲)

N=(M × n)/m
其中,N是昆虫种群大小的估计值,M为标记和释放到自然 界的昆虫数量,n为标记和释放之后随机捕捉总昆虫数量, m为n个捕获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注意: M≥20!
调查表格示例
56
0
1
2
7
7
46
34
2
7
7
7
46
64
6
6
46
7
• 例 44
44
46
46
0
0
44
44
46
0
0
0
0
0
0
064
• 第Ⅲ型为S型,即脊椎动物型。被食者稀少时,捕食量很少, 随着被食者密度上升,被捕食的数量逐渐增加,然后捕食效 率逐渐降低,达到充分饱享,捕食数量不再上升。
• 功能反应Ⅱ型不呈直线上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被食者饱享 问题。因逐步饱享导致所谓的“处理时间” 发生变化。
• 捕食者的“处理时间”,包括对被食者的控制时间、取食时 间、消化停顿等。在处理猎物时,寻觅活动停止。当被食者 密度增加,一个捕食者可能捕获更多的猎物,从而处理时间 增加,又影响其寻觅、捕食更多的猎物,即寻觅效率降低。
胡萝卜潜蝇-胡萝卜-细辛脑
甘蓝花蝇-甘蓝-异硫氰酸烯丙酯
洋葱花蝇-洋葱-丙基二硫醚
1.嗅觉定向
昆虫绝大部分嗅感器位于触角。羽毛状触角可以看作是最发 达的“气味滤器”。它的各个分枝的表面有成千上万的、 与分枝相垂直的感觉毛,从而使表面积大大增加。巨大的 表面和特别的几何排列,使触角能够从过往的气流中有效 地筛选出气味分子。触角上的嗅觉感器有毛形、锥形、腔 锥形和板形等。前二者具有象毛一样的外形;腔锥形感器 是包埋在由表皮内陷而成的、开口在表面上的腔内的一个 钉状物;板形感器则是一个环形的表面结构,其上有很多 微孔。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嗅觉感器接受气味信息而引导 昆虫找到宿主植物的。
其中,N是昆虫种群大小的估计值,M为标记和释放到自然 界的昆虫数量,n为标记和释放之后随机捕捉总昆虫数量, m为n个捕获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注意: M≥20!
调查表格示例
56
0
1
2
7
7
46
34
2
7
7
7
46
64
6
6
46
7
• 例 44
44
46
46
0
0
44
44
46
0
0
0
0
0
0
064
• 第Ⅲ型为S型,即脊椎动物型。被食者稀少时,捕食量很少, 随着被食者密度上升,被捕食的数量逐渐增加,然后捕食效 率逐渐降低,达到充分饱享,捕食数量不再上升。
• 功能反应Ⅱ型不呈直线上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被食者饱享 问题。因逐步饱享导致所谓的“处理时间” 发生变化。
• 捕食者的“处理时间”,包括对被食者的控制时间、取食时 间、消化停顿等。在处理猎物时,寻觅活动停止。当被食者 密度增加,一个捕食者可能捕获更多的猎物,从而处理时间 增加,又影响其寻觅、捕食更多的猎物,即寻觅效率降低。
胡萝卜潜蝇-胡萝卜-细辛脑
甘蓝花蝇-甘蓝-异硫氰酸烯丙酯
洋葱花蝇-洋葱-丙基二硫醚
1.嗅觉定向
昆虫绝大部分嗅感器位于触角。羽毛状触角可以看作是最发 达的“气味滤器”。它的各个分枝的表面有成千上万的、 与分枝相垂直的感觉毛,从而使表面积大大增加。巨大的 表面和特别的几何排列,使触角能够从过往的气流中有效 地筛选出气味分子。触角上的嗅觉感器有毛形、锥形、腔 锥形和板形等。前二者具有象毛一样的外形;腔锥形感器 是包埋在由表皮内陷而成的、开口在表面上的腔内的一个 钉状物;板形感器则是一个环形的表面结构,其上有很多 微孔。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嗅觉感器接受气味信息而引导 昆虫找到宿主植物的。
临床营养学.ppt课件

-19 --39
3.半流质 半流质是介于软食与流质之 间,外观呈半流动状态的膳食。半流质 食谱举例见表4-3。
表4-3 一日食谱(半流质)中主要营养素摄入量
餐次 饭菜名 食物名
称
称
早 小米粥 小米
餐 卤鸡蛋 鸡蛋
加 牛奶 牛奶
餐
面包 标准粉
午
标准粉
餐 番茄猪 猪肝
肝面
番茄
加 藕粉 藕粉
餐
蔗糖
晚
具有浓缩碘的功 能,膳食中的碘主要贮存在 甲状腺。如果膳食中的碘过多就会影响放射性 碘的吸收,从而干扰同位素试验的结果。
五、临床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方法 (二)实验研究方法 (三)分子生物学的方法
六、电子计算机在临床营养学中的应用 随着营养软件系统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可
进行身体状况评价、饮食评价、营养成分检索、 推荐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优化食谱编制等。
第二章 病人膳食
一、营养治疗与护理原则 第一节 医院膳食 (一)营养治疗的目的
表4—1 一日食谱(普食)中主要营养素摄入量
餐次 饭菜名称
早
小米粥
餐
花卷
盐水花生
午
米饭
餐
青椒肉丝干 子
汤
晚
米饭
餐 炒白菜
炒土豆丝 全天烹调油
合计
食物名称
小米
标准粉 花生仁 标准米
青椒 瘦猪肉
豆腐干 西红柿
鸡蛋 标准米 小白菜
土豆
数量 /g 50
50 50 150 100 50
100 100 50 150 100 100 25
第一章 临床营养学概论
营养学(nutriology)是研究营养与健康之 间相互关系,机体营养代谢、需求和来 源的一门学科。
3.半流质 半流质是介于软食与流质之 间,外观呈半流动状态的膳食。半流质 食谱举例见表4-3。
表4-3 一日食谱(半流质)中主要营养素摄入量
餐次 饭菜名 食物名
称
称
早 小米粥 小米
餐 卤鸡蛋 鸡蛋
加 牛奶 牛奶
餐
面包 标准粉
午
标准粉
餐 番茄猪 猪肝
肝面
番茄
加 藕粉 藕粉
餐
蔗糖
晚
具有浓缩碘的功 能,膳食中的碘主要贮存在 甲状腺。如果膳食中的碘过多就会影响放射性 碘的吸收,从而干扰同位素试验的结果。
五、临床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方法 (二)实验研究方法 (三)分子生物学的方法
六、电子计算机在临床营养学中的应用 随着营养软件系统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可
进行身体状况评价、饮食评价、营养成分检索、 推荐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优化食谱编制等。
第二章 病人膳食
一、营养治疗与护理原则 第一节 医院膳食 (一)营养治疗的目的
表4—1 一日食谱(普食)中主要营养素摄入量
餐次 饭菜名称
早
小米粥
餐
花卷
盐水花生
午
米饭
餐
青椒肉丝干 子
汤
晚
米饭
餐 炒白菜
炒土豆丝 全天烹调油
合计
食物名称
小米
标准粉 花生仁 标准米
青椒 瘦猪肉
豆腐干 西红柿
鸡蛋 标准米 小白菜
土豆
数量 /g 50
50 50 150 100 50
100 100 50 150 100 100 25
第一章 临床营养学概论
营养学(nutriology)是研究营养与健康之 间相互关系,机体营养代谢、需求和来 源的一门学科。
2024全新《儿童生长发育》ppt课件

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加强家校合作,优化校园环境,净化社会文化,为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心理干预和援助
针对心理问题的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援助,帮助他们走 出心理困境。
培养儿童自我调适能力
引导儿童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06 家庭教育和环境 优化建议
遗传因素
基因对儿童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身高、体型、智力等方面。
环境因素
营养、疾病、教育、社会环境等外部条件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作用机制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例如,良好的营养状况可 以促进儿童身高、体重的增长,而疾病或营养不良则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同时,教育 和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02 儿童生长发育规 律与评估
生长发育基本规律
连续性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 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
阶段性特点。
顺序性
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 远、由粗到细、由低级 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的顺序。
不均衡性
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 序不同,发育速度也不
同。
个体差异性
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 素影响,每个儿童的生
长发育都存在差异。
影响因素剖析
家庭环境
家庭氛围、父母教育方式 、家庭经济条件等对儿童 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 响。
学校环境
学校教育理念、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等也是影响儿 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氛围、媒体信息 、社会事件等都会对儿童 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促进策略和方法
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个体咨询等方式,提高儿童心理健康素养 。
加强家校合作,优化校园环境,净化社会文化,为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心理干预和援助
针对心理问题的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援助,帮助他们走 出心理困境。
培养儿童自我调适能力
引导儿童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06 家庭教育和环境 优化建议
遗传因素
基因对儿童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身高、体型、智力等方面。
环境因素
营养、疾病、教育、社会环境等外部条件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作用机制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例如,良好的营养状况可 以促进儿童身高、体重的增长,而疾病或营养不良则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同时,教育 和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02 儿童生长发育规 律与评估
生长发育基本规律
连续性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 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
阶段性特点。
顺序性
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 远、由粗到细、由低级 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的顺序。
不均衡性
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 序不同,发育速度也不
同。
个体差异性
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 素影响,每个儿童的生
长发育都存在差异。
影响因素剖析
家庭环境
家庭氛围、父母教育方式 、家庭经济条件等对儿童 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 响。
学校环境
学校教育理念、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等也是影响儿 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氛围、媒体信息 、社会事件等都会对儿童 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促进策略和方法
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个体咨询等方式,提高儿童心理健康素养 。
《薄膜生长机理》课件

物理模型
STEP 02
化学模型
基于物理过程建立数学模 型,用于描述薄膜生长的 微观机制。
STEP 03
热力学模型
基于热力学原理,研究薄 膜生长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和平衡。
考虑化学反应过程,模拟 不同组分在薄膜中的扩散 和反应。
薄膜生长的机制
气相沉积
气体分子在基底表面吸附、迁移、凝结形成薄膜 。
液相沉积
基片的影响
• 总结词:基片是薄膜生长的载体,其特性和状态对薄膜的生长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 详细描述:基片的表面粗糙度、清洁度、晶格结构和热膨胀系数等特性对薄膜的生长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基片的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会影响薄膜与基片之间的附着力和界面态,从而 影响薄膜的机械性能和电学性能。基片的晶格结构和热膨胀系数会影响薄膜的晶格结构和相组成,从而影响薄膜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薄膜,需要对基片进行严格 的表面处理和清洁,确保其表面粗糙度、清洁度、晶格结构和热膨胀系数等特性满足工艺要求。同时,在沉积过程中需要对基片进行适当的加热和冷却处理,以获得最佳的薄膜质量和 性能。
压力的影响
总结词
压力也是影响薄膜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够改变 气体分子的密度和碰撞频率,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和物质输运过程。
详细描述
在薄膜生长过程中,压力的变化会影响气体分子的浓度 和分布,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物质输运过程。在化 学气相沉积等工艺中,反应气体分子的浓度和碰撞频率 对于薄膜的生长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一定压力范围 内,提高压力可以增加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和反应速率 ,有利于薄膜的生长。但过高的压力可能导致设备承受 过大负荷或引起其他工艺问题。因此,选择合适的压力 对于控制薄膜的生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面形成薄膜。
STEP 02
化学模型
基于物理过程建立数学模 型,用于描述薄膜生长的 微观机制。
STEP 03
热力学模型
基于热力学原理,研究薄 膜生长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和平衡。
考虑化学反应过程,模拟 不同组分在薄膜中的扩散 和反应。
薄膜生长的机制
气相沉积
气体分子在基底表面吸附、迁移、凝结形成薄膜 。
液相沉积
基片的影响
• 总结词:基片是薄膜生长的载体,其特性和状态对薄膜的生长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 详细描述:基片的表面粗糙度、清洁度、晶格结构和热膨胀系数等特性对薄膜的生长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基片的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会影响薄膜与基片之间的附着力和界面态,从而 影响薄膜的机械性能和电学性能。基片的晶格结构和热膨胀系数会影响薄膜的晶格结构和相组成,从而影响薄膜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薄膜,需要对基片进行严格 的表面处理和清洁,确保其表面粗糙度、清洁度、晶格结构和热膨胀系数等特性满足工艺要求。同时,在沉积过程中需要对基片进行适当的加热和冷却处理,以获得最佳的薄膜质量和 性能。
压力的影响
总结词
压力也是影响薄膜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够改变 气体分子的密度和碰撞频率,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和物质输运过程。
详细描述
在薄膜生长过程中,压力的变化会影响气体分子的浓度 和分布,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物质输运过程。在化 学气相沉积等工艺中,反应气体分子的浓度和碰撞频率 对于薄膜的生长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一定压力范围 内,提高压力可以增加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和反应速率 ,有利于薄膜的生长。但过高的压力可能导致设备承受 过大负荷或引起其他工艺问题。因此,选择合适的压力 对于控制薄膜的生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面形成薄膜。
真菌ppt课件

毛霉菌
引起毛霉病,主要侵犯血管,常见于鼻脑毛霉病、肺胃毛霉病、皮肤毛霉病和播 散性毛霉病,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05
真菌与人类关系探 讨
食用真菌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现状
营养价值
食用真菌富含蛋白质、多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提高 免疫力、抗肿瘤等功效。
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食用真菌产品,如蘑菇罐头、香菇酱 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灭菌处理。
真菌接种
02
从菌种保藏中心或实验室保藏的菌种中挑选目标真菌,进行接
种操作。
实验器材准备
03
准备显微镜、无菌操作台、接种环、培养皿等实验所需器材,
并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说明
无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杂菌污染。
培养条件控制
根据目标真菌的生长特性,控制好培养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确保真菌正常生长。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观察真菌菌落、菌丝、孢子等 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鉴定。
培养特性
根据不同真菌在特定培养基上 的生长特性进行鉴定。
生理生化特性
利用真菌的生理生化反应特点 进行分类鉴定。
生物学特性
通过研究真菌与其他生物的互 作关系进行分类鉴定。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真菌分类鉴定中应用
DNA序列分析
通过比较真菌DNA序列差异进 行分类鉴定。
真菌繁殖方式及特点
无性繁殖
包括分生孢子、芽孢子等,繁殖 速度快,易产生变异。
有性繁殖
通过配子囊结合形成担子或子囊, 进行有性生殖,可产生新的遗传性 状。
准性生殖
介于无性和有性之间的一种生殖方 式,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遗传变 异。
引起毛霉病,主要侵犯血管,常见于鼻脑毛霉病、肺胃毛霉病、皮肤毛霉病和播 散性毛霉病,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05
真菌与人类关系探 讨
食用真菌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现状
营养价值
食用真菌富含蛋白质、多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提高 免疫力、抗肿瘤等功效。
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食用真菌产品,如蘑菇罐头、香菇酱 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灭菌处理。
真菌接种
02
从菌种保藏中心或实验室保藏的菌种中挑选目标真菌,进行接
种操作。
实验器材准备
03
准备显微镜、无菌操作台、接种环、培养皿等实验所需器材,
并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说明
无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杂菌污染。
培养条件控制
根据目标真菌的生长特性,控制好培养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确保真菌正常生长。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观察真菌菌落、菌丝、孢子等 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鉴定。
培养特性
根据不同真菌在特定培养基上 的生长特性进行鉴定。
生理生化特性
利用真菌的生理生化反应特点 进行分类鉴定。
生物学特性
通过研究真菌与其他生物的互 作关系进行分类鉴定。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真菌分类鉴定中应用
DNA序列分析
通过比较真菌DNA序列差异进 行分类鉴定。
真菌繁殖方式及特点
无性繁殖
包括分生孢子、芽孢子等,繁殖 速度快,易产生变异。
有性繁殖
通过配子囊结合形成担子或子囊, 进行有性生殖,可产生新的遗传性 状。
准性生殖
介于无性和有性之间的一种生殖方 式,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遗传变 异。
《光谱分析技术》课件

《光谱分析技术》 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光谱分析技术概述 • 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 常见光谱分析技术 • 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实例 • 光谱分析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 光谱分析实验技术
01
光谱分析技术概述
光谱分析技术的定义
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浓度。
01
常见光谱分析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法
总结词
基于原子能级跃迁的定量分析方法
详细描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原子对特征谱 线的吸收程度,确定待测元素的含量。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广 泛应用于地质、环境、食品等领域。
原子发射光谱法
总结词
01
光谱分析技术的应 用实例
金属元素的分析
总结词
通过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 测出金属元素的存在和含量。
VS
详细描述
光谱分析技术利用不同金属元素对光的吸 收和发射特征不同,通过分析光信号的特 征,可以确定金属元素的存在和含量。这 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快速分析 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地质、冶金、石油、 化工等领域。
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光谱分析技术也不断涌现 。
详细描述
如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学腔增强 等新技术,这些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为光 谱分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 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光谱数据的处理和解析也得到了极 大的提升,为光谱分析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详细描述
传统的光谱分析方法通常需要较长的测量时间和复杂的 样品处理过程。为了满足现代分析的需求,需要研究和 开发能够实现快速分析的光谱技术,如时间分辨光谱和 显微光谱等。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光谱分析技术概述 • 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 常见光谱分析技术 • 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实例 • 光谱分析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 光谱分析实验技术
01
光谱分析技术概述
光谱分析技术的定义
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浓度。
01
常见光谱分析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法
总结词
基于原子能级跃迁的定量分析方法
详细描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原子对特征谱 线的吸收程度,确定待测元素的含量。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广 泛应用于地质、环境、食品等领域。
原子发射光谱法
总结词
01
光谱分析技术的应 用实例
金属元素的分析
总结词
通过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 测出金属元素的存在和含量。
VS
详细描述
光谱分析技术利用不同金属元素对光的吸 收和发射特征不同,通过分析光信号的特 征,可以确定金属元素的存在和含量。这 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快速分析 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地质、冶金、石油、 化工等领域。
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光谱分析技术也不断涌现 。
详细描述
如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学腔增强 等新技术,这些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为光 谱分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 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光谱数据的处理和解析也得到了极 大的提升,为光谱分析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详细描述
传统的光谱分析方法通常需要较长的测量时间和复杂的 样品处理过程。为了满足现代分析的需求,需要研究和 开发能够实现快速分析的光谱技术,如时间分辨光谱和 显微光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制备菌悬液
4. 制平板
混菌法——在无菌平板内加入上述菌悬液(1ml菌悬液/10ml培养 基),倒入溶化冷却至50OC左右的合成培养基,轻轻摇匀。
涂布法——将溶化冷却至50OC左右的合成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 待其凝固后,加入0.5ml菌悬液,用玻棒涂布均匀。
对照:培养基+菌0+糖0(1) 处理: – 培养基+菌+糖(3混菌,3涂布) – 培养基+菌+糖0(3,混菌或涂布) – 培养基+菌0+糖(1)
四、操作步骤
5. 分小区植糖
– 在冷凝后的平皿背面 , 用记号笔画出 6个均匀的 植糖区域 (图1) , 用无菌镊子分别取代号为 A、B、 C、D、E、F的 6种糖浸片各 1张对号放入用两种 方法接菌的平板的对应区域中 , 并轻轻按压 , 以 免在进行倒置培养时糖片脱离培养基平板。
图1
平板分区示意图
6. 培养及观察
– 将已放置糖浸片后的平皿置于37℃条件下 , 培养 18 ~ 24 h后 , 观
五、实验报告
1.
2.
结果 – 绘图,表示大肠杆菌等三种菌在平板上 的生长状况。 分析 绘制表格,说明大肠杆菌等三种菌利用 六种糖的情况。 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安排及分组情况
第一次课(第四周):
–
–
讲述实验内容, 完成实验步骤1:配培养基,灭菌 完成实验步骤2、3、4、5、6等 撰写实验报告
第二次课(第六周):
– –
分组
–
4个人一组,分成6组,每组作两种制平板方式。
注意事项
1.做实验之前要想好要准备哪些东西,准备多少;灭 菌时要想好要灭哪些东西,要灭多少。
实验一生长谱法
实验一 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一、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营养需 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营养环境; 在缺乏某种营养物质的、含有指示剂的培养基上接入 某种微生物,再在接菌平板上置入这种营养物质,经 一定条件培养后 , 即可通过指示剂变化情况来判断对 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
四、操作步骤
1. 配制培养基 2. 制作糖浸片
将圆形打孔器 (d=0.8 cm) 打下的滤纸片 , 置入不同糖的饱和溶液 中浸泡 10 min后 , 取出置 28℃培养箱中烘干备用 (最好置紫外灯 下灭菌 20 ~ 30min)。
在已培养 24h的大肠杆菌 (E.coli) 等 3种斜面内分别倒入5ml无菌 水,用接种环轻轻刮下菌苔,振荡,制成菌悬液。
2.要严格无菌操作。
3.加入菌悬液后要趁培养基尚未凝固及时倒平板,否 则将会出现平板尚未倒好培养基已经凝固于三角瓶中。
4.放滤纸片时要对号入座并轻轻按压 , 以免在进行倒 置培养时糖片脱离培养基平板,也可防止交叉污染。
附录:合成培养基
1.成分:磷酸铵 1g KCl 0.2g 硫酸镁 0.2g 豆芽汁 10ml 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ml pH 7.0 加12ml 0.04%的溴甲酚紫(pH 5.2-6.8),颜色由黄变紫,作为指示 剂)。121OC灭菌20min。
该法可以定性、定量地测定微生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 要求,在微生物育种、营养缺陷型鉴定以及饮食制品 质量检测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用途。
三、实验器材
菌种 –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 –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 (NH4 )3 PO4 1 g, KCl 0.2 g, MgSO4 · 7H2O 0.2 g, 豆芽 汁 10 mL, 琼脂 20 g, 蒸馏水定容至 1L pH 7.05,加入 12mL 0.04%的溴甲酚紫作指示剂 (pH5.2~6.8) , 将颜色 由黄色调为紫色。1 ×105 Pa灭菌 25 min。 溶液和试剂 – A—葡萄糖、B—乳糖、C—麦芽糖、D—蔗糖、E—木 糖、F—半乳糖。 器具 – 无菌培养皿、吸管、镊子、牙签、酒精灯、接种环等 , 另备试管无菌水 6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