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生长谱法
2022年信阳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信阳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放线菌既可以以______繁殖,也可以以______繁殖,______繁殖是放线菌的主要繁殖方式。
2、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______、______和______3种类型。
3、在豆血红蛋白分子中,其蛋白质部分由______所触发,再由______ 的基因进行编码和合成;而血红素部分则由______所触发,再由______ 基因进行编码和合成。
4、化能有机营养型微生物的能源是______,氢供体是______,基本碳源是______,其代表性微生物是______和______等。
5、真菌菌丝具有的功能是______和______。
6、人类对微生物的发现和认识,比对动、植物晚得多,其原因是微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特点。
7、巴氏消毒法的具体方法很多,主要可分为两类,即______和______。
8、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______与其周围的______和______环境条件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9、艾姆斯试验中用的菌种是______的营养缺陷型______,通过回复突变可以测定待测样品中______的存在。
10、病原菌主要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的作用在宿主体内繁殖与扩散。
二、判断题11、细菌的鞭毛是通过其顶端生长而非基部生长而伸长的。
()12、被动扩散是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13、反硝化作用是化能自养微生物以硝酸或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的无氧呼吸。
()14、TMV衣壳是由许多衣壳粒所构成,衣壳粒是以逆时针方向螺旋排列在核心外围的。
()15、伞菌的担子是一个细胞,而木耳的担子由三个横隔分成四个细胞。
()16、菌物界是指广义的真菌界,包括黏菌门、假菌门和真菌门(狭义的真菌)3部分。
()17、可采用高压灭菌对抗体进行灭菌。
()18、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只有互利或互害的关系。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指导
令狐采学《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指导(适用专业:农学类相关专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生理生化教研室目录生物化学实验部分:实验一、氨基酸的纸层析 (1)实验二、蛋白质含量测定(设计性实验) (5)实验三、酶的基本性质 (7)实验四、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12)实验五、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 (14)实验六、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17)实验七、脂肪浸提——索氏脂肪浸提法 (20)实验八、一种简单实用的提取植物DNA的方法 (22)实验九、聚丙烯酰胺电泳法测定大麦、小麦种子纯度 (24)实验十、淀粉酶的诱导、提取和活性测定(综合性实验) (26)植物生理学实验部分: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28)实验二、植物伤流量的测定 (30)实验三、根系活力的测定 (31)实验四、蒸腾强度的测定 (35)实验五、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性质和定量测定(综合性实验) (37)实验六、光合强度的测定(改良半叶法) (39)实验七、呼吸强度的测定 (41)实验八、植物抗逆性的鉴定(电导仪法) (43)实验九、植物缺水程度的测定(脯氨酸法) (45)生物化学实验部分实验一氨基酸的纸层析一、目的:层析分析法已广泛用于氨基酸、核酸、激素、维生素、糖类的分离与分析。
其优点是能够分离与分析在组成、结构及性质上极为相似的物质;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样品用量很少,结果也较明确。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纸层析法的一般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原理: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为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分配层析法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同混合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通常用α表示分配系数。
在一定条件下,一种物质在某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是一个常数。
)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溶质在静止相的浓度(l s C C =α 层析溶剂是选用有机溶剂和水组成的。
由于滤纸纤维素对水有较强的亲和力(纸上有很多-OH 基与水以氢键相连),吸附很多水分子,一般达滤纸重的22%左右(其中约有6%的水与纤维素结合成复合物),因此使这一部分水扩散作用降低形成静止相;而有机溶剂与滤纸的亲和力很弱,可以在滤纸的毛细管中自由流动,便形成流动相。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采用辐射,化学试剂等因素处理细菌,以提高其变异几率,关键步骤是进行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筛选工作,营养缺陷型是指通过诱变产生的,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的突变株。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与鉴定涉及下列几种培养基:基本培养基(MM,符号为[-])是指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的最低成分的合成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CM,符号为[+])是指可满足某种微生物的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SM,符号为[A]或[B]等)是指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营养物质以满足该营养物质缺陷型菌株生长需求的合成或半合成培养基。
营养缺陷型菌株不仅在生产中可直接作发酵生产核苷酸、氨基酸等中间产物的生产菌,而且在科学实验中也是研究代谢途径的好材料和研究杂交、转化、转导、原生质融合等遗传规律必不可少的遗传标记菌种。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四个环节。
现分述如下:第一步,诱变剂处理:与上述一般诱变处理相同。
第二步,淘汰野生型:在诱变后的存活个体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一般较低。
通过以下的抗生素法或菌丝过滤法就可淘汰为数众多的野生型菌株即浓缩了营养缺陷型。
抗生素法有青霉素法和制霉菌素法等数种。
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杀死正在繁殖的野生型细菌,但无法杀死正处于休止状态的营养缺陷型细菌。
制霉菌素法则适合于真菌,制霉菌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作用,从而引起膜的损伤,也是只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酵母菌或霉菌。
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野生型生长被杀死,营养缺陷型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而被保留下来。
菌丝过滤法适用于进行丝状生长的真菌和放线菌。
其原理是: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菌株的孢子能发芽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的孢子则不能。
通过过滤就可除去大部分野生型,保留下营养缺陷型。
第三步,检出缺陷型:具体方法很多。
成人生长发育测量实验报告
成人生长发育测量实验报告1、什么是骨龄: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学年龄(骨龄)。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
在了解人的骨龄情况时,通常要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医生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
它是通过测定骨骼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变化反映体格发育程度,并通过统计处理,以年龄的形式,以岁为单位进行表达的生物学年龄。
2、标准骨龄片拍摄方法:标准骨龄片,只需要拍一张左手正位片。
拍摄时,左手五指自然张开,手心向下,中指与前臂保持中一条直线(尽量不要左右偏,手臂放平不要上抬),X线球管对准第三掌骨头,球管与X光片距离在80CM左右。
3、影响骨骼发育的因素:很多疾病都影响骨骼发育,使其入提前或落后,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肿瘤、性早熟、甲亢、单纯性肥胖伴身材增长过快、卵巢颗粒细胞瘤等将导致骨龄提前;而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软骨发育不全、垂体性侏儒(生长激素缺乏症)、甲低等将导致骨龄明显落后。
最重要的因素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生长激素、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对骨骼发育起调节和控制作用,其中性激素在青春期骨骼发育中起主导作用。
时常有些家长咨询,弹琴会不会影响骨龄?弹琴主要还是手指运动增多,运动增加,不促进骨龄增长。
如果运动增加会促进骨龄增长,那么跑步多了,腿部运动多了,骨骺不就早闭合?成年身高不就更低了吗?这样的推断显然不合理。
从另一方面讲,由于不同儿童,弹琴的时间,强度、支持时间差异很大,其他手指活动方面也有较明显差异,即使有弹琴影响,我们也很难也找出依据或找出差异有多大?因而一般不需要考虑这方面影响。
2骨龄评估临床意义人类骨骼发育的变化基本相似,每一根骨头的发育过程都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同阶段的骨头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
目前经常需要使用骨龄评价生长发育的方面有:①骨龄评估能较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判断处于什么样生长发育阶段,还有助于区分“早长”或是“晚长”等);②它不仅可以确定儿童的生物学年龄,而且还可以通过骨龄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剩余生长空间及性成熟度的判断);③通过骨龄还可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判断矮小或早发育儿童是否需要治疗);④骨龄的测定还对一些儿童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如生长激素缺乏儿童,骨龄常常落后,而性早熟儿童,骨龄常常提前);⑤指导内分泌临床用药和治疗效果的判断(如性早熟儿童需要通过定期评估骨龄,指导用药量的调整);⑥骨龄还用于法医学判断特定个体的年龄,作为是否定罪的依据;⑦用于对身高有不同要求的运动人才,艺术人才和其他方面特殊人才的选拔,也用于运动员竞赛时分组等等。
实验七植物生活型谱分析
实验七植物生活型谱分析植物生活型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植物进行分类研究,了解其生态适应性和植物群落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对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史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揭示植物在不同生境中的生长策略和竞争能力。
一、植物生活型谱的定义和作用植物生活型谱是指按照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史特征,将植物分类成不同的类别,并用百分比或比例来表示各类别植物所占的比例。
通过统计各类别植物的比例,可以了解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并判断其生态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植物生活型谱是研究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揭示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植物生活型谱分析的步骤1.植物调查与采样:选择研究区域,并在不同生境中进行植物调查和采样,记录各个样地内的植物物种和数量。
2.植物分类与生活方式的确定: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特点,将各个植物种类分类并确定其生活方式,如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等。
3.统计与计算:根据采样结果,统计各个类别植物的数量,并计算各类别植物所占的百分比或比例。
4.绘制植物生活型谱:根据统计结果,绘制植物生活型谱,用图形的方式展示不同类别植物的比例关系。
三、植物生活型谱的解读通过植物生活型谱的绘制和解读,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信息:1.植物的生态适应性:通过生活型谱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别植物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比例。
比如,在极寒地区或高海拔地区,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的比例可能会更高,而在温暖湿润的地区,高大乔木的比例可能会更高。
通过对不同类别植物的生境分布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别植物的生态适应能力和对环境的响应方式。
2.群落结构和竞争关系:植物生活型谱还可以揭示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竞争关系。
比如,在一个草甸群落中,草本植物的比例较高,说明该群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而在一个湿地群落中,蕨类植物和水生植物的比例较高,说明该群落适应于湿润环境的生长策略。
3.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通过对植物生活型谱的不同年份的调查和比较,还可以揭示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芽孢杆菌营养缺陷型的筛选检出与鉴定
实验二、芽孢杆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检出与鉴定一、实验目的掌握各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理解选育营养缺陷突变株的选育原理;掌握细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诱变、筛选与鉴定方法;获得芽孢杆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并对其鉴定。
二、实验原理营养缺陷型是指野生型菌株由于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合成途径出现某些缺陷,丧失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外源补加该营养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突变菌株。
其本质是一种减低或消除末端产物浓度,以解除反馈控制的代谢调控中间产物或分支合成途径中末端产物得以积累。
营养缺陷型菌株广泛应用于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的生产中。
也广泛应用于基因定位、杂交及基因重组等研究中的遗传标记制作。
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具有四个环节:诱变处理、淘汰野生型、营养缺陷型的检出、鉴定缺陷型[1]。
1.诱变处理基因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许多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对微生物都有诱变作用,这些能使突变率提高到自发突变水平以上的因素称为诱变剂,对于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诱变常选用亚硝基胍。
亚硝基胍(NTG,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为诱变剂,在低致死率的情况下又很强的诱变作用,有超诱变剂之称。
在碱性时NTG 能形成重氮甲烷(CH2N)、烷化DNA 而使基因突变:pH5-5.5 时,NTG 形成HNO2,本身也是诱变剂;pH 6.0 时,NTG 本身不变化,可作用于核蛋白而引起诱变效应。
它的主要作用是引起DNA链中GA向AT转变。
NTG 是—种超诱变剂,杀菌力较弱,诱变作用较强,其作用部位又往往在 DNA的复制叉处,易造成双突变。
一般选用NTG 处理时,诱变频率较高,可使百分之几十的细菌发生营养缺陷型突变。
NTG也是一种致癌因子,在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切勿直接与皮肤接触,凡有亚硝基胍的器皿都的要用1mol/LNaOH溶液浸泡,使残存的亚硝基胍分解破坏,然后清洗[2]。
2.淘汰野生型诱变处理后的个体,营养缺陷型的比例较低,可采用菌丝过滤法、抗生素法、高温杀菌法除去野生菌,从而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目的。
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4.用6根无菌牙签分别挑取6中糖对号点植。 5.待糖粒溶化后再将平板倒置于37℃温室保温18~
24h,观察各种糖周围有无菌落圈。
作业
在某微生物实验室做实验的一个学生不慎将 两种较贵重的氨基酸样品的标签弄混,这两种氨 基酸样品均为白色粉末,在外观上很难区别,他 一时难以找到进行纸层析分析所需的标准氨基酸 对照品,实验室也不具备氨基酸分析仪,但实验 室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在 这种情况下,能采用什么简单的微生物学实验将 此两种氨基酸样品区分开?
实验九
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 的营养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学习并掌握生长谱测定微生物营养 要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如果人工配制一种缺乏某种营养物质(例如 碳源)的琼脂培养基,接入菌种混合均匀后倒平 板,再将所缺乏的营养物质(各种碳源)点植于 平板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后,如果接种的这 种微生物能够利用某种碳源,就会在点植பைடு நூலகம்该种 碳源物质周围生长繁殖,呈现出有许多小菌落组 成圆形区域(菌落圈),而该微生物不能利用的 碳源周围就不会有微生物的生长,最终在平板上 呈现一定的生长图形。
三.材料仪器
1.菌种:大肠杆菌(E. coli) 2.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3.溶液或试剂
木糖,葡萄糖,半乳糖,麦芽糖,蔗糖, 乳糖,无菌生理盐水等 4 .仪器或其他用具 无菌平皿,无菌牙签,吸管。
四.实验内容及方法
1.将培养24h的大肠杆菌斜面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 制成均悬液。
2. 将合成培养基溶化并冷却至50℃左右,加入上述 菌悬液并混匀,倒平板。
[详细讲解]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鉴定实验报告
工业微生物育种实验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鉴定关于菌株的几个概念:野生型菌株: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在其发生突变前的原始状态。
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失去合成某种营养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因子才能生长。
原养型:营养缺陷型菌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和野生型相同关于培养基: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MM):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用[-]来表示。
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CM):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
用[+]来表示。
补充培养基(supplemental medium,SM):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需要的组全培养基,它是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该菌株不能合成的营养因子而组成。
摘要:本实验选用紫外线为诱变剂,来诱发大肠杆菌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获得100#大肠杆菌菌株,最后经生长谱法鉴定出该菌株为脯氨酸缺陷型。
关键词:大肠杆菌紫外线营养缺陷型青霉素逐个测定法生长谱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选育的原理。
2、学习并掌握细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诱变、筛选与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具有四个环节:诱变处理、营养缺陷性的浓缩、检出、鉴定缺陷型。
本实验选用紫外线为诱变剂,来诱发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最后经生长谱法鉴定细菌的营养缺陷型。
三、实验器材离心机,紫外线照射箱,冰箱,恒温箱,高压灭菌锅;三角烧瓶,试管,离心管,移液管,培养皿,接种针四、实验材料(一)菌种E.coli(二)培养基、1LB培养液:酵母膏,0.5g;蛋白胨,1g;NaCl,0.5g;水,100ml,pH7.2 121℃灭菌15min22×LB培养液:其它不变,水,50ml。
3基本培养基:葡萄糖0.5 g,(NH4)2SO4 0.1 g,柠檬酸钠0.1 g,MgSO4·7H2O0.02 g,K2HPO4 0.4 g,KH2PO4 0.6 g,重蒸水100 mL,pH 7.2,110℃灭菌20 min。
2022年四川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四川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E.coli的肽聚糖单体结构与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前者① ______,② ______。
2、烈性噬菌体生活史可分五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TCA循环是指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循环式反应而彻底氧化、脱羧、形成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过程。
4、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5、核糖体的功能是______,它由存在于表层的______和位于内层的______两种成分组成;在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一般为______,而在线粒体中则为______,原核生物的一般为______。
6、由科赫提出的确证某病原体为某传染病病因的学说称为______,它的主要内容有:①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
7、化学治疗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的例子如______、______;微生物寄生于植物的例子如______;微生物寄生于动物的例子如______。
9、普遍转导与局限转导主要区别在于:①普遍转导噬菌体是______噬菌体,而局限转导噬菌体是______噬菌体,②普遍转导噬菌体能转移供体菌的______基因,而局限转导噬菌体只能转移供体菌的______基因。
10、抗原物质呈现其免疫原性的物质基础有三点,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11、细菌和真菌的鞭毛都是以旋转方式来推动细胞运动的。
()12、微生物有极广的碳源谱,它不论对整个微生物界整体或对个别微生物种来说,都是一致的。
()13、酿酒酵母只进行同型酒精发酵,而绝不存在异型酒精发酵。
()14、E.coli T偶数噬菌体的核心是由线状双链DNA构成的。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2023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2023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如图①②分别表示不同的细胞,A表示相应物质。
不符合该模型的是A.①效应T细胞②靶细胞,A抗体B.①传出神经元②肌肉细胞,A神经递质C.①胰岛B细胞②肝细胞,A胰岛素D.①甲状腺细胞②垂体细胞,A甲状腺激素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单细胞生物都可通过溶酶体将进入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水解B.溶酶体能将病菌分解后的产物都排出体外C.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蓝藻置于清水中,细胞形态变化最大的是蓝藻D.核孔和核膜在功能上都具有选择透过性3.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蛋白质外壳内部有两条相同的RNA链,HIV侵染人体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程中会形成RNA-DNA杂交分子和双链DNA这两种中间体,此双链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中,以它为模板合成mRNA和子代单链RNA,mRNA作模板合成病毒蛋白。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合成RNA-DNA和双链DNA分别需要逆转录酶、DNA聚合酶等多种酶B.以RNA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翻译和逆转录C.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只有病毒蛋白质外壳D.HIV的突变频率较高其原因是RNA单链结构不稳定4.科学家对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下图数据(数值代表能量值,单位为:J/cm2·a)。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只有一条食物链B.植食鱼类与肉食鱼类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3%C.肉食鱼类通过侧线感知水流完成取食说明化学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人类活动不利于维持该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5.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地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大量捕杀鹿的天敌--狼。
生长谱法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长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掌握利用生长谱法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生长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生长谱法是一种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方法,通过改变植物的生长条件(如光照、温度、水分等),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变化,从而了解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
三、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小麦种子;2. 实验器具:生长箱、温度计、湿度计、光照计、显微镜、电子天平、剪刀、培养皿等;3. 试剂:蒸馏水、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小麦种子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置不同的生长条件,如温度、光照、水分等;2. 种子处理:将小麦种子浸泡24小时,然后用蒸馏水洗净,均匀播种于培养皿中;3. 生长条件设置:根据实验设计,调整生长箱中的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4.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叶面积等;5. 数据处理:将观察数据记录于表格中,并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步骤1. 种子浸泡:将小麦种子浸泡24小时,然后用蒸馏水洗净;2. 播种:将处理好的小麦种子均匀播种于培养皿中;3. 设置生长条件:根据实验设计,调整生长箱中的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4.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叶面积等;5. 数据记录:将观察数据记录于表格中;6. 数据处理: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温度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分析温度对小麦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叶面积等指标的影响;2. 不同光照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分析光照对小麦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叶面积等指标的影响;3. 不同水分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观察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分析水分对小麦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叶面积等指标的影响;4. 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生长条件下小麦生长发育的规律。
营养缺陷型菌株筛选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采用辐射,化学试剂等因素处理细菌,以提高其变异几率,关键步骤是进行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筛选工作,营养缺陷型是指通过诱变产生的,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的突变株。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与鉴定涉及下列几种培养基:基本培养基(MM,符号为[-])是指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的最低成分的合成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CM,符号为[+])是指可满足某种微生物的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SM,符号为[A]或[B]等)是指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营养物质以满足该营养物质缺陷型菌株生长需求的合成或半合成培养基。
营养缺陷型菌株不仅在生产中可直接作发酵生产核苷酸、氨基酸等中间产物的生产菌,而且在科学实验中也是研究代谢途径的好材料和研究杂交、转化、转导、原生质融合等遗传规律必不可少的遗传标记菌种。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四个环节。
现分述如下:第一步,诱变剂处理:与上述一般诱变处理相同。
第二步,淘汰野生型:在诱变后的存活个体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一般较低。
通过以下的抗生素法或菌丝过滤法就可淘汰为数众多的野生型菌株即浓缩了营养缺陷型。
抗生素法有青霉素法和制霉菌素法等数种。
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杀死正在繁殖的野生型细菌,但无法杀死正处于休止状态的营养缺陷型细菌。
制霉菌素法则适合于真菌,制霉菌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作用,从而引起膜的损伤,也是只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酵母菌或霉菌。
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野生型生长被杀死,营养缺陷型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而被保留下来。
菌丝过滤法适用于进行丝状生长的真菌和放线菌。
其原理是: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菌株的孢子能发芽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的孢子则不能。
通过过滤就可除去大部分野生型,保留下营养缺陷型。
第三步,检出缺陷型:具体方法很多。
山东省烟台市第一中学2024年高三(最后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B.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切片→制片→染色→洗去浮色→观察C.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D.常用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二倍体西瓜经一定浓度秋水仙素诱导,可得到四倍体西瓜,从而产生新物种3.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男孩(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可以断定控制此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可以排除控制此病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C.可以断定该男孩的母亲是杂合体D.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该男孩正常的概率是1/25.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的最外层结构B.高等动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不会形成纺锤体C.含叶绿体的细胞内色素均存在于原生质层内D.用含32P的培养基可直接标记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生物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B.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C.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大分子物质的自由转运D.在mRNA合成的同时都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图甲是某学习小组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因素”的实验装置,灯为冷光源。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人血浆中紫杉醇的含量
色 谱柱 : BC821 0 AS l .×5mm,5 m。 流动 相 : 乙腈 : 4 mmo/ l L醋酸 铵 溶液 (0 :2) 8 0,流速 为 03 -
ml n / ,进样 量 1 L。 mi 0L L 22 质 谱条 件 .
正 T r opa ub sry电离源 ( S ) E I ,离 子源 参数 为 浆中紫杉醇的含量 ; 仝新勇等采用 L / 研 C MSMS C U R :1 0, CA D :M e um , I :5 00, TE M : di S 0 究 紫杉醇 自组 装前 体脂质体 在 大 鼠体 内的组 织分 布 0 ,GS 4 ,GS 4 。 监 测 模 式 : R 方 1: 5 2: 5 M M 及 靶 向性 ,仅 有 Ia a t smuOk moo等 对小 细胞 未 6 0 离 紫 7. 5 0 .,多西 他 赛 分化肺癌患者紫杉醇一期临床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 法 ; 子 对 : 杉 醇 8 6 — 3 81 的进行研 究 ,但 是该 项研究 是 紫杉醇 与其它 2种药 物合 用 ,纯粹 的单一 的人血 浆 中紫杉 醇 的含量测定
进样 测定 。
岛 津 UF .0 LC 2 AD 液 相 色 谱 仪 ; I 2 0 AP O Q 3
TA R P液质 联用仪 (ub sryE I T ropa S 电离 源 )振荡 器 ; ;
反 应监 测 ( M) MR 方式 ,用 于定量 分析 的 离子 对分 3 为 m/ 7 . m/ 0 . 紫杉 醇 ) 3 , j z8 65一 z3 81 (
和 m/ 3 . m/ 4 _(内标 ,多 西他 赛 ) 该 方 法 紫杉 醇 的 线性 范 围为 0 — 1 0 z80 6一 z5 92 。 . 2 00
细菌紫外诱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紫外线对细菌的诱变作用。
2. 掌握紫外诱变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熟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和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紫外线是一种波长在10-40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对微生物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紫外线可以诱导微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遗传特性。
本实验采用紫外线照射大肠杆菌,通过筛选和鉴定营养缺陷型菌株,研究紫外线对细菌的诱变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大肠杆菌(E. coli)2. 培养基:LB培养基、固体LB培养基、营养缺陷型培养基3. 试剂:紫外线灯、青霉素、琼脂糖、无菌水、无菌滤纸、无菌试管、无菌吸管、酒精灯、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1. 菌株培养:将大肠杆菌接种于LB培养基中,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2. 紫外线照射:将培养好的大肠杆菌均匀涂布于固体LB培养基平板上,置于紫外灯下照射。
照射时间根据实验设计而定,本实验中照射时间为10分钟。
3. 营养缺陷型菌株筛选:将照射后的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过夜,挑取单菌落接种于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中,观察菌株生长情况。
4. 营养缺陷型菌株鉴定:对生长缓慢或不能生长的菌株进行鉴定,鉴定方法如下:(1)青霉素筛选:将疑似营养缺陷型菌株接种于含有青霉素的LB培养基平板上,观察菌株生长情况。
(2)生长谱法:将疑似营养缺陷型菌株接种于不同氨基酸的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平板上,观察菌株在不同氨基酸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5.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紫外线对大肠杆菌诱变作用的结论。
五、实验结果1. 紫外线照射后,平板上出现部分生长缓慢或不能生长的菌株。
2. 青霉素筛选实验中,部分菌株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缓慢或不能生长。
3. 生长谱法实验中,部分菌株在特定氨基酸培养基上生长缓慢或不能生长。
六、实验讨论1. 紫外线照射对大肠杆菌的诱变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可以诱导大肠杆菌发生基因突变,产生营养缺陷型菌株。
实验一、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环境因⼦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题⽬:实验1、环境因⼦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实验⽬的:1、掌握⽣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理解植物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于其⽣境特征。
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长,⽣境特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法。
2、理解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对植物⽣长发育及其环境适应的意义。
初步判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3、使学⽣掌握划分植物⽣活型的⽅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活型的分析,进⼀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活型的⽣态意义。
⼆、实验原理:1、在植物的⽣长发育过程中,光和⽔是极其重要的⽣态因⼦。
根据植物与其⽣境中⽔分的的关系,把植物分为⽔⽣植物、陆⽣植物(包括了中⽣植物和旱⽣植物)。
⽔⽣植物依据其⽣活型⼜可分为沉⽔植物、浮⽔植物和挺⽔植物。
⽣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形成⼀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其中以叶的结构变化最为显著。
叶⼦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有两⼤⽣理功能,光合作⽤和蒸腾作⽤。
蒸腾作⽤是根系吸收⽔分的动⼒之⼀,植物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并转运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
另外,蒸腾作⽤也能降低叶⽚的表⾯温度,从⽽使叶⼦在强烈的⽇光照射下,不⾄于因温度过分升⾼⽽受损伤。
但蒸腾作⽤会消耗很到植物体内的⽔分,因⽽植物根系吸收的⽔分和叶⽚蒸腾作⽤消耗的⽔分之间需达到⼀个等量的状态,即⽔分平衡状态。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防⽌⽔分散失的结构,如叶表⾯的⾓质层,密⽣绒⽑,⽓孔下陷或形成⽓孔窝,叶⽚内储⽔组⼦发达等,都是为了适应保持⽔分,减少⽔分蒸腾的特征。
植物⽣活于不同的⽣态环境中其叶⽚的这些适应性结构不同,形态变化也较⼤。
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的能量来源,但是由于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需要的光强不同。
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要求,把它们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三⼤类。
阳地植物与阴⽣植物是⽣长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中的植物,由于叶是直接接受光照的器官,因此,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也就容易反映在它们的形态和结构上。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习题及答案第八章《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点突变:DNA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称为点突变。
2.感受态:受体菌最易接受到外源DNA片段并实现转化的生理状态。
3.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技术,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在体外将供体生物控制某种遗传性状的一段生物大分子-----DNA切割后,同载体连接,然后导入受体生物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4.接合:遗传物质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从一个细胞转入到另一细胞而表达的过程称为接合。
5.F'菌株:当Hfr菌株内的F因子不正常切割而脱离其染色体时,可形成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含有这种F因子的菌株称为F'菌株。
6.诱变育种:使用各种物理或化学因子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突变率,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
7.营养缺陷型: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菌株在一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而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的突变型。
野生型:指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
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
9.重组DNA技术:是指对遗传信息的分子操作和施工,即把分离到的或合成的基因经过改造,插入载体中,导入宿主细胞内,使其扩增和表达,从而获得大量基因产物或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10.基因重组:或称遗传重组,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
11.基因突变(genemutation)和移码突变:基因突变(genemutation):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而导致的遗传变化就称基因突变。
移码突变:指诱变剂会使DNA分子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转录和转译错误的一类突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操作步骤
1. 配制培养基 2. 制作糖浸片
将圆形打孔器 (d=0.8 cm) 打下的滤纸片 , 置入不同糖的饱和溶液 中浸泡 10 min后 , 取出置 28℃培养箱中烘干备用 (最好置紫外灯 下灭菌 20 ~ 30min)。
在已培养 24h的大肠杆菌 (E.coli) 等 3种斜面内分别倒入5ml无菌 水,用接种环轻轻刮下菌苔,振荡,制成菌悬液。
实验安排及分组情况
第一次课(第四周):
–
–
讲述实验内容, 完成实验步骤1:配培养基,灭菌 完成实验步骤2、3、4、5、6等 撰写实验报告
第二次课(第六周):
– –
分组
–
4个人一组,分成6组,每组作两种制平板方式。
注意事项
1.做实验之前要想好要准备哪些东西,准备多少;灭 菌时要想好要灭哪些东西,要灭多少。
2.要严格无菌操作。
3.加入菌悬液后要趁培养基尚未凝固及时倒平板,否 则将会出现平板尚未倒好培养基已经凝固于三角瓶中。
4.放滤纸片时要对号入座并轻轻按压 , 以免在进行倒 置培养时糖片脱离培养基平板,也可防止交叉污染。
附录:合成培养基
1.成分:磷酸铵 1g KCl 0.2g 硫酸镁 0.2g 豆芽汁 10ml 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ml pH 7.0 加12ml 0.04%的溴甲酚紫(pH 5.2-6.8),颜色由黄变紫,作为指示 剂)。121OC灭菌20min。
3. 制备菌悬液
4. 制平板
混菌法——在无菌平板内加入上述菌悬液(1ml菌悬液/10ml培养 基),倒入溶化冷却至50OC左右的合成培养基,轻轻摇匀。
涂布法——将溶化冷却至50OC左右的合成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 待其凝固后,加入0.5ml菌悬液,用玻棒涂布均匀。
对照:培养基+菌0+糖0(1) 处理: – 培养基+菌+糖(3混菌,3涂布) – 培养基+菌+糖0(3,混菌或涂布) – 培养基+菌0+糖(1)
微生物生理学实验
生科楼C5029 双周二,下午,2:00~ 主讲教师:
博士 教学辅助研究生: – 任改弟,陈兆进
–何琳燕
实验一 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 求
一、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营养需 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营养环境; 在缺乏某种营养物质的、含有指示剂的培养基上接入 某种微生物,再在接菌平板上置入这种营养物质,经 一定条件培养后 , 即可通过指示剂变化情况来判断 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
6. 培养及观察
– 将已放置糖浸片后的平皿置于37℃条件下 , 培养 18 ~ 24 h后 , 观察滤纸片周围有无菌落生长以及 指示剂变色程度。
五、实验报告
1.
2.
结果 – 绘图,表示大肠杆菌等三种菌在平板上 的生长状况。 分析 绘制表格,说明大肠杆菌等三种菌利用 六种糖的情况。 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操作步骤
5. 分小区植糖
– 在冷凝后的平皿背面 , 用记号笔画出 6个均匀的 植糖区域 (图1) , 用无菌镊子分别取代号为 A、B、 C、D、E、F的 6种糖浸片各 1张对号放入用两种 方法接菌的平板的对应区域中 , 并轻轻按压 , 以 免在进行倒置培养时糖片脱离培养基平板。
图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平板分区示意图
该法可以定性、定量地测定微生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 要求,在微生物育种、营养缺陷型鉴定以及饮食制品 质量检测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用途。
三、实验器材
菌种 –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 –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 (NH4 )3 PO4 1 g, KCl 0.2 g, MgSO4 · 2O 0.2 g, 豆芽 7H 汁 10 mL, 琼脂 20 g, 蒸馏水定容至 1L pH 7.05,加入 12mL 0.04%的溴甲酚紫作指示剂 (pH5.2~6.8) , 将颜色 由黄色调为紫色。1 ×105 Pa灭菌 25 min。 溶液和试剂 – A—葡萄糖、B—乳糖、C—麦芽糖、D—蔗糖、E—木 糖、F—半乳糖。 器具 – 无菌培养皿、吸管、镊子、牙签、酒精灯、接种环等 , 另备试管无菌水 6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