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答案简单整理doc

绪论(14)1.严羽形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2钱钟书形容宋诗: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3缪钺形容宋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都在25页,其中后两个在标着注释25的地方)第一章1.宋初三体及代表诗人: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因诗集《西昆酬唱集》得名,此为西昆体。
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补充(宋初三体内容上均离政治、社会较远,形式上多为近体诗。
(一)白体(香山体):学白居易,浅切随意。
代表:1、李昉、徐铉——学“元白体”,互相唱和。
多闲适之作,浅切清雅。
吴孟复说:“他们模仿白居易,装作忧国忧民的样子,但丢了白反映现实的传统,因而没有形成力量,甚至被人传为笑话。
(《唐宋古文八家概述》)2、王禹偁——学白居易讽喻诗,也学杜甫,成为“白体”中成就最高的。
有近600首诗。
王禹偁学杜甫,对杜的评论很有见地,其前,如元稹,重在杜甫的集大成,“尽得古今之体式,而兼人人之所独专”。
而王禹偁则重视杜甫的创新:“子美集开诗世界”。
北宋初期诗歌大多轻佻浮华缺少现实意义,王禹偁极力挽回这种风气。
如诗《对雪》、《村行》。
王禹偁有些诗杜、白诗风兼之;有些长篇,已露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端倪。
(一)晚唐体:学贾岛、姚合,主要三群诗人:1、“九僧”,代表是惠崇。
学贾姚苦吟,以“风花雪月,小巧呻吟”为特色,离开风、花、雪、月、水、石、山、竹等字,就一句诗也写不出来。
(《六一诗话》)2、林逋、魏野等隐士——比九僧成就高。
林和靖(“梅妻鹤子”)咏梅诗最有名,如《山园小梅》。
(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儒:《论语》、《孟子》、《荀子》墨:《墨子》道:《老子》《庄子》法:《韩非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开创了私家著述和私人讲学的风气。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义》《春秋》《论语》:20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在春秋之际,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汉代有《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
其所记载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礼乐,把“仁”作为最高道德标准,孔子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主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孟子:“亚圣”,他主张“王道”“仁政”统一天下,使人民安居乐业,反对“杀人盈野”的兼并战争。
提出“民贵君轻”、“性善论”。
主张诛灭残民以逞的暴君,对君主绝对权威表示否定。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但是他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
《孟子》:七篇记载孟子的言行和学说,是孟子及其门徒共同完成的,在体制上仍属于语录体。
其散文具有如下特点:1.长于辩论,其文观点鲜明,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辞锋犀利,富于战斗性、鼓动性,有纵横家和雄辩家的气概,《孟子》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2.在论辩中常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小故事阐明事理3.气势浩然,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气势4.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
它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汉代始称《诗经》。
共有诗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订成书。
2.《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即为音乐曲调,包括十五国风。
来自十五个地区采集的歌谣;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31篇,西周)、小雅(74篇,东周),大多是宫廷宴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个部分3.《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4.汉初传授的《诗经》的共有4家,也就是4个学派:齐(齐之辕固生)、鲁(鲁之申培)、韩(燕之韩婴)。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上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变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按内容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2.《山海经》最初名为《山海图》,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也是最有神话学价值的文献。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诗经的内容包括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等。
《诗经》的艺术成就: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
⑵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⑶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⑷语言上丰富、生动、简练、形象。
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毂梁传》。
5.《左传》艺术成就⑴叙述性①叙事散文内容更加完整,情节更生动、曲折。
②叙事手法灵活多样。
③更加注重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④故事更具有戏剧性。
⑵人物塑造使用闪现型、累积型,用人物的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极少使用外貌心理描写。
⑶叙事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准确生动,富于色彩。
⑷战争描写非常成功。
①重点于揭示战争的前因后果及过程。
②注重细节描写,在叙事生动、人物刻画方面具有文学意义。
6.《国语》是一部国别史。
7.《论语》是语录体,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8.《孟子》散文艺术成就:⑴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1.(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2)赋、比、兴的艺术手段。
①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②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③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就兴与诗歌情思的关系而言,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①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②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④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十分丰富,二是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2.(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3.(1)雄辩色彩。
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人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被纳入机彀,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两个特点在文中配合,构成了孟子的雄辩。
(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4.(1)奇幻谲诡的想象。
(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3)细腻逼真的描写.(4)谐趣和讥刺横生。
5.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5.(1)“美政"理想。
(2)深沉的爱国情感。
(3)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
(4)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6.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6.(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使用“互见法”.(2)人物之间相互对比映衬。
古代文学史重点2整理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一、写文献作者、编者(10个)二、填空题(5个)三、名词解释(4个)四、简答题(2个)1、唐宋诗歌发展历程,代表作家作品答: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
初唐四杰、陈子昂初唐诗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新体诗——律诗。
盛唐国势强大,中国诗歌史第三位伟人李白登上诗坛,他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又变幻莫测,如《蜀道难》、《将进酒》等诗。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的《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则把山水田园的静谧秀丽表现得清丽空远。
ﻫ公元775年,爆发安史之乱。
中国诗歌史上第四位伟人杜甫以动地的歌吟写战火中的人间灾难,“三吏”“三别”把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大转变,标志着诗歌从盛唐诗风转向中唐诗风。
杜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其缘事而发开中唐元稹、白居易;文字奇崛开韩愈、孟郊、李贺、苦吟诗派;其七律律法开晚唐李商隐,成为后世典范。
中唐白居易有伤感苍凉的《长恨歌》《琵琶行》,韩愈有狠重粗豪的《石鼓歌》、《陆浑山火》,引出中唐诗歌高潮。
但是到了晚唐,诗风再变,杜牧的咏史诗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
李商隐《筹笔驿》(七律)沉郁顿挫,绝类杜甫,而其《锦瑟》《无题》等朦胧诗深入心灵世界。
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宋诗无以为继。
但是宋代诗人另辟蹊径,也走上了不逊色于唐诗的另一高峰。
唐诗重在自身感情的迸发,文辞华美,故显得肥腴;而宋诗重在理趣,在平淡无华的诗句中见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故显其瘦劲。
北宋大家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南宋出现了宋诗的顶尖的天才诗人陆游,李白的才华、强烈的爱国精神、多种的诗歌风格,使陆游成为宋诗第一人。
同时期还有闲适自然的杨万里,后来南宋末出现松散的江湖诗人群。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
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
宋初的梅尧臣、苏舜钦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名词解释和诗歌鉴赏)

名词解释(4个)1.古文运动:唐贞元元和年间,在韩愈的倡导下及柳宗元的支持下,出现了影响广泛的古代散文文体,史称古文运动。
意在恢复先秦两汉以散文单句为特征的散文,推动散文的核心和发展,实质上是一次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都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2. 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因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故称。
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3.变文: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变文的“变”的变是变更了佛经的文本成为俗讲的意思,“文”的体制是散文和韵文相连接,代表作品有伍子胥的《伍子胥变文》。
4。
郊寒岛瘦:指中唐代著名诗人孟郊、贾岛。
二人都以苦吟诗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
5.“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
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幻等。
“沉郁顿挫”概括了杜诗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深广和表达上的波澜起伏的特点。
6。
新乐府运动:指中唐时期,兴起的一场诗歌运动。
自命新题,抒写实事,以白居易和元稹为主要诗人,用乐府诗形式进行创作、都提倡以现实和事实题材入诗,主要运用写实、比兴和讽喻的手法,重视诗歌的社会地位,也重视表达和语言的浅显通俗,这一运动的最高要求是把艺术写实和政教公立结合在一起。
7.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以绮错婉媚,讲究技巧、追求对仗工整,音韵协和,但音韵内容狭窄,他的诗被争相效仿,称上官体。
8.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1.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2.《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3.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4.《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5.《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1.神话的基本特征:(1)想象或幻想。
(2)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3)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2.神话与传说的区别:(1)神话产生比传说早(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3.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4.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1)创世神话:包括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2)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3)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4.我国神话精神内涵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5.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2)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
(3)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1.《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诗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古代文学唐宋史考试重点

古代文学唐宋史内参梦回大唐1.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开明,思想的宽松活跃,为唐代文学辉煌繁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2).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有利于文学风气的形成。
唐代开科取士,士人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了准备。
南北文化的合流、儒、释、道思想融合,创造、促进了唐代文学发展。
2.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简称“王杨卢骆”。
创作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3.陈子昂的诗歌理论:继承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批判齐梁藻饰的文风,倡导风骨和兴寄思想,创建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附注:“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
4.山水田园诗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
内容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人物: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空明境界、宁静之美} 孟浩然{自然平淡、贴近生活}5..边塞诗派:诗歌主要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
诗风悲壮,格调雄浑、粗犷豪放。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李颀、王之涣王昌龄。
6..李白诗歌的特征:(1).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人格力量(2).想象奇特,变幻莫测(3).雄奇飘逸,兼擅胜扬,各臻极致,表现出风格的多样化。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1).讴歌理想,抒发悲愤(2).蔑视权贵,追求自由(3).揭露现实,抨击时政(4).情绪起伏,充满矛盾7..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1).沉郁顿挫、深沉忧思、感情悲慨(2)语言上汇集众长、兼采百家,对后世的影响: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是受杜甫影响最大的朝代。
古代文学考试重点整理docx

1. 汤显祖的《南柯记》出自于唐人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2. 徐渭著有《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3. 《醒世姻缘传》又名《恶姻缘》,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4.“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一种专门学问,“五四”前的代表是(索隐派)。
5. (京剧)的诞生,标志着花部对雅部的胜利。
6. 清前期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风的代表词人是(朱彝尊)。
7. 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神韵说)。
8. 代表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汪中)。
9. 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0. 以创作水浒戏知名的元杂剧作家有(康进之、高文秀)。
11. 下列小说属于四大“谴责小说”的是(《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孽海花》)12. 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独抒性灵,不拘格套_”。
13. 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南冠”意为_囚犯___。
14. 《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桐城__派的开创者。
15. 在元散曲作家中,(马致远)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16. 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公安派)。
17. 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传奇) 18. 《登太白楼》的作者王世贞是(明代人) 19. 《席方平》中主持正义的神是(九王)20. 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1. 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上粱山的故事.沈憬的《义侠记》演英雄武松的故事。
22. 四大南戏之—的《拜月亭》是根据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的。
23. 明代剧作家王骥德的杂剧《男王后》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世俗享乐的感情。
24. 在元杂剧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称为宾白。
25. 明代剧作家孟称舜的杂剧《桃源三访》,集中体现了他对戏曲婉丽风格的理论主张。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各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3、四家诗: 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3、老庄: 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2、建安七子: 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第二章《诗经》
1、《诗三百》: 在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
2、风雅颂: 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重点

全国2011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1、(P2)宋代初期古文运动的先驱人物是柳开。
2、(P4)宋初三体“白体”(王禹偁)、“西昆体”、“晚唐体”(林逋)。
3、(P6)西昆体,代表人物:杨亿。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4、(P10)欧阳修散文的基本特点及风格。
5、(P14)梅尧臣诗歌艺术、苏舜钦诗的风格。
6、(P20)“半山诗”、“王荆公体”。
第三章苏轼7、(P27)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8、(P32)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9、(P36)苏轼“以诗为词”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0、(P41)江西诗派、“苏门四学士”。
11、(P42)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及风格特征。
12、(P46)“一祖三宗”说。
13、(P51)吕本中的“活法说”。
第五章北宋词与南渡词14、(P55)“富贵词人”——晏殊。
15、(P62)柳永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柳永词的俚俗色彩,柳永雅词的特点。
16、(P64)秦观——《淮海集》。
17、(P67)晏几道——《小山词》。
18、(P72)周邦彦词的“集大成“的体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点。
19、(P75)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20、(P81)辛弃疾词的题词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21、(P87)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和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22、(P9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23、(P98)杨万里的“诚斋体”。
24、(P101)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
第八章南宋中后期词25、(P108)姜夔白石词的艺术特色——“清空”、“骚雅”。
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

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填空1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2甲骨卜辞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简短散文,能够就是散文的萌芽。
3 《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4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5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6中国文学史上的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
7建安之杰:曹植。
8墨子时论:尚同、尚贤、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9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10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1《孔雀东南飞》最早出处:《玉台新咏》。
12《史记》体例:纪传体。
13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4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书:《汉书》。
二、解释词语略三、名词解释。
原始诗歌:原始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它浮现于原始社会,是在原始人类为求得生存进展的集体劳动中产生的。
是为了协调劳动劳作,鼓励唠叨情绪随口唱出来的,它就是最早浮现的文学样式。
原始诗歌是集体的口头创作,它以劳动为主题,带有别同程度的原始宗教意识,是歌、乐、舞三者结合为用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它内容丰赡,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其中民歌最富于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句式以整齐的四言为主,多用重章迭句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丰富多采,朴素优美,音节自然谐和,富有艺术感染力。
楚辞: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具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吸取民间文学营养,利用楚国民歌的传统形式,制造了句式参差灵便的“楚辞”体。
他的作品有《离骚》、《九章》等二十多首光辉诗篇,这些诗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比喻生动,词藻绚丽,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办法树立了模范。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一、初唐1、王绩:长于五律,《野望》已是五律典型。
多吟咏隐居旷达之趣,寄寓激愤之情。
2、初唐四杰:(1)文学观:反齐梁的宫廷文学,提倡刚健有骨气的诗风,文章要有一定的经世教化的作用。
(2)创作成就:A诗歌:都是中下层文人,他们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B:对诗歌体式的成熟和完备做了贡献如七言歌行《长安古意》体式非常大;五律王勃C:开拓了新的诗风,以清新的诗风为文坛带来新鲜的风气。
D:骈文赋3、陈子昂:(1)文学成就:以汉魏的的五言古诗为主,诗的内容比较充实,有为而作,风格质朴刚健。
诗文理论代表新作:《与东方左使扎序》骨气端详,音情顿挫,光英郎练,有金石声。
以深刻的内容质朴刚健的风格破除六朝余袭,他的五古开启了李白等人的五古。
4、宫廷文人:(1)上官仪:五言诗,格律工整,内容空洞。
(2)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作品多歌功颂德,宫苑游宴,风格典丽精工。
(3)沈宋:多奉和之作,他们的创作使五七律得以完型。
二、盛唐1、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出现原因:开元社会安定,具备隐居的经济基础;以隐求士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佛道的思想流行提供了思想基础。
2、孟浩然:布衣诗人,一度隐居鹿门山,曾作九龄门客。
山水田园特点:冲谈自然,语淡味醇;多白描,曲尽其妙;也有一些很浑阔。
3、王维:多才多艺,诗画乐精通。
前期抒报国心,后期以隐居修禅为主。
山水田园诗特点:(1)诗情画意的高度统一(2)音乐美,山营造意境(3)常以动衬静(4)既有陶潜的平淡自然,又有灵运的精工秀丽。
4、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以高岑为代表,境界开阔,雄奇悲壮。
边塞诗其实就是战争文学。
王昌龄:七绝圣手。
5、高适:内容充实,感情饱满意气豪迈;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沉雄悲壮。
(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儒:《论语》、《孟子》、《荀子》墨:《墨子》道:《老子》《庄子》法:《韩非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开创了私家著述和私人说学的风气。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义》《春秋》《论语》:20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在春秋之际,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汉代有《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
其所记载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礼乐,把“仁”作为最高道德标准,孔子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主张“言之无文,行而别远”孟子:“亚圣”,他主张“王道”“仁政”统一天下,使人民安居乐业,反对“杀人盈野”的兼并战争。
提出“民贵君轻”、“性善论”。
主张诛灭残民以逞的暴君,对君主绝对权威表示否定。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然而他重视人民,却藐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
《孟子》:七篇记载孟子的言行和学讲,是孟子及其门徒共同完成的,在体制上仍属于语录体。
其散文具有如下特点:1.长于辩论,其文观点鲜亮,感情强烈,气魄磅礴,辞锋犀利,富于战斗性、鼓动性,有纵横家和雄辩家的气概,《孟子》中巧妙灵便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办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蜿蜒地把对方引入自个儿预设的结论中2.在论辩中常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小故事阐明事理3.气魄浩然,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气魄4.语言理解晓畅、平实浅近。
它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汉代始称《诗经》。
共有诗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订成书。
2.《诗经》按音乐性质的别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即为音乐曲调,包括十五国风。
来自十五个地区采集的歌谣;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截了当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31篇,西周)、小雅(74篇,东周),大多是宫廷宴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个部分3.《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4.汉初传授的《诗经》的共有4家,也算是4个学派:齐(齐之辕固生)、鲁(鲁之申培)、韩(燕之韩婴)。
(完整word版)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0539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宋初“三体诗”和晏殊词。
学习要求:①准确了解宋初诗风和文风的整体面貌及其基本走向;②重点掌握王禹偁诗歌、西昆体诗歌的创作特征;③重点掌握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识记:①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②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理解:“白体”。
应用: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二)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识记:①《西昆酬唱集》;②杨亿的生平;③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理解:①西昆体;②晚唐体。
应用:①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②林逋诗歌的特点。
(三)晏殊的令词识记:①晏殊的生平;②《珠玉词》。
应用: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欧阳修、王安石以及梅尧臣、苏舜钦等的文学创作。
学习要求:①识记并理解有关北宋中叶诗文革新的情况;②重点掌握欧阳修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深入理解他在诗文革新中的领袖地位;③重点掌握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创作的特点,深入理解他们对宋诗风格的影响;④重点掌握王安石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⑤翔实理解曾巩、苏洵和苏辙散文创作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理解: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
(一)欧阳修的文学贡献识记:欧阳修的生平。
理解:①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②《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应用:①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②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③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④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二)梅尧臣和苏舜钦识记:①梅尧臣的生平;②苏舜钦的生平。
理解: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应用:①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②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三)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识记:王安石的生平。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一·<唐>诗歌诗词:诗初唐(618~713):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
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
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
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盛唐(713~765):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
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2、高、岑边塞军旅诗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中唐(766~859):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
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诗歌诗词:词中唐前早期文人词:文人词初起李白、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尝试写词,把这一文体初步引入了文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论语》、《孟子》、《荀子》墨:《墨子》道:《老子》《庄子》法:《韩非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开创了私家著述和私人讲学的风气。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义》《春秋》《论语》:20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在春秋之际,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汉代有《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
其所记载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礼乐,把“仁”作为最高道德标准,孔子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主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孟子:“亚圣”,他主张“王道”“仁政”统一天下,使人民安居乐业,反对“杀人盈野”的兼并战争。
提出“民贵君轻”、“性善论”。
主张诛灭残民以逞的暴君,对君主绝对权威表示否定。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但是他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
《孟子》:七篇记载孟子的言行和学说,是孟子及其门徒共同完成的,在体制上仍属于语录体。
其散文具有如下特点:1.长于辩论,其文观点鲜明,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辞锋犀利,富于战斗性、鼓动性,有纵横家和雄辩家的气概,《孟子》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2.在论辩中常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小故事阐明事理3.气势浩然,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气势4.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
它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汉代始称《诗经》。
共有诗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订成书。
2.《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即为音乐曲调,包括十五国风。
来自十五个地区采集的歌谣;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31篇,西周)、小雅(74篇,东周),大多是宫廷宴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个部分3.《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4.汉初传授的《诗经》的共有4家,也就是4个学派:齐(齐之辕固生)、鲁(鲁之申培)、韩(燕之韩婴)。
毛(赵之毛亨、毛苌)。
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为官方承认。
.《诗经》作品分类 1.祭祖颂歌和周部族的史诗: 2.反映劳动生产的诗歌反映社会矛盾的怨刺诗 3关于战争和徭役的诗歌 4.关于婚姻和恋爱的诗歌 5.6.反映社会习俗、礼节、宴会、祭祀的诗歌《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诗经》主要是一部抒情诗集,它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为主的发1.展方向2.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概括出食物的特征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3.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书法4.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间杂二至八言不等“六义”:赋:即铺陈直叙,基本表现手法,可叙事描写,可议论抒情比:即比方,借个事物来做比喻兴:即触物兴词风:即音乐曲调,包括十五国风雅:即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即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为我国两千年来诗歌的创作和发展奠定了深广的基础汉代写赋作家及代表作:《鵩鸟赋》1.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2. “赋之圣”《上林赋》→合称《天子游猎赋》,3.司马相如《子虚赋》《长杨赋》《羽猎赋》《河东赋》4.扬雄:《甘泉赋》《答宾戏》《幽通赋》5.班固:《两都赋》汉赋四大家:班固、司马相如、扬雄、张衡张衡和赵壹是抒情言志小赋阶段的代表作家《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帝时代约三千年的史诗,共)50)、世家(30、列传()、表(10)、书(8)130卷,52万字。
全书由本纪(12《史记》第一次以人为本位五种体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体系。
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思想内容“君权神授”、表现司马迁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天人感应”1.:表现了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注意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2.继承孟子“民贵君轻”思想,重视下层人命的力量3.充分肯定反抗强暴的草莽英雄4.表现卓越的民族观,认为我国境内各民族都是黄帝的子孙、兄弟5.《史记》充分体现了司马迁勇敢无畏的批判精神和“不虚美、不隐恶”的求实态度总之,艺术成就《史记》的人物刻画:一是通过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1.二是铺写矛盾冲突集中、尖锐的场面来突显人物三是多角度的人物心理描写四是善于用对比烘托描写人物2. 《史记》的语言成就:一是言简意丰二是精于修辞,文气充沛三是骈散结合,整饬而自然的语言形式四是常常引用民谣,是语言更丰富生动.高超的叙事艺术和强烈的抒情性 3地位和影响《史记》为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历史上的古文家在批评骈俪文,把它视为古文的的形式主义倾向和纠正艰涩古奥文风时,都要标举《史记》典范。
《史记》对小说戏剧的影响更是巨大,其行文技巧与文章结构也为后世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汉乐府民歌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深刻地揭1.:示了他们的艰难和痛苦不同程度地展现了劳动人民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 2.同时对封建礼教和3.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封建婚姻制度进行严正抗议4.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艺术特色常常截取生活的横截面,选择人物生活中最感人叙事性特征:a.:1.的事件进行描写,使汉乐府民歌常能以小题材来表现大的时代主题多数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有头有尾 b.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善于刻画人物形象:a. 2.b.善于采用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c.善于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3.语言朴素,形式多样建安七子(魏晋):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竹林七贤(魏晋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西晋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是西晋诗坛的代表陆机、潘岳并称“潘陆”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陶渊明最突出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任真无所先”,“真”是陶诗平淡自然风格的灵魂,其诗歌的艺术特点概括为两点:一是情、景、理的统一,冲淡与理趣相结合。
二是平淡与纯美的统一,恬静之中有寄托。
蕴藉深厚的田园诗,寄托深远的咏怀诗名词解释:1.春秋笔法:作者的思想倾向在行文中不是议论性的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单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而且常常是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2.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
进一步说,楚辞的直接渊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3.永明体:即所谓新体诗,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声律的协调和对偶的公整,因为这种诗体产生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
4.盛唐气象:盛唐时期由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士人多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开阔的胸怀,恢弘的气势,这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反映在诗歌上就形成了盛唐气象。
5.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使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
6.风雅精神: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积极真诚的人生态度。
7.建安风骨:①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
②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
简论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参考答案: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开创者,他的诗歌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由民间集体创作向作家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的真正到来。
他强烈的爱国思想、高洁的品格和为追求理想而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千百年来,在反抗强暴、伸张正义、维护祖国尊严和利益的斗争中,人们总以他为榜样,从他的为人、品格中获得鼓舞和进取的力量。
他的精神品格熔铸成的动人魂魄的诗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进步的作家。
贾谊、司马迁、李白、杜甫、文天祥、龚自珍、鲁迅等人,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鞭挞,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无不是屈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他开创的重幻想的浪漫诗歌传统,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的表现力。
《离骚》问世以后,“风”、“骚”并称,被视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典范和论诗的最高准则。
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使之与主体融合,情景交融,形成一系列独立的意象,在诗中起着象征、寄寓的作用。
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水平,为后世作家广泛继承。
楚辞参差的句式,冲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为五、七言诗的创制铺平了道路。
他创造的楚辞体这一文学样式还直接催生了赋这一新的文学体裁。
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参考答案: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
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
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
背诵: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从之,道sù)洄(huí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ī)。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⑴,与君生别离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