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摘要】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从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在化学分析课程中实践这一模式的具体做法。
文章着重介绍了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本文总结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优势,指出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文章展望了未来该模式的发展方向,呼吁更多教育机构和教师加入到这一探索中,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教育领域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教学效果评价,优势,概念,实践,设计与实施,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结论,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化学分析课程作为化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的掌握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巧和科学素养。
传统的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验操作为辅,缺乏对实际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索出一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势在必行。
当前,国内外许多教育学者和实验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研究和实践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如何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对化学分析课程中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探讨该模式在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方面的作用,并试图设计一种符合化学分析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的研究意义在于为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化学分析课程中,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作为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化学分析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实施与效果。
一、背景分析传统的化学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多以理论为主导,学生主要以听讲、做实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而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这导致学生对课程中的化学实验无法深入理解,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习兴趣不高。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便是其中之一。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实验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实施内容在化学分析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教师首先通过讲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然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进行实验操作,实践理论知识。
学生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化学现象,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安全地完成实验。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指导,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施效果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这不仅让抽象的化学理论有了实际的场景,也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近年来,高职教育中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成为每个院校、每个高职专业教师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如何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模式改革时迫切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研室多次通过到福建省石化行业、食品、药品行业进行调研,与企业专家、工程师和化验室主任的近距离接触、探讨,从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文章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分析化学》为实例,探讨如何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分析化学》课程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中,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生产建设中,资源的探测、原料的配比、工艺流程的控制、化肥和农药的生产、工农业产品和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检验、“三废”的治理,都将分析化学视为“眼睛”,分析检验不仅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分析检验还能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异常,能优化原料的配比,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同时该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在专业学习领域中,《分析化学》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有多门后续课程如《环境监测》、《油品分析》、《药物检验技术》和《食品检验技术》等课程在进行检测分析过程中,都用到了《分析化学》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将在这门课程中学会检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规范,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学生获得中级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纯理论的学习中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的现象。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分析化学》理论知识且学习效果很差,虽积极学习实践课程却在遇到问题时不擅长思考解决。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优化设计与安排,使学生扎实地、轻松愉快地掌握好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责无旁贷。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教 学 效 果 成 绩= 同行 、 专业 技术人员评价5 O %+ 随 堂 教 师 的 评 价3 O %+ 学 生 的评 价2 0 %。其 中 , 同行 、 专 业 技 术 人员 评价 主 要 体 现 在对 教 学 相关 文 件 和设 计 的评 价 。 而 在课 程进 行过 程中 , 邀请其他老师 、 领 导 随 堂 听 课并 给 出课 堂 实施 效果 的评 价。此外 , 让学生对教学和老师进行评价 , 发挥 学 生 在考 核评 价 中 的 主 动性 和积 极 性 。 这 样 的 一 体 化 考 核模 式 不 仅 打 破 了 传 统 的 只 考 核 学 生 的 片面性 , 更 有 助 于教 师 的 自我 反 省 、 自我 调 控 、 自我 完 善 和 自 我提高。 3 . 改革 中存 在 的 问题 《 精 细 化 学 品分 析 》 课 程 的 理 实 一 体 化 改 革 还 存 在 一 些 亟 待 解 决 的 问题 , 如( 1 ) 没 有 与 理 实 一 体 化 教 学 相 配 套 的 合 适 教 材 ,很 难 实 现 理 实 一 体 化 教 学 模 式 的 大 规 模 标 准 化 应 用 ; ( 2 ) 本 课 程 所 需 的 设 备 种类 及 台 数 较 多 。无 疑 大 大 增 加 了 教 学 运 行成本 , 也增加 了一体化实施 的难度 ; ( 3 ) 大 多 数 老 师 理 论 系 统知识较好 , 而 动手 能 力 较 差 , “ 善讲不善做 ” , 或 者 有 些 教 师 本 身 就 没 有 大 量 的 实 际 工 作 经 历 和 实 操 经 验 ,从 而 自觉 不 自 觉 地 将 理 论 教 学 和 实践 教 学 分 离 开 , 要 解 决 这 个 问题 , 就 要 加 强“ 双师型 ” 教 师 队伍 香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对化学分析专业学生来说,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传统的化学分析教学模式往往只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在实验课程中往往只是简单地进行指导,学生缺乏对实际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本文将探讨一种以“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为主导的化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本文将简要说明“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基本概念。
该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针对实验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实验操作中逐步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分析实验技能。
其次,本文将探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化学分析课程中的应用。
在化学分析课程中,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化学分析实验可以分为定量分析实验和定性分析实验两种类型。
在定量分析实验中,要求学生通过化学计量计算方法,准确测量出各种化合物在样品中的含量。
而在定性分析实验中,则需要学生通过各种反应,对化合物进行鉴定。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化学分析的实际应用过程,而且还能够不断巩固和拓展化学分析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后,本文将简要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化学分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化学分析实验对设备和消耗品的调配和管理要求较高,必须在实验室较长时间保持消耗品、设备和操作人员的稳定性,这会极大的限制实验内容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控制。
其次,基于这种教学模式需要许多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老师的实验能力提出了要求,并且在实践中需要老师实时指导学生,提高了老师的工作量和难度。
加之实验操作的意外现象,如误操作、化学反应不完全等,容易使得实验结果产生误差,影响实验成果的准确性。
最后,本文总结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化学分析课程中的探索看法。
高校《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实践研究

关 键 词 :精细化学品化学; 学习评价; 平时成绩 ; 多元评价主体
中图分 类 号 :G 6 4 2 . 0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1 — 9 6 7 7 ( 2 0 1 5 ) 0 2 0 一 O l 9 3 — 0 2
Re f o r mi ng Pr a c t i c e S t u d y o n t he Le a r ni n g Ev a l ua t i o n o f Fi n e
当教学指导思想 、学生 的知识结构 及接受 知识 信息 的平 台 等发生 变化时 ,课程 的教 学方 法和教 学评 价也 应该 与 时俱进 。 学 习评 价的改革是教学改革 的重 要组成部 分 ,它直接 引导着 学 生 的学习行为和努力方 向。为此 ,为了适 用新形 势的需 要 ,很 多教学 工作者 对课程 的学习评价 改革做 了很 多有 益尝试 。如张 倩苇 等探讨 了网络环境下学 习评 价新模式 … ;郭 英等在 “ 健 康 第一 ” 的指导思 想下对普通高校体育课 学习评价 指标体 系及 方 法进行 了研究 ;张 淑敏 等在 以就业为 导向 的课 程开发指 导思 想指 引下 ,对 工程 制图课程的学习评价体系进行 了改革 J 。
we r e i n t r o d uc e d . Th e ne w i n d e x s y s t e m a n d we i g h t i n g o f l e a r ni n g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i s c o u r s e we r e c o ns t r uc t e d, s u c h a s a p p r o pr i a t e 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we i g h t i n g o f r e g u l a r g r a de s t o c o u r s e g r a d e,r e f i n i n g t he i n d e x s y s t e m a n d we i g ht i n g o f r e g u l a r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滁 州 学 院 学 报 JU NLO H ZO NV RIY O R A FCU H UU IE S T
Vo _ 2 No 5 l1 .
0c .2 1 t 00
精 细化 学 品化学 课 程 教 学 改革 的探 索 与 实 践
杭 志喜 ,吴友 吉 ,王 崇侠
方 面进 行 了改 革 的 探 索 和 实践 。
关 键 词 : 细化 学品 化 学 ; 学 改 革 ; 质 ; 力 精 教 素 能 中图 分 类 号 : 4 G6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31 9 (0 0 0 —14 1 7—7 4 2 1 )50 0 2
为 国家培养创新型 人才 是二 十一世 纪我 国高 等教育 面临的一个挑 战性课题 和机 遇 。我校是 一所 以工科 为 主 的多学 科大学 , 要 培养 具有 创新 能 力 的应 用 型工 程技 主
知 识 , 生虽 能 理 解 , 不 能 掌 握 。使 用 传 统 的 教 学 方 法 学 但
包括提 高新 产 品开 发能 力 和技 术改 进 创新 能 力 , 强开 增 拓创新 意识等 ¨ 。因此 , 1 ] 改进 以知识 传 授 为 主的 传统 教 学模式 , 加强创新 能力和创新 意识 培养 , 学生具 备 独立 让 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具有 开拓 和创 新精 神 , 我们 教 是 学改革 的宗 旨。 精细化学 品化学是应 用化学专业 的专业方 向课 , 承担
油 化学 品 、 物 与 中 问 体 、 药 、 料 、 料 、 料 、 料 、 药 农 涂 染 颜 香 食
要使教学内容与现代 社会生 活有密 切联系 , 与科技 发
展 水 平 相 适 应 。不仅 要 学 有 所 用 , 要 让 学 生 能 认 识 到 自 还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与实践

第 5 3期
紫外可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2 见光谱
能够用紫外可见光度计测定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 能够进行紫外可见 光度计的调试和维修工作
表1 《 精细化学 品分析》 课程教学 内容
序号 模块 教学内容及要求 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测定原理及方法 ( A B S 表面张力测定 ) 学习目 标 学时 能够用表露张力仪测定不同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 6 能够用表l 白 i 张力仪测定 同 表面活性剂的 C M C 能够用罗氏泡沫仪测定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发泡力 6 6
摘要 : 国务 院常务会议 指 出, 要 以改革的思路 办好职 业教 育。“ 理 实一体化” 的教 学模式 改革是现在教 学模
式改革的主要 趋势 , 本文从“ 硬件 ” 和“ 软件 ” 两个方 面论述 了《 精细化学品分析》 课程理 实一体化 改革的思路及
措施 , 最后指 出了改革遇到的 问题及 解决方法。 关键 词 : 理 实一体化 ; 课程设计 ; 教 学组 织; 双师
中 图 分类 号 : G 7 1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5 3 — 0 2 2 3 — 0 2
国务院常务会议 指出“ 发展职业教 育是促进转 方 式、 调结构和 民生改善 的战略举措 。以改革 的思路 办 好 职业教 育 , 对 提升 劳动大 军就业 创业 能力 、 产业 素 质 和综 合 国力 , 意义重 大。” 从 中可 以看出 , 高等 职业 教育改革 的重要性 。 而职业教育改革 的基础便是课程 改革 , 只有做好基础改革 , 才 能更好地进行教 育改革 。
实现“ 教、 学、 做” 统一 的教学过程 。 所 以, “ 理实一体化 的” 课 程改 革也不仅 仅是 某一个 小方 面 的改 革 , 而是 综合 的改革 。 下面将从 “ 硬件 ” 和“ 软件 ” 两个方 面介绍 本课程 的改革思路 。 “ 硬件” 建设 硬件建设 是改革的基础 , 主要是 指“ 理实 一体化 ”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与实践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与实践作者:王雪香吴海霞高晓红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53期摘要: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是现在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趋势,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论述了《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的思路及措施,最后指出了改革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双师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23-02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
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
”从中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而职业教育改革的基础便是课程改革,只有做好基础改革,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改革。
传统的课程教学都是采用理论和实践授课相分离的模式进行的。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所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公认的最佳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之一。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是我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一直沿用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授课模式。
由于本课程技术性比较强,在教学中必须有实践环节,学生才可以完全掌握相关知识、技术和技能,所以本课程适宜于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授课、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有机融为一体的模式,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思想,真正实现“教、学、做”统一的教学过程。
所以,“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也不仅仅是某一个小方面的改革,而是综合的改革。
下面将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改革的基础,主要是指“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
实训室的建设不仅要有工位够用的实训设备和仪器,还要有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多媒体设备、黑板等。
《精细化学品小试技术》课程中“教学做一体化”方法的应用探析

算机 基 础 》等 ,以及 后续 专 业综 合技 能课 程 《 细化 工典 型设 备 务 。 精 选 型 与 操 作 》 精 细 化 学 品生 产 工 艺 优 化 》 精 细 化 学 品分 、《 、《 析 与检 验 》《 岗实 习 和毕 业环 节 》形 成较 为完 整 的职 业能 力培 顶
完成典 型工作任 务全过 程为 目 使学生 掌握相关 知识 , 标 做到知 行合
一
,
教 、学 、做 一 体 化 ,激 发 学 生 的 兴 趣 和 思 维 。 在课 程设 计 中 , 取 了精 细化 工行 业 的某 些典 型化 工 产品 。 选
在做 中学 , 在教育 中推 动做 , 的基础上 实现教学 做一体 化【。 在做 1 本 】
查 阅 大量 资料 ,对 产 品 17 0 胶水 中的原 料性 质 ,合 成原 理 , 成 合
工艺 等都 有 了深 刻 的认识 。 ( )制 定 初 步 方 案 三
学生 以小 组 的形 式 , 据 自己所 查 阅的 资料 进行 讨论 并有 效 根 地筛 选 ,制 定 出合成 17 的整 个工 艺 流程 。在 此过 程 中教 师可 0胶
案提 出了一些意见和想 法 。
一
文 就《 精细 化学 品小 试 技术 》 程 “ 学做 一体 化 ” 学 的具 体方 通过 完成 制备 这 些典 型产 品的工 作任 务 , 设计 了 5 课 教 教 共 个项 目。这 些项 目的排列 按 照学 生 的认 知规 律 ,由浅 入深 ,由易 到难 , 循序 渐进 、 环上 升 的过 程 , 他 们在 完成 每个 项 目之 后知 识 、 循 使 能力 和素质 三个 方 面都有 很大 的提 高[ 。 1 ] 三 、运用 “ 学 做 一 体 化 ” 的 教 学 方 法 教 按 岗位构 建课 程 体 系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近年来,以教学为导向的课程模式逐渐受到质疑和挑战,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则成为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化学分析课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化学分析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在传统的分析化学课程中,通常是先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操作,但学生普遍存在实验操作不熟练、理论知识脱离实际、实验意义不明等问题。
因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这种模式通过将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深入学生的思维内部,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将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化学分析课程,首先将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在进行化学分析实验时,学生需要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化学分析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实际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化学分析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由于实验操作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需要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1.实验设计在化学分析课程中,学生需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由于学生对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的理解不同,因此每个学生的实验方案都不同。
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同时还能够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
2.自主实验在化学分析课程中,自主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一、引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主导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学做一体化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就化学分析课程中“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探索和讨论。
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内涵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指以实际操作为核心,通过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实现知识的转化。
在化学分析课程中,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密切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实验操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化学分析课程中的应用1. 设计合理的实验内容在化学分析课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应当符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化学分析课程中的化学定量分析实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验内容,如食品中的添加剂检测、水质分析等,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实验操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化学分析课程中,实验操作和课堂教学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应当将实验操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操作来巩固课堂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实验操作的原理和方法,然后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步骤,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讨论在化学分析课程中,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实验设计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实验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讨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他们进行实验设计和讨论,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效果评价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化学分析课程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化学分析课程是化学专业中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是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化学分析教学模式往往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错误和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探索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将化学分析课程的教学与实验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和感受化学分析技术的实际过程和操作要点。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和操作要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式。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讨论和答疑环节,让学生自主思考和互相交流,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的更新和改进也是“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好地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学校和实验室应该及时更新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提供更先进、更全面的实验条件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平台。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化学分析课程是化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对化学实验技术的掌握和实践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一种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实验相衔接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化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学生大多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验操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
探索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探讨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概念和特点,介绍该模式的实施步骤和效果评估方法,分析具体案例应用,并探讨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能够对化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1.2 研究意义化学分析课程作为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知识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指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化学生对化学分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研究旨在探索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探讨其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
1.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化学分析课程注重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实验操作中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3. 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分析理论知识。
通过探索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这对于推动化学分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摘要】本文介绍了化学分析课程中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文章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阐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分析课程中的重要性。
接着,具体探讨了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方法和效果评估。
总结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启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化学分析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概念、应用、方法、评估、效果、启示、结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化学分析课程是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化学样品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传统的化学分析课程通常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知识传授,进行实验操作。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和教师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备受关注。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强调教学和实践的融合,通过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化学分析课程中引入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去。
当前,国内外许多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在化学分析课程中引入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及该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对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化学分析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总结,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意义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引入“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对化学分析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分析技能,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简谈高职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简谈高职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院校一直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分析化学作为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适应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很多高职院校都结合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教学改革。
我们对学院食品类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也一直不断地进行改革探索,寻求培养具有岗位分析操作技能、辅以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以关注学生职业发展能力、适合本校学生的最佳教学模式。
一、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1.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课程教学模式很多高职院校从中职升格后,直接采用了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注重学习学科理论知识,课程内容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实验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在分析化学课程中,依附理论教学只开设了基础实验,理论和实验分开教学,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实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门槛降低,高职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虽然任课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制作了精美的图片、视频课件,用生动的语言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但学生还是听得昏昏欲睡、一头雾水。
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对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训练较为缺乏,严重制约着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最终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
实践证明这种课程教学模式不适用于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跟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研究型人才有所不同,因此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应与普通高校有差异。
2.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课程教学模式不少高职院校在经过课程改革后,发现普通高校的学科型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高职院校,逐步改变为以培养工作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理论课教学以必须、够用作为标准,以强化技能操作为教学重点。
但由于过分强调实用性、过度削减理论内容,造成理论课内容很简单。
基于CDIO模式的《精细化学品生产》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精细化学品生产》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精细化学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与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成为化工领域发展的重要保障。
精细化学品生产专业的培养已成为高校化工类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精细化学品生产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将从CDIO模式出发,探讨《精细化学品生产》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二、CDIO模式在《精细化学品生产》课程中的应用CDIO模式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玛丽亚学院于2000年提出的一种工程教育模式,CDIO分别代表以" Conceive(构思), Design(设计), Implement(实施), Operate(运营)"为核心的工程教育方法。
该模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精细化学品生产》课程中,CDIO模式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构思:通过案例分析、课程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构思,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设计:通过实验教学、设计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设计化工流程、设备、工艺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与操作技能。
3. 实施:进行现场教学、企业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运营:通过模拟实验、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化工生产的运营管理,培养学生的管理与创新能力。
CDIO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精细化学品生产》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1. 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基于CDIO模式,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精细化学品生产》课程教学方案,结合实际案例、课程设计、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传统的化学分析课程教学方式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书本上的知识点讲解,学生很难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教学中引入“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的化学分析课程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后通过完成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这种模式存在着以下几个弊端。
1. 知识的脱离实际: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将化学分析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脱离开来,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导致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丧失兴趣。
2. 缺乏动手实践机会: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
学生缺乏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的机会,导致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不足。
3. 对计算分析的忽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对计算分析能力的培养,而这正是化学分析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化学分析课程教学方式亟待进行改革。
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特点“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指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巩固和提升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1.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强调实践操作: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操作,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具体实施为了更好地贯彻“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1. 开展实验操作课程:可以设置专门的实验操作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化学分析课程是大学化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通过这门课程了解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化学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化学分析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验往往是分开进行的,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改进化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一些高校开始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种模式通过实施一系列与课程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自操作、参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教师可以将化学分析的理论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然后针对每个问题设计相应的实验项目。
在实验项目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设计适当的对照组和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与传统的实验课不同,这种实验项目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学生通过与同学讨论、与教师交流,共同探讨实验结果的原因和实验条件的优化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比较,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这样的实践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除了实验操作,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实验操作的背后原理和机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的现象和结果。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报告撰写,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探索,可以实现理论与实验的有机结合,提高化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
这种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合作,提高了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化学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术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作者:王雪香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68期
摘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大趋势。
本文阐述了《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主要对教学设计和考核方式两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并对与之配套的教学场地提出了要求,指出了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精细化学品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考核方式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为实现这个教育目标,高职院校目前正面临教育模式的改革,这就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提高。
教高[2006]14号文件明确指出:“积极改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因此,融“教、学、做”为一体,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便成为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是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精细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也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笔者将从教学设计、考核方法两大方面探讨本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
1.改革前教学模式
该课程通常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门课程,理论课讲授结束后学生再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并且配套的教案、考核方式是独立的。
这样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将理论有机融合到实践中的能力,还与当前的职业教育目标相背离。
2.改革后教学模式
在对社会用人单位用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校企联合商议的形式,制定更为合理的课程标准。
将之前的理论和实践部分进行按需整合,将所需内容进行项目化编排,即整个课程由多个项目构成。
2.1教学设计
在教案设计中,每一次教学应围绕一个项目进行,并要对项目中的实训过程进行环节分解,每个环节都应有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应体现本环节中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分配(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课时分配等。
下面以课程项目——紫外可见光谱为例详细说明。
表1 紫外可见光谱教学设计
2.2教学场所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有与专业和学生规模相适应的硬件环境做保障,即合适的教学场所。
本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现,不仅要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实训室,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实训设备,如设计中提到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套数一定要配备合理,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3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结果”的考核方式,在此基础上还对课程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的表现进行了评价。
表2 课程考核说明表
教学效果成绩=同行、专业技术人员评价50%+随堂教师的评价30%+学生的评价20%。
其中,同行、专业技术人员评价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相关文件和设计的评价。
而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邀请其他老师、领导随堂听课并给出课堂实施效果的评价。
此外,让学生对教学和老师进行评价,发挥学生在考核评价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的一体化考核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只考核学生的片面性,更有助于教师的自我反省、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3.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改革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1)没有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合适教材,很难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大规模标准化应用;(2)本课程所需的设备种类及台数较多,无疑大大增加了教学运行成本,也增加了一体化实施的难度;(3)大多数老师理论系统知识较好,而动手能力较差,“善讲不善做”,或者有些教师本身就没有大量的实际工作经历和实操经验,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何先应.略论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面临的七大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9(3):71-73.
[2]刘苹,周冠生,阮俊,等.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65-66.
[3]徐铮,周雪.“分析化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92-93.
[4]项东升.高职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J].广州化工,2011,39(16):175-176.
[5]赵春江.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分析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2(1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