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原文、赏析
2005-湖南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题汇编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05-湖南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题汇编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05-湖南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2005年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6分)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16.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6.答案:“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柳诗日“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
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解析:第一问作答时重点理解“壮年”和“垂暮之年“的用意。
第二问作答时重点理解喻体为“剑芒”的用意。
今年湖南卷古诗鉴赏沿用该省去年续写的题型,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比较阅读方式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拓展阅读面,使考生的视野更开阔一些,二是因命题已将其设置成一种对应格式,考生只要综合考虑原诗特点和答题处前面的内容就不难写出很不错的答案来。
古诗鉴赏考查的能力属E级,是最高级。
考查要点有二,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一小题,考查诗歌语言中的炼字,命题者先分析李诗“望”字之妙,进行示例,通过做题型的分析,发现它包含四个要点,即“望”字出现的位置、写法、结构上的作用和包含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
第二小题考查诗歌形象--“意象”,先分析李诗“青山留人”之好处,包含三个要点:情感内涵--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表现手法--拟人、象征、情感的表达形式--“看似……实则……”。
明确了这种示范赏析的要点、思路和表述形式,那么,续写也要“依样画葫芦”,作答是不难的。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之“诗眼”
202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指导与练习: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之“诗眼”【考点总论】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句子、词语。
“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
诗眼有“篇之眼”与“句之眼”之分。
“篇之眼”,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连缀全篇的内容、思路、情感,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句子;“句之眼”,则往往聚焦在遣词造句的工巧上,突出意象、意境的营造,表现为字词形式。
以“篇之眼”致广大,以“句之眼”致精微。
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
有些字,虽未冠以“诗眼”的名称,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
【赏析例举】1.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字【例题】陆游《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哪个字是诗眼?【答案】诗眼是“空”字。
“空”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抒写悲愤之情,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
2.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的字。
【例题】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哪一个字是诗眼?【答案】“绿”字是诗眼。
“绿”字诗思深沉,情思浩荡,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还流露出作者经历第一次罢相之后,不能不产生的重重忧虑。
3.具有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的字【例题】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哪一个是诗眼?【答案】“闹”字是诗眼。
“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生动形象,极具情趣性。
4.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的字【例题】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其中哪一个字是诗眼?【答案】“愁”字是诗眼。
读完前三句,尚不足为奇,就写两条河在流,流到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出“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翻译及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翻译及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翻译及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1.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人名)的组诗《____》。
2.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3.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曹操观沧海2.上阙“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
下阙“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
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3.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观沧海》为《步出夏门行》组诗的第一章。
这首诗作于曹操屯军无终之时,诗中描写登山所见海上雄浑壮观的景色,是古诗中写景的名篇。
原诗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本题考查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
“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
“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也取自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100首咏竹古诗词:虚心劲节,朴实无华
100首咏竹古诗词:虚心劲节,朴实无华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它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
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
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它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
竹在清风中瑟瑟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文人墨客深深感动。
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依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中大多植有竹子。
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无可医。
”显示出竹的悠久文化精神已经深入文人骨髓。
由于竹的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脱俗、不作媚世的姿态,成了文人喻物诗和画作中最常见的题材,千百年来留下来无数的杰作。
本篇收集到100首,(加附郑板桥咏竹诗15首)。
001.贾岛·【竹】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玕。
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
002.韩愈·【题百叶桃花】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003.胡曾·【咏史诗·湘川】虞舜南捐万乘君,灵妃挥涕竹成纹。
不知精魄游何处,落日潇湘空白云。
004.曾巩·【南轩竹】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
005.方干·【越州使院竹】莫见凌风飘粉箨,须知碍石作盘根。
细看枝上蝉吟处,犹是笋时虫蚀痕。
月送绿阴斜上砌,露凝寒色湿遮门。
列仙终日逍遥地,鸟雀潜来不敢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龙标野宴》阅读答案及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龙标野宴》阅读答案及鉴赏本文是关于王昌龄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释】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阅读答案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怀念友人被贬谪后离开的愁绪;王昌龄诗中,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鉴赏】李白在漫游和飘泊中度过一生,任侠尚义,交游天下,是极重道义和感情的人。
素称“诗家天子”的王昌龄是李白的挚友,他性情豪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而不屈己志。
约于天宝八年,王昌龄被贬到偏远瘴疠之地夜郎,李白闻讯后同情关注之情难以抑制,于是写下了这首一往情深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的首句以写景起兴。
杨花落尽,万卉消歇,暮春时节那种寥落迷茫的景象,已经足以撩起人的愁思了,而阵阵传来的杜宇的悲啼更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孤寂的情绪。
是什么事情引起诗人的感伤呢?接下去便用叙事之笔点明,“闻道龙标过五溪”,是因为诗人听到了好友远谪的恶讯。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赤裸裸地倾吐自己的感情,也没有将自己对友人那种纯真的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交融在一起,景语中蕴含着浓郁的情味。
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
这首诗就达到了情景相融,妙合无垠的境界。
李白以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通过明净的语言,把他那种真挚的友情、焦急的关切等等予以高度的概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澄碧的蓝天,月亮是那样皎洁无暇,明净幽美,不正象征着诗人的真挚友情吗?诗人之“愁”是怀人之愁。
而用一“直”字,更写出了诗人那种要急切前往抚慰友人的深婉情致。
结句颇为奇特,不仅想象超人,而且写得极为开阔,余意不尽,无形中使人陶醉在诗意盎然的境界里。
期盼夏天来临的诗词
期盼夏天来临的诗词期盼夏天来临的诗词炎热的夏天来临了,火球似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
瓦蓝瓦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没有一点风,整个天空死气沉沉的。
《初夏游张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戴敏。
其古诗全文如下: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翻译】小鸭在池塘中或浅或深的水里嬉戏,梅子已经成熟了,天气半晴半阴。
在这宜人的天气里,邀约一些朋友,载酒宴游了东园又游西园。
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经醉醺醺了。
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
《夏夜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夏昼偶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古诗全文如下: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翻译】永州的夏天又湿又热,困得使人像醉汉打盹,推开北窗,凭案酣睡长精神。
中午醒来,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阮郎归·初夏》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翻译】窗外绿槐阴阴,高高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然而止,和风将初夏的清凉吹入屋内。
绿色的纱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随风飘散;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雨后的小荷,随清风翻转。
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
美丽女子正在清池边用盆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溅起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天净沙·夏》作者为元代文学家白朴。
3-1-2第二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其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 什么? (2)×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 (3)请对×字进行赏析。或请谈谈×字的 表达效果。 (4)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 为什么?
[例1] (2009·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 字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 片或下片。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1) 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 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 念之情无法传递。 (2)①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 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 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②下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 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近年来, 鉴赏诗歌的语言有多种形式,主要从以下 三个方面设题: 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古代诗歌语言 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 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 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 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如此等 等,不一而足。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体 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例4](2008·重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 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 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 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 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 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 析。
小暑时节古人消暑诗词
小暑时节古人消暑诗词玩新庭树,因咏所怀【作者】白居易【朝代】唐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
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
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
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
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
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立夏日纳凉【作者】李光【朝代】宋茅庵西畔小池东,乌鹊藏身柳影中。
沙岸山坡无野店,不知此处有清风。
听雨【作者】方岳【朝代】宋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閒鸟不猜。
客应嫌酒尽,花却为诗开。
莫下帘尤好,恐好云徃来。
端午帖子九首其一【作者】曹勋【朝代】宋雨后风微荷芰香,顿驱初暑作疏凉。
黑云卷尽青天大,却倚湖光看夕阳。
忆王孙·夏词【作者】李重元【朝代】宋风蒲猎猎小池塘。
过雨荷花满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
竹方床。
针线慵拈午梦长。
暑中杂兴【作者】胡仲弓【朝代】宋是非不到野溪边,只就梧桐听雨眠。
睡熟不知溪水长,鹭莺飞上钓鱼船。
思佳客纳凉【作者】樊增祥【朝代】清出浴轻容隐雪光。
双头茉莉玉钗旁。
修眉已入横烟谱,润脸羞添拜月妆。
藤角枕,竹方床。
柳丝摇曳水风凉。
冰肌玉骨清无汗,消受池荷自在香。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作者】晏殊【朝代】宋玉碗冰寒滴露华。
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
夏日杂诗【作者】陈文述【朝代】清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鹧鸪天·杜四侍郎郡君十二姑生日【作者】晁补之【朝代】宋吉梦灵蛇朱夏宜。
佳辰阿母会瑶池。
竹风荷雨来消暑,玉李冰瓜可疗饥。
心悟了,道成时。
不劳龙女骋威仪。
僧祇世界供游戏,贤懿光阴比寿期。
夏日林居【作者】左国玑【朝代】明五月虚檐下,南风不断凉。
云来常带雨,花润暗闻香。
怕酒因妨客,耽幽懒着裳。
楚骚辞赋客,歌咏自疏狂。
夏日喜雨写怀(三首)【作者】金幼孜【朝代】明夏过日初长,连朝雨送凉。
卷帘书帙静,开户燕泥香。
赐果来东阁,分冰近御床。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复习练习20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比较阅读对比阅读试题20篇(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1.两首诗都有“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 李白诗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
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
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
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幕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答案: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该为年华老去而徒生悲哀之情,应该积极乐观。
中写流水,是借流水表达深宫中“尽日闲”的无聊哀怨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1.《出塞二首・其一》1.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解释: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但是离家万里出征的战士们仍未归来。
倘若有像龙城飞将卫青那样的将领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战马越过阴山。
此诗以“明月”“关” 为意象,将秦汉的历史与当下联系起来,既描绘了边塞的悠久历史和战争的漫长,又表达了对良将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展现出一种雄浑豁达又略带苍凉的意境。
2.《从军行七首・其四》1.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解释: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
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前两句通过对西北边塞广阔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且艰苦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将士们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黄沙百战穿金甲” 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 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理想和国家奋勇向前。
3.《从军行七首・其二》1.原文: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解释:随着琵琶的弹奏起舞,不断变换着新的曲调,但始终摆脱不了那离别之情。
这杂乱的愁绪怎么也听不完,只见那高悬的秋月照着长城。
首句写军中娱乐场景,新的乐曲却无法排解战士们的“旧别情”,反而更添愁绪。
最后以景作结,秋月高悬、长城屹立的景象,既烘托出了边地的寂寥,又蕴含着战士们深深的思乡之情,将情与景完美融合,韵味无穷。
4.《从军行七首・其一》1.原文: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解释:在烽火台的西边有一座百尺高的戍楼,黄昏时分,我独自坐在戍楼上,感受着秋天的海风。
这时又传来了羌笛吹奏的《关山月》,这笛声让我无奈地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妻子的忧愁。
小暑时节古人描述消暑纳凉的诗句
小暑时节古人描述消暑纳凉的诗句1.《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唐代)施肩吾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2.《龙标野宴》
(唐代)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3.《凉风亭睡觉》
(唐代)裴度
饱食缓行新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
脱巾斜倚绳床坐,风送水声来耳边。
4.《初夏幽居偶题》
(宋代)陆游
展尽高槐日渐长,了无蜂蝶为花忙。
青梅旋摘宜盐白,煮酒初尝带腊香。
林下光阴无一事,水边窗户有余凉。
应门不用辞衰疾,车马何由到野堂。
5.《夏夜水亭》
(宋代)周密
月满方湖夜气凉,曲栏吟罢自徜徉。
飞萤照水惊鱼跃,露滴荷心动细香。
含沅溪的古诗词
含沅溪的古诗词有:
1.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王昌龄《龙标野宴》
2.沅芷有芳同气味,蜀桐无谱自宫商。
--邓林《兰室为前人赋》
3.沅湘到处有司马,嵩华至今谈小苏。
--王义山《题吴此民无游集》
4.沅芷沣兰犹可寄,江云渭树苦难同。
--乐雷发《苏莹中先往新淦过
新喻访之不遇赋诗为寄》
5.沅水谩劳迁谪恨,虞廷接武尽夔龙。
--陈炜《同官胡以道谪黔阳丞
用李廷美韵送之》
6.沅湘依旧绿,秦汉几回更。
--刘植《渔父》
7.沅芷沣兰香满路,万人恸哭护灵舆。
--朱黼《挽陈有功》
8.沅江似识九肋鳖,伏雌只惯五羖皮。
--陈造《分糟蟹送沈守再次韵》
9.沅江求九肋鳖,荆州见一角麟。
--黄庭坚《赠高子勉四首·文章瑞
世惊人》
10.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梅尧臣《五月五日》。
《龙标野宴》原文翻译古诗鉴赏
《龙标野宴》原文|翻译|古诗鉴赏《龙标野宴》,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首诗虽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但其实内心还是有被贬的苦。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龙标野宴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龙标野宴》原文唐代: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龙标野宴》译文夏天的夜晚在沅溪边乘着凉爽的风儿散步,朋友们带着酒相互陪伴着来到了竹林深处。
不要说我们的音乐和歌声是因为被贬谪的哀愁,那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却从不曾空缺。
《龙标野宴》赏析这首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其实内心还是有被贬谪的苦。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夏夜凉风,春酒,竹林,这是一个有足够的条件放松自己的肢体、情感和思维的夜晚。
“相携”“就”二词就十分明显的表现着这种竹林聚会,纵情畅饮的放松举止,给人一种随夏夜凉风自在飘荡的感觉。
——这似乎是魏晋名士的文字。
而作者是王昌龄,一个曾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这般充满了激昂悲壮的血性文字的边塞诗人;一个曾远赴西鄙,数被贬于荒远,宦游坎坷,而又有着极强的功业追求的盛唐诗人。
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
“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并非没有,“莫道弦歌愁远谪”,其实心中何曾放下?再深味一下开始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的描绘聚会畅饮的文字,我们就能在那夏夜凉风般自在飘荡中触摸到作者心灵深处的难以释怀的沉重。
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
“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
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
《夏日南亭怀辛大》全诗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全诗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全诗赏析导语:《夏日南亭怀辛大》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描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分享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夏日南亭怀辛大》作者: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解】:①山光:傍山的日影。
②池月:池边的月色。
③东上:从东面升起。
④开轩:开窗。
⑤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⑥恨:遗憾。
⑦感此:有感于此。
⑧中宵:整夜。
⑨劳:苦于。
⑩梦想:想念。
【韵译】: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评析】:孟浩然是长于写景的诗人,他的诗多是吟风诵月的隐逸之作,一向备受历代诗论家赞誉。
本诗“夏日南亭怀辛大”以景入情,表达怀念友人的情思。
辛大即辛谬,是诗人的同乡好友,两人常在夏日来南亭纳凉饮酒。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
“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
“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
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②.左迁:古时尊右而卑左,故称贬官降职为“左迁”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qián)阳县,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唐代在今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写作背景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尊右而卑左,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纳凉》原文及翻译赏析
《纳凉》原文及翻译赏析《纳凉》原文及翻译赏析《纳凉》原文及翻译赏析1纳凉朝代:宋代作者: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赏析宋人吕本中曾在《童蒙诗训》中评论“少游此诗闲雅严重”(《诗林广记》引),“闲雅”当指此诗词语上的特点而言,“严重”则涉及此诗严肃而郑重的内容。
它很可能是秦观在仕途遭到挫折后的作品。
“携扙来追柳外凉”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
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
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画桥南畔倚胡床”具体指出了柳外纳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画桥南畔倚胡床。
”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
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
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睡足轩》)了。
胡床,即交椅,可躺卧。
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是为了远离尘俗;秦观“倚胡床”以“追凉”,是为了驱解烦热,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们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处的。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
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
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宫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
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
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
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
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
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
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11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唐代〕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冉冉一作:荏苒)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共一作:其)这首诗的主题是“玩月”。
诗人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
渐渐地升高之后,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
这两句写月光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个“澹”字、一个“演漾”,逼真地说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觉。
2西宫春怨王昌龄〔唐代〕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3龙标野宴王昌龄〔唐代〕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这首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其实内心还是有被贬谪的苦。
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内容赏析21采莲曲王昌龄〔唐代〕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2送柴侍御王昌龄〔唐代〕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沅水一作:流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乐观开朗的诗词来减轻柴侍御的离愁。
而实际上自己却是十分伤感。
这种“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抒情手法。
更能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离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龙标野宴》
原文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龄(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创作背景:
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其实内心还是有被贬谪的苦。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夏夜凉风,春酒,竹林,这是一个有足够的条件放松自己的肢体、情感和思维的夜晚。
“相
携”“就”二词就十分明显的表现着这种竹林聚会,纵情畅饮的放松举止,给人一种随夏夜凉风自在飘荡的感觉。
——这似乎是魏晋名士的文字。
而作者是王昌龄,一个曾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这般充满了激昂悲壮的血性文字的边塞诗人;一个曾远赴西鄙,数被贬于荒远,宦游坎坷,而又有着极强的功业追求的盛唐诗人。
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
“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并非没有,“莫道弦歌愁远谪”,其实心中何曾放下?再深味一下开始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的描绘聚会畅饮的文字,我们就能在那夏夜凉风般自在飘荡中触摸到作者心灵深处的难以释怀的沉重。
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
“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
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