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标准项目解读

合集下载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
摘要:
1.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性
2.我国对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3.生活饮用水的97 项指标
4.这些指标的意义和作用
5.保障生活饮用水质量的重要性
正文:
【1.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性】
生活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生活饮用水包含了人类所需的水分和多种矿物质,是维持生命和保持健康的重要来源。

【2.我国对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我国对生活饮用水有着严格的标准,这些标准旨在保障公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标准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其中包括了97 项指标。

【3.生活饮用水的97 项指标】
生活饮用水的97 项指标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了水质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等方面。

这些指标的具体内容包括了水中的pH 值、溶解氧、浑浊度、总硬度、铅、镉、汞等重金属含量,以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数量等。

【4.这些指标的意义和作用】
这些指标的意义和作用在于,它们是评估生活饮用水质量的重要依据。

只有符合这些指标的水才能被认为是安全的,才能用于人类的生活饮用。

这些指标的设定,旨在防止水污染,保障公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5.保障生活饮用水质量的重要性】
保障生活饮用水质量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全球各国的共同目标。

只有保障生活饮用水质量,才能有效防止水污染,保障公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活饮用水指标解释

生活饮用水指标解释

生活饮用水指标解释生活饮用水指标是指用于人类日常生活所需的水资源的质量与卫生标准。

为了保障人们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国际上普遍采用了一系列的指标来检测水质。

这些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以下是对这些指标的详细解释:1.物理指标:(1)温度:生活饮用水的温度应适宜,一般在20℃-2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体的舒适度。

(2)气味和味道:水应无明显的异味和异味,否则可能含有有机或无机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

2.化学指标:(1)pH值:生活饮用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人体器官产生损害。

(2)总溶解固体(TDS):TDS是水中溶解的总固体物质的含量,高TDS可能导致水质味道不好。

(3)有机物质:有机物质通常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有机物残留物,特别是化肥和杀虫剂等农药。

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

(4)无机物质:无机物质包括重金属、氮、磷和硬度等,过高的含量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5)氟化物:适量的氟化物有助于口腔健康,但高浓度的氟化物会引起氟斑牙等问题。

3.微生物指标:(1)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一类常见的致病菌指标,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它们通常是通过粪便污染传播的。

(2)耐热大肠菌:耐热大肠菌是一种耐热菌群,其存在可能是由于上游排污口排入了污染源。

以上指标都是根据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的,其目的是确保饮用水达到安全和卫生的标准。

当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饮用水指标会有一些差异,这取决于当地的水质要求和法律法规。

同时,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和排放不当等原因,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水质问题,如水源污染、地下水超采、水资源不平衡等。

因此,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指标的监测和控制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生活饮用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

为了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安全,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标来监测和评估饮用水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包括其定义、作用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什么是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是指用于评估饮用水质量的一系列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用于检测饮用水中的各种物质和微生物的浓度或数量。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判断饮用水是否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2.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的作用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的主要作用是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相关部门监测和评估饮用水的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

通过对饮用水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保证人们饮用的水源无害于健康,预防水源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的分类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可以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物理指标物理指标主要用于描述饮用水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浑浊度、气味等。

常见的物理指标包括颜色、浑浊度、气味、温度等。

3.2 化学指标化学指标用于检测饮用水中的化学物质的浓度。

常见的化学指标包括总溶解固体、重金属含量、有机物含量等。

3.3 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用于检测饮用水中的微生物的数量,如大肠菌群、致病菌等。

常见的微生物指标包括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致病菌等。

3.4 放射性指标放射性指标主要用于检测饮用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浓度。

常见的放射性指标包括α射线、β射线等。

4.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的监测和评估结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如果饮用水中某些指标超过了卫生标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举例来说,高浓度的重金属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微生物指标超标可能引发肠道感染等。

因此,定期对生活饮用水进行监测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发现饮用水中存在问题,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及限值

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及限值

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及限值生活饮用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水源之一,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卫生性,各国都制定了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及相应的限值。

本文将介绍生活饮用水的常规指标和限值,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外观指标生活饮用水的外观指标主要包括颜色、浑浊度和气味。

颜色应为无色或浅黄色,浑浊度应满足清澈透明的要求,气味应无异味。

二、物理化学指标1. pH值:生活饮用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过低或过高的pH值对人体健康有害。

2. 氨氮:生活饮用水中氨氮含量的限值为0.15mg/L,超过该限值可能对人体肾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3. 总硬度:生活饮用水的总硬度应在50-300mg/L之间,过高的硬度会影响水的使用性能。

4. 重金属:生活饮用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如铅的限值为0.01mg/L,镉的限值为0.005mg/L等。

5. 氯含量:生活饮用水中的氯含量应在0.05-0.3mg/L之间,过高的氯含量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6. 氟含量:生活饮用水中的氟含量应在1.0-1.5mg/L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氟含量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微生物指标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主要包括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等。

大肠菌群的限值为0个/100mL,菌落总数的限值为100个/ mL,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和霍乱弧菌等应不得检出。

四、放射性指标生活饮用水的放射性指标主要包括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

总α放射性的限值为0.1Bq/L,总β放射性的限值为1.0Bq/L,超过限值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生活饮用水的常规指标及限值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其中,微生物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性,而物理化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的合格与否则与水的质量和污染程度有关。

因此,对于生活饮用水的监测和检测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生活饮用水的质量,人们应从源头抓起,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生活饮用水检测检验报告指标

生活饮用水检测检验报告指标

生活饮用水检测检验报告指标生活饮用水是指供人们日常饮用、烹饪和卫生用途的水源。

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各国都设立了一套严格的指标和标准来检测和检验生活饮用水的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生活饮用水检测检验指标。

1.pH值pH值是生活饮用水检测的一个基本指标,它反映了水的酸碱性。

理想的pH值范围在6.5到8.5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pH值可能导致水质的酸碱中和失衡,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2.溶解性固体总量溶解性固体总量是水中各种溶解固体的总量。

它主要由无机盐和有机物组成,例如硫酸盐、氯化物和有机污染物等。

溶解性固体总量的浓度越高,水质越差。

常见的溶解性固体总量指标有电导率和TDS(总溶解固体)。

3.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是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总数。

它们是一类具有致病风险的微生物。

检测总大肠菌群是判断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要依据。

通常,生活饮用水中每公升不能超过100个总大肠菌群。

4.氨氮氨氮是水中氨和氨基化合物的浓度指标。

氨氮增加通常与水体中的氮肥、废物和污水排放相关。

高浓度的氨氮可能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甚至引起癌症。

5.重金属重金属是生活饮用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例如,铅、镉、铬和汞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因此,常规的水质检测通常会包括对重金属的检测。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生活饮用水检测指标,例如余氯、有机污染物、酸碱度、氟化物、硝酸盐和砷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其自己的标准和限值,并以此来评估生活饮用水是否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为了确保生活饮用水的质量,我们每天都应该注意水源的保护和水质的监测。

同时,定期对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我们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保护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总硬度-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项目解读

总硬度-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项目解读

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项目解读总硬度1 概述1.1 特征水的硬度系指水沉淀肥皂的程度。

使肥皂沉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中存在的钙、镁离子,此外钡、铁、锰,锶、锌等金属离子也有同样的作用。

硬水需要大量肥皂才会产生泡沫。

现在习惯上把总硬度定义为钙、镁浓度的总和,我国以每升水中碳酸钙的毫克数表示。

硬度是由一系列溶解性多价态的金属离子形成的。

硬度低于60mgCaCO3/L的水通常被认为是软水。

硬度还可以根据阴离子划分成为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

1.2 来源水中硬度的主要天然来源是沉积岩、地下渗流及土壤冲刷中的溶解性多价态金属离子。

两种主要离子是钙离子和镁离子,存在于许多水成岩中.最常见的是石灰石和白垩。

它们还广泛存在于工业产品中,也是食物的常见成分。

1.3 感官性状镁盐有较强的苦味,最小的苦味味阈值浓度为15Omg/L Mg2+.钙离子的味阈值范围是100~300mg/L,具体值取决于与其结合的阴离子。

总的说Ca2+、Mg2+使水的味道发苦。

水中硬度超过200mg/L时在管网中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沉淀。

硬度低于100mg/L的软水,会增加管道的腐蚀,导致水中含有重金属,如钙、铜、铅和锌。

2 分析方法硬度检测多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容量法(GB5750~85)测定钙、镁离子的总量,并经过换算,以每L水中碳酸钙的mg数表示。

3环境水平和人体摄入途径3.1 水天然水源中含钙高达100mg/L,一般不超过200mg/L。

水源中镁含量很少有超过1。

0mg/L的,通常以钙硬度为主。

钙几乎可从所有岩石中溶出,在所有水中都可检出。

与花岗岩或硅质土接触的水含钙低于10mg/L,来自石灰石地区的水含钙30~l0Omg/L,与含石膏的油页岩接触的水每L可含钙数百mg。

镁也是地壳中相当丰富的元素,系天然水中常见的成分。

流经花岗岩或硅砂的水,含镁量小于5mg/L;流经白云石或富镁石灰石的水,每升含镁10~15mg,而接触含硫酸镁或氯化镁沉淀物的水,每L可含镁数百mg。

解读《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解读《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解读《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点题《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已于2006年12月29日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

同时发布的还有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方法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将于今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首次发布于1985年,已实施了20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经过修订,标准中的指标数量不仅由35项增至106项,还对原标准的8项指标进行了修订,指标限量也与发达国家的饮用水标准具有可比性。

生活饮用水对百姓健康安全非常重要,饮用水一旦出了问题,就会给百姓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这是一项必将对百姓生活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标准。

本篇文章对该标准中经过修订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解析,以加深广大读者对该标准的认识。

指标大有来头危害各不相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106项指标包括微生物指标6项,毒理指标74项(其中,无机化合物指标21项,有机化合物指标53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20项,消毒剂指标4项,放射性指标2项。

各类指标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威胁的指标占80%左右,属于影响水质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即不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指标约占20%。

可能对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造成影响的物质究竟从何而来?据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鄂学礼介绍,污染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主要来自水源地的人畜粪便,还有医院排放的污水以及腐烂的动物尸体等。

微生物指标超标,很容易引发传染性肠道疾病,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和很多国家的饮用水卫生标准,都将微生物指标放在第一位。

我国原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只有总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两项指标,新标准中增加的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两项指标,均属于对总大肠菌群指标的细化,如果按照标准规定的发酵法检出这两种微生物或按照滤膜法监测超出限值,就说明生活饮用水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以上4项微生物指标都属于常规检验指标,还有两种原虫即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同属于微生物指标,列入新标准的非常规检验项目,国外突发性肠道传染病的相关报道中,很多都是由这两种原虫引发的。

生活饮用水36项标准

生活饮用水36项标准

生活饮用水36项标准生活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其质量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水质安全,我国国家标准委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其中包括了36项标准。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标准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一、色度颜色是水中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反映。

色度标准为5度,一旦超过该标准,水的颜色就比较明显,给人造成不良印象。

二、浑浊度浑浊度是水中悬浮物的集合体,主要由细颗粒的泥沙、有机物、微生物和化学物等组成。

水的浑浊度是影响杂质嫩感、气味和口感的主要因素之一。

标准规定,浊度不得超过1NTU(注意力度的测量单位),一旦超过,水便难以直接饮用。

三、臭味、异味水的微有味道是正常的,但如果有异味、臭味,就要引起注意。

水中异味、臭味通常是有机化合物和硫化物等物质导致的,这些物质有可能来自水源、输送管道、处理设施等。

标准规定,生活用水不应该有异味、臭味。

四、pH值pH值是指水的酸碱性,标准规定高于6.5,低于8.5,若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五、硬度硬度表示水中的总钙、总镁离子浓度,钙和镁离子是硬度的主要成分。

硬度指标主要影响到水的清洗、发酵和制造其他饮品等生产过程。

所以对于生活饮用水来讲硬度较低更为适宜,标准规定硬度不应超过450mg/L。

六、铁水中的铁含量比较高,容易引起水垢和水变红的现象, 铁的含量不应超过0.3mg/L。

七、锰锰主要来源于地下水,通常与水中的铁形成复合物。

大量摄入锰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中毒等。

标准规定锰不应超过0.1mg/L。

八、氟化物氟化物是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也是一种特定的有害物质。

水中氟化物的合理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标准规定氟化物不应超过1.0mg/L。

九、砷砷是一种有害物质,摄入过量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标准规定生活用水中砷的含量不应超过0.01mg/L。

十、汞十一、镉水中的镉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等。

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摘要: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重要性
二、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变化
三、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具体内容
四、实施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意义
正文: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健康,我国不断更新和完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最近,新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经发布,本文将对新版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变化。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在水质指标、微生物指标和饮用水消毒剂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具体来说,新版标准将水质指标从35项增加至106项,增加了71项;微生物指标从2项增至6项,增加了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修订了总大肠菌群;饮用水消毒剂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具体内容。

新版标准适用于城乡各类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也适用于分散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

标准从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和保证人类生活质量出发,对饮用水中与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进行了规定。

此外,为实现这些指标,标准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行为规范。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实施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意义。

新版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生活饮用水的质量和安全性,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健康。

同时,新版标准对供水单位和规划设计等有关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推动我国供水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健康饮用水的七大标准

健康饮用水的七大标准

健康饮用水的七大标准
1、水质卫生指标:指健康饮用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它是检测和评价水质的主要指标。

包括微生物、毒素、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等内容;
2、水质机械指标:指健康饮用水中物理性质的指标,如水温、水位、放射性等;
3、水质化学指标:指健康饮用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是检测和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包括水料、地基、重金属、气味等;
4、水质流变性指标:指水的可压缩性、可流变性的参数,它们参考检测水中悬浮物和泥沙的含量;
5、水质结构指标:指健康饮用水中介质中分解物质、悬浮物和溶解物形成的凝固物质;
6、水质颜色指标:主要指定饮用水的可见光线透过水体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色彩以及水中物种交互作用产生的色调;
7、水质腐殖物指标:主要指定饮用水中植物性残渣、动物性残渣和细菌等物质的含量。

GB-5749 解读

GB-5749 解读
卫生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 2006 年 12 月 29 日 第 12 号文件,批准发布《生活饮用水 卫生标准》 (GB5749-2006)及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06) 。 标准自 2007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 其中《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表 3 水质非常规指标及限值”所规定指标实施项目和日期 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并报卫生部、 建设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备案,自 2008 年起由三个部门对各省非常规指标适时情况进行通报。

全部指标最迟于 2012 年 7 月 1 日实施。
六、《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介绍
标准内容: 标准本文分十个章节、一个附录及参考文献。 标准性质: 保障饮用者饮水安全的基本技术文件,饮水安全的评判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 适用范围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集中式供应的生活饮用水, 包括自建集中式供水, 供应日常生活饮用水的 供水站,为公共场所、居民社区提供的分质供水,以及用作日常生活的各种形式包装的水。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 是指人在饮用时的水质要求, 是居民在取水点取得的水的水质要 求,要求在居民取水点处的水质应符合本标准要求。 本标准也适用于用作日常生活饮水的桶装水和瓶装水,但不包括饮料和矿泉水。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7051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GB/T 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 17218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标准 CJ/T 206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SL 308 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 卫监发[2001]161 号文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术语和定义: 生活饮用水:供人生活的饮水和生活用水。 本标准所列术语和定义是按我国习惯名称来解释的,可能与国外的通用名称不一致。例如, “集中式供水”“小型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 , , 。 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 饮用水应符合的基本要求

生活 饮用水检验标准释义

生活 饮用水检验标准释义

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也称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从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和保证人类生活质量出发,对饮用水中与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以法律形式作的量值规定,以及为实现量值所作的有关行为规范的规定。

这一标准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以一定形式发布,是法定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可包括两大部分:
1. 法定的量的限值:指为保证生活饮用水中各种有害因素不影响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法定的量的限值。

2. 法定的行为规范:指为保证生活饮用水各项指标达到法定量的限值,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法定行为规范。

此外,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近15年,对提升我国饮用水水质、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关部门适时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于2022年3月15日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以下简称“新标准”),将于2023年4月1日正式实施。

新标准将原标准中的“非常规指标”调整为“扩展指标”,以反映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特征及在一定时间内或特殊情况的水质特征。

指标数量由原标准的106项调整为97项,包括常规指标43项和扩展指标54项。

与原标准相比,新标准更加关注感官指标,如色度、浑浊度、臭和味等,这些指标与饮用水时的口感、舒适度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是为了确保人们能够饮用到安全、卫生、健康的水而设定的,对于保障人民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如需更多与生活饮用水相关的知识,可以咨询卫生部门或查看卫生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

生活饮用水检测项目及标准

生活饮用水检测项目及标准

生活饮用水检测项目及标准
1.外观与气味检测:外观主要是观察水的颜色是否透明,气味主要是判断是否有异味。

合格的饮用水应该是透明无色,无异味。

2.pH值:pH值是用来测量水的酸碱性的指标,一般饮用水的pH值应保持在6.5-8.5之间。

3.水温:一般饮用水的温度应在10-20℃之间,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水中有害物质溶解出来。

4. 总溶解固体(TDS):总溶解固体是指水中溶解物质的总量,合格的饮用水TDS应在500ppm以下。

5. 重金属:重金属是指铅、镉、汞等有害物质,饮用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应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例如铅的限值为0.01mg/L。

6. 残留氯:残留氯是指水中未反应完全的氯化剂,合格的饮用水中残留氯的含量应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一般为0.05mg/L。

7.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饮用水中不应检测出病原微生物。

9. 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一些常见的水源污染物,合格的饮用水中应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例如苯的限值为
0.01mg/L。

10.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合格的饮用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应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生活饮用水检测项目及其对应的标准。

饮用水的质
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因此必须进行定期的检测以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同时,也需要加强水源的保护和治理,以减少污染物对饮用水的影响。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

生活饮用水97项指标
摘要:
1.生活饮用水指标的重要性
2.我国对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3.生活饮用水的97 项指标详解
4.这些指标对保障公共卫生的作用
5.结论:生活饮用水指标的必要性和意义
正文:
生活饮用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方面。

为了保证人们喝到的水是安全、健康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活饮用水标准,其中就包括了97 项具体的指标。

我国对生活饮用水的标准十分严格,涵盖了水质、水中微生物、放射性物质、有害物质等多个方面。

这些标准是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防止因为饮水不洁引发的各种疾病。

生活饮用水的97 项指标中,包括了PH 值、总硬度、铁、锰、氟、硝酸盐、氯化物等常见指标,也包括了一些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和农药残留等比较少见的指标。

每一项指标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用,都是为了保证水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比如,PH 值是衡量水的酸碱度的重要指标,如果PH 值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总硬度则是衡量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指标,过高的总硬度会导致水质变硬,影响生活和健康。

氟则是预防龋齿的重要元素,但
是过高的氟含量也会引发氟中毒。

这些指标对保障公共卫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只有符合这些指标的水,才能被称为安全、健康的生活饮用水。

同时,对于这些指标的监测和管理,也是我国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手段。

总的来说,生活饮用水的97 项指标是我国为了保障公共卫生、保障人民健康而制定的。

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一)概述
生活饮用水质量是指用于生活饮用的水的质量,是指生活饮用的水源及其输配系统中出口处水的质量。

生活饮用水是人们活动及养生健康的重要物质,其必须经过处理使其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1)水质标准
1)总硬度:表示水中离子成份的硬度,按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总硬度应低于0.3mmol/L;
2)氨氮:按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氨氮应低于0.05mg/L;
3)总磷:按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总磷应低于0.02mg/L;
4)总氯:按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总氯应低于0.2mg/L;
5)PH值:按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PH值应介于6.5-9.0之间;
6)含水量:按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含水量应在80%-150%之间。

(2)菌落总数
1)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最大的群体,在不同的水源,数量有所不同,按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应低于100个/100mL;
2)沙门氏菌:是致病菌的重要种类,按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沙门氏菌菌落总数应低于0.1个/100mL;
3)其他菌类:对生活饮用水有害的菌类较少,按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其他菌类菌落总数应低于1.0个/100mL。

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项目解读 总有机碳

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项目解读 总有机碳

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项目解读总有机碳•简介:总有机碳是反映水质受到有机物污染的替代水质指标之一,和其它水质替代指标一样,它不反映水质受到那些具体的有机物的特性.而是反映各个污染物中所含碳的量,其数量愈高.表明水受到的有机物污染愈多。

关键字:生活饮用水,饮用水,GB 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 概述1.1 定义总有机碳(TOC)是将水样中的有机物中的碳通过燃烧或化学氧化转化成二氧化碳,通过红外吸收测定了二氧化碳的量,从而也就测定了有机物中的总有机碳.总有机碳包含了水中悬浮的或吸附于悬浮物上的有机物中的碳和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的碳.后者称为溶解性有机碳(DOC)。

1.2 总有机碳的物理化学意义总有机碳是反映水质受到有机物污染的替代水质指标之一,和其它水质替代指标一样,它不反映水质受到那些具体的有机物的特性.而是反映各个污染物中所含碳的量,其数量愈高.表明水受到的有机物污染愈多。

1979年国际供水协会.将水源水质按DOC值分为4类.见表l:表l 按DOC对水质分类mg/L在日常检测中.一般水体的总有机碳或溶解性有机碳变化不会太大.一旦有突发性的增加,表明水质受到意外的污染。

2 分析方法总有机碳(TOC),由专门的仪器——总有机碳分析仪(以下简称TOC分析仪)来测定。

TO C分析仪,是将水溶液中的总有机碳通过燃烧或化学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测定其含量。

利用二氧化碳与总有机碳之间碳含量的对应关系.从而对水溶液中总有机碳进行定量测定。

仪器按工作原理不同,目前主要有三种.可分为燃烧氧化法.过硫酸盐紫外氧化法和湿式氧化法。

3 与总有机碳相关的其它有机物替代水质指标有机物替代指标除耗氧量CODMn、化学需氧量CODCr和总有机碳(TOC)外还有:生化需氧量(BOD)和紫外光消光值(Euv254)。

3.1 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氧化有机物所消耗氧的量。

它与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呈正相。

生活饮用水标准项目解读

生活饮用水标准项目解读

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项目解读二氧化氯时间:2007-12-27 来源:作者:标准中的规定长期以来,饮用水消毒采用氯和漂白粉作为消毒剂是供水界所公认的,但同时其消毒副产物对人所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因此,研究替代氯的消毒剂正在受到重视。

其中除臭氧和氯胺外,二氧化氯是研究最多的,也是很有前途能替代氯的消毒剂。

1 概述1.1 基本性质二氧化氯为带有浅绿色的黄色有毒气体,其味道比氯更大。

在工作区域空气中的极限允许浓度(以蒸汽计)为0.1g/L(一级危险度),有刺激性,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感官性质水中二氧化氯的味阈值和嗅阈值为0.4mg/L。

1.2 主要用途二氧化氯用于水的消毒及控制水的气味/味道;可用作纤维素、纸浆、面粉和油的消毒剂;亦可做皮革的清洗和去鞣剂。

二氧化氯的消毒应用历史也超过50年,但真正被重视和应用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即人们认识到有机卤代物的危害及氯化消毒副产物的产生以后。

二氧化氯具有广谱杀菌性,对绝大多数细菌和病原微生物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尤其对芽孢和病毒效果更明显。

其杀菌活性在很宽的pH范围内都比较稳定(pH4--10),在水中的扩散速度比氯快、渗透能力比氯强,特别是在低浓度时。

除高效杀灭微生物作用外,它还有高选择性的优点,即几乎不与水中的有机物作用产生有害的卤代有机物,其有机副产物主要是低分子量的乙醛和羧酸,其无机副产物主要是次氯酸盐,其次是氯酸盐和氯化物。

2环境水平和人体摄入途径在处理水中二氧化氯可以很快的分解为亚氯酸盐、氯酸盐和氯离子,其中亚氯酸盐占多数。

碱性条件下分解速度会加快。

二氧化氯的摄入主要来源于饮用水。

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ClO2能产生C102-和ClO3-:2Cl02+20H-→Cl02-+Cl03-+H20在酸性条件下:Cl02+e→Cl02-由于二氧化氯的不稳定性.使得商业上不便制成压缩气体或浓缩液,必须现场制备:为此人们开发出稳定性二氧化氯,其有效二氧化氯含量在2%以上(W/V)。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释义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释义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释义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释义l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水质卫生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生活饮用集中式供水(包括自建集中式供水)及二次供水。

2引用资料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l7051—1997)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1993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Addendum to Volume 2,19983 定义3.1 生活饮用水:由集中式供水单位直接供给居民作为饮水和生活用水,该水的水质必须确保居民终生饮用安全。

3.2 城市: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3.3 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

3.4 自建集中式供水:除城建部门建设的各级自来水厂外,由各单位自建的集中式供水方式。

3.5 二次供水:用水单位将来自城市集中式供水系统的生活饮用水经贮存或再处理(如过滤、软化、矿化、消毒等)后,经管道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

4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4.1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4.1.1 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4.1.2 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4.1.3 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4.2 生活饮用水水质规定4.2.1 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见表1。

注:①表中NTU为散射浊度单位。

②特殊情况包括水源限制等情况。

③CFU为菌落形成单位。

④放射性指标规定数值不是限值,而是参考水平。

放射性指标超过表1中所规定的数值时,必须进行核素分析和评价,以决定能否饮用。

4.2.2 生活饮用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注:①三卤甲烷包括氯仿、溴仿、二溴一氯甲烷和一溴二氯甲烷共四种化合物。

一、色色度通常来自带色的有机物(主要是腐殖质)、金属(如铁和锰)或高色度的工业废水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项目解读二氧化氯时间:2007-12-27 来源:作者:标准中的规定长期以来,饮用水消毒采用氯和漂白粉作为消毒剂是供水界所公认的,但同时其消毒副产物对人所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因此,研究替代氯的消毒剂正在受到重视。

其中除臭氧和氯胺外,二氧化氯是研究最多的,也是很有前途能替代氯的消毒剂。

1 概述1.1 基本性质二氧化氯为带有浅绿色的黄色有毒气体,其味道比氯更大。

在工作区域空气中的极限允许浓度(以蒸汽计)为0.1g/L(一级危险度),有刺激性,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感官性质水中二氧化氯的味阈值和嗅阈值为0.4mg/L。

1.2 主要用途二氧化氯用于水的消毒及控制水的气味/味道;可用作纤维素、纸浆、面粉和油的消毒剂;亦可做皮革的清洗和去鞣剂。

二氧化氯的消毒应用历史也超过50年,但真正被重视和应用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即人们认识到有机卤代物的危害及氯化消毒副产物的产生以后。

二氧化氯具有广谱杀菌性,对绝大多数细菌和病原微生物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尤其对芽孢和病毒效果更明显。

其杀菌活性在很宽的pH范围内都比较稳定(pH4--10),在水中的扩散速度比氯快、渗透能力比氯强,特别是在低浓度时。

除高效杀灭微生物作用外,它还有高选择性的优点,即几乎不与水中的有机物作用产生有害的卤代有机物,其有机副产物主要是低分子量的乙醛和羧酸,其无机副产物主要是次氯酸盐,其次是氯酸盐和氯化物。

2环境水平和人体摄入途径在处理水中二氧化氯可以很快的分解为亚氯酸盐、氯酸盐和氯离子,其中亚氯酸盐占多数。

碱性条件下分解速度会加快。

二氧化氯的摄入主要来源于饮用水。

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ClO2能产生C102-和ClO3-:2Cl02+20H-→Cl02-+Cl03-+H20在酸性条件下:Cl02+e→Cl02-由于二氧化氯的不稳定性.使得商业上不便制成压缩气体或浓缩液,必须现场制备:为此人们开发出稳定性二氧化氯,其有效二氧化氯含量在2%以上(W/V)。

3分析方法和可行性分析二氧化氯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碘量法(美国EPA((水和废水分析方法》20版45 00-Cl02B)、DPD法(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一109.1N,N-二乙基对苯二胺-硫酸亚铁铵滴定法》,美国EPA《水和废水分析方法》20版4500-Cl02D\E法))和电流滴定法。

碘量法:可非常准确的测定溶液将I-氧化成I2的总能力。

该方法主要用作标准化校验C102溶液的标准.一般不适用于工业生产水样中二氧化氯的测定。

电流滴定法:在需要区分测定水样中各种含氯成分时效果很好。

这种测定方法区分测定各种氯化合物的精度和准确度很高,但需要有专用设备和较强的分析技能。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法:优点是能够区分ClO2和其他形态的氯·且较易操作。

虽然这种方法不如电流滴定法准确,但在一般情况下可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4 动物实验二氧化氯在胃肠道中被迅速吸收。

在接触后未发现有特别的器官选择性地浓缩富集二氧化氯。

猴子摄入的二氧化氯会很快的转化为氯离子及少量的亚氯酸盐和氯酸盐。

而主要通过尿排泄,少量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4.1 动物实验和毒理学特性国外根据毒理学研究得出结论,二氧化氯是一种有毒化合物,不被皮肤吸收,不易大量蓄积。

在两个月内将低毒剂量(LD50的1/l0~1/250)的二氧化氯注入家鼠体内·显示出对肝功能、血液的组成有影响,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功能。

利用动物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工作表明,长时间饮用含二氧化氯的水,依其所含浓度不同(通常使用的浓度相当高)自2.0mg/L-200mg/L可能损害肝、肾、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周围血液的组成,抑制甲状腺的功能、影响新生幼鼠的大脑发育。

在国内的毒理实验中,经90天喂养,二氧化氯混合液(ClO2、ClO2-和ClO3-的浓度分别为276.5、165.9和110.6mg/L)对大鼠未见有毒性损害作用。

4.2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二氧化氯在AmeS试验中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100无代谢活化性系统时是致突变的。

在雄性小鼠管饲二氧化氯时未观察到精子头部畸形。

在用二氧化氯喂养的小鼠微核试验、骨髓细胞遗传分析中未见染色体异常。

在2年饮用二氧化氯水的大鼠中未见肿瘤5对人体的影响10位男性志愿者饮用二氧化氯浓度逐渐增大的水(依次为0.1,1,5·10,18和24mg/L)后,在生理学上并未发现病害。

同样的10位男性志愿者在12周内每天饮用0.5升二氧化氯浓度为5mg/L的水,然后在8周内连续观察。

血液分析和尿分析均未发现异常。

在一项有197人参与的实验中.一部分来自乡村的人在12周内饮用含二氧化氯为0.25-l.1mg/l和含游离氯0.45~0.91mg/L的二氧化氯处理过的自来水,没有观察到血液参数、血浆中肌酸酐及总胆红素量的显著变化。

6 限值目前,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采用二氧化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逐年增加。

国内部分城市,多数为中小型水厂开始采用二氧化氯消毒。

下表为氯和二氧化氯在5℃时杀灭99%微生物所需CT值美国在对其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大中型供水系统消毒进行的调查报告中,检测到的典型的二氧化氯平均浓度为0.26mg/L(统计均值为0.11mg/L)。

WHO在《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二版)中指出,因二氧化氯易于分解,而且已制定了亚氯酸盐的临时指标(0.2mg/L)足以防止二氧化氯的潜在毒性,故没有提出二氧化氯的指导值。

美国EPA规定的0.8mg/L的最高允许浓度也是从卫生角度出发考虑的健康指导值,因为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与亚氯酸盐有很好的相关性。

深圳水司进行过二氧化氯消毒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稍有不同,而管网水二氧化氯的浓度在0.02mg/L以上时均能达到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当常规处理水再经过深度处理(如臭氧一生物活性炭)时.残余量还可进一步降低,不过要增加残余消毒剂及相关水质指标的检测频率。

对于出厂水指标来说,控制出厂水中二氧化氯的浓度,不仅可以保证出厂水的消毒效果,同时可以在管网中维持持续的消毒剂含量,有效抑制微生物的二次污染。

根据二氧化氯在管网中的递减率和管网末梢水中的二氧化氯的剩余量,可以确定出厂水中二氧化氯应该保证的剩余含量。

参照现有的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余氯含量从出厂水标准值0.3mg/L降低到管网末梢水标准值0.05mg/L的消耗量为83%,这与深圳水司所做管网中二氧化氯动态衰减试验结果(在二氧化氯投加量低于l.0mg/L时,其衰减的50% 80%)基本吻合。

考虑到目前国内的管网状况,按二氧化氯的降低率量80%计算,则出厂水剩余量(R0)=RF(1-80%)其中RF为管网末梢水的剩余量。

当RF=0.02mg/L,RO=0.10mg/L。

由于目前国内饮用水消毒采用的二氧化氯发生方式的影响,以及二氧化氯测定方式的限制,综上所述,在此提出二氧化氯消毒时,二氧化氯与水接触30min后出厂游离氯大于0.1mg/L,管网末梢水总氯大于0.05mg/L或二氧化氯余量大于0.02mg/L。

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项目解读苯时间:2007-12-27 来源:作者:1 概述1.1 物理化学性质苯为无色液体,有特殊的气味。

熔点:5.5℃,沸点:80.1℃,密度0.88g/cm3(20℃),蒸汽压:13.3kPa(26.1℃),水中溶解度:1.8g/L(25℃),辛醇-水分配系数对数值:2. 13。

苯在水中的嗅阈值为l0mg/L。

1.2主要用途苯主要用在化学工业上,用来生产苯乙烯、乙苯、异丙苯、苯酚和环己烷。

近几年已大大减少了它作为溶剂的使用。

苯也作为添加剂被用来增加汽油的辛烷值。

1.3环境归宿在土壤中,苯仅在好氧条件下发生生物降解。

在地表水中,它被快速蒸发到空气中,生物降解的半衰期为几天到几周,或与羟基反应的半衰期为几周到几个月。

在空气中,它与羟基反应的半衰期为5d。

苯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方法与光化电离检测器.浓度范围0.02—1500μg/L。

质谱检测器,检测限为0.2μg/L。

方法依据:美国EPA502.2,524.2.美国《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19、20版,建设部行业标准CJ/T145-2001。

3环境水平和人体摄入途径水中苯的主要来自大气沉积,汽油溢出和其他汽油生产、化工厂污水。

在化工的污水中已有报道的水平高达179μg/L。

在海水中,有报道的范围为5~20μg/L(沿海地区)和5ng/L(中心部分)。

在1976年有报道莱茵河的水平在0.2~0.8μg/L之间。

受点源污染的地下水水平达。

.03~0.3mg/L。

在加拿大30个经过设备处理的饮用水样50%~60%有苯检出,平均浓度范围从1~3μg/L(最大为48μg/L)。

对美国联邦饮用水调查,所有地下水系统有大约1.3%含有苯,浓度大于0.5μg/L(最高水平为80μg/L)。

苯在农村空气的背景浓度范围为0.3~54μg/m3可能来源于自然环境(森林火灾、石油渗漏)。

一般城市内空气为50μg/m3,从1963年有几项研究报导周围空气的平均浓度范围为5~112μg/m3,主要来自车辆的排气污染。

在室内苯摄入主要是通过吸烟或房屋建在被苯污染的土壤上。

苯可能会出现在天然食品中,通过包装材料的金属覆盖层转移过来,或通过环境污染。

在几种食物中已有报导,鸡蛋500~1900μg/kg;郎姆酒120μg/kg;晒干的牛肉19μg /kg;热处理或罐装牛肉2μg/kg。

并且在一些食物原料中也有检出,像黑线鳕、干酪、辣椒、胡椒粉、菠萝、黑醋粟。

苯的摄入量可能是变化的。

对于不吸烟的人日平均的估计摄入量是200~450μg/d。

来自于食物的贡献是180μg/d,但食物中苯的水平资料很缺乏;此背景水平仅供参考。

对于吸烟者,吸入水平增加一个因子为2~3(城市内)或2~6(乡村)。

通过饮用水摄入的水平比从食物和空气摄人的少。

4 实验动物及人体动力学特征和代谢苯在吸入后能快速有效地吸收(30%~50%)。

摄入后.动物数据表明100%是胃肠吸收,皮肤的吸收低于l%。

吸收后苯会广泛分布全身,并且分布与摄取方式无关。

一旦停止摄入,水平下降很快。

吸收苯之后,脂肪组织发现有很高水平的苯代谢产物。

实验室动物和人对于苯吸收的代谢和排泄路径相似。

通过其复合功能的氧化酶系统.在肝脏及骨髓里转化为酚,一小部分酚被代谢为对苯二酚及磷苯二酚。

更少量的酚转化硫醚氨酸或反式己二烯二酸。

吸收量的12%~14%无变化地经呼吸排出。

呼吸排泄有三个阶段。

小便中,一部分不变化地通过尿排泄,其余的代谢是与酚结合的。

5 动物实验急性暴露苯有低的急性毒性。

小鼠和大鼠口服LD50量为1~10g/kg体重.2.8小时LC50是15~60g/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