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社会功能浅析

合集下载

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当今世界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巨大挑战,如贫富悬殊、道德堕落、信仰缺失、局部战争等等。

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宗教的功能和作用,倾听宗教界得声音。

那么接下来我要论述一下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历史现象,从其产生直至消亡,需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曲折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宗教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何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的概念是什么。

宗教的社会功能侧重指宗教自身所具有的作用于社会的能力。

而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指宗教以其自身的功能对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宗教的社会功能是多样的,其源于宗教的复杂性以及其与社会各方面联系的广泛性。

其功能有1、宗教的世界观功能:宗教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种意识形式,从而采取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因而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在生产力还没发展,制度还不够完善,科学文化还没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能正确地解释和改变自然和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不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时,其需要到宗教里去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调试人与自然、社会的矛盾,借以寻找精神上的庇护和寄托。

故有世界观的功能。

2、宗教的社会组织功能: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包括信教群众、宗教教职人员、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场所在内的一种社会实体(如基督教、佛教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种宗教都形成了各自比较稳定的组织体系、教条制度、经典教义和活动方式,形成了一批专门的宗教教职人员,通过各种宗教组织联系广大的信教群众,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功能。

如救灾赈灾、希望工程等等。

3、宗教的协调稳定功能:其是指宗教力图协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就是在人们不能够完全驾驭自然力量和社会,简单的说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时,人们感到恐慌和绝望时,通过宗教的崇拜和礼拜仪式所表现出的脱离俗世的超然心理,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和稳固的一致性。

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

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

浅谈世界三⼤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浅谈世界三⼤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摘要宗教⽂明对⼈类的发展和⽣存发挥着重要的启迪作⽤和促进作⽤,尤其是宗教的平等思想对⼈类社会的发展产⽣了重要的影响。

基督教的“上帝⾯前⼈⼈平等”、伊斯兰教的“真主⾯前⼈⼈平等”和佛教的“众⽣平等”的平等思想产⽣的背景及其社会功能存在着差异,但⼜有相同点。

宗教教义对平等的追求也不过是精神上和信仰上的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很难真正实现。

关键词:平等思想;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社会功能;没有其他哪个对象像宗教⼀样在⼈类历史上起过如此意义深远的作⽤[1]。

宗教在⼈类历史上扮演的⾓⾊犹如⼀块坚硬的磐⽯,风⾬不动。

它的根基始终不倒,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

宗教⼀词源于拉丁⽂religio,最初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使⽤的,它是指对诸神的尊崇、崇拜。

西塞罗在《诸神的本性》⼀书中区分宗教和迷信,认为前者是⼈出于本分⽽敬拜诸神,后者是对诸神的盲⽬惧怕。

对“宗教”⼀词⽽⾔,⾄今为⽌都没有被⼴泛接受的定义。

西⽅学者⼀般普遍采⽤描述性定义,将“宗教”定义为⼈类历史发展到⼀定阶段产⽣的⼀种社会⽂化现象,它以信仰超越的精神实体为特征,拥有其特定的宇宙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习惯⽤较为固定的象征性的语⾔和礼仪表达其信念,且有组织和教阶神职制度。

在历史上,宗教⽂明曾经对⼈类的成长和进步产⽣过积极的推动作⽤;在现代社会⾥,宗教⽂明仍然可以对⼈类的发展和⽣存发挥着重要的启迪作⽤和促进作⽤。

基于以上的解释,宗教作为⼀种⼈类历史发展的社会⽂化现象,它的价值观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可以说是达到了⼀种前所未有的状态,不说是完美⽆缺,最起码是教徒普遍所能接受的。

⾃古以来,平等就是⼈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不仅在我国变现突出,许多国家也都存在着对平等的强烈诉求。

那么平等是什么呢?从古到今,学者们给平等下了很多定义,现根据《哲学⼤辞典·上》的解释是:⼈们在社会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化等⽅⾯享有同等的权利。

浅论宗教活动场所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浅论宗教活动场所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浅论宗教活动场所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浅论宗教活动场所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截至2012年上半年,中国现有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近13.9万处。

其中基督教教堂、聚会点约5.6万处,伊斯兰教清真寺约3.5万处,佛教寺院约3.3万处,道教宫观约9000处,天主教教堂、会所约6000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为落实这一精神,就要充分认识宗教活动场所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并充分利用宗教活动场所的平台,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文化教育、城市化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这对于开展健康的宗教活动,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社会体制,以及与之相协调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是加强爱国宗教团体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是顺应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宗教活动场所社会功能和作用的特殊性宗教活动场所是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举行宗教仪式和进行相关活动的地点,具有传播宗教文化,渲染宗教气氛,陶冶宗教感情和净化人心、美化环境等综合性的社会功能,同时还具有道德教化、心灵抚慰、稳定团结、慈善公益、对外交流等作用。

1、宗教活动场所是一种形式相对松散,凝聚力较强的社会组织,是信众寄托和表达宗教情感的精神家园,对信教群众有着很大的感召力。

宗教活动场所是信教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是宗教教职人员修持、生活、传教的处所,宗教氛围浓厚,不少宗教活动场所往往还是具有重大文物价值的风景名胜,在信教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信教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和遇到的问题,诸如规范行为道德、化解失意和挫折、和睦家庭及邻里等问题,往往能够在宗教活动场所及其组织的活动中得到改善,因此,健康和谐的宗教活动场所,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也是宗教发挥积极因素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局限性剖析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局限性剖析

• 终极关怀是任何宗教的最基本特质, 是宗教发挥持
久魅力的根本所在,是宗教信仰的精神内核。“宗 教不解决任何人生、社会的实用问题,而是解决人 生终极问题。……宗教的超越性给人生和社会提 供了终极的价值标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8]人 类需要终极关怀,以满足生命个体对永恒、无限的 向往。宗教能满足人们对生命终极意义的精神追 求,这种精神追求是一种深刻的生命需要。宗教正 是一种对人的生活意义的超越性的终极关怀和内 在的精神生活。它是对超越生命本身的崇高意义 的体悟和确认, 是对人的存在的价值承诺和精神关 怀。蒂利希说,宗教就“在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 里”“,宗教赋予人类精神的所有机能以要旨、终 极意义、判断力和创造气。”[9]宗教通过在世俗 领域之外再造一个神圣的领域,使人在物质享受、 感性存在的现实层
• •
• • • • • • • • •
当今美国信教 的人数多,宗教组织也很活跃,对美国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美国被称为“上帝的伊甸园”。雷雨田教授在他的《上帝与美国人———基 督 教与美国社会》一书中做过这样的统计:在美国两亿多居民中,基督徒占88% 以 上,95%的人声言信仰上帝, 58%的人每天至少象征性地祈祷一次。〔3〕刘澎 教授 在《当代美国宗教》一书中写道: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9个人自称相信上帝,有 8个人认为宗教对他们的生活非常重要,有7个人属于某个宗教组织,有大约6 个人每天祈祷,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上帝是美国民主的道德引导力量,有4个人 每周去教堂。〔4〕董国强先生1998-1999年期间在美国,他经常去教堂了解美 国 的宗教文化,他说大约有70% -80%的人声称自己是基督徒。〔5〕虽然这些统 计 数字有细微的差别,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美国人笃信上帝,在美国人看来,“上 帝是美国文明的核心要素,是美国人的万能保护伞”。

宗教的社会功能浅析

宗教的社会功能浅析

宗教的社会功能浅析姓名:牛健学号:41001005 专业:社会学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西安市区湘子庙、青龙寺、卧龙寺、碑林博物馆、天主教北堂、藏传佛教广仁寺等的实地参观考察和与信徒的交流,结合社区导论这一学科有关内容,着重分析宗教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关键词:社会控制整合心理调适文化交流宗教之所以能长期持久地生存和发展,就在于它具有一种人们特殊需要的功能,论及宗教的功能, 我们先要对宗教及其功能所涉及的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

首先,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如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 即宗教的教义、教规等观念形态的东西,一是客观现实方面的,如物质方面的内容, 即宗教组织、宗教信徒、宗教活动场所等客观存在。

宗教是包括这两方面内容的一个统一整体。

所以宗教的功能应当是指作为思想观念和现实物质存在的统一体的宗教功能,而不是宗教系统的某一个要素或者某几个要素的功能。

如,宗教场所的一些气势恢宏的建筑往往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具有审美的功能, 但我们不能据此就断定宗教具有审美功能。

其次, 宗教的功能是由宗教的本质所决定的。

但是,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却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 争论不休的问题。

论者各执一端,各认为其理论即为真理。

西方宗教学者往往从社会学或心理学出发,把宗教视为人的普遍需要, 把宗教定义为一种与神圣之物相关联的价值系统和意义形式。

而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者则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出发, 从唯物的立场出发,站在认识论的基础上, 把宗教定义为一种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

但是,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仅仅从认识论、唯物主义,社会学或心理学一个角度出发, 是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本质的。

不能准确地认识宗教的本质, 也就无法把握宗教的功能。

要认识宗教的社会功能,就不能只从意识形态和世界观的角度出发, 必须考虑到宗教组织和宗教信徒的社会作用。

忽视了宗教的这一方面, 就失去了准确把握宗教之社会功能的前提。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作为社会实体的特殊性:不仅有其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有其特殊的经济基础,并发挥着特有的社会经济功能。

这些功能不仅在宗教经济中运转,而且对世俗社会有一定的甚至很大的影响。

经济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宗教意识、宗教组织、宗教礼仪、宗教政治和宗教文化等功能性作用的发挥,都要以宗教实体的经济实力为基础。

宗教组织体系的构建、宗教意识的传播、宗教设施建设、宗教事务活动等都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之上。

宗教实体经济力量的大小是衡量宗教实体社会势力大小的主要标志。

宗教经济是宗教活动的基础。

一切宗教都会因其经济的兴旺而发展,因其经济实力的衰退而削弱,因其经济力量的丧失而消亡。

宗教发展的历史本身就证实了这一点。

世界三大宗教所具有的国际性社会实力与它们所具有的雄厚经济实力分不开。

宗教的经济基础通过宗教的经济集资和积累来实现。

它以崇尚上帝和神明的神圣事业作为集资的动力标记,从而与一般社会集资方式完全不同。

宗教经济的集资方式多种多样:政权机构和社会集团的资助和捐赠、教徒的布施和奉献、宗教的课税和募捐、宗教服务集资和宗教投资经营等。

其中,政权机构和社会集团的经济资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甚至较强的政治性。

政权机构的资助主要着眼于运用宗教的认同功能和整合功能来维持和稳定现存的社会秩序;社会集团的资助主要着眼于扩大和增强其集团的社会影响和实力。

这两种资助是宗教实体最为稳定和可靠的重要经济来源。

这种情况在神权制、国教制和政教合一的国家中最为突出。

宗教经济的消费功能。

宗教经济的集资和积累只是宗教社会实力的静态量度标记;其动态实力通过宗教经济的消费来实现。

宗教经济的消费包括:宗教机构开支、宗教事务活动开支、宗教社会服务开支。

宗教机构开支。

宗教机构是宗教群体及其一切宗教活动有序化的组织系统和指挥系统。

其完备性必然带来巨大的消费面,与经济消费功能的发挥有密切关系。

天主教罗马教廷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完备的宗教组织系统和指挥系统,就在于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支付其庞大的消费开支以组建自身。

分析宗教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分析宗教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分析宗教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作用与功能的定义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扮演着各种作用与功能。

作用是指宗教对个人、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功能则指宗教为个人、社会和文化提供的服务和效益。

本文将重点探讨宗教在以下方面的作用与功能:个人心理、社会团结和身份认同、道德规范与道德教育、社会控制与秩序维持、文化传承与创造等。

1. 个人心理•宗教提供信仰和心灵寄托,满足人们对于神秘、超自然力量的渴望。

•宗教提供对生活意义、困境和死亡的解释,帮助人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提供心灵支持与慰藉。

•宗教仪式、祈祷和冥想等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感。

2. 社会团结和身份认同•宗教信仰可以成为社会的凝聚力,它能够促进社会团结和互助合作。

•宗教共同体提供了一个身份认同的基础,使个体在宗教中具有集体认同感和自我认同感。

•宗教可以在社会中建立信任和情感联系,减少犯罪和争斗。

3. 道德规范与道德教育•宗教提供了一套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教导人们正确的道德行为,并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宗教通过宗教仪式、圣典、神职人员等途径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和强调个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

4. 社会控制与秩序维持•宗教信仰可以作为社会的控制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秩序。

•宗教有助于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降低社会矛盾和运动的激烈性。

•宗教通过祈祷等方式调整个人心态,从而减少个体的不满和冲突。

5. 文化传承与创造•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传承和保护文化的价值观、传统和仪式。

•宗教可以促进艺术与文学的发展,使得文化得以创造和创新。

•宗教的文化象征和符号深深影响了艺术、建筑和文学等领域的创作。

结论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个人、社会和文化层面具有广泛的作用与功能。

它可以满足人们对神秘、超自然力量的需求,提供心灵寄托与慰藉;在社会中,宗教可以促进社会团结和身份认同,维持道德规范与秩序;在文化领域,宗教传承和创新着文化的价值观和文化创作。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的社会功能一、一、全面认识宗教社会功能的多样性宗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就是一种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体系,宗教作为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宗教的社会功能也具有多样性一就是宗教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宗教通过共同的信仰,使信众具有了共同的、超越世俗的、神圣的价值观,有助于形成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使宗教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同时,宗教通过内在的宗教信仰外化为高度自觉的行为,使社会规范神圣化,进而达到对信众行为的整合。

(宗教的这种社会整合功能使处于不同社会地位、有着不同利益需求、有着多种社会角色的个人与团体能够在一个社会中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整合功能就是宗教社会功能的核心。

)二就是宗教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宗教能运用信仰、情感、仪式等手段,尤其就是运用教规戒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社会控制作用有着与道德相似的地方,即都就是通过教育使之内化,并自觉地控制人的行为。

(遵守教规的自觉性要比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更强,越就是虔诚的教徒越就是自觉。

道德的约束力来自舆论,教规的约束力来自神的威力。

违反教规,严重的要受到教规、教义的惩罚,有的还会被逐出教门,从而对信徒构成强有力的约束。

)三就是宗教具有心理调节功能。

宗教可以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们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与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与安全感。

(尽管这种慰藉与安全感可能就是短暂而虚幻的,但宗教作为一种心理调适机制,在从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的若干种社会形态中,始终执行着它的心理调节功能。

)四就是宗教具有社会文化交往功能。

宗教信徒参加礼拜,进行集体祷告,过宗教节日,都就是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

(宗教交往功能的特殊性在于,宗教的凝聚力极强,它用信仰的纽带把教徒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她们彼此认同,感觉彼此属于同一群体,因而产生出许多亲近感。

宗教文化的社会作用

宗教文化的社会作用

宗教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演绎,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宗教文化,都存在着大量的劝人为善、远离邪恶、清心寡欲、互助互济、乐善好施的思想,这些思想和美德与社会主义文化所倡导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修养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相适应的;各宗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财富;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弘扬宗教文化精华,充分发挥宗教文化的控制作用、整合作用、心理调节和交往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具有多么重要多么深远的意义一、宗教文化的社会控制作用,可以维护社会稳定所谓宗教文化社会控制作用,是指宗教文化基于宗教对团体成员的控制,对造成社会混乱、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导致社会崩溃的各种原因,特别是苦难和罪恶的存在,加以合理的解释,达到消除这些原因所导致的反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如佛教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劝人积极向上;将人生的苦难与个人行为的善、恶联系起来,强调人的现实状况与前世的因果有关;人应当寻找自身的原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困境、苦难、疾病、失败、贫困等在心理上的承受力,使人们不至于因为自己的困境和苦难而攻击社会、危害社会的稳定;也就是说,通过宗教文化的控制作用,把社会的罪恶与个人行为联系起来,并且将社会给个体造成的不幸归因于个体行为的过失,对个体的苦难与不幸加以合理的解释,从而抑制了个体的反抗性,维护了社会的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原来的利益格局正在进行深刻调整和分化,国家进入了矛盾的凸现期;如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民群众在收入上有悬殊,政治制度上的一些不完善导致司法不公正和一些干部的腐败,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一些失业和贫困交织的现象等等;这些不良因素很容易引发社会成员对于现存社会秩序的敌视和攻击;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欠妥,必然使社会稳定遭到破坏;任何社会都会无法在不安定或动乱中正常运行,从政治上说保持稳定才能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地位;从经济上说保持稳定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发展;因此,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也是和谐社会得以建立的必要条件;正是在此意义上,发挥宗教文化的社会控制作用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二、宗教文化的社会整合作用,可以调动广大信众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所谓宗教文化社会整合作用,是指通过共同的信仰及在共同的信仰基础上产生共同的宗教感情和强烈的认同意识;宗教通过“神启”的方式,赋予许多人以神圣的目标;对其加以合理的解释,并围绕其目标提供一个为信众所接受的价值系统和人生的追求,从而将混乱无序的个人,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具有相当团结力、凝聚力的团体和社会,从而使各种群体、个人、社会集团形成统一的整体,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我国有56个民族兄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现有一亿多信教群众,它们跨区域、跨行业、跨阶层的存在着,有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医生、企业家等;他们绝大多数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他们学习古圣先贤教诲的伦理道德,认真处理好夫妻、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的人伦关系,同时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发挥聪明才智,在国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若能发挥宗教的整合作用,利用宗教文化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把这一亿多信教群众及各类宗教组织和宗教领袖凝聚和团结起来,使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角色的人们存信仰之异、求政治之同,调动广大信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把他们的力量统一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伟大的战略目标上来,就一定能大大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宗教文化的心理调节作用,可以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宗教文化的心理调节作用,是指通过特定的信念释放或缓解人们心理上的失衡状态,使之达到解除心理上的痛苦,恢复到原来的舒适状态;宗教文化的心理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1、宣泄情感与慰藉心灵人是社会人,是许多矛盾的综合体;人们会遇到这样的或那样的困惑与烦恼;性格外向的人,通过与朋友、家人的沟通,及时缓解自己的压力;但性格内向的人,却不愿向人诉说心理,或者担心他人将自己内心的隐私公开而不愿将内心的苦闷向他人倾诉,这种内心的冲突和苦闷,给个体带来的是痛苦和焦虑;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理的某种疾病;此时,宗教信仰就可以给个体一个释放内心郁虑的空间,信众在神或者佛的面前祈祷、忏悔,甚至痛哭流涕;他们相信,神会替他们保守秘密,坚信他们的深刻反省,请求宽宏的神或佛原谅他们,帮助他们;经过如此的宣泄,信众的内心平静很多,人性的良知被引导出来;2、净化心灵与升华人格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告诉我们,当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以后,心理的需要会驱使人们获得社会的关怀和认同,渴望有一个接纳他们的群体,这种心理上的渴求在宗教的团体中可以满足;在宗教的群体中,人们没有等级差别,没有观点上的冲突和利益纷争,倡导相互关心与爱护,彼此之间平等交往;如基督教教义中,一切信徒都为兄弟;在大乘佛教中,信众以“后学”、“先贤”相称;宗教活动中,信仰者置身于温馨亲切的氛围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关爱;宗教心理调节所产生的作用,也许与信众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并无多少联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能平衡人的情绪,使个体首先获得自身和谐,进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和谐,从而为社会的和谐奠定基础;因为,所谓社会的和谐是指社会系统中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只有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才能做到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如果充分利用宗教文化的心理调节作用,就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从而达到社会和谐这一目标;四、宗教文化的交往作用,可以在国际交往中创造和谐的环境宗教文化是一种信仰文化,其社会交往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宗教文化在推动国家的对外友好交往方面能发挥独特的功能;中国宗教文化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坚定不移,同时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就可以同世界各地的宗教进行了解与交流,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感情,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良好愿望实现,也有利于中国在国外树立“和为贵”的崇高形象;宗教文化在我国现阶段是基本相适应的,同时也有不相适应的状况,因此要发挥其正面功能使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促进力量,同时也要抑制其负面性,克服存在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消除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阻碍作用;宗教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积极作用是无容置疑的,因此,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宗教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宗教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宗教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宗教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是什么?一、传承文化与价值观宗教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文化、培育人类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文化传统、道德规范到人类社会组织形态等方面,宗教对于代际间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传递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宗教与文化传统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有直接关系。

许多文化传统都与宗教有关,比如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都具有宗教意义。

同时,文化传统也对于宗教起到了强烈的推动作用,促成了宗教的进一步发展。

2. 宗教与价值观宗教信仰可以为信徒提供一套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宗教信仰中的许多教义、准则都会对人生有所启示和帮助。

比如儒家思想和基督教信仰都强调了慈悲和仁爱的重要性,这些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二、对个体及社会的精神抚慰和支持宗教信仰作为一种信仰和精神信念,对于许多人而言,既可以是对于个体内心的抚慰,也可以是对于社会的支撑。

1. 宗教对个体的抚慰大多数人都曾经或正在面临各种各样生活、工作和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和问题,宗教信仰给予信徒心灵上的安慰和支持。

无论是在生命的危机时刻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宗教信仰都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精神寄托和安慰。

2. 宗教对社会的支撑宗教对于社会具有治理与纾解作用。

宗教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社会冲突。

宗教信仰也为社会提供了一种信仰、精神和文化的交流平台,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三、培育社会责任与完善道德体系宗教信仰不仅在个人精神领域起着作用,在社会道德和价值体系方面也具备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宗教信仰的道德准则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

1. 强化个体责任感宗教信仰的普及可以提高市民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促使社会更加文明和和谐。

宗教信仰中的慈善与公益等往往是发挥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既能回馈社会,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的行为和思想。

2. 完善社会道德体系宗教信仰在道德方面也有许多启示。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的社会功能一、一、全面认识宗教社会功能的多样性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体系,宗教作为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宗教的社会功能也具有多样性一是宗教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宗教通过共同的信仰,使信众具有了共同的、超越世俗的、神圣的价值观,有助于形成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宗教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同时,宗教通过内在的宗教信仰外化为高度自觉的行为,使社会规范神圣化,进而达到对信众行为的整合。

(宗教的这种社会整合功能使处于不同社会地位、有着不同利益需求、有着多种社会角色的个人和团体能够在一个社会中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整合功能是宗教社会功能的核心。

)二是宗教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宗教能运用信仰、情感、仪式等手段,尤其是运用教规戒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社会控制作用有着和道德相似的地方,即都是通过教育使之内化,并自觉地控制人的行为。

(遵守教规的自觉性要比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更强,越是虔诚的教徒越是自觉。

道德的约束力来自舆论,教规的约束力来自神的威力。

违反教规,严重的要受到教规、教义的惩罚,有的还会被逐出教门,从而对信徒构成强有力的约束。

)三是宗教具有心理调节功能。

宗教可以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们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和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全感。

(尽管这种慰藉和安全感可能是短暂而虚幻的,但宗教作为一种心理调适机制,在从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的若干种社会形态中,始终执行着它的心理调节功能。

)四是宗教具有社会文化交往功能。

宗教信徒参加礼拜,进行集体祷告,过宗教节日,都是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

(宗教交往功能的特殊性在于,宗教的凝聚力极强,它用信仰的纽带把教徒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彼此认同,感觉彼此属于同一群体,因而产生出许多亲近感。

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功能

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功能

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功能针对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功能,我们可以从宗教信仰对社会道德、生活秩序、心灵寄托、文化塑造和社会和谐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虽然在中国的宗教信仰多元化的情况下,由于宗教活动需要政府审批,因此宗教的社会功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它依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首先,宗教信仰对社会道德具有引领作用。

宗教对于信徒而言,其所传达的最基本的意义在于道德的归宿。

宗教的信仰和教诲对人的精神和道德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解放,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以前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事现在已经被普遍接受,这给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

宗教信仰的存在,就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传递何谓是善良、正义、公正、慈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对社会价值观念的重新认识,从而引领社会道德的建构。

其次,宗教信仰对于社会生活秩序的维护也有重要的作用。

宗教信仰旨在建立一个和平、友好、互信的社会环境,它所讲的教义也包括众人和睦相处以及坚守正义的信条。

在这样的背景下,像一些大型宗教活动中,往往有专门的志愿者群体维护现场秩序,示威游行等活动中也有信徒们维护现场秩序,这是宗教信仰能够带给现代社会秩序稳定的一种体现。

第三是宗教信仰具有为人们提供精神寄托的作用。

身处社会的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遭遇各种挫折、危机和失落,这些往往导致心灵的受伤。

宗教精神可以扮演一种精神治疗的作用,为受伤的人们提供一个宽容、温暖和支持的环境,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舒缓和安抚,达到一种自我认知和心灵洗礼的状态。

举个例子,一些禅宗寺庙将困扰心理的求助者视为重点关注对象,在寺庙中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和转换思想的讲座,为受伤的灵魂提供净土。

这些举措不仅缓解了求助者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

第四是宗教信仰对于文化塑造的作用。

在中国的宗教信仰中,如佛教、道教、基督教等,不仅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对中国的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修行人们和信徒们在长期奉行宗教信仰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自我守法、自我校式和自我调整的生活方式,这些方式向社会中传递的是一种和谐、平静、简单和优雅的文化理念,为社会文化的塑造增添了一些色彩。

社会学对宗教信仰的分析

社会学对宗教信仰的分析

社会学对宗教信仰的分析宗教信仰在人类文化中久已存在,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而被不断传承与演变。

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信仰的地位和作用无法忽视。

对于宗教信仰现象的研究,社会学提供了深入的视角和理论解释。

一、宗教信仰的社会功能宗教信仰作为文化现象,其存在一定有其社会功能。

社会学家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首先,宗教信仰能够提供社会凝聚力。

宗教信仰往往会建立起共同的价值和信仰,聚集了一批信徒,形成了一定的社群。

这种社群内的成员,在共享宗教信仰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群体认同,促进了团结与凝聚。

其次,宗教信仰可以提供精神支持和安慰。

在人生中的不同阶段,个体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宗教信仰可以帮助个体从内心上获得一种安慰和支持,减轻精神上的负担。

再次,宗教信仰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

宗教信仰往往塑造了一种互惠互利的道德伦理,倡导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在一定程度上,宗教信仰可以使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更加友善、互相尊重,从而减少冲突和矛盾。

二、宗教信仰与社会变化关系的解释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信仰也常常发生变化。

社会学家对此进行了不同解释。

从功能主义的角度看,宗教信仰面临的变化与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的变化有关。

社会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宗教信仰服务对象的变化,从而影响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例如,在城市化进程中,宗教信仰更多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带,同时信徒的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中产阶层和青年人群的加入使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和青春化的特征。

从符号互动主义的角度看,宗教信仰的变化与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有关。

在法伊尔与马奇西尼的社会互动学理论中,信仰是一种符号体系,它在交往中得以共享和传递。

当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方式发生变化时,宗教信仰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新兴的传媒技术和网络平台为宗教信仰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形式与机会。

三、宗教信仰与社会问题的关系解释宗教信仰与社会问题有着复杂的关系,社会学家多方面地对此进行了研究。

从社会控制的角度看,宗教信仰是一种社会规范,它对于个体道德行为和社会公正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控制和监督作用。

关于宗教社会作用问题的辩证思考

关于宗教社会作用问题的辩证思考

关于宗教社会作用问题的辩证思考
宗教是一种社会思想的象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

宗教可以帮助人们解释很多不明白的事情,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信仰和安慰。

它提供了善的力量,教人们要服从真理,认识社会本质,它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宗教可以使社会规则更加固定,增强人们自觉行为的约束。

它可以把许多种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另外,它对老百姓的安宁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有了宗教的帮助,很多劳动人民回归了社会的生活。

但另一方面,宗教也有它的缺陷。

宗教观念从来都不是更新的,有时它们反映着社会的旧观点,这种过时的观念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如果宗教支配着社会,就会抑制创新和技术的发展,从而影响社会的进步。

因此,应该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宗教社会作用问题。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宗教观念,保护宗教的社会作用,但同时也要加强对宗教的监督,抛弃过时落后的观念,让宗教的社会作用被正确的发挥出来。

浅谈宗教的作用

浅谈宗教的作用

浅谈宗教的作用宗教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信仰和慰藉,传授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推动社会发展等等。

本文将对宗教的作用进行探讨。

提供信仰和慰藉宗教可以为人们提供信仰和慰藉。

信仰是人类心灵的寄托,它可以为人们提供安全感和牵挂。

在人们面临生命和死亡、疾病和痛苦等重要关头时,信仰可以给予人们勇气和坚定。

而慰藉则是宗教在人们身临困境时提供的安慰。

许多宗教仪式和仪轨,如祷告、坐禅、念经等,都是为了使人们从内心得到宁静和平安。

传授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宗教也是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

宗教倡导仁爱、助人、宽容等美德,教导人们遵守道德规范,以此来达到社会和谐与人类幸福的目的。

宗教也是传承文化遗产的渠道,通过宗教文化,可以传承和继承一种文明的精髓。

促进社会发展宗教信仰和文化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宗教教义中有许多道德准则和社会伦理规范,它们的确立和执行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宗教的普及和传播也会促进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天主教会依托其在欧洲历史长河中对知识普及的贡献,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并且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之一。

缺陷和限制然而宗教也有其缺陷和限制。

宗教信仰和实践往往以个人感知和体验为主,具有个体化和主观性;其次宗教在开放、包容、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一些宗教信仰有时会被滥用、误解或恶意扭曲,导致对人类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宗教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限制,但从宗教在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来看,可以看出它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宗教在传播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提供精神慰藉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并理性地评估其作用。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宗教在这样大的环境中起着什么作用呢?以下是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一、道德指引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道德指引。

宗教中往往包含着旨在让人们感到高尚和正义的原则和规则。

这些道德准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困境和难题,更好地应对弱者和最需要关心帮助的人群。

与此同时,通过宗教的思想贯彻,人们还能更好地反思自己、反思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凝聚力宗教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社会凝聚力。

宗教信仰可以让人们形成相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凝聚社会各个群体。

宗教团体中,人们会因为信仰而产生共鸣和互动,从而形成一种高度凝聚的情感,共同面对生命的悲欢离合和困境。

与此同时,宗教体系内的道义道德也能够激励人们与祖国、民族、家庭、社区等各个群体产生更紧密的联系,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三、心理慰藉宗教在现代社会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心理慰藉。

在人们遭遇不幸或困顿的时候,宗教信仰往往可以为人们带来一份心灵的慰藉和信心。

宗教教义可以让人们深信,自己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无助的,总会得到应有的待遇。

无论是精神世界的慰藉还是物质生活的安稳,都可以在宗教信仰中得到满足。

而这些幸福感,也进一步鼓舞着人们为更多人带来温暖和关怀。

四、传统文化保护宗教信仰还可以起到传统文化保护的作用。

宗教系统内往往崇尚着一些特定的符号、文化和习惯。

这些特定的符号、文化和习惯,往往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而宗教信仰往往是这些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者,它们不断通过祈祷和祭品的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信仰背后的文化价值,促进一种文化的多样性和强盛。

以上是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主要作用,它们未必是排斥性的,也未必是相互矛盾或者完全吻合的。

当一个社会通过宗教信仰的积极作用来实现更多有价值的目标,它会变得更加开放、更加文明、更加有力地抵御所有可能的危机挑战。

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小结
宗教的本质 我国 的宗 教政 策 宗教的 作用
宗教的起源 宗教的本质 三大宗教派系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1. 宗教是一种( BCD ) A.唯物主义世界观 B.唯心主义世界观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力量
2.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教得以存在 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 ) A.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欺骗 B.被统治阶级对“超自然”力量的崇 拜 C.阶级和阶级斗3.05亿人
议一议: 宗教是自然压 迫、社会压迫 的产物,现在 科学技术飞速 发展,为什么 信教的人还有 那么多?甚至 一些专家、学 者也信仰宗教?
西藏大昭寺前拜佛的信徒
为真理献身的布鲁诺
仁 的 16 命 天 00 。 文 就 布 学 是 鲁 家 一 诺 。 个 舍 身 15 成 48 为 真 理 献 出 了 宝 贵 的 有 确 真 但 刀 展 , 真 发 垒 有 学 对 没 科 军 然 在 两 虽 ) ( — 生 人 的 , 枪 上 史
3、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 产生时间 产生地点 信仰 标志 基本经典 大的教派 当代流行 区域 教徒人数 公元1世纪 亚洲西部 上帝和他的 独子耶稣 十字架 圣经 天主教、东 正教、新教 全世界 约15.7亿人 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 阿拉伯半岛 真主阿拉 佛教 公元前6—5世 纪 古印度 释加牟尼
古兰经 逊尼派、什 叶派 亚洲、非洲、 西欧、北美 约8.51亿人
宗教的是否有积极作用?
1)对社会发展产生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历史 上,黄巾起义, 方腊起义等都曾 以宗教作为旗帜, 近代洪秀全领导 的太平天国运动, 各清朝统治以沉 重打击。

2)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药
王 山 石

建筑

在世界各地,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

在世界各地,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

在世界各地,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随着世界的发展,人们对于宗教的信仰程度也有所不同。

而在一些国家,宗教对于社会作用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宗教的存在是否有助于社会的发展,是否有促进社会稳定等作用呢?接下来,就来分析一下宗教在世界各地的社会作用。

一、宗教的积极作用1.引导人们拥有正义的思想与信仰宗教的存在和发展使得人们从道德层面和精神层面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宗教的信仰往往引导人们拥有正义的思想,鼓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以正直、善良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和周围的世界。

2.提供平衡和安慰宗教也经常在个人灵性发展中起到平衡和安慰的作用。

面对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宗教能够帮助人们寻找灵性上的支持,提供一种安慰和支持的方式,缓解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压力和矛盾。

3.推动社会和谐和发展宗教在社会上的地位无法忽视,它有时能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宗教信仰的推崇,让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乡等等,促进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推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

二、宗教的消极影响1.制约科学发展一些宗教信仰过度,会对于科学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宗教会阻碍科学研究的进展,也会阻碍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和传播,从而制约社会的进步。

2.激化社会冲突和分歧不同的宗教和不同的派别之间,往往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和冲突。

一旦这些分歧和冲突严重,就会导致社会局势的不稳定,容易诱发出暴乱和战争,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对女性压制一些宗教对于女性存在着严重的压制现象。

在这些宗教中,女性没有男性那样的地位和权利,要受到种种不公平待遇。

结语综合来看,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是多样的。

一方面,它可以引导人们拥有正义的思想和精神支持,并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对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等造成一些在意的消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的探讨和科学的分析,去重新认识和理解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从而提高社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宗教在社会中的影响与作用

宗教在社会中的影响与作用

宗教在社会中的影响与作用宗教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塑造社会结构、规范行为准则以及影响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宗教在社会中的影响与作用,旨在深入理解宗教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宗教对社会结构的塑造宗教在社会中通过建立信仰体系、传播教义和贡献道德准则等方式,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首先,宗教通常会建立神职制度,从而确立了一套严密的组织架构,如教堂、寺庙等。

这些宗教组织不仅是信仰的场所,也成为社区、城市的文化中心,为社会提供了集会、研究和慈善等活动的场所。

其次,宗教还会建立教义,规范信徒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例如,基督教强调爱的教义,教导人们关爱他人,建立了广泛的慈善机构,积极帮助弱势群体。

伊斯兰教鼓励清真饮食、捐赠和施舍,从而推动信徒们过上纯洁、慷慨的生活。

这些教义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社会中的道德标准,对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

宗教对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影响宗教对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塑造也是它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宗教信仰能够提供人们一种生命意义和归属感,给予人们安慰和希望,从而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人们通过对神或超越的信仰,寻求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力量,畅通了精神之路。

宗教还通过向个人灌输一套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他们面对困境,区分善恶,奉献爱心。

一个健康的宗教信仰可以使个人具备正直、包容、宽容、公正等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例如,佛教教导人们追求慈悲和无私,培养心灵平和的状态,提倡互助互爱,为社会营造了温馨、友善的氛围。

宗教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影响宗教在社会中还对道德和法律起着一定的影响。

宗教律法一直以来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依据之一。

例如,伊斯兰教的教法伊斯兰法典(Sharia)对穆斯林社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包括了各种法律制度、道德准则和习俗。

基督教的十诫也被广泛运用于法律体系中。

此外,宗教对社会中道德风尚的形成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宗教教育和神职人员的榜样作用,能够影响信徒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宗教的社会作用

宗教的社会作用

宗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利器宗教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未知。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文明的洗礼它逐渐形成体系,出现了众多教派。

人类历史上,宗教是被统治者利用进行统治的工具,更多的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而对被统治者在思想上的一种镇压与奴役,宗教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宗教本身。

当社会一步步的走向文明,“人”的权利逐渐被显现,对“人”的尊重越来越被重视时,宗教才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一种信仰,成为了灵魂上的自由。

宗教不管是以前的统治工具还是今日的信仰自由,他都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它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利器。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从它们的教义中都可以看到真善美的、与人为善的精神,这些是宗教的精华。

比如佛教的“善恶有报”、“前世今生”、“去贪、去嗔、去痴”,比如基督教的“十诫”中的“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不可贪恋别人妻子和财物”、“信救赎”、“信地狱和永罚”、还有伊斯兰教的“十项天命”里的“禁止对父母不孝敬;禁止残杀儿女;禁止接近丑恶;禁止杀害不可杀害的人;禁止侵吞孤儿财产;禁止称量不公,亏待别人;禁止说话不主持公道;不得离开正道”等等。

所有的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对善良与美好的追求与渴望,所以宗教的作用显而易见,他对社会的法律、文化、经济、世界以及人的精神起着合理的约束和有力的推动作用。

宗教与精神:它使人在精神上找到依靠和庇护,寄托心灵,使人平静,消除痛苦,慰藉精神,从而约束人们的行为,有利于社会稳定。

宗教与法律:宗教有利于法治的建设,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道德风尚,减少社会犯罪的发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教义要求信徒爱国守法,依法开展宗教活动,有助于我国法制建设的顺利进行;宗教界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在各种灾难面前,不少宗教徒与全国人民一道献爱心,对慈善公益事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的社会功能浅析姓名:牛健学号:41001005 专业:社会学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西安市区湘子庙、青龙寺、卧龙寺、碑林博物馆、天主教北堂、藏传佛教广仁寺等的实地参观考察和与信徒的交流,结合社区导论这一学科有关内容,着重分析宗教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关键词:社会控制整合心理调适文化交流宗教之所以能长期持久地生存和发展,就在于它具有一种人们特殊需要的功能,论及宗教的功能, 我们先要对宗教及其功能所涉及的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

首先,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如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 即宗教的教义、教规等观念形态的东西,一是客观现实方面的,如物质方面的内容, 即宗教组织、宗教信徒、宗教活动场所等客观存在。

宗教是包括这两方面内容的一个统一整体。

所以宗教的功能应当是指作为思想观念和现实物质存在的统一体的宗教功能,而不是宗教系统的某一个要素或者某几个要素的功能。

如,宗教场所的一些气势恢宏的建筑往往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具有审美的功能, 但我们不能据此就断定宗教具有审美功能。

其次, 宗教的功能是由宗教的本质所决定的。

但是,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却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 争论不休的问题。

论者各执一端,各认为其理论即为真理。

西方宗教学者往往从社会学或心理学出发,把宗教视为人的普遍需要, 把宗教定义为一种与神圣之物相关联的价值系统和意义形式。

而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者则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出发, 从唯物的立场出发,站在认识论的基础上, 把宗教定义为一种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

但是,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仅仅从认识论、唯物主义,社会学或心理学一个角度出发, 是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本质的。

不能准确地认识宗教的本质, 也就无法把握宗教的功能。

要认识宗教的社会功能,就不能只从意识形态和世界观的角度出发, 必须考虑到宗教组织和宗教信徒的社会作用。

忽视了宗教的这一方面, 就失去了准确把握宗教之社会功能的前提。

再次, 宗教的社会功能并不是宗教的全部功能, 宗教的功能也不完全等于宗教的社会作用。

宗教除了社会社会控制功能(社会认同功能、群体整合功能、行为规范功能、社会化功能)之外, 还具有其它功能, 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解释功能、行为调节和心理消解功能、美感功能。

宗教的功能是宗教本身所具有的东西, 宗教的社会作用则是其功能在具体的社会条件下的体现和发挥。

宗教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解释功能和实践功能。

所谓的宗教的解释功能,是指宗教对世界具有认识和说明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观念解释模式,为人类提供了一整套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评价。

不仅对世界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且也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提出了独特的看法。

宗教的实践功能在于宗教是对待生活的一种人生观,它赋予了个人和群体的生活以一种意义和目的,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系统,对实践具有指导和规范的系统。

所谓社会控制功能,是指宗教基于其对社会或团体成员的控制,通过对造成社会混乱、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导致社会崩溃的各种原因,特别是苦难和罪恶的存在,加以合理化的解释,达到消除这些原因所导致的反社会力量,保持社会的稳定。

宗教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劝人积极向善,将人生的苦难与个人行为的善恶联系起来,强调人的现实处境主要是由以往个人所做的事情造成的,人应当转向自身寻求原因。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困境和苦难如疾病、失败、贫困等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人们不至于因自己的困境和苦难而攻击社会,危及社会的稳定。

换言之,宗教把恶,特别是社会罪恶与个人行为联系起来,并且将社会罪恶给个体造成的不幸归因于个体的行为过失,对个体的苦难与不幸加以合理化的解释,抑制了个体的反抗性,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如,佛教认为人的不幸全是其以往所做事情的报应,因而劝人不要抗争,而要默默忍受。

基督教认为,人之苦难是由人的原罪造成的,是上帝对人之罪的惩罚,所以人应当忍耐、顺从,甘愿接受苦难。

如果宗教与其社会有共识、相吻合,那么它则会协助其政府加强对社会的良吐控制,起着积极引导作用。

在此,这种“牧灵”或“牧师”的“安慰”、“劝解”作用应该被肯定。

历史上新兴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曾运用宗教的社会控制功能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我们也可利用宗教的这种功能来保持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战略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而保持安定有序、维护社会稳定,是最重要的工作。

稳定不但是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而且是和谐社会得以建构的必要条件。

发挥宗教的社会控制功能,维护和保持社会的稳定,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个安定有序的前提。

但在阶级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宗教也曾利用超自然的神的力量,或通过宣扬天命论和宿命论,来使现存社会秩序合法化和神圣化。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宗教宣扬“君权神授”,充分地发挥了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

宣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由神决定的天命论和宿命论,就是要求人们安于自己现实的社会地位,要甘心承受一切现实中的苦乐祸福,不要有非分之想。

例如,“信前定”的宿命论教义就是伊斯兰教义的核心。

它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真主预定的,谁也无法改变,服从真主的安排才是唯一的选择。

印度的波罗门教所推行的“种姓制”和中世纪欧洲罗马天主教所实行的神权统治以及旧中国西藏地区佛教所推行的农奴制,都不同程度地利用过宗教的社会控制功能。

这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起到了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

宗教的社会功能在此种条件下确实起到了“鸦片”的作用。

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

何谓整合?“所谓整合作用,即是共同的目的高于个人的目的,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必须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宗教为共享的价值和目标提供一种非理性的解释,并且经常通过仪式周而复始地来巩固共同的感情,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

”也就是说,宗教通过神启的方式,赋予由许多人组成的集体的共同目标以神圣的意义,对之加以合理化的解释,使之具有高于个人目标的地位,并围绕这一目标提供一个为大家所接受的价值系统和人生理想,从而将混乱而无序的个人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程度凝聚力的稳定团体或社会。

这就是宗教的整合功能。

宗教的这种整合功能,能够使得社会的个人、群体或各种社会势力、集团凝聚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且能促进其内部的团结。

这种整合主要是通过共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在共同的宗教信仰基础上产生的共同的宗教感情和强烈的认同意识,从而使各种群体、个人和社会集团形成统一的整体,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宗教的心理调适功能是指通过特定的信念把人们原来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和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以消解精神上的痛苦。

宗教的心理调适功能积极面的发挥主要体现在:1.能够使人达到宣泄感情的作用。

社会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承受了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

在巨大的压力下,有些人会通过与朋友、家人沟通及时缓解自己的压力,也有些人却由于不习惯与他人诉说心事,或担心他人将自己内心的隐私公开而不愿或不敢将心中的苦闷向他人倾诉,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自我保护机制过强的个体。

这种极端封闭的情况,给个体带来的是激烈的内心冲突与极度的苦闷焦虑,此时宗教信仰就可以给个体一个释放内心积郁的空间。

宗教信仰者在其信仰的神或物前祈祷、忏悔,在宗教仪式上尽情地哭泣,将内心的痛苦与烦恼宣泄出来,他们相信神会替他们保守秘密,坚信他们的深刻悔悟、恳切请求能让慈悲、宽宏的神原谅他们、帮助他们。

经过如此的宣泄,宗教信仰的内心会处于安定的状态,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地随之消弥。

2.使信徒获得心灵的慰藉。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等不幸的事情,因而产生苦恼、失望、恐惧等消极情绪。

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对自身造成伤害,甚至导致攻击社会的行为,危害他人。

宗教宣扬因果报应,主张忍耐和顺从,教人鄙弃物质需要,追求精神的满足和来世的幸福。

这有助于增加人们对不幸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人们的痛苦和恐惧,平衡人的心理,稳定人的情绪。

3.获得归属感。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得到其他群体成员的关怀与照顾,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与居住处所的独立化,使人们特别那些身居城市的人们更加体会到了孤独的感觉,他们渴望有一个接纳他们的群体。

在这一点上,宗教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其信仰者获得一种归属感。

信仰者只要明白本教的宗教信条、礼仪与教规,就可以以信徒的身份与其他信徒乃至整个宗教组织进行沟通,得到认可。

在一个宗教群体中,人们没有了日常生活中的等级差别,也没有观点的冲突和利益的纷争,彼此之间能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人交往。

各种宗教教义也积极提倡教友间的相互关心与爱护,如基督教教义中的一切信徒皆为兄弟。

在各种的宗教活动中,信仰者置身于温馨亲切的氛围中,深切地感受着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与关爱。

在各自的宗教群体中,个体不再有孤独感,个体之间也没有疏离感,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属。

4.升华作用。

宗教明确指出了善行永恒的价值和善者灵魂的永生,施善行可以使个体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以升华。

“他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为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

这些事你要讲明,劝诫人,用各等权柄责备人,不可叫人轻看你”叩,朽,这段话在盛赞基督的同时也在告诫教徒多行善,在基督教义中行善者方能由天使带人天堂。

在他人发生重大灾难的时候,许多基督教信仰者都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募捐。

在我国,经过一定变革的儒、佛、道宗教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国民众,不少现代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仍然自觉地以宗教精神来勉励自己,自尊、自重、自爱,修身养性去实现自身人格的完善。

但是,宗教心理调适功能的消极效应也不能忽视,除了因片面理解宗教理念可能导致的精神和行为偏执外,还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施治者在信仰治疗中所阐释的具体观点、思想未必都是积极的,比如它可能导致其信徒安于现状,不求进取,逃避现实和退缩保守,因此潜藏有不利于人文素质提高、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

二是在被施治者兼有生理疾病的时候,容易出现倚重心理治疗,忽视甚至排斥生理治疗的情况。

宗教具有文化交往功能,使不同文化、不同人群得以交流、沟通,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乃是文化传播的使者,其“宣道”即是一种文化交流。

历史上,唐三藏法师玄奖赴印度取经,游遍印度各地,带回很多佛教经典,他还把《老子》译成梵文传人印度,对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伊斯兰教在其扩张和传播过程中,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吸收了古代波斯、印度文化,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直接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密切了不同地区人民之间的交往,在开展国际友好往来,推动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方面,宗教界更是能起到独特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