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社会功能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的社会功能浅析

姓名:牛健学号:41001005 专业:社会学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西安市区湘子庙、青龙寺、卧龙寺、碑林博物馆、天主教北堂、藏传佛教广仁寺等的实地参观考察和与信徒的交流,结合社区导论这一学科有关内容,着重分析宗教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关键词:社会控制整合心理调适文化交流

宗教之所以能长期持久地生存和发展,就在于它具有一种人们特殊需要的功能,论及宗教的功能, 我们先要对宗教及其功能所涉及的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

首先,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如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 即宗教的教义、教规等观念形态的东西,一是客观现实方面的,如物质方面的内容, 即宗教组织、宗教信徒、宗教活动场所等客观存在。宗教是包括这两方面内容的一个统一整体。所以宗教的功能应当是指作为思想观念和现实物质存在的统一体的宗教功能,而不是宗教系统的某一个要素或者某几个要素的功能。如,宗教场所的一些气势恢宏的建筑往往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具有审美的功能, 但我们不能据此就断定宗教具有审美功能。

其次, 宗教的功能是由宗教的本质所决定的。但是,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却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 争论不休的问题。论者各执一端,

各认为其理论即为真理。西方宗教学者往往从社会学或心理学出发,把宗教视为人的普遍需要, 把宗教定义为一种与神圣之物相关联的价值系统和意义形式。而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者则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出发, 从唯物的立场出发,站在认识论的基础上, 把宗教定义为一种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但是,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仅仅从认识论、唯物主义,社会学或心理学一个角度出发, 是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本质的。不能准确地认识宗教的本质, 也就无法把握宗教的功能。要认识宗教的社会功能,就不能只从意识形态和世界观的角度出发, 必须考虑到宗教组织和宗教信徒的社会作用。忽视了宗教的这一方面, 就失去了准确把握宗教之社会功能的前提。再次, 宗教的社会功能并不是宗教的全部功能, 宗教的功能也不完全等于宗教的社会作用。宗教除了社会社会控制功能(社会认同功能、群体整合功能、行为规范功能、社会化功能)之外, 还具有其它功能, 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解释功能、行为调节和心理消解功能、美感功能。宗教的功能是宗教本身所具有的东西, 宗教的社会作用则是其功能在具体的社会条件下的体现和发挥。宗教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解释功能和实践功能。所谓的宗教的解释功能,是指宗教对世界具有认识和说明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观念解释模式,为人类提供了一整套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评价。不仅对世界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且也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提出了独特的看法。宗教的实践功能在于宗教是对待生活的一种人生观,它赋予了个人和群体的生活以一种意义

和目的,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系统,对实践具有指导和规范的系统。

所谓社会控制功能,是指宗教基于其对社会或团体成员的控制,通过对造成社会混乱、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导致社会崩溃的各种原因,特别是苦难和罪恶的存在,加以合理化的解释,达到消除这些原因所导致的反社会力量,保持社会的稳定。宗教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劝人积极向善,将人生的苦难与个人行为的善恶联系起来,强调人的现实处境主要是由以往个人所做的事情造成的,人应当转向自身寻求原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困境和苦难如疾病、失败、贫困等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人们不至于因自己的困境和苦难而攻击社会,危及社会的稳定。换言之,宗教把恶,特别是社会罪恶与个人行为联系起来,并且将社会罪恶给个体造成的不幸归因于个体的行为过失,对个体的苦难与不幸加以合理化的解释,抑制了个体的反抗性,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如,佛教认为人的不幸全是其以往所做事情的报应,因而劝人不要抗争,而要默默忍受。基督教认为,人之苦难是由人的原罪造成的,是上帝对人之罪的惩罚,所以人应当忍耐、顺从,甘愿接受苦难。如果宗教与其社会有共识、相吻合,那么它则会协助其政府加强对社会的良吐控制,起着积极引导作用。在此,这种“牧灵”或“牧师”的“安慰”、“劝解”作用应该被肯定。历史上新兴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曾运用宗教的社会控制功能来维护社会的稳定。我们也可利用宗教的这种功能来保持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战略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

而保持安定有序、维护社会稳定,是最重要的工

作。稳定不但是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而且是和谐社会得以建构的必要条件。发挥宗教的社会控制功能,维护和保持社会的稳定,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个安定有序的前提。但在阶级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宗教也曾利用超自然的神的力量,或通过宣扬天命论和宿命论,来使现存社会秩序合法化和神圣化。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宗教宣扬“君权神授”,充分地发挥了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宣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由神决定的天命论和宿命论,就是要求人们安于自己现实的社会地位,要甘心承受一切现实中的苦乐祸福,不要有非分之想。例如,“信前定”的宿命论教义就是伊斯兰教义的核心。它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真主预定的,谁也无法改变,服从真主的安排才是唯一的选择。印度的波罗门教所推行的“种姓制”和中世纪欧洲罗马天主教所实行的神权统治以及旧中国西藏地区佛教所推行的农奴制,都不同程度地利用过宗教的社会控制功能。这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起到了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宗教的社会功能在此种条件下确实起到了“鸦片”的作用。

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何谓整合?“所谓整合作用,即是共同的目的高于个人的目的,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必须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宗教为共享的价值和目标提供一种非理性的解释,并且经常通过仪式周而复始地来巩固共同的感情,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也就是说,宗教通过神启的方式,赋予由许多人组成的集体的共同目标以神圣的意义,对之加以合理化的解释,使之具有高于个人目标的地位,并围绕这一目标

提供一个为大家所接受的价值系统和人生理想,从而将混乱而无序的个人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程度凝聚力的稳定团体或社会。这就是宗教的整合功能。宗教的这种整合功能,能够使得社会的个人、群体或各种社会势力、集团凝聚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且能促进其内部的团结。这种整合主要是通过共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在共同的宗教信仰基础上产生的共同的宗教感情和强烈的认同意识,从而使各种群体、个人和社会集团形成统一的整体,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宗教的心理调适功能是指通过特定的信念把人们原来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和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以消解精神上的痛苦。宗教的心理调适功能积极面的发挥主要体现在:1.能够使人达到宣泄感情的作用。社会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承受了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在巨大的压力下,有些人会通过与朋友、家人沟通及时缓解自己的压力,也有些人却由于不习惯与他人诉说心事,或担心他人将自己内心的隐私公开而不愿或不敢将心中的苦闷向他人倾诉,

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自我保护机制过强的个体。这种极端封闭的情况,给个体带来的是激烈的内心冲突与极度的苦闷焦虑,此时宗教信仰就可以给个体一个释放内心积郁的空间。宗教信仰者在其信仰的神或物前祈祷、忏悔,在宗教仪式上尽情地哭泣,将内心的痛苦与烦恼宣泄出来,他们相信神会替他们保守秘密,坚信他们的深刻悔悟、恳切请求能让慈悲、宽宏的神原谅他们、帮助他们。经过如此的宣泄,宗教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