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传播模式探析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模式分析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模式分析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内容的选择和制作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模式首先是由传播内容的选择和制作决定的。
公众号的内容需要根据读者群体的需求和兴趣进行筛选和定位,制
作时需要注意可读性、可分享性、可传播性和体验感。
2.推广和引流
公众号主要通过推广和引流的方式进行传播,推广方式包括微
信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广告、微博、外部渠道等多种方式,引流
方式包括公众号内部的引导按钮、文章中的推广、二维码等方式。
3.互动和社交
公众号还通过互动和社交的方式进行传播,互动包括评论、点赞、转发等,社交包括类似于朋友圈的社交平台功能,增强读者对
公众号的关注和参与度。
4.数据分析和优化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包括对内容的
监控和分析,以及对读者行为和喜好的分析,通过分析数据,及时
进行调整和优化,提升传播效果。
总之,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模式需要建立的基础是优秀的内容,
同时需要通过推广、引流、互动和社交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通过
数据分析和优化不断提升传播效果,实现更好的传播结果。
微信传播模式的利弊分析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信传播模式的利与弊【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即时通讯方面的需求大大提升,虽然微博、QQ出现较早,但随着微信的兴起以及微信版本的不断升级,微信平台作为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新模式,从微信的传播特征、传播模式、个人账号和公众账号平台等方面都进一步促进了信息的有效传播,同时微信营销也越来越成为企业、个人关注的新型营销方式,可以说微信超越了以往任何传统媒介的高度,带领大众进入了全新高效的信息传播新时代。
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微信信息传播模式的利与弊,给正在使用微信传播的个人及企业一些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传播学;微信;传播模式;利弊微信,微信是介于QQ和微博之间的一种社交软件,是隶属于QQ平台的应用软件,具有文字信息传播、视频、图片、短信朗读、即时通话等功能。
与其他软件相比,微信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接受和传播与QQ软件相关的各类信息,无需再登陆其他客户端;微信软件还可以支持支付、群聊、语音、二维码识别等功能;与此同时,微信还可以运用个人账户、公众平台等功能共享媒体信息并完成信息的有效传播。
微信平台将大众传媒传播与人际交流传播融为一体,开创了全媒体时代新的传播模式。
1.微信平台信息传播效果分析分析微信平台的传播效果需要从传播特征、传播模式、个人账户传播和公众平台等四个方面出发。
1.1微信传播特征微信平台的信息传播具有传播主体明确化、传送关系亲密化、传播平台集中化等特征。
传播主体明确化主要是这微信是依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社交软件,其传播的主体主要是对手机等移动平台运用较多的人群;传送关系亲密化主要指微信好友以熟人为主逐渐向陌生人过渡,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熟人之间关系更加亲密,陌生人也更加容易相处;传播平台集中化是指微信对手机功能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且在传播的同时拓宽了传播渠道。
诸如开设公众平台、二维码扫描系统、定位系统等等,另外,微信也有插件功能,将人们生活中的众多通讯工具都包含在内。
微信传播模式探析
计, 这是微信的最 大竞争优势 。 微 信是 基 于 Q Q平 台的 一款应 用 软
件 ,是站在 Q Q的肩膀上发展而来 的。 Q Q
个性化 的特点 , 成为人们随身携带 的交 互 讯 录 、 智 能手机客户端 、 Q Q、 微博、 邮箱 ; z
2 0 1 1 年 1月 , 腾讯 正式推 出基于 Q Q
【 关键词 】 微信
中国的手机用 户超过 9亿 , 使用智 能 手机 上 网的超过使 用 电脑 上 网呈 明显趋 势, 智能手机的推广也从高端市场 走向 了
一
、
全媒 体 时代 的新 生 力量
微信 吸引广大的年轻人 , 一个重要 的 原 因是相对 于短信来 说 , 微信 的通讯成本
几 乎 为 零 ,通 话 成 本 也 几 乎 可 以 忽 略 不
可 容纳 5 0 K, 相 当于 2 5 , 0 0 0字 , 压缩 的 图 片 清晰度不 高 。 因此 , 在 传播形 式上微 信 大大超 过了短信 。
界的 “ 无 缝连 接”, 使 移动 终端成 为 了新 条 文字短信可以容纳 7 O个字 ,一条彩信 可 谓是 “ 一 号通天下 ”。 如 此 巨大 的用户
有 国内任何 其他社 交 网络无法 比拟 的稳 定性 ,微信用户 在使用 时可以不用注册 , 直 接用 Q Q号就可 以登 录或 者搜 到好友 基数和便捷 的使用方式 , 为微信提供 了水 到渠成 的便利。
而短信 的传 播形式就只有短信 和彩信 , 形 式 比较 单一 ,短信的信息承载量很 小 , 一
受众 的双 向交 流沟通 。 议程设置在传 统媒 介 与新 型媒介之 间扩 散和发展 , 使议题更 加全面 的被讨论 , 使其 内容生命力可 以延 续, 渗透率提高 , 普通 大众可以参与其 中,
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传播模式浅析范文
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传播模式浅析两微一端传播模式浅析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基本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化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科技的发展越发增加了人们对信息的渴望,信息的传递需要介质来实现。
与传统媒体相比“两微一端”的出现,及时、便捷、丰富、海量的信息大大弥补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1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基本概况微信是腾讯公司推推出的一款智能应用程序序。
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快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图片和文字,将精彩内容容传递到微信好友或微信信朋友圈。
同时,用户可可以通过“摇一摇”、“号码搜索”、“查找附附近人”、“扫描二维码码”等多种方式添加好友友和关注公众平台。
微博是一种允许用户及及时发布文本并可以公开开发布的微型博客形式。
同时,也可以传递图片片、分享视频等,微博允允许任何人阅读用户所发发布的信息或者只能由用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
相对于微博和微信,,新闻客户端起步较晚。
但其发展迅速,逐渐得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内容容涵盖了新闻、体育、科科技、娱乐、财经等多个个资讯类别。
2微信、微微博、新闻客户端传播模模式的相同之处“两两微一端”的出现都是时时代的产物,都是为了满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和提供便利服务的软件。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喜好下载PC版或移动版版APP进行信息的传递递和交流,即时性随着4G或5G时代代的到来再加上智能化电电子产品的出现,人们可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在第第一时间知晓天下事。
互动性传统的大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强的传播活动,互动机制制较弱,只有简单的读者者来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式进行信息反馈,并且反反馈大多是滞后的,缺乏乏即时性和直接性。
微信信可以通过朋友圈或公众众号对发布者的内容进行行评价、点赞或转发;微微博具有同样的功能,只只要用户对微博的发布者者进行关注就可以看到微微博里发布者所发内容。
用户还可以对内容发布布者进行跟帖,对于自己己喜欢或不谋而同的内容容进行转发;新闻客户端端与微信、微博同理,用用户可以对新闻客户端所所发内容进行跟帖和实时时评论;微信、微博、新新闻客户端很好地满足了了人们的自由言论,实现现了实时的互动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传播与新型人际传播模式探究
关 系需求 的满 足。
在信息爆 炸的年代 ,强关 系和弱关
其 次 ,微信使得虚拟弱关 系之间获 系在朋 友圈生产 的新鲜 事就是最好 的最
用 了不 N3 年 的时 间 。微 信 的迅猛发 展 取联 系成为可 能。微信 中的关 系构成还 值得关 注的媒介 内容 。强关系 的现实性 不 仅代表 了一种 新的时 尚风潮 或生活方 包括 开放 的虚拟弱关 系 。虚拟弱关 系主 和弱关 系的虚拟性对 于用 户来讲都具有 式 ,更深刻地改 变着人与人之 间的传播 要通 过 “ 摇一摇 ” “ 漂流瓶 ” “ 附近的 很强 的黏性 。即时通讯 软件社交媒体化 模式 和交流方式 。
【 关键词 】 微信 ;移动 互联 网;人际传播 ;关 系; 自 我呈现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7
【 文献标识码 】 A
微信 是 一 款 基 于智 能 手 机 而兴 起 身已经具有 的很 多社会属性 的综 合式 、
的移动 即时通 讯软 件 。从 2 0 1 1 年1 月1 1 缩影式 的呈现。 1 3产 品试水 : N2 o l 3 年1 1 月 用户 突破6 亿
手 机通 讯 录和QQ 好 友作 为微 信 中 的强 然有一定 的地域限制 ,但 是对于用户 近 般是扫描公众 平台的二维码 )作为微信 关 系使 得用户在使用 初期就会对其产 生 距离交友并 且快速实现 现实关系 的转换 关系 中的具有 相对公共性 的账 号则 是对 很强 的依 附性和很高 的回访率 。在信 息 以及迅速 了解 所在地周 围的环境有很重 微信用户个体 通讯 的适 当补充 。打开微
爆炸 的时代 ,人们对 过剩的信息量不 胜 要 的 意 义 。
信 ,除 了平行 转移的强关系 ,网络化实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产物的传播学探析——以腾讯微信为例
¨宴U 燕第七喜甥理论刖沿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产物的传播学探析——以腾讯微信为例赵桐羽(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擅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与移动互联网即时聊天工具的产生以及各种传播方式的变化.促使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不断多元化。
近年来,微信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了网络社交的新宠。
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这一热潮,介绍微信背景及发展环境,分析使用微信的用户群,概括微信的传播模式与特征并指出微信信息传播方式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关键诩:微信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络两者相结合成为一体。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N N I 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网民规模达到5.64亿。
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手机即时通信用户数为3.52亿,使用率为83.9%。
11I由此可以看出,手机上网成为我国网民主流上网终端,即时通讯类软件在手机各应用中排名保持第一,成为最热门手机应用。
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广泛使用的今天,中国的“拇指一族”已经成为一个强大且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
时代需求与移动互联网即时聊天工具的产生及其传播方式的变化,促使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不断多元化。
就以时下热门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徼信来说,从产品推出至今短短两年的时间,其使用者数量已经突破3亿人。
单从即时聊天方面的功能来说,目前已集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聊天方式于一身,适用于手机客户端与移动互联网络,给用户以全方位的沟通交流平台。
那么,微信为什么能够在众多同类型软件中脱颖而出,如此迅速地达到高普及度?其用户群体有哪些特征?有怎样的传播模式特征?微信信息传播对社会有哪些影响与冲击?这些是本文要探索分析的问题。
i、I l l信曩述即时通讯软件徼信,英文名w e chat,是由中国最大的互东南传播2013年第7期(总第107期)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的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正式推出的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微信中的社交网络结构与信息传播研究
微信中的社交网络结构与信息传播研究一、引言微信作为目前国内最流行的社交应用之一,凭借其便捷的社交方式和多元化的功能得到用户们的青睐。
在微信上,用户们可以轻松地与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事朋友圈进行交流,同时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朋友圈等渠道获取海量的信息。
因此,对微信社交网络结构和信息传播进行研究,对于更好地了解用户行为和营销策略的制定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微信社交网络结构微信的社交网络结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人际关系网络微信平台上的人际关系网络主要包括两类关系,即强联系和弱联系。
强联系通常指的是用户之间比较亲密的关系,如亲人、朋友或同事。
弱联系则指的是用户之间比较疏远的关系,如同行或知己等人,这些人在具体行为和信息传递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社群关系网络微信平台上的社群关系网络主要指的是用户所属的群组和团体。
例如,学习班、书籍读者群、同事工作群等,这些群组和团体往往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或行业特性,并且一起进行交流和分享。
3. 概念关系网络微信平台上的概念关系网络主要指的是相关话题和相关信息之间存在的联系。
通过分享和阅读流行话题和热门新闻,用户们可以快速地了解一系列的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的关联性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
三、信息传播在微信上的特点微信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具有以下特点:1. 传播效率较高在微信这样的即时通讯平台上,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递到大量的用户手中,而这些用户在第一时间内也可以进行反馈和讨论。
这样就可以快速地形成舆论氛围,影响更广泛的人群,增加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
2. 内容短小精悍微信中的信息传播往往以短小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为主,不仅方便用户的浏览和阅读,也能够更好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同时,这也要求内容的编写者要更加精心设计,提炼出优质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吸引用户的关注。
3. 信息互动性强微信中的信息传播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内容传递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传达信息,也有助于建立用户与内容编写者之间的信任和感情联结,更好地促进信息传播。
微信三个层级传播的贯通
个人传播
微信的个人传播是指用户通过朋友圈、私信、微信群等渠道,将信息传递给自己的好友和 亲人。这种传播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信任度,因为信息是由个人发出的,接收者往往 是熟悉的人
个人传播的特点如下
传播范围有限:个 人传播的信息只能 传递给自己的好友 和亲人,传播范围 相对较小
信息质量较高:由 于个人传播的信息 是由自己发出友和亲人进行适度的互 动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信任,从 而更愿意接受你的信息
第2部分
社群传播
社群传播
微信的社群传播是指用户通过加入微信群,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群成员。这种传播方式具 有很强的群体性和互动性,因为信息是由多个用户共同传递的,接收者也是由多个用户组 成的群体 社群传播的特点如下
微信:三个层级 传播的贯通
2
-
目录
CONTENTS
1
个人传播
2
社群传播
3
大众传播
01
微信作为一款社 交媒体应用,具 有强大的传播能 力
微信:三个层级传播的贯通
02
它的传播方式可 以分为三个层级: 个人传播、社群 传播和大众传播
03
这三个层级相互 关联,共同构成 了微信的传播体 系
第1部分
个人传播
互动性强:个人传播 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 点赞等方式与好友进 行交流和互动
个人传播
在个人传播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建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在微信上建立良 好的个人形象,可以让好友和亲人更加 信任你,从而更愿意接受你的信息
发布有价值的内容:发布有价值的内容 可以让好友和亲人觉得你的信息是有用 的,从而更愿意分享给你的朋友
适度参与:适度参与微信群的讨论和活 动,可以增加自己在群内的知名度和影 响力,从而更容易地将信息传递给更多 的群成员
微信的传播模式分析
微信的传播模式分析微信的传播模式分析微信作为一款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成功背后,离不开其独特的传播模式。
本文将对微信的传播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微信的传播模式具有广泛性和互动性。
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涵盖了个人、家庭、朋友、同事、社群等各个层面。
通过微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这种广泛性的传播模式让信息能够迅速在不同的人群中传播,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
其次,微信的传播模式具有线上和线下结合的特点。
微信平台将线上和线下社交相结合,既满足了人们日常社交的需求,又拓展了线上社交的边界。
通过微信,用户可以与朋友进行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并可以通过微信支付等功能在线下进行消费。
这种线上和线下的结合让微信的传播模式更加全面和多样化。
再次,微信的传播模式鼓励个体参与和自媒体发展。
微信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发表文章、图片、视频等内容的功能,鼓励用户通过自己的社交圈子以及平台上的关注粉丝进行传播。
这种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壁垒,使普通人也能成为信息传播者。
同时,微信还提供了公众号、小程序等功能,让用户可以进行个人品牌的建设和商业化运作。
这种鼓励个体参与和自媒体发展的传播模式使微信成为了一个充满创新和活力的社交平台。
另外,微信的传播模式还受到了朋友圈机制的影响。
朋友圈作为微信平台上一个重要的功能,将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展示给其他人,从而形成了一个闭环的传播模式。
用户可以通过在朋友圈发布动态,让信息在朋友和朋友的朋友之间迅速传播开来。
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点赞、评论等互动方式,增强信息的影响力和可见性。
这种朋友圈机制促进了信息在小范围内的快速传播,并鼓励用户产生参与感和互动性。
最后,微信的传播模式对于用户隐私保护也十分重视。
微信设有隐私设置功能,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对自己的信息进行设置,保护个人隐私。
相较于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微信的传播模式更加注重用户的个人权益和保护。
《2024年微信未来盈利模式探析——基于微信传播》范文
《微信未来盈利模式探析——基于微信传播》篇一一、引言微信,作为一款集合社交、支付、小程序、广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应用,已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自微信的诞生以来,其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其出色的用户体验和强大的功能,更在于其持续创新的盈利模式。
本文将就微信未来的盈利模式进行探析,基于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及高质量的运营策略,为读者呈现一幅微信未来发展的蓝图。
二、微信当前的盈利模式在探讨未来盈利模式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微信当前的盈利模式。
微信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广告收入、小程序及公众号付费推广、企业支付手续费等。
其中,广告收入是微信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而小程序和公众号付费推广则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商业空间。
此外,微信支付的手续费也为微信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三、微信未来盈利模式的探析1. 强化内容付费模式随着内容消费的升级,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
微信可以通过强化内容付费模式,提供更多的付费阅读、知识分享等服务,以此增加收入来源。
同时,微信可以建立更严格的审核机制,保障内容的优质性和真实性,从而吸引更多的付费用户。
2. 深化社交电商领域随着社交电商的兴起,微信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社交电商工具和服务,深化其在社交电商领域的影响力。
例如,可以开发更多的小程序模板和营销工具,帮助商家更好地运营和推广产品。
同时,微信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精准推送,帮助商家找到目标用户并提供个性化服务。
3. 增强小程序及公众号平台的商业价值小程序和公众号是微信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微信可以通过提高小程序和公众号的商业价值来增加收入。
例如,可以为优秀的小程序和公众号提供更多的曝光机会和推荐资源,同时也可以通过增加广告位和合作推广等方式提高商业价值。
此外,还可以开发更多的小程序服务和工具,满足商家的不同需求。
4. 拓展国际市场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微信可以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除了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外,还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提供本地化服务等手段来扩大影响力。
《2024年微信未来盈利模式探析——基于微信传播》范文
《微信未来盈利模式探析——基于微信传播》篇一一、引言微信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自其诞生以来就以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和丰富的功能吸引了亿万用户。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微信的盈利模式也在持续地演变和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微信未来的盈利模式,基于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和高质量的内容,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微信当前盈利模式分析目前,微信主要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广告、虚拟物品销售、小程序和公众号变现等。
广告收入主要来自于朋友圈广告和公众号文章末尾的广告;虚拟物品销售则是通过表情包、皮肤等商品来实现;小程序则提供了平台分成模式,使得开发者可以借助微信平台获得收益;公众号变现则通过广告推广、流量主等形式实现。
三、微信未来盈利模式探析尽管微信当前的盈利模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微信仍需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未来盈利模式:1. 人工智能与个性化服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可以借助大数据和算法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兴趣爱好,为用户推荐更符合其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此外,个性化服务还可以包括智能客服、智能翻译等,这些服务可以带来额外的收入来源。
2. 社交电商与内容变现社交电商和内容变现是未来微信盈利的重要方向。
微信可以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为商家提供更便捷的电商解决方案,同时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变现途径。
例如,通过直播带货、知识付费等形式,让创作者从其创作的内容中获得收益。
3. 跨境支付与金融服务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互联网的普及,跨境支付和金融服务成为重要的盈利点。
微信可以借助其强大的支付功能和用户基础,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跨境支付服务。
此外,还可以提供金融理财、保险等服务,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4.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微信可以借助VR/AR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社交体验。
探析微信的传播模式
探析微信的传播模式内容摘要:作为一款定位于即时通讯和社交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微信火速发展并融入我们的生活,其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同于传统通讯社交应用的特征也备受学界关注。
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对微信的主要功能特点,包括对微信的传播者、传播特征、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及人际传播特征进行分析。
并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微信的传播模式。
关键词:微信传播;功能特点;传播模式一、微信的主要功能特点微信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基于手机通讯录直接建立与联系人链接的,它就是微信。
首先,微信是一款完全免费的软件,仅需为手机运营商提供微信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流量资费。
其次微信功能强大并且十分实用,它支持语音短信的发送,支持图片和视频的发送,也包括表情的发送和文字的发送;可以通过微信搜索周边也使用微信的人;可以支持多人聊天;支持邮箱、语音记事本、微博、QQ同步助手、漂流瓶等插件功能。
二、微信的兴起微信的兴起在于它是对短信、彩信、飞信等传统即时通讯工具而言,不仅继承了他们的基础功能,而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升级和扩充。
弥补了传统即时通讯工具的先天不足,使之更加人性化,因此微信在众多即时通讯工具中脱颖而出,广受大家的青睐。
这也体现出美国著名媒介家所著《数字麦克卢汉》一书中提出了“补偿性媒介”的理论,媒介之间也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即后继媒体是前一媒体的某一种先天不足功能的补救和补偿。
另一方面是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微信在与聊天工具QQ 平台打通之后,凭借着QQ 强大的用户数目,使得QQ 好友成为了微信好友的主要来源,而手机通讯录成为微信用户的第二大来源。
另外利用微信自带的工具“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及“扫一扫”等功能又可以结识不同的陌生人。
三、微信的传播者作为一种传播工具,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信进行信息的交流传送。
微信的发展依靠智能手机的普及,随着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买得起智能手机,也使得智能手机从高收入人群逐渐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这无形之中促进了微信的发展。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信的传播模式
摘要:微信是2011年出现的,它的出现打破了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电信通信,把沟通更深一步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从2012年起微信的应用已经传播到旅游服务、文化、传媒等等方面,在当今的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信起初作为一种简单的语音聊天工具,逐渐的变成了一种具有多元化功能的沟通传播平台,其版本在逐步的升级,内容也不断的更新,它的沟通社交作用逐渐的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中新的生活方式。
在微信的传播者中占取比例最大的是网络聊天用户,而网络聊天主要在青年人中比较盛行,这也就使得微信的使用人群以年轻人为主。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微信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传播的主体也逐渐的精确化,传播双方的关系更加的密切。
本文从微信的基础介绍入手,对微信的传播者、传播特征、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以及微信的受众等方面做分析,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希望人们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运用微信。
目录一、微信概述 (2)1.微信的简介 (2)2.微信的产生背景 (2)3.微信的传播模式概述 (2)二、微信的传播者 (3)三、微信的传播特征 (4)1、传播主体逐渐的精确化 (4)2、双方信息的传送关系越来越加亲密 (4)3、传播平台更加集中 (4)4、内容传播与时间具有同步性 (4)四、微信的内容分析 (4)五、微信的受众 (5)六、微信的传播效果 (6)1、微信个人账号的传播效果 (6)2、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 (6)七、结语 (6)参考文献 (8)致谢 (9)一、微信概述1.微信的简介微信是由腾讯公司进行推出的,是一款新型的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图片传送、视频传送以及文字的输送等等。
微信软件的本身是免费的,其任何功能的使用都是完全的免费,在其上网时所产生的流量是由网络的运营商进行费用的收取。
微信正式的推出时间是2011年1月份,它具有很多相当实用的功能,满足了年轻人免费发送图片、即时通讯、零资费等等的爱好。
微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支持语音短信的发送,支持图片和视频的发送,也包括表情的发送和文字的发送;可以通过微信查看周围再使用微信的人;可以支持多人的共同聊天;支持邮箱、语音记事本、微博、QQ同步助手、漂流瓶等插件功能。
从传播学视角解读微信的发展
的小 团体传播提供了便利 。 群体 传播 的内容具 有着 高度 的相 关 性, 即传播 的内容与小组 的每个成员都息
传播模式主要是指信息的传播过程 ,
( 1 ) 病毒 式的用 户推广 。 通过手机通 提 到传播模 式最被 广泛接受 与认可 的就 息相关 。 用户使用微信可 以将与群体内各
扫就能加入 。 微信的这些功能都为用户们
又 为微 信 内容的 即时传 播提供 了渠道保 用户使用群聊功能可 以利用二维码 , 扫一 证。 这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得微信内
容 实现交互跟随性。
2 、 传 播 模 式
着传播 的内容,提高 了传播信息 的速度 , 同时对这些 优势 的反馈又促 进着微信 的
拍美食 、 拍新 闻等成 了全 民记者 的生动体 体现在最后 的决策 中。 现。 移动网络的覆 盖为微 信的信息传递提 等 上传 功能 为信息 的迅速传播 提供 了功
能支 持 , 微 信的好友 交流 、 实 时传 递功 能
微信是 基于手机 通讯 录或绑 定腾讯
Q Q获取好友的移动通讯 软件 ,用 户可 以
( 2 ) 交互跟随性。 微信是一款基于智
能手机 的移动通讯软件 , 随着移动通讯技
文主要从微信的传播模式 、传播特性 、 传
播的正负效应 三个 角度解读微信的发展 。
二、 微 信 的传 播 特 性 和模 式
1 、 传 播 特 性
术 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 , 手机不离 身
成 了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 。随手拍美景 、
面 也 为 用 户提 供 了十 分 便 利 的条 件 。
个信息平 台 , 成为一个 媒体 。 平 民化是
自媒体传播的的一个重要表现 , 只要你愿
微信传播模式探析
微信传播模式探析作者:单晓彤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2期【摘要】随着3G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腾讯开发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凭借着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悄无声息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且通过二维码“扫一扫”功能成功的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关键词】微信传播模式即时通讯中国的手机用户超过9亿,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超过使用电脑上网呈明显趋势,智能手机的推广也从高端市场走向了大众普及。
3G手机具有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的特点,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工具。
2011年1月,腾讯正式推出基于QQ用户的微信。
它不仅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群聊、“扫一扫”、“查找附近的人”的手机聊天软件,而且跨越了运营商、硬件和软件、社交网络等多种壁垒,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无缝连接”,使移动终端成为了新的社交节点。
微信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得到发挥,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成就了一种全新的传播类型。
一、全媒体时代的新生力量微信在累计经过40余个版本升级后,形成了一个三维沟通矩阵:X坐标是语音、文字、图片、视频;Y坐标是手机通讯录、智能手机客户端、QQ、微博、邮箱;Z坐标是LBS定位、漂流瓶、摇一摇、二维码识别。
纵横交错立体化的社交链,覆盖了工作、生活的多层次需求,并且在这个三维空间里,各沟通链交叉、各平台互动共享,这是其他任何IM工具都无法比拟的。
而短信的传播形式就只有短信和彩信,形式比较单一,短信的信息承载量很小,一条文字短信可以容纳70个字,一条彩信可容纳50K,相当于25,000字,压缩的图片清晰度不高。
因此,在传播形式上微信大大超过了短信。
微信吸引广大的年轻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对于短信来说,微信的通讯成本几乎为零,通话成本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微信的最大竞争优势。
微信是基于QQ平台的一款应用软件,是站在QQ的肩膀上发展而来的。
QQ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即时通讯软件和聊天工具,目前其注册用户超过10亿,活跃用户超过6亿,已经形成的关系网络具有国内任何其他社交网络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微信用户在使用时可以不用注册,直接用QQ号就可以登录或者搜到好友可谓是“一号通天下”。
微信公众号的社交传播研究
微信公众号的社交传播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交流感受和参与社交活动。
微信公众号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之一,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观点和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从微信公众号的社交传播角度出发,探讨其特点、模式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微信公共号的传播机制提供参考。
一、微信公众号的社交属性微信公众号是基于微信平台的一种社交媒体,既具有微信用户之间互动交流的特性,同时又具备公众媒体传播的功能。
相较于微博等其他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具有以下特点:1. 粉丝与公众号的对等性关系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关系是双向的,粉丝和公众号之间具有对等性的社交关系。
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号获得信息,也可以通过向公众号发送消息、留言、评论等方式和公众号建立联系并参与互动。
2. 粉丝的熟人性和社交关联性微信公众号普遍有较高的用户粘性和口碑传播效应。
用户通常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品牌的公众号,并与其建立互动的社交关系。
由此形成了一种“亲戚朋友圈”的社交关联网络,用户通过公众号进行信息共享、社交互动和情感交流。
3. 目标用户的精准营销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用户的点击、转发、评论等行为数据进行精准化营销,如根据用户所在地域、年龄、性别、兴趣等信息定向投放广告和推荐内容。
二、微信公众号的社交传播模式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内容为王,营销为辅微信公众号的核心价值在于内容,好的内容才能赢得用户的关注和传播。
因此,公众号的传播模式应是内部创新、外部引智,不断完善内容体系,促进内容发掘、生产和传播。
2. 精准创新,定位精准为达到高粘性和口碑传播效应,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模式应是精准创新,即针对目标用户需求和兴趣点进行精细化创新,在内容呈现、形式和平台上体现个性化、专业化和差异化。
同时,公众号的定位也应精确明确定义,在同类公众号中形成差异化优势。
3. 互动共享,建立互动社群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模式是互动共享、建立互动社群,即通过粉丝与公众号之间的互动、评论、分享等方式建立起一个对话式社交网络,引导用户参与到信息生产、传播和互动中来,形成良性的社交生态。
关于微信的论文:微信传播特性、模式和正负效应
关于微信的论文:微信传播特性、模式和正负效应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关于微信的论文:微信传播特性、模式和正负效应一、微信的传播特性和模式1、传播特性传播渠道是传播过程的重要中介,传播者利用传播渠道可将选择加工的信息,传递给受传者并引起相应的反应。
传播渠道是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的重要一环。
微信的产生不断地更新着传播的形式,丰富着传播的内容,提高了传播信息的速度,同时对这些优势的反馈又促进着微信的进一步发展。
(1)病毒式的用户推广。
通过手机通讯录添加好友或与腾讯QQ绑定是微信用户注册登录的主要途径,这两种方式都给微信用户们提供了先天的优势,即:无论是手机通讯录还是腾讯QQ,用户们都拥有广阔的交友圈,用户登录使用微信就有了大量的好友,用户在使用微信时,可以利用微信的功能,迅速传递给好友。
微信利用病毒式推广方式,使得用户在网络上形成自发传播的推广方式,通过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传播,让传播数量呈几何倍的增长。
2011年8月,微信推出7个月左右,微信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用户达到1500万。
到2011年底,不到一年的时间,微信的注册使用用户已超过5000万;2012年3月,经过了13各月的时间的快速发展微信用户破亿。
(2)交互跟随性。
微信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通讯软件,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不离身成了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
随手拍美景、拍美食、拍新闻等成了全民记者的生动体现。
移动网络的覆盖为微信的信息传递提供了保证与支持;微信的图片、语音、视频等上传功能为信息的迅速传播提供了功能支持,微信的好友交流、实时传递功能又为微信内容的即时传播提供了渠道保证。
这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得微信内容实现交互跟随性。
2、传播模式传播模式主要是指信息的传播过程,提到传播模式最被广泛接受与认可的就是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即: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本文主要以信息的传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为切入点,分析微信这一传播渠道的自媒体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三种形态。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信的传播模式
摘要:微信是2011年出现的,它的出现打破了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电信通信,把沟通更深一步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从2012年起微信的应用已经传播到旅游服务、文化、传媒等等方面,在当今的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信起初作为一种简单的语音聊天工具,逐渐的变成了一种具有多元化功能的沟通传播平台,其版本在逐步的升级,内容也不断的更新,它的沟通社交作用逐渐的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中新的生活方式。
在微信的传播者中占取比例最大的是网络聊天用户,而网络聊天主要在青年人中比较盛行,这也就使得微信的使用人群以年轻人为主。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微信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传播的主体也逐渐的精确化,传播双方的关系更加的密切。
本文从微信的基础介绍入手,对微信的传播者、传播特征、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以及微信的受众等方面做分析,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希望人们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运用微信。
目录一、微信概述 (2)1.微信的简介 (2)2.微信的产生背景 (2)3.微信的传播模式概述 (2)二、微信的传播者 (3)三、微信的传播特征 (4)1、传播主体逐渐的精确化 (4)2、双方信息的传送关系越来越加亲密 (4)3、传播平台更加集中 (4)4、内容传播与时间具有同步性 (4)四、微信的内容分析 (4)五、微信的受众 (5)六、微信的传播效果 (6)1、微信个人账号的传播效果 (6)2、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 (6)七、结语 (6)参考文献 (8)致谢 (9)一、微信概述1.微信的简介微信是由腾讯公司进行推出的,是一款新型的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图片传送、视频传送以及文字的输送等等。
微信软件的本身是免费的,其任何功能的使用都是完全的免费,在其上网时所产生的流量是由网络的运营商进行费用的收取。
微信正式的推出时间是2011年1月份,它具有很多相当实用的功能,满足了年轻人免费发送图片、即时通讯、零资费等等的爱好。
微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支持语音短信的发送,支持图片和视频的发送,也包括表情的发送和文字的发送;可以通过微信查看周围再使用微信的人;可以支持多人的共同聊天;支持邮箱、语音记事本、微博、QQ同步助手、漂流瓶等插件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2期中国的手机用户超过9亿,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超过使用电脑上网呈明显趋势,智能手机的推广也从高端市场走向了大众普及。
3G手机具有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的特点,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工具。
2011年1月,腾讯正式推出基于QQ用户的微信。
它不仅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群聊、“扫一扫”、“查找附近的人”的手机聊天软件,而且跨越了运营商、硬件和软件、社交网络等多种壁垒,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无缝连接”,使移动终端成为了新的社交节点。
微信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得到发挥,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成就了一种全新的传播类型。
一、全媒体时代的新生力量微信在累计经过40余个版本升级后,形成了一个三维沟通矩阵:X坐标是语音、文字、图片、视频;Y坐标是手机通讯录、智能手机客户端、QQ、微博、邮箱;Z坐标是LBS定位、漂流瓶、摇一摇、二维码识别。
纵横交错立体化的社交链,覆盖了工作、生活的多层次需求,并且在这个三维空间里,各沟通链交叉、各平台互动共享,这是其他任何IM工具都无法比拟的。
而短信的传播形式就只有短信和彩信,形式比较单一,短信的信息承载量很小,一条文字短信可以容纳70个字,一条彩信可容纳50K,相当于25,000字,压缩的图片清晰度不高。
因此,在传播形式上微信大大超过了短信。
微信吸引广大的年轻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对于短信来说,微信的通讯成本几乎为零,通话成本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微信的最大竞争优势。
微信是基于QQ平台的一款应用软件,是站在QQ的肩膀上发展而来的。
QQ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即时通讯软件和聊天工具,目前其注册用户超过10亿,活跃用户超过6亿,已经形成的关系网络具有国内任何其他社交网络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微信用户在使用时可以不用注册,直接用QQ号就可以登录或者搜到好友可谓是“一号通天下”。
如此巨大的用户基数和便捷的使用方式,为微信提供了水到渠成的便利。
在传播方式上,微信借助QQ平台○单晓彤微信传播模式探析【摘要】随着3G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腾讯开发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凭借着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悄无声息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且通过二维码“扫一扫”功能成功的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关键词】微信传播模式即时通讯还是报纸,信息都只是单向的流动,从传者流向受众,提供一个空间供受众参与讨论,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比较有限。
网络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受众与传播者可以平等互动,他们设置的议题得到很好的反馈和评价,对报道内容的提高和改善提供有价值的回馈。
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有自由性,虽然它可以很大程度上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但是由于传者的分散性、隐蔽性,它所设置的议题质量和内容良莠不齐。
传统媒体中的舆论领袖大多都是编辑、记者、主持人等信息把关人,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较高,他们提出的议题大多较为深刻,有一定的高度。
网络虽然可以反映大众所关注的话题,但也易于传送低俗的内容。
比如“芙蓉姐姐”的走红,让一个不符合正常价值观的网络人物红遍大街小巷,使她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由于这种“恶搞文化”、“低俗文化”议题的广泛传播,误导了大众的审美观,尤其是为年轻一代带来了的价值观偏离,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随着时代进步、技术创新,传统的传播理论也跟着新媒体技术在不断变化。
网络的出现丰富了传播内容,不仅为议程设置在理论上带来创新,也加强了传播者与受众的双向交流沟通。
议程设置在传统媒介与新型媒介之间扩散和发展,使议题更加全面的被讨论,使其内容生命力可以延续,渗透率提高,普通大众可以参与其中,成为传播的参与者,这有利于帮助大众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念,构建一个更公平民主的和谐社会。
□(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传播系研究生)责编:姚少宝!!!!!!!!!!!!!!!!!!!!!!!!!!!!!!!!!!!!!!!!!!!!!!!!532013年第2期“借力打力”,当用户登录微信的时候,QQ的页面就会显示“微信在线”,这会引起受众的猎奇心理,让他们主动去接触、去认识、去了解最终成为使用者。
这就是病毒营销中引导客户主动接近的策略,激发客户的好奇心然后让客户主动去接近,不仅降低了企业本身的推广成本,还可以减少硬性广告让客户产生的厌烦心理。
而从用户自身的使用状态在认识的人中进行“无意识”的传播,让朋友圈子中的潜在消费者“心理接近性”得到激发。
这种“无意识”传播,能够在QQ好友之间起到“二次传播”作用,并且传播效果和作用时间都会持续得比较长。
微信与QQ邮箱也有一定程度的捆绑,腾讯通过用户的切身体验,让用户在使用之后,自愿发出邀请信,邀请QQ好友一起体验微信,这种“熟人推荐”的模式能够提升邮件的阅读率,从而更好地进行营销,降低了宣传成本。
微信与QQ之间是一种黏性发展模式。
二、平台属性及用户关系1、平台属性:社会化关系网络与社会化信息网络微信是一个私人网络,用户之间唯有相互确认才能成为好友。
这个机制首先就在各自的社交网络中淘汰了一批“不相关用户”的信息。
对于一些不得不加的朋友,朋友圈又有一个巧妙的功能,在隐私“朋友圈”设置中,用户可以自己选择“不让看照片的人”和“不看他的照片”,这一方面帮助用户避免接收到垃圾信息,另一方面又让用户选择了发布信息的“可见范围”。
微信在功能的设置上更加偏向社交关系的完善。
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微博则是互联网上一个信息的集散地,其优点在于它的传播特性,信息可以在微博上迅速传播,到达每一个角落。
从微博传播信息的裂变式、碎片化特性来看微信是无法比拟的。
2、用户关系:对等双向与非对等多向度错落微信是对等的双向关系,用户之间是对话。
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相加好友,构成对等关系。
微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CRM工具:email、短信、人工callcenter。
微信具有富媒体属性,你可以发一条纯文字信息给用户,可以发带有照片和链接的文章给用户,也可以直接发语音和视频,这些都取决于营销的需要。
除了“发送”以外,还可以随时得到用户的反馈,用户把对产品或进店服务体验,产品的优缺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给客服,客服可以进行回复和解释,形成一种方便而良好的互动,进而成为维护品牌信誉和营销品牌的一种方便的工具。
微博是非对等的多向度错落关系,微博用户之间是关注关系,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之间的关系非对等,是多向错落,一对多的。
从姚晨的一周内微博互动情况的社会网络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周内姚晨没有和任何一个草根用户发生互动关系,发生频繁的互动关系的是文化界人士和娱乐界人士。
这体现了一种弱关系传播的社会关系网络,在这种社会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快,传播结构稳定,微博的媒体属性是大于社会化属性的,在传播模式上更接近带有互动的单向传播模式。
三、信息内容与时间的同步性1、信息内容:微信私密闭环交流与公开扩散传播微信是以关系为核心的高度私密性社交工具,对话是私密的,亲密度更高,可以做一些真正满足需求和个性化内容的推送。
曝光率几乎是100%,可以实现用户分组、地域控制在内的精准消息推送。
微信是基于“许可”的,粉丝质量远高于微博,用户一般不会对内容反感,还有可能转化成忠诚客户。
根据微信的产品属性,以服务为主,内容为辅个性化营销突出,以内向的沟通为主。
微博是以内容为核心的瀑布型弱关系社交平台。
根据微博的产品属性,是以事件为主的爆炸式营销。
从“7·21”北京暴雨事件,人们纷纷通过微博救人到“十八大”的召开,政府通过微博进行宣传,以及“双十一”淘宝天猫的打折季,线上商品营销活动。
微博的曝光率主要跟微博的活跃度、发微博时间、粉丝质量等密切相关。
少部分高质量的微博,在其中担当了一定的意见领袖的作用,经过多次转发之后,曝光率大大增加,以外向的传播为主。
2、时间同步性:同时与差时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移动QQ增强变异版,用户与用户之间看到信息都是一对一即时推送的,到达率为100%,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由于每个人都会关注很多的微博,信息量比较大,多数信息会石沉大海,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微博功能与内容的差别。
微信的存在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对日常生活和思想进行个性化的记录和表达,以文字、语音甚至是视频的形式直接传播给最亲近、最想沟通的好友。
相对于短信来说,它的语音功能,能给沟通双方传递最直接的情绪;相对于QQ或电子邮件来说,又具有不可替代的到达性;相对于微博来说使用的门槛低、更方便、更加私密化。
综上所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微信丰富和简化了手机用户之间的沟通方式,添加了更多的社交功能。
让人和人之关的关系变得更富有弹性,可以实时也可以异步沟通,让熟人之间保持联络的同时也不断结交新朋友。
微信正在从过去的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变成了功能型软件,在这个平台上通过API实现任何想实现的功能。
微信只是在移动互联网潮流下一种社交方式的升级,把过去的由沟通主导的社交方式升级到由生活主导的社交潮流,微信的传播正在逐渐演变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①党昊祺,《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东南传播》,2012(7)②周蕾,《微信广告传播力研究》,《东南传播》,2012(1)③方志鑫、蔡莉白,《从传播学角度看微信的兴起》,《科技导刊》,2012(2)④张尔煦,《微信推广的病毒性营销分析》,《新闻传播》,2012(6)(作者: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责编:姚少宝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