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高频考点汇总【三】
经济基础中级经济师必考知识点
经济基础中级经济师必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需求价格弹性》①基本定义:简单说啊,就是商品价格变化的时候,需求量跟着变多少。
比如说苹果价格涨了,买苹果的人就会少一些,这个需求量变化相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就是需求价格弹性。
②重要程度:在经济学里可太重要了,是分析市场供求关系、企业定价策略的关键工具。
③前置知识:得先了解需求和价格这两个基本概念,知道价格涨了需求可能会降,价格低了需求可能会升这种常识性的市场关系。
④应用价值:企业想赚钱,那就得考虑这个啊。
比如说开个服装店,新上的一批衣服定价,如果不考虑需求价格弹性,可能定高了没人买,定低了亏了。
这就能帮企业根据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决定合适的价格策略。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是微观经济学里分析消费者行为和企业决策那一块的重要知识。
就像是大网里重要的那一个结节。
②关联知识:和供给价格弹性、市场均衡等都有关系。
就好比一家人,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就像两口子,而市场均衡是他们共同作用达到的家庭和谐状态。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就是概念理解和计算的时候要搞得清楚是需求量变化除以价格变化。
我的经验就是好多人容易把分子分母弄反。
关键是要区分弹性的大小不同情况,像弹性大于1、小于1、等于1代表完全不同的市场反应。
④考点分析:在中级经济师考试里,这可是高频考点。
选择题常考考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也可能在案例分析题里让你根据弹性大小出解决方案。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准确地说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的值。
例如商品A原价10块,涨到11块,需求量从100个降到90个,这就得按照公式算出来弹性。
②特征分析:有个特点就是不同商品差异大,像生活必需品(比如盐)价格都改天上地下了,需求变动也不会多大,这就是弹性小,奢侈品弹性就比较大。
③分类说明:按照弹性大小分,富有弹性(弹性大于1),缺乏弹性(弹性小于1),单位弹性(弹性等于1),完全弹性,完全无弹性这些类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要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要知识点汇总精华版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也称为宏观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特征和运行规律。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的整体表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市场、国际贸易等。
1. 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包括个人消费、政府支出、企业投资和净出口等四个方面的支出。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通常会导致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少导致物价普遍下降,通常会导致经济萧条和失业率上升。
3. 失业率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所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就业水平。
4. 货币市场和利率货币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短期资金融通和短期借贷的市场。
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反映了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和货币政策的导向。
5. 国际贸易和汇率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机制的运行。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等。
1. 供求关系供给是指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 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消费者行为研究个体消费者在有限收入下如何进行消费决策。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或服务时会根据自己的收入、价格、个人偏好等因素做出决策。
消费者的目标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3. 生产者行为和利润最大化生产者行为研究个体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或服务时如何进行决策。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重点章节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重点章节一、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生产、分配和利用资源的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对于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1.1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参与生产活动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技术。
劳动力是指人们的劳动能力和技能;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工具等;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创新技术是指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
1.2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1.3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额外增加的消费或生产所带来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则说明了随着消费或生产的增加,每一单位的效用会递减。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行为的学科。
2.1 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是指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在均衡状态下,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和数量稳定。
2.2 弹性弹性是指某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2.3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付出的额外成本,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在最优决策中,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应该相等。
三、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学科。
3.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
3.2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比例。
通货膨胀和失业通常是宏观经济中两个重要的问题。
3.3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必备考点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章节必备考点在经济师中级考试中,《经济基础》是一门至关重要的科目,涵盖了广泛的经济领域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以下将为您梳理各章节的必备考点。
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章节中,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内容。
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方式。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是必须牢记的要点。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要区分清楚,同样,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也不能混淆。
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弹性的计算和应用是常见的考点。
比如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要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是重点。
要明白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以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与联系也要搞清楚,掌握各种成本曲线的形状和特征。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的类型,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各自的特点和条件要牢记。
价格歧视的类型和应用也是常考的内容。
此外,不同市场结构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决策方法也需要掌握。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特点,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供给曲线要熟悉。
理解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以及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在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方面的应用。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如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要深入理解。
掌握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比如反垄断政策、解决外部性的方法、公共物品的供给以及对信息不对称的治理。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国内生产总值的几种核算方法,以及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投资乘数的计算和应用,都是重要的考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考点五: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一、弹性系数的计算二、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
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四、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五、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六、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七、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 s >1,供给富有弹性。
(2)E s <1,供给缺乏弹性。
(3)E s =1,供给单位弹性。
(4)E s =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5)E s =∞,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八、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考点一: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考点二: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考点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注1】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注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考点四:预算约束线1.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2.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考重点-经济基础(干货)
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必考重点(干货)【第一章市场求、供与均价格考点】1.需求、供给的构成要素2个(愿意+能够:有购买的愿望、支付的能力)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7个)、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6个)3.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引起曲线位移的情形: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4.某商品需求与替代品(煤气、电)价格同方向、互补品(汽油、汽车)价格反方向变动5.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最高限价(低干均衡价格)和保护价格(高干均衡价格)6.需求价格弹性:公式;影响因素;与收入关系(弾性小涨价、弾性大薄利多销,收入增加)7.需求交叉弹性:运用需求交叉弹性区分:互补品(负数)、替代品(正数)8.需求收入弹性:运用需求收入弹性区分:低档品、必需品、高档品*思格尔定律: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増加而减少,越富裕,弹性越小【第二章消者行为分析考点】1.经济人假设概念: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2.效用分类:基数、序数效用论。
区别:效用是否可以度量;运用什么来分析:基数(边际效用);序数(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3.总效用、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概念4.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完备性、可传递性、多比少好5.无差异曲线: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曲线6.无差异曲线的3个基本特征:越远偏好越高;不能相交(可传递性判定);从左向右下方倾斜(由商品边际替代递减规律决定)7.商品边际替代率:增加一単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8.预算线的斜率: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收入及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确定端点9.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10.消费者均衡的前提:偏好、收入、价格不变。
假定偏好、收入不变,用图形来分析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并说明需求曲线的形成。
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一消费曲线推导出来的。
11.价格一消费曲线的概念:将消费者均衡点链接起来而得到的线;12.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消费储蓄和投资
第三节消费、储蓄和投资(一)消费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假设或三个前提上的:(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0<MPC<1。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可以把消费看作是收入的函数。
(3)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l.消费函数:式中,代表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Y的乘积表示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因此,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例题】1.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假设有()。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B.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C.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D.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E.长期消费函数是稳定的【答案】ABC2.平均消费倾向的取值是()。
A.等于lB.可能小于、等于lC.可能大于、等于lD.可能大于1、等于或小于l【答案】D需要指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是MPC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意大利籍美国人,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
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实现一生消费效用的最大化。
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年青时期:收入偏低,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中年时期:收入大于消费老年时期:消费超过收入理性的消费者总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比较安定的生活,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支付能力市场需求:一定时间、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某商品或服务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需求与之正相关)3.产品价格(最重要的因素,需求与之负相关)4.替代品价格(与价格有关)5.互补品价格(例如:汽车与汽油,电器与电)6.预期7.其他因素(品种、质量、地理位置、季节、政策)(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 d = Q d(P)其中,Q d是需求量,P是该商品价格。
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动为需求规律(大部分商品符合需求规律,但是极少数不符合:例如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少;低收入群体购买食品,价格越高,需求越大)需求曲线: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以及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某一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函数:Qs=Qs(P),Qs是供给量,P是该商品的价格。
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关)2.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增加,供给增加。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高,成本下降,供给增加)4.预期5.其他因素(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二)供给规律与供给曲线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供给曲线: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形成与变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点,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o,为均衡数量。
Po为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1.最高限价分析(最高限价,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在这一价格下进行,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或降低生产成本)如图所示,Po为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Pe,因此刺激消费,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加大。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高频问题汇总第三期
经济基础高频问题汇总(第一部分第3、4章)(一)学习答疑1.正常利润怎么理解,为什么不叫“成本”呢?【答案】正常利润是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从机会成本角度上看,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并且属于隐成本。
由于正常利润属于成本,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以厂商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即企业的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隐成本+显成本)。
【知识回顾】成本和利润2.为什么边际效益=边际成本时,企业效益最大化?【答案】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
边际收益,是指在生产过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增量。
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企业有利可图,企业将增大生产量;当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时,企业发生亏损,企业将减少生产量。
因此,只有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企业才实现利润最大化。
【知识回顾】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由于短期内固定成本是常数,不受产量的影响,因而边际成本也就是指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
3.为什么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会重合?【答案】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单价,单个企业的平均收益线AR、边际收益线MR、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
(即三线重合)。
完全竞争情况下,产品同质,厂商无数,要素自由进出,信息充分,产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厂商只能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并可以在此价格下销售所有产品,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P);厂商的平均收益为TR(Q×P)/Q,即为P;只要市场价格不变,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就是一个常数,也是一条水平线(P);边际收益直接用钢材那个除式求导就可以得到MR=P,也就是说,对于单个完全竞争厂商来说产品价格是给定的,不会随着产量变化,边际收入就是价格,所以边际收益曲线也是一条水平线(P);所以,三线合一。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汇总1.需求价格弹性的公式点弹性:Ed=(△Q/Q)/(△P/P)弧弹性:Ed=(△Q/Q(Q0+Q1)/2)÷(△P/(P0+PI)/2)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商品缺乏弹性,生产者可以通过提高某产品单位销售价格来增加其销售总收入。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产品价格降低会使消费量增加从而使生产者的收入增加。
3.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4.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
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
无论上升或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快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5.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停止生产(营业)的临界点:P=AVC,市场价格P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或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成本时,企业应当停止生产,以避免产生更大的亏损。
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处于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6.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及平均要素成本曲线与要素供给曲线重合,即MFC=AFC=W1,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MRP=VMP曲线重合,即MRP=VMP=P×MP,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7.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后弯曲线。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资本的供给短期内是垂直线,长期中也是—条后弯曲线。
8.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l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消费支出C+固定投资支出l+政府购买G+净出口(X-M)9.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即:GA=GY-αGL-βGK10.先行指标(领先指标)∶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M2。
滞后指标: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速记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速记考点汇总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经济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科目,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备考,以下是对一些重要考点的汇总。
一、经济学基础1、需求和供给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等。
供给的影响因素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等。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移动是常考的知识点。
比如,替代品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因为消费者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生产成本上升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因为生产者会减少供给。
2、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预算约束线的变动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3、生产和成本理论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要清楚。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重点,即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
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也要掌握。
4、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均衡条件是必须牢记的内容。
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垄断竞争市场中,产品具有差别性;寡头垄断市场中,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完全垄断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
二、财政1、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公共物品的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财政的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比如按照交易的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因素、政治因素、经济体制制度因素、社会因素等。
3、财政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拉弗曲线描绘了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导论:中级经济师是经济领域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掌握经济基础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中级经济师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为您梳理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必备的经济基础知识点,帮助您提高备考效率和通过考试的几率。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2. 国民经济核算2.1 GDP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意义2.2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测算方法2.3 国民收入分配的问题3.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3.1 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2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方法3.3 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周期性特征4.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4.1 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4.2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4.3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与应对策略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 市场供求关系1.1 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含义与作用1.2 市场均衡和价格形成机制2. 价格弹性与消费者行为2.1 价格弹性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意义2.2 收入弹性、交叉弹性等其他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3 消费者最优选择的边际分析原理3.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3.1 生产要素的分类和边际生产力理论3.2 生产函数的概念和性质4. 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4.1 市场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4.2 市场竞争的条件和效果4.3 市场失灵的类型和原因三、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点1. 货币的概念与功能1.1 货币的本质和功能1.2 货币的供给与需求1.3 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作用2. 商业银行与货币创造2.1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特点 2.2 货币乘数和货币创造过程2.3 利率与货币政策3. 货币市场与利率3.1 货币市场的参与者和工具3.2 利率的概念、分类和形成机制4. 货币供应与控制4.1 货币供应量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4.2 货币政策工具和实施方式4.3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调控效果结语:以上所列的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备知识点,是备考中级经济师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全章节高频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全章节高频考点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考点一:需求的含义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需求的构成因素2、影响需求的因素考点二:均衡价格1、均衡价格2、最高限价(1)目标;(2)影响;(3)保障措施;(4)适用3、保护价格(1)目标;(2)影响;(3)保障措施;(4)适用考点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1、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2、无差异曲线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考点四:外部性与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干预1、外部性后果2、外部性的分类3、干预措施考点五:消费理论1、消费理论(1)理论提出者;(2)理论假设前提;(3)边际消费倾向于平均消费倾向;(4)凯恩斯的消费函数2、生命周期理论(1)理论提出者;(2)理论观点;(3)消费函数;(4)结论3、持久收入理论考点六:经济周期有经济波动1、按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分为康德拉耶夫周期(长)、朱格拉周期(中)、基钦周期(短)2、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绝对下降的不同情况,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3、我国的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周期波动4、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考点七:奥肯定律、就业弹性系数、菲利普斯曲线考点八: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1、对进口贸易的干预2、对出口贸易的干预第二部分、财政考点一:财政支出规模及财政支出规模增长1、各工业国家财政支出规模普板趋势2、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考点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1、财政支出绩效含义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对象、内容3、原则4、方法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关键6、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7、绩效评价程序考点三:影响负税转嫁的因素考点四:流转税1、主要特点2、增值税3、消费税考点五: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和内容考点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特点2、分类3、规范任务考点七:财政政策的类型1、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2、按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划分考点八:财政政策的乘数1、税收乘数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3、平衡预算乘数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考点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1、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划货币层次2、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3、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汇总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它包括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国货币一般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分为需求性通货膨胀和成本性通货膨胀,其影响包括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和利率上升等。
3. 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供给是指市场上所有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总量,需求是指市场上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决定着市场价格和数量。
4.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波动与投资、消费、就业和产出等方面有关。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1. 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供给弹性是指供给数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需求弹性是指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大小影响着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企业的数量、产品差异程度以及市场进入与退出的自由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3. 成本与效益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学方法,用于评估决策的成本和效益。
它通过比较决策的成本和效益,确定最佳决策方案。
4. 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需的额外成本。
在决策中,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可以帮助确定最优选择。
三、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1. 汇率与汇率制度: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制度是一国决定和管理汇率的规则和机制。
常见的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和半固定汇率制度。
2. 贸易与关税: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关税是一国为保护本国产业,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重要考点-第三章
生产者: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 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企业形成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 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所谓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任何交易都可以看成是交易双方所达成的一项契约。
交易费用包括两类:一类交易费用是产生于签订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这些偶然因素, 或者是由于事先不可能被预见到而未写进契约, 或者能够被预见到, 但因为太复杂而无法写进契约;另一类交易费用是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生产及相关概念:生产函数:1.含义: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 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注1】前提: 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注2】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注3】所有企业都有生产函数。
2.函数表达式假定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为X1,X2……Xn, Q 为所能生产的最大的产量, 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Q=f(X1,X2……Xn)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短期生产函数, 其基本形式为:Q=f(L, K)其中, K 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 这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
随着劳动量的连续变化, 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1.总产量(TP): 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2、平均产量(AP): 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3、边际产量(MP):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 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量或产出。
近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高频考点
近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本考点包括最高限价分析及保护价格(也称最低限价、支持价格)分析,考试中单选题、多选题均有涉及.主要考核内容:①保护价格的具体表现(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可能导致市场过剩,出现变相降价或者黑市交易;需要政府建立收购和储备系统).②最高限价的具体表现(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可能导致市场供给短缺,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需要政府建立配给制).③根据实际生活案例选择适用哪种政策,如生活必需品涨幅过大可以采取最高限价政策,为了保护一些农产品的利益应实行最低限价政策.【高频考点】:无差异曲线(1)本考点单选题、多选题考核均有涉及,以单选题为主。
主要考核内容①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描述偏好),一般考核多选题;形状、特征(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从左上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一般考核多选题.②偏好的基本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多比少好),一般考核单选题.③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的理解.(2)记忆提示:无差异曲线图形和特征应结合记忆,图像包含了全部特征,图形与文字结合记忆会加深印象。
【高频考点】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考频:近五年考察5次】(1)本考点形式中单选题、多选题均有涉及,主要考核内容: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有: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④替代品的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⑦其他因素。
其中最关键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2)记忆提示:本考点考查内容比较基础,要理解个影响因素是如何影响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动,需求如何变动,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还要注意不要与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进行区分,对比记忆这样才不容易混淆。
【高频考点】:企业形成的理论(1)本考点单选题、多选题考核均有涉及,以单选题为主。
主要考核内容①企业的本质或显著特征;②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③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2)本考点在考试中往往以“下列说法正确/错误的有”这种形式出题,属于考核比较综合的方式,一定要对每个选项有准确地认识才可以做对题目.需求价格弹性(用来计算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考频:近五年考察5次】(1)本考点考核形式以单选题为主。
2021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解析-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本章考情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合计2020年3题3分1题2分5分2019年4题4分1题2分6分2018年4题4分3题6分10分本章重点:1.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概念,主要的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供给和货币供应量的概念,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机制,货币供给的乘数原理。
3.货币均衡的含义和特征,货币失衡的类型,货币均衡水平决定。
4.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治理。
知识点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一)货币需求1.货币需求: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
2.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
3.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派生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
(二)货币需求量: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中各部门需要持有货币的数量,即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例题·多选题】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是由()共同决定。
A.货币需求能力B.货币价值C.货币需求愿望D.货币供应数量E.货币供应能力『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理当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货币需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货币需求是一种主观需求B.货币需求是一种客观需求C.货币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D.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E.货币需求是一种经济需求『正确答案』BCDE『答案解析』货币需求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有一定的客观性,并不是主观决定的。
选项A说法有误。
知识点二:传统货币数量说(一)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公式MV=PT 整理后: P=MV/TM代表货币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结论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例题·单选题】(2020年)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MV=PT,P代表物价水平,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代表货币量,T代表()。
2021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科考点知识点整理三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分析知识点考点1、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2、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也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3、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替代,而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大大减少了需要签订的契约数量,可以大量节约交易费用。
4、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5、产出是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投入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类型。
6、投入可分为可变投入和不可变投入。
长期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可以改变,但短期内部分生产要素,如厂房、设备等一般不可变。
7、各种投入要素都可变时,研究企业长期行为;某种或几种要素不可变时,研究企业短期行为。
8、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这是为了使企业的生产函数具有可靠性,体现企业将一定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能力。
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条件,当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生产函数也会发生变化。
9、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短期生产函数。
资本量固定不变,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
10、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1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临界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临界点之后,边际产量出现递减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重点: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生产函数图形及位置)12、规模报酬也称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的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高频考点汇总【三】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高频考点【二】2019中级经济师备考中,分享的“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以下介绍了中级经济基础重点供大家参考,关注中级经济师考试频道获取更多考试!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
1. 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派生特征)。
2. 公共物品的需求一般通过政治机制(投票表决)显示。
3. 常见的多数决策规则有:①相对多数决策;②二轮决选制;③逆向排除法;④博尔达计分法;⑤孔多塞规则;⑥赞同投票。
4. 公共物品的融资方式:①政府融资(强制融资);②私人融资(自愿融资);③联合融资。
5. 公共物品的生产方式:①政府生产;②合同外包。
6. 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①决策制度(核心),何种物品应当被公共地而不是四人提供?提供多少?②融资制度;③生产制度;④收益分配制度。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7. 公共财政具有①资源配置;②收入分配;③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8. 资源配置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社会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领域。
主要有:①满足政府执行职能的需要(政府机关正常运
转、国家安全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等);②市场失灵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如公共卫生、科技、公共工程);③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如矫正外部效应等)。
9. 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①明确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③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④通过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投资方向;⑤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体制,提高财政自身的效率。
10. 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①明确收入分配的范围;②加强税收调节;③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④发挥公共支出作用。
11. 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手段: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②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方式,调节社会经济结构;③通过税收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④加大对节约、环保、能源的投入,加大科教文卫体的投入,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等。
三、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12. 公共选择是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公共选择三大理论基石:
①个人主义方法论;②经济人假设;③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
13. 政府失灵的表现形式:①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
②政治家选票极大化;③投票循环;④官僚体系无效率;⑤利益集团与寻租。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高频考点【三】2019中级经济师备考中,分享的“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财政支出”以下介绍了中级经济基础重点供大家参考,关注中级经济师考
试频道获取更多考试!
财政支出
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1. 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数据?①看支出规模;②看支出结构;③看支出的经济性质。
2. 财政支付分类方法:国际通行的分类方法有①财政支出功能分类;②财政支付经济分类。
3. 中国政府支出分类改革:2007年1月1日起中国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的收支分类改革。
其中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分别为17类、172款、1152项;经济分类设类(12)、款(98)两级。
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4.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①绝对规模指标;②相对规模指标(当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
5.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①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②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③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④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⑤公共选择学派
三、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6. 中国财政支出发展变化:总量快速增长、结构有所调整
7. 中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①购买性支出占比长期偏大、转移性支出比重较低;②相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出占比近年来略有下降,但出处于高位;③社会性支出比重有所提升,但仍有待
加强。
8. 中国财政支出的优化:①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降低行政成本;②大力支持发展教育事业发展;③大力支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④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⑤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
四、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9.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原则:3E+1E(经济行、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
10.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原则:统一领导原则、分类管理原则、客观公共原则、科学规范原则
11.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方法:①比较法;②因素分析法;③公众评价法;④成本效益评价法
12. 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①相关性原则;②可比性原则;③重要性原则;④经济性原则
2019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高频考点【四】2019中级经济师备考中,分享的“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财政收入”以下介绍了中级经济基础重点供大家参考,关注中级经济师考试频道获取更多考试!
财政收入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分类
1. 根据IMF分类标准,政府的收入主要有:①税收;②社会缴款;
③赠与收入;④其他收入。
2. 我国自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将政府收入分为:①税
收收入;②社会保险基金收入;③非税收收入;④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⑤债务收入;⑥转移性收入。
3. 非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8款。
4. 财政收入的口径:最小的口径仅包含税收收入;较大一些的口径还包括非税收入(我国采用这个)。
5. 财政集中度,又称为宏观税负,指国家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6. 衡量宏观税负的口径从大到小依次是:①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②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③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的合计占GDP的比重。
二、税收
7. 税收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8. 税制要素:纳税人、课税兑现、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纳税地点等。
9. 按课税对象分为①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②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③财产税;(另外还可以再分出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
10.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为①从价税;②从量税。
11. 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划分为:①直接税;②间接税;
12. 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可划分为:①中央税(消费税、关税);②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有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③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13. 拉弗曲线的启示作用: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
三、税负转嫁
14. 税负转嫁方式:①前转(消费者);②后转(原材料供应者和工人);③混转(①+②);④消转(改善经营管理);⑤旁转(物流公司);⑥税收资本化(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
15.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①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②课税商品的性质;③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④课税范围的大小;⑤商品的竞争程度。
四、国债
16. 国债的种类:①内债与外债;②短期(1年)、中期和长期(10年以上)国债;③固定利率国债与浮动利率国债;④上市(流通)国债与非上市(流通)国债;⑤货币国债与实物国债。
17. 国债功能:①弥补财政赤字;②筹集建设资金;③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④调控宏观经济
18. 国债负担:①认购者负担;②债务人负担;③纳税人负担;④代际负担
19. 国债限度:①国债负担率(警戒线:发达国家国债累计余额占GDP的比重≤60%,发展中国家≤45%);②债务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与
财政支出的比例应当介于15%~20%之间)。
20. 国债发行方式:①公募招标方式;②承购包销方式;③直接发售方式;④“随买”方式
21. 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发行方式经历了:行政摊派、承购包销、投标发行三种发行方式,从具体的发行模式看,先后采取了单一行政摊派模式、单一承购包销模式和承销、招标双主导复合模式。
22. 国债偿还方式:①抽签分次偿还;②到期一次偿还;③转期偿还;④提前偿还;⑤市场购销法
23. 根据国债交易的层次,国债市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
24. 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分为现货交易、回购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
25. 现货交易方式是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