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对死亡的概念
幼儿的死亡观及生命教育
3、绘本阅读可以作为生命教育的一种手段。 读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其实是和孩子谈论起死亡的最自然方式之一。儿童文学可以作
为生命教育的一种手段。其中蕴藏了很多死而复生、灵魂永生的形象表征,幼儿常常在欣 赏这些形象的过程中,体验到永生的快乐。六岁以下的儿童,可以借助绘本进行。
(推荐一些书目)
谢谢
儿童需要持续性地关注和爱 陪伴着与一个孩子的相处必须是持续性的,有规律的,
因为儿童是透过重复性的体验和秩序的生活来认识世界 的。孩子喜欢选择与过去照顾者有相似特质的人。对于 经历过创伤的幼儿来说,频繁地调换陪伴着,并且让孩 子接纳不愿意接纳的人,这本身会造成二次伤害。一般 情况需要持续不断地、恒定地关注,并且使用短小的语 言表达,如:“我爱你,我要在这儿陪伴你”或者“你 现在已经很安全,没有危险,我会陪伴你”。
最好听的绘本音乐》等 )
生命教育中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 儿童想知道什么? 儿童能知道什么? 儿童该知道什么?
◆对幼儿死亡教育的几点看法:
1、了解并尊重幼儿对死亡的解释,不要用所谓的科学解释打破幼儿心理的平衡与和谐。不是 把我们认为的科学知识告诉幼儿就是科学的生命教育。只有真正符合儿童生命本性、符合 儿童精神规律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
儿童需要“好吃的” “好吃的”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满足口,“好吃的”是
把这个世界与孩子连接在一起的媒介,同时也是一种和世 界交流的方式,所以,成人带着“好吃的”进行自我介绍, 更容易接近孩子。不能一次特别多,一股脑地给了孩子, 这样意义就不大了,一定要把带去的东西作为与孩子交流 的内容,“好吃的”才会有意义。为孩子提供的“好吃 的”,包装也要好看,这样可以增进亲密关系,同时,这 些好吃的好看的东西在提供给孩子的时候,本身就有慰藉 和治疗作用。
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
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儿童意外伤害的概念儿童意外伤害,是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对儿童健康和生命造成的损害,它包括窒息、溺水、车祸、中毒、烧烫伤、自杀、他杀等; 儿童意外伤害的危害:意外死亡、后天致残、意外损伤、经济损失、心灵创伤;我国儿童意外死亡的特点:我国儿童意外死亡率高于世界许多国家; 边沿地区高于内地;最主要的原因是意外窒息、溺水、中毒、车祸及跌落;我国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主要发生在家中和周围场所,无成人照看是根本原因;然而,不同年龄儿童意外伤害的种类新生儿及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儿童;幼儿期开始学走路并初步具有行动的能力,但是动作的协调能力差、逃避能力差,是意外伤害的高发年龄阶段; 跌倒、烧烫伤、耳鼻气管异物在此年龄最高;南方地区家庭周围的池塘、沟渠的溺水事故多发生在幼儿期这个年龄段,而且水深多不足1米; 学龄前期是指4-6岁儿童,活动能力增强,范围加大,好奇心强,什么都敢动,敢玩;这期阶段容易发生急性中毒、烧烫伤、触电、跌伤等常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原因和预防是意外窒息溺水交通事故中毒烧烫伤;第一,来了解下意外窒息的主要原因是异物吸入气管多见于1~2岁的幼儿;由于发育的不完善,此阶段的幼儿虽可自如地咀嚼、吞咽食物,但反射弱,也就是一旦异物呛入,无法通过强的咳嗽反应咳出异物,致异物吸入气管;其次是意外窒息的预防措施是:1.不拉窗帘的绳索或绕在脖子上玩;2.不把保鲜膜、塑料袋盖在脸上或套在脖子上;3.不可以把小玩具放入耳鼻口中嘴里含着东西不要嘻笑打闹;4.吃果冻要注意;再次我们来了解下意外窒息的急救:意外窒息时候,会出现呼吸困难,常伴有异样咳嗽;此时家长切不可惊慌,应立即将上半身前倾,防止异物进一步深入,用力拍其肩胛区,或自后方将手置于其腹部,双手交叉,一下一下地向的上腹部施加压力;这两种方法是通过突然增加胸内压促使异物排出,实施急救的同时,赶往医院;第二,来了解下溺水原因主要有: 1.幼儿无人照管,在家周围的池塘玩耍不慎落入池塘;2.城市下水道井盖被偷,.下大雨看不清.3.儿童游泳时间过长,体力不支,或被水草缠住,误入深水;其次我们来了解下溺水预防注意事项:1.在安全的地方,量力而行,不要随便跑深水区游泳,家长也要看好; 2.不要让玩得太疯; 3.不可骤然入水游泳、饭后未过三十分钟、空腹时也不可以游泳,注意正确的暖身与紧急应变措施; 4.除非是具有经验的救生员,或是受过很好救生训练的泳客外,绝不可下水救人; 5.不要让儿童单独到池塘沟渠边玩耍、游泳 6.下大雨时不要让幼儿独自外出,其不要在路边玩耍;再次了解下溺水的急救的方法是:在专业人员到来之前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 1.以最快的速度清除口鼻中的泥沙和分泌物,头低脚高卧位,头部下方应悬空,使呼吸道的水流出 2.如果没有呼吸,即使只有微弱的脉搏也要马上开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第三,来了解下儿童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1.在马路上玩耍、打闹不遵守交通规则; 2.不满12岁的儿童骑车上马路;3.有的还带人乘车时站在车厢,急刹车或拐弯时被撞甚至被甩出去;4.下公共汽车时穿过马路不走人行道,被后面的车撞到钻到汽车底下玩耍;5.乱摸乱动汽车或摩托车在铁轨上玩耍;其次我们来了解下.儿童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1.儿童穿过马路时必须有成人带领;2.儿童不要在马路上踢球、溜冰、追逐玩耍,不要看书看报、不要强行拦车、不要爬越护栏或隔离墩;不满12岁的儿童不要在马路上骑自行车或三轮车乘公共汽车时要等车停稳在上下,头手不要伸出窗外乘坐小汽车要系好安全带,万一汽车不幸翻倒,不要死抓汽车一个部位,要双手抱头缩身保护自己;家长和都应该建立安全意识,家长还应该经常提醒注意交通安全,如过马路要看灯、遵守交通规则、坐车要系安全带等;第一排座位总是相对危险的,尤其私家车,年纪小的特别不要坐第一排;第四,来了解下中毒主要原因:儿童年幼无知,被家中存放药物的颜色鲜艳的糖衣吸引不加识别吞服一些糖衣片、有毒野果家长或保育院粗心大意或忙碌中拿错了药,药品毒物保管不当,饮食不卫生在农村主要为农药中毒,城市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中毒的预防措施是:1.保管好药品和有毒物品如杀虫剂之类不要用饮料瓶装有毒物品,如农药、洗涤剂等;2.注意煤气的使用,要装烟囱、洗澡室不能安热水器、注意通风.中毒的急救方法是:在神志清醒且愿意配合的情况下,先作初步处理;即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药物被呕吐出来;若已神志不清或不愿配合,则立即到医院,不要忘记带上药物外包装或说明书,并大致估算服药量,以便医生对的病情有准确的估计并有针对地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误服了强酸、强碱盐酸、氢氧化钠等,不可催吐;另外,如果误喝的是碘酒,应立即给喝米汤、面糊等面粉类流食,以防止人体对碘的吸收;若错喝的是癣药水、止痒药水、驱蚊药水,就要让小孩尽量地多喝浓茶水,因茶叶中含有鞣酸,具有一定的沉淀及解毒作用;第五,烧烫伤主要原因:1.小儿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动脚、跑来跑去,易发生烧烫伤事故;2.各种热液烫伤的原因是:盛热液的容器放置不当,被抓翻拉倒;洗澡时先到热水;就餐时被热汤热稀饭热油等烫伤火焰烧伤;冬季取暖时衣物着火,接触酒精、打火机之类物品电烧伤;电器缺乏有效保护措施接触性烧伤;热水袋、热铁器、煤渣、沥青等灼伤;儿童烧烫伤的预防措施是:1.以单独进厨房大人炒菜时不能靠近;2.不能玩火柴、打火机;3.洗澡时要先放凉水,后放热水;4.电源插座要加盖,电器要有漏电保护装置;5.盛有热液的容器不能随便放;6.不能独自玩烟花炮竹;而各种烧烫伤的处理方法是:1.烧烫伤的急救烫伤不严重指烫伤表皮发红但并未起泡的1度烫伤,一般可在家中先做处理;烫伤后愈早用干净的冷水浸泡,效果愈佳;水温越低效果越好,但不能低于-6℃;用冷水浸泡时间一般应持续半个小时以上,这样经及时散热可减轻疼痛或烫伤程度;然后涂上紫草油或烫伤药膏;涂药不必包扎,让创面尽可能暴露,保持干燥;如果疼痛加剧,发烧,流脓,说明伤口感染,应尽快送医;烫伤部位出现红肿、水泡,家长要用干净衣物覆盖好创面,不要弄破水泡,赶往医院治疗;2.对于严重的烫伤,特别是头面、颈部,因随时会引起休克,应尽快送医院救治;3.衣裤着火,发现后立即脱去的衣裤注:如果衣裤已经贴在幼儿的身上了,切不可强行剥去衣物,否则会把幼儿的皮肤也剥掉,或用大衣、棉被等扑灭,用水浇灭;切不可抱着奔跑、呼喊,也不要用双手扑打,以免引起头部、呼吸道及双手烧伤;灭火后,保护好创面,迅速到医院就诊;第五,外伤出血微血管出血的处理方法是:血液由伤口慢慢渗出的话,只需用家庭常备消毒液,按例用冷开水或蒸馏水稀释后冲洗伤口,在涂上药水或简单包扎即可;若是静脉或动脉出血那么应该送医院治疗,送医院前应进行前期紧急止血处理:首先的是使创口高于心脏,然后用干净布最好是消毒敷料罩于创口上;用手施加适当压力助于止血;准备出发去医院时可用细长布料在伤口接近心脏的位置扎住但时间不宜过长,十分钟松一次,尽快送医;第六,局部淤血的急救方法是:切忌反复揉搓肿起的包块需局部按压或给以冷敷;面积较大的头皮血肿应送医用湿毛巾或布包裹冰块冷敷于淤血处;如果有出血应在伤口敷上干净纱布,冷敷同时止血;严重淤血可能连带内伤,应让患儿安静、卧床休息观察一天;无异常才能放心;第七,头部碰撞后的急救方法是:应观察哪些情况有些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病例是在头部碰撞后几小时,甚至1~2天才有明显表现的;家长不要因碰撞后马上到医院就诊未发现问而掉以轻心,需要家长仔细观察48小时;不要让做剧烈运动;一般夜间要叫醒他两次;唤醒到他能清醒地讲话、走路的程度,注意他两侧瞳孔是否大小一致,但合作度低的孩童不易观察;可以睡在孩童的旁边,以便观察其呼吸及睡眠情况;若有任何异样,则将他叫醒以确知是否有昏迷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发生头部外伤的六小时内,避免进食,顶多饮用开水;六小时之后若仍有恶心、呕吐症状时,亦应避免进食;当大一些的自诉头晕、头痛,疲倦,没精神,而幼儿表现为嗜睡或异常烦躁、哭闹,安慰不起作用,拒食,呕吐时,立即去医院就诊;第八,高空坠落的急救方法是:快速取出身上的硬物和各种用具,解开衣领扣,身体平移到担架或硬板上,平稳快送医院千万不要抱起或抬起身体的一侧;第九,宠物咬伤的急救方法是无论是狗还是其他动物都要以最快速度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冲洗时要尽量挤压周围软组织,设法将沾在伤口上的狗的唾液和伤口上的血液冲洗干净;除了就地、立即、彻底冲洗伤口不要对伤口进行其他处理,千万不要包扎伤口或在伤口上涂药;第十,排除耳道异物小虫的方法有三:1、带到暗处,用手电筒或打火机的光将虫引出;2、用食用油滴三到五滴入耳,2-3分钟后,头歪向患测,小虫一般会流出来;3、用生姜汁或食醋滴入耳内;第十一,眼部异物沙尘类异物:用两指头捏住上眼皮,轻轻提起,向眼内吹气,刺激眼泪冲出沙尘;也可翻开眼皮查找,用干净纱布或手绢沾出;若是铁屑或玻璃、瓷器等危险物:切忌揉搓或来回擦拭;让闭上眼睛,用干净酒杯扣在有异物的眼上,盖上纱布,用绷带固定去医院求医;若是眼内不小心进入了硫酸和烧碱等异物时,应该让尽量不要转动眼球硫酸、烧碱等异物;立即就近寻找清水冲洗伤眼,伤眼一侧向下扒开眼皮尽量冲洗;若有一盆清水,可将眼睛浸入水中不停眨眼;如果是生石灰进入眼内则要先将生石灰粉拨出,在反复冲洗伤眼15分钟,应该立即送医院治疗;。
死亡教育
亟需大力普及死亡教育摘要:生是什么?死是什么?这些不经意的问题,如今不能再不“经意”了。
校园频现的花季少年自杀现象已经引起我们多少次心灵的震撼。
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他们从教育中理解了生、理解了死吗?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功利思想浓重,它在客观上更多是在培养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导致学生在有关生命意义的问题上总是处在朦胧状态。
关键词:死亡教育;生死观我国开展系统的死亡教育仍是一块处女地, 至今还没有一部权威性的死亡学著作。
不少人之所以对死亡有恐惧、神秘感, 主要是对死亡知识缺乏了解。
人们头脑中的死亡概念大都停留在“人死后, 魂还在, 今世的恩,来世也会报答”等上辈人流传下来的意念中, 且根深蒂固。
封建余素的影响, 导致一部分人对死亡世界的猜想、模仿, 甚至达到顶礼膜拜的地步。
一旦遭遇天灾人祸或发生有悖常理的现象时, 便把希望寄托在烧香拜佛上,祈求上苍的保佑。
为了寻求这种“保护” , 他们甚至不惜以人间“悲剧”为代价。
有些党政领导干部竟然也迷失方向, 大搞封建迷信活动, 其影响相当恶劣。
且不说见诸报端的企业搬家请巫婆, 选址盖房要风水先生一类奇闻, 佛堂竟然也能建在某个烈士陵园内。
曾听到这么二句话:人无论高低贵贱, 最后都会集中到一处—殡仪馆。
近年来, 国家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发展殡葬事业。
各地殡仪馆建设得犹如花园一般, 从事殡葬行业的职工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都有大幅改善提高。
但是, 我们不得不苦涩地面对这样的现实所有的殡仪馆只有建在荒郊才不会激起周围居民的公愤, 从事殡葬工作的职工忍受着巨大的社会、家庭的压力。
我们的报刊杂志对殡葬这一特殊的行业报导甚少, 有关死亡的科普书籍更是少得可怜, 倒是大量的八卦风水充斥着大街小巷的书摊。
没有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 又如何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 并进而对这一行业的理解与支持呢?带着虔诚的心态因袭古老的传统, 怀着敬畏的心情聆听老辈人神秘的传说, 面对现实的死亡是那样的陌生, 所有的这一切让人们怎能不“偏见”呢?历代哲人不仅从理论方面对死亡进行了系统阐释,而且在实践方面也创造了流传千古的典范,如苏格拉第、布鲁纳等以他们自己的生命丰富了死亡的内涵。
不同年龄阶层人群对死亡的态度调查报告(DOC)
不同年龄阶层人群对死亡的态度调查报告班级:姓名:指导老师:生与死是人生的大事,对于一个生命的诞生,大家都喜悦迎接。
但对于生命的结束,则因其涉与太多复杂情绪与各种禁忌,导致社会文化对死亡普遍的不愿触与,甚而加以排斥、避讳。
虽然如此,但谁都知道,无论你是天才,还是庸者,只要是生物,都会有死亡的一天。
死亡是每个生命必然要接受的结局,但每个人对死亡的观点却都不同。
面对未知的死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生命的解脱,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好的终结,更有人感到恐惧并避讳不谈。
而不同年龄的人对死亡的理解和态度更是不同的。
那到底人们对死亡的态度如何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小组展开了一次社会调查.........一.调查的目的和方法调查目的:为了了解现阶段中国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群对死亡的态度与对生活的态度。
并了解现阶段多数中国人的心态是趋于乐观还是悲观。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在网络上派发调查问卷和采用匿名自填方式,当场回收并对调查问卷与时补充修正。
内容包括对死亡的态度、对死亡的一些看法和观念、接受死亡的情形以与想到有关死亡的最主要因素等。
其中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85份,有效问卷560份,应答率95.73%。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摘取):回答人比例性别数男24042.86%女32057.14%回答人比例年龄层数15岁以下387.14%16-2332257.14%24-306110.71%31-406010.71%41-50397.14%50以上203.57%203.57受教育程度回答人比例数没有受过正式教育00.0%小学254.46%初中6010.71%高中559.82%中专/技校8014.29%大专或大学非本科11320.18%本科20736.96%本科以上203.57回答人比例是否有宗教信仰数有8214.64%冇42885.36%回答人比例听到死亡,你觉得?数觉得无所谓9917.86%心里害怕28050.0%不害怕 18132.14%回答人比例你认为哪种死亡最常见数自杀193.57%谋杀00.0%病逝14325.0%交通意外24142.86%自然灾害9717.86%自然死亡6010.71%回答人比例当你听到有人自杀时,你会?数漠视冷淡8314.29%表示愤怒15728.57%惋惜怜悯32057.14%回答人比例是否想过死亡之后的事数有(至第11题)23642.14%冇(至第12题)32457.86%回答人比例你有过自杀的念头吗?数从没有过34060.71%偶尔会有22039.29%经常会有203.57%回答人什么原因有自杀的念头?比例数家庭矛盾22039.29%情感问题26046.43%金钱问题18132.14%事业挫折11921.43%人际关系矛盾6210.71%其他13825.0%你觉得你对死亡的态度是?回答人数比例坦然20035.71%忌讳认为不吉利6010.71%不会讳忌死亡,但也不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30053.57%你的死亡观是?回答人数比例对于死亡感到恐惧与焦虑 8715.54%尽可能地避免去想到或提与死亡 16930.18%死亡是一件很自然且不可避免的事情 23040.07%死亡是疼痛与苦难的解脱 122.14%对死亡后的生命有所期待 6211.07%从表格数据我们可知:1.接受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相当,,分别占57.14%和48.76%,总体趋于平等。
死亡教育
生命教育中的死亡视角—如何面对死亡教育慈溪市碧海学校李珊摘要:死亡教育是一种帮助人们了解死亡的本质、获得有关死亡的各种知识、认识生与死的关系,引导人们思考死亡的意义,以正确的态度保护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促使人们珍惜生命、勇于面对死亡,赋予生命以价值的教育。
近年来来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或伤害事件日益增多,且年龄层日益低龄化,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许多专家学者也在呼吁:我国应开展死亡教育。
但死亡教育的开展却存在许多种问题,与学生关系密切、责任重大的班主任应该挑起这份重任,传达给学生科学且恰如其分的死亡教育内容。
关键字:死亡教育,内容,问题,班主任一、死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前台湾省教育厅厅长陈英豪曾指出,生命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就是希望弥补现行教育制度中偏重知识教育与理性教育,却忽略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德性、艺术以及人文的教育。
生命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在有了生命教育的涵养之后,其知识技能能够对社会有益,而不是用来戕害社会的工具。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是生命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学生在整个教育历程中能够体悟身为人类的意义与价值,重视生死大事,珍爱自己,保护生命,了解生命来之不易,也体验生命成长的艰辛与苦难,是以能够化为更积极正向的行动,认真生活,阐扬生命的光与热,活得尊严。
所谓死亡教育,就是如何认识和对待死亡所进行的教育。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死亡教育包括对死亡的忌讳、了解死及濒死的过程、面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自杀及其预防、临终关怀、安乐死、器官捐赠、葬礼与殡葬管理等内容。
死亡教育是一种帮助人们了解死亡的本质、获得有关死亡的各种知识、认识生与死的关系,引导人们思考死亡的意义,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培养人们面对死亡时需要的种种应对技能,以正确的态度保护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促使人们珍惜生命、勇于面对死亡,增进人们对生命的欣赏,激励人们积极投入生活,赋予生命以价值的教育。
儿童对死亡认知的研究综述
202现 代 教 育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新能力上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所以,需要对实验课的内容做一些改革,以增强其创新性。
资助项目:国家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建设项目TS10391。
参考文献:[1]陈言实.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J].职大学报, 2007,(4):136-137.[2]刘素杰,李明.加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培养地质经济复合型人才[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7-28.[3]钱建平,胡云沪,陈三明.创建基础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0-85.[4]唐艳玲.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1):40-41.[5]王葆华,缪秉魁,欧阳菲.《结晶矿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高校实验室研究,2009,(12):24-25.[6]刘路.对建立地质经济管理学科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97,(5):451-453.[7]刘起橄,李云.地质类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1):27-28.[8]周乾智.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科学,2009,(1):31.[9]张举钢,牛树银,刘泰峰.加强地质专业学科建设,为国土资源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J].中国地质教育,2006,(4):36-38. □一、引言死亡这个人人都不可避免的生命过程的一部分,由于它的不可抗拒性,所以人们往往谈之色变,特别是在封建传统影响较深的我国。
所以古今中外,有关于死亡的研究在学术界是很少的,尤其是关于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对于天真烂漫的儿童来讲死亡是有些为时尚早。
然而,毕竟死亡是不可回避的。
调查发现, 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不知道人最终会死亡, 他们把死亡看作是很遥远的事情。
绝大多数幼儿在听到“死亡”消息时会产生难过、害怕、不舒服、担心的情绪。
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说出真相,还是编个谎言?可能都错了!
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说出真相,还是编个谎言?可能都错了!死亡是怎么回事?当孩子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怎么回答?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自于爱尔兰的短篇小说家CormacJames,当他五岁的儿子对他说“爸爸,我不想死”的时候,他是如何回答的?他的思考,也许值得你我借鉴。
作为一个坚决的无神论者,我该怎么向我的儿子如实地解释死亡呢?当我五岁的儿子跟我说:“爸爸,我不想洗澡”或者“爸爸,我不想去上学”的时候,我有许多方法应对。
事实上,过去这几年感觉,他就像是一所学习沟通和销售技巧的学校,教会我如何对付一位刁蛮的客户。
但当最近他告诉我说:“爸爸,我不想死”的时候,我却发现我无计可施。
我希望我能有所回应。
我想给他一个很好的答案,能够完全抚慰他的焦虑。
因为,正如大多数父母一样,我对儿子不仅有生理上还有心理上的责任。
而我的困扰是:作为一个虔诚的无神论者,我对探索真理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有两件事情似乎不仅仅是相互排斥那么简单,而是像猫和老鼠般不共戴天:爱护还是残忍?宽慰还是事实?太长不看版孩子对死亡的认识是分阶段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开始可以引导孩子认为死亡不是一定的,不是普遍的,到青春期的时候,他们才会知道自己会和所有生物一样生老病死。
试图“纠正”孩子对死亡的错误或无条理的观念,可能是一个错误。
解释与其说是表明客观现实,不如说加剧了孩子的恐惧,让他不得不与他已经相信的概念进行抗争。
当孩子用自己的方法解释死亡的时候,握住他的手,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感到了恐惧,而不告诉他这种感觉,或者让他控制这种感觉,都是错误的。
恐惧是合理的,这没有什么可回避的。
故事可以帮助孩子消化恐惧,也可以赋予死亡很多意义与情感,给孩子讲童话,可以让你们彼此相互接纳。
我试着让他自己谈谈,看看他认为死亡究竟是什么,最好能听听他在害怕什么,同时也看看,编织一些善意的谎言能不能搪塞这个问题,或者让他相信。
他畏手畏脚的,就像一株敏感的植物,除了一些模糊的表达,他甚至不能说出任何有意义的句子。
如何珍爱生命
龙山县第一小学彭道双各位老师:大家好!珍爱生命教育是指传授给学生生命的(孕育、发展和消亡)知识,提起他们对生命的关注(了解、珍惜和尊重),理解生命现象,培养生存能力,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
因为死亡教育是珍爱生命教育的核心,在我国又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
所以我想以死亡教育作为切入点,谈谈应该如何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刚才我们看了一段关于死亡教育的动画短片和讨论视频。
在上述案例中,为了让孩子们坦诚面对死亡事实,正确认识死亡,从而更加珍爱生命,班主任以一种真诚的心态,抓住教育的契机,运用教育的智慧,科学地、直接地传授死亡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施死亡教育,也就是珍爱生命教育的成功案例。
那么,案例究竟有哪些成功之处呢?首先,是老师善于利用身边鲜活的教育资源。
班级里有学生身患绝症即将死亡,很多老师可能会因为忌讳而回避,甚至会向其他同学隐瞒这一事实。
而案例中的班主任没有回避陈神全即将因病死亡的事实,而是抓住了这一令人心痛的教育契机,对全班同学,包括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死亡体验教育。
这样做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
其次,是老师敢于直面死亡事实。
老师直截了当地把陈神全同学的病情真相告诉全班学生和家长,组织大家看望他、关爱他,参加他的送别仪式,让学生现场感受生命的脆弱,体会生命死亡给家人、亲戚和朋友带来的伤痛,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
最后,是老师在进行死亡教育的同时,把死亡教育作为了情感教育的一个部分。
比如对陈神全进行恐惧心理疏导,为他举行13岁生日会等等,让他能够更加坦然的面对死神,提升了他临终的生命质量。
这就不仅仅只是同情和惋惜,更是对他的关爱和尊重。
再如对全班学生失去朋友后的悲伤心理进行辅导,使他们更快地度过悲伤期,重新面对正常的生活。
老师的这一系列做法,就不只是一次死亡知识的传授,而是让生者和死者都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熏陶。
一、死亡教育的概念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生就意味着死”。
儿童死亡原因的诊断、填写和分类
死亡率是反映儿童生存问题的指标,由于死亡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因此,死亡率的调查是比较易于获得的。
然而死亡原因的确定(死因诊断)则要求医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认真求实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死前未去就诊或未能明确诊断的患儿,更要耐心地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地进行分析判断,以做出最接近真实的诊断。
现将有关问题列出,供大家参考。
一、儿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因1. 死亡原因和根本死因的定义死亡原因是指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情况。
不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临死情况,如高热、惊厥、尿毒症、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等。
死亡原因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当只有一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则将其作为死因诊断。
当有多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则应以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为基础给予记录。
从疾病控制的角度来看,确定根本死因并进行群体统计,找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群体儿童的死因规律(一般列出前五位或者前十位主要死因),对于制订儿童疾病预防规划非常重要。
根本死因是“指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情况”。
要确定根本死因,首先要确定死因链。
死因链就是根据多个死因的发生发展过程,确定其先后顺序,比如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死亡,就是一个典型的死因链。
其中颅内损伤是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它是临床死因,是因为颅骨骨折引起,而颅骨骨折是因为意外被撞所致,意外被撞就是根本死因。
在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时,死亡诊断中的(a)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就是颅内损伤,(b)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就是颅骨骨折,(c)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就是意外被撞,根本死因就是意外被撞。
死因链必须是有病理联系或者因果关系,否则不能成立。
2. 根本死因的确定(1)疾病导致死亡其死因链模式为疾病1→疾病2→疾病3…→死亡,那么疾病1就是根本死因,比如麻疹→肺炎→死亡,则最早的“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就是“麻疹”,即为根本死因。
关于死亡态度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死亡态度的文献综述范文死亡,这个神秘又不可避免的话题,一直以来都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各个领域的学者去探究人们对它的态度。
从哲学到心理学,从宗教研究到社会学,众多学科都在这片领域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一、哲学视角下的死亡态度。
在哲学的殿堂里,死亡就像是一个永恒的谜题。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死亡的态度可谓是一种超脱的典范。
他认为死亡不过是灵魂与肉体的分离,而且他坚信灵魂是不朽的。
当面临死亡时,他坦然自若,甚至把死亡当作一种解脱,一种通往智慧更高境界的途径。
这种态度反映出哲学思维对死亡的一种超越性理解,它试图从精神层面去定义死亡的意义,而不仅仅局限于生命的终结这一物理现象。
而与之相对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如海德格尔则强调死亡是个体生命中最本己的可能性。
他认为我们应该直面死亡的必然性,因为意识到死亡的存在会促使我们更加真实地生活。
在存在主义的视角下,死亡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而是时刻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让我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这种对死亡的态度充满了对生命个体自主性的尊重,鼓励人们在死亡的阴影下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心理学领域中的死亡态度研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死亡态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构念。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对死亡有着本能的恐惧,这种恐惧被深深地压抑在潜意识之中。
他将死亡看作是生命本能的对立面,是一种需要被克服的强大力量。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这种单一的观点受到了挑战。
现代的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的死亡态度并不是单纯的恐惧,而是包含了多种情感和认知成分。
例如,恐怖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提出,人们为了缓解对死亡的恐惧,会寻求文化价值观和自尊的保护。
当个体意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时,他们会更加坚定地维护自己所属文化的信念和价值观,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面对死亡威胁时,人们往往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文化群体周围,或者更加积极地追求社会认可的成就。
浅析幼儿园如何以绘本为载体开展“死亡”教育活动
浅析幼儿园如何以绘本为载体开展“死亡”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是围绕着生命起源、成长、发展、衰弱而展开的;疾病、死亡,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话题。
绘本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读物,运用绘本图画来进行死亡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本文通过对已经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此类主题的儿童绘本进行研究,分析其重要性、意义等并尝试对此类主题的创作进行思考。
一、当前幼儿园实施死亡教育的意义幼儿在幼儿园时,幼儿教师对其进行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对幼儿进行“认识死亡”的教育活动,至今开展的却很少,几乎是不太碰触的话题。
对幼儿进行“认识死亡”的教育意义何在?(一)幼儿园死亡教育能为幼儿提供正确的死亡认识成年人对“死亡”的避而不谈,使得对幼儿“死亡认识”的教育常常被忽视。
含糊的措辞、童话类的语言敷衍,让幼儿不能正确且科学地认识“死亡”,进而在成长过程中发生无法挽回的悲剧。
在生命科学中,死亡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教育中,儿童若能正确认识死亡,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对待生命的消失,并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们要在最恰当的时间让孩子了解什么叫“死亡”。
与其避而不谈,不如直接告诉他们,死亡并不是那么恐怖,因为人活着,终有终结的一天。
要知道珍惜当下,好好地活着,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对所有的生命都要有敬畏心,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对学前儿童进行死亡教育,让其正确地了解各种表象、情境和反应,是目前幼儿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幼儿园的死亡教育能促进幼儿对自己的生命特征的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生死观念最近的研究表明,尽管幼儿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死亡的概念,但是他们对死亡特点的认识却在缓慢地发展。
该研究将儿童对死亡的认识归纳为三大特征:普遍性、不可逆性、功能丧失性。
在儿童的世界里,死亡的经历是无法避免的,比如花儿枯萎,宠物的死亡,亲人的离去,灾难的出现。
因此,幼儿对死亡问题十分关注,需要教师在认识到儿童对死亡特征的认知不平衡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必要的死亡教育,以培养其对生死的正确认识。
学前儿童对死亡概念认知特点的研究
1、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或终极性(finality),即理解生物一 旦死亡,便不能再复活; 2、普遍性(universality)或适用性(applicability),即理解所有的 生物(只有生物)都会死去; 3、个体性(personal mortality),即理解死亡适用于个体自己的; 4、不可避免性(inevitability),即理解生物最终都必将死亡; 5、终止性(cessation)或无功能性(non-functionality),即理解 死亡后身体和大脑机能都将停止; 6、原因性(causality),即理解死亡最终都是因为身体机能的终止; 7、不可预测性(unpredictability),理解死亡的到来不是事先可以 预测到的。 而有学者将死亡的情绪性也作为死亡概念的本质特征有待商榷,因为死 亡本身是一种生命现象,而死亡情绪性则是一种带有主观性质的社会品 质。
(二)国内对儿童死亡概念认知的研究现状
朱莉琪,方富熹(2006)抽取4、5、6岁学前儿童各 22名,采用个别访谈法探查学前儿童对生物死亡现 象的认知,探查他们是否能根据死亡这一生物属性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以及对死亡的不可逆性和普遍 性的认知。结果显示,学前儿童逐渐能够以“死亡” 现象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死亡的 不可逆性,也部分认识到死亡的普遍性。学前儿童 对“死亡”的认知没有显示皮亚杰所示的“泛灵论” 和魔法思维,其认知表现高于传统研究所揭示的认 知水平。
研究程序和材料
“死亡话题会谈”:源于国外学者之前所做过的研 究(Koocher,1973;Slaughter et al.,1999; Slaughter, V., & Lyons, M.,2003),测查儿童 对死亡概念所涉及的五个次概念的理解。即死亡的 不可避免性(所有生物最终都必将死亡),适用性 (只有生物才会死亡),不可逆性(死亡是永恒的 状态),终止性(所有身体机能都将停止),原因 性(死亡是因为身体机能的停止)。 具体问题如下:
死亡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死亡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死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话题,它既是生命的终结,也是连接生与死的桥梁。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死亡常常被用作引发孩子思考的重要主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死亡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死亡通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人物角色的离去或事件的结束。
例如,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邓布利多校长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王子》中玫瑰花的离去,也展现了生死分离的情感。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通过精心描绘人物或事件的死亡,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从儿童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死亡的看法和感受往往不同于成年人。
孩子们可能会对死亡感到害怕、困惑甚至直言不讳。
例如,在《哈利·波特》中,哈利的父母双亡,留下了深刻的创伤。
然而,死亡在孩子们眼中也可能是神秘的,甚至带有一种悲壮的美丽。
他们可能对死亡产生无尽的好奇,也可能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在探讨死亡的过程中,儿童文学作品也常常引入相关的知识点或哲理。
例如,《小王子》中通过玫瑰花的离去,让孩子们了解到爱与责任的重要性。
同样,《哈利·波特》中也通过邓布利多的牺牲,引发孩子们对勇敢、正义的思考。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死亡的悲壮,还让孩子们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
死亡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为故事增色添彩,还为孩子们提供了思考生命、珍惜当下的机会。
通过理解死亡,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生命、热爱生活。
因此,我们应死亡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成长。
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翻译有着显著的区别。
目的论视角为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提供了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目的论强调翻译应以实现预期目标为首要原则,而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目标,主要包括传播文化、教育启示以及娱乐功能。
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应始终以目标受众为中心。
在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中,目标受众为儿童读者。
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能力、接受程度和阅读习惯,确保译文能够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
发展心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北京大学
第一章测试1.如果一个理论用“阶段”来描述发展,那么该理论持有_______发展观点()。
A:连续的B:遗传的C:非连续的D:环境的答案:C2.一位发展心理学家主要研究记忆的毕生变化,那么他感兴趣的领域可能是_______()。
A:身体发展B:认知发展C:人格发展D:社会性发展答案:B3.发展的生态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艾里克森(Erik Erikson)B: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C:班杜拉(Albert Bandura)D:皮亚杰(Jean Piaget)答案:B4.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_______()。
A:心理动力学理论(psychodynamic theory)B: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C:操作条件作用理论(operant conditioning theory)D: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 theory)答案:B5.以下哪位发展心理学家提出了毕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
A:艾里克森(Erik Erikson)B:哈洛(Harry Harlow)C: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D:皮亚杰(Jean Piaget)答案:A6.“给我一群健康的婴儿,如果我可以操控他们的成长环境,那么就可以预言谁长大后会成为医生,而谁会成为雕塑家。
”这句话最可能基于________()。
A:行为的环境适应性B:阶段论的观点C:早期行为主义学派对人类发展的看法D:弗洛伊德对人类行为的解释答案:C7.杰尼在2~13岁遭到了严重的儿童虐待,他被关了起来,完全没有和其他人交流的机会。
14岁时,他被解救出来,并且开始接受语言训练。
虽然他能够学习一些语言,但是在一些方面仍然掌握得不好。
杰尼可以学习一些语言,这最强烈地反对了______()。
宝宝关于死亡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的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他们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小明。
最近,小明在学校里听说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从此他对死亡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父母意识到,小明对死亡的好奇心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案例描述1. 小明对死亡的好奇心一天,小明在学校听同学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故事中,一个小孩因为生病去世了,让小明感到非常惊讶。
从那以后,小明对死亡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他常常问父母:“什么是死亡?人死后会去哪里?”父母在回答小明的问题时,总是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释。
2. 父母的教育方法面对小明的死亡好奇心,父母意识到需要给他进行正确的死亡教育。
以下是他们采取的教育方法:(1)与孩子进行真诚的沟通父母决定与小明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了解他对死亡的真实想法。
他们告诉小明,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
同时,他们鼓励小明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知道父母愿意倾听他的心声。
(2)讲述死亡的故事为了帮助小明理解死亡,父母为他讲述了一些关于死亡的故事。
这些故事既有温馨的亲情故事,也有英勇的抗战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小明逐渐明白了死亡的意义,以及生命的可贵。
(3)引导孩子关注生命的美好父母鼓励小明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让他明白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全部。
他们带着小明去公园、动物园等地方,让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4)开展死亡教育课程为了使小明对死亡有更深入的了解,父母为他报名参加了一所儿童心理辅导机构开设的死亡教育课程。
在课程中,小明学习了死亡的概念、死亡的意义以及如何面对死亡等知识。
三、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的死亡好奇心得到了很好的引导。
以下是案例效果:1. 小明对死亡有了正确的认识,不再害怕死亡。
2. 小明学会了珍惜生命,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 小明在心理上更加成熟,能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4. 小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他们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四、案例启示1.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5~6岁儿童生命过程前概念的发展现状、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儿童发展·No.9,2016General No.7032016年第9期(总第703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ducational Sciences)【摘要】研究者对5~6岁儿童生命过程前概念的发展现状、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5~6岁儿童的生命过程前概念具有经验性、表象性、不稳定性、自我中心性、“童话”色彩、模糊的因果联系等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童话故事、父母教育、网络和电视媒体、幼儿园课程、生活场景、书籍、经验范围内的逻辑推理能力等。
研究者据此提出,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要尊重与珍视儿童的智慧,支持儿童的理论建构。
【关键词】5~6岁儿童;生命过程;前概念【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9-0039-06*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青年项目“5~6岁儿童生命过程前概念的个案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5JY51。
**通讯作者:石建伟,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讲师,E-mail :5~6岁儿童生命过程前概念的发展现状、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石建伟1**谢翌2(1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南昌,330027)(2江西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南昌,330027)儿童是积极的理论建构者,他们在体验生命的同时也在不断建构生命的内涵与意义。
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对生命的生长、衰老与死亡已经具备了某些朴素认识,这为儿童生命过程前概念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已有研究较多集中于有关儿童生命认识的一般规律与年龄差异,本研究拟以5~6岁儿童生命过程前概念的发展情况为切入点展开。
与前概念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十几种,比如相异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s )、迷思概念(mis ⁃conceptions )、朴素观念(naive beliefs )等。
〔1〕李高峰、刘恩山认为,根据研究依据的不同,术语可以分为“以科学知识为依据的术语”(nomothetic terms)和“以自我描述为依据的术语”(idiographicterms)两类。
自考笔果题库
自考笔果题库1.正常足月新生儿,体重增长为出生体重2倍的年龄为() [单选题] *A.3个月(正确答案)B.6个月C.1岁D.2岁2.小儿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的年龄为() [单选题] *A.1岁B.3岁C.4岁(正确答案)D.6岁3.健康小儿头围46cm,估计该小儿的年龄为() [单选题] *A.6个月B.1岁(正确答案)C.2岁D.5岁4.小儿能够发出辅音的年龄为() [单选题] *A.1个月B.3个月C.6个月(正确答案)D.10个月5.儿童第二次生长高峰期是() [单选题] *A.幼儿期B.学龄前期C.学龄期D.青春期(正确答案)6.按照计划免疫程序,4个月小儿需接种() [单选题] *A.百白破疫苗(正确答案)B.乙肝疫苗C.麻疹疫苗D.流脑疫苗7.孩子发生烫伤后,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单选题] *A.覆盖烫伤面B.立即冷却烫伤部位(正确答案)C.剪开或脱去衣裤D.烫伤处涂药水或药膏8.小儿逐步了解死亡概念,知道死亡是生命终结的年龄阶段是() [单选题] *A.幼儿期B.学龄前期C.学龄期(正确答案)D.青春期9.目前小儿常用的口服退热药物是() [单选题] *A.阿司匹林B.安乃近C.对乙酰氨基酚(正确答案)D.消炎痛10.正常新生儿呼吸系统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呼吸频率较快B.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C.以胸式呼吸为主(正确答案)D.呼吸主要靠膈肌的运动11.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建议小儿服用维生素D至() [单选题] *A.1岁B.2岁(正确答案)C.3岁D.4岁12.适合单纯性肥胖症患儿的治疗方法是() [单选题] *A.运动疗法(正确答案)B.饥饿疗法C.药物治疗D.手术治疗13.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是由于机体缺乏() [单选题] *A.IgAB.SIgA(正确答案)C. IgGD. IgM14.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肺炎是() [单选题] *A.支气管肺炎(正确答案)B.大叶性肺炎C.间质性肺炎D.支原体肺炎15.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抗生素是() [单选题] *A.青霉素B.阿奇霉素(正确答案)C.头孢拉啶D.环丙沙星16.护理腹泻患儿时,不正确的措施是() [单选题] *A.详细记录出入量B.加强臀部护理C.观察有无低血钾症状D.使用止泻药(正确答案)17.患儿男,1岁,因呕吐、腹泻2天,4小时无尿入院。
敏感期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特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外界刺激相当敏感
名词解释敏感期: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特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外界刺激相当敏感,对于获得某种能力非常重要。
虽然这一时期缺乏该刺激,不会导致不可弥补的后果,但是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那可能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特定的能力。
社会性参照:儿童以情绪为中介的一种社会交往行为,典型现象是,当儿童遇到陌生的,不能确认的情境时,从成人处搜索情绪信息,而后在采取行动- 趋近或躲避。
后形式思维:Vief提出,超越皮亚杰形式运算之上的思维方式。
与形式思维基于逻辑过程,泾渭分明的形式运算相比,后形式思维认为成人优势必须以相对的谈判协商基础困境。
后形式思维涵盖辩证思维,认为问题的答案不总是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社会时钟:由文化决定的心理时钟,人们通过测量与同伴比较,发现自己心理上的进步和成熟。
反应社会文化对我们的期望、最近发展区(ZPD):基于维果斯基的观点,某一水平的儿童几乎能够,而又不能够独立完成某项任务,但在更有能力的人的帮助下是可以完成的,两者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顺应:个体为了应对所遇到新刺激和新事件,对现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改变。
同化:人们根据当前的认知发展的程序和思维方式去理解某种体验,发生在人们利用当前思考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来知觉和理解一个新体验的时候。
心理理论: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愿望、信念、动机、意图等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
守恒:客体的数量和外表的排列和物理性无关,而是保持恒定不变。
守恒能力可以保证儿童不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
依赖于儿童对同一性的理解。
常见的问题有:数量、物质、长度、面积、重量、容积等。
顺应力:克服将儿童置于心理或身体伤害的高风险环境的能力。
简答题同辈效应及其克服方法:出生的时间和地区相近的一些人称为同辈,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基本相同。
如果不同年龄的人存在某些维度的差异,很可能是因为同辈间差异,而不是年龄本身的差异。
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序列研究,将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