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四川高考理科数学解析版无水印

合集下载

2006年高考四川卷理科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高考四川卷理科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过这次调研,我感觉到一个团队中各小组成员分 工明确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 时,考虑整体工作进程。这样整个团队的效率就会提 高。” ——舒道 龙
“我觉得这次调研活动中,我们整体的合作还是很不 错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说在问卷设置方 面没有集合大家的想法,还有调查者多数为大一女生, 因此使调研存在局限性。这些是我们以后需要改进 的。” ——钱新芬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手机越来越成为我们 生活中的必备物品。联系亲友,娱乐生活,掌 握新闻动态,帮助学习等全部集中在小小的一 部手机上。可是随着外观越来精致,功能越来 越齐全我们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久,很多人 也提出的自己的看法。
那么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希 望更加清楚地知道当代大学生对 手机的使用况,并且分析其对手 机的态度。
80 60 40 20
1小时以内
0
人数
1至3小时
人数
5小时以上 3至5小时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每天的手机时 间在5小时以上的有10多人,1至3小时的有60多人,3 小时至5小时的有近50人,而1小时以内的有20多人。 因此,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集中在1小时至5小时。
打电话 上网聊天,看新 闻 看小说,玩游戏 其他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自己做兼职买的 要求父母买的 亲友赠送 其他 人数
自己做兼职买的
要求父母买的
亲友赠送
其他
从上图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是在要求父母的情 况下购买手机,有20多名学生是通过自己做兼职购 买了手机,有近20名学生是朋友亲戚所赠送,另外 还有一些学生是在其他情况下拥有了手机。
开机且非静音 开机但静音 关机状态 不带手机

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一)及答案

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一)及答案

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设集合M={x|x2﹣x<0},N={x||x|<2},则()A.M∩N=∅ B.M∩N=M C.M∪N=M D.M∪N=R2.(5分)已知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A.f(2x)=e2x(x∈R)B.f(2x)=ln2•lnx(x>0)C.f(2x)=2e x(x∈R)D.f(2x)=lnx+ln2(x>0)3.(5分)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A.B.﹣4 C.4 D.4.(5分)如果复数(m2+i)(1+mi)是实数,则实数m=()A.1 B.﹣1 C.D.5.(5分)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A.B.(kπ,(k+1)π),k∈ZC.D.6.(5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且c=2a,则cosB=()A.B.C.D.7.(5分)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16πB.20πC.24πD.32π8.(5分)抛物线y=﹣x2上的点到直线4x+3y﹣8=0距离的最小值是()A.B.C.D.39.(5分)设平面向量1、2、3的和1+2+3=0.如果向量1、2、3,满足|i|=2|i|,且i顺时针旋转30°后与i同向,其中i=1,2,3,则()A.﹣1+2+3=0 B.1﹣2+3=0 C.1+2﹣3=0 D.1+2+3=010.(5分)设{a n}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a1+a2+a3=15,a1a2a3=80,则a11+a12+a13=()A.120 B.105 C.90 D.7511.(5分)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的5根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A.B.C.D.20cm212.(5分)设集合I={1,2,3,4,5}.选择I的两个非空子集A和B,要使B 中最小的数大于A中最大的数,则不同的选择方法共有()A.50种B.49种C.48种D.47种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13.(4分)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长为,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14.(4分)设z=2y﹣x,式中变量x、y满足下列条件:,则z的最大值为.15.(4分)安排7位工作人员在5月1日至5月7日值班,每人值班一天,其中甲、乙二人都不安排在5月1日和2日.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种(用数字作答).16.(4分)设函数.若f(x)+f′(x)是奇函数,则φ=.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4分)17.(12分)ABC的三个内角为A、B、C,求当A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18.(12分)A、B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两种药,用若干试验组进行对比试验.每个试验组由4只小白鼠组成,其中2只服用A,另2只服用B,然后观察疗效.若在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白鼠的只数比服用B有效的多,就称该试验组为甲类组.设每只小白鼠服用A有效的概率为,服用B有效的概率为.(Ⅰ)求一个试验组为甲类组的概率;(Ⅱ)观察3个试验组,用ξ表示这3个试验组中甲类组的个数,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19.(12分)如图,l1、l2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MN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点A、B在l1上,C在l2上,AM=MB=MN.(Ⅰ)证明AC⊥NB;(Ⅱ)若∠ACB=60°,求NB与平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20.(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个以和为焦点、离心率为的椭圆,设椭圆在第一象限的部分为曲线C,动点P在C上,C在点P处的切线与x、y轴的交点分别为A、B,且向量.求:(Ⅰ)点M的轨迹方程;(Ⅱ)的最小值.21.(14分)已知函数.(Ⅰ)设a>0,讨论y=f(x)的单调性;(Ⅱ)若对任意x∈(0,1)恒有f(x)>1,求a的取值范围.22.(12分)设数列{a n}的前n项的和,n=1,2,3,…(Ⅰ)求首项a1与通项a n;(Ⅱ)设,n=1,2,3,…,证明:.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2006•全国卷Ⅰ)设集合M={x|x2﹣x<0},N={x||x|<2},则()A.M∩N=∅ B.M∩N=M C.M∪N=M D.M∪N=R【分析】M、N分别是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分别解出再求交集合并集.【解答】解:集合M={x|x2﹣x<0}={x|0<x<1},N={x||x|<2}={x|﹣2<x<2},∴M∩N=M,故选:B.2.(5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A.f(2x)=e2x(x∈R)B.f(2x)=ln2•lnx(x>0)C.f(2x)=2e x(x∈R)D.f(2x)=lnx+ln2(x>0)【分析】本题考查反函数的概念、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的关系、求反函数的方法等相关知识和方法.根据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可知f(x)是y=e x 的反函数,由此可得f(x)的解析式,进而获得f(2x).【解答】解: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f(x)是y=e x的反函数,即f(x)=lnx,∴f(2x)=ln2x=lnx+ln2(x>0),选D.3.(5分)(2006•全国卷Ⅰ)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A.B.﹣4 C.4 D.【分析】由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可求出该双曲线的方程,从而求出m的值.【解答】解: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m<0,且双曲线方程为,∴m=,故选:A.4.(5分)(2006•全国卷Ⅰ)如果复数(m2+i)(1+mi)是实数,则实数m=()A.1 B.﹣1 C.D.【分析】注意到复数a+bi(a∈R,b∈R)为实数的充要条件是b=0【解答】解:复数(m2+i)(1+mi)=(m2﹣m)+(1+m3)i是实数,∴1+m3=0,m=﹣1,选B.5.(5分)(2006•全国卷Ⅰ)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A.B.(kπ,(k+1)π),k∈ZC.D.【分析】先利用正切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函数单调增时x+的范围i,进而求得x 的范围.【解答】解: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满足,∴单调增区间为,故选C6.(5分)(2006•全国卷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且c=2a,则cosB=()A.B.C.D.【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b=a,将c、b与a的关系结合余弦定理分析可得答案.【解答】解:△ABC中,a、b、c成等比数列,则b2=ac,由c=2a,则b=a,=,故选B.7.(5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16πB.20πC.24πD.32π【分析】先求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然后求其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再求其表面积.【解答】解: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底面积为4,正方形边长为2,正四棱柱的对角线长即球的直径为2,∴球的半径为,球的表面积是24π,故选C.8.(5分)(2006•全国卷Ⅰ)抛物线y=﹣x2上的点到直线4x+3y﹣8=0距离的最小值是()A.B.C.D.3【分析】设抛物线y=﹣x2上一点为(m,﹣m2),该点到直线4x+3y﹣8=0的距离为,由此能够得到所求距离的最小值.【解答】解:设抛物线y=﹣x2上一点为(m,﹣m2),该点到直线4x+3y﹣8=0的距离为,分析可得,当m=时,取得最小值为,故选B.9.(5分)(2006•全国卷Ⅰ)设平面向量1、2、3的和1+2+3=0.如果向量1、2、3,满足|i|=2|i|,且i顺时针旋转30°后与i同向,其中i=1,2,3,则()A.﹣1+2+3=0 B.1﹣2+3=0 C.1+2﹣3=0 D.1+2+3=0【分析】三个向量的和为零向量,在这三个向量前都乘以相同的系数,我们可以把系数提出公因式,括号中各项的和仍是题目已知中和为零向量的三个向量,当三个向量都按相同的方向和角度旋转时,相对关系不变.【解答】解:向量1、2、3的和1+2+3=0,向量1、2、3顺时针旋转30°后与1、2、3同向,且|i|=2|i|,∴1+2+3=0,故选D.10.(5分)(2006•全国卷Ⅰ)设{a n}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a1+a2+a3=15,a1a2a3=80,则a11+a12+a13=()A.120 B.105 C.90 D.75【分析】先由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得a2,再由a1a2a3=80求得d即可.【解答】解:{a n}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1+a2+a3=15,a1a2a3=80,∴a2=5,∴a1a3=(5﹣d)(5+d)=16,∴d=3,a12=a2+10d=35∴a11+a12+a13=105故选B.11.(5分)(2006•全国卷Ⅰ)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的5根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A.B.C.D.20cm2【分析】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令p=,则p=10.海伦公式S=≤=故排除C,D,由于等号成立的条件为10﹣a=10﹣b=10﹣c,故“=”不成立,推测当三边长相等时面积最大,故考虑当a,b,c三边长最接近时面积最大,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令p=,则p=10.由海伦公式S=知S=≤=<20<3由于等号成立的条件为10﹣a=10﹣b=10﹣c,故“=”不成立,∴S<20<3.排除C,D.由以上不等式推测,当三边长相等时面积最大,故考虑当a,b,c三边长最接近时面积最大,此时三边长为7,7,6,用2、5连接,3、4连接各为一边,第三边长为7组成三角形,此三角形面积最大,面积为,故选B.12.(5分)(2006•全国卷Ⅰ)设集合I={1,2,3,4,5}.选择I的两个非空子集A和B,要使B中最小的数大于A中最大的数,则不同的选择方法共有()A.50种B.49种C.48种D.47种【分析】解法一,根据题意,按A、B的元素数目不同,分9种情况讨论,分别计算其选法种数,进而相加可得答案;解法二,根据题意,B中最小的数大于A中最大的数,则集合A、B中没有相同的元素,且都不是空集,按A、B中元素数目这和的情况,分4种情况讨论,分别计算其选法种数,进而相加可得答案.【解答】解:解法一,若集合A、B中分别有一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2=10种;若集合A中有一个元素,集合B中有两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3=10种;若集合A中有一个元素,集合B中有三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4=5种;若集合A中有一个元素,集合B中有四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5=1种;若集合A中有两个元素,集合B中有一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3=10种;若集合A中有两个元素,集合B中有两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4=5种;若集合A中有两个元素,集合B中有三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5=1种;若集合A中有三个元素,集合B中有一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4=5种;若集合A中有三个元素,集合B中有两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5=1种;若集合A中有四个元素,集合B中有一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5=1种;总计有49种,选B.解法二:集合A、B中没有相同的元素,且都不是空集,从5个元素中选出2个元素,有C52=10种选法,小的给A集合,大的给B集合;从5个元素中选出3个元素,有C53=10种选法,再分成1、2两组,较小元素的一组给A集合,较大元素的一组的给B集合,共有2×10=20种方法;从5个元素中选出4个元素,有C54=5种选法,再分成1、3;2、2;3、1两组,较小元素的一组给A集合,较大元素的一组的给B集合,共有3×5=15种方法;从5个元素中选出5个元素,有C55=1种选法,再分成1、4;2、3;3、2;4、1两组,较小元素的一组给A集合,较大元素的一组的给B集合,共有4×1=4种方法;总计为10+20+15+4=49种方法.选B.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13.(4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长为,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60°.【分析】先根据底面对角线长求出边长,从而求出底面积,再由体积求出正四棱锥的高,求出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即可.【解答】解: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的长为,底面边长为2,底面积为12,所以正四棱锥的高为3,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tanα=,∴二面角等于60°,故答案为60°14.(4分)(2006•全国卷Ⅰ)设z=2y﹣x,式中变量x、y满足下列条件:,则z的最大值为11.【分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z=2y﹣x表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只需求出可行域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大值即可.【解答】解:,在坐标系中画出图象,三条线的交点分别是A(0,1),B(7,1),C(3,7),在△ABC中满足z=2y﹣x的最大值是点C,代入得最大值等于11.故填:11.15.(4分)(2006•全国卷Ⅰ)安排7位工作人员在5月1日至5月7日值班,每人值班一天,其中甲、乙二人都不安排在5月1日和2日.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2400种(用数字作答).【分析】本题是一个分步计数问题,先安排甲、乙两人在假期的后5天值班,有A52种排法,其余5人再进行排列,有A55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结果.【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分步计数问题,首先安排甲、乙两人在假期的后5天值班,有A52=20种排法,其余5人再进行排列,有A55=120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20×120=2400种安排方法.故答案为:240016.(4分)(2006•全国卷Ⅰ)设函数.若f(x)+f′(x)是奇函数,则φ=.【分析】对函数求导结合两角差的正弦公式,代入整理可得,,根据奇函数的性质可得x=0时函数值为0,代入可求φ的值【解答】解:,则f(x)+f′(x)=,为奇函数,令g(x)=f(x)+f′(x),即函数g(x)为奇函数,g(0)=0⇒2sin(φ)=0,∵0<φ<π,∴φ=.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4分)17.(12分)(2006•全国卷Ⅰ)ABC的三个内角为A、B、C,求当A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分析】利用三角形中内角和为π,将三角函数变成只含角A,再利用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将函数化为只含角,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求出最大值【解答】解:由A+B+C=π,得=﹣,所以有cos=sin.cosA+2cos=cosA+2sin=1﹣2sin2+2sin=﹣2(sin﹣)2+当sin=,即A=时,cosA+2cos取得最大值为故最大值为18.(12分)(2006•全国卷Ⅰ)A、B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两种药,用若干试验组进行对比试验.每个试验组由4只小白鼠组成,其中2只服用A,另2只服用B,然后观察疗效.若在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白鼠的只数比服用B有效的多,就称该试验组为甲类组.设每只小白鼠服用A有效的概率为,服用B 有效的概率为.(Ⅰ)求一个试验组为甲类组的概率;(Ⅱ)观察3个试验组,用ξ表示这3个试验组中甲类组的个数,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分析】(1)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独立重复试验,根据所给的两种药物对小白鼠有效的概率,计算出小白鼠有效的只数的概率,对两种药物有效的小白鼠进行比较,得到甲类组的概率.(2)由题意知本试验是一个甲类组的概率不变,实验的条件不变,可以看做是一个独立重复试验,所以变量服从二项分布,根据二项分布的性质写出分布列和期望.【解答】解:(1)设A i表示事件“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鼠有i只“,i=0,1,2,B i表示事件“一个试验组中,服用B有效的小鼠有i只“,i=0,1,2,依题意有:P(A1)=2××=,P(A2)=×=.P(B0)=×=,P(B1)=2××=,所求概率为:P=P(B0•A1)+P(B0•A2)+P(B1•A2)=×+×+×=(Ⅱ)ξ的可能值为0,1,2,3且ξ~B(3,).P(ξ=0)=()3=,P(ξ=1)=C31××()2=,P(ξ=2)=C32×()2×=,P(ξ=3)=()3=∴ξ的分布列为:ξ0123P∴数学期望Eξ=3×=.19.(12分)(2006•全国卷Ⅰ)如图,l1、l2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MN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点A、B在l1上,C在l2上,AM=MB=MN.(Ⅰ)证明AC⊥NB;(Ⅱ)若∠ACB=60°,求NB与平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分析】(1)欲证AC⊥NB,可先证BN⊥面ACN,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只需证AN⊥BN,CN⊥BN即可;(2)易证N在平面ABC内的射影H是正三角形ABC的中心,连接BH,∠NBH 为NB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在Rt△NHB中求出此角即可.【解答】解:(Ⅰ)由已知l2⊥MN,l2⊥l1,MN∩l1=M,可得l2⊥平面ABN.由已知MN⊥l1,AM=MB=MN,可知AN=NB且AN⊥NB.又AN为AC在平面ABN内的射影.∴AC⊥NB(Ⅱ)∵AM=MB=MN,MN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由中垂线的性质可得AN=BN,∴Rt△CAN≌Rt△CNB,∴AC=BC,又已知∠ACB=60°,因此△ABC为正三角形.∵Rt△ANB≌Rt△CNB,∴NC=NA=NB,因此N在平面ABC内的射影H是正三角形ABC的中心,连接BH,∠NBH为NB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在Rt△NHB中,cos∠NBH===.20.(12分)(2006•全国卷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个以和为焦点、离心率为的椭圆,设椭圆在第一象限的部分为曲线C,动点P在C上,C在点P处的切线与x、y轴的交点分别为A、B,且向量.求:(Ⅰ)点M的轨迹方程;(Ⅱ)的最小值.【分析】(1)利用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设P(x0,y0),M(x,y),利用点M 的坐标来表示点P的坐标,最后根据x0,y0满足C的方程即可求得;(2)先将用含点M的坐标的函数来表示,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此函数的最小值即可.【解答】解:(I)椭圆方程可写为:+=1式中a>b>0,且得a2=4,b2=1,所以曲线C的方程为:x2+=1(x>0,y>0).y=2(0<x<1)y'=﹣设P(x0,y0),因P在C上,有0<x0<1,y0=2,y'|x=x0=﹣,得切线AB的方程为:y=﹣(x﹣x0)+y0.设A(x,0)和B(0,y),由切线方程得x=,y=.由=+得M的坐标为(x,y),由x0,y0满足C的方程,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1(x>1,y>2)(Ⅱ)||2=x2+y2,y2==4+,∴||2=x2﹣1++5≥4+5=9.且当x2﹣1=,即x=>1时,上式取等号.故||的最小值为3.21.(14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函数.(Ⅰ)设a>0,讨论y=f(x)的单调性;(Ⅱ)若对任意x∈(0,1)恒有f(x)>1,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Ⅰ)根据分母不为0得到f(x)的定义域,求出f'(x),利用a的范围得到导函数的正负讨论函数的增减性即可得到f(x)的单调区间;(Ⅱ)若对任意x∈(0,1)恒有f(x)>1即要讨论当0<a≤2时,当a>2时,当a≤0时三种情况讨论得到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Ⅰ)f(x)的定义域为(﹣∞,1)∪(1,+∞).对f(x)求导数得f'(x)=e﹣ax.(ⅰ)当a=2时,f'(x)=e﹣2x,f'(x)在(﹣∞,0),(0,1)和(1,+∞)均大于0,所以f(x)在(﹣∞,1),(1,+∞)为增函数.(ⅱ)当0<a<2时,f'(x)>0,f(x)在(﹣∞,1),(1,+∞)为增函数.(ⅲ)当a>2时,0<<1,令f'(x)=0,解得x1=,x2=.当x变化时,f′(x)和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x (1,+∞)f′+﹣++(x)↑↓↑↑f(x)f(x)在(﹣∞,),(,1),(1,+∞)为增函数,f(x)在(,)为减函数.(Ⅱ)(ⅰ)当0<a≤2时,由(Ⅰ)知:对任意x∈(0,1)恒有f(x)>f(0)=1.(ⅱ)当a>2时,取x0=∈(0,1),则由(Ⅰ)知f(x0)<f(0)=1(ⅲ)当a≤0时,对任意x∈(0,1),恒有>1且e﹣ax≥1,得f(x)=e ﹣ax ≥>1.综上当且仅当a∈(﹣∞,2]时,对任意x∈(0,1)恒有f(x)>1.22.(12分)(2006•全国卷Ⅰ)设数列{a n}的前n 项的和,n=1,2,3,…(Ⅰ)求首项a1与通项a n;(Ⅱ)设,n=1,2,3,…,证明:.【分析】对于(Ⅰ)首先由数列{a n}的前n项的和求首项a1与通项a n,可先求出S n,然后有a n=S n﹣S n﹣1,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从而求解;﹣1对于(Ⅱ)已知,n=1,2,3,…,将a n=4n﹣2n代入S n=a n﹣×2n+1+,n=1,2,3,得S n=×(4n﹣2n)﹣×2n+1+=×(2n+1﹣1)(2n+1﹣2)然后再利用求和公式进行求解.【解答】解:(Ⅰ)由S n=a n﹣×2n+1+,n=1,2,3,①得a1=S1=a1﹣×4+所以a1=2.=a n﹣1﹣×2n+,n=2,3,4,再由①有S n﹣1将①和②相减得:a n=S n﹣S n﹣1=(a n﹣a n﹣1)﹣×(2n+1﹣2n),n=2,3,整理得:a n+2n=4(a n﹣1+2n﹣1),n=2,3,因而数列{a n+2n}是首项为a1+2=4,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即:a n+2n=4×4n﹣1=4n,n=1,2,3,因而a n=4n﹣2n,n=1,2,3,(Ⅱ)将a n=4n﹣2n代入①得S n=×(4n﹣2n)﹣×2n+1+=×(2n+1﹣1)(2n+1﹣2)=×(2n+1﹣1)(2n﹣1)T n==×=×(﹣)所以,=﹣)=×(﹣)<(1﹣)。

2006年高考全国2卷(理数)超详细试卷答案

2006年高考全国2卷(理数)超详细试卷答案

绝密★启用前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P (A +B ) =P (A ) +P (B ) 24R S π=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 =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234R V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k n k kn n P P C k P --=)1()(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1log |||,3||2>=<=x x N x x M ,则=N M(A)φ(B )|30||<<x x (C)|31||<<x x(D )|32||<<x x (2)函数y = sin 2x cos 2x 的最小正周期是(A )2π(B )4π(C )4π(D)2π(3)=-2)1(3i(A )i 23 (B )i 23-(C)i (D )-i(4)过球的一条半径的中点,作垂直于该半径的平面,则所得截面的面积与球的表面积的比为(A )163 (B )169 (C )83 (D )329 (5)已知△ABC 的顶点B 、C 在椭圆1322=+y x ,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ABC 的周长是 (A)32 (B )6(C )34 (D )12(6)函数)0(1ln >+=x x y 的反函数为(A))(1R x ey x ∈=+ (B ))(1R x ey x ∈=-(C ))1(1>=+x e y x(D ))1(1>=-x e y x(7)如图,平面α⊥平面β,A ∈α,B ∈β,AB 与两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4π和6π,过A 、B 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 线,垂足为‘、B A ',则AB:‘B A '=(A )2:1(B )3:1(C )3:2 (D)4:3(8)函数)(x f y =的图像与函数)0(log )(2>=x x x g 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则)(x f 的表达式为(A))0(log 1)(2>=x xx f (B ))0()(log 1)(2<-=x x x f(C))0(log )(2>-=x x x f (D ))0)((log )(2<--=x x x f(9)已知双曲线12222=-b y a x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x y 34=,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35 (B )34 (C)45 (D )23(10)若=-=)(cos ,2cos 3)(sin x f x x f 则 (A )x 2cos 3- (B )3x 2sin - (C )x 2cos 3+ (D)x 2sin 3+(11)设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163=S S ,则=126S S (A )103(B)31 (C)81 (D )91 (12)函数∑→-=191)(n n x x f 的最小值为 (A )190 (B )171 (C)90 (D )45绝密 ★ 启用前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注意事项:本卷共2页,10小题,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在答题卡上。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理科数学试题及解答(WORD版)[1]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理科数学试题及解答(WORD版)[1]

A
B
C
D
E
A1
B1
C1
O
z
x
y
·=0,∴ED⊥BB1.
又=(-2a,0,2c),
·=0,∴ED⊥AC1, ……6分
所以ED是异面直线BB1与AC1的公垂线.
(Ⅱ)不妨设A(1,0,0),则B(0,1,0),C(-1,0,0),A1(1,0,
2),
=(-1,-1,0),=(-1,1,0),=(0,0,2),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
(I)证明:ED为异面直线与的公垂线; (II)设求二面角的大小。
(20)(本小题12分) 设函数若对所有的都有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为14分)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A、B是抛物线上的两动点,且过A、B两点分
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要从这10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方 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元)月收入段应抽出_____ 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 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向量 (I)若求 (II)求的最大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 某批产品成箱包装,每箱5件,一用户在购进该批产品前先取出3箱,再 从每箱中任意出取2件产品进行检验。设取出的第一、二、三箱中分别 有0件、1件、2件二等品,其余为一等品。 (I)用表示抽检的6件产品中二等品的件数,求的分布列及的数学期 望; (II)若抽检的6件产品中有2件或2件以上二等品,用户就拒绝购买这批 产品,求这批产品被用户拒绝的概率。
别作抛物线的切线,设其交点为M。 (I)证明为定值; (II)设的面积为S,写出的表达式,并求S的最小值。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试题参考答案评分说明:1. 本解答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参考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2. 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3. 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 1.B 2.D 3.A 4.B 5.C 6.B 7.C 8.A 9.D 10.B 11.B 12.B 二、填空题 13.π314.11 15.2400 16.π6三、解答题 17.解:由πA B C ++=,得π222B C A+=-, 所以有cos sin 22B C A+=. 22cos 2cos2cos 2sin212sin 2sin22132(sin )222B CA AA A AA ++=+=-+=--+.当1sin 22A =,即π3A =时,cos 2cos 2BC A ++取得最大值32. 18.解:(I )设i A 表示事件“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 有效的小白鼠有i 只”,012i =,,, i B 表示事件“一个试验组中,服用B 有效的小白鼠有i 只”,012i =,,. 依题意有12124224()2()339339P A P A =⨯⨯==⨯=,.01111111()()2224222P B P B =⨯==⨯⨯=,.所求的概率为010212()()()p P B A P B A P B A =++141414494929=⨯+⨯+⨯ 49=. (II )ξ的可能值为0,1,2,3且ξ~4(3)9B ,. 35125(0)9729P ξ⎛⎫===⎪⎝⎭, 2134100(1)C 9243P ξ5⎛⎫==⨯⨯=⎪9⎝⎭, 223480(2)C 9243P ξ5⎛⎫==⨯⨯= ⎪9⎝⎭, 364(3)729P ξ4⎛⎫===⎪9⎝⎭. ξ的分布列为数学期望393E ξ=⨯=.19.解法一:(I )由已知2211l MN l l MN l M ⊥⊥= ,,,可得2l ⊥平面ABN .由已知1MN l AM MB MN⊥==,,可知A N N B =且AN NB ⊥. 又AN 为AC 在平面ABN 内的射影,AC NB ∴⊥. (II )Rt Rt CNA CNB △≌△,AC BC ∴=,又已知60ACB =︒∠,因此ABC △为正三角形. Rt Rt ANB CNB △≌△,NC NA NB ∴==,因此N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H 是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连结BH NBH ,∠为N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AB CHN1l2lM在Rt NHB △中,cos 3ABHB NBH NB ===∠ 解法二: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M xyz -. 令1MN =,则有(100)(100)(010)A B N -,,,,,,,,. (I )MN 是12l l ,的公垂线,21l l ⊥,2l ∴⊥平面ABN . 2l ∴平行于z 轴.故可设(01)C m ,,. 于是(11)(110)AC m NB ==-,,,,,, 1(1)00AC NB =+-+=,AC NB ∴⊥.(II )(11)(11)AC m BC m ==- ,,,,,.||||AC BC ∴=,又已知60ACB =︒∠,ABC ∴△为正三角形,2AC BC AB ===. 在Rt CNB △中,NBNC =C . 连结MC ,作NH MC ⊥于H,设(0)(0)H λλ>,.(01)HN MC λ∴=-= ,,.11203HN MC λλλ=--=∴= ,.103H ⎛∴ ⎝⎭,,,可得203⎛= ⎝⎭ ,,HN ,连结BH ,则 113BH ⎛=- ⎝⎭ ,,, 220099HN BH HN BH =+-=∴⊥ ,,又MC BH H = ,∴HN ⊥平面ABC ,NBH ∠为N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又(110)BN =-,,,l43cosBH BNNBHBH BN∴===∠.20.解:(I)椭圆方程可写为22221y xa b+=,式中0a b>>,且2232a ba⎧-==⎩,得2241a b==,,所以曲线C的方程为221(00)4yx x y+=>>,.1)y x=<<,y'=设00()P x y,,因P在C上,有00401|x xxx y yy='<<==-,,得切线AB的方程为004()xy x x yy=--+.设()0A x,和()B y,,由切线方程得1xx=,4yy=.由OM OA OB=+得M的坐标为()x y,,由x,y满足C的方程,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2214112x yx y+=>>,.(II)222||OM x y=+,222444111yxx==+--,2224||154591OM xx∴=-+++=-≥,且当22411x x -=-,即1x =>时,上式取等号. 故||OM的最小值为3.21.解:(I )()f x 的定义域为(1)(1)-∞+∞ ,,.对()f x 求导数得 222()e .(1)axax a f x x -+-'=-(i )当2a =时,2222()e (1)xx f x x -'=-,()f x '在(0)(01)-∞,,,和(1)+∞,均大于0,所以()f x 在(1)(1)-∞∞,,,+为增函数. (ii )当02a <<时,()0f x '>,()f x 在(1)(1)-∞+∞,,为增函数. (iii )当2a >时,201a a-<<.令()0f x '=,解得1x =2x = 当x 变化时,()f x '和()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f x 在⎛-∞ ⎝,,⎫⎪⎪⎭,()1+∞,为增函数,()f x 在⎛ ⎝为减函数.(II )(i )当02a <≤时,由(I )知:对任意(01)x ∈, 恒有 ()(0)1f x f >=.(ii )当2a >时,取0(01)x =,,则由(I )知0()(0)1f x f <=.(iii )当0a ≤时,对任意(01)x ∈,,恒有111xx+>-且e 1ax -≥,得 11()e 111ax x xf x x x-++=>--≥. 综上当且仅当(2]a ∈-∞,时,对任意(01)x ∈,恒有()1f x >. 22.解:(I )由14122333n n n S a +=-⨯+,1n =,2,3, ,① 得1114124333a S a ==-⨯+,所以12a =.再由①有114122333n n n S a --=-⨯+,2n =,3, .②将①和②相减得()()111412233n nn n n n n a S S a a +--=-=--⨯-,2n =,3, ,整理得()11242n n n n a a --+=+,2n =,3, ,因而数列{}2nn a +是首项为124a +=,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即12444n n n n a -+=⨯=,1n =,2,3, ,因而42n n n a =-,1n =,2,3, .(II )将42n n n a =-代入①得()1412422333n n n n S +=⨯--⨯+()()11121223n n ++=⨯--()()1221213n n +=⨯--.()()112323112221212121n n n n n n n n T S ++⎛⎫==⨯=⨯- ⎪---⨯-⎝⎭,所以,11131122121nn i i i i i T +==⎛⎫=- ⎪--⎝⎭∑∑1131122121n +⎛⎫=⨯- ⎪--⎝⎭<32.B卷选择题答案1.A2.C 3.B 4.A 5.D 6.A 7.D8.B9.C10.A 11.A12.A。

2006年四川高考理科数学含答案详解解析版

2006年四川高考理科数学含答案详解解析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数 学(理工农医类)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

第Ⅱ卷3到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是表面积公式)()()(B P A P B A P +=+ 24R S π=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B P A P B A P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334R V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kn k kn n P P C k P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A=|560,|213,x x x B x x -+≤=->则集合A B I =(A ){}|23x x ≤≤(B ){}|23x x ≤<(C ){}|23x x <≤ (D ){}|13x x -<< 2.复数()313i -的虚部为(A )3. (B )-3. (C )2 (D )-2. 3. 已知23,1(),2,1x x f x x +≠⎧=⎨=⎩ 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f(x)在x=1处连续 (B )f(1)=5 (C )1lim ()2x f x →=-(D )1lim ()5x f x →= 4. 已知二面角l αβ--的大小为060,m n 、为异面直线,m n αβ⊥⊥且,,m n 则、 所成的角为 (A )030 (B )060 (C )090 (D )0120 5. 下列函数中,图像的一部分如右图所示的是(A )sin()6y x π=+ (B )sin(2)6y x π=- (C )cos(4)3y x π=- (D )cos(2)6y x π=- 6. 已知两定点(2,0),A -(1,0),B 如果动点P 满足条件2,PA PB =则点P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A )π(B )4π (C )8π (D )9π 7.如图, 已知正六边形123456PP P P P P ,下列向量的数量积中最大的是(A )1213PP PP •u u u u r u u u u r (B )1214PP PP •u u u u r u u u u r (C )1215PP PP •u u u u r u u u u r(D )1216PP PP •u u u u r u u u u r 8. 某厂生产甲产品每千克需用原料A 和原料B 分别为11a b 、千克,生产乙产品每千克需用原料A 和原料B 分别为22a b 、千克。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试题参考答案(四川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试题参考答案(四川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数学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C 2.D 3.D 4.B 5.D 6.B7.A8.C 9.A 10.C 11.A 12.B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4分,共16分. 13.14.11015.35 16.①③三、解答题17.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公式以及倍角公式,考查应用、分析和计算能力.满分12分. 解:(I)1((cos sin )1m n A A =∴-= ,,.cos 1A A -=,12sin cos 12A A ⎛⎫= ⎪ ⎪⎝⎭, π1sin 62⎛⎫-= ⎪⎝⎭A .ππ5π0π666ππ66π3<<-<-<∴-=∴= ,.A A A A(II )由题知2212sin cos 3cos sin B BB B+=--,整理得 22sin sin cos 2cos 0B B B B --=.2cos 0tan tan 20B B B ≠∴--= ,.tan 2B ∴=或tan 1B =-.而tan 1B =-使22cos sin 0B B -=,舍去.tan 2B ∴=.tan tan[π()]tan()C A B A B =-+=-+tan tan1tan tan811A BA B+=--+==18.本小题主要考查相互独立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等概率的计算方法,考查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解:记“甲理论考核合格”为事件1A;“乙理论考核合格”为事件2A;“丙理论考核合格”为事件3A;记事件iA为事件iA的对立事件,123i=,,.记“甲实验考核合格”为事件1B;“乙实验考核合格”为事件2B;“丙实验考核合格”为事件3B.(I)记“理论考核中至少有两人合格”为事件C,记C为事件C的对立事件.解法1:123123123123123123123123()()()()()()0.90.8P C P A A A A A A A A A A A AP A A A P A A A P A A A P A A A=+++=+++=⨯⨯0.3+0.9⨯0.2⨯0.7+0.1⨯0.8⨯0.7+0.9⨯0.8⨯0.7=0.902解法2:123123123123123123123123()1()1()1[()()()()]1(0.10.2=-=-+++=-+++=-⨯⨯0.3+0.9⨯0.2⨯0.3+0.1⨯0.8⨯0.3+0.1⨯0.2⨯0.7)=1-0.098=0.902P C P CP A A A A A A A A A A A AP A A A P A A A P A A A P A A A所以,理论考核中至少有两人合格的概率为0.902.(II)记“三人该课程都合格”为事件D112233112233112233()[()()()]()()()()()()()()()0.9====⨯0.8⨯0.8⨯0.7⨯0.7⨯0.90.254P D P A B A B A BP A B P A B P A BP A P B P A P B P A P B≈所以,这三人该课程考核都合格的概率约为0.254.19.本小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概念、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关系等基础知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运算能力.满分12分.解法一:(I )证明:取CD 的中点K ,连结MK NK ,.M N K ,,分别为1AE CD CD ,,的中点,1MK AD NK DD ∴,∥∥,MK ∴∥面11ADD A NK ,∥面11ADD A .∴面MNK ∥面11ADD A .MN ∴∥面11ADD A .(II )设F 为AD 的中点,P 为11A D 的中点,1PF D D ∴∥.PF ∴⊥面ABCD .作FH AE ⊥,交AE 于H ,连接PH ,则由三垂线定理得AE PH ⊥. 从而PHF ∠为二面角P AE D --的平面角.在Rt AEF △中,22a AF EF a AE ===,,,2a aAF EF FH AE === , 在Rt PFH △中,1tan ∠===DD PF PHF FH FH , 故二面角P AE D --的大小是. (III)211112444ECD NEP P S S BC CD a a ==== 1矩形△. 作1DQ CD ⊥,交1CD 于Q ,由11A D ⊥面11CDD C , 得11A D DQ ⊥,DQ ∴⊥面11BCD A .在1Rt CDD △中,11CD DD DQ CD === ,13P DEN D NEP NEP V V S DQ --== △∴213a =,36a =. 解法二:以D 为原点,DA ,DC ,1DD 所在的 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0)A a 0,,,()B a a 20,,,(020)C a ,,,1(0),,A a a ,1(00)D a ,,.E P M N ,,,∵分别是BC ,11A D ,AE ,1CD 的中点,202a E a ⎛⎫ ⎪⎝⎭,,∴,02a P a ⎛⎫ ⎪⎝⎭,,,304a M a ⎛⎫ ⎪⎝⎭,,,02a N a ⎛⎫ ⎪⎝⎭,,.(I )3042a a MN ⎛⎫=- ⎪⎝⎭,,,取(010)n =,,,显然n ⊥面11ADD A ,0MN n = ,MN n ∴⊥. 又MN ⊄面11ADD A ,MN ∴∥面11ADD A .(II )过P 作PH AE ⊥,交AE 于H .取AD 的中点F ,则2aF ⎛⎫00 ⎪⎝⎭,,.设()H x y 0,,,则2a HP x y a ⎛⎫=-- ⎪⎝⎭ ,,,02a HF x y ⎛⎫=-- ⎪⎝⎭ ,,.又202a AE a ⎛⎫=- ⎪⎝⎭,,,由0HP AE = ,及H 在直线AE 上,可得2204244.a a x ay x y a ⎧-+-=⎪⎨⎪+=⎩,解得3334x a =,217y a =. 821717a a HP a ⎛⎫=-- ⎪⎝⎭ ,,∴,821717HF a a ⎛⎫=--0 ⎪⎝⎭,,.0HF AE =∴.即HF AE ⊥HP ∴与HF所夹的角等于二面角P AE D --的大小.cos HP <,HP HF HF HP HF>==故二面角P AE D --的大小等于. (III )设1111()n x y z =,,为平面DEN 的法向量,则1n DE ⊥,1n DN⊥.又2a DE a ⎛⎫=20 ⎪⎝⎭ ,,,02a DN a ⎛⎫= ⎪⎝⎭ ,,,02a DP a ⎛⎫= ⎪⎝⎭ ,,.11112020.2ax ay a ay z ⎧+=⎪⎪⎨⎪+=⎪⎩,∴即111142.x y z y =-⎧⎨=-⎩,∴可取1(412)n =-,,.P ∴点到平面DEN的距离为11DP n d n ===.cos DE DN DE DN DE DN∴==,.sin DE DN = ,.21sin 28DENS DE DN DE DN a == △,32113386P DENDEN a V S d a -==⨯= △. (20)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数运算、导数运算和极值运算的能力,同时考查分类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满分12分. 解:(Ⅰ)由题意,{}n a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前n 项和2112(1)2n n S n n ++-== ,2ln ln 2ln n S n n ==.()2ln1ln2ln 2ln(!)n U n n =+++=….(Ⅱ)222222(!)()2(!)2(!)2n U n n nn e n x F x x x n n n n n===. 21()n n F x x -'=.()()222111221(01)1()()(1)1(1).1n n nk n k k k k nx x x x T x F x x n x x x x x -==⎧-⎪<<-⎪⎪'====⎨⎪-⎪>⎪-⎩∑∑, ,222122221lim 1(01)1()lim lim 1(1)()1111lim (1).1nn n n n n n n n n x x x T x n x T x n x x xx x +→∞→∞→∞+→∞⎧⎪⎪-⎪=<<⎪-⎪⎪===⎨+⎪⎪⎛⎫- ⎪⎪⎝⎭⎪=>⎛⎫⎪- ⎪⎪⎝⎭⎩,, (21)本小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以及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解: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曲线E是以()1F,)2F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且c =1a =,易知1b =.故曲线E 的方程为221(0)x y x -=<.设()()1122A x y B x y ,,,,由题意建立方程组2211.y kx x y =-⎧⎨-=⎩,消去y ,得 ()221220k xkx -+-=.又已知直线与双曲线左支交于A B ,两点,有22212212210(2)8(1)0201201k k k k x x k x x k ⎧-≠⎪∆=+->⎪⎪-⎨+=<-⎪⎪-=>⎪-⎩,,,.解得1k <-.又12|||AB x x =-=2241k -=⨯-=依题意得=整理后得422855250k k -+=,257k ∴=,或254k =. 但1k<<-,k ∴=. 故直线AB 10y ++=. 设()c c C x y ,,由已知OA OB mOC +=,得()()()1122c c x y x y mx my +=,,,,()()12120c c x x y y x y m mm ++⎛⎫∴=≠ ⎪⎝⎭,,,又()2121212222222228111k k x x y y k x x k k k +==-+=+-=-==---. ∴点8C m m ⎛⎫-⎪ ⎪⎝⎭,. 将点C 的坐标代入曲线E 的方程,得2280641m m-=. 得4m =±,但当4m =-时,所得的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不合题意.4m ∴=.C 点坐标为().C 到AB13=.ABC ∴△的面积1123S =⨯= (22)本小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函数的性质和平均值不等式等知识及综合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满分14分. 证明:(Ⅰ)由22()ln f x x a x x=++, 得()()()()1222121212111ln ln 222f x f x a x x x x x x +⎛⎫=+++++ ⎪⎝⎭ ()2212121212x x x x a x x +=+++. 2121212124ln 222x x x x x x f a x x +++⎛⎫⎛⎫=++ ⎪ ⎪+⎝⎭⎝⎭.而()()2222212121212112242x x x x x x x x +⎛⎫⎡⎤+>++= ⎪⎣⎦⎝⎭, ①又()()2221212121224x x x x x x x x +=++>,1212124x x x x x x+∴>+.② 1212ln 22x x x x++<∴<,. 120ln 2x xa a a +∴ ≤,. ③由①,②,③,得()22212121212121214ln ln 222x x x x x x x x a a x x x x +++⎛⎫+++++ ⎪+⎝⎭. 即1212()()22f x f x x x f ++⎛⎫> ⎪⎝⎭.(Ⅱ)证法一:由()22ln f x x a x x =++,得()222af x x x x'=-+,()()12122211222222a a f x f x x x x x x x ⎛⎫⎛⎫''∴-=-+--+ ⎪ ⎪⎝⎭⎝⎭()121222121222x x ax x x x x x +=-+- . ()()()121212221212221x x af x f x x x x x x x +''->-⇔+->. 下面证明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12x x ,,有()12221212221x x ax x x x ++->恒成立. 即证()1212122x x a x x x x +<+成立.()121212122x x x x x x x x ++>+设()24()0t u t t t t==+>, 则24()2u t t t '=-. 令()0u t '=,得t =()4u t a >≥≥. ()1212122x x x x a x x +∴+>.∴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12x x ,,恒有()()1212f x f x x x ''->-.证法二:由22()ln f x x a x x =++,得22()2a f x x x x'=-+. 121222112222()()22a a f x f x x x x x x x ⎛⎫⎛⎫''∴-=-+--+ ⎪ ⎪⎝⎭⎝⎭()121222121222x x ax x x x x x +=-+- . 12x x ,是两个不相等的正数, ()()()123322121212122444222x x aax x x x x x x x +∴+->+-+-≥.设32()244(0)t u t t t t ==+->. 则()4(32)u t t t '=-,列表:38127u ∴>≥. 即()12221212221x x ax x x x ++->. ()121212122212122()()2x x af x f x x x x x x x x x +''∴-=-+->- .。

范文:高考卷06届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全国Ⅱ.理)含详解

范文:高考卷06届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全国Ⅱ.理)含详解

高考卷,06届,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全国Ⅱ.理)含详解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球的表面公式P(A+B)=P(A)+P(B)S=4πR2如果事件A、B 相互独立,那么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P(AB)=P(A)P(B)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V=πR2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P(k)=Pk(1-P)n-k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M={x|x<3},N={x|log2x>1},则M∩N=(A)(B){x|0<x<3}(C){x|1<x<3}(D){x|2<x<3}(2)函数y=sin2xcos2x的最小正周期是(A)2π(B)4π(C)(D)(3)=(A)i(B)-i(C)(D)-(4)过球的一条半径的中点,作垂直于该半径的平面,则所得截面的面积与球的表面积的比为(A)(B)(C)(D)(5)已知△ABC的顶点B、C在椭圆+y2=1上,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边上,则△ABC的周长是(A)2(B)6(C)4(D)12(6)函数y=lnx-1(x>0)的反函数为(A)y=ex+1(x∈R)(B)y=ex-1(x∈R)(C)y=ex+1(x>1)(D)y=ex-1(x>1)αβABA′B′(7)如图,平面α⊥平面β,A∈α,B∈β,AB与两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和,过A、B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垂足为A′、B′,则AB∶A′B′=(A)2∶1(B)3∶1(C)3∶2(D)4∶3(8)函数y=f(x)的图像与函数g(x)=log2x(x>0)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则f(x)的表达式为(A)f(x)=(x>0)(B)f(x)=log2(-x)(x<0)(C)f(x)=-log2x(x>0)(D)f(x)=-log2(-x)(x<0)(9)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x,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B)(C)(D)(10)若f(sinx)=3-cos2x,则f(cosx)=(A)3-cos2x(B)3-sin2x(C)3+cos2x(D)3+sin2x(11)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则=(A)(B)(C)(D)(12)函数f(x)=的最小值为(A)190(B)171(C)90(D)45绝密★启用前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第Ⅱ卷(本卷共10小题,共90分)注意事项:1.考生不能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必须答在答题卡上.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3)在(x4+)10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用数字作答)(14)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且AB=1,BC=4,则边BC上的中线AD的长为.(15)过点(1,)的直线l将圆(x-2)2+y2=4分成两段弧,当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时,直线l的斜率k=.(16)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要从这10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2500,3000)(元)月收入段应抽出人.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月收入(元)频率/组距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向量a=(sinθ,1),b=(1,cosθ),-<θ<.(Ⅰ)若a⊥b,求θ;(Ⅱ)求|a+b|的最大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批产品成箱包装,每箱5件.一用户在购进该批产品前先取出3箱,再从每箱中任意抽取2件产品进行检验.设取出的第一、二、三箱中分别有0件、1件、2件二等品,其余为一等品.(Ⅰ)用ξ表示抽检的6件产品中二等品的件数,求ξ的分布列及ξ的数学期望;(Ⅱ)若抽检的6件产品中有2件或2件以上二等品,用户就拒绝购买这批产品,求这批产品级用户拒绝的概率.(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D、E分别为BB1、AC1的中点.ABCDEA1B1C1(Ⅰ)证明:ED为异面直线BB1与AC1的公垂线;(Ⅱ)设AA1=AC=AB,求二面角A1-AD-C1的大小.(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f(x)=(x+1)ln(x+1),若对所有的x≥0,都有f(x)≥ax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1)(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抛物线x2=4y的焦点为F,A、B是抛物线上的两动点,且=λ(λ>0).过A、B 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设其交点为M.(Ⅰ)证明·为定值;(Ⅱ)设△ABM的面积为S,写出S=f(λ)的表达式,并求S的最小值.(22)(本小题满分12分)(Ⅰ)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方程x2-anx-an=0有一根为Sn-1,n=1,2,3,….求a1,a2;(Ⅱ){an}的通项公式.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试题(必修+选修Ⅱ)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评分说明:1.本解答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参考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2.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3.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4.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一、选择题⑴D⑵D⑶A⑷A⑸C⑹B⑺A⑻D⑼A⑽C⑾A⑿C二、填空题⒀45⒁⒂⒃25三、解答题17.解:(Ⅰ)若a⊥b,则sinθ+cosθ=0,……………2分由此得tanθ=-1(-<θ<),所以θ=-;………………4分(Ⅱ)由a=(sinθ,1),b=(1,cosθ)得|a+b|===,………………10分当sin(θ+)=1时,|a+b|取得最大值,即当θ=时,|a+b|最大值为+1.……12分18.解:(Ⅰ)ξ可能的取值为0,1,2,3.P(ξ=0)=·==P(ξ=1)=·+·=P(ξ=2)=·+·=P(ξ=3)=·=.………………8分ξ的分布列为ξ0123P数学期望为Eξ=1.2.(Ⅱ)所求的概率为p=P(ξ≥2)=P(ξ=2)+P(ξ=3)=+=……………12分19.解法一:ABCDEA1B1C1OF(Ⅰ)设O为AC中点,连接EO,BO,则EOC1C,又C1CB1B,所以EODB,EOBD为平行四边形,ED∥OB.……2分∵AB=BC,∴BO⊥AC,又平面ABC⊥平面ACC1A1,BOÌ面ABC,故BO⊥平面ACC1A1,∴ED⊥平面ACC1A1,BD⊥AC1,ED⊥CC1,∴ED⊥BB1,ED为异面直线AC1与BB1的公垂线.……6分(Ⅱ)连接A1E,由AA1=AC=AB可知,A1ACC1为正方形,∴A1E⊥AC1,又由ED⊥平面ACC1A1和EDÌ平面ADC1知平面ADC1⊥平面A1ACC1,∴A1E⊥平面ADC1.作EF⊥AD,垂足为F,连接A1F,则A1F⊥AD,∠A1FE为二面角A1-AD-C1的平面角.不妨设AA1=2,则AC=2,AB=ED=OB=1,EF==,t an∠A1FE=,∴∠A1FE=60°.所以二面角A1-AD-C1为60°.………12分解法二:(Ⅰ)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O-xyz,其中原点O为AC的中点.设A(a,0,0),B(0,b,0),B1(0,b,2c).则C(-a,0,0),C1(-a,0,2c),E(0,0,c),D(0,b,c).……3分ABCDEA1B1C1Ozxy=(0,b,0),=(0,0,2c).·=0,∴ED⊥BB1.又=(-2a,0,2c),·=0,∴ED⊥AC1,……6分所以ED是异面直线BB1与AC1的公垂线.(Ⅱ)不妨设A(1,0,0),则B(0,1,0),C(-1,0,0),A1(1,0,2),=(-1,-1,0),=(-1,1,0),=(0,0,2),·=0,·=0,即BC⊥AB,BC⊥AA1,又AB∩AA1=A,∴BC⊥平面A1AD.又E(0,0,1),D(0,1,1),C(-1,0,1),=(-1,0,-1),=(-1,0,1),=(0,1,0),·=0,·=0,即EC⊥AE,EC⊥ED,又AE∩ED=E,∴EC⊥面C1AD.……10分cos<,>==,即得和的夹角为60°.所以二面角A1-AD-C1为60°.………12分20.解法一:令g(x)=(x+1)ln(x+1)-ax,对函数g(x)求导数:g′(x)=ln(x+1)+1-a令g′(x)=0,解得x=ea-1-1,……5分(i)当a≤1时,对所有x>0,g′(x)>0,所以g(x)在[0,+∞)上是增函数,又g(0)=0,所以对x≥0,都有g(x)≥g(0),即当a≤1时,对于所有x≥0,都有f(x)≥ax.……9分(ii)当a>1时,对于0<x<ea-1-1,g′(x)<0,所以g(x)在(0,ea-1-1)是减函数,又g(0)=0,所以对0<x<ea-1-1,都有g(x)<g(0),即当a>1时,不是对所有的x≥0,都有f(x)≥ax成立.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1].……12分解法二:令g(x)=(x+1)ln(x+1)-ax,于是不等式f(x)≥ax成立即为g(x)≥g(0)成立.……3分对函数g(x)求导数:g′(x)=ln(x+1)+1-a令g′(x)=0,解得x=ea-1-1,……6分当x>ea-1-1时,g′(x)>0,g(x)为增函数,当-1<x<ea-1-1,g′(x)<0,g(x)为减函数,……9分所以要对所有x≥0都有g(x)≥g(0)充要条件为ea-1-1≤0.由此得a≤1,即a的取值范围是(-∞,1].……12分21.解:(Ⅰ)由已知条件,得F(0,1),λ>0.设A(x1,y1),B(x2,y2).由=λ,即得(-x1,1-y)=λ(x2,y2-1),将①式两边平方并把y1=x12,y2=x22代入得y1=λ2y2③解②、③式得y1=λ,y2=,且有x1x2=-λx22=-4λy2=-4,抛物线方程为y=x2,求导得y′=x.所以过抛物线上A、B两点的切线方程分别是y=x1(x-x1)+y1,y=x2(x-x2)+y2,即y=x1x-x12,y=x2x-x22.解出两条切线的交点M的坐标为(,)=(,-1).……4分所以·=(,-2)·(x2-x1,y2-y1)=(x22-x12)-2(x22-x12)=0所以·为定值,其值为0.……7分(Ⅱ)由(Ⅰ)知在△ABM中,FM⊥AB,因而S=|AB||FM|.|FM|=====+.因为|AF|、|BF|分别等于A、B到抛物线准线y=-1的距离,所以|AB|=|AF|+|BF|=y1+y2+2=λ++2=(+)2.于是S=|AB||FM|=(+)3,由+≥2知S≥4,且当λ=1时,S取得最小值4.22.解:(Ⅰ)当n=1时,x2-a1x-a1=0有一根为S1-1=a1-1,于是(a1-1)2-a1(a1-1)-a1=0,解得a1=.当n=2时,x2-a2x -a2=0有一根为S2-1=a2-,于是(a2-)2-a2(a2-)-a2=0,解得a1=.(Ⅱ)由题设(Sn-1)2-an(Sn-1)-an=0,即Sn2-2Sn+1-anSn=0.当n≥2时,an =Sn-Sn-1,代入上式得Sn-1Sn-2Sn+1=0①由(Ⅰ)知S1=a1=,S2=a1+a2=+=.由①可得S3=.由此猜想Sn=,n=1,2,3,….……8分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结论.(i)n=1时已知结论成立.(ii)假设n=k时结论成立,即Sk=,当n=k+1时,由①得Sk+1=,即Sk+1=,故n=k+1时结论也成立.综上,由(i)、(ii)可知Sn=对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10分于是当n≥2时,an =Sn-Sn-1=-=,又n=1时,a1==,所以{an}的通项公式an=,n=1,2,3,….……12分2006高考数学试题全国II卷理科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含详解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含详解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韩先华编辑数 学(理工农医类)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

第Ⅱ卷3到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是表面积公式)()()(B P A P B A P +=+ 24R S π=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B P A P B A P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334R V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kn k kn n P P C k P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A=|560,|213,x x x B x x -+≤=->则集合A B =(A ){}|23x x ≤≤(B ){}|23x x ≤<(C ){}|23x x <≤ (D ){}|13x x -<< 2.复数()313i -的虚部为(A )3. (B )-3. (C )2 (D )-2. 3. 已知23,1(),2,1x x f x x +≠⎧=⎨=⎩ 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f(x)在x=1处连续 (B )f(1)=5 (C )1lim ()2x f x →=-(D )1lim ()5x f x →= 4. 已知二面角l αβ--的大小为060,m n 、为异面直线,m n αβ⊥⊥且,,m n 则、 所成的角为 (A )030 (B )060 (C )090 (D )0120 5. 下列函数中,图像的一部分如右图所示的是(A )sin()6y x π=+ (B )sin(2)6y x π=- (C )cos(4)3y x π=- (D )cos(2)6y x π=- 6. 已知两定点(2,0),A -(1,0),B 如果动点P 满足条件2,PA PB =则点P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A )π(B )4π (C )8π (D )9π 7.如图, 已知正六边形123456PP P P P P ,下列向量的数量积中最大的是 (A )1213PP PP ∙ (B )1214PP PP ∙(C )1215PP PP ∙ (D )1216PP PP ∙ 8. 某厂生产甲产品每千克需用原料A 和原料B 分别为11a b 、千克,生产乙产品每千克需用原料A 和原料B 分别为22a b 、千克。

200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Word版有答案

200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Word版有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1页。

全卷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年铁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2.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D.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合成单克隆抗体3.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

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

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增长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4.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甩手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常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B.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浓度,5.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卷四川卷理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卷四川卷理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数 学(理工农医类)第I 卷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P (A- B)=P(A)P(B)2球是表面积公式S = 4二R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P(AB) = P(A) P(B)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 ,那么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P n (k)二C :P k (— P)2、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1x 2-5x +6兰2 B 丄|2x -1如,则集合An B =(A ) Cx|2—x —3?( B )fx|2 乞 x :::3l ( C )1x|2::x_3?( D )「x|—1:::x ::3]lim f(x) =2lim f (x) =5(A ) f(x)在 x=1 处连续 (B ) f(1) = 5(C ) x 1—(D ) x 14.已知二面角。

T —卩的大小为600, m 、n 为异面直线,且口丄n丄卩,则m 、n 所成的角为5.下列函数中,图像的一部分如右图所示的是球的体积公式(A) 3.(B )- 3. ( C ) 2(D )— 2.3.已知f(x)/g 2,x=1F 面结论正确的是(A) 3000 0(B)60(C )90(D) 12009.直线y = x — 3与抛物线y 2 =4x 交于 A 、B 两点,过A 、B 两点向抛物线的准线作垂线,垂足7•如图,已知正六边形pP2p3P4p5p6,下列向量的数量积中最大的是y =cos(2x )(D)66.已知两定点面积等于 A(-2,0), B(1,0),如果动点P 满足条件PA =2 PB ,则点p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 (A )二(B) 4_(C ) 8_:(D)9—I —HM(A ) pP 2 *P 1P3( B ) P 1P 2 *pP 4( C )pP2*pP5( D ) pP 2 *P1P 68.某厂生产甲产品每千克需用原料 A 和原料B 分别为引、b l千克,生产乙产品每千克需用原料A和原料B 分别为a 2、b 2千克。

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一)及解析

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一)及解析

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设集合M={x|x2﹣x<0},N={x||x|<2},则()A.M∩N=∅B.M∩N=M C.M∪N=M D.M∪N=R2.(5分)已知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则()A.f(2x)=e2x(x∈R)B.f(2x)=ln2•lnx(x>0)C.f(2x)=2e x(x∈R)D.f(2x)=lnx+ln2(x>0)3.(5分)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A.B.﹣4 C.4 D.4.(5分)如果复数(m2+i)(1+mi)是实数,则实数m=()A.1 B.﹣1 C.D.5.(5分)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A.B.(kπ,(k+1)π),k∈ZC.D.6.(5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且c=2a,则cosB=()A.B.C. D.7.(5分)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16πB.20πC.24πD.32π8.(5分)抛物线y=﹣x2上的点到直线4x+3y﹣8=0距离的最小值是()A.B.C.D.39.(5分)设平面向量1、2、3的和1+2+3=0.如果向量1、2、,满足|i|=2|i|,且i顺时针旋转30°后与i同向,其中i=1,2,3,3则()A.﹣1+2+3=0 B.1﹣2+3=0 C.1+2﹣3=0 D.1+2+3=010.(5分)设{a n}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a1+a2+a3=15,a1a2a3=80,则a11+a12+a13=()A.120 B.105 C.90 D.7511.(5分)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的5根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A.B.C.D.20cm212.(5分)设集合I={1,2,3,4,5}.选择I的两个非空子集A和B,要使B中最小的数大于A中最大的数,则不同的选择方法共有()A.50种B.49种C.48种D.47种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13.(4分)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长为,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14.(4分)设z=2y﹣x,式中变量x、y满足下列条件:,则z的最大值为.15.(4分)安排7位工作人员在5月1日至5月7日值班,每人值班一天,其中甲、乙二人都不安排在5月1日和2日.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种(用数字作答).16.(4分)设函数.若f(x)+f′(x)是奇函数,则φ=.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4分)17.(12分)ABC的三个内角为A、B、C,求当A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18.(12分)A、B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两种药,用若干试验组进行对比试验.每个试验组由4只小白鼠组成,其中2只服用A,另2只服用B,然后观察疗效.若在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白鼠的只数比服用B有效的多,就称该试验组为甲类组.设每只小白鼠服用A 有效的概率为,服用B有效的概率为.(Ⅰ)求一个试验组为甲类组的概率;(Ⅱ)观察3个试验组,用ξ表示这3个试验组中甲类组的个数,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19.(12分)如图,l1、l2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MN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点A、B在l1上,C在l2上,AM=MB=MN.(Ⅰ)证明AC⊥NB;(Ⅱ)若∠ACB=60°,求NB与平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20.(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个以和为焦点、离心率为的椭圆,设椭圆在第一象限的部分为曲线C,动点P在C上,C在点P处的切线与x、y轴的交点分别为A、B,且向量.求:(Ⅰ)点M的轨迹方程;(Ⅱ)的最小值.21.(14分)已知函数.(Ⅰ)设a>0,讨论y=f(x)的单调性;(Ⅱ)若对任意x∈(0,1)恒有f(x)>1,求a的取值范围.22.(12分)设数列{a n}的前n项的和,n=1,2,3,…(Ⅰ)求首项a1与通项a n;(Ⅱ)设,n=1,2,3,…,证明:.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2006•全国卷Ⅰ)设集合M={x|x2﹣x<0},N={x||x|<2},则()A.M∩N=∅B.M∩N=M C.M∪N=M D.M∪N=R【分析】M、N分别是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分别解出再求交集合并集.【解答】解:集合M={x|x2﹣x<0}={x|0<x<1},N={x||x|<2}={x|﹣2<x<2},∴M∩N=M,故选:B.2.(5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A.f(2x)=e2x(x∈R)B.f(2x)=ln2•lnx(x>0)C.f(2x)=2e x(x∈R)D.f(2x)=lnx+ln2(x>0)【分析】本题考查反函数的概念、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的关系、求反函数的方法等相关知识和方法.根据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可知f (x)是y=e x的反函数,由此可得f(x)的解析式,进而获得f(2x).【解答】解:函数y=e x的图象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f(x)是y=e x的反函数,即f(x)=lnx,∴f(2x)=ln2x=lnx+ln2(x>0),选D.3.(5分)(2006•全国卷Ⅰ)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m=()A.B.﹣4 C.4 D.【分析】由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可求出该双曲线的方程,从而求出m的值.【解答】解:双曲线mx2+y2=1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m<0,且双曲线方程为,∴m=,故选:A.4.(5分)(2006•全国卷Ⅰ)如果复数(m2+i)(1+mi)是实数,则实数m=()A.1 B.﹣1 C.D.【分析】注意到复数a+bi(a∈R,b∈R)为实数的充要条件是b=0 【解答】解:复数(m2+i)(1+mi)=(m2﹣m)+(1+m3)i是实数,∴1+m3=0,m=﹣1,选B.5.(5分)(2006•全国卷Ⅰ)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A.B.(kπ,(k+1)π),k∈ZC.D.【分析】先利用正切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函数单调增时x+的范围i,进而求得x的范围.【解答】解: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满足,∴单调增区间为,故选C6.(5分)(2006•全国卷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且c=2a,则cosB=()A.B.C. D.【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b=a,将c、b与a的关系结合余弦定理分析可得答案.【解答】解:△ABC中,a、b、c成等比数列,则b2=ac,由c=2a,则b=a,=,故选B.7.(5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A.16πB.20πC.24πD.32π【分析】先求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然后求其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再求其表面积.【解答】解: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底面积为4,正方形边长为2,正四棱柱的对角线长即球的直径为2,∴球的半径为,球的表面积是24π,故选C.8.(5分)(2006•全国卷Ⅰ)抛物线y=﹣x2上的点到直线4x+3y﹣8=0距离的最小值是()A.B.C.D.3【分析】设抛物线y=﹣x2上一点为(m,﹣m2),该点到直线4x+3y ﹣8=0的距离为,由此能够得到所求距离的最小值.【解答】解:设抛物线y=﹣x2上一点为(m,﹣m2),该点到直线4x+3y﹣8=0的距离为,分析可得,当m=时,取得最小值为,故选B.9.(5分)(2006•全国卷Ⅰ)设平面向量1、2、3的和1+2+3=0.如果向量1、2、3,满足|i|=2|i|,且i顺时针旋转30°后与i同向,其中i=1,2,3,则()A.﹣1+2+3=0 B.1﹣2+3=0 C.1+2﹣3=0 D.1+2+3=0 【分析】三个向量的和为零向量,在这三个向量前都乘以相同的系数,我们可以把系数提出公因式,括号中各项的和仍是题目已知中和为零向量的三个向量,当三个向量都按相同的方向和角度旋转时,相对关系不变.【解答】解:向量1、2、3的和1+2+3=0,向量1、2、3顺时针旋转30°后与1、2、3同向,且|i|=2|i|,∴1+2+3=0,故选D.10.(5分)(2006•全国卷Ⅰ)设{a n}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a1+a2+a3=15,a1a2a3=80,则a11+a12+a13=()A.120 B.105 C.90 D.75【分析】先由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得a2,再由a1a2a3=80求得d即可.【解答】解:{a n}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1+a2+a3=15,a1a2a3=80,∴a2=5,∴a1a3=(5﹣d)(5+d)=16,∴d=3,a12=a2+10d=35∴a11+a12+a13=105故选B.11.(5分)(2006•全国卷Ⅰ)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的5根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A.B.C.D.20cm2【分析】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令p=,则p=10.海伦公式S=≤=故排除C,D,由于等号成立的条件为10﹣a=10﹣b=10﹣c,故“=”不成立,推测当三边长相等时面积最大,故考虑当a,b,c三边长最接近时面积最大,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令p=,则p=10.由海伦公式S=知S=≤=<20<3由于等号成立的条件为10﹣a=10﹣b=10﹣c,故“=”不成立,∴S<20<3.排除C,D.由以上不等式推测,当三边长相等时面积最大,故考虑当a,b,c三边长最接近时面积最大,此时三边长为7,7,6,用2、5连接,3、4连接各为一边,第三边长为7组成三角形,此三角形面积最大,面积为,故选B.12.(5分)(2006•全国卷Ⅰ)设集合I={1,2,3,4,5}.选择I的两个非空子集A和B,要使B中最小的数大于A中最大的数,则不同的选择方法共有()A.50种B.49种C.48种D.47种【分析】解法一,根据题意,按A、B的元素数目不同,分9种情况讨论,分别计算其选法种数,进而相加可得答案;解法二,根据题意,B中最小的数大于A中最大的数,则集合A、B 中没有相同的元素,且都不是空集,按A、B中元素数目这和的情况,分4种情况讨论,分别计算其选法种数,进而相加可得答案.【解答】解:解法一,若集合A、B中分别有一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2=10种;若集合A中有一个元素,集合B中有两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3=10种;若集合A中有一个元素,集合B中有三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4=5种;若集合A中有一个元素,集合B中有四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5=1种;若集合A中有两个元素,集合B中有一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3=10种;若集合A中有两个元素,集合B中有两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4=5种;若集合A中有两个元素,集合B中有三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5=1种;若集合A中有三个元素,集合B中有一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4=5种;若集合A中有三个元素,集合B中有两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5=1种;若集合A中有四个元素,集合B中有一个元素,则选法种数有C55=1种;总计有49种,选B.解法二:集合A、B中没有相同的元素,且都不是空集,从5个元素中选出2个元素,有C52=10种选法,小的给A集合,大的给B集合;从5个元素中选出3个元素,有C53=10种选法,再分成1、2两组,较小元素的一组给A集合,较大元素的一组的给B集合,共有2×10=20种方法;从5个元素中选出4个元素,有C54=5种选法,再分成1、3;2、2;3、1两组,较小元素的一组给A集合,较大元素的一组的给B集合,共有3×5=15种方法;从5个元素中选出5个元素,有C55=1种选法,再分成1、4;2、3;3、2;4、1两组,较小元素的一组给A集合,较大元素的一组的给B 集合,共有4×1=4种方法;总计为10+20+15+4=49种方法.选B.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13.(4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长为,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60°.【分析】先根据底面对角线长求出边长,从而求出底面积,再由体积求出正四棱锥的高,求出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即可.【解答】解: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的长为,底面边长为2,底面积为12,所以正四棱锥的高为3,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tanα=,∴二面角等于60°,故答案为60°14.(4分)(2006•全国卷Ⅰ)设z=2y﹣x,式中变量x、y满足下列条件:,则z的最大值为11.【分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z=2y ﹣x表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只需求出可行域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大值即可.【解答】解:,在坐标系中画出图象,三条线的交点分别是A(0,1),B(7,1),C(3,7),在△ABC中满足z=2y﹣x的最大值是点C,代入得最大值等于11.故填:11.15.(4分)(2006•全国卷Ⅰ)安排7位工作人员在5月1日至5月7日值班,每人值班一天,其中甲、乙二人都不安排在5月1日和2日.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2400种(用数字作答).【分析】本题是一个分步计数问题,先安排甲、乙两人在假期的后5天值班,有A52种排法,其余5人再进行排列,有A55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结果.【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分步计数问题,首先安排甲、乙两人在假期的后5天值班,有A52=20种排法,其余5人再进行排列,有A55=120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20×120=2400种安排方法.故答案为:240016.(4分)(2006•全国卷Ⅰ)设函数.若f(x)+f′(x)是奇函数,则φ=.【分析】对函数求导结合两角差的正弦公式,代入整理可得,,根据奇函数的性质可得x=0时函数值为0,代入可求φ的值【解答】解:,则f(x)+f′(x)=,为奇函数,令g(x)=f(x)+f′(x),即函数g(x)为奇函数,g(0)=0⇒2sin(φ)=0,∵0<φ<π,∴φ=.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4分)17.(12分)(2006•全国卷Ⅰ)ABC的三个内角为A、B、C,求当A 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分析】利用三角形中内角和为π,将三角函数变成只含角A,再利用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将函数化为只含角,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求出最大值【解答】解:由A+B+C=π,得=﹣,所以有cos=sin.cosA+2cos=cosA+2sin=1﹣2sin2+2sin=﹣2(sin﹣)2+当sin=,即A=时,cosA+2cos取得最大值为故最大值为18.(12分)(2006•全国卷Ⅰ)A、B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两种药,用若干试验组进行对比试验.每个试验组由4只小白鼠组成,其中2只服用A,另2只服用B,然后观察疗效.若在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白鼠的只数比服用B有效的多,就称该试验组为甲类组.设每只小白鼠服用A有效的概率为,服用B有效的概率为.(Ⅰ)求一个试验组为甲类组的概率;(Ⅱ)观察3个试验组,用ξ表示这3个试验组中甲类组的个数,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分析】(1)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独立重复试验,根据所给的两种药物对小白鼠有效的概率,计算出小白鼠有效的只数的概率,对两种药物有效的小白鼠进行比较,得到甲类组的概率.(2)由题意知本试验是一个甲类组的概率不变,实验的条件不变,可以看做是一个独立重复试验,所以变量服从二项分布,根据二项分布的性质写出分布列和期望.【解答】解:(1)设A i表示事件“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有效的小鼠有i只“,i=0,1,2,B i表示事件“一个试验组中,服用B有效的小鼠有i只“,i=0,1,2,依题意有:P(A1)=2××=,P(A2)=×=.P(B0)=×=,P(B1)=2××=,所求概率为:P=P(B0•A1)+P(B0•A2)+P(B1•A2)=×+×+×=(Ⅱ)ξ的可能值为0,1,2,3且ξ~B(3,).P(ξ=0)=()3=,P(ξ=1)=C31××()2=,P(ξ=2)=C32×()2×=,P(ξ=3)=()3=∴ξ的分布列为:∴数学期望Eξ=3×=.19.(12分)(2006•全国卷Ⅰ)如图,l1、l2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MN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点A、B在l1上,C在l2上,AM=MB=MN.(Ⅰ)证明AC⊥NB;(Ⅱ)若∠ACB=60°,求NB与平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分析】(1)欲证AC⊥NB,可先证BN⊥面ACN,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只需证AN⊥BN,CN⊥BN即可;(2)易证N在平面ABC内的射影H是正三角形ABC的中心,连接BH,∠NBH为NB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在Rt△NHB中求出此角即可.【解答】解:(Ⅰ)由已知l2⊥MN,l2⊥l1,MN∩l1=M,可得l2⊥平面ABN.由已知MN⊥l1,AM=MB=MN,可知AN=NB且AN⊥NB.又AN为AC在平面ABN内的射影.∴AC⊥NB(Ⅱ)∵AM=MB=MN,MN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由中垂线的性质可得AN=BN,∴Rt△CAN≌Rt△CNB,∴AC=BC,又已知∠ACB=60°,因此△ABC为正三角形.∵Rt△ANB≌Rt△CNB,∴NC=NA=NB,因此N在平面ABC内的射影H是正三角形ABC的中心,连接BH,∠NBH为NB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在Rt△NHB中,cos∠NBH===.20.(12分)(2006•全国卷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个以和为焦点、离心率为的椭圆,设椭圆在第一象限的部分为曲线C,动点P在C上,C在点P处的切线与x、y轴的交点分别为A、B,且向量.求:(Ⅰ)点M的轨迹方程;(Ⅱ)的最小值.【分析】(1)利用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设P(x0,y0),M(x,y),利用点M的坐标来表示点P的坐标,最后根据x0,y0满足C的方程即可求得;(2)先将用含点M的坐标的函数来表示,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此函数的最小值即可.【解答】解:(I)椭圆方程可写为:+=1式中a>b>0,且得a2=4,b2=1,所以曲线C的方程为:x2+=1(x>0,y>0).y=2(0<x<1)y'=﹣设P(x 0,y0),因P在C上,有0<x0<1,y0=2,y'|x=x0=﹣,得切线AB的方程为:y=﹣(x﹣x0)+y0.设A(x,0)和B(0,y),由切线方程得x=,y=.由=+得M的坐标为(x,y),由x0,y0满足C的方程,得点M 的轨迹方程为:+=1(x>1,y>2)(Ⅱ)||2=x2+y2,y2==4+,∴||2=x2﹣1++5≥4+5=9.且当x2﹣1=,即x=>1时,上式取等号.故||的最小值为3.21.(14分)(2006•全国卷Ⅰ)已知函数.(Ⅰ)设a>0,讨论y=f(x)的单调性;(Ⅱ)若对任意x∈(0,1)恒有f(x)>1,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Ⅰ)根据分母不为0得到f(x)的定义域,求出f'(x),利用a的范围得到导函数的正负讨论函数的增减性即可得到f(x)的单调区间;(Ⅱ)若对任意x∈(0,1)恒有f(x)>1即要讨论当0<a≤2时,当a>2时,当a≤0时三种情况讨论得到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Ⅰ)f(x)的定义域为(﹣∞,1)∪(1,+∞).对f (x)求导数得f'(x)=e﹣ax.(ⅰ)当a=2时,f'(x)=e﹣2x,f'(x)在(﹣∞,0),(0,1)和(1,+∞)均大于0,所以f(x)在(﹣∞,1),(1,+∞)为增函数.(ⅱ)当0<a<2时,f'(x)>0,f(x)在(﹣∞,1),(1,+∞)为增函数.(ⅲ)当a>2时,0<<1,令f'(x)=0,解得x1=,x2=.当x变化时,f′(x)和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f (x )在(﹣∞,),(,1),(1,+∞)为增函数,f (x )在(,)为减函数. (Ⅱ)(ⅰ)当0<a ≤2时,由(Ⅰ)知:对任意x ∈(0,1)恒有f (x )>f (0)=1.(ⅱ)当a >2时,取x 0=∈(0,1),则由(Ⅰ)知f (x 0)<f (0)=1(ⅲ)当a ≤0时,对任意x ∈(0,1),恒有>1且e﹣ax ≥1,得f (x )=e ﹣ax ≥>1. 综上当且仅当a ∈(﹣∞,2]时,对任意x ∈(0,1)恒有f (x )>1.22.(12分)(2006•全国卷Ⅰ)设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n=1,2,3,…(Ⅰ)求首项a 1与通项a n ;(Ⅱ)设,n=1,2,3,…,证明:.【分析】对于(Ⅰ)首先由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求首项a 1与通项a n ,可先求出S n ﹣1,然后有a n =S n ﹣S n ﹣1,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从而求解;对于(Ⅱ)已知,n=1,2,3,…,将a n=4n﹣2n代入S n=a n﹣×2n+1+,n=1,2,3,得S n=×(4n﹣2n)﹣×2n+1+=×(2n+1﹣1)(2n+1﹣2)然后再利用求和公式进行求解.【解答】解:(Ⅰ)由S n=a n﹣×2n+1+,n=1,2,3,①得a1=S1=a1﹣×4+所以a1=2.再由①有S n﹣1=a n﹣1﹣×2n+,n=2,3,4,将①和②相减得:a n=S n﹣S n﹣1=(a n﹣a n﹣1)﹣×(2n+1﹣2n),n=2,3,整理得:a n+2n=4(a n﹣1+2n﹣1),n=2,3,因而数列{a n+2n}是首项为a1+2=4,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即:a n+2n=4×4n﹣1=4n,n=1,2,3,因而a n=4n﹣2n,n=1,2,3,(Ⅱ)将a n=4n﹣2n代入①得S n=×(4n﹣2n)﹣×2n+1+=×(2n+1﹣1)(2n+1﹣2)=×(2n+1﹣1)(2n﹣1)T n==×=×(﹣)所以,=﹣)=×(﹣)<(1﹣)。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数学(理工农医类)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数学(理工农医类)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数 学(理工农医类)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

第Ⅱ卷3到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是表面积公式)()()(B P A P B A P +=+ 24R S π=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B P A P B A P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334R V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k n kk n n P P C k P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A=|560,|213,x x x B x x -+≤=->则集合A B =(A ){}|23x x ≤≤(B ){}|23x x ≤<(C ){}|23x x <≤ (D ){}|13x x -<< 2.复数()313i -的虚部为(A )3. (B )-3. (C )2 (D )-2. 3. 已知23,1(),2,1x x f x x +≠⎧=⎨=⎩ 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f(x)在x=1处连续 (B )f(1)=5 (C )1lim ()2x f x →=-(D )1lim ()5x f x →= 4. 已知二面角l αβ--的大小为060,m n 、为异面直线,m n αβ⊥⊥且,,m n 则、 所成的角为 (A )030 (B )060 (C )090 (D )01205. 下列函数中,图像的一部分如右图所示的是(A )sin()6y x π=+ (B )sin(2)6y x π=- (C )cos(4)3y x π=- (D )cos(2)6y x π=-6. 已知两定点(2,0),A -(1,0),B 如果动点P 满足条件2,PA PB =则点P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A )π(B )4π (C )8π (D )9π 7.如图, 已知正六边形123456PP P P P P ,下列向量的数量积中最大的是(A )1213PP PP ∙ (B )1214PP PP ∙ (C )1215PP PP ∙(D )1216PP PP ∙ 8. 某厂生产甲产品每千克需用原料A 和原料B 分别为11a b 、千克,生产乙产品每千克需用原料A 和原料B 分别为22a b 、千克。

2006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科数学试题及详细解答

2006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科数学试题及详细解答

绝密★启用前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 卷)数学(理工农医类)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 至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公式 P (A +B )=P (A )+P (B ) S =4πR 2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g B )=P (A )g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V =43πR 2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k )=C kn P k (1-P )n -k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M ={x |x <3},N ={x |log 2x >1},则M ∩N =(A ) (B ){x |0<x <3} (C ){x |1<x <3} (D ){x |2<x <3} (2)函数y =sin2x cos2x 的最小正周期是(A )2π (B )4π (C )π4 (D )π2(3)3(1-i )2=(A )32i (B )-32i (C )i (D )-i(4)过球的一条半径的中点,作垂直于该半径的平面,则所得截面的面积与球的表面积的比为(A )316 (B )916 (C )38 (D )932(5)已知△ABC 的顶点B 、C 在椭圆x 23+y 2=1上,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ABC 的周长是(A )2 3 (B )6 (C )4 3 (D )12 (6)函数y =ln x -1(x >0)的反函数为(A )y =e x +1(x ∈R ) (B )y =e x -1(x ∈R )(C )y =e x +1(x >1) (D )y =e x -1(x >1)(7)如图,平面α⊥平面β,A ∈α,B ∈β,AB 与两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π4和π6,过A 、B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垂足为A ′、B ′,则A B ∶A ′B ′= (A )2∶1 (B )3∶1 (C )3∶2 (D )4∶3(8)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函数g (x )=log 2x (x >0)的图像关于原点 对称,则f (x )的表达式为(A )f (x )=1log 2x (x >0) (B )f (x )=log 2(-x )(x <0)(C )f (x )=-log 2x (x >0) (D )f (x )=-log 2(-x )(x <0)(9)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43x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53 (B )43 (C )54 (D )32(10)若f (sin x )=3-cos2x ,则f (cos x )=(A )3-cos2x (B )3-sin2x (C )3+cos2x (D )3+sin2x(11)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3S 6=13,则S 6S 12=(A )310 (B )13 (C )18 (D )19(12)函数f (x )= i =119|x -n |的最小值为(A )190 (B )171 (C )90 (D )45α βA B A ′B ′绝密★启用前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第Ⅱ卷(本卷共10小题,共90分)注意事项:1.考生不能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必须答在答题卡上.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3)在(x 4+1x)10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 (用数字作答)(14)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且AB =1,BC =4,则边BC 上的中线AD的长为 . (15)过点(1,2)的直线l 将圆(x -2)2+y 2=4分成两段弧,当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时,直线l 的斜率k = .(16)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 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要从这10 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2500,3000)(元)月收入段应抽出 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已知向量a =(sin θ,1),b =(1,cos θ),-π2<θ<π2.(Ⅰ)若a ⊥b ,求θ;(Ⅱ)求|a +b |的最大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批产品成箱包装,每箱5件.一用户在购进该批产品前先取出3箱,再从每箱中任意抽取2件产品进行检验.设取出的第一、二、三箱中分别有0件、1件、2件二等品,其余为一等品.(Ⅰ)用ξ表示抽检的6件产品中二等品的件数,求ξ的分布列及ξ的数学期望;(Ⅱ)若抽检的6件产品中有2件或2件以上二等品,用户就拒绝购买这批产品,求这批产品级用户拒绝的概率.(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BC ,D 、E 分别为BB 1、AC 1的中点. (Ⅰ)证明:ED 为异面直线BB 1与AC 1的公垂线;(Ⅱ)设AA 1=AC =2AB ,求二面角A 1-AD -C 1的大小.(20)(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f (x )=(x +1)ln(x +1),若对所有的x ≥0,都有f (x )≥ax 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抛物线x 2=4y 的焦点为F ,A 、B 是抛物线上的两动点,且AF →=λFB →(λ>0).过A 、B 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设其交点为M.(Ⅰ)证明FM →·AB →为定值;(Ⅱ)设△ABM 的面积为S ,写出S =f (λ)的表达式,并求S 的最小值.AB C D EA 1B 1C 1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方程x 2-a n x -a n =0有一根为S n -1,n =1,2,3,…. (Ⅰ)求a 1,a 2; (Ⅱ){a n }的通项公式.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试题(必修+选修Ⅱ)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评分说明:1.本解答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参考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2.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3.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4.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2{|3},|log 1M x x N x x =<=>,则 M N =I (D) (A )∅ (B ){}|03x x <<(C ){}|13x x << (D ){}|23x x <<解析:{}{}2log 12N x x x x =>=>,用数轴表示可得答案D 考察知识点有对数函数的单调性,集合的交集 本题比较容易. (2)函数sin 2cos 2y x x =的最小正周期是(D)(A )2π (B )4π (C )4π (D )2π 解析: 1sin 2cos 2sin 42y x x x ==所以最小正周期为242T ππ==,故选D考察知识点有二倍角公式,最小正周期公式 本题比较容易. (3)23(1)i =-(A)(A )32i (B )32i - (C )i (D )i -解析:2233333(1)2222i i i i i i ====--- 故选A本题考察的知识点复数的运算,(乘法和除法),比较简单(4)过球的一条半径的中点,作垂直于该半径的平面,则所得截面的面积与球的表面积的比为(A)(A )316 (B )916 (C )38 (D )932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 过球的一条半径的中点,作垂直于该半径的平面,由勾股定理可得一个半的圆,所以2122)32416R S S R ππ==,故选A 本题主要考察截面的形状和球的表面积公式,难度中等(5)已知ABC ∆的顶点B 、C 在椭圆2213x y +=上,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ABC ∆的周长是 ( C)(A) (B )6 (C) (D )12解析(数形结合)由椭圆的定义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长轴长2a,可得ABC ∆的周长为4a=所以选C本题主要考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椭圆的基本性质,难度中等 (6)函数ln 1(0)y x x =+>的反函数为(B) (A )1()x y e x R +=∈ (B )1()x y e x R -=∈(C )1(1)x y ex +=> (D )1(1)x y e x -=>解析:1ln 1(0)ln 1()y y x x x y x ey R -=+>⇒=-⇒=∈所以反函数为1()x y e x R -=∈故选B本题主要考察反函数的求法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难度中等(7)如图,平面α⊥平面β,,,A B AB αβ∈∈与两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4π和6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数 学(理工农医类)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

第Ⅱ卷3到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是表面积公式)()()(B P A P B A P +=+ 24R S π=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B P A P B A P ⋅=⋅ 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334R V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kn k k n n P P C k P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A=|560,|213,x x x B x x -+≤=->则集合A B =(A ){}|23x x ≤≤(B ){}|23x x ≤<(C ){}|23x x <≤ (D ){}|13x x -<< 2.复数()313i -的虚部为(A )3. (B )-3. (C )2 (D )-2.3. 已知23,1(),2,1x x f x x +≠⎧=⎨=⎩ 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f(x)在x=1处连续 (B )f(1)=5 (C )1lim ()2x f x →=-(D )1lim ()5x f x →=4. 已知二面角l αβ--的大小为060,m n 、为异面直线,m n αβ⊥⊥且,,m n 则、 所成的角为 (A )030 (B )060 (C )090 (D )0120 5. 下列函数中,图像的一部分如右图所示的是(A )sin()6y x π=+(B )sin(2)6y x π=-(C )cos(4)3y x π=-(D )cos(2)6y x π=-6. 已知两定点(2,0),A -(1,0),B 如果动点P 满足条件2,PA PB =则点P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A )π (B )4π (C )8π (D )9π7.如图, 已知正六边形123456P P P P P P ,下列向量的数量积中最大的是(A )1213P P P P ∙ (B )1214P P P P ∙ (C )1215P P P P ∙(D )1216P P P P ∙8. 某厂生产甲产品每千克需用原料A 和原料B 分别为11a b 、千克,生产乙产品每千克需用原料A 和原料B 分别为22a b 、千克。

甲、乙产品每千克可获利润分别为12d d 、元。

月初一次性购进本月用原料A 、B 各12c c 、千克。

要计划本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各多少千克才能使月利润总额达到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设全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为x千克、y千克,月利润总额为z元,那么,用于求使总利润12z d x d y =+最大的数学模型中,约束条件为(A )121122,,0,0a x a y c b x b y c x y +≥⎧⎪+≥⎪⎨≥⎪⎪≥⎩(B )111222,,0,0a x b y c a x b y c x y +≤⎧⎪+≤⎪⎨≥⎪⎪≥⎩ (C )121122,,0,0a x a y c b x b y c x y +≤⎧⎪+≤⎪⎨≥⎪⎪≥⎩ (D )121122,,0,0a x a y c b x b y c x y +=⎧⎪+=⎪⎨≥⎪⎪≥⎩9. 直线y=x-3与抛物线x y 42=交于A 、B 两点,过A 、B 两点向抛物线的准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P 、Q ,则梯形APQB 的面积为(A )48. (B )56 (C )64 (D )72.10. 已知球O 半径为1,A 、B 、C 三点都在球面上,A 、B 两点和A 、C 两点的球面距离都是4π,B 、C 两点的球面距离是3π,则二面角B C O A --的大小是(A )4π(B )3π(C )2π(D )23π11. 设c b a 、、分别为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则2()a b b c =+是A B =2的(A )充要条件(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2. 从0到9这10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组成一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这个数不能被3整除的概率为 (A )1954(B )3554(C )3854(D )4160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在三棱锥O-ABC 中,三条棱OA 、OB 、OC 两两互相垂直,且OA =OB =OC,M 是AB 的中点,则OM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_(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14.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可能取的值为1,2,3,4.P(ξ=k )=ak+b(k=1,2,3,4),又ξ的数学期望E ξ=3,则a+b=______________。

15.如图把椭圆2212516xy+=的长轴AB 分成8分,过每个分点作x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1P ,2P ,……7P 七个点,F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则127......P F P F P F +++=____________.16.非空集合G 关于运算⊕满足:(1)对任意的,,a b G ∈都有,a b G ⊕∈(2)存在,e G ∈都有,a b b a a ⊕=⊕=则称G 关于运算⊕为“融洽集”。

现给出下列集合和运算:① G ={非负整数},⊕为整数的加法。

② G ={偶数},⊕为整数的乘法。

③ G ={平面向量},⊕为平面向量的加法。

④ G ={二次三项式},⊕为多项式的加法。

⑤ G ={虚数},⊕为复数的乘法。

其中G 关于运算⊕为“融洽集”的是________。

(写出所有“融洽集”的序号)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韩先华编辑数 学(理工农医类)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

第Ⅱ卷3到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二、填空题答题卡:⒔ 。

⒕ 。

⒖ 。

⒗ 。

三.解答题 共6个小题,共74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A 、B 、C 是ABC ∆三内角,向量(m =-(cos ,sin ),n A A =且 1.m n ∙=(Ⅰ)求角A (Ⅱ)若221sin 23,cos sin B B B+=--求tanC 。

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课程考核分理论与实验两部分进行,每部分考核成绩只记“合格”与“不合格”,两部分考核都“合格”则该课程考核“合格”。

甲、乙、丙三人在理论考核中合格的概率分别为0.9、0.8、0.7;在实验考核中合格的概率分别为0.8、0.7、0.9。

所有考核是否合格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Ⅰ)求甲、乙、丙三人在理论考核中至少有两人合格的概率;(Ⅱ)求这三人该课程考核都合格的概率(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长方体ABCD-1111D C B A 中,E 、P 分别是BC 、11A D 的中点,M 、N 分别是AE 、1CD 的中点, 11AD =A A ,a =Ab=2,a(Ⅰ)求证:11M N //AD D ;A 平面; (Ⅱ)求二面角P AE D --的大小; (Ⅲ)求三棱锥P -DEN 的体积。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n a ,其中121,3,a a ==112,(2)n n n a a a n +-=+≥记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S 数列{}ln n S 的前n 项和为.nU(Ⅰ)求n U ; (Ⅱ) 设22(),2(!)NU nn eF x xn n =11()(),nn ki T x Fx ==∑(其中1()k F x 为()k F x 的导函数),计算1()lim ()n n n T x T x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两定点1(0),F20),F 满足条件212PF PF -=的点P 的轨迹是曲线E ,直线y=kx -1与曲线E 交于A 、B两点。

如果AB =且曲线E 上存在点C ,使,O A O B m O C +=求m ABC ∆的值和的面积S 。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22f(x)++ln (0),x a x x x=>f(x)的导函数是f (x)'。

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12x x 、,证明: (Ⅰ)当0a ≤时,1212()()()22f x f x x x f ++>;(Ⅱ)当4a ≤时,1212()()f x f x x x ''->-。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数学及参考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

第Ⅱ卷3到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是表面积公式)()()(B P A P B A P +=+ 24R S π=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B P A P B A P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334R V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kn kkn n P P C k P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集合2560A x x x =-+≤,集合{}213B x x =->,则集合A B =(A ){}23x x ≤≤ (B ){}23x x ≤< (C ){}23x x <≤ (D ){}13x x -<<(2)复数的虚部为(A )3 (B )3- (C )2 (D )2-(3)已知()23,12,1x x f x x +≠⎧=⎨=⎩,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 )()f x 在1x =处连续 (B )()5f x = (C )()1lim 2x f x -→= (D )()1lim 5x f x +→=(4)已知二面角l αβ--的大小为060,,m n 为异面直线,且,m n αβ⊥⊥,则,m n 所成的角为 (A )030 (B )060 (C )090 (D )0120(5)下列函数中,图象的一部分如右图所示的是 (A )sin 6y x π⎛⎫=+⎪⎝⎭(B )sin 26y x π⎛⎫=-⎪⎝⎭(C )cos 43y x π⎛⎫=-⎪⎝⎭(D )cos 26y x π⎛⎫=-⎪⎝⎭(6)已知两定点()()2,0,1,0A B -,如果动点P 满足2PA PB =,则点P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A )9π (B )8π (C )4π (D )π (7) 如图,已知正六边形123456P P P P P P ,下列向量的数量积中最大的是(A )1213,P P P P (B )1214,P P P P(C )1215,P P P P (D )1216,P P P P(8) 某厂生产甲产品每千克需用原料A 和原料B 分别为11,a b ,生产乙产品每千克需用原料A 和原料B 分别为22,a b 千克,甲、乙产品每千克可获利润分别为12,d d 元,月初一次性够进本月用原料,A B 各12,c c 千克,要计划本月生产甲产品和乙产品各多少千克才能使月利润总额达到最大;在这个问题中,设全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为x 千克,y 千克,月利润总额为z 元,那么,用于求使总利润12z d x d y =+最大的数学模型中,约束条件为(A )12112200a x a y c b x b y c x y +≥⎧⎪+≥⎪⎨≥⎪⎪≥⎩ (B )11122200a x b y c a x b y c x y +≤⎧⎪+≤⎪⎨≥⎪⎪≥⎩(C )12112200a x a y c b x b y c x y +≤⎧⎪+≤⎪⎨≥⎪⎪≥⎩ (D )12112200a x a y c b x b y c x y +=⎧⎪+=⎪⎨≥⎪⎪≥⎩ (9) 直线3y x =-与抛物线24y x =交于,A B 两点,过,A B 两点向抛物线的准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P Q ,则梯形APQB 的面积为(A )48 (B )56 (C )64 (D )72 (10) 已知球O 的半径是1,,,A B C 三点都在球面上,,A B 两点和,A C 两点的球面距离都是4π,,B C 两点的球面距离是3π,则二面角B O A C --的大小是(A )4π(B )3π(C )2π(D )23π(11)设,,a b c 分别是A B 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则()2a b b c =+是2A B =的(A )充分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必要而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12)从0到9这10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组成一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这个数不能被3整除的概率为 (A )4160(B )3854(C )3554(D )1954第Ⅱ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