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绿色蝈蝈

合集下载

语文:第18课《绿色蝈蝈》公开课

语文:第18课《绿色蝈蝈》公开课

声音特征:
窃窃自语、 窸窣作响、喑哑 尖锐、急促、
清脆、柔和
【美味食谱】
昆虫(蝉、金龟子)
食性
甜水果(梨子葡萄西瓜)
青草
同类
由此可见,蝈蝈是一种 杂食 动物? A肉食 B草食 C杂食
科学家
观察
蝈蝈的特征
【合作探究】 ①找出作者在文中对蝈蝈的不同称呼。 ②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称呼?有什
么作用?
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 了些什么方法(说明方法与修辞手 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比较阅读】 你觉得哪种写法 更生动形象呢?
• 蝈蝈,昆虫。螽斯 的一种。翅短,腹 大,雄的前翅可摩 擦发声。吃植物的 嫩叶和花,危害农 作物。也有称之为 哥哥。 绿色的蝈蝈呀,如果 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 儿,那你就是比蝉更 胜一筹的歌手了。在 我国北方,人们却让 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 浑身嫩绿,侧面有两 条淡白色的丝带,身 材优美,苗条匀称, 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法布尔: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 普通农民之家。1880年 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 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 究工作,著有《昆虫的 故事》(《昆虫记》。)
【名著导读】
《昆虫记》是一 部研究昆虫的科学 著作,同时也是一 部讴歌生命的宏伟 诗篇。在自然科学 和文学史上都有它 的地位,被誉为 “昆虫的史诗。”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
狂热的狩猎者———夜间捕蝉时 ——— 夜晚的艺术家 入夜鸣唱时 蝈蝈 我笼里的囚犯 ——— 入笼喂养时 蝉的屠夫 —————— 饱餐蝉肉时 拟人
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
浑身嫩绿,
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 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的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绿色蝈蝈》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绿色蝈蝈》教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绿色蝈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信息,概述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感知内容、品味佳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培养阅读能力及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教学设想:《绿色蝈蝈》是一篇自读课文,它妙趣横生,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要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既学习了语文,又了解了自然知识。

教学中将采用“朗读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1、了解法布尔及作品《昆虫记》。

2、布置学生课下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吧?也许你还记得夏夜捉萤火虫吧?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勤劳的蜜蜂,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也许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再跟随昆虫学家法布尔去认识一位新的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并明确学习目标)2、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823—1915年,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开始搬进荒石园,写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度过35年余生。

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你从文中获得了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用简洁语言归纳)讨论并归纳:声、形、斗、食、居2、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 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

明确: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让你感兴趣的地方或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原因。

18 绿色蝈蝈

18  绿色蝈蝈

18、绿色蝈蝈情景导入法布尔是一位科学家,在生物学方面颇有造诣,关于法布尔的故事,多得数不胜数。

一天清晨,法布尔起床后,又照例去观察昆虫。

他的妻子拉住他说:“昨晚,你不是说今晨有客人来吗?”法布尔这才想起来,忙回到了书房。

一会儿门前来了一辆马车,法布尔看见一位达官显贵从马车上下来,急忙迎了上去,此时他穿着一件布满破洞的衣服,引领客人进了书房。

一会儿,客人走了。

法布尔的妻子问道:“这位客人是谁?”法布尔说:“教育部长!”“啊呀,你怎么穿着有破洞的衣服见客人啊!”法布尔笑笑说:“我哪有没有破洞的衣服呢?”原来法布尔为了写好关于昆虫的书,到处观察昆虫,树枝、荆棘剐破了他许多衣服。

说完法布尔又去观察昆虫了。

正是因为法布尔的这种精神,才写出了伟大巨著《昆虫记》。

今天我们学习的《绿色蝈蝈》就是《昆虫记》中的一篇文章。

字词积累辨音篝gōu(篝火)狩shòu(狩猎)喧xuān(喧闹)嚣xiāo(叫嚣)喑yīn(喑哑)谧mì(静谧)筹chóu(筹划)篡cuàn(篡改)吮shǔn(吮吸)婪lán(贪婪)辨形扰(打扰)嚣(喧嚣)颚(上颚)拢(收拢)器(机器)鄂(鄂州)辨义扰乱打扰两词都有受影响的意思。

扰乱程度更深,指受影响使局面或心理产生了混乱不安。

而打扰没强调受影响的程度。

喑哑嘶哑两词都是形容因嗓子出问题而导致难发音。

但嘶哑的程度更深,可能以导致了嗓子病变,而喑哑仅是嗓子干涩,可能还未引起病变。

惊慌失措慌慌张张两词都有遇事情绪不稳定的意思,但惊慌失措程度更深,是说因情绪不稳而导致举止失常了,慌慌张张则表明可能还未到举止失常的地步。

释词扰乱:搅扰,使混乱或不安。

喧嚣:声音嘈杂。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

惊慌失措:害怕紧张,举动失常。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劫掠:抢劫掠夺。

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和睦:相处得好,不争吵。

七年级语文上《18绿色蝈蝈》

七年级语文上《18绿色蝈蝈》

七年级语文上《18绿色蝈蝈》七年级语文上《18绿色蝈蝈》【教案】一、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 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三、课前准备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四、教学内容《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五、教学设计1、情景导入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

教师可总结指导。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5、拓展延伸,应用反馈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后练习]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绿色蝈蝈》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绿色蝈蝈》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绿色蝈蝈
姓名: 蝈蝈 蝈蝈小档案
昵称: 狂热的狩猎者、夜 晚的艺术家、歌手、 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
外貌:漂亮,浑身嫩绿,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歌声:喑哑、尖锐、急促、清脆、柔和
喜欢的食物: 蝉、甜食、 昆虫、一点儿青草、 死去的同伴
居住特点:和睦共居
蝈 蝈 生 活 照 之 一
窈窕淑女
你瞧,这就是蝈蝈,她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 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 片大翼轻盈如纱,她是多么的优美啊!
蝈 蝈 生 活 照 之 七 我们在一起
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它们之 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食物时有点敌对行为。
蝈 蝈 生 活 照 之 六
天籁之音
你听,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蝈蝈在窃窃私 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地窸窣 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非常 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 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鲁迅称《昆虫记》是 “讲昆虫故 事”“讲昆虫生活” 的楷模
作业:
1、作者在具体介绍蝈蝈之前 还有两个段落,它们有什么 作用?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大题的 2小题。
3、阅读《昆虫记》 请选出你最喜欢的文段
摘抄在本子上,并写下自己 的感悟。
2、作者是怎么引出蝈蝈 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和善,不故作深刻,没有学术 代表作品
著作的枯燥和一本正经,反 而读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2、《昆虫记》共十大册,每册 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 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 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 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文摘报
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达尔文

18绿色蝈蝈(教师)

18绿色蝈蝈(教师)
学会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细节,还要知道前因后果。
18、绿色蝈蝈
课前预习
一、了解作者和作品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他用一生的心血写成的《昆虫记》被鲁迅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看《昆虫记》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绿色蝈蝈》选自《昆虫的故事》,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会到浓厚的文学色彩,更高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4、文中介绍了“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
声音特征、形体特征、食性。
5.作者重点介绍哪个方面的习性
食物习性
第二课时
四、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漂亮、嫩绿、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2、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几方面习性
叫声:喑哑、尖锐、急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清脆、柔和(与蝉、四野蛙声以及其他虫鸣作比较)
进行必要的对比,要发散思维。对课文要读懂、理解、吃透。
掌握修辞,弄懂吃透,一定要知道修辞是什么?表达效果好在哪里?为什么要用他?
须细心细致阅读课文,并学会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紧扣思想和内容来回答问题。
整体把握,学会走出文本,做到书越读越薄。厚积才能薄发,提炼精神实质和内涵
联系实际,感悟生活,产生共鸣,能学为所用。学有所得。
(5)语段⑩中作者分析了“蝈蝈中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的原因,试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
(1)指以宰杀牲畜(蝉)为业的人。 鸟类和昆虫的嘴。
(2)介绍了蝈蝈善食昆虫、肉及水果甜浆、青草等的习性;介绍了蝈蝈中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介绍了蝈蝈的和睦相处及休息。(3)“这一切”指蝈蝈善食沾糖的蝉肉及金龟子一类昆虫。指代蝈蝈。

18绿色蝈蝈

18绿色蝈蝈

法布尔在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昆虫
1、《昆虫记》虽然是一部严 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非 常和善,不故作深刻,没有学 术著作的枯燥和一本正经, 反而读来通俗易懂,生动形 象。 2、《昆虫记》共十大册,每 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 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 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 螂、蝎子、蝉、甲虫、蟋蟀 等等。
代表作品
蝈蝈儿:昆虫的一种,身体绿色或褐色,腹部大, 翅膀短,善于跳跃,雄性能发出独特的声音,叫声 各异。在野外,主食植物的茎叶、花果,也会捕食 小昆虫。人工饲养容易,食性很杂,素食吃植物的 嫩叶和花,荤食可用蛋黄、肉泥、肝粉等混合喂养。 有的地区称叫哥哥。
根据文中的 提示, 你能从下面三种 昆虫中分辨出哪 个是蝈蝈吗?
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
1.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 弱肉强食 ) 2、异常有力而又高又大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 蝈蝈进攻的目标。( 庞然大物 ) 3、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 窜。( 惊慌失措 ) 4、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 ( 津津有味 )
体会词语的准确性
例如:第9段“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 儿青草”中的“一点儿”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点儿”是“很少”的意思, 说明蝈蝈并不是以青草为主食,删掉后与事 实不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11段:“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 气炎热时尤其如此”中“大部分”能不能删掉? 为什么? ——不能。因为“大部分”是“很多时间”的意 思,并不是说蝈蝈一整天都在休息,删掉后与事 实不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第3段:“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 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这句话运用 拟人手法,流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 “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 地都接受”“妒忌”等词语都运用拟人。这样写形象 生动,亲切自然。 • 第3段:“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其余的则是伴 唱。”——这句话连用 了三个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 了蝈蝈叫声的特点,惟妙惟肖,贴切传神。

18 《绿色蝈蝈》1

18 《绿色蝈蝈》1
法国文学界曾给法布尔“昆虫世界的维 吉尔”的称号,人们称他作“作家、昆虫学 家”,这些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昆虫记》是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 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文体基本为散文,共 十卷,二百万字,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 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 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 等,不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的 旁证材料。
猜谜语:
小小诸葛亮,稳坐军中帐; 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 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 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绿色蝈蝈
法布尔
法布尔及《 昆虫记》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12 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 从小迷上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为了实现自 己的夙愿,几经周折,历尽艰辛,数十年如 一日,在自己的住所——“荒石园”里完成了 一卷又一卷《昆虫记》。
哀鸣:悲哀地叫。 哀号:悲哀地哭嚎。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叫嚣,喧嚷 喑哑:嗓子干涩发布处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楚。 沉寂:十分寂静;消息全无 静谧:安静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 劫掠:用武力夺取(财务或人) 隐隐约约:听起来或看起来不很清不很明显 断肢残腿:断了的,残了的肢体,比喻(事 物)不完全
学习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去观察、说明。 3、体会生动传神的语言。
读准下列词语
xiāo gōu shò u 篝火 狩猎 喧嚣 窃窃私语 弱肉强食 mì yīn yǎ 隐隐约约 喑哑 沉寂 静谧 更胜一筹 cuà zhōng wōjù n 篡夺 螽斯 莴苣 惊慌失措 劫掠 悬殊 sù huì è 大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嗉囊 喙 shǔn 吮取 酷爱 毫不犹豫

18绿色蝈蝈说课稿

18绿色蝈蝈说课稿

《绿色蝈蝈》说课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绿色蝈蝈》,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安排了五篇课文,《绿色蝈蝈》是其中的第三篇课文。

本文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文出自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的巨作《昆虫记》,可谓名家名文。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作者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及拟人手法的运用,把蝈蝈的外形叫声及习性描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

对学生增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精神有着很强的教育作用。

二、说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师教学的思路和方向我们的生活就象旅行,理念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

————歌德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法、学法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理念。

一)设计理念依据新课标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

二)教学方法——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的关键。

本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能引导学生通过法布尔的笔触去感受奇妙的昆虫世界,丰富有关昆虫的科学知识,学习他的探究精神,通过品味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感受那浓浓的生命意识。

同时,作者对蝈蝈的特征习性都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传神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概括要点的方法。

因此,学习概括要点、品味语言、感受精神是教材在使用时的关键词,并以此来安排教法和学法,确定学习目标。

教法上本文主要采用激趣法、问题导引法,点拨法和讨论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畅所欲言,在讨论中探求新知和提升能力。

三)学法——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原则:遵循课标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步骤:实物导入、激发情趣——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品味语言、快乐学习——拓展延伸、自由表达。

18绿色蝈蝈(学生)

18绿色蝈蝈(学生)
须细心细致阅读课文,并学会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紧扣思想和内容来回答问题。
整体把握,学会走出文本,做到书越读越薄。厚积才能薄发,提炼精神实质和内涵
联系实际,感悟生活,产生共鸣,能学为所用。学有所得。
3、作者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动物呢?
4、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学会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细节,还要知道前因后果。
18、绿色蝈蝈
课前预习
一、了解作者和作品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他用一生的心血写成的《昆虫记》被鲁迅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看《昆虫记》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绿色蝈蝈》选自《昆虫的故事》,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会到浓厚的文学色彩,更高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课题
18课
姓名
七年级班组
第一课时
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计
学习方法
学习内容
方法总结
了解作者和文学常识及文体资料。这样才能为下步更好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做准备
认真预习,扫清字词障碍。记住万丈高楼从地起。一定要夯实基础。
整体把握和提炼。先从最初的感觉入手。
学会抓住写作对象的特点,就会鲜明生动。
为了突出特点,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找准切入点,一定要把握重点。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屠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绿色蝈蝈》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绿色蝈蝈》课件 新人教版

温馨提示:点评小组需老师根据班级情况自行调整。
总结升华
探究点一:精句赏析 1.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 的鸟比昆虫低 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 比自己大得多、 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 提示: 赏析:“低劣”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通过对比,表现 了作者对鹰的 反感和对蝈蝈的喜爱。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 生字词。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语 言,体会用拟人手法 写小品文的表达效果。 3.了解蝈蝈的习性,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和热爱 动物的情感,激发探 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预习反馈
1.优胜小组: 2.优胜个人: 3.存在的问题: (1) (2) 可采用学生抢答或老师直接出示答案两种方式 (3) 预习案学习内容反馈:
体绿色或褐色,腹部大,翅膀短,善于跳跃,吃植物的嫩叶和 花。雄
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 用简 解析指导:课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 色彩, 参考答案:①情感丰富。课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字里行 间又流
②形象生动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
③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亲切自然,增强
④对比手法。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 叫声来作比较;写蝈蝈 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蝈蝈同类相食时, 拿螳螂来作比较。这 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 对其他一些动物的习性 也有所了解。
整理巩固
要求: 整理巩固探究问题 落实重点基础知识
梳理小结所学内容
当堂检测
要求:自主思考,独立完成。 答案:1.呜 鸣 渲 喧 焚 婪 2.(1)√(2)×(3)√(4)× 3.(1)这句话采用比喻、拟人、对比的修 辞手法,流露出作 者对蝈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这句话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蝈蝈外形优美、 惹人喜爱的样子。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18课(绿色蝈蝈)拓展阅读(3篇)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18课(绿色蝈蝈)拓展阅读(3篇)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18课(绿色蝈蝈)拓展阅读(3篇)1.听秋从维熙黄昏时分,上街散步,遇到一个肩挑蝈蝈笼子的老汉,串街走巷在叫卖蝈蝈。

蝈蝈笼子是绿色苇叶编成的,有灯笼形,有菱角形,有喇叭形,有酒瓶形,这已然吸引了城市人目光的聚焦;加上笼子里此起彼伏的蝈蝈鸣叫声,顿时给京城送来了乡野的浓浓秋意。

一群城市的娃儿,伸直脖子在好奇地围观,我那么走上去买了两只提回家里,把灯笼形的蝈笼挂在了阳台上。

蝉鸣是苦夏的象征,蝈蝈是秋天的歌手──在窗外蝉鸣之声,流露出凄惶之时,蝈蝈以一曲曲高亢的秋歌,取代苦蝉的单调的噪音,实在是一种享受。

特别是今夏京城酷热如烤,它的歌声不仅给我带来了秋声秋韵,还带来了秋风秋雨──八月中下旬,两场密集如网的雨丝,清洗过京城之后,汗迹斑斑的城市,仿佛升腾起生命的活力。

我的童年是在冀东农村度过的,经历中曾留下蝈蝈的鸣秋声声;因而我的认知中,蝈蝈是人类生活的知音,是秋天写意的自然画师。

如今我将那个秋天的歌王,高悬于我的窗外,它的声声秋歌,能让我有一次童心之旅,让我在黄昏斜阳的年纪,回眸人生只有一次的童真,那是人生中难以寻觅到的一种痴醉。

记得,蝈蝈在万顷青纱中间,是最喜爱高粱地的。

童年时的我,每到秋天来临之时,都要钻进红高粱地里,与小伙伴一起去逮铜镜蝈蝈。

当时,因为小小人儿太矮,高粱秆子太高;而且蝈蝈都喜爱栖息在顶端红红的穗子上,我们只能靠摇动高粱秆子,把它摇晃下来,然后将其装进蝈蝈笼子。

青绿的高粱叶片锋利如刀,当我们从高粱地里钻出来,赤裸的胳膊被划得一道道血迹,但听蝈蝈一叫,就看起来贴上了止疼药似的,而把在高粱里钻来钻去的艰辛忘得一干二净了。

此外,还要拔来青草为它絮窝,摘来它爱吃的南瓜花供它食用,然后就躺在土炕上,静听它一曲曲“声声蛮”和“声声乐”的秋歌了。

蝈蝈是个特别不错的歌手,不像夏天的苦蝉,吐出来的基本上刺耳的噪音,它是喜剧演员,歌声不仅高昂而亢奋,而且底气足得一口气能唱上一袋烟的光景;因而家乡的女娃,给它起了个人性化的别名:哥哥。

内蒙古鄂尔多斯七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绿色蝈蝈》课件 新人教版

内蒙古鄂尔多斯七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绿色蝈蝈》课件 新人教版

7
建立“蝈蝈档案”
8
昆虫王国
蝈蝈小档案
姓名: 蝈蝈
声音: 清脆柔和
外形:外形漂亮 嫩绿苗条
蝈蝈小档案
喜爱的食物:蝉、水果甜食、
昆虫、同类
共居
居住的方式:和同伴一起
9
有很多同学对蝈蝈的叫声感兴趣,我们一起 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的叫声的
窃窃私语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 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 喑哑 尖锐 急促 清脆
• 第一段(1-2段)“我”在观察昆虫,用蝉 的休息引出蝈蝈
第二部分(3段):描写户外听到蝈蝈的 声音
第三部分(4-11)“我”对金属笼中 的蝈蝈的观察,着重介绍蝈蝈的习性。
15
课堂小结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 中来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 活习性。我们应该多读《昆虫记》, 因为它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世界,也 让我们更加富有爱心。昆虫学家法布 尔为我们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只 要同学们专心探索,还有很多个世界 等待我们去打开。
鸟喙( huì )莴苣( wō)狩猎(shòu)哀号 ( háo )
嗉囊( sù)螽斯( zhōng )下颚( è)
满载而归( zài ) 窸窣作响(xī sū ) 篝火( gōu )
5
2.解释下列词语
扰乱: 搅扰,使混乱或不安
贪婪:贪得无厌。多含贬义
哀鸣: 悲哀地呼叫
狩猎:打猎。狩,特指冬天打猎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净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利)
猜谜: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
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
谜二:“小姑娘,日夜忙,会抽丝。
会织网;织出网来不捉鱼,提些小虫 当口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绿色蝈蝈》【教学内容】这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蝉的生活习性。

3.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能力。

4.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说说文章生动活泼的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5.学习运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

过程与方法:1.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

2.朗读法。

《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3.讨论点拨法。

本文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

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4.情境教学法、练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精神和探索兴趣;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能抓住事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要点和特色;2.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3.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教学难点】: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寻找有关蝈蝈的挂图;学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课时安排:二课时一课时教学要点: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要点。

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

①.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课件出示练习)篝gōu火喧xuān嚣xiāo 暗yīn哑篡cuàn夺吮shǚn取静mì谧哀háo号狩shòu猎劫lüè掠窸xī窣sū更胜一chóu(筹) wōjù(莴苣) zhōng(螽)斯②.课后词语解释:扰乱——搅扰,使混乱或不安。

哀鸣——悲哀地叫。

狩猎——打猎。

哀号——悲哀地哭嚎。

喧嚣——1、声音杂乱;不清静2、叫嚣,喧嚷。

喑哑——嗓子干涩发布处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沉寂——1、十分寂静2、消息全无。

静谧——安静。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

劫掠——用武力夺取(财务或人)。

酷爱——非常爱好。

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借指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毫不犹豫:形容很果断。

隐隐约约:听起来或看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连续不断:一个接一个,不停断。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

开膛破肚:剖开胸腔和腹腔。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

断肢残腿:断了的,残了的肢体,比喻(事物)不完全。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儿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

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

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吧。

2.法布尔与《昆虫记》: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

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

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

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

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成为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

《昆虫记》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言传神,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很受青少年的喜爱。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许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因而黄亚治在翻涌对,把它改名为《昆虫的故事》。

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

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

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

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一.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感知内容,筛选关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要点。

①.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学生阅读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借助课件展示蝈蝈的形、色、声、食(相处)等方面的视觉、听觉形象,(配以文字),加深学生的印象。

外形、颜色、叫声、食性等方面。

// 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②.作者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什么习性?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

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二.请同学们听读课文,说说你喜欢蝈蝈吗?为什么?喜欢的原因:①.外貌(外形)很美。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②.蝈蝈捕蝉最有意思,最能吸引人。

找出描写蝈蝈和蝉的句子,说说蝈蝈的特点:蝈蝈顽强、勇猛。

③.蝈蝈的食性。

蝈蝈喜欢吃什么东西?吃东西时有什么习惯?杂食:蝉、吃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也吃同类。

当拥有共同食物时,蝈蝈一个一个进食。

④.蝈蝈的叫声美。

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蝈蝈是怎么叫的?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叫声的句子。

a.窃窃私语(运用拟人)b.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

(运用比喻)c.暗哑类锐急促清脆(四个形容词,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蝈蝈叫声的认识)三.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1.合作交流,品味语言。

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生动流畅,文笔诙谐幽默。

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显得生动亲切感人。

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并简要分析。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

(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

”“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

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

(4)“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5)“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语言使用生动传神。

(6)“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共同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1)文笔生动,形象感人,贴切自然。

通过对昆虫的形象描写,表达感情。

“蝈蝈在窃窃私语。

它们对这道菜(蝉)吃得津津有味。

绿色的蝈蝈酷爱甜食。

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等等。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形象生动,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增强了可读性。

(2).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写蝈蝈,突出特征。

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也表达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

(3).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描写更生动形象,亲切自然,充满喜爱之情,给读者更深刻的印象。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

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

(4).介绍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从本文的介绍中,可知从哪些方面入手的?我们如何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把握介绍事物特征的几个方面即形、色、声、食、味等。

要明确观察的着眼点和方法,为下一步的观察做准备。

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

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

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5).构思巧妙,思路清晰。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课文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

“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

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

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

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四.比较阅读:《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

螽斯的一种。

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

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

也有称之为“哥哥”。

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笔法特点。

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五.总结:在这篇文章中,法布尔通过自己详尽的观察,用生动活泼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蝈蝈这种可爱的昆虫。

介绍了它的一些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

详写了食物习性,对蝈蝈的叫声进行了略写。

教会了我们这种昆虫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假如同学们对蝈蝈感兴趣,还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关于蝈蝈的资料。

六.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收集几个有关昆虫的成语、俗语或诗句。

七.作业布置①.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②.请你们灵活运用拟人的手法,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动物,看谁介绍得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