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 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论文
诵读经典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
![诵读经典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https://img.taocdn.com/s3/m/83ff46926529647d26285208.png)
诵读经典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作者:冯瑞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22期摘要:语言是一个民族睿智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
纵观目前我国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不由令人担忧:课堂教学中老师大量的分析讲解与问答交流替代了儿童朗朗的读书声;现代化传媒手段的运用及动漫的介入,替代了学生大量感知书面语言的实践;生活节奏加快、课外学习特长,使得学生用于读书、感受书面语言的时间少了。
对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有益于传承中华文化。
在诵读中亲近经典,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在亲近中热爱经典,从经典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
能够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净化灵魂、启迪智慧,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言;诵读;积累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224-011、经典诵读能提高儿童的识字能力经典诵读能有效补充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6年级应学会2500个生字,认识3000个生字。
把经典诗文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学校教学中,为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
2、经典诵读能提高儿童的智力通过“经典诵读”,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这使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很轻松。
“经典诵读”对学生在记忆力、语言能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会在语文教学中逐步体现出来。
3、经典诵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将传统诗词、经典哲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教改中实现课程整合,优化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将逐步成为推广经典诵读的主阵地。
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使语言表达,协调沟通的能力得以提升,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精神也得到培养,从长远看,让学生陶冶性情,涤荡心胸正是中华经典的精髓所在。
小学生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征文
![小学生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征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fbc0f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e.png)
小学生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征文小学生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征文【篇一】书的影子究竟是什么时候飘进我的世界里的,我也不大清楚,小时候?顶小顶小的时候?依稀记得那时,夕阳的余晖还未退去,外婆抱着我坐在夕阳的影子里,读诗给我听,她拿着一本页边都发黄了的小书,那诗的调子,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园。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时间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
书的影子也就在我斑驳的记忆中继续游移。
闭起眼睛,总会有那么几片色彩斑谰的书角从记忆的角落中浮起,记不得是从那本书上扯下了。
幼年的我被一本一本的童话故事充实的满满的,书上那些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玩伴,白雪公主,睡美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我的好朋友,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把这些书上看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做个故事大王。
一缕书香,就这样在我的生命里,飘散开来。
阅读似乎是我最想做也最喜欢做的事情。
我本是不安于平静的人,绝对外向的性格至使我耐不住一点寂寞,但若是给我一本书,我就会静静的坐上一天,因为对于我来说,书中的世界,就是我最热闹的暄嚣。
我喜欢诗词格律,喜欢古人的文言情调,喜欢柳永的深幽和苏轼的豪放。
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
那些古诗文无不精妙。
荡气回肠,遐想万千,乐作者之喜,哀作者之悲。
他们的那种气势,那种深厚的底韵,即使在我这千载之后的人看来也颇为感慨,感慨精神,感慨文彩,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也喜欢名著,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为它透过故事情节,展现给世人思想的精魂。
我喜欢笑谈兴亡成败的《三国》,喜欢内涵深的《红楼》。
钱钟书在《围城》里对人性洞察与调侃;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展示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
感受《童年》里高尔基的成长之路,赞叹乔纳森,斯威夫特层层深入的绝妙讽刺。
他们不断为我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我开始思考:思考真理,思考生命。
一本本的书籍带我进入了我从未涉足的圣地:人类思想和文明的金壁辉煌的殿堂。
一缕书香,就如此在我的生命里延续、扩散,踩着书的阶梯,我走过了欢乐,走过了风雨。
重视诵读感悟,夯实学生语言功底论文
![重视诵读感悟,夯实学生语言功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8b5cb5f121dd36a32d82bf.png)
重视诵读感悟,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最佳期,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教师要通过诵读让学生积累精彩而又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一些语言模式,积累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反应机制。
一、直触文本,获得语言的实践经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背诵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活记乐背,主动积累”。
1.熟读成诵。
即“功在诵前”,认读和表情朗读要为背诵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以致学生背诵课文时水到渠成。
2.演诵结合。
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可以通过赛诗会、讲故事、当导游、演课本剧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既使学生享受到背诵的乐趣,又使学生受到了情感、文化、审美的熏陶。
3.坚持经常。
背诵贵在坚持,老师可以和学生、家长一起选择那些适合低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现代儿童诗,让学生每天读一读、背一背。
诵读的诗文可参考《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等。
4.多让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少阅读“快餐作品”。
新课标推荐的作品及相应的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读物,不妨作为学生阅读中首选的内容。
改变学生“能去读书就是好”的观念,向学生提供不同能力层级的阅读材料。
每周用一节课时间,交流阅读的收获;评选班级小书迷,以赛促读;利用网络平台,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阅读博客,进行互动交流,发送阅读收获,切磋阅读经验等等。
二、对话文本,获得语言的情感体验语文学习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精神对话,当学生徜徉于文本、情境之中时,物我两忘,情思飞场,于文本的“敏感”之处自由驰骋,进入“文我合一”的巅峰体验。
以文本之情,引导学生之情;以老师自身激情,激发学生之情,使得学生之情随着文本的展开而逐渐提升,最后达到“徘愤”的“爆发”!例如,《“红领巾”真好》这是一首儿童诗,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教育学生保护鸟类,不让它们受到伤害。
如何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对小鸟的爱,发自内心地去保护小鸟,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尤为重要。
《小学生经典诵读》论文
![《小学生经典诵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2ed9e0852458fb760b56ad.png)
《小学生经典诵读》论文读经典学做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做人,真正做到“进人耳,入人心”。
一、陶冶学生情操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蕴涵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文化。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
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课浓厚的兴趣,在诵读课中渗透思想品质的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和学习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认识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树立远大理想,陶冶自已的情操,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如在学习李清照的《绝句》、贾岛的《剑客》后,学生在品味诗句韵律美的同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对作者博大的胸襟,咤吒风云的气概佩服不已。
在浓郁的古诗词诵读气息中,激起学生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像李清照、文天祥、谭嗣同一样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诵读课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灵魂,犹如春雨般无声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
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力量。
我们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就一定要跟先进的、卓越的比,比民族的志气和民族的自尊,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课相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可谓水到渠成。
如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用作者的遗虑、遗愤、遗言、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报国志。
引导小学生做好语言积累论文
![引导小学生做好语言积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2d96cc6137ee06eff91829.png)
引导小学生做好语言积累【摘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而农村小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不规范,不连贯等,作为语文老师,我觉得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多利用典范的作品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多多创设特色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培养学生清楚准确地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言积累;小学语文;语言表达古人十分重视诵读。
重视诵读,其实强调的就是语言积累问题。
古人认为,学生学习课文,不靠教师架空分析,主要靠自己反复诵读,加上教师讲解来理解课文。
熟读之后还强调背诵,并要求滚雪球般记忆已学篇目。
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
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如古诗所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住歙张”的境界。
事实证明,古人这种做法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遗忘规律,反映了汉语学习的内在要求。
应该说,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尽快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但是,农村小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他们的表述常常不完整,有时会词不达意或直接把方言变成普通话,不能连贯地说几句话或一段话,用的词汇单调、贫乏。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一出生接触的就是宁波话,牙牙学语时学的也是宁波话,除了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对话外,平时说的都是宁波话。
长年累月地积存下来,造成了如今学生们在语言表达上的这些欠缺。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重文轻语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不规范、不连贯、不丰富等问题,努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朗读。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
小学诵读教学论文
![小学诵读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c0ead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c.png)
小学诵读教学论文小学诵读教学论文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下面是关于小学诵读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011年我校开始了明德小学中华文化经典诵读项目,使用统一发放的“中华古典文化诵读”教材,同时也包括其他课内外的经典古诗、古文。
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对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修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哲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塑造个人良好的道德情操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古人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背诵必须以熟读为前提,只要把课文读熟了,句子结构、含义、段落关系等就基本理解了。
熟读背诵是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感受、深化。
长久下去,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
二、学习好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只要稍微留心,就会发现讲故事语言幽默风趣的人,记忆力和模仿力特别强,他们之所以能够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就是由于能够模仿现实生活中人的言谈举止,也就是说他们善于学习并模仿别人说的话、做的动作。
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书面语言,通过诵读,不断吸收、消化,久而久之优美的语言便能脱口而出。
长期积累下去,自然学到了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积累知识,发展记忆能力通过背诵,不仅记住很多东西,积累知识,而且熟能生巧,在诵读中能逐步领会到记忆的方法。
俗话说:刀不磨会生锈。
越不善于记忆,就越记不住。
反之,记的东西越多,新的知识也越容易记住。
根据知识之间的一定联系,比较记忆很容易提高记忆能力。
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旦把一篇课文背下来,心里自然高兴。
课文中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情感等,学生通过反复品味、揣摩、理解、记忆,就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妙所在。
同时,学生背诵时要用眼、口、耳、心、手,要求不漏字、添字、错字等,能养成仔细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语文朗读论文(5篇)
![语文朗读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e3e9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5.png)
语文朗读论文(5篇)语文朗读论文(5篇)语文朗读论文范文第1篇课堂上老师起到主导的作用,老师的心情能够感染课堂上的同学,因此,要想使学校生语感与语言力量得以提升,就要对老师领读加以重视,确保领读的正确。
比如,苏教版四班级上册的课文《珍宝鸟》,在对第四自然段进行领读的时候,老师教学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需要加入自己的感情,这一段通过对珍宝鸟动作的描写,写出了鸟儿的可爱、淘气,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珍宝鸟的爱惜和宠爱之情。
因此,老师在领读时,要想象出这种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的画面,读出感情。
老师要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对文章表达的思想进行正确处理,并把握好语音和语调,对语速进行正确把握,不能矫揉造作,这是要好好进行学习的,对老师朗读技巧的要求特别高,只有做好了这点,才能对课文中的词句和内涵进行理解,从而将语感把握好。
二、强调细读的方式读书是不能慌惊慌张、急于求成的,肯定要重视涵咏,对书中的韵味进行咀嚼,对其进行渐渐消化和理解,从中获得肯定的启示。
比如,苏教版五班级下册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要对表现儿童多的语句进行细细品尝,说明孩子们在哪,那么春天就在哪,跟着孩子们就能找寻到春天,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品读,我们可以理解其隐含的意思:孩子们活泼可爱,就像春天似的生气勃勃。
比如,在对古诗进行教学时,肯定要让同学反复诵读,之后利用领读以及赛读还有唱读等方式,再引导同学去理解其中的诗意,了解其中的感情,最终再进行诵读,加深同学对古诗的理解。
同学在反复进行诵读的时候,感情也会更加深化,在反复诵读之后就会对其更加理解。
反复诵读是学习和鉴赏的一种方法,对于同学语感的培育以及阅读和写作力量的提高都有很好的关心。
有哲学家认为,仿照这一行为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缘由。
宋代朱熹曾经说过,看书就要首先熟读,将书中话背诵下来,就像从自我心中说出似的,如此便可在书中获得肯定的收获。
仿照也就是依据前人阅历进行进展的自己的理论,当自身还没有力量制造理论时就要借鉴前人阅历,并对前人讨论路线进行仿照,省掉不少麻烦。
经典诵读论文
![经典诵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4f1e3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2.png)
经典诵读论文经典诵读论文体会篇一宁梅芳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
学子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
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子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
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
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进步。
二、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
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
在家里,她们总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说话,和外人接触,却像只小绵羊,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
自从读了经典以后,孩子知道了以前那样做,真是太没有礼貌了。
《弟子规》中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培养学生语言积累(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语言积累(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ebd7454693daef5ef73df2.png)
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台城二小汤泳质语文教学在于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
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习作能力提高了,突破了语文教学中令师生头疼的作文问题。
阅读能力也提高了,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结合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掌握积累的方法,一、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占有重要的位置,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文质优美的课文,尤其是选了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这些文质优美的作品最适宜积累语言了,在阅读教学中交给积累方法。
1、注重朗读,再读中积累。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所以,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如,《鸟的天堂》写景抒情文章,行文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中我就采用以读带讲的方法,在读中感悟大榕树的茂盛,为鸟儿提供了生存的场所,不愧是鸟等的天堂,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并在读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并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将自己融入到优美的语言文字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天长日久,积累多了,在说话、习作时自然得心应手。
2、在背诵中积累语言。
在教学中我对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扬弃”,但有一点我们仍要发扬,那就是背诵,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
东北师范大学的李晓明教授在讲课时说:“我在少年时所背的东西,有许多当时并不理解,可以说囫囵吞枣,随着年龄的长大,知识的增多,自然就理解了,现在我所记得最多、最深的知识,也就是少年时期背的。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论文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cc57a1dd3383c4bb4cd2bb.png)
激发诵读兴趣培养诵读习惯实验小学伍娟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
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
自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始终以“诵读中华民族之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之正气”为导向,结合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一、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我先做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先做到。
所以,我也主动参与到诵读经典文章的活动中来。
在每一节国学经典课的授课前,我必要细细品味《论语》里的每一句话,读准每一个音,领悟其中的育人思想,与学生齐读共诵,我要求学生会读的,我跟着学生一起读,我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也和学生一起背诵,这样相互比赛,既和谐了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又触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更提升了我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二、诵读千古美文,增加学习兴趣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
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系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
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
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效应。
“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啊!”。
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多种形式,激发诵读兴趣。
以为什么要朗诵经典诗词为主题的作文
![以为什么要朗诵经典诗词为主题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73cb0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a.png)
以为什么要朗诵经典诗词为主题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标题:朗诵经典诗词的好处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朗诵经典诗词的想法。
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经常会布置一些古诗词的背诵作业。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很麻烦,因为这些古诗词的文字晦涩难懂,而且写的东西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太遥远了。
可是,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我渐渐地发现,朗诵经典诗词竟然有这么多的好处!首先,朗诵经典诗词可以培养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用词醇正、语句优美,常常只用简练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比如,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几句诗词虽然简单,却描绘出一个在异乡凝望月色、思念家乡的情景,让人读后会心一笑。
如果我们多朗诵这样优美的诗句,自然就能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说话写字都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朗诵经典诗词有助于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情怀。
古代诗人笔下的景物无不透露出他们的思想感情,这些思想感情往往很纯朴高尚。
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就包含着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再比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马肥"这句谚语,就告诉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
这些富有哲理的诗句,如果我们反复咏叹品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高尚纯正的情操。
再者,朗诵经典诗词还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先人们博大精深的思想、婉转动人的词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颂。
比如"冰鉴开遍,水精游红"这句诗,就描绘了红尘中世俗人生的百态;再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就抒发了对广阔边疆的热爱之情。
一句句优美动人的诗词,都让我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朗诵经典诗词不仅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还能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有关经典诵读的论文
![有关经典诵读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b2abf326fff705cc170ab7.png)
[标签:标题]篇一:经典诵读教师论文王杰腹有诗书气自华——浅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丽春路小学王杰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
特别是在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
下面浅谈一下我在经典诵读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一、营造书香氛围(一)书香校园.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
“昔孟母,择邻处。
”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
”我校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作为校园文化墙的重要内容。
今年,我校还专门结合洛阳市牡丹文化节,在校园墙壁上创设了关于牡丹古诗的主题板块。
学校选择了几十首牡丹诗来布置橱窗,并配上相应的牡丹花图片。
学生们在欣赏着美丽的牡丹的时候,不自觉地就吟咏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花美诗更美,一时间,同学们吟咏牡丹诗的热潮高涨。
这样的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经典文化的诵读也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书香班级。
学生来到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度过。
所以,我们要让班级的墙壁也充满书香,让诗意盎然的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我校各班建设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角”“经典诵读乐园”;墙上开辟读书专栏,如“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和经典牵手,与圣贤对话”、“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张贴学生作品;黑板两侧张贴古诗文名句,黑板上有每日一诗。
小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方法论文
![小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方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843995783e0912a3162a9b.png)
小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方法论文小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方法论文摘要:小学生正处在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奠定语文学习基础和积累语言的关键时期,现在的语文学习将对学生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小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提供语言练习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读、写和生活中积累语言,为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中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经验谈谈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学习积累;方法策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从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十分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积累和语用语言过程中不断提升语言能力。
下面笔者和大家分享一下教学经验。
1加强诵读教学,促进学生积累积累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能够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
汉语言是一门词汇量丰富、使用灵活的语言。
要想熟练使用,达到脱口而出的状态,需要对语言文字进行长久的积累和锻炼。
这样才能将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以及蕴含的隐形内涵深刻的烙印在脑海中,形成潜意识的使用和理解过程。
而语文的诵读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正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
小学生现阶段的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比较强,对于新知识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处在一个语言存储的最佳时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背诵一些格言警句、俚语俗语、好词佳句、精品文章等,不仅能够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提升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诵读的指导,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之后,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对于重点的文章段落,学生不仅能够背诵,还要能够实际运用到日常生活或写作中。
2课堂内外联合,提升学生阅读量2.1课堂教学巩固基础知识语言的积累过程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经典诵读作文300字三年级
![经典诵读作文300字三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8b2842a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4.png)
《经典诵读》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经典诵读吗?
我可喜欢经典诵读啦!每天早上,老师都会带着我们一起读那些好听的经典文章。
有《弟子规》,它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
还有《唐诗三百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读起来可美啦!
读经典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我好像看到了古代的小朋友在认真学习,看到了大诗人在写诗。
经典诵读让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也让我变得更聪明啦!
《经典诵读》
同学们,经典诵读可有意思啦!
老师经常让我们一起大声诵读经典。
比如说《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论语》,里面有好多孔子说的话,让我明白了要做一个有礼貌、爱学习的好孩子。
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看到美丽的花朵,我就想起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诗,妈妈还夸我呢!
经典诵读就像我的好朋友,每天陪着我,让我越来越棒!。
阅读经典,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阅读经典,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https://img.taocdn.com/s3/m/071fcb7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6e.png)
探索篇•课题荟萃阅读经典,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汪玲(甘肃省民勤县东关小学)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小学时期的教育非常重要,阅读经典有利于让学生从小就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知识,作为一名小学的人民教师,从小让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充分为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必定会有很大帮助。
一、现阶段小学生语言积累中出现的问题1.语言积累方式欠缺多年来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目标一切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填鸭式的灌输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理解知识,不断学习知识,但是对于一些需要阅读的经典文章,只领会了其中的意义,却没有熟读和背诵,学生虽然学习到了知识,也提高了成绩,但是语言的积累不足,文化底蕴欠缺,小学生没有良好的语感,这些都需要在阅读经典中逐渐发掘出来,中国的汉语词汇不仅多并且十分丰富,学生如何灵活地运用日常所积累的语言,也是一个重点的问题。
2.阅读量小,语言匮乏在社会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小学生由于受诸多方面的影响,以及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种种原因,每天都要完成很多作业,除此之外,一些家长还给学生报了课外辅导班,学生不仅要在学校中学习,课余时间还要在辅导班中再次学习,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较少,同时,随着现在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信息化的设备都走入了小学生的生活,小学生贪玩心理较强,很容易沉迷于一些电子产品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阅读经典文章。
二、通过阅读经典,切实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措施1.熟读背诵,加强语言积累语感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优质的语感培养需要在阅读经典中不断发掘出来,通过长时间的培养,小学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自己的词汇量也在逐渐增加,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很多习惯也在初期的形成阶段,在培养阅读经典方面也会相对容易一些,所以通过熟读和背诵一些经典的文章,可以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教师的教学一定要紧跟社会的脚步,不断更新和改革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多读一些经典文章,逐渐增强学生对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登载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背诵一些经典的语句和段落,为学生今后收集更多的语言词汇做准备。
以读为本 读中积累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论文
![以读为本 读中积累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4b2c51be23482fb4da4c9a.png)
以读为本读中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众所周知,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强更是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一个责无旁贷的任务。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笔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这是因为:一、以往的学习经验表明,积累是一条学习的基本途径早在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在他的名著《劝学》里就写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在这里足足用了十二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在正反两面论述了积累的作用、意义,说明了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
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先生也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
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
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转引自吕学洲《说背诵》。
)过去几十年的教育经验也表明,学生由于语言储备太少,不仅影响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影响认识能力的提高,制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语言学习的生理规律决定了积累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记忆,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据研究,人脑有1000亿个被称为神经元的细胞,每个细胞都可以通过多达1万多种方式与周围的细胞建立联系。
但是在记忆形成的过程中,只有几十个被称为神经突触的连接物发挥着关键的连接作用。
由于在儿童的大脑皮层上暂时神经联系不多,因此容易留下深深的痕迹。
这就表明,儿童时期是语言积累的最佳时期。
儿童长于机械记忆,喜欢读押韵的节奏感强的诗文,反复吟诵,书声琅琅,自然熟读成诵,刻印在脑海中。
许多著名作家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都谈到儿时的永不磨灭的记忆,使自己打下了扎实的语文根基。
过去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不重视,甚至认为是书呆子读死书越读越呆,这是理论上的误解,已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小学语文论文:谈立足经典诵读 提升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论文:谈立足经典诵读 提升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fe5c66ad581b6bd97e19ea5e.png)
腹有诗书气自华——谈立足经典诵读提升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低年级孩子想象力缺失、表达能力匮乏等问题,提出我的一点做法,即组织学生开展《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读物的诵读活动,提升其语文素养。
文章从探讨低年级学生诵读经典读本的价值入手,相关教学措施包括:激发学生兴趣,熟读成诵;精心组织教学,拓展理解;调控教学时间,化整为零;搭建展示平台,升华情感;实现家校互通,强强联手。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素养、激发兴趣、升华情感教学片段:小动物们齐诵:(快板)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蜜蜂:真好听,真好听,快快说,这是啥意思?小动物们齐说:啊,连这个都不知道呀,让小黄鹂告诉你们吧。
小黄鹂:这是《弟子规》的总序,告诉我们: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和别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其次如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
蜜蜂:原来是这样啊,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爱爸爸妈妈呢?小黄鹂:还是让《弟子规》来告诉你吧。
小动物分诵:(学生轮背)第一组学生: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便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蜜蜂:那么,谁做的最好啊?小动物们齐说:在爱爸爸妈妈上,小乌鸦是我们的表率。
蜜蜂:那就请它来说说自己的故事吧!故事《小乌鸦爱妈妈》歌舞《小乌鸦爱妈妈》以上便是我上的一节二年级的班队课《我与弟子规同行》的一个小片段。
孩子们趣味十足的表演,惟妙惟肖的神态,俨然一派学识渊博的小学究。
然而就在去年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还一度曾经陷入过困惑之中,从开学初的简短交流到口语交际课的伊始,这班孩子表达能力不强,乖而有余,灵气不足的弱点便暴露无疑。
通过家访等途径的了解,也不难发现家庭学前教育氛围普遍淡薄,加之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视野较窄,缺乏语言积累是导致他们表达能力匮乏,想象力缺失的重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经典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
语言是一个民族睿智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炎黄子孙值得骄傲的一笔宝贵财富。
可是,纵观目前我国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不由令人担忧:课堂教学中老师大量的分析讲解与问答交流替代了儿童朗朗的读书声;现代化传媒手段的运用及动漫的介入,替代了学生大量感知书面语言的实践;生活节奏加快、课外学习特长,使得学生用于读书、感受书面语言的时间少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严重不足,语言营养堪称不良。
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传承,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丰富语言积累落实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中。
一、熟读背诵加强语言积累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基础知识的灌输,造成学生普遍语言积累不足、文化底蕴单薄。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训练,语言训练的重点是培养语感,良好的语感应该从诵读中培养。
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掌握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及运用规律。
通过熟读和背诵不仅可以强化语言,还可以帮助学生大量积累语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应减少一些对课文的分析讲解,以引导学生多读书为主旨,多背诵教
材中的优秀范文,使学生读书的意识增强,对语言的积累加大,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培育文化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大量阅读和积极背诵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积淀。
为了落实《语文课标》提出的“积累”理念、实现《语文课标》确立的“积累”目标,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在设计上极富创意且便于教师操作落实。
例如在加强课内阅读积累这方面,教材编排不仅注意适当地加大了课内阅读积累的量,更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尽早喜欢阅读、学会阅读。
这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培养良好阅读的习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诸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很少。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林语堂先生曾批评现代不少学校是“所读非书”、“无书可读”、“不许读书”、“读不好书”。
而另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是,由于受诸多现代媒体的冲击,大多孩子不喜欢
阅读课外书籍。
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的阅读教学首先应当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扩大阅读量,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阅读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
一、二年级要求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对三、四年级则提出“积累课文
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由此看来,要完成《语文课标》规定的阅读积累量、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仅仅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必须把课外阅读指导
纳入到语文教学实践当中。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大量阅读是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
在我们历年所教的学生中,都能发现,一些平常有着良好阅读习惯,会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孩子,他们无论
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习作能力,往往都比平常不爱阅读、少阅读的孩子更强。
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树立新的阅读教学观:阅读是为了帮助学生增加文学修养,提高文学素养,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学
会学习。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内阅读积累与课外阅读积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课内阅读积累向课外阅读积累的有效迁移,使
阅读积累能够不断延伸、逐步增量,进而实现学生文化底蕴、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品读经典升华语言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读书多了就会有学问,有一种非凡的气度,这也是说要有丰厚的语言积累。
大量阅读保证了学生阅读的量,为积累丰富的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累一些经典语言,尤其是积累那些经过时间证明了的优秀典范的言语作品,例如蕴蓄着中华民族精神和品格的古典诗词文赋,不仅要阅读,还要学会品读。
江泽民同志曾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
学一点古典诗文,
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让那些凝聚着智慧、映射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境的古诗文陶冶学生的情趣,培养文化底蕴,使他们成为有良好修养的人。
在教学活动中以诵读为基础,以大量阅读为保证,在品读经典中升华,这样才能逐步达到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