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美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3.3 第三章 第三节 宗教美术的兴盛
四 南方地区的佛教艺术
江苏南京栖霞山千佛岩三圣殿
四 南方地区的佛教艺术
韩谦造金铜坐u
四 南方地区的佛教艺术
成都市西安路南朝石刻造像 南朝梁中大通二年(530) 通高38.5厘米 宽27厘米
四 南方地区的佛教艺术
成都市西安路南朝圆雕阿育王像 残高约48厘米 南朝梁太清五年(551)
二 皇室支持下北方佛教美术的兴盛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 北魏 河南洛阳南郊
二 皇室支持下北方佛教美术的兴盛
帝后礼佛图 北魏 巩县石窟第1窟 河南巩义
二 皇室支持下北方佛教美术的兴盛
南响堂山石窟第4-7 窟 北齐 河北邯郸
三 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中原北方地区石窟寺——华北与中原地区
三 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云冈石窟
三 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三 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 北齐
三 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鎏金铜释迦牟尼像 后赵 高39.7厘米 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藏
三 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彩绘贴金石雕菩萨 北齐 通高187厘米 龙兴寺遗址出土 青州博物馆藏
三 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壁画 龟兹时期 克孜尔石窟 新疆拜城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鄯善(楼兰)佛寺壁画 新疆若羌米兰地区 3—4世纪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拜城孜尔石窟 龟兹 4世纪至7、8世纪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莫高窟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莫高窟268窟 北凉或北魏 甘肃敦煌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二 皇室支持下北方佛教美术的兴盛
云冈石窟第6窟 北魏 山西大同西郊武周山
宗教美术概述
宗教美术(religious art),是指伴随着礼拜、典礼、修身、传教等宗教活动而展开的以宣扬宗教观念,教育宗教信徒为目的,以宗教的教义、故事和传说为题材的美术形式。
美术在其特征是诉诸人的感性的活动,具有因感性活动而创作、因感性享受而鉴赏的性格。
它适应微妙的审美感觉活动,以所谓审美快感体验为主体。
因此,美术的体验和宗教的体验不同。
宗教的体验越是严格正统,越是不容许审美快感享受,在本质上是严格禁止和压抑一切人间感觉的享乐。
从这种不同特征上看,严格正统的宗教,本来是对美这一人间感觉的享乐给予否定性压制的。
佛教在早期禁止描绘佛陀,即使在应该表现佛陀时,也仅仅只描绘其椅子等物品作为象征。
早期基督教严格禁止将神通过人的技术来图像化。
伊斯兰教则自始至终禁止将一切人的形态来作写实性描绘。
如果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宗教美术便没有发展的余地。
但是,为传播宗教又不能不依靠美术为媒介。
于是,佛教在图像上首先突破,以大量和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佛教的传播又繁荣了。
师也超越教义的主旨,以对神的异常狂热信仰克服所有技术上的困难,创造了以史无前例的巨大石构建筑为特征的基督教美术,并且在、、镶嵌玻璃方面获得发展。
宗教常以灵感为根本生命,宗教美术也无疑以灵性的发现为中性。
而在表现这个灵性的阶段,美术家常常会运用人的审美感受,渗透人的感情,并将它们丰富升华,而不仅仅停留于说教和宗教信仰的表白上。
这种现象,从朴素的,经,至,可以明显看出。
相对早期基督教美术表现出的严格宗教气氛,文艺复兴美术中的人性逐渐浓化,美感更为丰富多彩。
虽然宗教在许多民族和时代中,作为人的内在生命的寄托而构成文化的骨骼,并深植于美术中,但随着宗教信仰的演化,宗教美术也由神秘内向性,向着外在物质表现或感觉表现,向着观念化或抽象化发展。
由于宗教形式的不同,各宗教美术所表现和反映的具体内容也不同。
在佛教、基督教中,分别重视以释迦牟尼、耶稣基督言行为中心的佛典、圣经的图像化,而占居其中心位置的是佛或基督的形象,他们自身也成为礼拜的对象,其他如神殿、寺院、教堂及各种宗教道具也都围绕这一中心。
人教版高中美术 《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课件
勒特根哀悼基督像 (彩绘木雕)德国
图像 识读
象征的形象
探究与发现
比较这两件作品,谈一谈在形 式表现上的不同。
哀悼基督(大理石)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
审美 判断
图坦卡蒙内棺(黄金、珐琅 和宝石)约公元前1336——
前1327年 埃及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 (大理石)希腊
勒特根哀悼基督像 (彩绘木雕)德国
探究与发现
巴黎圣母院 法国巴黎
图像
识读
宗教的殿堂,城市的荣光
尖塔(直冲云霄)
飞扶壁(支撑、审美) 垂直营造(升腾感) 玫瑰花窗(神秘感)
图像 识读
尖 拱
宗教的殿堂,城市的荣光
网
飞
状 肋 拱
扶 壁
文化 理解
大教堂是中世纪欧洲人宗教与世俗活动的中心,礼拜、婚姻、丧葬、 法律、贸易等事务都在教堂及其附近进行。因此,一座教堂的修建往 往倾全城之力、历数代之功。这也是欧洲中世纪文明的主要贡献。
比较这三件作品, 谈一谈在形式表 现上的不同。从 观察事物、感受 对象、产生共鸣 的角度作品的侧 重点在哪里?
文化 理解
从美术史的角度看,埃及人擅长表现“知道”的形象,他们遵照 心中的概念来创作;希腊人擅长表现“看到”的形象以展现视觉的真 实;而中世纪艺术家更注重表现“感到”的事物,用象征的手法刻画 内心感受到的形象。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
宗教的象征
——欧洲中世纪美术
图像 识读
文化 理解
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 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目击 第一现场人们为什么会悲伤 会流泪?
文化 理解
问题一:当时的欧洲人为什么要修建如此雄伟的大教堂?
在今天的欧洲,几乎每座城市都耸立着大教堂, 它们既是城市的地标,也是旅行者观光游览的 场所。这些教堂耗时数百年,动用大量的人力 物力修建而成,装饰有大量精美的雕塑、花窗 与绘画作品,现在已成为人类文明的宝库。
07.第七讲 中世纪的宗教美术
第七讲中世纪的宗教美术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发“米兰令”,正式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为缓和国内外矛盾,更好地从精神上控制人民,罗马统治者定基督教为国教,加以扶植和资助。
一时间大力兴建教堂,装饰美化也竭尽其能。
尽管在内容上都统归为基督教教义,但在造型意识上,艺匠们的观念仍然与异教的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从庞贝壁画风格中的剧场布置式样可见,那两位殉教者也令人想起古代的雕像。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末文艺复兴这段时期,史称中世纪。
西欧的中世纪美术,从西罗马帝图的灭亡到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长达一千余年其间,各地处于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基督教会成为统治一切的权威,哲学、科学和文化都成为神学的婢女。
美术史根据各个时期的发展,在早期基督教美术(2~5世纪)之外,又分为拜占廷美术(5~l5世纪)、罗马式美术(10~15世纪)和哥特式美术(12~l5世纪);其间,还有法兰克人建国的加罗林王朝美术和撒克逊人帝国的奥托王朝美术等。
欧洲中世纪的美术实际上是基督教的美术,它不重视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绘,摒弃作品中具有人性的感情抒写和形象描绘,以期营造所谓庄严、肃穆、神秘的气氛,完善宗教神性的抽象精神凸显。
艺术呈现出一种说教的枯燥与乏味,形象的干瘪与苦涩,形式的呆板与做作,色彩的单调与枯涩。
精神的萎缩与空虚。
西方的社会学家认为,文明的最大敌人是恐惧——对战争、敌人、疫病和饥荒的恐惧。
恐惧使人觉得不值得建设,甚至不值得种树或播种。
对超自然的恐惧,也使人不敢有疑问,不敢改变任何事物。
古代的世界充满无意义的仪式,及毁人自信的神秘宗教。
普遍的恐惧之后便是衰竭,无望的感觉能轻易地征服拥有高度物质文明的人。
就这样,古希腊和罗马在战火中,在道德沦丧中,在平庸中湮灭之后,开始了欧洲长达1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统治。
·初期基督教美术教会得到罗马帝国的承认之后,进行礼拜集会的场所也就从地下转到地上来了。
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美术5 第五章 第五节
一 五代、辽、西夏的宗教美术
98 912 940
莫 于 福供墨
大
曹
高 阗 三养书
朝
窟 国 年人榜
大
氏
王 由李题
于
家
窟 李 石圣:
阗
( 圣 敬天“
国
族
天 瑭,大
大
-
与 皇
册即朝 封于大
政 大
统 治
后 为阗宝
明
年 供 于国于
天
敦
) 养 阗狮阗
册
, 像 国子国
全
煌
内 ( 王王大
封
时
存 五 。尉圣
至
供 代 像迟大
祠
祠
金
圣
人
母
台
殿
铜
彩
铸
塑
力
士
宦
像
官
像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金 王 逵 等 绘 山 西 繁 峙 岩 山 寺 前 殿 壁 画 东 壁 中 部 《 宫 殿 》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金 山西繁峙岩山寺前殿西壁中部 佛本行经变(太子投象)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金 鬼子母变相(磨坊) 山西繁峙寺岩山寺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北 宋 山 西 太 原 晋 祠 圣 母 殿 彩 塑 圣 母 及 侍 女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北 宋 晋 祠 圣 母 殿 侍 女 彩 塑 群 像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北
北
宋
宋
晋
晋一 五代、辽、西夏的宗教 Nhomakorabea术代表窟
论宗教与美术
用 形 象 表 达 宗 教 教 义 。 它 采 用 的 艺 术 手 段 主 要 是 为 了 射 了社 会 现 实 , 但 体 现 着 每 个 民 族 所 达 到 的 文 化 艺 术 成 就 , 现 了 体 每个 民族 的社 会 文化及 民族 心理 特 征 。
宗 教 在 人 类 文 明 的 发 展 中 担 当 了极 为 重 要 的
角 色 。 在 世 界 美 术 史 的 进 程 中 , 处 可 见 宗 教 的 随
要 有 利 于 实 现 一 个 目 的 , 激 发 并 维 护 祈 祷 的 精 即
神 , 立 并 巩 固 对 神 的 信 仰 。 喇 嘛 教 也 要 求 一 切 树
的 对 象 , 且 宗 教 思 想 对 艺 术 思 维 、 术 观 念 、 术 表现 方 式 等 。 产 生 了 巨 大 的 影 响 。宗 教 建 筑 、 塑 、 画 所 展 现 的 辉 煌 而 艺 艺 都 雕 绘
成 就 。 整 个 世 界 的 艺 术 带 来 了夺 目的 光 彩 , 教艺 术 因 而具 有 很 高 的审 美 价 值 。 给 宗
一
雕 刻 、 国佛 教 的 石 窟 造 像 , 教 官 观 , 等 。 从 中 道 等 某 种 意 义 上 讲 , 教 确 实 为 世 界 文 明 史 的 发 展 起 宗
过 很 大 作 用 。 从 美 术 史 的 现 象 看 , 术 的 产 生 与 美
种 形 式 。抽 象 的 宗 教 意 识 要 在 人 与 人 之 中 进 行
交 流 , 必 要 使 用 造 型 艺 术 。这 是 因 为 , 术 也 是 有 美 意 识 与 情 感 的 载 体 。 用 美 术 展 示 其 观 念 , 美 术 用 的花 环来 装饰 与宣 扬情 感与 气氛 , 宗教 的需 要 。 是 于是 , 教 与美 术便 结 下 了不解 之缘 。 宗
“中国本土宗教美术研究”丛书出版
自画像 ”等需要 邀请 观众介入 的作 品
展览时 间 2 1- 6 1 ~2 1- 7 2 00 0 - 8 00 0 - 5
至善的 第三 条通道 。现在 很 少有艺 术家可 以贯 穿始终 地 钟爱 写生劳 作 但袁运 甫先生 在 1 5 年第一次 完成 0 9 他的 写生处 女作 后 .即弃而 不舍地 沉醉 其中 。即使 在 下放农 村 劳动时 .他 和吴冠 中先生 借用 粪筐 当画架 .
彩高 雅 .别有 韵味 。这批 精 品将 袁运 甫先生 的绘 画艺 术历 程 清 晰地 呈现 给 观众 .是 袁运 甫 先 生 有 容乃
大 艺术 理念 的最好诠 释。 正 是集合 天赋 秉性 ,有容 乃大 .理 性思考 和广种 博 收的 诸 多格 局 .袁运 甫先 生的绘 画作 品更呈现 出丰 盛凝结 .端庄 雍容 之态 。运甫 先生 看尽 古今 中外艺术 壁画遗珍 , 怀寰宇视 界 法国耶稣会 士 {i r el r 胸 Pe e i a rT h d d C adn 认 为 .未 来人 类 将 在三 项 能力 中取 得进 e h ri ) 展 :人 性 自觉 、 团结能 力 .以及灵修 深度 。这三 项能 力是运 甫先生 传承 后学 的宝贵 财富 。袁运 甫先 生投入 整个人 生深沉 的感 情 .在 道途 上和 书斋 中 .寻找 容于
要 集 中于邱志 杰2 0 年 任教 于中 国美术 学院 以来 的工 03 作 。邱 志杰 的教学 工作 常常 混淆 了个人 与群体 .教 学
袁 运 甫 先生 早 期 的色 彩 写 生作 品 .又有 袁 运甫 先 生 新 近 创 作的 彩 墨 画 。前 者 山河 壮 阔 .是 时 代风 貌 的 反 映 : 者神 韵飘 洒 .是 作者 心境 的 抒发 。这 次展 览 后 的 展 品 中还 包 括两 幅 由百 雅轩 版 画 院 制作 的丝 网版 画—— 《 绍兴乌 篷船 》 . 《 州水 乡》 .分 别 以袁运 苏
中国美术史之宗教美术
中国早期佛教美术兴盛的原因?1、佛教传入后,在南北朝时期经统治者提倡和利用,发展十分迅速,佛教的传播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带来了某些新的因素。
2、求法僧人的西行和佛教的东渐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尤其是大量寺院的兴建和造像的盛行,极大地丰富了建筑艺术和绘画。
3、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在寺院中竞展才华,创造出适合中华民族审美风范的佛教新样式。
佛教造像时期面貌神态衣着身体魏晋南北朝第一阶段北魏云冈石窟造像为代表神态庄严祥和,超然而静穆佛的衣服既有如毛质厚衣料凸起的衣纹样式,也有薄衣贴体的细密平行衣纹线条第二阶段洛阳龙门的宾阳东造像为代表面目清秀,眉目开朗,神采飘逸第三阶段北齐石刻造像为代表身体较为膨胀,外衣罩着饱满的身躯,佛像的衣着不再显得自由松懈,逐渐变成圆筒式造型,注意表现佛像的立体感隋唐主佛多身着袒右袈裟或双领下垂式袈裟,受到印度造像的影响,可以见到早期犍陀罗式的通肩大衣菩萨菩萨造像较之佛像更加崇尚丰腴健康的肉体之美,发髻高耸,袒露上身,斜披天衣,长裙贴体以“S”型一波三折的优美姿态成为有唐一代菩萨造像的共同特征。
佛座这一时期的佛座仍以束腰须弥座为主,但上下枋、枭及壶门出的装饰愈趋复杂,佛床更多模拟自真实家具。
密宗“开元三大士”在唐玄宗时期致力于弘传的佛教密宗得以发扬光大,有别于后世“藏密造像”的“唐密造像”开始大量出现,特别表现在金铜佛像方面,开始批量铸造并流传于后世,颇值得关注。
宗教壁画魏晋南北朝简述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何为本生故事?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代表,敦煌壁画就性质而言,大体分为:1、佛像画;2、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故事画;3、本生故事,这也是壁画里最重要的内容。
早期佛教绘画打破了物理时空的画面组织,充满雅气和装饰味的造型,豪放泼辣的线条,浓重沉稳的色调,使其艺术风格给人的感受是激动不安、阴郁而又热烈,豪放而又多姿。
就技法而言早期壁画是外来艺术有益的因素与我国线描造型和以形写照等民族艺术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美术种类(4) 伊斯兰教美术
伊斯兰教美术由信仰伊斯兰教并按照伊斯兰教教义生活的人们发展的美术,也称穆斯林美术。
伊斯兰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在其传播过程中吸收了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们参加并发展了一种以伊斯兰信仰为主导的生活方式和综合的整体文化。
伊斯兰一词,可以用来指一种宗教,一种国家或一种文化。
作为伊斯兰文化的一部分的伊斯兰教美术,其范围和性质是由被称为伊斯兰的这种现象的历史所决定的。
概况伊斯兰教于 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
穆罕默德及其信徒于移居叶斯里卜(麦地那)期间(622~631)发展了伊斯兰教,建立了宗教、政治、军事、经济相结合的社团和制度,建立起政教合一国家的基础。
630 年,穆罕默德返回麦加并进而基本上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
他的后继者哈里发在“为安拉之道而战”的口号下,发挥其军、政、教结合的优势,开始了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在 4位大哈里发时期(632~661),击溃拜占庭军队,攻占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东击萨珊王朝而亡之,西进占领埃及、利比亚。
在随后的伍麦叶王朝时期(661~750),阿拉伯帝国最后形成,其势力东到中亚和印度河流域,西达非洲北部,进占西班牙。
伊斯兰教在其出世的100多年间,以军、政、教结合的形式所征服的亚洲和非洲地区,除个别地区外,今天依然保持其优势。
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为吸收东西方各族文化,形成和发展伊斯兰文化提供了条件。
作为伊斯兰文化的组成部分的美术也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伊斯兰美术中不仅有闪族──阿拉伯人的艺术传统,而且吸收了希腊、罗马、基督教美术因素和伊朗以及西亚、中亚各族的艺术成分。
伊斯兰-阿拉伯世界所处的东西方贸易和文化艺术交流的中介地位,使它得以更广泛地吸取东西方文化艺术。
伊斯兰美术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成分的吸收并与不同地区的特点结合而呈现出多样性。
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是绝对的一神论,即对唯一真主安拉的顺从。
神是唯一的创造者是它的主要信念。
佛教美术(3-13世纪)
3.麦积山石窟造像
❖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市东南45公里的秦 岭两端,因山状似麦垛故名,是保留泥塑造 像最多的石窟。今存泥塑7000余躯,间有少 量石雕。
❖ 其始凿于十六国后期,现存主要是北魏作品;
❖ 造型风格以儒雅从容的“秀骨清像”著称。 作为中国式佛像的范例,其价值在龙门造像 之上,其艺术表现力超过敦煌。
❖ 南北朝时代掀起了中国石窟寺艺术的第一个 高潮,甘肃敦煌、新疆克孜尔以及山西大同 云岗、河南洛阳龙门、甘肃天水麦积山都有 开凿于这一时代的著名石窟遗迹。
(一)敦煌莫高窟壁画
❖ 甘肃敦煌莫高窟是完整保留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 的主要石窟。
❖ 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从十六国到 北周,是敦煌艺术的早期。
❖ 北齐佛教美术较前一时代有很大的发展,例 如:佛、菩萨在前代以较厚的中国式服饰为 主,而北齐作品则以薄衣肉体的表现为主。 简略、轻快的衣纹线条,润圆的肉体表现, 成为北齐佛教美术特有的面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北齐佛教美术资料:山东青州的龙兴寺、河 北邯郸的北响堂山石窟、保定曲阳修德寺、 山西的天龙山石窟等。
二、佛教艺术的东渐和兴盛
❖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起初只是道教的附庸。 ❖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佛教开始深入人心,得到了
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共识。 ❖ 东渐路线有三条:一是西北路,即沿丝绸之路输入
内地;二是海路,即从锡兰(斯里兰卡)到广州; 三是南方丝绸之路,从尼泊尔到西藏,或从缅甸到 云南。
三、佛教石窟寺艺术 (南北朝时代)
❖ 早期石窟壁画所讲述的佛教故事分为两类:一为佛 本生和佛传故事,一为因缘故事。
❖ 所谓“佛本生故事”,指佛主释迦牟尼前生 的事迹;
选取一件与宗教有关的美术作品,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选取一件与宗教有关的美术作品,并分析其艺术特点中世纪绘画没用继承希腊罗马客观写实、典雅肃穆的艺术创作风格,而是围绕格列高尼大主教所倡导的原则,即以宣传教义为第一原则。
《基督为使徒洗足》与宗教有关。
《基督为使徒洗足》绘画者受到希腊艺术熏陶的痕迹还是显而易见的。
人物的造型比例,衣裙的处理,人物之间的空间处理,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其而地面上投射的阴影无不在出卖艺术家的出身一一他是希腊那路的。
不过画家为了秉承宣传的目的而刻意简化了多余的东西,对于他而言,绘画已经不是为了自身的美好而存在,忠实的描摹是没有必要的,与宣传教义无关的东西最好不要画进来。
他要做的是把故事叙述的尽可能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让诚的信徒们感受到上帝的刻威力。
中国美术赏析(宗教画+山水画)
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看三大核心要素
笔墨、程式、自然是中国画重要的三个要素,他们各有特点又相互联
系。笔墨作为艺术的抽象语言需要依托程式得以表现,程式又必须从
笔墨 程式 自然
自然中加以提炼和升华。没有程式的笔墨不知所云,没有对自然的深 入观察与迁想妙得也提炼不出多变的程式。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实际是 通过观察自然提炼概括具有象征性的符号即程式,然后用笔墨加以表 现的过程。中国画欣赏的是程式演绎中的笔墨美,正如欣赏京剧,看 的是“手、眼、身、法、步”的程式之美,且不同角儿虽演的是同样 的程式,但各自演绎方法不同便能体现不同的风格和审美。明代董其 昌谈论笔墨与自然山水时说“以蹊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 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从中可见一斑。
梁楷这幅《泼墨仙人图》来看,仅是匆匆几笔,却能勾 绘出酣醉的可爱人物的形貌;五官纠结一堆,宽袍大袖 ,露着大肚子,滑稽极了,头部和左肩的部份以湿笔渲 染,可以清楚的看出运笔的轻重与速度。这幅画生动地 抓住了人物的表情动态,却不在意太多细节,这种自由 潇洒的画法,在以后的中国绘画中称为“写意”或“泼 墨”。此类型的画重视观察,简单几笔就需抓住人的神 韵,例如“仙人”的腰带,仅仅四笔,但是肚子的形状 和行走时衣带的飞动感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画中这位仙人的整体几乎是以水墨泼写,写尽了仙人醉 步的姿态,简单的笔触却充分表达出仙人飘逸的气质。 简单的笔触却充分表达出仙人飘逸的气质。 不拘形似的 画法,表露出了画者创意的奔放,也为传统人物画的发 展开拓了新境。整幅画,不出十数笔之间,就将一位特 立独行,眯着眼笑的仙人诠释的几近完美,他的画完成 于瞬间,但却是一生绘画技巧经过千锤百链的成果。梁 楷的艺术创作,借酒助兴,酒酣意发,无拘无束,正是 最真实的自我。 为了表现“泼墨”,梁楷还特别采用了“纸”来画画, 这与宋代大部份使用“绢”的习惯真的很不同!梁楷可 以说是很叛逆的画家,有自我的思想,当时或许不被人 了解,但以后却大大影响了中国画的新发展。
外国宗教美术
尼多斯的阿芙罗蒂特
拉奥孔
作于公元前1世 纪中叶,高2.42 米。取材于古希 腊神话,拉奥孔 本是祭司,由于 触怒众神,他和 他的两个儿子被 神派来的两条巨 蟒活活缠死。
基督教
• 它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产生在地中海 沿岸,其美术核心是教堂以及大量以 《圣经》为依据的美术创作。最有代 表性的教堂出现在12世纪,由于有 着华丽怪诞的外表,后人把它称为 “歌特式”,法国小说家雨果笔下的 巴黎圣母院就属于这一类型。
圣夏帕尔教堂内部
彩色玻璃花窗
玻璃花窗
受胎告之
犹 大 之 吻
乔 托 意 大 利
返回
最后的晚餐
宗教绘画
伊斯兰教美术
清 真 寺
伊斯兰风格建 筑,墙面装饰丰富, 为几何形图案,色 调以兰为主。
门 楼
《贝尔维德尔的阿波罗》,大理 石复制品,高 224 厘米,现收藏 于罗马梵帝冈博物馆。 古希腊人理想化英雄的典型形象。 这尊雕像就把阿波罗描绘成了一 个英俊的少年,此时正在追赶着 毒龙,并张开神弓射箭。那神采 焕发的目光显示出必胜的信心, 注视着遥远的苍穹,挺直的鼻梁 和饱满的面容则象征着永恒的青 春,同时还保持着宁静和庄严。 他那断了的右臂似乎刚从弓上抽 回,但动作并不紧张,显得潇洒、 风流倜傥,身体姿态十分轻盈, 好似飘逸的舞蹈。整个雕刻作品 手法写实,造型优美,被认为是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男 性健美人体的典范,对于后世的 造型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哥特式教堂是12-14世纪出现 的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哥特式建筑 风格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艺术高峰, 对欧洲建筑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
巴黎圣母院
巴 黎 圣 母 院 局 部
巴黎圣母院
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 面积约6000平方米,东 西长144.55米,南北宽 86.25米,由两座最高塔 为主门、内部以十字形 平面为主体的建筑群。 共16万吨石头如同石笋 般建筑而成,整个工程共 用去40万吨石材。教堂 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 在一起的双尖塔,高16l 米,是全欧洲最高的尖 塔,教堂外型除两座高 塔外,还有1.1万座小尖 塔烘托。 科隆大教堂
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的关系
浅谈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的关系摘要:美术考古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
但是,在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的同时,其学科定义却存在分歧,是属于考古学还是属于美术学,或是独立学科,目前学术界莫衷一是。
为更好地理解学科定义等基础性理论问题,我们引入叙事特征和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这两个视角。
关于叙事特征,我们重点从叙事逻辑方向上进行讨论,并尝试以此为学科定义定位。
关于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我们有如下的考虑:首先,两学科在学科外延上有很大的重叠,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有一个互动的促进;其次,宗教美术有着独特的叙事特征,这一特征的认识对美术考古的学科建设也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特别考虑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在接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上所存在的相同的叙事结构。
关键词:美术考古叙事特征宗教美术学科关系在关于美术考古学科关系的认识中,目前学者较多涉及的是与考古学、美术学、社会学、历史学、图像学等学科的关系,这其中涉及学科的本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的意义等诸多方面,涉及面不可谓不广、不可谓不具体。
遗憾的是,在这些关系的讨论中,基本上没有考虑到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之间的特殊关系。
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不仅在研究对象上有相同之处,而且在研究资料的获取上也有相同之处;同时,在接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上也有相同之处。
因此,我们提出美术考古的叙事特征和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作为理论深入的探讨视角。
一、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叙事逻辑这是一个关于叙事逻辑的学科定位问题。
我们认为,美术考古如果作为分支学科看待,那么,从叙事逻辑角度看,它不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而应当是美术学的二级学科。
1.美术考古是将研究对象作为美术史现象来描述的。
“以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美术遗迹和遗物”[1](p5)是美术考古的研究对象,在美术考古的研究过程中,这些美术遗迹和遗物转化为美术发展史上的叙事遗存,围绕美术遗迹和遗物展开的研究是关于构图、造型、色彩和主题、风格、艺术进步等美术学科范畴的研究。
宗教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关于美术基本性质的真正科学的论断——美术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那么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美术,同其他的作为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哲学之间也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在讲授美术鉴赏课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出大量的宗教美术作品的出现,由此可见,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宗教对美术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都曾有过一个宗教支配美术创作的时代。
在中国,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这段历史时期,石窟寺的造像和壁画代表了当时的最高美术成就,人们通常称这段时期为佛教美术时代;在欧洲基督教的美术囊括了整个中世纪美术的内容。
因此,有人提出没有宗教就没有艺术。
那么理清宗教与美术的关系——宗教怎样利用美术服务,以及宗教怎样推动美术的发展,对我们所进行的美术鉴赏教学有很大的益处。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美术,同其他的作为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哲学之间也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从人类早期社会看,原始人就有了图腾崇拜、原始巫术等宗教形式。
在这个历史时期,美术与宗教的关系比较单纯,他们相互渗透,都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
法国南部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就反映了原始美术的特点。
原始人是把形象与形象所象征的神秘力量以及原型的生命力看成是一个东西的。
这样,它们就必然成为他们恐惧、敬畏、崇拜的巫术宗教对象。
那么,就此图像所包含的威力与战争的胜败,部落的存亡和繁衍,个人的生命安危,丰收与否都是息息相关的。
从原始人类看他们还没有能力欣赏这类图像的美,或者说,他们对这类图像的审美或变迁与巫术宗教的态度和情感混在一起而没有独立分化出来,但是从客体方面来看,这类图像潜在地包含各种审美属性。
从主体方面看,人类在巫术宗教活动中也培养了一个审美主体所需要的许多潜在的能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宗教艺术在中外美术史上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篇幅,对美术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美术与宗教的关系
美术与宗教的关系
美术与宗教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文化发展的热门话题。
自古以来,这种关系已经形成紧密联系,甚至可以说美术本身就是一种宗教。
它通过艺术语言传达了其背后的宗教信仰。
美术可以用作传播宗教教义和思想,这一点在大多数宗教活动中都可以看到。
印度教徒们在庙宇和神龛中祭拜时,就会用漂亮精美的雕塑来表达膜拜的心意。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祭祀印度教的神灵——卡塔尔帕蒂,人们制造出一尊富有传统特征的卡塔尔帕蒂,这种雕塑就是一个综合了宗教和艺术的有机整体,向人们传递敬仰和感谢的思想。
美术的画面也可以与神的概念联系起来,如梵高的《向日葵》以及圣母玛利亚画像,他们重新构建了神的诅咒,给民众带来别样的宗教体验。
事实上,这种画面被许多信徒所接受,并成为了宗教认可的模式。
在信仰宣讲,研究和表现中,美术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歌德特转》就是一种宗教文化继承,它通过绘画等艺术手段,从宗教信仰中提取到的故事,把宗教信仰深刻的进行传播,也充分的表现出美术的功能。
总而言之,美术与宗教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影响着彼此,又彼此交互影响着对方。
宗教通过美术和文学文本丰富起宣讲本身的含义,美术也为宗教提供了传播宣传和体验感受的表达。
它们是影响彼此的一种双向连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催化剂。
《宗教美术》教学设计
《宗教美术》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第二课时张琳威海市城里中学《宗教美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作为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中的第二课时,本单元的活动一中出现的美术作品按照历史发展前后顺序和文化发源地的地域分为,原始艺术、两河流域、古希腊罗马艺术、佛教艺术、伊斯兰教艺术、中世纪艺术,我把活动一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把古希腊罗马艺术之前的原始、古代美术,第二课时以宗教美术为主题,在初三学生掌握历史课本中关于三大宗教的知识基础上,分析宗教美术作品与宗教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目标:认识了解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在造型语言、表现手段方面的不同;发现并评述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美术作品的特点与各自宗教教义、文化之间从在的密切联系;了解宗教美术作品受到区域、民族、本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的形式差异,体会宗教并不只是本教信徒的精神信仰,也处处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宗教美术是宗教与区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结晶。
教学重点:发现宗教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宗教信仰、教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发现、分析并表述宗教美术作品如何通过不同表现形式来体现不同宗教的教义和宗教信仰。
了解分析本土文化对宗教美术作品表现形式的影响。
学情分析:初三下学期,学生已经完成了中国、世界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初三的历史课本当中有关于三大宗教的在创始时间、历史背景、创始人、经典著作、教派信仰、风俗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本科在学生对宗教以上几个方面的了解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的联系,通过对宗教文化于宗教美术的表现形式(建筑样式、建筑布局、装饰纹样、色彩应用)之间的联系,正确地看待宗教文化,不仅仅是教徒的精神信仰更是体现民族精神文化结晶,在拓展部分,在讲完佛教美术作品与佛教思想与各地民族文化相互渗透所表现出同一宗教不同表现形式的同时,指出汉地佛教受到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影响的种种表现,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在美术范畴意外,中华民族各种习俗、文化现象、生活习惯、思维模式能够体现道家思想的影响,把对宗教理解上升到文化思想上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美术
伴随着礼拜、典礼、修身、传教等宗教活动而展开的美术。
以宣扬宗教观念和教育宗教信徒为目的,以宗教的教义、故事和传说为题材。
起源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中,宗教和美术的关系极深。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美术起源于劳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原始美术又是与原始宗教混杂在一起发展的。
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往往产生朴素的符号和简单的图像,这些也就是原始的美术。
在原始美术的根底上,有对所谓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的敬畏、恐怖和崇拜。
驱魔、护灵等巫术活动都成为原始美术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旧石器时代的狩猎居民将大量野兽画在洞窟的岩壁上,也是出自祈祷神兽保佑并捕获大量猎物的心愿,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
进入历史时代后,原始宗教自觉确立宗教形式,由部落宗教发展为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地区宗教(如印度教)和民族宗教(如道教)。
在宗教强烈支配人间生活的古代至中世纪,美术作品几乎全部由宗教中产生,美术成为宗教的贡物,以致形成宗教美术。
特征美术在其特征是诉诸人的感性的活动,具有因感性活动而创作、因感性享受而鉴赏的性格。
它适应微妙的审美感觉活动,以所谓审美快感体验为主体。
因此,美术的体验和宗教的体验不同。
宗教的体验越是严格正统,越是不容许审美快感享受,在本质上是严格禁止和压抑一切人间感觉的享乐。
从这种不同特征上看,严格正统的宗教,本来是对美这一人间感觉的享乐给予否定性压制的。
佛教在早期禁止描绘佛陀,即使在应该表现佛陀时,也仅仅只描绘其椅子等物品作为象征。
早期基督教严格禁止将神通过人的技术来图像化。
伊斯兰教则自始至终禁止将一切人的形态来作写实性描绘。
如果
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宗教美术便没有发展的余地。
但是,为传播宗教又不能不依靠美术为媒介。
于是,佛教在图像上首先突破,以大量雕塑和绘画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佛教的传播又繁荣了佛教美术。
基督教美术师也超越教义的主旨,以对神的异常狂热信仰克服所有技术上的困难,创造了以史无前例的巨大石构建筑为特征的基督教美术,并且在壁画、镶嵌画、镶嵌玻璃方面获得发展。
宗教常以灵感为根本生命,宗教美术也无疑以灵性的发现为中性。
而在表现这个灵性的阶段,美术家常常会运用人的审美感受,渗透人的感情,并将它们丰富升华,而不仅仅停留于说教和宗教信仰的表白上。
这种现象,从朴素的早期基督教美术,经中世纪美术,至文艺复兴美术,可以明显看出相对早期基督教美术表现出的严格宗教气氛,文艺复兴美术中的人性逐渐浓化,美感更为丰富多采。
虽然宗教在许多民族和时代中,作为人的内在生命的寄托而构成文化的骨骼,并深植于美术中,但随着宗教信仰的演化,宗教美术也由神秘内向性,向着外在物质表现或感觉表现,向着观念化或抽象化发
展。
由于宗教形式的不同,各宗教美术所表现和反映的具体内容也不同。
在佛教、基督教中,分别重视以释迦牟尼、耶稣基督言行为中心的佛典、圣经的图像化,而占居其中心位置的是佛或基督的形象,他们自身也成为礼拜的对象,其他如神殿、寺院、教堂及各种宗教道具也都围绕这一中心。
但伊斯兰教认为:唯一绝对的神,不可能作图像表现,故伊斯兰教美术以清真寺及其装饰纹样为中心。
宗教美术是一个庞杂繁紊的系统,在美术上成就突出且影响较大的有佛教美术、基督教美术、伊斯兰教美术、印度教美术、道教美术,其次为神道教美术、耆那教美术等。
佛教美术约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印度,约公元1世纪出现佛像,以后由北路发展到中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由南路遍及斯里兰卡和东南亚,成为东方古代美术的主流。
佛教美术在建筑上主要是寺、塔,在雕塑上主要是佛像及其以下诸尊,在绘画上主要是佛、菩萨、罗汉的单身画和以佛说法为中心的众多形象组合——说法图、佛传图、本生图、佛位变相、佛教故事、水陆画、杂画和供养人图像,在工艺美术上是各种佛具。
由于佛教重视造像,所以在中国又被称为像教。
在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的历史最长,雕塑和绘画方面的成就最大,影响的人口最多。
基督教美术约2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的亚洲部分,以后迅速传遍整个欧洲南北美洲及世界大部分地区,从而成为西方2~17世纪美术的主流。
它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基督教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美术以后。
基督教美术中是否容许出现圣像,如果容许,应如何表现,始终是有争议的中心问题。
因此,它在雕塑上的成就不及佛教美术,它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建筑艺术上,其次是绘画上。
在宗教美术中,基督教美术传播的地域最广。
伊斯兰教美术约7世纪后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很快从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埃及向四周传播,其势力东至阿富□、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西及北非、西班牙、西西里岛,构成伊斯兰教美术的基础,它融合了希腊美术、拜占庭美术、伊朗美术、印度美术、中国美术等多元要素;其发展虽与各地区美术特性相联系而又显出多样性,具有独特的单一样式。
而导致这种单一性的,是《***》。
《***》对偶像崇拜的否定,以致人物形象被严格禁止出现在美术作品中,故雕塑和大型壁画不发达,写实主义衰落。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美术的代表,屋顶通常为半球形或葱花形的穹窿,建筑周围建有一柱或数柱高塔。
伊斯兰教绘画以细密画为代表,抄本插图始于12世纪末。
伊斯兰教的建筑装饰和工艺美术极其发达,它们灵活运用了几何纹、植物纹、阿拉伯图案、文字纹等平面无限连续的装饰纹样,以华丽的色彩、光影的效果和精工细致的意匠达到无以伦比的高度。
印度教美术是根据印度教思想、赞叹诸神或出于礼仪上的需要而作为教化手段的美术。
在广义上,它还包括婆罗门教美术、印度土著民间信仰的美术。
相对佛教美术的瞑思和静止性,印度教的诸神形象以生命力的极度发挥为特色,活跃而富有力感,并将肉体力特别是性作为神性者尊重,所以纵欲而多臂,强调性感,还制作大量男女性交的形象。
自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以来,印度教诸神形象被大量导入佛教美术,如药叉、药叉女、龙、龙女、日天、帝释天。
印度教美术在□多王朝(4~6世纪)获得繁荣发展,直至伊斯兰人入侵后衰落,但16~19世纪的拉杰普特绘画仍值得注目。
印度教美术还影响到南亚其他地区(包括今巴基斯坦、阿富□、尼泊尔)。
东南亚诸国从7世纪起流行印度教美术,柬埔寨的吴哥、印度尼西亚的普兰巴南坎蒂,堪称印度教美术的杰出代表。
印度教美术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道教美术将道教的宗教活动或哲学造型化而表现出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及工艺美术,产生和发展于中国。
在中国美术史上,道教美术虽不如佛教美术那样成就辉煌,但道教的观念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中国美术中。
道教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皇城对神仙思想的反映。
北魏以后,帝王居城称为紫阙、金阙或紫金城、紫禁城,大殿称为太极殿,说明道教性格更为显著。
直至清代,在北京故宫(紫禁城),仍从南至北依次排列着以道教的基本概念命名的建筑:正阳门、天安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富、坤宁宫、地安门。
永乐宫和白云观是道教建筑的代表作。
道教雕塑主要是三尊、五祖、七真等天尊、帝君、真人及各种神仙的雕像。
山西太原市晋祠的圣母及42个侍女像、龙山石窟,是道教雕塑的代表作。
道教绘画的早期作品,见于东汉铜镜、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的黄帝、老子、骑兽仙人、日月星辰、龙虎、凤凰、龟蛇、东王公、西王母等题材。
以后,顾恺之、吴道子、武宗元、龚开、颜辉等以擅长道教画出名。
在中国绘画史上,包含道教画的道释画,几乎成为人物画的代名词。
元代的
山水画家也大都与道教有关。
典型的道教书法有:王羲之的《黄庭经》、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等佳品。
在工艺美术上,经常使用龙、虎、狮子、鹤、凤凰、神牛、灵芝等与道教信仰密切联系的题材。
铜镜和剑的制造,在北魏以后被视为道教天师必修之技术。
象征着神仙山水的假山,大量见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