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伤仲永》ppt课件(53页)

《伤仲永》ppt课件(53页)
❖称(chèn) 泯(mǐn ) 矣( yǐ ) ❖焉(yān) 扳(pān)
精选完整ppt课件
8
三、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 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精选完整ppt课件
19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先 天得到的。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 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精选完整ppt课件
20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 为众人;
精选完整ppt课件
28
分析本文
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幼年作诗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与天赋。
第二段 十二三岁时才能大不如先前。
第三阶段 写成年之后的仲永才能泯灭。
精选完整ppt课件
29
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 课文中找出原句。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
的名字。
精选完整ppt课件
16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 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 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伤仲永》优秀PPT教学课件

《伤仲永》优秀PPT教学课件

已;。, 耶今彼贤
要性,使人们正确领悟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
?
夫 其 于 关系。
14
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 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 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何作用?
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仲永才思敏 捷,天资非凡。
15
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邑人,不使学”一句。
“利”: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 格特点。
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19
(三)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 省略句 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 学习。
20
2、“还自扬州” 倒装句 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 省略句 即“受之(于)天”:从上天 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21
整体感知
㈠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 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 怎样叙述的?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这首这诗把把赡…赡养养…父当母作聚、团,结团同结宗内族容的人当作内容,传送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从此此,指定物立品即让完他成作诗,文(采他和能道)理立即完
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 之。同形县容的词人的意渐名动渐词用作法动,词对,…以…宾感客到有之惊的礼奇人相待 求取
22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
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 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 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 人矣”。
4
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柳宗元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
⒈“不使省学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 (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⒉“还自扬倒州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 州还”:从扬州回家。
⒊“受之天省也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 (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
赋予的。
最新版整理ppt
15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最新版整理ppt
16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18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 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 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最新版整理ppt
19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最新于版整材理ppt人/远矣
9
才艺展示
注意读准字音、掌 握节奏,把握语气。
最新版整理ppt
10
伤 仲 永 属于
——王安不石曾,从来没有 索要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指代文具 对…感到惊异 给 他 写
作,写

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
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明优秀的人呢?
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他(她)会怎
样?让我们来看方仲永吧,听听他的故
事。
最新版整理ppt
2
最新版整理ppt
王安石
3
最新版整理ppt
4
1、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
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

影片亮点
• 浪漫至极的爱情故事,感人肺腑。 • 七八十年代上海的城市文化及人文风貌浓缩呈现。 • 伤仲永在外求学遭遇困境,以及在国外的生活场景都让人印象深刻。
评价和奖项
评价
• 豆瓣评分8.8,imdb评分8.3。 • 影片上映后数月,佳士得拍卖会上,这
支电影的照片及剪辑资料以高价出售。 • 由于故事非常感人,许多观众看完后被
主要角色
伤仲永(张国荣 饰)
故事男主角,坚强勇敢、聪明机智,深爱美好 的生活和草原上的马。
红妹(巩俐 饰)
故事女主角,倔强独立、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和事业,内心深处渴望家庭和幸福。
吕文正(孙艺洲 饰)
故事中重要配角,电台主播,帮助伤仲永和红 妹解决难题。
红妹母亲(曹桂芬 饰)
故事中重要配角,是个智慧和善良并存的母亲。
剧情梗概
1
相遇
伤仲永在上海车站结识了红妹,两人因马而相遇,愉快地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2
分离
伤仲永因病被迫与红妹分别,但他们深爱着对方,红妹动情凝望着离去的车站, 伤仲永抬头对天空身份的原因不能回国,直到红妹得知他的消息后来到美国 寻找他,两人终于再次相遇。
深深触动,感慨道“伟大的爱情,不应该 只是留给电影。
获奖状况
• 第十三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 角提名。
• 1987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最佳化妆奖等五项大奖。
• 1986年在第43届威尼斯电影节中获提名 金狮奖。
结尾和感言
看完电影的人们纷纷表示,不仅欣赏了这部电影的完美创作,同时也感受到了其中电影创作者的深爱, 传达的是对生活及其所包容的万物的深深情感,这正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伤仲永》
《伤仲永》是一部讲述了一对男女在上海相遇相恋又分离的传奇爱情故事。

伤仲永完整 ppt课件

伤仲永完整 ppt课件

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从道理上
说,原因作者(议论)认为方仲永才
能衰退的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正常学习和教育.
2020/12/12
21
(三)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
教训?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
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
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
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
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恐怕连普通人还 不如罢了。
2020/12/12
14
动手做一做
㈠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 类㈡。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2020/12/12
15

①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②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③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 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曾经 书写工具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 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
为其名。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附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2020/12/12
9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以……为:把……当作,养:赡养。 )
析题:

❖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
写作意图。“伤”是哀伤, 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 方仲永这样的神童,“泯然 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2020/12/12
7
诵读课文 疏通文意
2020/12/12
8
疏通文意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
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走向平庸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 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导致才华埋没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01
王安石
02
03
作为文章的作者,通过对方仲永的描写表达 了对人才的看法
倡导教育改革,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
04
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眼光和文学家的才华
优美语句欣赏与解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 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之。”
02
解读:通过作者与仲永的再次相 遇,展现了仲永才华的衰退和成 长的困境。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勤奋努力,不懈追求梦想
01
阐述方仲永天赋异禀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强调 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02
分析方仲永父亲的教育方式,提出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 度。
03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展示勤奋努力对于个人成长和成 功的影响。
天赋与后天努力关系思考
探讨天赋和后天努力在个人成长 中的不同作用。
分析不同领域中天赋与后天努力 的关系,如艺术、体育、科学等

提出如何发掘和培养天赋,以及 如何将天赋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建
议。
当代青少年成长启示
将方仲永的故事与当代青少年 成长环境相结合,提出针对性 的启示和建议。
分析当代青少年面临的挑战和 机遇,探讨如何引导他们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伤仲永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与写作特色剖析
目录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 • 跨学科融合:多学科视角解读《伤
仲永》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01
《伤仲永》创作背景
01
社会环境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才选拔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
1. “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 者。” ——幼年时天资过人,有作诗 才能; 2. “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闻。”——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 不如前; 3.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又 七年后完全变成平庸之人。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 人”,原因是什么? • 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而“不使学”。 • 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 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续:
1. 没有某些发狂的劲头,就没有天才。——塞涅夫 2. 非常的单纯,非常的明确——这是天才的智慧的最 可惊人的品质。——车尔尼雪夫斯基 3. 天才有的弱点并不少于普通人,也许更多一 些。 ——罗曼· 罗兰 4. 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舒曼 5. 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 之一。——契诃夫 6.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扎克 7. 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爱因斯坦
伤 仲 永
王安石
西畴县逸夫中学 肖嗣玲
作者简介
王安石
字介甫 晚号半山 宋代政治家 文学家 唐宋八正音,正确朗读
wé i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 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yì yè pān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达到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终于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 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 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 已耶? 那 尚且

《伤仲永》完整版共32页PPT

《伤仲永》完整版共32页PPT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伤仲永》完整版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左

伤仲永讲课用共50页PPT

伤仲永讲课用共50页PPT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伤仲永讲课用
6


凝无游氛 Nhomakorabea,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

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努力 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受之天”指什么? “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 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形 式。 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 是以“见”的形式。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形式。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整体感知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 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曾经 书写工具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 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 为其名。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附近(邻居)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团结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以……为:把……当作,养:赡养。 )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 全乡的秀才观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 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以宾客之礼相待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有的还花钱求取仲永题诗。
读准字音
矣( yǐ ) 泯(mǐn ) 称(chèn) 隶( lì) 扳(pān) 谒( yè ) 邑(yì)卒(zú ) 焉( yān ) 耶(yé )
注意读准字音、掌 握节奏,把握语气。
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惊叹语气 2、父利其然也。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泯然众人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叙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幼年作诗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与天赋。
第二阶段: “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十二三岁时才能大不如先前。
第三阶段: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写成年之后的仲永才能泯灭。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 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堂复习
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从个人情况来看,是因为“父利其然也,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从道理上来看,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在天资与后天教育之间,后天教育更加重要。 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主题
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 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 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何作 用?
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仲永 才思敏捷,天资非凡。
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 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
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 仲永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利”: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 格特点。
王 安 石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 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 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 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 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 派的强烈反对。晚年封为荆国公,谥 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 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一段中,“受于天”指什 么? “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 有天赋。
“受于人”是指人的后天学习和所受 到的教育。
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 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 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 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 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 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 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 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 之才。
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 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 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 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 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 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 吧?
分析本文
第一部分:(1-2)(以叙事为主)
题解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 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 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
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 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隶 lì 环谒 yè
扳 pān 邑 yì
称 chèn 泯然 mǐn
补充课文注释
1.“世隶耕”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3.“父异焉”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作业:
1,课后练习一、三。 2,《1+1》9-10、71-74页。 3,预习第六课。
无 (漫画) 题
( 漫 画 )Biblioteka 免油汽车
(漫画)
(漫画) 决定因素
(漫画)电 视 迷 新 招
获 奖


作 品


(漫画)欣 赏
《海通精神》课后练习:
参考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一事一议”的作文。 要求选好材料,选准议论角度,联系实际,展开 联想,努力做到思路清晰,语句通顺。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 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 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 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 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 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 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 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 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 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
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 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 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 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 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
“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不使学”: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 果。
第二部分:( 3)(以议论为主)
第一层:从“王子曰”到“不至也” 揭示了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
第二层:从“彼其”到文末 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 不“受之人”,结局将更可悲。 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努力
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
词类活用及文中的特殊动词
伤仲永: 对……感到哀伤,以……为伤。
父异焉: 形容词→动词,对……感到惊奇,
以……为异。
邑人奇之: 形容词→动词,对……感到惊奇,
以……为奇。
宾客:
名词→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把……当作宾客。
父利其然: 名词→动词,以为……有利可图 ,
把……当作有利可图。
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形式。
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 是以“见”的形式。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形式。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1.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仲永才能初露的 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 他才能衰退。
2.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 原因,引人深思。
4.“即书诗四句”书:动词,写。 5.“并自为其名”自:自己。为:动词,题上。 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从。 是:这。 就: 完成。
7.“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用作动 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8.“或以钱币丐之”或: 有的人。 9.“父利其然也”然:这样。 10.“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11.“还自扬州”:从扬州回家。 12.“贤手材人远矣”贤: 比……优秀。 13.“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14.“且为众人”且: 况且。 15.“固众人”固: 本来。 16."得为众人而已耶?" 反问句。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