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开课一等奖《伤仲永》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伤仲永》课件ppt

《伤仲永》课件ppt
有才能的人 他先天得到的聪慧,超过有才能的人很多。 很多 胜过,超过 比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最终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
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他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 人,且为众人;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 尚且 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
疏通文意
属于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家世。 这句话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 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要 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 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有的人 求取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 ……感到惊奇 之。 渐渐 同县的人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 客,有的还花钱求取仲永题诗。
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 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 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何作用?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 曾经 书写工具 代词,指代书具 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 其名。 代词,他,指代方仲永 名词用作动词,写,书写 附近。这里指邻居 动词,写上,题上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附近(人家)借来给他, 对……感到诧异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 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 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 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 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 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 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 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 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语文七上《伤仲永》ppt课件

语文七上《伤仲永》ppt课件

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愚昧无知的 句子是: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人,不使学。
方仲永命运变化的 关键因素是三个字:
不使学。
归纳 复习
填空
1. 《伤仲永》的作者 王安石是 宋 代政治 家、文学家。 2. 本文选自《 临川先生文集》。
读准下列加红色的字音
wéi 自为其名 yì 邑人奇之 pān 日扳仲永 yè 环谒于邑人 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 mǐn 泯然众人矣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归纳本文主题
以方仲永的实 例,说明后天 教育对成才的 重要性。
扩展 迁移
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 请搜集关于天才的名言。
1. 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了。——鲁迅 2. 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 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鲁迅《未有天 才之前》 3.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4.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 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牛顿 6. 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列夫· 托尔斯泰
答问 深入理解课文
题目中的“伤”字是什么意思?
“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 方仲永“世隶耕” ?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 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 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 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 “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 者。” ——幼年时天资过人,有作诗 才能; 2. “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闻。”——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 如前; 3.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又 七年后完全变成平庸之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伤仲永》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伤仲永》课件(共20张PPT)
5.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作动词,认为……有利
理解下列句式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 ⒈“不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 ⒉“还自扬州” 扬州还”:从扬州回家。 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 ⒊“受之天也” “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 或上天赋予的。
尚且

本来
作者对此是什么态度?
哀伤、惋惜
试分析“伤”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1.因仲永的悲剧而“伤”,幼时天资过人, 最终却“泯然众人”。 2.“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 之辈。 3.“伤”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 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于人者不至也”的深远 意味。
课文的两部分有什么联系?
才思敏捷 才思衰退 才思平庸
见闻结合,使 叙事显得真实 可信。
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 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 有什么作用?
• 本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 是“闻”,第二段是先“见”后“闻”。 • 这种见闻录的方式给人以真切真实之感, 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王安石
学习目标:
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 读准文言语句中的停顿。 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 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3.领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 集》,作者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 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 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 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 对,他两次被罢相。晚 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 《王文公文集》,他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伤仲永》课件精选教学PPT

《伤仲永》课件精选教学PPT

完成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观赏

把……当作 有的人
宾客
拜访
让 认为……有 利可图 5
• 1段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 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 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
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比后天的学习更重要的道理。 B、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他自己后来骄傲自满,
不认真学习的结果。 C、上文用方仲永作反面例子来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D、上文先扬后抑。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
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突出 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

幼年天资聪慧——指物作诗立就
后 天
伤 叙事 仲
少年才能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利其然
青年沦为庸人——泯然众人矣
不使学
教 育 对 成

才 的
议论:受于人者不至
重 要

12
语言品析
• 文中“忽啼求之”的“啼”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它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方仲永索求 书具时的儿童情态。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环”能否 去?为什么?
⒉还自扬倒州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 还”:从扬州回家。
⒊受之天省也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 (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 予的。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写 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 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伤仲永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5.伤仲永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或:有人。 乞:求取
同县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 亲,有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第7页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然:这么。天天。扳:通“攀”,牵, 他父亲认为这么有利可图引,天天牵着仲永四处造访同
县人,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
之,十二三矣。
走近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著有《王临川集》、 《王文公文集》,他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其《临川先 生文集》。
第2页
题解:
伤:哀伤,叹惜。
点明写作意图,表示 了作者对方仲永哀伤 惋惜之情。
第3页
读准字音
仲 zhòng 啼 tí
隶 lì 焉 yān
能够。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原来就平 凡人,又不接收后天教育,想成为一个日 常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第11页
了解以下句式:
⒈“不使省学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 (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⒉“还自扬倒州装”句,正确语序是“自扬州 还”:从扬州回家。
⒊“受之天省也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 (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 赋予。
从道理上来说,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 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 教育。(根本原因)
第19页
4、文章对三个阶段叙述,有见有闻 ,有详有略,大力铺陈其才能初露 情形,仅用几笔点出他才能衰退、 沦为平庸结局,这么处理有什么好 处?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文章主旨, “伤”这一主题。
扳 pān 谒 yè
泯 mǐn 矣 yǐ
尝 cháng 邑 yì 称 chèn

公开课伤仲永教案PPT课件

公开课伤仲永教案PPT课件
1
复习
1)解释重点词语 世隶耕(属于) 即书诗四句( 写) 自为其名( 题写) 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攀”,牵,引)( 四处拜访 ) 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 ) 泯然众人矣( 完全消失)
2
2)词语活用现象
父异焉(认为…..诧异,对……感到诧异)
邑人奇之( 对………感到惊奇
22Biblioteka )稍稍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 ) 父利其然也( 认为……有利可图 )
3
第二课时

1、了解方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原因

2、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3、了解详略安排的用意。


4
1 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 意思?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 意图。“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
5
2 仲永何许人也?用原文回答
10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 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仲永才能初露的 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 他才能衰退。
2、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 原因,引人深思。
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 主题。
11
方仲永命运 变化的关键因素 是三个字:
不使学。
12
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邑人,不使学”一句。 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 永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利”: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 格特点。
“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13
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一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②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
表现在——
“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王安石《伤仲永》PPT

王安石《伤仲永》PPT

邋遢大王
历史上的王安石其实不爱洗脸洗澡,也不爱换衣服,甚至不修边幅,不顾自身形象管理, 身上还会散发出一阵阵难闻的怪味,你会不会觉得王安石的人设崩塌了? 但其实王安石不修边幅这件事,也不是个秘密。《宋史》里这样记载到王安石“或衣垢不 浣,面垢不洗”;清初李宗孔所撰《宋稗类钞》卷四也用这样的话“不事修饰奉养,衣服 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所择”来形容王安石。 除了历史记载,关于王安石不爱干净这件事,还有这样一些传言。传说宋仁宗在王安石的 领口上看到过虱子;一位和他一起共进工作餐的同僚,在吃饭吃得最香的时候,发现他的 胡须上也爬有虱子一只……这下王安石“不爱干净”的人设是撇不掉了。

第二章

诗词内容
诗词原文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 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 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 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不使学。
这首诗是以供养父母、团结族人 为内容。此事传出后,一乡的秀 才都来观看。从此,人们指着东 西让他作诗,他挥笔而就,文采 与道理都有可取之处。县里人听 说,亦很惊奇,渐渐有人请他父 亲带他去作客,也有人拿钱帛请 他作诗的。
诗句赏析
“余闻之也久”,束上起下,一 方面显示上段所写的内容即据传 闻而得,另一方面又引出亲识其 面的愿望。作者写了两次见闻: 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时,“令作 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暗示在 这六七年中,仲永的诗毫无长进。
改革运动
目 录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 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 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 “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 主持变法。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物 色了一批拥护变法的官员参与制订新法。改革变法触及官 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加上在实施 过程中一些官吏借机敲诈盘剥,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 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 1074年四月接受王安石辞去相位,再任江宁知府。

伤仲永ppt课件演示文稿

伤仲永ppt课件演示文稿
第十八页,共51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 内容,把它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 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 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第二十八页,共51页。
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邑人,不使学”一句。
“利”: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 格特点。
“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不使学”: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
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 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第二十九页,共51页。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 原因是什么?
第十六页,共51页。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第பைடு நூலகம்七页,共51页。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书具给他 ,(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 自己的名字。
第十页,共51页。
才艺展示
注意读准字音、掌
握节奏,把握语气。
第十一页,共51页。
伤 仲 永 属于
——王安石不曾,从来没有 索要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指代文具 对…感到惊异 给 他

作,写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
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走向平庸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 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导致才华埋没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01
王安石
02
03
作为文章的作者,通过对方仲永的描写表达 了对人才的看法
倡导教育改革,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
04
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眼光和文学家的才华
优美语句欣赏与解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 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之。”
02
解读:通过作者与仲永的再次相 遇,展现了仲永才华的衰退和成 长的困境。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勤奋努力,不懈追求梦想
01
阐述方仲永天赋异禀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强调 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02
分析方仲永父亲的教育方式,提出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 度。
03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展示勤奋努力对于个人成长和成 功的影响。
天赋与后天努力关系思考
探讨天赋和后天努力在个人成长 中的不同作用。
分析不同领域中天赋与后天努力 的关系,如艺术、体育、科学等

提出如何发掘和培养天赋,以及 如何将天赋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建
议。
当代青少年成长启示
将方仲永的故事与当代青少年 成长环境相结合,提出针对性 的启示和建议。
分析当代青少年面临的挑战和 机遇,探讨如何引导他们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伤仲永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与写作特色剖析
目录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 • 跨学科融合:多学科视角解读《伤
仲永》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01
《伤仲永》创作背景
01
社会环境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才选拔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

《伤仲永》ppt课件(44页)

《伤仲永》ppt课件(44页)

C.即书诗四句 写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赡养
团结
内容
E.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F.从先人还家 跟从
G.贤于材人远矣 比……优秀
归纳词性活用现象
1、“即书诗四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假如你认为自己不是很聪明;读了文章后; 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拓展延伸
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 请搜集关于天才的名言&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 作上了& ——鲁迅
➢ 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爱因斯坦 ➢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 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
6、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 众人而已耶?
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 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 吧?
青年沦为庸人——泯然众人矣
不使学
议论:受于人者不至
12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 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主旨
本文前两段叙事;最后一段议论&叙事 部分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的情形;而略 写此后的情况;先抑后扬;对比鲜明;表达了 作者的惋惜之情;然后就事说理;提出作者 的见解;画龙点睛;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聚;团诗识结四书句具;;并忽自啼为求其之名&父&其异诗焉以;借养旁父近母与、之收;即族书为
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 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这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
1. “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 者。” ——幼年时天资过人,有作诗 才能; 2. “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闻。”——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 不如前; 3.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又 七年后完全变成平庸之人。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 人”,原因是什么? • 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而“不使学”。 • 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 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续:
1. 没有某些发狂的劲头,就没有天才。——塞涅夫 2. 非常的单纯,非常的明确——这是天才的智慧的最 可惊人的品质。——车尔尼雪夫斯基 3. 天才有的弱点并不少于普通人,也许更多一 些。 ——罗曼· 罗兰 4. 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舒曼 5. 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 之一。——契诃夫 6.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扎克 7. 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爱因斯坦
伤 仲 永
王安石
西畴县逸夫中学 肖嗣玲
作者简介
王安石
字介甫 晚号半山 宋代政治家 文学家 唐宋八正音,正确朗读
wé i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 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yì yè pān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达到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终于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 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 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 已耶? 那 尚且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
28
重点翻译语句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
学。 3、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得为众人而已耶?
29
小结
• 本文通过方仲永 由天才变成“众 人”的故事,强 调了后天教育和 培养对发展才能 的重要性。
30
体验与反思
• 方仲永的故事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请 写出其对不同人的启迪。
1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停顿; 2、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汇; 3、流畅地翻译课文。
2
走近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世称临川先 生,北宋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 。晚年 封为荆国公,谥号 “文”。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王文公文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
唐宋八大家:
20
4、最后一段“受之天”“受之人” 分别指什么?这一段讲几层意思?
“受之天” ——人的天资、天赋 “受之人”——人的后天学习和教育
包含两层意思:揭示仲永才能消失的 原因即“不受于人”;由仲永引申出 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 将更加可悲。
21
教学目标(第三课时)
1、熟练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词语。 2、反思“神童现象”,理解课文的 现实意义。
17
1、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童年时期—— 才思敏捷,天资非凡
“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
表现在——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异焉”、“邑人奇之”
少年时期—— 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泯然众人矣。”
18
2、开篇交代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 家世有什么作用?

初中语文——伤仲永-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初中语文——伤仲永-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哀伤仲永这个幼小天资聪明旳神童因为没有学习,
以致成年后竟成为默默无闻旳庸人。
诵读课文 疏通文意
注意下列语句旳停止
①仲永/生五年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传/一乡秀才/观之 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⑦余闻之也/久 ⑧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旳人,如不接受教育,连一般人都赶不上了。 这段
话论说事理,步步推动,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
人”
了了 旳关系,指出后天教育对一种人
是否成子 才是至关主要旳。
伤 《 仲永》究竟为谁而“伤”?说说你旳了
解。
仲永:天资过人,却“泯然众人”,丧失成长 旳自主权 仲永之父: 为名利所困,不使学
邑 人: 吹捧、趋之若鹜旳不良心态。
这一主题。
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旳东西消灭给人看。
——鲁 迅
5、作者对仲永一事有何看法?最终一段议论讲
了一种什么道理?
“受之天” ——人旳天资 “受之人”——人旳后天学习和教育
作者以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才干
衰退旳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天资好旳人,没有
得到良好旳教育,尚且变成一般旳人,那些天资日常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 问起方仲永旳情况。
曰:“泯然众人矣。”
回答说:“(他旳)才干完全消失,成为一 般人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王先生说:仲永旳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旳。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他旳天资比一般有才干旳人高得多。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EXIT
生之有神,也得育之有方, 不然大器难成。

0 伤仲永 省优获奖课件ppt

0 伤仲永  省优获奖课件ppt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 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 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 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 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 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 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 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用好课堂40分钟最重要。我的经验是,哪怕 是再简单的内容,仔细听和不上心,效果肯 定是不一样的。对于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 有的同学觉得很简单,听讲就不会很认真, 但老师讲解往往是由浅入深的,开始不认真, 后来就很难听懂了;即使能听懂,中间也可 能出现一些知识盲区。高考试题考的大多是 基础知识,正就是很多同学眼里很简单的内 容。”常方舟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对竞赛试 题类偏难的题目并不擅长,高考出色的原因 正在于试题多为基础题,对上了自己的“口 味”。
徐伯珍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听读课文
读出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也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3
金溪民/方仲永,听世/读隶耕课。文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 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
他的诗文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了他 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现有《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 拾遗》等。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题目中的伤 是哀伤,叹息之意。
4
自读课文
要求:根据课本注释读懂文意
一、解释下列词语 隶 尝 书具 异 旁近 其 以 意 一 是 就 其 观 奇 宾客 利 谒 于 使 之令称闻自复焉泯然 通 悟 受 贤 卒 彼其 夫 固 已 耶
第二阶段:“……时之闻。” 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9
内容图解
方仲永

叙事
1~2


幼年天资聪慧——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
少年才能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沦为庸人——泯然众人矣
议论:
3
12
探讨问题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 么?
• 本文叙议结合。1—2段是叙述,暗含主旨, 第3段是议论,画龙点睛,突出中心。
• 本文先扬后抑,对比有力。先写仲永幼年 天资过人,后写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明对“不使学”的做 法的批判,突出中心。
不能。因为它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方仲永索求 书具时的儿童情态。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环”能否 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两个词从时间和范围两方面突出 了方仲永惟利是图的情景。这就是方仲永变成 普通人的根本原因。
12
写法探究
• 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 把仲永天资聪慧与后文“泯然众人矣”形 成强烈对比,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 点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未能受到正常 的后天教育。
伤仲永
1
:
学习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学会阅读文言文。 ➢了解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懂得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起决
定性作用的道理。
2
听读课文
请播放音频
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 读一读
仲 为邑扳谒称泯 耶夫
仲zhòng为wéi邑yì扳pān 谒yè称chèn 泯mǐn耶yé夫fú
完成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观赏

把……当作
有的人
宾客
拜访
让 认为……有 利可图 5
听说 自读课文
让一、解释下列词语
名声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 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 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又,再
语气词

5
自读课文
一、他的解释下列词语 无义 比
最终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 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 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 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
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本来

那些
达到
停止
5
自读课文
要求:根据课本注释读懂文意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彼其受之天也,如此之贤也。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 不至也。
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 /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
/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 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 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mǐn)然众人矣。”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他的父亲贪图 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即“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而“不使学”。
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 育。(即:其受于人者不至)
10
内容图解
伤 叙事 仲 永
方仲永

幼年天资聪慧——指物作诗立就
少年才能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利其然 青年沦为庸人——泯然众人矣 不使学
7
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对这个故事 发表了什么看法?
本文讲述了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却因为他 的父亲不让他学习,最后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
作者认为后天的教育对成就人才很重要。
8
内容图解

叙事
1~2


议论:
3
12
探讨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观者。” 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议论:
12
探讨问题
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11
内容图解
方仲永

幼年天资聪慧——指物作诗立就
后 天
伤 叙事 仲
少年才能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利其然
青年沦为庸人——泯然众人矣
不使学
教 育 对 成

才 的
议论:受于人者不至
重 要

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言品析
• 文中“忽啼求之”的“啼”能否删去?为什么?
12
课文图解
方仲永

伤 叙事 仲
幼年天资聪慧——指物作诗立就 |(对比) |(扬—抑)
少年才能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利其然
青年沦为庸人——泯然众人矣
不使学
后 天 教 育 对 成

才 的
议论:受于人者不至
重 要

12
课堂小结
•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 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主旨)
5
自读课文

曾经一、解释下列词语
他的
对……感到诧异 对……感到惊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把
团结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
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这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 /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 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fú) 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y3 é)?
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 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