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芙

合集下载

作文素材:弗吉尼亚 伍尔芙

作文素材:弗吉尼亚  伍尔芙

作文素材:弗吉尼亚·伍尔芙: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

她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代表作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等。

1. 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2.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3. 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也就有了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了。

换言之,他一生都会有一种适度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4. 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

记住爱,记住时光。

5. 夕阳西下,清晰的轮廓消失了,寂静像雾霭一般袅袅上升、弥漫扩散,风停树静,整个世界松弛地摇晃着躺下来安睡了……6. 出来找乐子的男人,碰到用情太深的女人,犹如钓鱼钓到白鲸。

7. 他人的眼睛是我们的监狱,他人的思想是我们的牢笼。

8. 她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蔚蓝色的大海;那灰白色的灯塔,矗立在远处朦胧的烟光雾色之中;在右边,视力所及之处,是那披覆着野草的绿色沙丘,它在海水的激荡下渐渐崩塌,形成一道道柔和、低回的皱折;那夹带泥沙的海水,好像不停地向杳无人烟的仙乡梦国奔流。

9. 这时她用不着顾忌任何人,她可以独处,可以处于自然状态。

这正是现在她常常感到需要的——思考;哦,甚至连思考也不要。

只要静默;独自一人,一切外扩的、绚丽的、语言的存在和行为都消失了;人怀着庄严感缩回自我,一个楔形的隐秘的内核,是别人所看不见的。

尽管她直挺挺地坐着,仍继续在织袜子,但正是这样她感受到了自我;而这个摆脱了一切身外附属之物的自我可以自由地从事最奇特的冒险。

10. 当生活的活跃程度暂时减低时,体验的领域显得无边无涯。

11. 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

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生平简介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

她在1905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刚开始是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撰稿。

在某种程度上说,弗吉尼亚是上帝的弃儿,母亲、父亲相继病逝,是她难以承受的打击。

她的小说《达洛威夫人》中即充满了对病态幻觉的真实生动的描绘,可以说是她的精神写照。

弗吉尼亚不幸的生活经历,使她如含羞草一般敏感,又如玻璃般的易碎,她是优雅的,又是神经质的,一生都在优雅和疯癫之间游走。

不过,她每完成一部作品常会出现病兆,性格多变的她经常在脸上折射出内心的痛苦。

唯一值得庆幸的只是她的每一场发病,都有丈夫伦纳德在身边无微不至的照料,这无疑带给弗吉尼亚极大的鼓励和感动,“要不是为了他的缘故,我早开枪自杀了。

”当疯癫和幻听等精神分裂的症状重复来袭,最终不堪忍受时,她还是想到了自杀,在给伦纳德的遗言中她这样写到:“我不能再毁掉你的生活了。

我想,两个人不可能比我们一向更开心了。

”写作于一九四一年的《幕间》,是弗吉尼亚·伍尔芙辞世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

当这部小说进展到约前五分之一的部分时,作家在让波因茨宅一个干粗活的女仆到清凉的睡莲池旁喘息片刻时顺便交待,十年前曾经有一位贵妇人在该处投水溺亡。

那是一片浓绿的水,其间有无数鱼儿“遨游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闪着亮光。

”这真是一个不详之兆:仅在小说完成又过了一个月之后,也就是1941年3月28日,举世无双的伍尔芙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投入了位于罗德麦尔(Rodmell)她家附近的欧塞河(River Ouse),以悲剧形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尽管她有敏感的外表,她却写出了清晰富于洞察力的文章。

她的主要著作有:风格独特的长篇“意识流小说”《达洛威夫人》、《到灯塔去》和《海浪》等。

生平经历伍尔夫1882.1.25 伍尔芙出生于英国伦敦,肯辛顿,海德公园门(Hyde Park Gate)22号,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

伍尔夫

伍尔夫

影响评价伍尔芙提倡女权主义,强调现代小说要着力描写人的内心世界,而不要机械地描写现实的生活,这一点和维多利亚时代以来在英国文坛盛行的现实主义风格大大的背道而驰,他把高尔斯华绥,威尔斯等这一类当时的一流小说家称做,物质主义者,认为他们虽然写得很好,但是没有触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她比较推崇哈代,康拉德等作家,认为他们的作品更加接近于人的内心世界,我们都知道,哈代的作品是自然主义和宿命论的混合。

她最推崇的作家当然是詹姆斯,乔伊斯,伍尔芙把乔伊斯的创作称为"精神主义",事实上,伍尔夫的创作,就是在乔伊斯的影响下完成的。

学界关于伍尔芙的研究大多关注于三个方向:女权主义、同性恋倾向及抑郁症病史。

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二十世纪世界公认的意识流创作大师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文坛的前卫开拓者之一,她和当时的詹姆斯.乔伊斯,还有法国的普鲁斯特等创作意识流文学作品的作家一起,把意识流小说推向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写作手法,他们的出现,成为了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一个分水岭。

她被誉为“20世纪最佳女作家”。

伍尔芙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不过她本人并不喜欢某些现代主义作者,如乔伊斯。

她对英语语言革新良多,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的潜意识。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

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新性至今仍然产生著影响。

二战后她的声望有所下降,但随著70年代女权主义的兴起,她又成为文学界关注的对象。

有评论家把伍尔芙的小说分为戏剧小说和实验小说两类,认为戏剧小说是其社会评论的戏剧化移植,使她能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曲折地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种种看法。

《奥兰多》当在此列。

小说突破年龄,性别的限制,追随主人公三百年间的传奇经历,在轻松幽默的表面情节下,以滑稽模仿的方式重审英国文学史,提出了将在同期出版的评论《一间自己的屋子》里将正式讨论的男女性差,妇女与文学等严肃问题。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技巧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技巧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技巧引言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现代主义作家之一。

她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突破传统文学模式的实验性技巧而闻名。

其中,《到灯塔去》是她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被认为是对意识流技巧应用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本文将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运用的意识流技巧。

意识流技巧的定义意识流是指通过描绘出一个人内心思想活动过程来表达其感知、情感和想法。

它追求将内心复杂而瞬息万变的思考过程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以此打破传统叙述线性结构,以非线性或碎片化形式呈现。

《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技巧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弗吉尼亚·伍尔夫充分利用了意识流技巧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过程,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到每个角色的情感和态度。

1. 内省与自我意识《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技巧常常围绕着主要人物们的内省和自我意识展开。

通过呈现角色对外界事件和周围环境的关注,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这种通过复杂而纷繁的思绪来描述角色心理活动的手法,令读者能够更加立体地认识主人公。

2. 时间与空间的碎片化表达伍尔夫在小说中采取了非线性叙事结构,并将时间和空间进行碎片化处理,以模拟人类记忆和思考的运作方式。

这种碎片化表达方式使整个故事呈现出一个非连贯且多重视角交织的画面。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体验到一种跳跃式、颠簸式的感觉,在不同时间点和场景之间切换,从而进一步理解人物心理状态及其变化。

3. 感知与感官细节描写伍尔夫善于运用生动的感官细节来表现人物思考的复杂性以及情感的流动。

她通过丰富而精确的描写,将读者引入到主人公所经历的环境中去,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情绪变化、意象联想等心理活动。

4. 意象和联想的使用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采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联想来传达主人公内心世界。

这些意象和联想一方面反映着角色对外部事物的感知和体验,另一方面也是角色内心思考和情感状态的具象化呈现。

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女性主义的先锋弗吉尼亚的兄弟在剑桥结识的朋友们不断来家聚会,逐渐形成了一个文艺和学术的中心,也就是著名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这里面包括了当时文化界的大批精英。

这个团体给予她友谊、智慧和信心,还将自由平等的精神灌输到她的心灵深处。

她的文学创作由此别开生面,更加注重精神含量。

伍尔芙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中,她强调独特的女性意识,宣扬女性独特的价值,要求女性“成为自己”。

它呈现出开放的趋势。

她要建立的女性主体是向社会现实、向历史开放的,当然也是向男性开放的,是紧紧与社会现实、与男性联系在一起的。

她试图打破男女关系二元对立的格局,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书写了女性真实生存状态。

作为才思敏捷文采斐然的女作家,她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痛苦,两位同母异父哥哥性侵犯的经历严重伤害她的身心。

但他此生做得最多的,还是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愿望,对女性价值的申诉。

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衣服在穿我们,而不是我们在穿衣服。

《奥兰多》自由是一汪泉水,所有的意义和价值都来自那里。

它是为生存辩护的原始条件。

这个摆脱了一切身外附属之物的自我可以自由地从事最奇特的冒险。

当生活的活跃程度暂时减低时,体验的领域显得无边无涯。

西蒙娜·德·波伏娃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

《第二性》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意志、智慧的一本书。

《第二性》是人类求索中的女性哲学,向所有的读者,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提示了当代妇女面临的问题:生命的自由、坠胎、卖淫和两性平等。

既是当代妇女问题的探寻,也是历史与永恒的品味。

【VirginiaWoolf】弗吉尼亚·伍尔芙意识流的一生英国邦利

【VirginiaWoolf】弗吉尼亚·伍尔芙意识流的一生英国邦利

【VirginiaWoolf】弗吉尼亚·伍尔芙意识流的一生英国邦利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许多人因为电影《时时刻刻》而了解她,诞生了三位影后级人物、奥斯卡金像奖。

原著作者为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是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女性生活状况的小说,其中一位就是弗吉尼亚·伍尔芙。

该书不仅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同时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和“笔会/福克纳奖”的双项殊荣。

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使得根据她的故事而创作的电影及小说都能大获成功呢?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弗吉尼亚·伍尔芙生于1882年,死于1941年。

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也是在中国享有盛誉的英国五位女作家之一。

她的第一部小说为《远航》,知名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1941年完成她的最后一部作品《幕间》,随后自杀。

遗作《幕间》由她丈夫伦纳德整理并出版。

伍尔芙所受的赞誉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 M. Forster)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

她革新了英语语言,尝试用意识流的写作方法,她同当时的詹姆斯·乔伊斯、法国的普鲁斯特等作家,把意识流文学推向世界,他们的出现成为了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一个分水岭。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认为她在追求真理,但是追求真理的女作家当时并不被人理解。

弗吉尼亚虽然强调独特的女性意识,要求女性成为自己,但她并没有试图去营造一种纯粹的、封闭的、根植于所谓女性本质的女性主义诗学理论,相反,它呈现出开放的趋势。

有人曾这样描述她,“她的记忆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温热;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一面铺洒着天堂之火,一面燃烧着地狱之火。

”她终生为癫痫所困,她的精神崩溃令她显得神经质。

文学家伍尔芙的简介

文学家伍尔芙的简介

文学家伍尔芙的简介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文学家伍尔芙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家伍尔芙的简介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

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

弗吉尼亚·伍尔芙,生于1882年,英国伦敦肯辛顿人。

家庭为书香世家,父母都是著名的学者。

年幼时期,父母离异,15岁父母相继离世,成了孤儿,留下一堆的同父异母的哥哥,不幸被哥哥长期性奸,留下了黑暗的心理阴影,造成神志不清,经常企图自杀,童年的悲惨经历,奠定了伍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1897年无意在报刊上发表书评,一时大火,颇受好评,成为了学校的任教,小有名气。

1906年之后,陆陆续续结识了一批有才华、有思想的学术界的文化者,结识这些学者,让伍尔夫备受学习,渐渐的发展成一个文学艺术中心,著名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

这个集团包括了家伦纳德·伍尔芙、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文学艺术创作者等。

融入了这个集团的影响就决定了伍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伍尔夫渐渐打开心扉,融入正常人的世界,让她短暂的忘记童年不愉快的经历。

文学上的小成就使她变得自信,变得有思想,也收获了友谊。

让她深入了解平等自由的观念,也让她以后的作品更加精致埋下伏笔。

自1907年的伍尔夫开始创作《远航》到1927年的《到灯塔去》,期间伍尔夫拥有了婚姻,从最初作品到巅峰时期,伍尔夫性格依旧敏感,有评论者言“她的一生都在优雅和癫狂中游走。

”多次病发,多次企图自杀。

弗吉尼亚 伍尔芙

弗吉尼亚 伍尔芙

1941年2月完成《幕间》写作。1941年3月28日,预感另一次精神崩溃即将开始,伍尔芙担心自己永远不会再 好转,在留下两封分别给丈夫和姐姐温妮莎的短信后,1941年3月28日,她用石头填满口袋,投入了位于罗德麦 尔(Rodmell)她家附近的欧塞河(River Ouse) 。终年59岁。
弗吉尼亚》出版。
1932年10月《普通读者》第二系列出版,1933年10月《爱犬富莱西》出版,拒绝曼彻斯特大学的荣誉学位。 1935年1月亲友们在姐姐文尼莎画室中上演弗吉尼亚的剧本《淡水》。1937年3月完成并出版小说《岁月》。1938 年6月出版长篇散文《三个基尼金币》。拒绝利物浦大学的荣誉学位。1940年7月《罗杰·弗赖伊传》(《Roger Fry: A Bibliography》)出版。1940年,弗吉尼亚夫妇在伦敦的住宅被德国飞机轰炸。夫妇俩商量好,如果英 国战败,两人即相携自尽,免受法西斯统治之辱。
谢谢观看
弗吉尼亚不幸的生活经历,使她如含羞草一般敏感,又如玻璃般的易碎,她是优雅的,又是神经质的,一生 都在优雅和疯癫之间游走。有人这样描述弗吉尼亚,准确地把握住她的精神气质:“她的记忆有着隐秘的两面— —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温热;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一面铺洒着天堂之光,一面燃烧着地 狱之火。”
伍尔芙和里顿·斯特拉奇,1923年从1906年起,弗吉尼亚的兄弟在剑桥结识的朋友们不断来家聚会,逐渐形 成了一个文艺和学术的中心,也就是著名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这里面包括了当时文化界的大批精英,包括其核 心成员有:作家伦纳德·伍尔芙(弗吉尼亚的丈夫),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范妮莎的丈夫),传记作家利 顿·斯特雷奇,文学批评家德斯蒙德·麦卡锡,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画家邓肯·格兰特,艺术批评 家罗杰·弗莱,作家福斯特等。除此之外,哲学家罗素、诗人T·S·艾略特、乔伊斯、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和奥 尔都斯·赫胥黎也与布卢姆斯伯里团体过从甚密。 这些“欧洲的金脑”多半是剑桥大学的优秀学子。

Virginia_Woolf 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_Woolf 弗吉尼亚.伍尔夫
• Part 9: From Peter Walsh hearing the sound of an ambulance siren to his opening his knife before entering Clarissa's party. 6:00 p.m.–early night
• Part 10: From servants making last- minute party preparations through the end of the party and the appearance of Clarissa. Early night–3:00 a.m.
Structure: one day from morning to night in one woman’s life
• Part 1: From the opening scene, in which Clarissa sets out to buy flowers, to her return home. Early morning–11:00 a.m.
Works
EARLY WORKS
The Voyage Out, 1915 《出海》 Night and Day, 1919 《日夜》
LATER WORKS
Jacob’ s Room, 1922 《雅各的房间》 Mrs. Dalloway, 1925 《黛洛维夫人》 To the Lighthouse, 1927 《到灯塔去》 Orlando, 1928 《奥尔兰多》 The Waves, 1931 《海浪》 The Years, 1937 《年月》 Between the Acts, 1941 《幕与幕之间》
Life
• 她把艺术看得高于一切。不过,她每完成一部作 品常会出现病兆。性格多变的她经常在脸上看出 她内心的痛苦。好在,她患病期间,她的丈夫对 她体贴入微,使她深受感动,“要不是为了她的 缘故,我早开枪自杀了。”

英国文学__伍尔芙_及_“意识流”__——牛钒冰_2

英国文学__伍尔芙_及_“意识流”__——牛钒冰_2

《都柏林人》(Dubliners) 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乔伊斯在早期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深入 的剖析都柏林社会发展的迟缓和麻木。《都柏林人》的 主题是“顿悟”,意指对灵魂或其他事物突然间的发现 或自觉。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就是那篇乔伊斯拟改写的 《英雄斯蒂芬》。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质,记述 的是一个天才男人逐渐成熟并认清自我的过程。主要人 物名叫斯蒂芬· 德拉鲁斯,影射作家本人。这部小说中乔 伊斯的意识流创作技巧初露端倪,他运用大量心理独白, 而且更多的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而非客观现实。
弗吉尼亚· 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
伍尔芙小说不注重表现事件、人物之间的关 系,而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物思想感情流程的再 现上,讲究环境和景物描写的印象效果。她的文 笔富于音乐性,并运用音乐上的“曲式学”结构 作品,给读者以美感。 伍尔芙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不過她本人並不喜 欢某些现代主义作者,如乔伊斯。她对英语语 言革新良多,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 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的潜意识。爱德华.摩根. 福斯特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 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新性至今仍然 产生著影响。
叙述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人物内心,描写达罗卫夫 人迈出家门走上伦敦街头的感受。久病初愈,她 感到伦敦的早晨特别美好,阳光和煦,空气清新, 这使她回想起18岁花季少女时代在英格兰度假胜 地波顿清晨推开窗户时一份同样的清新感觉。那 时她与情人彼得·沃什卿卿我我的情景,依然历 历在目。彼得这几天就要从印度回来,这一念头 又把她带回到现在。流动不已的思绪就是这样在 过去与现在之间来回跳跃。
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马赛尔· 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作家,意识流文学的奠基者。 《追忆似水年华》 弗吉尼亚· 伍尔芙(Virginia Woolf )(1882—1941),英国著名小说家、批评家,也是 一位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 《墙上的斑点》、 《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 詹姆斯· 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是意识流文学代表 作家之一。 《一个艺术家青年时代的写照》、 《尤利西斯》 威廉· 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是意识流文学的又一杰出代表。 《我弥留之际》 、 《喧哗与骚动》 乔伊斯· 卡洛尔· 欧茨(1938~ 的又一代表人物。 ),美国当代享有盛名的女作家,意识流小说在美国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意识流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意识流

67 LOREM
例如,在《达洛维夫人》中,她通过 描述达洛维夫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 她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读者可以看 到达洛维夫人的情感、记忆和思想是 如何交织在一起的,以及她是如何通
过自我反思来理解自己的生活
10 LOREM
3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 贡献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贡献
01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贡献在于她将意识流这种文学手法引入 了英国文学,并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她的作品深
刻的洞见,成为了意识流小说的代
表人物之一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她的作品《达洛维夫人》、《到灯
塔去》等,都是意识流文学的经典
之作
1
意识流是什么?
意识流是什么?
意识流是一种文学手法 ,它通过描述人物内心 深处的想法、感受和记 忆,来展示他们的情感 和思想
这种手法通常不受时间 、空间或逻辑的限制, 而是根据人物的意识流 动来组织情节
弗吉尼亚·伍 尔芙的意识流
-
01 意识流是什么? 02 弗吉尼亚·伍尔芙如何运用意识流? 03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贡献 04 结论 05 弗吉尼亚·伍尔芙对后世的影响 06 总结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意识流
A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是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一位重
要人物,她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
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打破了传统小说中时间
和空间的限制,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02
此外,她的作品也探讨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以及性别、阶级、家庭等社会问题。她通过自己的写作,为
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结论
结论

弗吉尼亚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夫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女作家之一,她以其复杂的文学风格和对性别和社会认同问题的深入思考而闻名。

她的作品广泛涵盖小说、散文、艺术评论和日记等不同体裁,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意义深远的主题而备受赞誉。

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882年1月25日出生在英国伦敦,她出生在一个富有的知识分子家庭,家族拥有出版社和文学沙龙。

这种教育背景使她从小接触到文学和艺术,并且培养了她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伍尔夫的作品以其流畅的叙述风格和突破性的主题而引人注目。

她运用内心意识流的技巧,将读者带入主角的思维世界,探索人类意识的奥秘。

她的作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人类集体的经历。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豪斯特里特》、《达洛维夫人》和《海浪》等。

伍尔夫的作品中,她对性别和社会角色的讨论尤为突出。

她有力地挑战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并将女性的内心感受置于文学的中心。

她的作品探索了女性的自由意志、自我认知和自我解放的重要性。

伍尔夫的作品在二十世纪初为女性主义作家设定了重要的基调,影响了整个文学界的发展。

此外,伍尔夫还以其对艺术的独特见解而著名。

她对写作和艺术的评论以及对当代文学、绘画和音乐的批评,展现出她对艺术的深入理解和独到的观点。

她的散文集《写作的意义》和《现代小说》被广泛认为是文学评论的经典之作。

在她的一生中,伍尔夫面临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困扰。

她曾长期患有抑郁症,并在1941年投河自尽。

尽管她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矛盾和痛苦,但她的作品却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作家和读者。

值得一提的是,伍尔夫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出了对性别的关注和对女性解放的呼吁。

她的作品为后来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家铺平了道路,开启了女性文学的新篇章。

伍尔夫的作品不仅帮助女性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同时也挑战了当时所流行的权威文学观念。

总之,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开创性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文学界,并对性别和社会认同问题的思考做出了重要贡献。

伍尔芙弗吉尼亚·伍尔芙

伍尔芙弗吉尼亚·伍尔芙

意识流小说特征:
1.对“内心真实”的流动的记录 2.内心独白的手法 3.时序的颠倒和溶合
用散点透视解读意识流小说
既然意识流小说是从作者无拘无束的意识 流动中,表现出的人生思索(对现实的不满, 对于自由、理想的追求……),那么我们也不 妨用散点透视方法来解读作品。看看透过这些 零碎、分散的思绪,能否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有所启发或所获。
它使人想起社论,想起内阁大臣——想起一整套事物, 人们在儿童时期就认为这些事物是正统,是标准的、真正的 事物,人人都必须遵循,否则就得冒打人十八层地狱的危险。
文明=制造秩序?
秩序的可笑,自由 的消逝。
我奇怪现在到底是什么代替了它们,代替了那些真正的、 标准的东西?也许是男人,如果你是个女人的话;男性的观点 支配着我们的生活,是它制定了标准,订出惠特克的尊卑序列 表;据我猜想,大战后它对于许多男人和女人已经带上幻影的 味道,并且我们希望很快它就会像幻影、红木碗橱、兰西尔版 画、上帝、魔鬼和地狱之类东西一样遭到讥笑,被送进垃圾箱, 给我们大家留下一种令人陶醉的非法的自由感——如果真存在 自由的话……
的确,他最后终于倾向于营地说。由于受到反对,他便写了一 篇文章,准备拿到当地会社的季度例会上宣读,恰好在这时他中风 病倒,他的最后一个清醒的念头不是想到妻子和儿女,而是想到营 地和箭镞,这个箭镞已经被收藏进当地博物馆的展柜,和一只中国 女杀人犯的脚、一把伊利莎白时代的铁钉、一大堆都铎王朝时代的 土制对烟历斗史、文一化件及罗其马研时代的陶器,以理及想纳的尔生逊活用境来界喝,酒的酒杯放在 一起究—的—质我疑真的不知道它到底证明了关什键么词。:自由、宁 什么是知识?我们的学者不过是那些蹲静在。洞穴和森林里熬药草、盘 问地老鼠或记载星辰的语言的巫婆和隐士们的后代,要不,他们还 能是什么呢?我们的迷信逐渐消失,我们对美和健康的思想越来越 尊重,我们也就不那么崇敬他们了……是的,人们能够想像出一个 十分可爱的世界。这个世界安宁而广阔,旷野里盛开着鲜红的和湛 蓝的花朵。这个世界里没有教授,没有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 在这里人们可以像鱼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己的思想划开世 界,轻轻地掠过荷花的梗条,在装满白色海鸟卵的鸟窠上空盘 旋……在世界的中心扎下根,透过灰黯的海水和水里瞬间的闪光以 及倒影向上看去,这里是多么宁静啊——假如没有惠特克年鉴—— 假如没有尊卑序列表!

伍尔芙的生平介绍

伍尔芙的生平介绍

伍尔芙的生平介绍伍尔芙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之一,成为了20世纪初期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伍尔芙的生平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伍尔芙的生平介绍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之一,弗吉尼亚伍尔芙生于1882年1月25日,并与1941年3月28日逝世,仅仅59岁就去世了,她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弗吉尼亚伍尔芙可以说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名声也是很想响亮的,她还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代表作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等等。

1882年1月25日弗吉尼亚伍尔芙在英国出生了,她的父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文学评论家和传记家,从中可以看出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一生受父亲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1895年的时候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母亲去世了,当时她的心情是凝重的,可以说遇到这样的事情她几乎崩溃,九年之后弗吉尼亚伍尔芙也去世了,这次对于她来说打击太大了,几年时间,两位至亲相继去世,弗吉尼亚伍尔芙悲痛欲绝,甚至想跳窗自杀,可以看出弗吉尼亚伍尔芙对父母爱有多深。

弗吉尼亚伍尔芙生平是曲折的,1907年她搬到了菲茨罗伊广场,开始创作,并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远航》,她也曾有过一次短暂的订婚,但是并没有成功,后来与伦纳德·伍尔芙结婚,直到1913年她的第一部小说才完成,之后开始出版,但是出版期间却因为她的病情和一战爆发受到耽搁,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精神病发作,由此受到影响。

1940年战争持续,他们在伦敦的住宅被德国飞机轰炸,了解形势后,两人商量好加入英国战争失败了,他们两人便选择自尽,从而免遭法西斯统治的屈辱,1941年,她在完成《幕间》之后,就预感到自己有可能会再次复发,于是给自己的丈夫和姐姐留下了一些话之后,便用石头将自己的口袋填满,投河自尽了,此时她才59岁。

这就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生平的故事。

弗吉尼亚·伍尔芙:被才华弄疯的女人

弗吉尼亚·伍尔芙:被才华弄疯的女人

弗吉尼亚·伍尔芙:被才华弄疯的女人“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弗吉尼亚·伍尔芙她是谁?“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伦敦文学界核心,“无性主义者”,精神病患者,意识流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芙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 年 1 月 25 日-1941 年 3 月 28 日)。

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伍尔芙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

父母亲在结婚前都曾有过一次婚姻,父母结合后又生下四个孩子。

伍尔芙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英国文坛的前卫开拓者之一,现代主义文学与女性主义潮流的先锋。

由于年少时曾被两个同母异父的兄长性侵,导致伍尔芙的作品中对女权思想的体现淋漓尽致。

她批评《简·爱》这类故事“总是当家庭教师,总是堕入情网。

”夏洛蒂·勃朗特没有塑造人物的力度和宽阔的视野。

她不想关注人生的普遍问题,甚至没有察觉到这些问题的存在。

她的全部动力,就在于她要自我申诉:“我爱,我恨,我在受苦。

”她认为托尔斯泰是最伟大的,但是“当我们真心诚意地拜倒在他面前时,他一定会满腹狐疑地避开”。

高雅的文学势利眼这个有着明净的额头,尖刀背似的大鼻子,富有知性气质的鹅蛋脸,没有进过学校却在 11 岁时便显露出文学才华的英格兰女郎,理所当然地成为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核心。

在这个由她和姐姐 Vannessa 共同筑起的 20 世纪最自命不凡的文化沙龙里,聚集着一大批大英帝国最难收编的文化贵族:小说家福斯特、美学家罗杰·弗莱、哲学家伯特兰德·罗素、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经济学家凯恩斯、诗人艾略特、画家邓肯·格朗特……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将伍尔芙喻为“英格兰百合”。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芙介绍
中文名:弗吉尼亚·伍尔芙
外文名:Virginia Woolf
星座:水瓶座
出生日期:1882-1-25(英国伦敦)
职业:编剧
去世日期:1941-3-28(英国伦敦苏塞克斯郡刘易斯,自杀)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年1月25日出生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门22号。

其父是文学家兼评论家。

自幼受其父影响很深,她的许多作品与早年经历有关。

在结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

在1895年,她的母亲去世之后,她也遭遇了第一次的精神崩溃。

她在1905年开始以写作作为职业。

1912年她和雷纳德·伍尔芙结婚,她丈夫是一位公务员、政治理论家。

她的第一部小说《The Voyage Out》在1915年出版。

1941年3月28日,她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投入了位于罗德麦尔(Rodmell)她家附近的一条河流(欧塞河,River Ouse)。

普遍认为伍尔芙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和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者。

她大大地革新了英语语言。

她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

(大学语文外国文学)17意识流吴尔夫_2

(大学语文外国文学)17意识流吴尔夫_2
7 10/26/2021
如在《达洛卫夫人》开端部分,作者描写女
主人公为给晚宴生色而去采购鲜花,一路上
“克拉丽莎的心灵摄取了层出不穷的印象—
—琐细的、奇幻的、稍纵即逝的,或锐利如
钢,铭刻在内心”。第一个印象是六月清晨
的空气沁人心脾,她随即联想到少女时期,
在故居布尔顿庄园度过同样清新的夏日之晨,
从而勾起对往日的情人彼得·沃尔什的忆念,
人和精神失常的人观察之下的世界。”
17
10/26/2021
达罗卫太太买完花回到家里,沃尔夫用了
“墓穴一般阴森”—语,比喻这所城堡一般
的房子里的气氛。三十年来,达罗卫夫人在
这里日复一日地履行贤妻良母,家庭主妇的
职责:现在她年过半百,两鬓花白,不禁叹
息起年华流逝,担心被人遗忘,害怕死之将
至。这时;她早年的恋人彼得·沃尔什突然登
( 大学语文外国文学)17意识流吴尔夫
弗吉尼亚·吴尔夫(1882—1941)
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出生伦敦文学世家。 父亲是著名的学者、传记作家和编辑。原配 萨克雷女儿,育有一女。三同父同母兄、弟 和姐三异父一异母哥姐。母去世后伤害身心。 敏感脆弱,精神失常。 未正式上过学。延请了家庭教师,哈代、罗 斯金、梅瑞迪斯和亨利·詹姆斯等人都和她父 亲过从甚密,在文化精英的圈子里长大,自 幼饱读诗书。父母去世后,她随家人迁居伦 敦布卢姆斯伯里地区。
2 10/26/2021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
弗吉尼亚和姐姐瓦尼莎通过在剑桥就读的两 兄弟与学识卓异青年密切交往——小说家 爱·摩·福斯特、作家戴维·加涅特、历史学家 林顿·斯特雷奇、经济学家凯恩斯及画家兼艺 术批评家罗杰·弗莱和克莱夫·贝尔(1907年和 瓦尼莎结婚)等等——后来人称“布卢姆斯伯 里集团”。剑桥哲学教授乔·爱·摩尔和数学家 罗素等也有往来。这个小圈子是影响深远的 英国早期先锋派,其特征是独树一帜,情趣 隽雅,审美感与鉴赏力极为敏锐,文艺创作 标准甚高,学术气氛浓厚,并且蔑视宗教传 统和社会习俗。

意识流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芙

意识流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芙

——疯癫下的意识流创作
• 其父是文学家兼评论家莱斯利·斯蒂芬爵士1905年2 月去世。这使她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自幼受 其父影响很深。
• 1895 年,她的母亲去世,她遭遇第一次精神崩溃。 • 1905 年,她开始以写作为职业。 • 1912 年,她和雷纳德·伍尔芙 (Leonard Woolf)结婚,
三、时间、空间的蒙太奇
蒙太奇:原本为建筑学术语,其含义为构成、组装,在20世纪初被运用于现代电 影艺术,指把不同时间或地点的各种镜头进行剪辑、组合、穿插、并置或叠化, 以表达主题的流动性。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因为电影蒙太奇在创作中以 影像或形象进行思维,呈现出一连串不断流动着的形象画面,与人类思维规律具 有本质上的相似性。
《达洛维夫人》,开篇之处就出现一系列的自由联想。将读者直接带入 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克拉丽莎打开窗户,正思考着为 晚上的聚会购买食物。美好的天气使她联想起自己逝去的青春,以及她 年轻时于皮德·沃尔士的热恋情形随后她又思考着自己嫁给可靠的达洛 维而不是捉摸不透的沃尔士是否是正确的决定,在这系列自由联想之中, 从她打开落地窗呼吸到早晨的新鲜的空气,思绪又跳入现实生活中,走 进回忆中,又回到了自我分析。
——赛普蒂默斯史密斯
战争中的替罪羊。他作为一名志愿兵参加战争,但残酷的阵 地战使他患上了弹震性精神病。战后的一天晚上,他突然失 去了感觉,便用婚姻作为避难所,他并不爱妻子卢西娅,却 跟她结了婚,他 “欺骗了她,引诱了她”,他只想在她那 寻求一种安全感。但在战争中死去的好友的亡灵不断地折磨 着他,加上当时社会的冷漠以及对人性的压抑,他子卢西
五、视角转换
视觉转化是指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不是通过直接描述,而是通过自 我的分析及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

伍尔芙弗吉尼亚伍尔芙_2022年学习资料

伍尔芙弗吉尼亚伍尔芙_2022年学习资料

小说写了什么?-“我”对斑点的推测-意识涉及的事、物-1.确定哪一天看到斑点-冬天炉火、城堡红旗、红色骑士 马上山坡-2.好像是钉子的痕迹-贵妇人肖像画、以前房主、铁路郊外别墅-3.太大太圆,又不像-生命的神秘、人 的无知、遗失的东西、-生活的快速、来世-4.可能是玫瑰花瓣-特洛伊城、莎士比亚、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 敦的周日、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5.凸出在墙上-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学者-6.像大海中抓住了一 树、树的生存-块木板
的确,他最后终于倾向于营地说。由于受到反对,他便写了一-篇文章,准备拿到当地会社的季度例会上宜读,恰好在这 他中风-病倒,他的最后一个清醒的念头不是想到妻子和儿女,而是想到营-地和箭镞,这个箭镞己经妆藏进当地博物馆 展柜,和一只中国-女杀人犯的脚-西利莎白时代的铁缸、一大堆都怪王朝时代的-士-对历史文化及其研-代的陶器, 想的生活境界,-的酒杯放在-究的质疑-它到底证明关键词:自由、宁-什么是知识?我们的学者不过是那些-静-药 、盘-问地老鼠或记载星辰的语言的巫婆和”-一们的后代,要不,他们还-能是什么呢?我们的迷信逐渐消失-们对美 健康的思想越来越-尊重,我们也就不那么崇敬他们-.„是的,人们能够想像出一个-十分可爱的世界。这个世界义宁 广阔,旷野里盛开着鲜红的和湛-蓝的花朵。这个世界里没有教授,没有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在这里人们可以像 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己的思想划开世-界,轻轻地掠过荷花的梗条,在装满白色海鸟卵的鸟窠上空盘-旋..在 界的中心扎下根,透过灰黯的海水和水里瞬间的闪光以-及倒影向上看去,这里是多么宁静啊—-假如没有惠特克年鉴如没有尊卑序列表!
整体感知-你读懂这篇小说了吗?-你喜欢这篇小说吗?-下面是对本文的几种初读评语,你更认同哪种?-1、这是一 百无聊赖的人坐在椅子上胡思乱想之后留下-的文字,思绪纷乱,近乎呓语,不知所云,难以卒读。-2、这是一篇没故 、没情节、没有完整人物形象、也谈-不上章法的文章,算不上是小说,至少算不上好小说。-3、这是一篇另类小说, 述者“我”对墙上的斑点进行-了种种猜测,由猜测引发的思绪即小说内容,读懂的人才会-欣赏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心理疾病
• 蒂默斯.史密斯是一个饱受战争心理创伤的一战英雄,接受精神病及抑郁症的 治疗。作者将他的病情恶化并导致自杀归责于医师的态度:医生武断地鉴定 他的心理状况,只对他的妻子(而不是病人本人)说话,拒绝给病人机会坦 言真实感受。 伍尔芙曾患 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她的状况与史密 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曾幻觉鸟用希腊语歌唱, 伍尔芙也曾试图跳楼自 尽)。伍尔芙最终在59岁时投河自尽。
三、时间、空间的蒙太奇
蒙太奇:原本为建筑学术语,其含义为构成、组装,在20世纪初被运用于现代电 影艺术,指把不同时间或地点的各种镜头进行剪辑、组合、穿插、并置或叠化, 以表达主题的流动性。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因为电影蒙太奇在创作中以 影像或形象进行思维,呈现出一连串不断流动着的形象画面,与人类思维规律具 有本质上的相似性。 • 伍尔夫用类似蒙太奇的衔接技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主观与客观的界限, 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常用的时间顺序,采用把过去、现在、未来三者打乱、颠 倒、相互渗透的技巧。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她极力重视时间的处理,她认为 要显示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钟表时间是永远不够需要的,必须大力使用 心理时间,让过去、现在、未来交搭在一起。
《达洛维夫人》
作品分析研究
——情节介绍
一个晴朗的夏日早晨,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走在伦敦的街道,为自己晚上 的派对采买物品。美好的天气使她想起了自己已逝的青春,以及她年轻时的狂 热追随者彼得.沃尔士。她思忖自己当初嫁了可靠的达洛维,而不是捉摸不定 的沃尔士,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沃尔士当天从印度返回伦敦来看望她,更 让她突然思绪不宁。 同时,在伦敦的另一角是一战退伍军人塞普蒂默斯.史密斯和他的妻子露西娅。 史密斯患有无名的狂想症,经常幻见在一战中牺牲的好友伊凡。当权威医师决 定对他实行强制隔离治疗时,他跳楼自尽。 达洛维夫人当晚的派对很成功,名流济济。一些难得一见的旧友,那些和她一 起经历了成长及年轻的旧友,也到场了,可她却抽不出身来和他们细聊。隔了 那么些年,大半辈子,也想不出该说什么好。她在派对上闻知史密斯的自杀事 件,心里暗自佩服这种解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住自己内心纯粹的快乐 吧......
——作品主题
①女权主义
• 达洛维夫人是一战后英国社会对女性定义的典型代表:“居家天使”。她接 受社会强加的束缚,甚至热切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政客的太太。小说中的 另一位人物, 萨莉.塞顿,年轻时曾是个很独立的女性。她吸雪茄,在走廊 里裸跑去拿洗澡用的海绵袋,并发布一些直白,不够淑女 的评论。30多年后, 当萨莉再次出现时,她也变成了一个俗套的家庭主妇,嫁着一个有钱的丈夫, 生了5个儿子。
《达洛维夫人》,开篇之处就出现一系列的自由联想。将读者直接带入 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克拉丽莎打开窗户,正思考着为 晚上的聚会购买食物。美好的天气使她联想起自己逝去的青春,以及她 年轻时于皮德·沃尔士的热恋情形随后她又思考着自己嫁给可靠的达洛 维而不是捉摸不透的沃尔士是否是正确的决定,在这系列自由联想之中, 从她打开落地窗呼吸到早晨的新鲜的空气,思绪又跳入现实生活中,走 进回忆中,又回到了自我分析。
——达洛维夫人
光彩耀人的上流社会中年贵妇。在她一如既往地为丈夫筹备晚宴的 一天里,自印度归来的她的昔日情人彼得·沃尔什,她少女时代仰 慕的好友萨利·塞顿,得了炮弹震呆症的战争幸存者赛普蒂默 斯·史密斯,以及伦敦社交圈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相继穿梭在她的思 绪里,引发了她对过往青春岁月的无限怀恋和老年将至的种种恐慌。 她突然感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正在“每天的腐败、谎言、闲 聊中逐渐失去"。她已成长为一位左右逢源、光彩耀人的政治宴会 女主人,却为此牺牲了体验生活本质意义的真实权利。曾经达洛维 夫人也是一位如花的少女,对未来有着许多美好的追求,而现在自 己只不过是伦敦上流社会的一个装饰品罢了。在这些矛盾的对峙中, 达洛维夫人渴望自由的心与传统的束缚、环境的要求时刻进行着斗 争。是坚持抗争还是妥协屈从? 在生存与情感的十字路口,达洛维 夫人痛苦、彷徨,当然,最终还是选择妥协。可以说从少女克拉丽 莎到达洛维夫人几十年的生活,就是挣扎与妥协交织.
娅的角度叙述的,这一特定视角表明,作者意在揭露战争对女性的 伤害)
意识流小说的创作特色
《达洛卫夫人》
一、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小说中最主要的创作技巧之一,是表现 人物意识活动使用频率最高的技巧。“内心独白”即无声的 语言意识。
• “现在,她不愿再去谈论世界上的人谁长,谁短。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幼稚, 同时又是难以形容的老迈。她像一把尖刀插到一切事物的里面,而同时又置 身外面,冷眼旁观。她内心总是感到哪怕再活一天都是非常危险的。这并非 因为她认为自己聪明,比一般人有什么了不起。” 在这里,伍尔夫这种叙述方式是相对的客观化,她本人偶尔也在书中插话, 但她不是以全知全能的叙述者的身份来发言,而是以一个疑惑的不确定人的 身份来插话。同时伍尔夫通过对这种第三人称代词的灵活使用,使人物之间 的意识经常穿插转换,相互交织,以实现人物意识活动的灵活转换。
五、视角转换
视觉转化是指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不是通过直接描述,而是通过自 我的分析及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
• 《达洛卫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运用视角转换的典型之作。弗吉尼亚·伍
尔夫没有直接描述克拉丽莎,而是通过他人对她的印象,以及内心独白来刻 画人物。在普威士眼中,克拉丽莎是迷人的女人,在露西眼中克拉丽莎是她 最羡慕的女人,在皮姆的眼中克拉丽莎是天使,只是现在看起来有些岁月的 痕迹了。克拉丽莎的举止优雅,但身体虚弱,她漂亮大方,但对一些人是努 力的,她性格外向,善于交际,但是有时这些事情却持批判态度。通过这种 多重视觉角转换,读者能够看到矛盾的,复杂的克拉丽莎人物形象。
• 叙事结构特点:两条平行的叙事线索 两条线索在小洛卫夫人也是一种象征,当一个 年轻的姑娘最终无可挽回地变成达洛卫夫人这个符号时, 生命也就成为空虚。所以,象征的使用在伍尔夫的笔下有 双重意义,既是结构方式,也是认识的启迪,象征的巧妙 地运用加强了小说寓意的深度。
真实与虚幻
《达洛卫夫人》的独特的个人风格
• 一、 作品以人物变化多端的意识和感受为主要表 现对象。 • 二、偏重于心理时间的结构方式十分精巧。 • 三、一种难以言表的总体情绪笼罩着整部作品, 成为作品的主旋律。
疯癫与优雅
记住我们共同度过的岁 月,记住爱,记住时 光。 ——维吉尼亚·伍尔芙
有人说:伍尔芙的记忆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 寒冷,一面温热;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一面铺洒着天堂之光,一 面燃烧着地狱之火。
谢谢!

《达洛卫夫人》中作者冲出传统做法,将所有情节压缩在女主人公生活的一天之内, 而空间上只用了伦敦一个地点,但在组织情节时却将钟表时间与心理时间相交融,通 过钟表时间的一天来表现人物心理时间的一生。小说中达洛卫夫人和史密斯生活在同 一股时间流中,并且同时受到了物理时间的影响和冲击,尽管两人互不相干,但城市 上空回荡的钟声在他们心中同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每一时刻的钟声又反映了同一 时刻内不同人物对人生的不同阶段的心理感受,可以说代表物理时间的时钟为人物意 识转换提供了媒介和过渡,使文章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心理时间上来。作者这种新颖独 特的创作方式,不仅使文章结构严密,而且也使行文更为流畅优美。
——赛普蒂默斯史密斯
战争中的替罪羊。他作为一名志愿兵参加战争,但残酷的阵 地战使他患上了弹震性精神病。战后的一天晚上,他突然失 去了感觉,便用婚姻作为避难所,他并不爱妻子卢西娅,却 跟她结了婚,他 “欺骗了她,引诱了她”,他只想在她那 寻求一种安全感。但在战争中死去的好友的亡灵不断地折磨 着他,加上当时社会的冷漠以及对人性的压抑,他不得不以 跳楼自杀来寻求解脱。(赛普蒂默斯的疯狂主要是从他妻子卢西
——疯癫下的意识流创作
• 其父是文学家兼评论家莱斯利·斯蒂芬爵士1905年2 月去世。这使她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自幼受 其父影响很深。 • 1895 年,她的母亲去世,她遭遇第一次精神崩溃。 • 1905 年,她开始以写作为职业。 • 1912 年,她和雷纳德·伍尔芙 (Leonard Woolf)结 婚,一位作家、费边社员、社会政治评论家。 • 1915 年,她的第一部小说"The Voyage Out" 《远 航》出版.其后的作品都深受评论界和读者喜爱。 • 1925年发表的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 (Mrs. Dalloway) • 1941 年3 月28 日,她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 投河自杀。
病态幻觉的真实生动描绘、精神写照。
——作品影响
在《达洛维夫人》中,伍尔芙通过达洛维夫人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展示了达洛维 夫人在不断抗争与妥协中前行的人生。抗争是对现实的反抗,妥协是对生活无奈 的选择。空虚无聊的生活使达洛维夫人变得世故,战争的残酷引起了这位平庸的 小妇人对生与死的思考,即使这样,她每天的生活,甚至整个人,也是没有精神 支柱的,始终迷失在物质富有与精神空虚的迷宫里。作为女权主义重要人物的伍 尔芙,在小说中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说明,妇女要想精神和物质上的独立,必须要 有经济上的独立。只有经济上独立后,才能主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才能掌控自 己飘摇不定的人生。同时故事围绕达洛维夫人筹备一个上流社会派对而展开。读 者视角穿梭时间跨度,并穿插于主人公的思维与现实之间,通过对达洛维夫人一 天中生活细节的描述,来塑造她一生的经历以及一战前后整个英国社会。
②存在意识
• 彼得跟踪一个在街上偶遇到女孩子,走了半个小时,然后意识到他不过是在 “虚构”自己和那个女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好像“虚构人生中所有那些美好 的事情”。通过对人物思维和知觉的描述,作者强调了思绪,而不是真实的 事件,对命运的影响。有人认为,《达洛维夫人》中的许多现实场景都是小 说中人物思绪的实现。 虽然体弱,达洛维夫人却对生活充满了热忱。她热衷 于举办派对,因为她想让人们聚集到一起并创造欢乐。她的魅力源自于对 “生活的乐趣”(joie de vivre)的感受。她将史密斯的自杀诠释为对生命 的热爱;当意识到自己的婚姻不过场闹剧时,她的情绪也丝毫不受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