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航》The Voyage Out1915 《夜与日》Night and Day1919 《墙上的斑点》The Mark on the Wall1919 《雅各的房间》Jacob's Room1920 《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1925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1927 《奥兰多》Orlando: a Biography1928 《海浪》The Waves1931 《岁月》The Years1937 《幕间》Between the Acts
• 假扮王子: • 1910年2月10日,弗吉尼亚·伍尔芙假扮阿 比西尼亚的门达克斯王子,她弟弟亚德里安 假扮她的翻译,贺拉斯·科尔假扮英国外交 部官员,邓肯·格兰特等人假扮成弗吉尼亚 的随从,前往韦默斯访问英国海军的“无畏 号战舰”,得到了热情盛礼的接待。整个骗 局设计得天衣无缝,完全将舰队司令威 廉·梅伊蒙在鼓里。这个天大的玩笑后来经 报纸披露出来,国防力量的虚有其表和官僚 体制的空具其壳遂引起朝野震惊,英国军界 和外交界顿时陷入了极度的尴尬。
灯塔使小说中的人物和读者联想到生活 中似乎远不可及可又近在眼前的事物。 虽然它仅是一座人造的建筑物,但却拥 有永恒的本质,因为它是在时间的流逝中 创建出来,引导人们去控制、抗击那些毁 灭性的力量。 封于灯塔内部的是人类的传统及其价值, 它通过自己的光辉讲述着人类的统一和延 续。
孤岛上灯塔的光亮越过黑暗的海水射向 对岸,照亮了人的心灵。只是这种光与心 灵之间的对话由人来决定。拉姆齐夫人将 塔光与自己的个性统一起来,认为这光就 是自己的真理之光,它美丽、严峻、善于 探索;同时她也觉得这塔光是无情不变的, 因为它总能够以某种方式去照亮和净化人 的本质。
这样的人面对两个孩子,一个 害怕野兽的骨头,而另一个喜 欢时,她会怎么做?
她没有粗暴地拿走,也没有置 之不理,而是用自己的头巾将 它巧妙地遮掩起来。
野兽头骨顿:象征着残酷事实 夫人的做法使客观真理的突兀之 处变得柔和了许多。 于是凯姆认识到残酷的事实是客 观存在的,而詹姆斯则意识到了真 理以外感性的力量。现实是冷酷和 麻木不仁的, 令人不安和焦虑。
•窗 • 时光流逝 • 灯塔
有一个人
• 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 • 在家庭中有着绝对的权力和地位。 崇尚理性思考,痛恨幻想夸张。 • 直线型的思维方式 • 他的思维方式像是二十六个英文字 母和钢琴的键盘种一样
猜测
• • • • • 这样的人在行为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他可能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他会怎么教育自己的子女? 他可能娶一个什么样的为妻? 在第二天天气状况不明的情况下,面对家 人要去灯塔的决定他会做出什么反应?

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事物和她自己就是 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拉姆齐夫人对事物认 识的经验往往是个人的直觉或顿悟。 • 在千变万化的瞬间,她总能看到和谐一 致、稳定永恒的因素,从而在混乱无序中找 到平衡点,保持超然平和的心态。 当忙碌完一天的家务,一切平静下来, 拉姆齐夫人便陶醉在无限的遐想之中。在那 片《楔形的黑暗内核》里,她让意识随意驰 骋,尽情放纵着自我,充分享受着精神上的 自由。
在伍尔芙的女性主义主张中,莉 丽正是她自己的化身。 她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家庭中 的每一个成员,她欣赏拉姆齐夫人 的温柔优雅,在她去世后很久仍然 非常怀念她,她热爱艺术,能够为 艺术倾注所有的心血。 她具有成熟的女性思想及独立的 精神,勇于拒绝婚姻,她依靠画画 来展现自己的思想。
她与拉姆齐夫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她把 生活的希望都寄手在自己身上,寄托在艺 术身上,所以,她不会担心这一切支柱的 消失。于是,她在艺术创作中尽情地展现 自己的意念。在小说的最后,当莉莉看到 一家人向灯塔驶去时,她对人生也有了更 多的感悟,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 一味追求理性只会限于理性的漩涡中停 滞向前,无法创作出的优秀的艺术作品, 只有理性融合了感性,才能重新缔造中和 谐有序的生活,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到灯塔去》
拉姆齐先生的幼子詹姆斯想去灯塔, 但却由于天气不好而未能如愿。后大 战爆发,拉姆齐一家历经沧桑。战后, 拉姆齐先生携带一双儿女乘舟出海, 终于到达灯塔。而坐在岸边画画的莉 丽·布里斯科也正好在拉姆齐一家到 达灯塔的时候,在瞬间的感悟中,向 画幅中央落下一笔,终于画出了多年 萦回心头的幻象,从而超越自己,成 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夫人是怎样和世界抗争,从而达 到内心的和谐安宁,一切井然有序 呢? 拉姆齐夫人的法宝是博爱众生, 用她女性的感性和关爱,使周围的 人快乐满足,从而抵御那个不尽如 人意的现实世界。
艺术家莉丽·布里斯科
融合理性与感性的 一个具有颠覆力量的女性角色。 莉丽献身艺术,想用手中的画笔 来描绘现实与艺术之间的一道桥 梁, 但是她发现消极的躲避与推 脱是难以完成这一任务的。 谙熟理性的创作手法:在创作 中尊重色彩犹如拉姆齐先生尊重
弗吉尼亚•伍尔芙 (Virginia Woolf)
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 义(反传统)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她的记忆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 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温 热;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一面 铺洒着天堂之光,一面燃烧着地狱之 火。”
文学熏陶: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Leslie Stephen)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 切磋:“欧洲的金脑”一批知识精英切磋文学和 艺术 “布卢姆斯伯里的这些人是由于才能的血缘关系 结合在一起的”,“他们的共同信仰是艺术上 的严格原则性”。 挑战精神: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成员曾经以大胆 的举动,挑战现存的社会秩序和国家机器。
事实一样,但一直无法完成作品。
只有在夫人死后,脱离了夫人的庇护, 她才有机会与她身边的男性正面交往, 从而 直接体会到男性代表的理性的力量,正视自己 作为女性的体验与情感,同时也了解发生了转 变的拉姆齐先生的伟大之处: 勇敢、自信、 实际。这时的莉丽与男性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和 解,融合了理性与感性,所以她才满意地完成 了她的画。 最后她融合了理性与感性,顿悟了永恒艺 术的瞬间,在画布上划下了最后关键的一笔。
象征
灯塔是集合了时间与永恒重要的复合 体,一个拉姆齐夫人主观意识的客观对应 物。 在拉姆齐夫人辞世后,灯塔象征着她身 前的生存意义。
它是如此轻盈,你的呼吸就能把它吹皱; 它又是如此扎实,一对马匹也不能把它踩 散。 一艘灰白色船只的寂静的幽灵,在海面 上出现又又复消失;海面上有一个紫色的 斑点,似乎在海面下有什么东西隐秘地爆 炸了,流出了鲜血。这些东西闯入了这片 特意设计出来去激发最庄严的沉思并且导 致最满意的结论的景象,使人们停下了脚 步。谁都难以无动于衷地对它们视而不见, 抹煞它们在这片景色中的重要意义,并且 在海边散步时继续惊叹外界的美如何反映 了内在的美。 ——弗吉尼亚·伍尔芙 《到灯塔去》
灯塔
“也许明天天气会好。” “明天不可能上灯塔的。”
拉姆齐先生是一位现实、严谨的 哲学家
试图凭借理性与逻辑来解释和处理世上的一 切。他在现实生活中,对任何事实都顶礼膜拜, 从不肯为让他人感到愉快而改变一句不中听的 话。 教育子女们,同样坚持现实与真理。他教育孩 子们的指导思想是:"他们……必须从小认识到 人生是艰辛的,事实是不会让步的,……一个 人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品质是勇气、真实和毅力。 "但在客观真理和现实生活之前,充满着童稚与 幻想的幼小心灵常常会受到伤害和打击。 小儿子詹姆斯就是受不了父亲坚持客观真相 时的嘲讽和挖苦。
到达以后的灯塔
雷姆塞夫妇和八个子女在小岛海滨别墅 里寻常的一天——他们计划第二天到灯塔 去 , 但最终因天气原因没有成行。十年时 光悄然流逝,期间,雷姆塞夫人辞世人, 女儿普鲁难产去早逝,儿子安德鲁战死, 而那栋海边的房子早已因时光侵蚀、风吹 日晒而破败不堪 。但在而后的某一天,历 经沧桑和苦难的雷姆塞一家 , 终于达成了 灯塔之行,到达了灯塔。
拉姆齐夫人
尽管她直挺挺地坐着,仍继续在织袜子, 但正是这样她感受到了自我;而这个摆脱 了一切身外附属之物的自我可以自由地从 事最奇特的冒险。当生活的活跃程度暂时 减低时,体验的领域显得无边无涯。
她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蔚蓝色的 大海;那灰白色的灯塔,矗立在远 处朦胧的烟光雾色之中;在右边, 视力所及之处,是那披覆着野草的 绿色沙丘,它在海水的激荡下渐渐 崩塌,形成一道道柔和、低回的皱 折;那夹带泥沙的海水,好像不停 地向杳无人烟仙乡梦国奔流。
每当她抬起头,外面的世界便通过窗 口投射到她的眼里,接着又引起她脑中 不断涌动的思绪,使她时时陷入沉思。 夫人通过窗口观察拉姆齐夫人,观察着 宾客,观察着正在作画的莉丽。 当她望见威廉·班克斯和莉丽经过窗 前时,"她嫣然微笑,因为这时在她脑袋 里闪过的可是个好主意---威廉和莉丽应 该结婚"。 拉姆齐夫人的热心善良和感性由她在 透过窗户观察世界的举动以及投射在她 心中的意识描写显现出来。

心灵接纳了成千上万个印象——琐屑的、 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深 深地铭刻在心头的印象”, • 作家应描绘出“这种变化多端、不可名状、 难以界定、解说的内在精神”,来揭示内 心活动的本质。 • 伍尔芙的这种创作理念也决定了海洋这 一意象在《到灯塔去》中正是人物在不同 阶段对现实生活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反映。
对于拉姆奇夫妇的小儿子詹姆斯来说,灯 塔在他童年时期是"一座银灰色的、神秘
的白塔,长着一只黄色的眼睛,到了 黄昏时分,那眼睛就突然温柔地睁开。
"神秘的灯塔成了小詹姆斯日夜的期盼。
但当他长大以后,真地驾船驶进灯塔
时,却发现那只是一座"僵硬笔直屹立 着的灯塔,"上面还有几扇窗户和晾晒 的衣物。
詹姆斯疑惑了,"这就是那座朝思暮想的 灯塔了,对吗?""不,那另外一座也是灯塔。 因为,没有任何事物简简单单的就是一件东西。 “
这种思维模式使他难以看到事物的整体, 结果导致他身陷智慧的泥沼,无法将事业开拓 推进。 在妻子看来,拉姆奇先生“对于平凡的琐 事,生来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置一词; 但对于不平凡的事情,他的目光像兀鹰一般敏 锐。”“他的目光并不去注视他的妻子正在仔 细察看的花朵,”当他举目注视时,他看到的 只是红色或褐色的某个东西。 “贫瘠、光秃”“黄铜的鸟嘴”“渴血的 弯刀”等意象来象征拉姆奇先生强烈的自我意 识与他自私的个性。
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 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 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 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 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辞》 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 易安。” 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 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 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
拉姆齐夫人
美丽贤惠,善于持家,喜欢幻想,注重 感性,是感性世界中的完美女性,拉姆齐夫 人竭力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受到客观真理的 伤害。 充满了幻想。她热爱自然的、美的事物。 她把自己与灯塔发出的第三束光等同起来, 将其视为自己的精神之光;当看到无生命的 东西、树木、花朵、河流,拉姆齐夫人感觉 它们变成了同一个事物,在表达同一个声音。
窗户——钱钟书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 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 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到处是 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 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 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 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 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 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 子。
意象:窗
"正当她翻着书页寻找千草耙或刈 草机图片的时候,她被突然打断了。窗 外粗噶的低语声,… 虽然她听不见他 们在谈些什么,那低语声使她能够肯定 男人们正在平台上畅谈,这谈话声已持 续了半个小时…"拉姆齐夫人常常在窗 口看见丈夫和塔斯莱谈论文学,探讨时 政,辩驳学术。她不了解男人们为何对 这些争执不休。

傍晚时分,拉姆齐先生常在窗外的平台 上踱步,思考、讨论他的学术问题。 拉姆齐夫人及其幼子詹姆斯则坐在窗边 观望着外面的景色和拉姆齐先生的一举一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