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分配方法

合集下载

气液两相流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气液两相流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气液两相流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气液两相流是指气体和液体同时存在并混合流动的流体系统。

它在工业领域和自然界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石油开采、化工生产以及大气湍流等。

了解气液两相流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对于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气液两相流的基本特性以及常用的计算方法。

一、气液两相流的性质1. 相态及其转变:在气液两相流中,气体和液体是两种不同的相态。

相态的转变主要涉及气体与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气液相态转变有蒸发和凝结。

蒸发是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凝结则相反,是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

2. 平衡态:在气液两相流中,气相和液相之间存在着平衡态,即气体和液体之间的能量和质量交换达到平衡。

平衡态可以通过温度、压力和相对湿度等参数进行描述。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和液体之间会达到平衡态,这对于计算气液两相流动参数至关重要。

3. 流速及测量方法:气液两相流的流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量,常用的方法有雷诺数法、回收法和瞬时测量法等。

雷诺数法利用流速以及流动的截面积来计算气液两相流的饱和度,从而推导出流速。

回收法则通过测量液体回收某一时间段内的质量差异来计算流速。

瞬时测量法则是在气液两相流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实时测量流速。

二、气液两相流计算方法1. 流动模型:在计算气液两相流动时,常用的模型有欧拉模型和拉格朗日模型。

欧拉模型是基于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的宏观计算方法,适用于大规模流体系统的计算。

拉格朗日模型则是基于颗粒运动方程的微观计算方法,适用于小尺度的气液两相流计算。

2. 数值模拟方法: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通过将流体系统划分为离散的网格单元,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算法对流体动力学进行数值求解。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计算流体力学(CFD)等。

3. 实验方法:为了验证理论计算结果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常常需要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方法可以通过流体试验和实验观测两种途径进行。

气液两相流实验指导

气液两相流实验指导

实验三气液两相流实验气液两相流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在热能、动力、化工、核能、制冷、石油、冶金、航空航天、气力输送、液力输送、叶轮机械、生物技术、电子设备冷却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已经成为研制、设计和运转这些重要工业关键设备的必备理论知识。

通过气液两相流的实验研究,是掌握气液两相流规律的基本方法。

本实验指导书根据目前已有的科研成果和国内外有关的成就,结合热能工程专业特点,针对大型电站锅炉中的水动力问题,制定如下实验内容:①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和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压力降;②倾斜管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和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压力降;③气液两相流流经孔板的流型;④气液两相流流经文丘里管的流型;⑤水平集箱和垂直并联管的管道系统通过以上实验内容,希望能达到下列目的:①了解大型电站锅炉中的水动力特性和两相流基本现象;②能够从基本原理与动手实践的角度切实训练学生进行实验的基本能力,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③使学生从实验设计、仪器选型、实验操作、数据提取与分析处理等各个环节能够训练出真正的实验技能,能够完成合格的实验报告。

实验1 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 在大型电站锅炉中垂直布置的锅炉水冷壁管被广泛应用,本实验将模拟其两相流现象和水动力特性;2. 通过观察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型,进一步加深了解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型的特点;3. 对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的压力降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并掌握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的压力降的计算方法;二、实验仪器:仪器名称型号参数范围磁力泵50CQ-50 130L/min空气压缩机V-1.2/10 1.2m3/min电磁流量计MF/E2004011100EH11 282.6 L/min涡轮气体流量计CP 32700-10 1-5L/min涡轮气体流量计CP 32700-16 5-50 L/min涡轮气体流量计CP 32700-22 50-500 L/min差压变送器1151DP4E22B3 10KPa差压变送器1151DP5E22B3 100KPa压力变送器1151GP6E22B3 300KPa三、实验原理图:11164445231298101371381 水箱2 空气压缩机3 磁力泵4 涡轮流量计 5电磁流量计 6 气液混合器7 减压阀 8 调节阀 9截止阀 10球阀 11 水集箱 12 针阀 13 过滤器四、实验任务:1.观察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型:(1)打开系统电源,使气体、液体流量计预热2分钟;然后打开采集程序,记下采集程序上显示的气路和水路温度(根据此温度查出水和空气的密度);(2)打开磁力泵,将主路的调节阀开度调小和旁路的调节阀开度调大,同时将垂直上升管实验段水路的球阀开启,使水缓慢地流过实验段,直到取压管内大体上充满水为止;(3)关闭磁力泵和水路的球阀,打开空气压缩机和气路的球阀,将50-500L/min涡轮流量计一路的针阀开启,调节针阀开度,使涡轮气体流量计所测得的体积流量保持在300L/min;打开磁力泵,调节主路和旁路的调节阀开度,将主路阀门开度达到最小,旁路阀门开度达到最大。

气液两相流 第2章-两相流的基本理论

气液两相流 第2章-两相流的基本理论

x
1 (1 x)
G G
• 对于均相流动,考虑流体流过微元流道的平衡方程式,设流道截面积为A, 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为θ。
• 针对最普遍问题,不做任何简化:非稳态、非等截面、有换热、有内热生成
• 2.4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基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
q
z
qv
Vm
A
p
θ
τ0
q -经流道壁面进入系统的热流密度,W/m2 qv-单位体积的内热发生率,J/m3·s P - 流道周界长度
2.1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基本参数
7、气相(真实平均)速度VG、液相(真实平均)速度VL(actual velocity) m/s VG=QG/AG, VL=QL/AL 事实上,它们是各相在其所占截面上的平均速度,真正的两相流 速应当是截面上各流体质点的速度---局部速度。
8、折算速度VSG、VSL(Superficial gas/liquid velocity) m/s VSG:假定气相单独流过管道整个截面时的流速(即折算到整个截面上) VSG=QG/A, VSL: VSL=QL/A (VSG=QG/A=QG/(AG/α)=α·VG; VSL=(1-α)·VL
2.1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基本参数
3、质量含气率x(mass fraction of the gas phase)
流过某一截面的气相质量流量占两相总质量流量的份额。
x WG WG W WG WL
WG x W WL (1 x) W
质量含液率为:
1 x WL WG WL
单组份气液两相流的质量含气率x也称为干度(Dryness、Quality)。
2.1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基本参数
⑴真实密度(又称分相流密度)

第2章 气液两相流的模型

第2章 气液两相流的模型
' dv gAdzsin G 2 ' g ' Adp f Ddz dp vg vl dx x 2 v A dp
v 2


两边同除 Adz 得
' dv dp v 2 4 g sin G 2 ' dx dp g ' f 2 vg vl x dz 2 D v A dz dp dz
1



2-11
G G G ' 所以 Gdv Gd dv d vl' x vg vl' v A A A
2
2


2-13
多相管流理论与计算
由于假定两相流动已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
v' f ( p)
' dv ' ' dv d vl' x vg vl' vg vl' dx x dp 1 x l dp dp dp
多相管流理论与计算
两边同除以
VdZ
dI w dp dv v g sin 0 dZ dZ dZ
dI w dp dv [ v g sin ] dZ dZ dZ
总压力降
动能损失
重位损失
摩擦损失
多相管流理论与计算
dp ( )重位 g sin dZ
dIw dp ( )摩擦 dZ dZ

dp dv ( ) 加速度 v dZ dZ
dp dp dp dp ( )重位 ( )摩擦 ( )加速度 dZ dZ dZ dZ
dp dp v2 由 ( ) 摩擦= 并取 为正值 dZ dz d 2

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等干度分配方法

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等干度分配方法
张炳 东 ,刘 丹 ,王栋
( 安 交 通 大学 动 力工 程 多 相 流 国 家重 点 实 验 室 ,70 4 , 安 ) 西 10 9 西
摘 要 :提 出一种 新 的气液 两相 流体 等干度分 配方 法—— 分 相分 配法. 方法 的特 点在 于 , 于单相 该 基 流体较 容 易实现 均 匀分配的特征 , 先通过 强化 两相 流体在 分 配单元 内的相分 离, 气液混合 物分 首 将
nu a l w.The e p rme t lr s t h w ha he p e e a e s p r to t o n p a a l r fo x e i n a e ulss o t tt r s ntph s e a a i n me h d a d a p r —
于 16 . .
关键词 :两相 流 ; 分相 ; 分配 ; 干度 等 中图分类 号 :03 9 文献标 志码 :A 5 文章 编号 :0 5 —8 X( 0 0 0 —1 60 2 39 7 2 1 ) 50 0 —5
E u l ai sr uino sL q i woP aeF o q a Qu l yDi i t fGa- iud T - h s lw t tb o
t g i iti u o .S c n i nadsrb t r e o d,t esn l a n iudfo aefda e ur dwi iuda d g s n h i geg sa d l i lw r e srq ie t l i n a q h q
m a sfo r t t r ,r s e tv l .Th r ,e c o p e o a t e m n i u d s r a i r c m— s l w a e me e s e p c i ey id a h c u l f ss r a a d l i t e m e o g q s b n d i r n h Ex e i e t r o d c e n a i— t r m u t h s l w e tl o . Th i e n a b a c . p r n s we e c n u t d i n a rwa e li a e f m p o t s o p e fo p t e n n t e e p rme t n l d d s r t id f w ,wa y fo ,su l w n a t f n l w a t r s i h x e i n s i c u e t a i e l f o v l w l g fo a d a p r — o a

气液两相流模型及相应控制方程

气液两相流模型及相应控制方程

气液两相流模型及相应控制方程1. 分相流模型一般把两相看成分开的两股流体流动,分别按单相流处理,同时计及相间作用,然后把两相方程相加,得出两相流的基本方程。

以下为分相流动模型下的一元两相流动基本控制方程。

(1) 连续性方程: 气相:g g g g g f A f w Am tzρρδ∂∂+=∂∂液相:(1)(1)l g g g l f A l f w Am t z ρρδ∂-∂-+=-∂∂ 两相:0A GAt zρ∂∂+=∂∂ 其中:m δ为控制体单位长度的质量交换率,即考虑相变。

真实密度:(1)g g l g f f ρρρ=+- 质量流速: (1)g g g g l l G f w f w ρρ=+- (2) 动量方程:因为相间有摩擦,相界面上作用有摩擦力i τ,相间有质量交换,则有动量交换,若相界面周长为i P ,界面流速为i w ,则各自的动量方程为: 气相:21sin g og g gg g g g g g g i f w f w A p m f P gf w tA z z A Aρτρρθ∂∂∂∂+=---+∂∂∂ 液相:2(1)(1)1(1)(1)sin ol l g l l g l g l l g if w f w A p m f Pg f w t A z z A Aτρρρθ∂-∂-∂∂+=-----+∂∂∂两相:22(1)1sin l g l g g g o A f w f w P G P g t A z z Aρρτρθ⎡⎤∂-+∂∂∂⎣⎦+=---∂∂∂其中:o og g ol l P P p τττ=+ 且总压等于分压之和。

(3)能量方程:依照单相流动方程的方法的推法,即在控制体上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再考虑相间的相互作用,即相间摩擦耗功,相变递能和界面传热,得各自的能量方程为: 气相能量方程:22()(())g g g g g g g g g Af U w w Af U w dz dz tzρρ⎡⎤⎡⎤∂+∂+⎣⎦⎣⎦+=∂∂21sin 2g g g g g g i i i i i i pAf w dQ dz Af w gdz Pw dz q Pdz mw dzZρθτδ⎡⎤∂⎣⎦----+∂/*注意与单相流能量方程的区别,热力学能第一定律只关注于内能,机械能与热能数量上的守恒,动量定理则能清楚的看出各种力对流动特性的影响,比如在能量方程中你看不出粘性耗散对流动的影响*/g dQ 单相流中推导的气体与外界,不包括液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气液两相流(教学文档)

气液两相流(教学文档)

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理论的研究进展摘要:介绍了气液两相流的识别理论,探讨了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划分方法。

叙述了两相流流型软测量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图像处理识别、在线流型技术识别、神经网络、基于压差波动理论、混沌理论等识别流型的新方法。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0 引言相的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系统中具有相同成分及相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均匀物质成分,各相之间有明显可分的界面。

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可以把自然界的物质分为三种,即:气相、液相和固相。

单相物质的流动称为单相流,如气体流或液体流。

所谓两相流(Two-Phase Flow)或多相流(Multiphase Flow)是指同时存在两种或多种不同相的物质的流动。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开发出精度较高的油气水三相流量在线测量仪,以便掌握各个油井的生产动态。

然而,多年来尽管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没有彻底清晰地认识和了解油气水三相混合物的流动型态。

在现今的多相流检测技术领域中,流型的识别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1 两相流流型由于存在一个形状和分布在时间和空间里是随机可变的相界面,而相间实际上又存在一个不可忽略的相对速度,致使流经管道的分相流量比和分相所占的管截面比并不相等。

这就导致了两相流动结构多种多样,流型十分复杂。

流型是影响两相流压力损失和传热特性的重要因素。

两相流各种参数的准确测量也往往依赖于对流型的了解。

因此为了对两相流的特征参数进行测量,必须了解它们的流型。

1.1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流型(1)、泡状流(Bubbly Flow):气泡以不同尺寸的小气泡形式随机离散分布在流动的液体中。

显然,此时气体为离散相,而液体为连续相。

随着气速的增加,气泡尺寸会不断增大。

(2)、段塞流(Slug Flow):在气泡流动中当气泡的浓度增高时,气泡聚合为直径接近于管内径的塞状或炮弹状气泡,气泡前端部分呈现为抛物线形状。

在这些塞状气泡之间可带有小气泡的液团。

【word】气液两相流体流量的分流分相测量法

【word】气液两相流体流量的分流分相测量法

气液两相流体流量的分流分相测量法第35卷第5期20毗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JOURN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V ol_35№5May2001文章编号:0253—987X(2001)05-0441-04气液两相流体流量的分流分相测量法王栋,林宗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710049,西安)摘要:提出了分流分相式两相流体流量测量法,井具体蛤出了4种最基本的实现方式,对每种实现方式都在空气-水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出现的流型包括分层流,波状分屉流和环状流.实验结果表明.分流分相法在工程上是可行的,该方法能够将两相流体的流量测量转化成单相流体的流量测量,可有效地克服流动不稳定性厦流型变化对测量过程的影响,显着地提高了测量精度,扩大了测量范围,同时其体积较小便于制成自动化仪表,从而可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验范围内.流量的平均测量误差小于5%,最好的结果可以达到3%.关键词:两相流;流量计;分流分相法中田分类号:O362;TH814文献标识鹤:A ExtractingandSeparatingMethodforGas-LiquidTwo.PhaseFlowMeasurementWangDong,LinZonghu(~hcdofEnergy,andPowe~Engineering.XiBnJtaoto~Unive~ty,Xiar-71004 9.China)Abstract:TheiliongoalofthisWorkistoprovideapossiblecost-effectiveandac curatealternativeto thetraditionalseparationtechniquesandothernon?separatingmethods.WidlE xtractingandSeparat—ingMethod(ESM).onlyasmallfacti0n(5%--20%)ofthetOudflowisextracted withadistributorandseD啪tedformeasurements,SOthesizeoftheseparatorcanbereduced5~20timeseomparedwiththetraditionalseparatingmethod.andthesizeofatwo-phaseflowrneteroft histypemayneaTIyapproachthatofaeon32Ttonsinglephaseflowreeter.Therelationshipbetweent heflowmtesofthestrealrtextractedandthetotaIflowtObem~suredism血determinedbythedistrlbutor.Fourhasic typesofdistributorwereproposedandtestedina12alr-watertwo-phaseflowloo p.Thetestsectinnwithinnerdiameter30n吼Ⅵ珊horizontallyplaced.andtheflowpatternsoccurringduringtheexperl—IT~ntSincaudedstratifled,wavy,slugandannularflow.Experimentsshowthat ESMisareliabletech.niqueinthemeasurementofgas-liquidtWO-phaseflow,andtheaverageerlorw asabout5%,thebestresult8gvel7reachedWaS3%.Keywords:two-phasetim,;flo’~meter;extractingandseparatingmethod气液两相流体流量测量技术一直是国际上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难题,目前工程上的解决方案仍然收稿日期:2000-10-12.作者简介:王拣(1960~),男,副教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59995460)西安交通大学第卷是分离法,即首先应用分离设备将气液两相流体分离成单相流体,然后再用单相流量计进行测量.分离法虽然简单可靠,测量结果不受流型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但最大的缺点是分离设备体积庞大,系统造价昂贵,自动化程度低近年来随着海上和沙漠油田的开发工程上对两相流体的计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世界各国都在投入巨资竞相开发两(多)相流体流量计,以取代传统的分离法l1l2.但是,由于气液两相流体的流动具有强烈的波动性,流型也随流量和组分不断变化,目前研制的各种两相流体流量计在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上还不能完全达到商用仪表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即分流分相法,采用这种方法既可以将两相流体的流量测量转化成单相流体的流量测量,有效地克服了流动不稳定性及流型变化对测量过程的影响,同时又具有较小的体积,便于制成仪表,以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该方法已获得国家专利【3?.1组成原理图l是分流分相法的原理图.被铡两相流体流过分配器时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两相流体(80%~95%)沿原通道继续向下游流动,称这部分流体为主流体,这一支路为主流体回路;另一部分两相流体(5%~20%)则进入了分离器,称这部分流体为分流体,这一支路为分流体回路.分流体经分离器分离后,气体和液体分别进入气体流量计和液体流量计进行计量,最后又重新与主流体汇合.被测两相流体的气相流量MG和液相流量ML图1分流分相法原理图分别由下面的公式计算=Mco(1)ML=瓦Mr3(2)式中:KG为气相分流系数;KL为液相分流系数; Ma表示分流体的气相流量,由气体流量计测量; ML3为分流体的液相流量,由液体流量计测量.在理想情况下,KI:KG:常数,而实际分配器难以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只要KL和KG能在较宽的测量范围内分别保持稳定或具有确定的变化规律,就能够保证MG和ML的测量精度,因此分流分相法也就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由图1还可以看出,由于进行了分流,进入分离器的两相流体仅为总流量的5%~20%,因此分离器的体积就可以比分离全部两相流时缩小5~20 倍,基本上接近普通单相流量计的体积.本文采用的分离器的尺寸内径为70l’nlTl,高为350rmn.为获得稳定的分流系数,共成功地构造了4种最基本类型的分配器,即三通管型,取样管型,转鼓型和旋流型.在空气-水实验台上,分别对上述4种形式的分配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管道内径为30rnlTl,水平放置,实验压力,温度接近于常压常温. 空气流量范围为O.0028~O.0280kg/s,水流量范围为O~0.2kg/s,实验中出现的流型包括分层流, 波状分层流和环状流实验结果表明,上述4种分配器都具有稳定的或变化规律确定的分流系数,测量系统工作平稳,测量范围宽广,测量精度高.在实验范围内,流量的平均测量误差小于5%,最好的结果可以达到3%.2分配器结构21三通管分配器图2是该分配器的组成原理图.3个相并联的T型三通管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主管1水平放置. 当气液两相流体进入主管l时,由于三通管的相分离作用J,只有一部分气体(分流体)能够经过侧支管3和小孔4进入集气管5;大部分两相流体(主流体)仍沿主管l经直通支管2向下游流动;进入集气1:主管;2;直通支管;3:侧支管;4:小孔;5:集气管;6:气体流量计;7:节流孔板图2三通管型分流分相式两相流体流量计第5期王栋,等:气癯两相流体流量的分流分相测量法管5的那部分单相气体(分流体)经气体流量计6计量后重新与主流体汇合.不难看出,三通管分配器只能分流出一部分单相气流,并且这部分气体的流量不但与两相流的总流量有关而且还与干度有关,只有在干度或流量其中一个参数为已知(或通过其他方法测量)时,才能根据分流体流量确定出另一个参数2.2取样管型分配器图3是该分配器的原理图.气液两相流体首先在混合器2内进行加速,混合,然后在混台器出口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分流体)直接进人取样管3:另一部分(主流体)则继续沿管道1流向下游.取样管的出口通向分离器5,分流体在分离器内进行气液分离后,气体和液体分别进人气体流量计6和液体流量计7进行测量,最后重新返回管道1中.被测两相流体的气相流量和液相流量分别用武(1)和武(2) 进行计算,分流系数Kc,KL主要由实验进行标定. 1:瞥道;2:混合器;3:取样管;4:节流孔板;5:旋风分商器;6:气体流量计;7:液体漉量计图3取样管分配器原理图2.3转鼓分配器图4是转鼓分配器的原理图.转鼓6内包含若干结构相同且互不相通的通道,这些通道的出口大都通向下游管道,只有少数几个通道(分流通道)通入卜789】77777弋ffl\ll1lIJfJl,【jl1:外壳;210:轴承座;39:支架{48:转轴5:前导锥;6:转鼓;7:后导锥图4转鼓分配器结构示意图转鼓高速旋转,随着转鼓的旋转,各通道的人口端面不断地掠过管道流通截面上的每一点,使每一点上的两相流体都能机会均等地流人每一个通道.在一定的时间(若干转鼓旋转周期)内,流过每一通道的两相流体总量都是相等的,或者说通过转鼓的旋转作用,实现了两相流在各通道中的均匀分配.这样. 流人分离器的流量,就仅仅取决于转鼓中通向分离器的通道数(分流通道数),而与两相流体的流型和其他因素基本无关,分流系数保持为常数.2.4旋流分配器图5是旋流分配器的原理图.与转鼓分配器相反,旋流分配器内各部件本身不作任何运动,而是通过旋流器2和整流器3让流体自身作特定的运动来实现两相流体在分流器4内的均匀分配.分流器4 是一个多通道元件,这些通道的出口大都通向分配器下游的两相流体管道,只有少数几个通道作为分流通道通向了分离器.这样,流向分离器的流量,仅仅取决于通向分离器的通道数(分流通道数),而与两相流体的流型和其他因素基本无关,即分流系数为常数.fJJ卜—-Hlafl三H1:瞥道;2:旋流嚣;3:整流器;4:分流器图5旋流分配器原理图3分流系数的特性图6~图9分别示出了上述4种分配器的分流o.o?o?o.o?0.20图6三通管总分流系数的实验曲线向了分离器?当气液两相流体流过转鼓时,就会冲击系数实验曲线. 在图6中,横坐标Xl表示被测两相西安交通太学第卷流体的干度,纵坐标K表示总分流系数.K定义为分流体的流量与总流量的比值.从图中可以看出,K与x成线性关系,这种线性关系也可以从理论上得到证明.图7中的KG与KI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但在分流体的液相流量大于lOtnL/s后都能分别保持相对稳定.在图8和图9中,转鼓和旋流分配器的总通道数都为1O,分流通道数皆为2,因此分流系数的0’4or0.3一m2.?-?眷口_1’.0?0啥————_萄厂—亩—0.Erl:Ko0.6●:血Jl鼍0.4l..l:基:羹囊.’呼———1——]打——0图8转鼓分流系数实验曲线0.60rfx:J0.40卜.螋一一t10152025ML,/rnL?a一图9旋流型分配器分流系数实验曲线理论值同为0.2.从图中可以看出,KG与KI在液相流量较大时都非常接近理论值,当液相流量较小时,分流系数偏离理论值较多.对于转鼓分配器,其主要原因归咎于转鼓运动间隙的渗漏;对于旋流分配器,主要原因是此时液相难以形成连续的液膜,因此导致分流不均匀.4主要结论(1)分流分相法是测量气液两相流体流量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该方法既可以将两相流体的流量测量转化成单相流体的流量测量,同时又具有较小的体积,便于制成仪表,从而可得到广泛应用. (2)--通管分配器的总分流系数K与干度x.成线性关系,取样管的KG与KI,一般不相等,但在液相流量较大时都能分别保持相对稳定.转鼓分配器和旋流分配器的分流系数理论值等于分流通道数与总通道散的比值,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3)在本文的实验范围内,流量测量误差小于5%,最好的结果可达到3%.参考文献:L1JThornR,JohansenGA,H舢盯EA.Recentd0DI minthree-phaseflowmeasare*aent[J].Measurement ScienceandTechnology,1998,8(7):691—701.[2]林宗虎.气涟固多相流测量[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杜,1988.75--259.[3]王栋,林宗虎,分流分相式两相流体流量测量方法[P].中国,98113068.1999—12—02.[4]王栋,林宗虎.分流分相式两相流体流量计[P]中国,实用新型,丑脚25l787.1999—12—04.[5]SeegerW.Two-phaseflowinaT-junctionwithahc1fi. zontalinletpartI:phaseseparation[J].InJofMulti- phaseFlow,1986,12(4)t575~585.(编辑管咪梅荆树蓉)。

气液两相流临界分配特性及相分离控制

气液两相流临界分配特性及相分离控制

气液两相流临界分配特性及相分离控制梁法春;王栋;杨桂云;曹学文【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49)001【摘要】为实现对气液两相流的均匀分配,提出了一种由旋流叶片、整流器以及两个分流喷嘴组成的新型分配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旋流叶片将来流调整为均匀环状流型,以保证两分流喷嘴入口接触气液两相流的几率相等;通过喷嘴加速两相流达到当地声速,形成临界流动,以克服喷嘴下游各支管路阻力特性不一致所导致的相分离.在气液两相流实验环道上开展了实验测试,实验分配器分流喷嘴喉部直径为8 mm,扩张角为21°.实验气相折算速度范围为7~20 m/s,液相折算速度范围为0.013~0.16 m/s,出现的流型包括波浪流、段塞流以及半环状流.结果表明:在喷嘴喉部气液混合物速度达到声速的条件下,气液相分流系数接近理论值0.5,不受上游流型以及气液流速的影响.侧支管干度与主管干度最大偏差小于±5%,而当液相折算速度小于0.02 m/s时,无法形成均匀环状流,气相更容易进入侧支管.提高液相折算速度以及喷嘴差压在分配总压降中所占比重,将有助于降低相分离程度.所提出的分配器结构紧凑,无分离装置和控制元件,基本无需维护,有望在高压两相流分配系统中获得广泛应用.【总页数】6页(P53-58)【作者】梁法春;王栋;杨桂云;曹学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266580,山东青岛;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266580,山东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266580,山东青岛【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59【相关文献】1.基于临界分流理论的气液两相流均匀分配器 [J], 梁法春;杨桂云;王金龙;于皓2.泡沫金属亲疏水性对T型小通道气液两相流相分离特性影响研究 [J], 李洪伟;魏国宝;王亚成;付东威3.制冷剂在微通道扁平T型管内的气液两相流相分配特性研究 [J], 徐肖肖;张世杰;李怡;刘朝4.T形管内雾状气液两相流相分离特性研究 [J], 敬加强;尹晓云;BorisN.Mastobaev;Anvar R.Valeev;孙杰;刘力华5.分配联箱气液两相流流型对垂直并联管分配特性的影响 [J], 程卓明;周云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分配方法

一种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分配方法
2 分相式气液分配实验系统
在空气-水实验台上对图 1 所示的分相式分配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回路如图 3 所示,实验段全部由有机玻璃制成以方便观察,分配器主管内径为 60mm,长为 500mm, 主管上所布置的 3 个四通的支管内径均为 40mm;下支管连接的液体联箱为内径 60mm 的圆管,长为 500mm,由液体联箱引出的液相支路内径均为 18mm。气相支路与液相支 路布置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三条支路之间的间隔为 150mm;气相支路先经过 400mm 的 上升段、300mm 的水平段后,下降 800mm,然后经过一段水平管连接在气液混合器上。 主管路上四通的下支管长度为 900mm,连接在液体联箱上。从液体联箱引出的液相支路 经过一段水平段后竖直向上与气液混合器相连。
Vl = 2(ΔP − ρl gh) / ρl (1+ αl )
则回路内水的质量流量为:
Ml = ρl AlVl = αl' Al 2(ΔP − ρl gh)ρ l
(5) (6)
其中αl' 是αl 的函数,αl' = 1 / (1+ αl ) 。
则经过混合器混合后的气液混合物干度可表示为:
X1,2,3
在每条气相支路上,安装有孔板流量计用于测量单相气体流量;同样,在每条液相 支路上,安装有孔板流量计用于测量单相液体流量。
图 3 分相式气液分配实验系统图
Usw m/s
3 实验结果
为了考核分配器在各种工况下的分配能力,本文在一定的流量范围内进行了实验研 究,覆盖了水平管道内气液两相流中基本流型:分层流、波状分层流、弹状流和环状流。 实验工况点构成的流型图如图4所示,本文的流型变化界限和曼德汉[12](Mandhane, 1974)类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l = 2(ΔP − ρl gh) / ρl (1+ αl )
则回路内水的质量流量为:
Ml = ρl AlVl = αl' Al 2(ΔP − ρl gh)ρ l
(5) (6)
其中αl' 是αl 的函数,αl' = 1 / (1+ αl ) 。
则经过混合器混合后的气液混合物干度可表示为:
X1,2,3
参考文献
[1] Seeger W, Reimann J, Muller U. Two-phase flow in a T-junction with a horizontal inlet, part I: phase separation. Int J Multiphase Flow ,Vol.12,1986,575–585
0.258014 0.258014 0.258014 0.163167 0.163167 0.163167 0.142310 0.142310 0.142310 0.097432 0.097432 0.097432
1.001% 0.595% -1.564% -0.644% 0.988% -0.419% -0.198% 0.286% -0.078% 0.127% -0.196% 0.072%
(2)在主管道为分层流、波状分层流、弹状流以及部分环状流情况下,实验装配 可以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由实验得知,各支路干度偏差小于 1.6%。最大偏差发生在主 管为分层流的情况下。同时发现,气路中携带少量的液滴和液路中携带少量气泡,都不 会影响分配器的正常工作。
(3)本文仅在出口压力一致的实验条件下对分离器的等干度分配效果进行了初步 实验,而当各支路的流量相差较大,如何才能保持各支路干度基本一致是今后研究的重 点。
2 分相式气液分配实验系统
在空气-水实验台上对图 1 所示的分相式分配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回路如图 3 所示,实验段全部由有机玻璃制成以方便观察,分配器主管内径为 60mm,长为 500mm, 主管上所布置的 3 个四通的支管内径均为 40mm;下支管连接的液体联箱为内径 60mm 的圆管,长为 500mm,由液体联箱引出的液相支路内径均为 18mm。气相支路与液相支 路布置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三条支路之间的间隔为 150mm;气相支路先经过 400mm 的 上升段、300mm 的水平段后,下降 800mm,然后经过一段水平管连接在气液混合器上。 主管路上四通的下支管长度为 900mm,连接在液体联箱上。从液体联箱引出的液相支路 经过一段水平段后竖直向上与气液混合器相连。
图 5 第三路上支管有水膜示意图
图 6 第三路上支管水膜进入气路示意图
图 7 下支管液体夹带小气泡示意图
3.2 实验结果处理 由实验表明,在利用四通进行气液分离时,当流速较高,两相流体较难完全分离,
分离出来的气相中不可避免地会携带少量的液体,而液体流中会携带少量的气泡。只要 所携带的液体和气体在流动过程中能够跟随气相和液相一起流动,不再发生相分离,那 么就不会影响等干度分配,这种携带是允许的。但是如果携带量过高势必会影响气路和 液路上的流量计的正常工作。实验结果如表 1 所示,在分层流、波状分层流、弹状流和 部分环状流的情况下,气液两相流体均能在分配元件内得到较好分离,保证在单相状态 下进行分配。支路间的最大干度的偏差小于 1.6%。=M来自 Ml + Mg=
α
' l
Al
α
' g
Ag
2ΔP ρg
2(ΔP

ρl gh)ρl
+
α
' g
Ag
2ΔP ρg
(7)
由式(7)可知,当管路的尺寸固定后,液位 h 反映了混合物的干度,通过它的上 升或下降来补偿混合流体的干度变化。当 h 的数值为正时,下支管中的液位限制通过液 相支路的液体流动,使混合后的气水混合物有较高的干度;当 h 的数值为负时,下支管 中的液位会推动液相通过液相支路,使混合后的气水混合物保持较低的干度。因此,通 过下支管中的液位自动调节,每个支路的干度将会与进入系统的气水混合物的干度近似 相等,并不需要人为的进入干预。
综上,我们发现依靠改善相分离而进行的两相流分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分配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6071)
元件的分离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得到加强,由此本文提出一种与当前分配原理完 全相反的分配方法-分相分配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普通分配元件的相分离特性,把气 液混合物分离成单相或接近单相的气体和液体,然后以单相流的形式分别进行分配,最 后再进行气液汇合。这种方法可以克服上述传统分配方法的缺点,为解决两相流分配问 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首先讨论分相分配法的原理,然后在空气水实验回路上进 行实验研究,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图 4 主管路实验工况和流型转变界限 -曼德汉(Mandhane)流型转变界限[12]
3.1 分配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 通过实验观察可知,气相与液相折算气速都较低时,主管内为分层流,分离效果很
好,气相与液相单独流动,分离完全,分配器可以很好的进行工作。当气速提高,由于 气相携带液滴能力增强,最先在第 3 条气路出现液膜,并随着气液两相流体的波动,液 膜始终处于上下跳动状态,但并不能随气体一起进入气体管路内,如图 5 所示。当主管 折算气速达到 12m/s 左右时,液膜平衡遭到破坏,分离效果恶化,少量液体能够进入气 体管路内,如图 6 所示。在下支管中,由于液体的夹带作用,会有少量气泡被液体携带 向下流动,气泡在液相中减速下降一段距离后会上浮出液位进入气路中,气泡的直径小 于 1mm。但随着液相速度的加大,一部分气泡会一直随液体下降到液体联箱而不能返回 气路中,见图 7 所示示意图。
结合图 1、图 2 可知,每一支路分配流动支管中的气相回路和液相回路之间为并联
关系,根据并联回路的性质,气相回路的总压降 ΔPg 应该等于液相回路的总压降 ΔPl ,
即: ΔPg = ΔPl = ΔP 。
气相回路的总压力降 ΔPg 包括气体管路上的阻力损失 ΔPg1 ,流体在四通中的分配压
降 ΔPg 2 及流过汇合三通的压力降 ΔPg3 。其中 ΔPg 2 和 ΔPg3 与 ΔPg1 相比较而言很小,几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多相流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086193
一种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分配方法*
张炳东,刘丹,温以千,王栋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49) (Tel: 13619216516, Email: bingdong@)
摘 要:提出一种新的气液两相流体分配方法-分相分配法。该方法的特点在于,将气液两相流体的 分配转换成了单相流体的分配,从根本上克服了两相流体在分配过程中的相分离问题,保证了相分配 的均匀性。在空气水实验回路上对这种分配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层流、波状分层流、 弹状流和部分环状流的情况下,气液两相流体均能在分配元件内得到较好分离,保证在单相状态下进 行分配。支路间的最大干度的偏差小于 1.6%。 关键词:两相流;分相;分配;等干度
表 1 各种流型下分配器等干度分配效果
流型
支路 编号
WL1,2,3(kg/s)
WG1,2,3(kg/s)
X1,2,3
Xin
偏差
分层
1

2
3
波状
1
分层
2

3
环状
1

2
3
弹状
1

2
3
0.026340 0.025002 0.025507 0.061373 0.067455 0.061846 0.094170 0.090979 0.093090 0.088094 0.087210 0.083549
0 前言
在石油、化工和能源动力等工程领域中常需要将气液两相流体分配到两个或多个支 路中,在分配过程中总希望各支路出口的两相流体具有相同的气液比例,即按照等干度 原则进行分配。目前普遍所采用的分配方法是让气液两相流通过三通或集箱等普通的分 配元件进行直接分配,但这种分配方式往往会产生较严重的相分离现象,如不采取措施 则会导致各支管的干度出现明显的差异,影响下游部件和设备的正常工作,降低设备的 运行效率,甚至导致传热恶化和爆管事故的发生。因此有关气液两相流体在分配元件内 的相分离特性,以及如何克服相分离现象一直是多相流研究的一个热点和前沿性课题, 吸引了大批研究者如 Azzopardi[3-11]、Seeger[1]等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表明, 在三通管内、集箱分配器内流动的气液两相流体都存在较为严重的相分离现象,相分离 的程度与入口的流型、干度、布置形式等因素有关。然而在如何消除相分离方面的研究 却进展不大,两相流的分配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至今仍没有专门适合两相流 体的分配方法和元件,研究的思路大都局限在对单相流分配器的改进上。例如,目前常 用的放射型分配器及其改进型[2]就是想通过位置的对称、改善流型对称性等方法来改善 两相流体的分配效果,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相流体等干度分配问题。
0.008687 0.008426 0.009610 0.012535 0.012212 0.012431 0.015879 0.014743 0.015544 0.009373 0.009625 0.008945
0.248009 0.252064 0.273657 0.169603 0.153288 0.167360 0.144290 0.139451 0.143086 0.096166 0.099393 0.096713
WL1,2,3 —液相质量流量; WG1,2,3 —气相质量流量; X1,2,3 —各支路干度;

Xin—主管气相入口干
4 结论
(1)分相式气液两相流分配方法在原理上将两相流分配转化成单相流分配,通过强 化相分离,避开了传统的依靠改善相分离而进行的两相流分配方法的缺陷。从而将较为 复杂的两相流的分配问题转化成了较为简单的气液分离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