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善教与乐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善教”与“乐学”
语文教学中的“善教”与“乐学”【摘要】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而“乐学”的关键在教师的“善教”。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师“善教”的条件。
【关键词】善教乐学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情境教书育人语文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老师可谓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可台下学生有的看课外书,有的开小会,有的睡大觉,甚至有的逃课。
当老师发现这一情况时,为了整顿课堂纪律,往往会采取“强制”的措施,使学生在“强制”下学习,导致了他们“厌学”、“弃学”,这无疑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大失败。
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强制”变为“吸引”,使学生“乐学”呢?实践证明,这与教师是否“善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如何才能使语文教学做到“善教”呢?一、精心备课,善于挖掘教材中学生的“乐学”点“不打无准备之仗”,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
课“备”到什么程度,就决定课“教”到什么程度。
在备课中,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科学性原则。
语文教学内容极其丰富。
就其内部结构而言,它包括字词句篇、语法修辞和听说读写多种能力;就其外部联系而言,它涉及文史哲、数理化等领域,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这样丰富的内容,要准确而系统地掌握并非易事。
即使学富五车,也难免千虑一失,所以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二)目的性原则。
教学目的是整个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拟定教学目的要求做到目的集中,内容概括,文字简明。
比如课本的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学习重点以及自读提示、思考、练习,都是编者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双基教学要求精心设计的,较好的体现了单元教学重点和训练要点。
对于教师来说,据此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不失为一条终南捷径。
(三)针对性原则。
备课要针对学生实际,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
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应作不同的处理。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实际千差万别,就是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学生情况也不尽相同。
论语文教学中的“乐学”引导
论语文教学中的“乐学”引导论语文教学中的“乐学”引导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启发学生乐学,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角度讲,一堂优质课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乐学,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
所谓“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就包含着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学习,能够主动地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去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督促着学习,这就是乐学,卢梭在《爱弥儿》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品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同样是课堂,有的学生视为畏途,有的学生视为乐园。
同是一篇课文,这位老师讲,学生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气凝神,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那位老师讲,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忽而哈欠连连,忽而神思游离,纠其原因,关键在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
下面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的问题。
一、重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从心理学角度讲,具有生动特点的信息最能使人兴奋,从而产生兴趣。
启发学生乐学就是借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魏书生老师十分注重教学的生动性。
他认为,“兴趣象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
兴趣的柴在每一个同学的脑子里存在着,区别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只能捣毁兴趣”。
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他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文字变成图画。
在引导学生想象时,有四步要求:勾勒出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细致、更逼真。
例如他在讲张志和《渔歌子》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时,对学生说:“这是一首景色描写极其鲜艳美丽的词,我们应该认真品味,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下面请大家打开大脑电视机。
”同学们闭上眼睛,进入想象状态,魏老师便接着说:“先勾勒形态,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的轮廓。
我们中学生要乐学小作文
我们中学生要乐学小作文
哎呀呀,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觉得乐学真的太重要啦,嘿嘿。
学习有时候可能会有点枯燥呀,但是如果我们学会了乐学,那就不一样啦,哈哈。
比如说上数学课的时候,那些复杂的公式一开始我觉得好难呀,哎呀。
可是当我慢慢理解了之后,嘿呀,就会发现原来数学这么有趣呀,可以
解决好多好多问题呢,哈哈。
上语文课的时候,读那些优美的文章,哎呀,就好像进入了一个个奇妙的世界,嘿呀,真的太有意思啦。
还有上英语课,学会了一个新单词,就感觉像得到了一个小宝藏一样,嘿嘿。
我们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嘿呀,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但最后得出答案的时候,那感觉可太棒啦,哈哈。
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也超级好玩呢,哎呀,看到那些神奇的现象,真的会让人忍不住惊叹,嘿呀。
我们中学生呀,就要开开心心地学习,嘿嘿,要学会从学习中找到乐趣,这样才能学得更好呀,哈哈。
不要总是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哎
呀,要学会乐学,嘿呀,这样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呀,哈哈。
培养学生的乐学情感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乐学情感
培养学生的乐学情感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乐学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一、尊重学生,培养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尊重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良好的心理正确对待学生尊重学生重在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谈心,鼓励学生发现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有的学生不善于用口头表达,教师提议学生可以用写纸条的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老师的建议,这样,可以及时收到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还可以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以便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加以权衡和改进。
即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差,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乐学”的情感。
语文教学就应该追求这样一个境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较为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乐学”是学生学习的内驱,也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着力渲染的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与学习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美的熏陶,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和文化的美,甚至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有着一个非常美的故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经常讲一些古代现代关于语文方面的故事以及有关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促使学生热爱语文。
课堂上还必须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并感受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语文教学中乐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乐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乐学就是乐中有学,学中有乐的一创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感受到它是以乐为突破口,以学为纽带,求质为核心,以乐学促学,以学亦乐为目标,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
如何实施乐学的创新,结合我多年的工作经历,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以乐学促学,引发兴趣以乐促学是把求学知识视为一种乐趣,用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组织学生自我运动,使他们主动地、自主地、快乐的地进行学习。
1、利用竞赛式教学,激发挑战性。
竞赛本是挑战性极强的一项活动,它的种类繁多,有口头赛、分组赛、级别赛等。
我用这些竞赛在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把某些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上课时分成小组,做短剧演出,看哪个组演得好,并给予公证的评价及适当的奖励。
例:教学《宴子使楚》一文,我先和学生一起把它编成剧本,然后让学生分别去做道具,再让学生分组表演,学生在欢乐的演出中,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理解了人物的性格,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人物的情感。
2、运用故事,激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潜动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始发动机,对于形成实践行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据此我运用讲故事的方式紧扣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为探求知识而自学投入学习,例如教学《蛇与庄稼》一文,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故事的原尾,提出问题“想弄清蛇、田鼠、庄稼三者之间的关系吗?”设置悬念,再以座位的横列为单位,让学生分别担当蛇、田鼠、庄稼、老农等角色,让学生根据教师对故事的叙述自主表演该角色,使学生全身心融入故事情节之中,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这样,学生不仅在愉悦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带来了快乐,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模式,同事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地位,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初中语文论文以情施教,寓教于乐
以情施教,寓教于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此论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应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倡导自主学习,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
语文课堂要想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是一种愉悦的体验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从而使其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一、巧设导语,激情激趣有人说,语文课的起始,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一个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语,能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其注意力立即指向教师,指向研究的客体,指向教学内容,并能激起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加学生快乐舒畅的情绪体验,促进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积极的思维如教读《斑羚飞渡》一文时,新课导入可选用美国大片《垂直极限》中的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在危急时刻,父亲毅然剪断绳索保留了孩子的性命。
这个片段和课文内容十分吻合,主题也极其相似,这样的导入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了很好的作用,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再如《渔家傲》这首词,教学新课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边防将士到离家万里之遥的边关戍守,这个地方苍凉空旷,与江南的美丽景色迥然不同,只有一座孤城,由于战争吃紧,傍晚的时候城门就紧闭了。
常年戍守边疆,怎能不思念家乡亲人?无奈国家现在正需要边防将士为国立功平定骚扰,现在大功未成,当然不能回家,真矛盾啊,彻夜难眠,愁白了头发。
教师在引用之时,配上凄凉、哀婉的音乐,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平面文字“还原”为有声语言,从而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激活他们的情趣,促使他们自觉的认知活动,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著名教育家顾冷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
乐学的中学优秀议论文
乐学的中学优秀议论文乐学的议论文1我这题目,是把周总理的“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和刘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化用并拼凑了一番,因而确信,“敬学与乐学”必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活动。
“敬”“乐”即是主眼,但人类必须“学”,才有“敬学”“乐学”。
故而先谈学之必要。
颜真卿有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古今贤文》又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既是圣人所说,学习要勤奋,更要靠自身努力。
若不学者,只得“黑发不知勤学早,自首方悔读书迟。
”由此可见,学习贯穿朝年暮年,有做之必要。
牛顿小时候成绩不好,被老师找家长。
可到最后,老师却找都不想找了,牛顿的人生似乎被否定了。
可人家长大后不是一样发现了重力学为物理学做出许多贡献?我举此例子,不是要说不学习不代表没出息,而是想说纵使在学基础与理论知识时学不透,将来也可在某某学方面有所成就。
反之,一点也不学的人,无论哪个知识点都不学的人,哪来的事成?学习,如何学?第一要敬学。
“敬”谓何?古人云:“主一无适便是敬。
”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便是敬。
学有何可敬?牛顿等人的成就可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就可有的,也不是“台下三分钟”一可成的。
学习物理是学习,学习修电灯泡也是学习。
在我看来,学习的知识是没有轻贱之分的,无论当个学生也好是修理工也好,都是要学习的,只是内容不同罢了。
第二要乐学。
学习苦,这几乎成了当代学生的经典名言。
可否设身处地想一想,初三备考的我们,常常过了午夜才睡觉,是累是辛苦,但陪在一旁、等我们睡着后才安然入眠的父母不辛若吗?我们学习是为了我们自己,父母对此无益可受,却陪我们一同苦。
学习苦,不学习亦苦。
只有苦中寻乐,方能渗透学之乐趣。
没有什么事情比学习,比修坐在那里学习要轻松的了。
学习看着累,获取如识却是乐,我深明于此。
对学习负责,在学中找乐,并不矛盾,负责即敬学,找乐即乐学。
我深信人类必应做到此样。
乐学的议论文2学习,是辛苦的,我承认这一点,但你有没有能力将苦日子过甜?有的,肯定有能力,那这能力是如何培养的呢?在我看来,“敬学乐学”便是最好的诠释了。
浅谈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
的学海 ” 变成“ 知识 的乐 冈” 。如 : 在讲 角形 和定理时 , 让学生 自
己“ 拼” , 进而去发现 ; 在讲 阒和网的位置关 系时 , 采 用多媒体 : 用 运 动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两 圆的位置关系 , 增强 了直观性 , 降低 了 难度 ,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 的气氛 中掌握 了知识 。
识是方法 的知识 ” 。教师 的“ 善教” , 不仅包括 对学科知识 的传授 ,
还包括学 习方法 的传授 。学习方法是否恰当 , 直接影 响学生 的情 绪, 影响学生是否“ 乐学 ” 。因此教 师的“ 善教” , 不仅要 使学生“ 学 会” , 更要使学生 “ 会学” , 进 而达 到“ 乐学 ” 的佳 境。那种拼体 力 、 堆 时间的疲 劳战术 、 题海战术 , 实不 可取 。在 教学过程 中 , 重视结 合 数学课程 的特点渗透学 习方法 的教 育 :面 向全体 学生介绍 预
的 比也是黄金数…。这些知识使学生们兴趣怏然 , 产 生了愉快 的
信号” 图表法 、 “ 滚雪球 ” 式学习法等行 之有效 的学 习方法 。变被
动接受 型学习为丰 动创新 型学习 , 优 化学习过程 , 提 高了学习效 率。 最后 ,既要教书又要育 人。戏谚有 云 : “ 演戏不 图~时乱拍 手, 只求他 日忆起 暗点头 。”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 教学也应努力
先 进 的教 学 手 段 、灵 活 多 样 的 教 学 方 法 ,能 让 学 生 学 得 活
本 人在二十多年 的教 学生涯 中, 特别注重在 “ 教” 上下 功夫 ,
泼、 学得愉快 、 学得 主动 , 真正实 现了“ 要我学 ” 向“ 我要学 ” 转变 ,
学 生 在 知识 的 乐 园 里 流 连 忘 返 。
初三议论文《好学与乐学》
好学与乐学1我这题目,是把《论语》里头“敏而好学”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两句话,运用“拿来主义”组合在一起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论语》原意相合,不必深求。
但我确信“好学乐学”四个字,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不二法门”。
2本题的核心在于“好”字、“乐”字。
但一定要学习、学业,才有可好、可乐的对象,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所以我先谈谈学习学业的必要。
3宋朝的政治家王安石记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五岁就会写诗,大家都很惊奇。
他父亲觉得有利可图,带着他四处“献诗求财”,不让他学习,最后他成人后就“泯然众人矣”——成了一个普通人。
《学记》里也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提到:“非学无以广才”。
看来学习、学业真的很必要,否者就会成为一个不懂事理、甚至是“一无所知、无药可救”的庸人、蠢人。
正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我们更是千万不能放弃学习啊!4这里我专门谈一谈想要提高学习成绩应该采取何种态度。
5第一要好学。
什么是好学?“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汉朝的董仲舒这样说过,这告诉我们“好学”就是主动地、积极地学习;为什么要好学?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张海迪告诉我们:“只要心还在跳动,就要努力学习。
”只有好学才能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学习”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怎么才能做到“好学”啊?这是重中之重。
我国唐代诗人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苏联的高尔基也强调:“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勤奋、专注、恒心、迎难而上是我们做到好学的四大“法宝”啊!凿壁借光、程门立雪、悬梁刺股……这些都是个人因好学而成名成就的真实事例啊!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前面我已经论述了想要提高学习成绩要有“勤奋好学”的态度,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泛舟学海只能咽下“黄连之苦”吗?7非也!除了“好学”,我们更要“乐学”。
8父母在鼓励我们学习时常常会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要被这句话吓到,我们在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的同时,更要消除对学习的“畏惧”,要从学习当中体会到兴趣、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善教”与“乐学”
“善教”与“乐学”李淑君(广宗县大平台中心小学,河北邢台 054600)摘要:现代教学过程是“善教”与“乐学”的和楷共振。
“善教”是前题、方法和手段,“乐学”是目的。
如何“善教”,可从以下两发面入手:一、教师要做“学而不厌”的楷模,讲学习,与时俱进。
二、教师要讲究教法艺术,并能灵活运用。
在教法的选择运用中应注意多样化、统一化、形象化和情感化。
“乐学”是教学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善教;乐学;教法艺术“乐学”一词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大学始教也,……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这段话论述了在教学中只有注重课内和课外、劳和逸四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论语》开篇第一句就载有孔子对乐学的认识:“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
”这就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
乐学的本质是通过合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来调动学生学习活动再老师的指导下,始终处于自觉、能动,活跃的状态。
苏联著名教育家何芙纳什维利认为现代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亚研究”过程,它既不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成人(尤其是科学家)的认识活动,也不同于传统教学论所规定的教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技能技巧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所以说,现代教学过程是“善教”与“乐学”的和楷共振。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既有教师的“善教”,亦有学生的“乐学”。
反之,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事,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情绪。
在善教与乐学之间,“善教”是前题,“乐学”是目的。
没有教师的“善教”,就不会使学生“乐学”。
所以说,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研究如何“善教”,可从以下两发面入手。
一、教师要做“学而不厌”的楷模,讲学习,与时俱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
”这就是说,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厚积而薄发,教学才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常教常新。
以“善教”促“乐学”
以“善教”促“乐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追求高分数,教师满堂灌,搞提海战术,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苦学”“厌学”,如何使他们学得愉快而又有收获,这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当前推行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新理念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以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切入口。
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这个“亲”就意味着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所以,教师努力去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在毫无压抑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轻装上阵,彻底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习成为他们内在的心理需求。
如:学习《元宵节》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谁愿意告诉大家“元宵节”是指什么时候的节日?那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谁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你是怎样过的?通过以商量、随和的语气面对每位学生,改变以往跟老师读,听老师讲的生硬态度,让学生感到教师和他们之间是平等相处的,使他们在自愿、乐意、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去思考。
在这样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学生们定会勇跃参与,跃跃欲试,纷纷说出他们的体会及感受。
再加上教师的一个个点头,一次次微笑,一句句表扬。
不说课本知识掌握了,就连创造思维的火花也会迸发。
二、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表明,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行,让学生在喜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以“疑”激趣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问题设计得好坏,不仅体现教师对教材的驾驭和了解程度,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每教以课我都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趣的疑问。
设疑的方法有多种,可抓课题设疑,可从重点设疑,可从矛盾之处设疑。
如:学习《朋友》中的“池塘边的叫声”一课时,我就是抓住课题进行设疑:池塘边的叫声是谁发出的?它为什么要发出叫声?这样从课题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心想知道是谁发出的叫声?它发出叫声做什么?从而使学生把学习兴趣都入到阅读课文中去。
活学,乐学,善学作文
活学,乐学,善学作文那么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背上一包沉重的知识走向远方吗?我认为这种学习与人生而具有的天性相违背。
人要成长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果学习只是盲目地追求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和模仿别人的说话方式,那我们将失去了学习的快乐。
所以我倡导的是乐学、活学、善学!让学习变得像游戏一般充满趣味吧!活学一生,学会自主学习;活学一世,掌握终身学习。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各种挑战,但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你总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尤其必要。
当然,父母也要做好榜样作用,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发挥想象力,鼓励他多动脑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孩子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开阔视野,增加见闻,丰富语言积累,扩大词汇量,使之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同时,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也很关键。
比如,经常带领孩子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让他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激起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邀请孩子的朋友或者老师来家里玩,共享亲情的温暖……总之,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心智健康发展。
乐学:学习并不仅仅意味着书本知识,它还指获取知识后的愉悦体验。
“乐”字拆开看,左边是“又”,右边是“今”,合起来便是“又今”——既有喜欢又有快乐。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真正热爱学习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少年时期酷爱数学,由于家贫买不起书,他就借来《几何原本》偷偷翻看,结果被父亲抓住狠打了一顿。
但他仍坚持自己的选择,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研究。
功夫不负苦心人,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他终于成为蜚声国际的数学家。
可见,学习并非枯燥乏味,只要肯下功夫,勤奋努力,定能收获颇丰。
善学:古往今来,凡成大器者皆善学。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吾师焉。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语文教学论文:乐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乐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怎样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在识字、阅读和作文等教学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锻炼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怎样把教授知识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得到思维的训练和美感的教育?这是语文教学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和尝试,深感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学生“乐学”的问题。
这是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不成熟阶段,目标意识和意志品质尚相当薄弱,因而学习的自觉性较差,“玩心”教重,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因此只有学生“乐学”,才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运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成为现实的、有效的,从而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乐学本身不仅以为着学生的积极参与,还意味着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活动均处于最佳状态,因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
乐学,就是借助于学校和社会的积极影响,通过教师的形象感染和有意义的教学手段与技巧,及时建立和维持师生之间的肯定性联系,不断沟通师生情感,使学生保持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愉快、轻松的学习心境。
由此看来,乐学的关键在于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纽带,这正是所谓“两情相通,乐在其中”。
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得到了三个方面的认识:一、美感启迪,激励学生的爱美心和求美情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有的快乐来自于对美的作品的瞻仰。
”事实上,美的东西不仅给人以快感,而且,给人以激情,给人以力量。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以美的东西感化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美的体验,美的教育,这是解决学生乐学问题的一贯重要方面。
语文教学中美的因素非常多,不管是识字、阅读,还是作文,都包含着美的迁移过程。
教师要善于揭示课文的内在美,创造教学设计的形式美,塑造教师主体的形象美,用美感带领学生穿越知识的丛林,使他们在美的享受中,产生强烈的爱,美之心和求美之情。
浅谈中学语文的善教与乐学
浅谈中学语文的善教与乐学摘要】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者、应用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航人、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语文教师不再是语文知识简单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身心健康。
本文结合课改和初中语文课的特点,就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两方面完善课堂教学艺术,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以期达到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善教;乐学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学科是最基础的学科,它是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体。
“它部分是科学,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知识,部分是技能;部分是政治,部分是业务。
”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然而,应试教育将初中语文教学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相对立,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是新一轮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可见语文教师不再是语文知识简单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要真正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工作中来,笔者认为无非是做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教师善教、要善于钻研,以生活和学生已有知识为抓手。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树立学生的自尊与自信,让学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如我上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先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写出来,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
让善教乐学有效践行新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让善教乐学有效践行新语文课程标准论文•相关推荐让善教乐学有效践行新语文课程标准论文一、“认写生字”的强化激发学生感知母语魅力之情感2011版《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做了很多修订。
首先从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共300字)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2500字+1000字)上进行了规定;接着又分学段细化了学生的认写生字(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1600-1800,800-1000);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000)并指出了不同学段学生要养成的学习习惯。
(如第一学段: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各学段: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最后针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分层有序、切实可行的建议。
(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每个学段都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画、结构、行款,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注重写字质量,切实提高书写水平,避免大量、机械的书写训练。
)通过学习我对《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识字写字”教学有了以下认识: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而遵循“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其次是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让学生在认字写字过程中感受母语的美丽与魅力;同时还让我认识到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写字的规律去循序渐进地引领“识字写字教学”。
二、“阅读”的延伸拓宽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文字之视野捕捉“阅读教学”中修订的内容: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里不仅告诉了我们“阅读”的巨大作用,而且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外,更要关注“教科书编者”的意图,不能为了“对话”而泛乱对话或曲解“编者之意”对话。
善教然后乐学
善教然后乐学【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育人要理性审视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先发展求得学生的快发展,善教而乐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努力建构师生共长的生命课堂,全面提升生命质量。
这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永不放弃的责任。
【关键词】新课改联片教研师生发展生命课堂时至今日,虽然新课改的飓风以其强劲的势头早已遍及大江南北,冲击着国内每一所学校。
无异于随风潜入夜的丝丝春雨,让每个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
但不可否认仍有那些许的缺憾与无奈在制约着学校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欲速则不达,举步维艰的严峻态势。
譬如,走进课堂,教师姿态谦和侃侃而谈;时而神采飞扬,旁征博引、道古论今、口若悬河……可谓博学多知!讲解的亦是一丝不苟,逻辑缜密无懈可击。
而学生也在老师的知识权威震撼下,亦步亦趋乖乖就范。
尽其所能地狂吞强咽着老师无私赐予的“真品”,无须去深思多虑。
乍一看来,课堂教学活动无比的顺畅,真是一气呵成。
学生亦是满载而归,没有任何的意外和困顿,可谓“好课”!但如此的循环往复,总有一天会让这些“喂”出来的学生患上“高分低能”症,其后果势必导致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因其“软骨”(只习惯于被动接受,泯灭了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和积极创新的欲望,亦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离不开他人的扶助)难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立足。
这不能不算是学校教育之不幸啊!我们还会看见一定数量的这样的课堂:老师照本宣科,就本教本;教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启发与引导不得力,啰里啰唆喋喋不休,思路不明晰。
耗掉了宝贵的时间不说,还让学生云里雾里摸不清头脑而无所适从,无从思考。
这种视学生为机器的非人性化教学使学生根本无法体味到探究的乐趣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所生发的成功感。
因此,长久下去学生厌学、学困、辍学便不奇怪了。
而这又会给老师带来巨大压力,原本教师的教学功底就不厚实,教学中常捉襟见肘难于居高临下。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也并没有觉醒,懒于学习,不思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只能令其望而生畏避之远矣。
以乐学为题的作文
以乐学为题的作文
乐学是一种积极向上、愉快享受学习过程的态度和方法。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我对乐学的一些理解,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
首先,乐学意味着对知识的充满好奇心和热情。
当我们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好奇时,我们会更愿意去深入了解和探索。
拥有乐学的态度,我们能够主动积极地主动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乐学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当我们对学习充满激情时,我们会更加专注和投入,更容易产生学习的热情。
同时,乐学也可以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享受成长的快乐,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评价,而是为了个人的自我提升。
另外,乐学还能够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乐学不仅仅是指学习的态度,更包括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乐学,我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并且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而实现乐学的关键在于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素质。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平衡,学会放松和调整,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总之,乐学是一种积极向上、愉快的学习方式和态度。
通过培养乐学的心态,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动力和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乐学的心态,享受学习的过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何巧设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论文
如何巧设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论文如何巧设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论文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进行着新一轮课程改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专业推进工作组”项目负责人余文森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重建课堂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激发学生好奇、求知的热情,引导学生生疑、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下面我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文化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参与氛围在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
教师应是一名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问答,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学生才能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看法。
1.培养良好班风在班集体中,由于学生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定位困难,角色不当,发挥不了应有的潜能,成功的体验较小,而且常常会遇到挫折情境,教师要大力表扬和鼓励主动积极配合教师教学的学生。
要将“鲇鱼放应”运用到教学中,特别善待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生,善待插嘴的学生。
其实爱插嘴的学生有些说明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或有独特的见解。
每个学生都具有极大的潜能,有时连学生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还会有这种潜能存在。
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要给学生更多的爱心,要以真诚的爱心来呼唤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奋发向上的本能,让学生找到自己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角色――“最近发展处”,使每个学生都找到正式的而且有发展潜力优势的角色岗位,让他们各司其职、人尽其才,并随着才干的显示、能力的提高,寻找更高的目标。
2.激发主体意识素质教育最基本的条件是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而真正在课堂做到面向全体却存在着诸多困难。
对于教师的提问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站起来表达的机会,这时候如何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讨论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语文的善教与乐学
【摘要】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者、应用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航人、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语文教师不再是语文知识简单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身心健康。
本文结合课改和初中语文课的特点,就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两方面完善课堂教学艺术,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以期达到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善教,乐学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学科是最基础的学科,它是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体。
“它部分是科学,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知识,部分是技能;部分是政治,部分是业务。
”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然而,应试教育将初中语文教学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相对立,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是新一轮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可见语文教师不再是语文知识简单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要真正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工作中来,笔者认为无非是做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1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树立学生的自尊与自信,让学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如我上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先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写出来,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
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比的读书生活作对比,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深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学生既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
现代社会新知识导出不穷,而在传统视觉里,社会又赋予教师以知识的至高权威的角色,这样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会有很高的要求,在不知不觉中教师背负了太多的“应该”,包揽了太多的“必须”,逼迫教师去扮演“超人”的角色,可是这样行得通吗?当然不能!教师不是万能的上帝,也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不是教师个人所能解决的,有许多新兴的领域是教师未必熟悉的,有不少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是难以回答的,有不少现代化工具是教师还不会使用的。
所以要允许教师自身的无力与无奈,承认自己某方面的无知,相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只是阅历比较丰富,在专业知识上先走一步而已,为此,为此,教师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做一个综合的、博学的教师,从而让学生被你的才华所折服,所陶醉。
3
教师的魅力,语言是最关键的载体。
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语言就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因此,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简洁、生动、有启发性;教师的情绪感染力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激情风趣、抑扬顿挫、有感染力;内容深刻、深入浅出、有吸引力。
一言一语拨动学生的心弦,随时让学生进入教学意境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激情带进教室,要把微笑引入课堂,与学生一起欣赏、探索、感悟,用满意的情绪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去对待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对学习充满渴望、始终保持参与学习的热情。
4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堂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
景,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可恰当使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手、脑、眼、耳并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如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入新课时,运用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一下了抓住了学生的心,都想走进课文、走近主人公,去倾听贝多芬的故事。
又如教学《孙权劝学》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播放视频“《三国演义》片头曲”,让学生说说由此想到了哪个英雄人物,说到“刘备、曹操”的,就可由“生子当如孙仲谋”导入,说到“关羽”的,由关羽丢失荆州、败走麦城引到吕蒙而导入等,课堂气氛热烈,老师要灵活调控,并适时引导学生课外“读《三国》、讲《三国》”。
5
教师要真正做到善于教人,就应该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首先教师应转变“成绩好才是优秀生”的错误观念。
每一个人都各有各的长处,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就没有他的闪光点。
其次,充分了解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已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创设不同但适合于他们的水平的目标,使他们都能享受到成功后的喜悦,增强进一步学习的信心与勇气。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热爱学生,能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之爱,是学生发展的原动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基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影响,
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真诚地关爱学生,才能打动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
从而促使学生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6教学手段营造学生乐学的氛围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我们要多开动脑筋,多了解学生,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古人说过:“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开发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优化学习情境,就能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用心开发利用网络资源,运用“漫画”,妙用“故事”,借用“影视”,活用“问题”,巧用“活动”,善用“板书”,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引发想象,引导参与,把学生引入到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体验参与掌握知识的美好情感。
使课堂变得轻松、生动而富有内涵。
使学生感到有滋有味,学得生动,学得有趣。
我相信,有了教师的善教,学生很快就会乐于学习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乐意主动参与学习,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具有顽强的意志,能克服生理上乃至心理上的重重障碍,“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