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遗传的分子基础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遗传的分子基础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感知课标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5.1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5.2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
5.3概述DNA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
5.4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5.5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 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表现。
5.6概述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表观遗传现象。
(2023·浙江)遗传信息的翻译、PCR扩增的原理与过程;(2023·海南)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特点及意义、遗传信息的转录;(2023·全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2023·海南)表观遗传;(2023·山东)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及应用、表观遗传;(2023·山东)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2023·山东)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DNA分子中碱基的相关计算、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特点及意义;(2023·湖南)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2023·湖南)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2023·浙江)中心法则及其发展;(2023·广东)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酶的本质、中心法则及其发展;(2023·北京)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特点及意义、基因工程在农牧业、制药及环境等方面的应用;(2023·广东)细胞的衰老、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命题趋势1.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呈现。
2.命题趋势:遗传的分子基础多为遗传物质的实验探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实例分析与实验探究。
高中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生物体内不同特征的传递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了这些特征如何通过基因在后代间进行传递。
而遗传的分子基础就是研究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分子机制。
一、DNA与基因的关系1. DNA结构与功能DNA(脱氧核糖核酸)是存储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
它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尿嘧啶)组成,通过碱基配对规则,形成DNA链。
2. 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指控制一种或多种特定性状表现的一段DNA序列。
每个细胞包含一定数量的染色体,染色体上存在许多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二、DNA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1. DNA复制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时将DNA复制成两份的过程。
这确保了每个新生物体都能得到完整且相同的遗传信息。
2. 转录和翻译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在细胞核中,DNA通过转录过程生成RNA (核糖核酸),然后被移至细胞质,被翻译为蛋白质。
三、遗传变异的机制1. 突变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永久性改变的现象。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单个碱基改变)、插入或缺失(添加或删除一个或多个碱基)等。
2. 重组重组是指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之间发生互换,从而形成新的染色体组合。
这会增加基因组的多样性。
四、遗传工程与分子基因学1. 遗传工程遗传工程利用分子技术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它涉及到转基因、克隆和其他技术,以改善农作物产量、抵抗力或者治疗一些遗传疾病。
2. 分子基因学分子基因学利用分析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来探究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机制。
它包括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凝胶电泳和DNA测序等技术。
高中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一、DNA与基因的关系1. DNA结构与功能a. 双螺旋结构及碱基配对规则2. 基因的定义a. 控制特定性状表现的DNA序列二、DNA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1. DNA复制过程a. 分裂时确保每个新生物体得到完整且相同的遗传信息2. 转录和翻译过程a. 转录:DNA转换为RNA,发生在细胞核中b. 翻译:RNA翻译为蛋白质,发生在细胞质中三、遗传变异的机制1. 突变类型及影响:a. 点突变:单个碱基改变,可能引起无害、有害或者有益影响。
高中生物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2节 DNA的结构和DN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知识归纳1. DNA分子的结构(1)元素组成:C、H、O、N、P等。
(2)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
(3)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盘旋而成;②外侧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碱基排列在内侧;③两条长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碱基对(A-T,G-C)。
(4)结构特点: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
2. DNA与RNA的比较3. DNA分子的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其次是在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生物的拟核和质粒中。
(4)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一定的温度和适宜的pH等。
(5)复制的“精确性”: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复制的“差错性”: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发生差错,这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
(7)过程:解旋→合成→延伸和盘绕。
(8)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9)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由于复制发生差错而出现基因突变,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选择材料。
4. 转录、翻译和DNA复制的区别5. 有关计算规律(1)DNA分子复制的计算已知某一条全部N原子被标记的DNA分子(0代),转移到含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表:(2)蛋白质合成时的计算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以DNA分子两条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一条信使RNA链,因此,DNA中的碱基数是RNA碱基数的两倍。
翻译时,信使RNA每三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其数目彼此间的关系一般可表示为:信使RNA3n个碱基数即一条肽链中的氨基酸数:mRNA上的碱基数:DNA上的碱基数=1:3:6。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了生物个体的性状传递和变异。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了解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篇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详细探讨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包括性状、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
2. 掌握DNA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DNA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4. 理解基因突变的形成原因和对进化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课件、白板、教科书、图片等。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剂、实验用具等。
三、教学过程1. 概念介绍a. 遗传的基本概念:性状、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
b. DNA的结构和功能: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携带遗传信息等。
2. DNA的复制a. 半保留复制的过程:解旋、复制、连接。
b. 意义和目的:保证遗传稳定性、提供变异基础。
3. 基因突变a. 形成原因:化学物质作用、辐射、DNA复制错误等。
b. 类型和影响:点突变、插入/缺失突变、重组等;对进化的推动和创新作用。
4. 总结与拓展a. 总结遗传的分子基础的主要内容。
b. 关联其他生物学相关概念: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等。
四、教学辅助1. 利用多媒体展示DNA结构、复制过程的动画和实验截图。
2. 图片、图表辅助解释各个概念和过程。
3. 实验演示: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过程,生动呈现基因复制和突变的现象。
五、教学评价1. 教学实验:要求学生能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分裂现象,并描述其中涉及到的遗传分子基础。
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于性状表现的影响,拓展学生思维。
3. 综合评价: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完成学科实践任务,包括解析生物学相关研究文章,总结学科前沿发展。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
2. 建议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的模拟实验,探究不同突变类型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高考生物考点——遗传的分子基础
用DNA酶处理后+R菌 RNA + R菌 R型菌
R型菌
蛋白质 + R菌 培养 R型菌 多糖 + R菌 培养 R型菌 结论:S菌的R· NA、蛋白质、多糖不是“转化因子”; DNA是“转化因子” ——DNA是遗传物质
不足之处:提纯后的S菌DNA中含有少量蛋白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 赫尔希、蔡斯
(烟草花叶病毒) RNA
HRV 蛋白质(外壳)
(车前草病毒) RNA
实验一
TMV
涂抹
TMV在 叶细胞 内繁殖
TMV 病斑
正常烟叶
出现花叶病
HRV
涂抹
HRV在 叶细胞 内繁殖
HRV 病斑 出现花叶病
正常烟叶
实验二
TMV的 蛋白质
涂抹
烟草叶
叶正常
结合成“杂种” 病毒后涂抹 烟草叶
分离 HRV 花叶病
考点: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Ⅱ
(2)DNA分子结构的NA分子的复制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Ⅱ
Ⅱ
(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金丝猴的后代仍然是金丝猴 牛的后代仍然是牛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 主要是蛋白质和 DNA。 那么在这两种物质中, 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呢?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实验(1928)
目的:了解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病的。 R型球菌 无荚膜,菌落粗糙;
肺炎 球菌
抵抗力弱,易被动物免疫系统破坏 S型球菌 有荚膜,菌落光滑; 抵抗力强,
不易被免疫系统破坏而使动物染病
将R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
高中生物总复习讲解课件:专题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2)细胞内DNA分子复制时需要引物,该引物为一段单链的RNA分子。
知识归纳 DNA结构及复制中的相关计算
T2噬
菌体
侵染 大肠 实验过程 杆菌 及结论
的实 验 (赫 尔希 和蔡
(1)保温的目的是使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2)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T2噬菌体 和大肠杆菌分离。(3)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 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1)
斯) 误差 分析 (2)
小表达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14C和18O对 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别进行标记,原因是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中
都含有这两种元素 ;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35S和32P标记同一T2噬菌体, 原因是 检测时无法区分放射性物质的种类 。
二、DNA的结构与复制 1.DNA的结构
表观遗传
(1)概念: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 现象。 (2)原因: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或乙酰化等。 (3)特点:可遗传性;碱基序列不变性;可逆性(如被甲基化修饰的DNA可发生去甲 基化)
肺 炎 链 球 艾弗里 菌 及其同 的 事的转 转 化实验 化 实 验
过程 结论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技术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T2噬菌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复习(九)——遗传分子基础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二、三节内容)一、基础知识填空(一)核酸是遗传物质1、染色体由、和少量组成,其中蛋白质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2、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
S型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上能长成光滑的,S型细菌的菌体外有,使菌体不易受到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
3、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基因,就是一段有功能的,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而在RNA病毒中则是一段。
RNA病毒有(举例)(二)遗传信息编码在DNA分子上1、DNA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在分子结构和生物合成方式上,满足了和的双重要求。
DNA由两条长链按方式盘旋成双螺旋。
DNA分子中A和T分子数相等,G和C分子数相等,但A+T的量不一定等于G+C的量,这就是法则。
2、和通过形成键,交替连接形成主链的基本骨架。
两条主链的碱基互补配对,通过连接。
越多,DNA结构越稳定。
3、不同染色体中DNA不同,原因是数量不同、碱基的不同。
(三)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1、细胞中DNA复制是以亲代的一条DNA链为模板,按照原则,合成另一条具有互补碱基的新链,复制出的DNA分子与亲代DNA完全相同,因此细胞中DNA的复制被称为。
2、DNA双螺旋的两条链是DNA复制模式的基础,复制时,在酶的作用下,两条链的碱基之间的断开,碱基出来,形成了两条模板链,再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吸引含有互补碱基的核苷酸,最后相邻核苷酸的和之间形成,产生一条子链。
DNA复制是一个合成过程(因此需要合适的温度),同时需要。
DNA复制过程使得亲代的传递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前后代遗传信息的。
3、DNA复制时母链不断解旋,子链逐渐合成,具有特点。
二、判断题()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大多数能检测到放射性。
()2、肺炎链球菌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
()4、肺炎链球菌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手册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书本速记1.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
4.DNA 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1)DNA 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 一定与T 配对;G 一定与C 配对。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DNA 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基本条件。
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DNA 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 上也有基因存在。
7.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 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 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 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在细胞核中,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和翻译(在细胞质中,以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两个过程。
10.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 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11.密码子是指信使RNA 上的决定—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信使RNA 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 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 种,3 种是终止密码子。
遗传的分子基础
⑤ (A+T)/(A+T+G+C)=a
则 (A1+T1)/(A1+T1+G1+C1)= a
P105.例2; 100.7.8
(2010年山东理综,T7,4分,)蚕豆根尖细胞在 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 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 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 标记分布情况是 ) B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两种菌落的比较 荚膜 无荚膜 有荚膜 毒性 无毒 有毒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是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菌落粗糙(rough) 无荚膜 R型细菌
菌落光滑(smooth) 有荚膜 S型细菌 有毒
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1、R型菌注射小鼠 → 小鼠不死亡 2、S型菌注射小鼠 → 小鼠死亡 3、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 → 小鼠不死亡 4、(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 → 小鼠死亡
(三)基因的功能
亲代信息 复制 有性生殖 子代信息 表达 个体发育 子代性状
• 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即传递遗传 信息 • 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分子上, 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即表达遗 传信息(基因的表达)
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中心法则图解
(一)转录
场所:细胞核 模板:DNA的一条链(有义链) 原料: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四种) 产物:mRNA
三、基因的表达
基因的表达
一、基因概念
(一)本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二)基因与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基因是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很 多基因;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 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中又有成百 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每个基因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 序,它代表着遗传信息。
必修2第三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
传
与
进 化
第三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
本讲要点、考点
•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和DNA分子 复制过程及其特点
•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区别和
联系 • 基因表达过程中有关碱基与氨基酸数
目的计算
一、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1、结构特点:
双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7. DNA复制的结果:
1个DNA分子 → 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四、遗传信息的转录
场所 模板 原料 产物 信息传 递方向
转录
细胞核 DNA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 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A、G、C、U) mRNA(信使RNA)
DNA mRNA
碱基配对原则 A=U C=G
五、翻译
场所 模板 原料
DNA ATGACTTGACTCTGCGAAGTGCATGACGAA
TACTGAACTGAGACGCTTCACGTACTGCTT
mRNA
转录
AUGACUUGACUCUGCGAAGUGCAUGACGAA
翻译 蛋白质
例:某基因含有碱基6000对,则由该基因转 录成的mRNA上碱基数,以及它所控制合成 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最多分别为( B )
2.时间: 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场所: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4.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4.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
5. 特点: 半保留复制
6.条件:
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母链。 原料: 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 ATP。 酶: 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高三生物学教学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而遗传学中的分子基础是遗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是关于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的描述。
1. DNA的结构DNA是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全名为脱氧核糖核酸。
DNA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每条链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腺嘧啶)交替排列而成。
2. DNA复制DNA复制是指DNA分子自我复制的过程。
在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中,DNA的复制是一个关键过程。
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链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
3. RNA的种类和功能RNA是核酸的另一种形式,全名为核糖核酸。
根据功能和构成基元的不同,RNA可分为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 (rRNA)和转运RNA(tRNA)等几种类型。
mRNA在转录过程中携带DNA的信息到核糖体,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tRNA 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
4. 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是一个遵循中心法则的过程,被称为转录和翻译。
转录是指mRNA根据DNA的信息合成的过程,翻译是指mRNA 的序列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5. 突变与遗传变异突变是指遗传物质中的改变,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通常情况下,突变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进而影响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6.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指通过控制基因转录和翻译的方式来调节基因的表达。
调控因子可以是激活子、抑制子、启动子和基因座等。
7. DNA修复DNA修复是维护遗传物质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当DNA分子发生损伤或突变时,细胞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修复机制来修复DNA,以维持正常的遗传信息传递。
8. 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是在遗传学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技术。
基因工程通过改变基因片段的顺序和结构,实现特定遗传特性的改变。
基因编辑则是通过定点修复或改变基因序列,以达到特定的遗传改变。
这是有关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的简要描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一、遗传的分子基础简介遗传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决定了个体的性状、特征以及种群的遗传变异。
而遗传的分子基础主要在于基因和DNA分子的作用。
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物质的单位,而DNA分子则是基因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了解遗传的分子基础,对于学习生物学、了解生物进化以及预测后代的遗传特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DNA的结构与功能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负责储存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
它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的链状结构,并以双螺旋的形式存在。
DNA双链以氢键相互连接,两个链呈对称互补的关系,碱基之间的配对关系为腺嘌呤-胸腺嘧啶和鸟嘌呤-胞嘧啶。
这种碱基的配对规则保证了DNA复制时的准确性。
DNA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储存遗传信息,即决定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遗传信息以特定的顺序编码在DNA分子中,通过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将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从而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
二是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DNA分子能够通过复制过程自我复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三、基因的表达与控制基因表达是指遗传信息从DNA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基因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在基因转录阶段,DNA双链的一条链作为模板,通过RNA 聚合酶的作用,合成mRNA(信使RNA)。
mRNA然后通过RNA剪接修饰并离开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为下一步的翻译过程做好准备。
在基因翻译过程中,mRNA与核糖体结合,并依照密码子的配对规则,将氨基酸顺序逐步连接起来,形成蛋白质。
这一过程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而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其中主要的调控因子包括转录因子和启动子区域的结合情况。
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与DNA结合并影响基因转录过程的蛋白质。
通过结合到启动子区域,转录因子能够控制基因的转录速率,从而调节基因表达。
遗传分子基础ppt.ppt
D组:S型细菌的DNA+DNA酶→水解产物+R型细菌→ 注射到小鼠体内
3.观测小鼠的生活状况
实验结果
A组:存活,B组:死亡,C组:存活,D组:存活
只有B组小鼠死亡,说明B组有S型细菌,说明S型细菌的
实验分析 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变成了S型细菌;S型细菌的其
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12
二、 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
(1)如果“转化因子”是DNA,那么S型细菌的DNA+R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假设
(2)如果“转化因子”是蛋白质,那么S型细菌的蛋白质 +R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3)如果“转化因子”是多糖,那么S型细菌的多糖+11R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实验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
S型菌的DNA R型细菌
S型菌
R型细菌
S型菌的
R型细菌 蛋白质或荚膜多糖 只长R型菌
S型菌的 R型细菌 DNA+DNA酶
只长R型菌
13
实验结 S型细菌体内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 论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思考: 你认为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是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 计思路是什么?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1
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常常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
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 定。
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有 它的物质基础。生物遗传的物 质基础是什么呢?
根据现代细胞学和 遗传学的研究得知,控 制生物性状的主要遗传 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 (DNA)。
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1。
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2. DNA分子结构及其特点。
3. DNA分子结构模型的提出。
4。
DNA分子有关的碱基含量计算。
二、重点导学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 DNA分子结构及其特点 DNA分子结构模型的提出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我们已经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那么DNA分子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思考:1. DNA分子为什么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从元素组成和分子量上考虑分析)?(组成DNA分子的化学元素有C、H、O、N、P,分子量高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因此DNA分子是—种高分子化合物。
) 2。
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3. 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总共有四种,分别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鸟嘌呤脱氧核苷酸(G)、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T)。
每种脱氧核苷酸都由三部分组成:即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
) 4。
DNA分子是由几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组成的? (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组成的。
)知识点2:DNA分子结构及特点 1。
DNA分子结构(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2。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碱基A与T、G与C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
A与T、G与C配对的原因:(1)嘌呤碱是双环化合物,占有空间大;嘧啶碱是单环化合物、占有空间小,而DNA分子的两条链距离是固定的,因此,只能是嘌呤碱与嘧啶碱配对.(2)由于A与T通过两个氢键连结,G与C之间通过三个氢键连结,这样使DNA的结构更加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遗传的分子基础安徽4..右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元素只含C、H、O、N、P。
在双链DNA 分子中,A等于T也占全部碱基的20%。
由于A+T+G+C=100%、C=G,得出C和G各占全部碱基30%,所以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
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16条脱氧核苷酸链,有两条母链含15N,所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8.安徽5.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A.18%、26%B.28%、22%C.26%、18%D.44%、8%【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mRNA分子是单链,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即U+A=44%,则C+G=56%。
由此mRNA分子反转录形成的DNA分子的模板链中,A+T=44%,G+C=56%。
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G=C,故A与T各占22%,G与C各占28%。
北京3、下图为某种真核生物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部分图解。
有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b表示RNA聚合酶,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B.该图表示DNA解旋,脱氧核苷酸链正在延伸C.该图表示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D.该图表示以氨基酸为原料,多肽链正在合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转录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
图中所示过程为转录过程,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b表示RNA聚合酶,A项正确。
B、C、D均错误。
江苏10、下表表示某真核生物酶X的基因,当其序列的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替换时的假设相对于酶X的活性相对于酶X的氨基酸数目甲100% 不变乙50% 不变丙0% 减少丁150% 不变①蛋白质甲的产生是由于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没有改变②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③单一碱基替换现象无法解释蛋白质丙的产生④蛋白质乙和蛋白质丁的氨基酸序列一定不同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武汉3.反义RNA是指与mRNA或其它RNA互补的小分子RNA,当其与特定基因的mRNA 互补结合,可阻断该基因的表达。
研究发现抑癌基因的一个邻近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其作用机理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该反义RNA导人正散细胞,可能导致正常细胞癌变B.反义RNA不能与DNA互补结合,故不能用其制作DNA探针C.能够抑制该反义RNA形成的药物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D.该反义RNA能与抑癌基因转录的mRNA的碱基序列互补伯乐马信息题6、一个T2噬菌体的所有成分均被3H标记,其DNA由6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1/6,用该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51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含3H的培养基制备标记噬菌体B.该过程共需要6×105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C.少数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带有放射性D.子代噬菌体可因基因重组而表现出不同性状【答案】B【解析】噬菌体属于病毒,不能进行基因重组,也不能用普通培养基直接制备。
虽然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带有放射性,但在侵染时蛋白质外壳并不进入细菌体内,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需的原料均来自于无放射性的细菌,故均无放射性。
由题意,鸟嘌呤占DNA全部6000对碱基的1/6,即2000个,则在该DNA中,胸腺嘧啶为4000个。
由于亲代的DNA 参与子代的半保留复制,故151个子代噬菌体共需150份原料,即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4000个×150=600000个=6×105个。
合肥最后一卷3.下图是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代谢的部分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①②③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B、苯丙酮尿症的患者会因为黑色素不能合成同时患上白化病C、当人体衰老时,因酶②的活性降低而导致头发变白D、基因①②③的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C【解析】:同一个体体细胞中所含基因一般相同,因此基因①②③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
苯丙酮尿症患者可以从环境中摄取酪氨酸,因此不一定患上白化病。
基因①②的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③的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神州智达1.下列物质的合成都能够体现“基因选择性表达”的是A.ATP和胰高血糖素B.RNA聚合酶和淋巴因子C.神经递质和呼吸酶D.血红蛋白和促甲状腺激素金太阳11.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
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肺炎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
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A.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C.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D.加热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答案】C【解析】选C。
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肺炎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说明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标Ⅰ3.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aa,有关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a产生的两种精子(或卵细胞)的比例为1∶1B.Aa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C.若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可得到100%的纯合体D.育种过程中没发生突变,该物种没有发生了进化【答案】D【解析】:Aa的精子(或卵细胞)的类型为A:a=1∶1 。
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
若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可得到的个体全是纯合体。
育种过程中虽然没发生突变,但是有选择,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该物种已经发生了进化,所以D正确。
天津3、玉米株色紫色对绿色是显性,分别由基因PL和pl控制。
玉米株色遗传时出现了变异(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子一代株色因染色体变异有紫色和绿色B.该变异不能传递到子二代C.该变异是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引起D.该变异无法用显微镜观察鉴定【答案】A【解析】本题综合考察染色体变异和遗传定律,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亲本紫株发生了染色体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该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鉴定,C、D项错误。
图中子一代中含有缺失染色体的个体由于没有显性基因,表现型为绿株,该变异可以遗传给子二代,A项正确,B项错误。
重庆1.研究发现,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清除。
利用这一成果可以对癌变前衰老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癌变前衰老肝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免疫B.癌变以后的肝细胞容易向其他组织转移C.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不会积累D.衰老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答案】C。
【解析】衰老细胞是被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吞噬,或细胞自身启动程序性死亡机制,溶酶体释放各种水解酶,进而消化自身细胞。
所以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会不断积累。
重庆4.下图表示一定时间内某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分析该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Q点时环境发生了变化,此时如果发生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P点时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C.该种群中基因型Aa的频率会越来越高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解析】从图示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可知,在Q点时环境条件可能发生改变,使得A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基因频率渐渐降低,Aa的基因型频率也会随之降低。
如果Q点时环境发生了变化,此时如果发生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在Q点之前该环境已经有生物的存在。
【答案】C山东4.某海岛上生知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与个体数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横坐标为个体数,纵坐标为翅长度)。
该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是图乙中的()【答案】B【解析】由于大风对昆虫的翅的长度进行选择,翅极不发达和翅极发达的个体适应大风的天气,翅特别发达的昆虫可以飞回来,而无翅或翅极不发达的昆虫在大风来临时躲在无风的地点,所以B选项正确武汉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B.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则该生物为三倍体生物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都是奇数D.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或秋水仙素处理植株幼苗武汉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B.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福建5.生命是自我复制的体系,最早出现的简单生命体中的生物大分子也必须是一个能自我复制的体系。
据此推测,在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最可能是A.蛋白质B.RNA C.多糖D.DNA金太阳15.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位和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样,属于基因重组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联会C.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D.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发生倒位的果蝇性状不变【答案】C【解析】选C。
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大部分相应部位还存在同源区段,依然可能发生联会;两个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后代或后代不可育;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金太阳16. 以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