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专项课题指南
(班主任)德育工作专项课题选题参考指南
班主任德育工作课题选题参考指南:1.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争论2.班主任评价中的问题及改进3.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形成历程争论4.班主任文化建设争论5.“班级点评”助推师生共同成长策略争论6.班主任犯难境遇的突围策略7.提升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公信力”争论8.入职班主任的成长争论9.班主任“个人工作法”的形成与推广10.班主任寄语效应争论11.班主任的学生立场形成争论12.“正思”艺术对班主任的成长争论13.“多评少批”的教育策略14.班级进展中的“关键大事”争论15.班级冲突治理策略16.班级工作招标会策略17.打造魅力班会课18.班级志愿者实践争论19.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20.班级达人引领班级进展21.生班级励志教育策略22.班会主题形成策略23.访谈式班会召开策略24.班会课教案形成策略25.学生操行评定改革26.班级“后排现象”成因及矫正策略27.班级公约效应争论28.班级建设中的“金点子”形成与推广29.班级“追星族”的转化策略30.共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策略31.班级格言争论32.班徽形成争论33.“慢教育”策略争论34.班主任“忽悠术”教育效应争论35.给孩子爱我们的时机36.学生间人际交往引导策略争论37.特别性格学生的辅导策略38.分年段学生成长需求调查39.“危机教育”策略争论40.提升家长家教水平的途径争论41.家校沟通实效性争论42.偏激家长引导策略43.学生评教机制争论44.班级岗位建设争论45.班级小干部培育策略46.班级共性形成路径争论47.学生仪式活动的教育策略48.跨班级学生活动的组织和推动49.学生社团活动的进展争论50.校园节的活动组织与开展51.促进学生进展的社区文化生态建设争论52.促进学生进展的家庭文化资源开发53.习惯养成中的“幼小”连接过渡54.岗位启蒙中的班级组织初步形成争论55.学生角色转换策略争论1.学生评语写作策略分析2.家访沟通技巧争论3.班主任惩戒学生争论4.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学生问题策略争论5.学习障碍儿童的同伴交往状况及其问题行为的争论6.一个“频繁如厕”男孩的个案争论7.日本动漫作品盛行对小学生心理进展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争论8.中学生交往力气培育的实践与争论9.小学生品德进展与生活开放性作业的探究10.浅谈单亲家庭问题学生的情感教育11.赏识教育在和谐亲子关系中的运用12.寄宿制学校凹凸年级学生良性互动策略的争论13.小学低年级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实证争论14.小学品德课程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争论15.小学低年级儿童生活状况的质性争论16.初中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争论17.开好高中学生主题班会的对策争论18.90 后高中生价值观的分析与引导19.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学校心理治疗的个案争论20.小学语文中年段后进生转化的心理争论21.培育小学中年级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实践争论22.基于学生需要的高中社团活动争论23.优化小学低年级班级常规治理策略的争论24.激发“抵抗型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争论25.不恰当的家教对进展儿童潜能的影响26.特别家庭学生思想品质进展的争论27.在小班背景下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构建的争论28.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弱势个体”的合作行为争论29.小学生伙伴交往中利他现象的争论30.小学生伙伴交往间认同现象的争论31.小学高年级学生伙伴交往中心理现象的争论32.小班化教育中伙伴交往间的“边缘人”品德进展争论33.小学生社团活动中首领现象的争论34.小学低年级课堂环境对学生课堂退缩行为的影响及对策争论35.家校合作对促进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的争论36.巧用日记,促进小学生思想品质安康和谐进展37.亲子活动对小学高年级家庭教育影响的案例争论38.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心理进展的影响39.小学阶段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40.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中非智力因素的争论41.高中生感恩教育争论42.高中生活体验进展学生品德争论43.“同伴教育“和“成功强化效应“对初中教师成长影响的争论44.对外来工子女青春期性心理安康教育争论45.教师指导下初中学生自主治理班级的实证争论46.论如何培育初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47.高中班主任有效发挥女班长作用的策略争论48.初中生“网瘾”转化之道的探究49.初中体验式主题德育活动的设计与探究50.德育课“巧用生活资源”导学细节成败的比较争论51.外来务工人员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疏导对策的争论52.时代高中师生关系的重塑53.高中生适应寄宿生活的途径与策略的争论54.初二学生“初二现象”的调查和对策争论55.培育小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探讨与争论56.小学中年级阶段学习困难学生与家庭教育环境关系的争论57.关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告状行为的调查争论58.信任和鼓舞对高中问题学生转化效用的争论59.课程理念下寄宿制高中学生与教师情感沟通的策略争论60.高中生厌学缘由和对策的争论61.班级精巧化治理模式的实践争论62.农村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课问题意识的调查和对策争论63.网络环境下提高家校联系有效性的策略争论64.课程背景下共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争论65.生态体验教育活动设计的争论66.重塑身体缺陷学生自信念的争论67.现阶段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争论68.从德育课程动身,开展环境保护主题延长实践活动的争论69.在主题延长活动中培育学生合作品质的争论70.小学中年级自主班会课的争论71.班级实行聘用制治理的案例争论72.小班化教育班级经营中家校沟通实效性争论73.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矫正的个案争论74.在班级治理中实行“小先生制”的实践争论75.“星期一综合症”在作业方面的呈现及其对策的实践争论76.班级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与学生良好学习动机培育的争论77.品德课中诱导学生情感体验的争论78.学生责任意识争论79.矫正学生懒散倾向的方法争论80.初中厌学学生心理干预的争论81.校园欺侮现象个案争论82.逆反心理疏导策略争论83.健脑操调整学生学习状态的实践与争论84.从学习动机着手,优化学生学习心态的个案争论85.优化初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实践争论86.小学高年级住宿生常见问题的分析与策略争论87.谈如何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着力生命教育88.“每日常规”提高初中生自我治理的实践争论89.多媒体环境下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争论90.与初中生个别谈话实效性的策略争论91.培育初中德育课课堂学习兴趣有效策略的实践争论92.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安康教育的方法争论93.利用合理安排座位,培育学生学习动机的争论94.与“90后”学生对话策略争论95.农村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生活自理力气培育的争论96.农村小学师生冲突的现状调查和对策争论97.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交往力气的实践争论98.“多动症”儿童教育问题的个案争论99.小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教育的实践争论100.网络环境下建设节约型班级的实践与争论101.小学生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参与性缺乏的争论102.城郊结合部中学厌学心理及矫正实践争论103.农村中学班主任职业压力和心理安康问题争论104.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105.小学中年段“学困生”的生活世界争论106.课堂中的偶发大事与应对策略107.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在家和在校不同的调查争论108.初一学生交往中的道德细节案例分析109.把握初中学生群体性抄袭行为的实践争论110.农村小学高年段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风111.小学品社课堂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争论112.利用地方革命传统开展思品教育113.小学品生、品社教学中培育学生感恩之心的实践争论114.家庭教育“爱入误区”的现状调查与对策争论115.赏识教育活动化的实践争论116.小学学生耐挫力气培育的策略争论117.农村小学开展校园中华古代经典诵读节活动的争论118.小学班晨会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的争论119.不恰当的嘉奖对学生身心安康负面影响的探究120.农村低年级“野蛮性”学生的成因及对策争论121.提高自我效能感转化后进生的争论122.初探形势下高中生逆反心理在教育教学中的引导与匡正123.高年级智障学生“说谎”缘由与对策的争论124.高年级智障生农村职业培训中劳动思想教育的争论125.教育中冷暴力的相互性及解决方法探究126.高中生早恋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的争论127.初中小班化班级治理模式初探128.学困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心理障碍的成因与对策的案例争论129.品德学科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案例争论130.德育工作案例资源体系建设策略。
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选5)
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选5)第一部分:德育工作目标与原则一、工作目标2023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全程育人: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3.协同配合: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实践育人:注重德育实践,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5.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三、具体措施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深入挖掘各学科德育内涵,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德育课程质量。
2.强化德育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5.推进家校共育:加强家校沟通,发挥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深化德育科研:加强德育科研工作,推动德育理论创新,为德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7.加强德育工作评价: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评价机制,提高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四、组织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2.明确责任分工: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4.完善保障措施:加大德育工作投入,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德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德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前言。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对于德育小课题的研究实施方案,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制定合理的方案,以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德育小课题的实施方案,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
1.明确德育小课题的选题范围和研究方向,确保研究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道德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3.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为德育小课题的实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4.制定德育小课题的实施方案,包括教育教学活动安排、教育教学方法选择、教育教学手段运用等。
5.对德育小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四、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为德育小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数据。
2.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德育小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实验研究法,通过实施德育小课题的教育教学活动,观察学生的思想道德变化,验证实施方案的有效性。
五、实施步骤。
1.确定德育小课题的选题范围和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内容和实施目标。
2.开展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搜集,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3.制定德育小课题的实施方案,包括教育教学活动安排、教育教学方法选择、教育教学手段运用等。
4.组织实施德育小课题的教育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
5.对德育小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六、总结。
德育小课题的研究实施方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德育小课题的研究工作,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小学德育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课题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小学德育课题一、课题背景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开展小学德育课题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通过德育课题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课题目标1. 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通过德育课题的实施,使学生正确理念引导,培养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个人品质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德育课题的开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守时守纪、爱护环境、友善待人等。
3.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德育课题的实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倡奉献精神和乐于助人。
三、课题内容1. 课题一: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
内容:(1)国旗、国歌教育:学习国旗、国歌的含义和礼仪,进行国旗下讲话和唱国歌的活动。
(2)红色教育:学习革命先烈事迹,开展革命纪念活动。
(3)组织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国庆阅兵、国旗升降仪式等相关活动。
2. 课题二:集体主义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强调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
内容:(1)集体活动:组织团队游戏、互助活动,鼓励学生团结同心。
(2)分工合作:组织学生开展团队分工合作的小项目,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
(3)班级自治:引导学生参与班级自治,培养他们的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
3. 课题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内容:(1)道德教育活动:通过故事、小品、诗歌等形式开展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品德修养。
(2)道德评比:开展道德评比活动,表彰学生模范行为,激励他们树立良好榜样。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德育课题研究方案第一篇:德育课题研究方案《教育学生不乱丢乱扔垃圾课题研究》德育课题研究方案一、现实问题清洁卫生既关乎面子,又与师生健康息息相关。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内,总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有的同学在垃圾筒前几米就随手将垃圾往垃圾筒内扔。
在校门口学生随便将食品包装袋扔在地上。
当这些纸屑被扔在地上之后,我们发现能把它捡起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的卫生意识非常淡薄。
二、研究内容教育学生不乱丢乱扔垃圾三、研究方法1、行为研究法。
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跟踪研究,力促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2、询问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掌握学生的现状,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经验总结法。
组织并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4、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
四、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定为2016——2017学年第一年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
2、确定课题组成员并分工,进行相关准备。
(一)宣传动员1、利用升旗仪式宣讲活动主旨,在校园干道悬挂文明标语,倡议人人参与重视此项活动。
2、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细化教育。
3、召开专题学生教育大会,进行“告别‘乱丢乱扔’不文明现象”宣誓和学生签名活动,将人人参与签名的主题活动标语,张挂在学生每日经过的校道两侧提高影响力。
4、各团支部确保卫生责任区清洁。
(二)告别“乱丢乱扔”不文明行为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乱丢乱扔垃圾现象,目前已严重影响了校园面貌。
为了营造洁净、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校团委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1、不乱丢乱放饮料瓶、纸屑等杂物,不乱吐口香糖;2、不乱涂乱画乱刻,爱护墙壁清洁;3、不带零食,不买外卖,不乱扔垃圾袋;4、不携带食物出餐厅;5、垃圾运送到垃圾池,不乱放,不二次污染。
6、提倡“见到纸屑弯弯腰、见到果皮弯弯腰、见到枯叶弯弯腰”精神,不要无视垃圾的存在。
同学们,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德育指南全文
德育指南全文
一、前言
阐述德育的重要意义,培养良好品德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二、基本理念
1.爱国爱民
2.诚实守信
3.尊重他人
4.热爱生活
5.珍惜资源
三、具体目标
1.了解社会公德
2.掌握基本生活礼仪
3.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4.增强责任意识
5.发扬传统美德
四、实施方式
1.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
3.社会实践
4.典型学习
5.自我反思
五、德育评价
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学习效果,并给予积极反馈。
六、结语
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德育事业贡献力量。
以上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框架,具体内容需要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撰写。
希望这个提纲对你有所帮助。
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第一篇: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子课题《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和研究价值1、研究的现状班主任队伍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柱,是沟通学校、社会、家庭教育骨干力量。
因此,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骨干作用,成为各学校德育管理研究课题之一,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德育管理实效》、《班级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等。
但是对于建立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梯队培养模式、建立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推行班主任职级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2、研究的价值(目的、意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日趋深化的新形势下,教育观念的更新已刻不容缓,班主任是担任学校基础教育的主导力量,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转变班主任的思想观念,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已成为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课题研究目的是“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逐步使班主任队伍的培训课程化,帮助班主任转变观念,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和工作实效。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建设一支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具有良好师德素养和较高育人能力的教师队伍。
二、相关概念解读(如社团、校园文化)班主任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班主任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德育管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和德育教育水平。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塑造良好品德和培养正确价值观。
本指南将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确保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中小学德育工作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守纪、友善、坚毅、奉献和团队协作等品质,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
2. 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德育工作应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通过德育工作,学生将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德育实施方案1. 教师角色与能力培养教师是德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应具备以下能力:热爱学生、具备良好道德修养、关心学生的成长、懂得引导和激励学生。
学校应提供相关培训,提升教师在德育方面的能力。
2. 德育课程设置德育课程应贯穿于学校的各个学科和各个年级。
学生在学习科目的同时,也接受相关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品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 学生参与与独立活动学生应被鼓励积极参与德育相关的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参与等。
此外,学校也应设立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自己组织并管理相关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应与家庭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德。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5. 德育评价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估。
评价结果应真实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并对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指导。
三、德育工作的意义1.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的基础,通过德育,学生将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2. 展示中小学教育的综合实力德育工作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能够全面展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教育质量,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德育工作专项课题选题参考指南范文三篇
德育工作专项课题选题参考指南范文三篇第一篇: 德育工作专项课题选题参考指南在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中,德育处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
结合我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再提高,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实现了本学期德育目标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学期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一、做好德育工作计划,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
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少先队具体抓,实行校长室----班主任二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
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
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次家长会。
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由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使我校班会课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
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并组织班主任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报主办的班主任话细节征文;对于一些初当班主任的,学校则采用帮、扶、带的方式,以使他们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
加强对红领巾广播站、墙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2、规范教室布置。
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各班的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中学生德育指南内容(3篇)
第1篇一、前言德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德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中学生提供德育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2. 培养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为集体荣誉而努力。
3. 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4.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探索,善于思考,敢于担当。
5.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心理,学会调控情绪,乐观向上,适应社会。
三、德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1)学习国家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 集体主义教育(1)遵守集体纪律,维护集体荣誉。
(2)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为集体贡献力量。
3.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1)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2)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1)培养创新意识,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2)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健康心理教育(1)学会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2)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
(3)学会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德育方法1. 课堂教学法:通过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传授德育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提高道德素质。
3. 榜样示范法: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
德育研究课题
德育研究课题一、德育研究课题的确定:结合我校特色建设:学生自主管理,确定本学期学校德育研究课题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各班根据学校课题,结合本年级、本班实际,确定本班子课题,写出研究方案,并在班级常规工作中落实,期末写出课题研究论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1)学生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改善,身心健康发展,每一位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
(2)教师发展目标:培养一支思想文化素质高,教学能力强即关心学生又能对学生自主参与问题给予指导纠正的教师骨干队伍。
(3)学校发展目标:以德养性,阳光育人,活动育人,营造自主,诚信,和谐的环境氛围,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题研究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为重点,处理好社会需要、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关系。
学校、教师的所有行为都要为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意识服务。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习国内外有关理论加以分析总结,根据学校、本班学生实际,大胆实践,借鉴理论,从事实出发进行课题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管理方法:成立以德育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每月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小型多样的课题研讨活动。
定期进行论文、活动的评比。
2、研究方法:课题将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活动渗透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行为,自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性质将其分类,概括特点。
(2)文献研究法:主要研究国内外关于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意识培养等问题的理论和经验。
(3)经验总结法:主要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点点滴滴的体会和经验。
(4)个案研究法:追踪研究自主管理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挖掘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5)活动渗透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德育课题实施方案
德育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背景在当今社会中,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制定并实施德育课题是必不可少的。
二、课题目标教育部门设立德育课题,旨在引导学校开展专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德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道德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3.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4.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
三、课题内容根据课题目标的要求,本次德育课题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学生德育教育教师将重点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实践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同时,教师应针对具体问题,设计相应的教育方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修养。
3.2 学校德育文化建设学校德育文化建设是整个课题实施的基础。
学校应该致力于打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树立良好的榜样,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形成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观。
3.3 德育与课程融合德育不仅仅在德育课堂上进行,更应该与各门学科课程融合。
通过跨学科教学和项目活动,将德育理念和知识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课题实施步骤为了保证德育课题的顺利实施,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4.1 课题研究和调研教师团队应该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和调研,了解当前学校和学生德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4.2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活动安排等方面的内容,并给出明确的时间节点。
4.3 实施课题活动按照制定的计划,实施相应的德育课题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实践实验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
4.4 评估和总结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调研,了解活动效果和问题所在。
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指南
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指南》一、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对学校德育影响的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少年发展的研究;当代中国德育发展与创新规律研究;依据《规划纲要》完善和深化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研究;学校德育与教师育德科学性研究;突出地方特色,创造性落实《规划纲要》的实践与探索;二、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学校德育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强化中小学生公民意识,夯实学校育人目标的实践研究;新形势下,我国青少年成长发展特点和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探索;中小学办学特色与德育创新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德育改革与创新;成人、成才践行化研究;大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品德素养与育德成效评估研究;三、课程改革与德育实效研究知识与技能教学中的德育;教学过程和方法改革中的德育;学科教学及研究性学习中德育功能之研究;德育校本教材的构建及其应用;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德育实施方略的研究;学科德育内容与评价研究;校本德育主导文化与主题活动的系统构建;校本德育操作体系与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学校德育资源开发与整合利用研究;人文德育的校本实验研究;“伏羲班”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四、校园文化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育人成效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优化学生道德内涵的研究;经典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研究;思想品德文化与课堂教学文化整合构建研究;学校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研究;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相互交融之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世界文化、中国文化和学校文化相互作用的研究;和谐校园构建的内容、途径及方法的研究;传统文化经典的新解、新编、新用之研究;五、有关专项教育研究民族精神教育模式和资源整合的研究;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民族精神培养与国学文化育人研究;国防意识、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的教育目标设计及教育方式探索;中小学时事政策教育研究;尊重教育研究与实践;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诚信教育研究与实践;审美教育对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研究“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研究当代中小学生理想信仰问题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信仰教育研究;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教育研究;责任意识培养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目标激励对中学生价值观形成影响的研究;中小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研究与实验;中小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与实践;当代青少年学生德行人格与人品发展需要研究;中小学生命教育实效性研究;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研究;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研究;学生人际交往缺失的矫正及团队意识的培养;中小学财商(理财)教育的实验与探索(含学生消费道德特征研究);中学生责任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学生道德主体自我发展研究:学生社团自主教育研究;新时代青年信仰教育与共青团组织活动创新研究;具有鲜明地区特色、贴近学生实际的专项教育实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评价研究;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与实践;主题队会系列设计案例研究;学生党校建设与党团工作创新研究;少先队活动组织与特色创新研究;六、德育队伍建设的研究中小学优秀德育干部成长规律研究;中小学德育干部培养模式的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创新模式的研究;克服理想化、简单化、实现德育管理科学化的实用性研究;德育干部人文素养、人格魅力、理想信念、能力水平等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学校干部、教师及学生心理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研究;德育教师职业道德和育人功能的研究;培养德育名师工作机制和后备力量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师德考核激励、奖惩和督评体系的研究;班主任成功教育案例研究;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研究;班主任校本培训研究;班主任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克服策略;学习型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学校德育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七、网络德育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德育创新研究;大众媒体、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德育与学生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增强学生网上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的研究与实践;网络软件与动漫作品的开发与应用;班级管理中电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八、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模式的优化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组合化研究;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研究;班主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研究;教师必备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及应用研究;学校心理咨询效能评价研究;团体心理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学生不良道德倾向与心理行为矫正策略研究;校外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九、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整合化研究学校、家庭、社区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的实效性研究;学校、家庭信息网络建设的研究与实验;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家庭教育与生活指导的特点及新对策;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及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品德、心理教育与行为指导研究;课外、校外活动对中小学生品德影响的研究;网络影视文化、报刊杂志及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影响的调研和对策;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德育课题指南
德育课题指南《德育课题指南》嘿,新手朋友,咱们开始聊聊德育课题这事儿哈。
一、基本注意事项首先呀,德育课题得明确切题。
就像你走路得有个方向一样。
我一开始也是迷迷糊糊的,想写个大而全的课题,什么都想包含,结果发现很难深入。
所以记住了,这点很关键,课题范围要适当,不能太宽泛。
比如说,你要是定个“关于德育的所有事情”这种课题,那就等着头大吧。
要具体到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开展习惯养成德育教育的研究”这样。
还有啊,德育课题要符合时代的需求。
现在的社会和以前可不一样啦,孩子们接触的东西多了,德育也要与时俱进。
二、实用建议选题的时候,多观察周围。
像我就是从身边的学校现象出发的。
你可以看看学校里学生们经常出现的一些道德方面的问题,比如乱扔垃圾,那你就可以考虑做个关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德育课题。
在研究过程中,资料收集可不能少。
这就像做饭得有食材一样。
去图书馆翻相关的教育书籍、在网上找教育类的论文,这些都是资料的来源。
对资料要进行整理分析,我当时就是做了个简单的表格,把资料分类列好,这样看起来就很清晰。
三、容易忽视的点很多人会忽视的一点就是研究的可行性。
我当时差点就犯这个错了。
你不能设计一个在学校根本就没办法实施的方案。
比如说,你要是设计一个需要花很多钱或者需要很多特殊设备,而学校又没有条件提供的德育活动,那这个课题就白做了。
还有哦,伦理道德也得考虑。
咱们做的是德育课题,自己不能有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
四、特殊情况要是碰到合作的情况,这里一定要当心。
大家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样,都会为了课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我有一次就是和别人合作,一开始争得不可开交,后来发现,其实大家都是为了课题好。
所以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求同存异。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如果你的课题涉及到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像宗教信仰等在学校教育里,就要谨慎处理,绝对不能把这些宗教内容加入到德育课题里。
五、总结要点总的来说,做德育课题就是要有明确的选题方向,保证选题贴合当前时代需求和现实情况;在研究过程中注重资料收集与合理分析;要考虑课题实施的可行性以及符合伦理道德;遇到合作情况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特殊话题要谨慎对待。
学校德育主题活动指南
学校德育主题活动指南《学校德育主题活动指南》一、基本注意事项首先呢,在开展学校德育主题活动之前,一定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就像我们盖房子得先知道要盖成啥样的,是想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还是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呢?我一开始组织活动的时候,就没把这个目标想得特别清楚,结果活动搞得有点乱。
还有啊,要考虑活动的可行性。
比如说,你不能定一个完全超出学校资源能力的活动,像如果学校场地很小,你就别策划那种需要大片开阔场地的大型竞赛活动。
主题的选择很关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比如说小学生,你要是选个过于深奥的哲学性的德育主题,他们可能就理解不了。
我曾经在小学试过讲一些很复杂的道德概念,结果孩子们都懵懵懂懂的,效果可差了。
二、实用建议宣传很重要。
你得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这个活动。
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这些方式。
我当时就是忽视了宣传,结果到活动开始的时候,好多同学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事儿。
活动形式要多样化。
别老是讲座或者开大会,那很枯燥。
比如可以搞角色扮演,让同学们体验不同的道德情境;或者组织志愿者活动,在实践中体会善良、互助这些品德。
就像做菜一样,老是一种做法,谁都会吃腻的。
分组的时候也要花点心思。
要把不同性格、能力的学生合理分到一组。
我之前没注意这个,有一组全是比较内向的孩子,活动的时候都不太积极发言,影响了整个小组的气氛。
三、容易忽视的点时间安排。
德育活动不能占用学生太多的学习时间,但也不能太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体验和感悟。
我就犯过这个错,有次活动时间安排得太紧了,同学们刚有点感觉就结束了,根本没达到预期效果。
另外,活动后的评价环节很容易被忽视。
这不仅仅是看活动成功不成功,还要看看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的地方。
四、特殊情况要是遇到天气不好,你原本计划的户外德育活动就可能得调整。
像之前我们准备了一场在操场的主题运动会式的德育活动,结果当天下大雨,我们临时把活动挪到了室内,改成了小型的道德知识竞赛等室内活动。
学校德育研究课题指南:德育决策咨文研究课题
学校德育研究课题指南A类德育决策咨文研究课题【说明】德育决策咨文研究课题的一般要求课题年限:1年;结题需交:①《课题研究报告》;②区域内调研分析报告。
1.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研究研究要点: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及有效对策。
2.中小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其实施途径研究研究要点:实施中小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面临挑战及其有效途径。
3.中小学日常德育工作管理规范研究研究要点: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中小学日常德育工作管理已有经验与做法及存在问题,研究中小学日常德育工作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4.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的研究研究要点:通过调查研究,梳理推进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的经验及做法,分析各类学校不同年龄段班主任专业能力情况,提出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效做法。
5.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研究研究要点:通过调查研究,梳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经验及做法,分析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因素,提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意见和建议。
6.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研究要点:阐述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意义,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对策。
※7.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研究要点: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经验与做法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地方和学校思政课建设体制机制情况及评价和支持体系情况。
8.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研究要点:针对当前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配备管理、素质能力提升、评价激励机制情况,提出师资队伍建设意见和建议。
※9.“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研究研究要点:通过调查研究,梳理推动“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的经验与做法,研究课程开发落实、主题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保障机制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德育课题提案:研究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德育课题提案:研究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1. 背景与意义在当今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我国,德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然而,如何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质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因此,研究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主题活动课程体系,以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研究内容3.1 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实际需求。
3. 具有教育性、趣味性、实践性、创新性。
开发过程主要包括:1. 调研:了解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设计:根据调研结果,设计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框架和内容。
3. 编写:编写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3.2 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
2. 坚持教师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 坚持全面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实施过程主要包括:1. 教学组织:合理安排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时间、地点、人员等。
2. 教学方法:采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教学评价:对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4.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研究现状。
2. 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数据。
3. 案例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德育主题活动课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5. 预期成果本课题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形成一套科学、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主题活动课程体系。
2019年度XX市中小学德育课题指南【模板】
附件1:2019年度XX市中小学德育课题指南一、德育基础理论与政策研究类1.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2.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取向研究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研究4.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学生道德困境及其应对研究5.新时期广东精神(或侨乡精神)在中小学德育中的表现方式研究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7.中小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8.中国精神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9.青少年犯罪预控研究10.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体现形式的研究11. 科学发展观融入中职德育研究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职教育全过程研究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职德育关系研究14. 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系统工程建构研究15.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中职德育研究16. 新时期广东精神与中职学校德育有机结合研究17. 中职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4 -—二、德育特色品牌与模式机制研究类1.侨乡特色学校德育创新发展模式研究2.区域德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3.基于区域或学校实际的德育特色、品牌及模式创建与研究4.中小学校本德育研究5.中小学德育评价机制研究6.中小学德育工作与安全管理关系研究7.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带动引领机制研究8.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与品牌研究(可基于区域性、校本性、行业性进行研究)9.中职学校德育模式研究(可基于学校某方面工作)10.中职学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11.中职学校合力育人机制研究(可基于学校、家庭与社会联动机制研究)12.中职学校文化育人机制研究(可基于校企文化有机交融研究)13.中职学校管理育人机制研究(可基于规范管理与自我管理研究)14.中职学校服务育人机制研究15.中职学校环境育人机制研究(主要以网络环境为主研究)16.中职学校德育评价机制研究17.中职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德育工作机制研究18.中职学校学科教育与德育融合机制研究19. 中职学校安全预防与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5 -—三、德育课程研究类1.德育课堂主渠道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的实施研究2.学科教学与德育内容有机融合研究3.中小学德育课程与德育活动有效整合研究4.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5.中小学德育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策略研究6.农村、山区学校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实践研究7.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教研模式创新研究8.中小学德育课程的素质教育评价模式、体系研究9.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创新研究10.中职学校德育课特色教学模式研究11.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内容创新研究12.中职德育课程内容与初中和高职德育课有效衔接研究13.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研究14.中职德育课教学督导研究15.中职学校德育课校本特色教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四、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教育研究类1.侨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2.书香校园建设研究3.中小学和谐校园、幸福校园、美丽校园创建研究—- 6 -—4.学生社团活动与学生自主成长的关系研究5.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研究6.新时期中小学团队工作的创新发展研究7.优质校外教育资源文化育人作用研究8.德育实践性、体验性、养成性的研究9.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实效性研究10.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德育基地)、学校少年宫保障机制建设研究;11.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德育基地)课程设置研究12.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德育基地)评价标准研究;13.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德育基地)、学校少年宫特色建设研究14.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学校职业文化建设研究15.中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研究16.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17.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指导与管理研究18.中职学校志愿服务体系研究19. 深化中职学校学雷锋活动研究五、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研究类1.中小学生自主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2.团体辅导在中小学班级建设中的运用研究3.中小学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的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7 -—4.中小班主任工作创新发展模式研究5.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效果评估机制研究6.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路径研究7.中小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模式创新研究8.中小班级建设、班级共同体、班级公共生活、班级发展规划研究9.不同类型学生潜能发展与教育对策比较研究10.班级文化研究11.中职学校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研究12.优秀中职班主任工作典型个案与德育规律研究13.中职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研究14.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15.中职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研究16.中职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17.基于学生成长的班级教育共同体研究18.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思想状况调查研究19.中职学校班主任教育合力研究20.中职班主任非权力因素对班集体影响研究21.中职学校名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22.中职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研究六、专题教育研究类1.在中小德育体系中整合相关专题教育的研究—- 8 -—2.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研究3.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4.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5.中小学生文明素养养成研究6.中小学生女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7.性别即平等意识教育研究8.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9.网络环境下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有效性研究10.中小学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11.大众传媒对中小学生道德影响的调查与研究12.第二媒介时代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性与有效性研究13.中小学时政教育课程化提升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14.中小学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15.中小学生态文明、生命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研究16.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有效性研究17.中小学安全教育研究18.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模式研究19.中小学生人生规划指引研究20.中职学生思想行为状况研究21.中职学生实习实训情况调查与研究22.中职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与研究23.中职学生恋爱问题调查与研究—- 9 -—24.中职学生消费问题调查与研究25.中职学校弱势群体调查与研究26.中职学生现代媒介素养研究七、特殊群体教育与家庭教育研究类1.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城市流动儿童问题与教育的调查与研究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教育的调查与研究4.学校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5.特殊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心理教育、拓潜教育研究6.培养残疾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研究7.特殊教育与智力潜能开发研究8.新形势下工读教育发展研究9.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整合发展与合力联动机制研究10.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方式研究11.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八、德育队伍建设类1.中小学德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2.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培养培训机制构建研究3.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激励机制研究4.中小学德育管理队伍职业认同状况研究—- 10 -—5.中小学德育教师现状与发展研究6.校外学生辅导队伍建设研究7.中职德育队伍建设研究8.中职学校德育管理队伍职业认同状况研究9.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研究10.中职学校德育教师队伍职业精神培育研究11.创新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研究九、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类1.中小学(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研究2.学生校园幸福感研究3. 校园心理文化环境建设研究4.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研究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纵向结构”设计与建设研究6.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7.提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有效性研究8.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渗透研究9.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研究10.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研究11.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研究12.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研究13.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 11 -—14.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研究15.学生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矫治研究16.问题学生个别辅导与个案设计的研究17.心理困境儿童的心理辅导研究18.“双困生”(经济上困难和心理上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9.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调查与教育方式研究20.中职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教育方式研究21.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研究22.家庭亲子关系的研究—- 12 -—附件2:XX市中小学德育课题申报书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申报日期:XX市教育局制—- 13 -—填写说明:1.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选题指南:1. 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2. 班主任评价中的问题及改进3. 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形成历程研究4. 班主任文化建设研究5. “班级点评”助推师生共同成长策略研究6. 班主任尴尬境遇的突围策略7. 提升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公信力”研究8. 新入职班主任的成长研究9. 班主任“个人工作法”的形成与推广10. 班主任寄语效应研究11. 班主任的学生立场形成研究12.“正思”艺术对班主任的成长研究13.“多评少批”的教育策略14. 班级发展中的“关键事件”研究15. 班级冲突管理策略16. 班级工作招标会策略17. 打造魅力班会课18. 班级志愿者实践研究19.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20. 班级达人引领班级发展21. 新生班级励志教育策略22. 班会主题形成策略23. 访谈式班会召开策略24. 班会课教案形成策略25. 学生操行评定改革26. 班级“后排现象”成因及矫正策略27. 班级公约效应研究28. 班级建设中的“金点子”形成与推广29. 班级“追星族”的转化策略30.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策略31. 班级格言研究32. 班徽形成研究33. “慢教育”策略研究34. 班主任“忽悠术”教育效应研究35. 给孩子爱我们的机会36. 学生间人际交往引导策略研究37. 特殊性格学生的辅导策略38. 分年段学生成长需求调查39. “危机教育”策略研究40. 提升家长家教水平的途径研究41. 家校沟通实效性研究42. 偏激家长引导策略43. 学生评教机制研究44. 班级岗位建设研究45. 班级小干部培养策略46. 班级个性形成路径研究47. 学生仪式活动的教育策略48. 跨班级学生活动的组织和推进49. 学生社团活动的发展研究50. 校园节的活动组织与开展51. 促进学生发展的社区文化生态建设研究52. 促进学生发展的家庭文化资源开发53. 习惯养成中的“幼小”衔接过渡54. 岗位启蒙中的班级组织初步形成研究55. 学生角色转换策略研究1. 学生评语写作策略分析2. 家访沟通技巧研究3. 班主任惩戒学生研究4.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学生问题策略研究5. 学习障碍儿童的同伴交往状况及其问题行为的研究6. 一个“频繁如厕”男孩的个案研究7. 日本动漫作品盛行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研究8. 中学生交往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9.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生活开放性作业的探究10. 浅谈单亲家庭问题学生的情感教育11. 赏识教育在和谐亲子关系中的运用12. 寄宿制学校高低年级学生良性互动策略的研究13. 小学低年级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实证研究14. 小学品德课程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研究15. 小学低年级儿童生活状况的质性研究16. 初中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17. 开好高中学生主题班会的对策研究18. 90后高中生价值观的分析与引导19. 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学校心理治疗的个案研究20. 小学语文中年段后进生转化的心理研究21. 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实践研究22. 基于学生需要的高中社团活动研究23. 优化小学低年级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24. 激发“抵抗型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25. 不恰当的家教对发展儿童潜能的影响26. 特殊家庭学生思想品质发展的研究27. 在小班背景下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构建的研究28.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弱势个体”的合作行为研究29. 小学生伙伴交往中利他现象的研究30. 小学生伙伴交往间认同现象的研究31. 小学高年级学生伙伴交往中心理现象的研究32. 小班化教育中伙伴交往间的“边缘人”品德发展研究33. 小学生社团活动中领袖现象的研究34. 小学低年级课堂环境对学生课堂退缩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35. 家校合作对促进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的研究36. 巧用日记,促进小学生思想品质健康和谐发展37. 亲子活动对小学高年级家庭教育影响的案例研究38. 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39. 小学阶段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40. 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中非智力因素的研究41. 高中生感恩教育研究42. 高中生活体验发展学生品德研究43. "同伴教育"和"成功强化效应"对初中教师成长影响的研究44. 对外来工子女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45. 教师指导下初中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实证研究46. 论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47. 高中班主任有效发挥女班长作用的策略研究48. 初中生“网瘾”转化之道的探究49. 初中体验式主题德育活动的设计与探究50. 德育课“巧用生活资源”导学细节成败的比较研究51. 外来务工人员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疏导对策的研究52. 新时代高中师生关系的重塑53. 高中新生适应寄宿生活的途径与策略的研究54. 初二学生“初二现象”的调查和对策研究55.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探讨与研究56. 小学中年级阶段学习困难学生与家庭教育环境关系的研究57. 关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告状行为的调查研究58. 信任和鼓励对高中问题学生转化效用的研究59. 新课程理念下寄宿制高中学生与教师情感沟通的策略研究60. 高中生厌学原因和对策的研究61. 班级精致化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62. 农村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课问题意识的调查和对策研究63. 网络环境下提高家校联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64. 新课程背景下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65. 生态体验教育活动设计的研究66. 重塑身体缺陷学生自信心的研究67. 现阶段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68. 从德育课程出发,开展环境保护主题延伸实践活动的研究69. 在主题延伸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品质的研究70. 小学中年级自主班会课的研究71. 班级实行聘用制管理的案例研究72. 小班化教育班级经营中家校沟通实效性研究73.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矫正的个案研究74.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小先生制”的实践研究75. “星期一综合症”在作业方面的呈现及其对策的实践研究76. 班级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与学生良好学习动机培养的研究77. 品德课中诱导学生情感体验的研究78. 学生责任意识研究79. 矫正学生懒惰倾向的方法研究80. 初中厌学学生心理干预的研究81. 校园欺侮现象个案研究82. 逆反心理疏导策略研究83. 健脑操调节学生学习状态的实践与研究84. 从学习动机着手,优化学生学习心态的个案研究85. 优化初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实践研究86. 小学高年级住宿生常见问题的分析与策略研究87. 谈如何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着力生命教育88. “每日常规”提高初中生自我管理的实践研究89. 多媒体环境下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90. 与初中生个别谈话实效性的策略研究91. 培养初中德育课课堂学习兴趣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92.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93. 利用合理安排座位,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94. 与“90后”学生对话策略研究95. 农村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96. 农村小学师生冲突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97. 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98. “多动症”儿童教育问题的个案研究99. 小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100. 网络环境下建设节约型班级的实践与研究101. 小学生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参与性不足的研究102. 城郊结合部中学厌学心理及矫正实践研究103. 农村中学班主任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04. 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105. 小学中年段“学困生”的生活世界研究106. 课堂中的偶发事件与应对策略107.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在家和在校不同的调查研究108. 初一学生交往中的道德细节案例分析109. 控制初中学生群体性抄袭行为的实践研究110. 农村小学高年段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风111. 小学品社课堂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112. 利用地方革命传统开展思品教育113. 小学品生、品社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实践研究114. 家庭教育“爱入误区”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115. 赏识教育活动化的实践研究116. 小学学生耐挫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117. 农村小学开展校园中华古代经典诵读节活动的研究118. 小学班晨会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119. 不恰当的奖励对学生身心健康负面影响的探究120. 农村低年级“野蛮性”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121. 提高自我效能感转化后进生的研究122. 初探新形势下高中生逆反心理在教育教学中的引导与匡正123. 高年级智障学生“说谎”原因与对策的研究124. 高年级智障生农村职业培训中劳动思想教育的研究125. 教育中冷暴力的相互性及解决办法探究126. 高中生早恋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127. 初中小班化班级管理模式初探128. 学困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心理障碍的成因与对策的案例研究129. 品德学科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案例研究130.德育工作案例资源体系建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