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料】艺术美学欣赏中国山水画以千里江山图为例汇编

合集下载

艺术美学欣赏:中国山水画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ppt课件

艺术美学欣赏:中国山水画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ppt课件
注重形神兼备,强调象外之意,要求作品既含情又寓理,给人 以画外联想。唐代画家张璪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证明山 水画家是以抒发自我情怀为目的,在艺术表现上强调借物咏志,倾 泄胸中逸气的主观情绪。
“意术”:浸满画家情思而臆造的“意象”。
ppt课件
6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2、什么是意 境?
意境的表 现在山水画中 真的很重要吗 ?
ppt课件
19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六 君 子 图 倪 瓒 元
干草车 (油画 ) 康斯泰勃尔(英)
7、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pp想t课、件 技巧、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20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金霞图 贾又福
印象日出 莫奈 (法国) ppt课件


便 好
为 处

ppt课件
1
中国山水
山水画:
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隋唐始独立,如 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 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 董源等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 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 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 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ppt课件
17
6、不同时代 的画风有何 差异?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溪山行旅图 范宽(宋)
ppt课件
万山红遍 李可染 18
笔墨当随时代:意在象外 情在画中
近代,山水画又重新发展,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 染、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绘画理论,深 入观察自然,创作自己的风格,使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 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尤其是关山月和傅抱石为人 民大会堂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开创了国画巨幅山水的 先河。现代有出现许多表现欣的题材的年轻山水画家,用 国画技法描绘黄土高原、秦岭、太行、西北大漠、西藏雪 山、热带雨林,甚至境外各国的风景。山水画出现一个全 新的局面。

艺术美学欣赏中国山水画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艺术美学欣赏中国山水画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中国山水画美学思想的核心
“天人合一”是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核心。中国人认为人的一呼一吸 都与宇宙相通。艺术家的精神无处不与寥廓的宇宙相感应,相交游。人与自然是融合为一,人与自 然是和谐统一。
中国山水画受老庄思想及禅宗思想影响至深,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常常在静寂观照中,结合宇 宙内部的生命求返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
每个画家有着不同的气质与素养,面对同一座山心灵会 有不同的感受。山水画是最心灵化的艺术,中国山水画家以 自己内心的情绪,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 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去创造一幅意境幽深、气象万千的 胸中丘壑。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渔庄秋霁图 倪瓒zàn(元)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和画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
雪景寒林图 范宽(宋)
远眺青山 李可染
笔随心动:万物皆着我之色彩
画品实则是作者品格、学识和精神修养的综合体现。潘天寿说: “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
画家在对千山万水的观察写生过程中神与物游,心物交融,经过酝酿、加工,使客观形 象变成“不了之形”,“不全之象”,通过意和情再造后的新的艺术景观跃然纸上。这景观 实质上是画家的思想感情、处境、地位、才能、阅历、主张、学识和对整个世界、人生及宇 宙万物的认识,以及画家对美学观念的认识,探索和对艺术规律的追求。
中国画的语汇是诗意的境界。 苏东坡云:“观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诗、书、画、印堪称“四绝”。这是因为诗、画都是写人绘景; 诗画并举,相映生辉,形成中国画一道亮丽的风景。
以画为主,在一幅作品中加上诗文、书法、绘画以至印章的等艺术
手段,也是中国画极为新颖的一个特色。它的形成过程很漫长,首先 是提倡画中有诗,也就是追求画像诗一样的富有抒情味并且带有诗的 韵律,也像诗那样的善于创造美妙的意境而做到“画外有意”“意趣 无穷”,给读者以充分的回味与想象的余地。同时,这些又是表达作 者的个性,体现与众不同的风格的一个很好的阵地。这样经过几百年 的发展和完善使得中国画成为了以画为主体并有诗、书、印相辅相成 的一门小型的“综合艺术”。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少年班学院刘博PB12000715日期:2013.12.25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洋洋洒洒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欣喜,更是一种震撼。

回首古代,我们不难发现众多彰显美学的作品:陶瓷、雕刻、绘画……但在中国人的审美习尚中,山水画是所有这些里面最特殊的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的艺术境界是,使得山水画便成为中国人实现理想生存环境的一种方式,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美化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在世界各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中国的山水画艺术历千年而不衰,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所驱动,推陈出新,魅力长存。

《千里江山图》便是这样一幅经过历史的熏陶却愈发壮丽的画卷。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下这幅《千里江山图》,并谈下美学与鉴赏。

先从整体上看,《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气势辽阔超凡。

全卷画面上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

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

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而当时的王希孟只有18岁。

王希孟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他的这幅《千里江山图》不仅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山水画鉴赏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

在画的表现上,《千里江山图》画卷展示出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

[精编]《千里江山图》赏析

[精编]《千里江山图》赏析

《千里江山图》赏析《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

作者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

该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者王希孟。

王希孟,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宋徽宗宣和年间,擅山水,青年时代即显露才华,18岁时成为北宋画院学生,在绘画上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指点,约在20余岁时去世,《千里江山图》是其唯一传世作品。

王希孟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

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

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

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

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

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

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

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

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

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

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

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

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 (2)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 (2)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明代画家文征明曾说:“古画如人之生者,可以养志,可以养气。

”这是一种对审美的感悟,它能够激发人们产生强烈的兴趣,也能够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乐趣。

这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珍视,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中国画史上有许多著名画家,他们写出了千篇一律的山水画。

如王希孟画出了长江三峡、富春江的壮丽;张择端描绘了杭州西湖、金陵虎跑等景致;范宽创作了大江东去、万里长城等故事;顾恺之的《洛神赋》描写了祖国大好河山……然而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而言,更重要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征明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他擅画山水、人物,也能文与画并茂。

他不仅开创一种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更以其独创画风,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浓墨重彩、气韵生动、别开生面的经典代表。

因此在他画作的艺术风格上就有一种文人画之风:既能体现传统风范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把握和对人性情的积极探索,又能体现其在特定环境下特有的表现能力。

而这一时期,中国绘画由盛转衰;文征明又将这种风格进行了创新;并逐渐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文人画”风格,成为绘画史上一大特点。

一、文征明《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北宋时期浙江杭州和江苏苏州一带风景。

此画是文征明晚年创作的一幅杰作,是传世最早的山水画作品。

此画构图奇特,从山势而来,一路平缓地进入山峰之中,再向高处逐渐展开并延伸。

山石以墨色铺就,层次分明,有主次,层次分明。

山峰上有树木遮挡,形成大片空旷的画面;远山的山峦则被墨色所笼罩。

在山间耸立着一个平台上有一亭子。

亭子、楼阁掩映其中。

一处山石之上坐着两个老者,在饮酒,正闭目养神。

一幅山水图表现出文人墨客闲适淡然之态,仿佛画中人就在其中。

这幅画所描绘的是杭州境内的群山风貌。

山上奇峰耸立,林间时隐时现的溪流在山坡间穿行而过。

山谷之上有亭子和人家住宅。

这幅画以墨色为主调,以水墨为主。

有山石造型精致细致;山石之下有水榭与房屋。

山石中用墨色勾出层层叠叠之势;山石间留有一定的空白;屋宇楼阁显得精致而厚重。

美术鉴赏课——《千里江山图》赏析

美术鉴赏课——《千里江山图》赏析

美术鉴赏课——《千里江山图》赏析作者:陈丽来源:《美术界》 2013年第11期美术鉴赏课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分析批评能力的课程,是教学生学习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从感性理解到理性分析,从而获得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批评能力。

鉴赏是要求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并能够以个人的体会、知识、分析美术作品的美术现象。

批评能力是在对作品感受的基础上,并建立一定的美术鉴赏标准,以理论分析作品的价值与美学价值,和对社会美学的意义。

在对中国画鉴赏中《千里江山图》是很有代表性的,对于作品的赏析也是很关键的,它不仅是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也是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一、画面构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晚期典型的大青绿山水画,整幅画以绚烂、自然的石青、石绿色为主要色彩,选色以厚重的不透明色为主,色彩之间在明度上形成一定的对比。

其画整体给人气势磅礴之感,画面迂回而具有深邃的空间,堪称我国古代传统青绿山画的经典之作。

《千里江山图》在皴法的运用上遵循传统皴法的发展原则并以线为主,通过点线面变化,生动的概括了山水的走向和发展脉络。

同时,《千里江山图》将颜色与墨线相结合,在用浅浅的石绿笼罩一层之后,再用石青与三绿交互皴染,从而达到了墨线与颜色,色面与皴线完美结合的画面效果。

画面依据构图的节奏变化大致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之间以水、沙渚、船舶、小桥相衔接呼应。

首段以近岸小景为主,其间穿插丛林、村落、溪桥和水榭,穿过树林、山峦,一条小路蜿蜒进入村庄;远处山峰耸立,山腰间云雾缭绕。

远景处水天相接,细浪频频,商船往来于江面。

水天相接之际,远山一抹如带,与江面的白与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画面第二部分则以山景为主,平缓而清脆满山的江岸,水草异常丰茂。

沿着陡峭的山壁九曲盘旋而上的山路,还有群山环抱的古寺,峡谷间一泻千里的瀑布,急流入江。

平坡处有多间楼阁屋舍错落于山间平坡处,生机盎然。

远山与近山通过清淡的色彩、淡淡的云气形成了无限深远的效果,岸边绿水扬波、临江水阁、亭榭和水面渔舟、画舫上活动人群,形成一块倒三角形的区域。

美术鉴赏-千里江山图

美术鉴赏-千里江山图

十活现之中将宋水图态笔微品动驶水野幅、细长鄱山博设图
大态了作。创以发画。轻,人静船磨市美层致卷阳图物色是
传度青,千作来展卷 轻意物结、长、妙峦入形湖的馆画北
世。年但里者水的, 一态的合游桥水的起微式。主。,宋
名千画不江的墨里不 点栩刻恰玩等榭江伏,, 要研现王
画里家乏山情山程仅 ,栩画到、静亭南的烟立 取究收希

条 和经和元
国 形 性 济 东 素 中
式格发方为国
学 。 的 展 文 表 风 艺趋化现即 经 术 势 的 形 中 的基式国 典 有 础 , 风 着上建格 自,立。 身并在它 独适中是 特应国以 魅全文中 老 力球化国

条 和经和元
国 形 性 济 东 素 中
式格发方为国
学 。 的 展 文 表 风 艺趋化现即 经 术 势 的 形 中 的基式国 典 有 础 , 风 着上建格 自,立。 身并在它 独适中是 特应国以 魅全文中 老 力球化国
国 东 素 中
方为国
学 , 风
建格 立。 在它 中是 国以 文中 化国 和元
国 东 素 中
方为国
学 表 风
现即
经 形 中
式国
典 , 风
建格 立。 在它 中是 国以 文中 化国 和元
国 形 性 济 东 素 中
式格发方为国
学 。 的 展 文 表 风 艺趋化现即 经 术 势 的 形 中 的基式国 典 有 础 , 风 着上建格 自,立。 身并在它 独适中是 特应国以 魅全文中 老 力球化国
国老 油 条
文 创
意 国
化 学
文 化 经 典
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
画 作 简 介
一山有美虽付之而表 展生极处集穿茅水山浩传 地出于创

品鉴 《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

品鉴 《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

品鉴《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代表作品,它们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作品,描绘了长江流域从四川峨眉山至江苏扬州的壮阔景色,构图宏大,气势磅礴。

王希孟在作品中注重山川的布局和景色的表现,运用了"远近分明、轻重对比"的手法,刻画出远处山峦的轮廓和近处细节,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深度感。

同时,他还运用了"枯山水"技法,即用极简的线条和墨色来表现山水,减少了色彩的运用,从而突出了画面的意境和气氛。

《富春山居图》是南宋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品,画面展现了浙江富阳富春江畔的秀美景色,以及人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

画面以自然山水为背景,突出人物的情感和行为,展现了山水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黄公望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流畅的笔触,表现出山水的细腻和柔美,尤其是在绘制树叶、草木和山石等细节方面,表现出了他高超的技艺。

总的来说,这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核心价值观——“气韵生动”,即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山水与自然界、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生命力。

不同的是,《千里江山图》更注重大气磅礴的构图和表现手法,而《富春山居图》则更注重细腻的表现和情感的渲染。

这两幅作品无论是在艺术价值还是文化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欣赏艺术品的建议:着眼于细节。

仔细观察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发现画家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着眼于整体。

从画面的整体来感受画家的意图和情感,体验画面给你带来的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

联想自身经验。

与作品中的元素相对应,联想到自身的经历和情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意境。

多方参考。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画家和作品的背景和历史,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欣赏作品。

希望以上建议对您欣赏这两幅画作有所帮助。

《千里江山图》赏析

《千里江山图》赏析

《千里江山图》赏析《千里江山图》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副国宝级的作品。

其作者王希孟是北宋时期的宫廷画家,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他是有大成就的画家中最年轻的一位。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景物繁多,气象万千,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中国绘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华文化有着重要影响。

长久以来, 人们往往把水墨当作中国绘画的唯一传统,而忽视了色彩的重要地位, 作为中国色彩画重要代表的青绿山水长期不被重视。

而事实上, 青绿山水具有独特的美学思想、色彩体系和着色技法,值得我们去研究并挖掘其在当代的可能性。

张彦远在称赞水墨画“不待丹绿之彩”“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粹”“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的同时也说到:“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武陵水井之丹”“蔚之曾青”“蜀都之铅华”“昆仑之黄”等,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色彩能造成视觉上的不同感受,不同的色彩可以代表不同的事物。

因此可见水墨和色彩是并重的,《千里江山图》就是其代表。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

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作品全图以概括的手法,精细的笔墨,绚丽的色彩,描绘了祖国千里江山的壮丽雄伟、灿烂辉煌的景象,被称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作。

幼儿园艺术课程《千里江山图》教案

幼儿园艺术课程《千里江山图》教案

幼儿园艺术课程《千里江山图》教案1. 引言在幼儿园的艺术课程中,选择一幅经典的中国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作为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塑造,既能拓宽幼儿的视野,又能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逐步引导幼儿理解和欣赏《千里江山图》,并通过创作活动激发幼儿的艺术天赋。

2.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千里江山图》的背景和意义。

•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激发幼儿对艺术的表达兴趣,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3. 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介绍《千里江山图》(20分钟)1.向幼儿简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特点。

2.呈现《千里江山图》的图片,解释其描绘了中国的长江流域景观。

3.向幼儿展示一些具体的景物,如山、水、船和树,引导他们观察这些元素在画中的描绘方式。

步骤二:欣赏《千里江山图》(15分钟)1.利用幻灯片或画册,向幼儿展示《千里江山图》的不同部分。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中的细节,例如山的形状、水的流动和船的位置等。

3.鼓励幼儿描述他们对画面的感受和想象。

4.通过开放式提问,促进幼儿主动参与讨论,如他们喜欢画中的哪些景物,为什么喜欢等。

步骤三:模仿《千里江山图》(2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张幼儿画纸和绘画用具。

2.向幼儿解释他们将尝试画出自己眼中的江山景色,可以参考《千里江山图》的形式和元素。

3.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或提供一些中国传统园林的图片作为参考。

4.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画笔技巧和颜色,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情感和想象。

步骤四:分享和总结(10分钟)1.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口头分享他们对画作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整理幼儿的作品,通过展示墙或班级展示来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成果。

4. 对《千里江山图》的观点和理解《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绘画的巅峰之作。

千里山河,万年人间——探析《千里江山图》卷的艺术造诣

千里山河,万年人间——探析《千里江山图》卷的艺术造诣

2021·05中国山水画古往今来皆不止纯粹地描绘客观山水景观,画家们运用借景借物的手法描绘物象,在画纸上表达感受、品质与志向,塑造出可观、可游、可居的画外之境,抒写蕴藏在心底的精神之美。

在《净因院画记》中,苏东坡有这样一番言论:“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

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在他看来,描绘具体对象是需要创作时结合平时艺术学养的积累的,通过饱游饫看、目识心记,如此才能表现其形象蕴意,渐臻身心交融、天人合一、至高完美的境界。

在中国绘画历史上,五代至宋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

水墨山水画到五代十国时走向了成熟,在宋代则达到了鼎盛,而其间,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处于低谷,但《千里江山图》卷的出现为当时稍显落寞的青绿山水画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描绘了千山万壑,将山水画通过构图造型、用笔技巧、设色方式等进行创新结合,让观者一览大美中国的山水风光并一道体会感受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与生态美学。

一、描绘内容和特点《千里江山图》整幅画卷描绘了不同的景致,并通过充分描绘江流、山脉、游船、桥梁等景致进行呼应。

(一)卷中的自然景观卷中描绘了众多自然景物,气象万千。

青山绿水辽阔,山林树木茂盛林立,南方水乡的宁谧柔情与北方山川的苍劲雄浑被恰到好处地组合在一起,显示出自然山水意境气势的秀丽、壮美与恢宏。

(二)卷中的人文景观1.建筑样式画中描绘了不少人文景观,所绘物象丰富且刻画精细,如屋宇、船舶、桥梁、水车。

它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农忙景象来辉映自然,点缀亭台楼阁、林峦书院、茅居村舍、柳浪渔家、水磨长桥、平沙泊舟,意态生动,这些场景使辽阔山色富于烟火气息,增添了浓郁的田园生活色彩,使其青绿山水更为真实自然。

2.人物生活场景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有着独特的意匠经营,赋予了山水画巧妙的审美观念。

《千里江山图》由于运用点景人物这种衬托手法,使虽占据篇幅极小的人物在整体画面中起到了点缀作用,烘托渲染了妙不可言的氛围感,意趣十足,并似画龙点睛般将整体画面中的山水与人物巧妙别致地互动在一起,反映画家情感寄托及追求,行旅、观景、雅集、劳作等场景相互交织映衬,让画面充满生机,给人以真实的艺术感受。

《千里江山图》研究报告

《千里江山图》研究报告

《千里江山图》研究报告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鼎盛之作,由北宋画家王希孟所绘。

本篇研究报告将对《千里江山图》的艺术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其对后世绘画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艺术特点
1. 构图严谨:画面以江山为主题,以山水为基础进行架构,山川江河错落有致,线条流畅有力,注重整体布局的平衡和协调。

2. 层次分明:画面空间有前中后三层,通过山川的远近、高低、大小等来表现距离感,形成了明显的景深效果。

3. 线条清晰流畅:运用细腻柔和的线条勾勒山水轮廓,线条流畅而不刻意,给人以舒适感和自然感。

4. 配色和谐舒畅:运用多种色调,如蓝、绿、黄、白等,色彩搭配清新雅致,呈现出秋天的明亮。

二、历史背景
1. 宋代山水画繁荣:北宋时期,山水画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之一。

《千里江山图》在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中属于巅峰之作。

2. 文人画的兴起:《千里江山图》是以文人士大夫的视角来描绘江山的,强调墨韵、气韵,表达出文人对山水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三、对后世绘画的影响
1. 影响了后世山水画的创作方式和题材选择,将山水画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2. 对于画家们的构图、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
验和启发。

3. 对于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成为了文人画的典范之作。

综上所述,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闻名于世,并在后世绘画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之一。

赏《千里江山图》了解青绿山水虚实处理的技法(一)

赏《千里江山图》了解青绿山水虚实处理的技法(一)

赏《千里江山图》了解青绿山水虚实处理的技法(一)引子在山水画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青绿山水画的形成与兴盛,是早期山水画发展的标志,在五代以前,山水画曾是一个丹青竞胜的时代,之后青绿山水仍作为山水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画种,只不过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由于以水墨派为主的文人画逐渐在画坛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导致青绿山水画走向衰落。

加之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中褒南贬北思想的广泛影响,对青绿山水的发展产生了比较大的阻力,以至于对中国画色彩美学尤其是青绿山水的系统性研究不如水墨山水那样完备。

传统青绿山水的技法相比较水墨山水而言,需要严谨的勾皴,又需要“三矾九染”等多重技法,工序比较复杂,所以目前的技法研究著作相对更少。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深深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画面中的虚实处理就是缘起于道家“阴阳”观哲学精神,青绿山水画中虚实处理也缘于此。

而青绿山水的发展受制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对它的虚实处理技法的系统性研究还没有,需要从历代的青绿山水作品和画论文摘中去做分析和梳理,并要结合现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趋势,对青绿山水虚实处理技法做前瞻性的研究。

第一章青绿山水虚实处理的缘起和界定1.1山水以形媚道——中国山水画中虚实关系的思想依据及其定义审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山水画是借助对外界景物的描绘来寄托人内心的思想,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的意境要求,是中国人乐山乐水的精神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上升为哲学的标准。

它是在主观物象与客观物象的交融中所产生。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更是强调“道法自然”,“心师造化”,故南朝宗炳有“山水以形媚道”之说[1]。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一阴一阳谓之道”,“万物负阴而抱阳”,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家看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中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肯定了“阴阳”的矛盾势力是事物的根本规律。

中国山水画是在视觉领域内充分反映“阴阳”观哲学精神的一种表达形式,清代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说“大凡天下之物莫不各有显隐:隐者阴也;显者阳也”。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术鉴赏[整理]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术鉴赏[整理]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术鉴赏我国山水画在两宋时期达到了巅峰时代,此时有江山无尽,柳堤平远的广袤,也有雪山行旅,秀色湖山的美景。

有楼台观瀑,山村放牧的清雅,又有幽奇意境,入山采药的深邃。

山水画在表现自然而又超乎自然、营造境界方面达到了一个颠峰。

其所形成的山水画的符号系统和审美规范成了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具有特征意义的重要标志。

在此当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在中国山水画鉴赏方面绝对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

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作品全图以概括的手法,精细的笔墨,绚丽的色彩,描绘了祖国千里江山的壮丽雄伟、灿烂辉煌的景象,被称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作。

全卷大致分为五段景色:每段以水面、人物、游船、渔舟、桥梁相衔接或呼应。

开卷首段景色,高山之巅直人云霄,雄奇山崖屹然耸立,与辽阔的水面相接,山谷村庄座座,人迹稀少,整个环境深远寂静,接着便是波浪起伏的江水,水与天之间远山模糊,更显江面的辽阔无边。

第二段景以山水为主: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庭院,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回归大江,从高远直到深远之景,引人人胜,临江山水,远如松柏常青,屋宇桥亭。

画面之上,均有人物活动,还有水面渔舟,一座大桥横跨江面,这座巨大的木制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间建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

第三段景从大桥开始,临江峰崖,险峻而平缓,并出现了许多小港,人物、渔舟、货船行舶江面,沿岸青绿田野,村庄座座,显现出热闹的生活景象。

浅谈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及其影响

浅谈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及其影响

浅谈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及其影响刘欣摘要:国画是博大精深的,讲究的是意境,要求气韵生动。

中国画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画种,讲究笔墨技法,空间关系,一幅没有灵魂的作品就等同于废纸,而国画中的技法更是琳琅满目。

任何优秀中国山水画都是以自然风景作为描写的绘画形式,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至今已经有几千多年的历史,而且历史留下的一幅幅宝贵的经典作品都是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去创造。

本文中以《千里江山图》为例,解析了绘画的技法构造及其对后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意境;灵魂一、研究现状及评述(一)中國山水画色彩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青绿山水可以说是中国山水画之祖,但在中国山水画史上,青绿山水拥有正统山水画地位的时间却是短暂的。

青绿山水的成型期出现的很早,从史料记载和现存仿本文物来看,隋代展子虔却以勾勒调色画山水楼阁,作品出现青绿山水的雏形。

盛唐李思训,也总结出了一套绘制金碧山水的成熟画法,到北宋,青绿山水画的创作到了高峰期,人才辈出,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进步,而传统绘画也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的创新,文人画观念的确立,青绿山水逐步失去了其正统地位。

山水画色彩的研究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我们在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放慢脚步,身心投入学习,以更加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山水画史中一座座的里程碑,以更好地状态去继承传统,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二)浅析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品是以长卷的形式进行绘画,描绘了连绵壮美的群山和浩瀚壮阔的江河湖水,画中点缀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小景,描绘精致细腻,生机勃勃,一点一画均无败笔,线条质量高。

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结合,表现山石的清晰脉络和明暗变化,棱角明显;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加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

少年班学院刘博日期: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洋洋洒洒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欣喜,更是一种震撼。

回首古代,我们不难发现众多彰显美学的作品:陶瓷、雕刻、绘画……但在中国人的审美习尚中,山水画是所有这些里面最特殊的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的艺术境界是,使得山水画便成为中国人实现理想生存环境的一种方式,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美化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在世界各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中国的山水画艺术历千年而不衰,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所驱动,推陈出新,魅力长存。

《千里江山图》便是这样一幅经过历史的熏陶却愈发壮丽的画卷。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下这幅《千里江山图》,并谈下美学与鉴赏。

先从整体上看,《千里江山图》纵厘米,横厘米,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气势辽阔超凡。

全卷画面上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

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

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而当时的王希孟只有18岁。

王希孟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他的这幅《千里江山图》不仅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山水画鉴赏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

在画的表现上,《千里江山图》画卷展示出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

从千里江山图 谈美学与鉴赏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千里江山作品赏析

千里江山作品赏析

千里江山作品赏析千里江山,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一种意象,代表着广袤的土地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在中国传统文学和艺术中,千里江山常常被用来描绘壮丽的山川河流,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在中国的绘画、诗歌、小说和戏剧中,都可以看到对千里江山的描绘和赞美。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千里江山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中国文学和艺术中的相关作品。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千里江山。

中国的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描绘自然山水为主题,通过笔墨和构图来表现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美丽。

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千里江山的描绘。

例如,明代画家沈周的《黄山图》就是一幅以黄山为题材的山水画作品,画中描绘了黄山的峻峭山峰和奇特的岩石,展现出了黄山的壮丽和美丽。

另外,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千里江山图》也是一幅以千里江山为题材的山水画作品,画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展现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这些山水画作品通过对千里江山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除了绘画,中国的诗歌也常常以千里江山为题材。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描写千里江山的名篇佳作。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首以千里江山为题材的诗歌作品,诗中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千里江山的美丽和壮丽。

另外,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也是一首以千里江山为题材的诗歌作品,诗中描绘了赤壁的险峻和壮丽,展现了赤壁的独特风采。

这些诗歌作品通过对千里江山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此外,中国的小说和戏剧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对千里江山的描绘。

在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就有很多描写千里江山的情节和描绘千里江山的插图。

例如,小说中描绘了苏州园林的秀美风光和扬州的繁华景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和风情。

另外,在中国的戏曲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对千里江山的描绘。

例如,京剧《霸王别姬》就是一部以千里江山为背景的戏曲作品,剧中描绘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壮丽场面和楚国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古代中国的独特风采和气象。

山水入画之《千里江山图》

山水入画之《千里江山图》

山水入画之《千里江山图》摘要: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两幅流传至今的旷世杰作,一幅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而另一幅就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这两幅画其中之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全盛时期的真实描绘,另一幅则是中国文人理想世界的表达。

《千里江山图》便是中国古代文人们理想梦境中的永恒青绿色的完美呈现,王希孟更是凭借《千里江山图》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绝无仅有的因一幅巨作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关键词:王希孟;青绿山水;神韵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起《千里江山图》,大家都知道是一幅在中国绘画史上“国宝级”的传世巨作,然而关于这幅画的作者王希孟,几乎除了名字外,便再没有其他更有价值的资料可供参详了。

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寥寥无几,生卒年不祥却年寿不永,曾未满十岁就通过重重考核进入了宋徽宗建立的为皇家培养绘画学生的学校,简称“画学”。

后来有幸得到宋徽宗的青睐,并亲自教授他绘画,在宋徽宗的指点下,画艺精进,随后便用了半年的时间绘成了不朽鸿篇《千里江山图》献给宋徽宗,宋徽宗看后大喜,并将这幅画赐给了当时颇受器重的大臣蔡京。

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在画上看到的题跋,让后世能够通过寥寥数语对《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了解一二。

宋徽宗,名赵佶,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众所周知,宋徽宗是有名的不爱江山爱书画的帝王,也因此丢了江山,擅长书画,自创了“瘦金体”,对花鸟画也有非常深厚的造诣,并留有传世名作《瑞鹤图》,正是由于对书画的热爱,宋徽宗在位时创立了专门培养绘画人才的“画学”,恰恰是这样的缘分,使得王希孟这样的天才少年得到了宋徽宗的慧眼识珠,才有了我们今天流传于世的千古名画。

二、青绿山水的绝唱青绿山水画早在我国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并有许多画家擅长青绿山水画。

“青绿”是指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着色方法,通常以青、绿色的矿物质宝石为原材料细细研磨变成着色颜料,色彩亮丽,颜色经久不衰,画中的青与绿,至今看来依然艳丽如初。

因此,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千里江山图》被称为山水画的巅峰之作,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整幅画长11.915米,宽0.515米,是《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形神兼备,强调象外之意,要求作品既含情又寓理,给人 以画外联想。唐代画家张璪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证明山 水画家是以抒发自我情怀为目的,在艺术表现上强调借物咏志,倾 泄胸中逸气的主观情绪。
“意术”:浸满画家情思而臆造的“意象”。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2、什么是意 境?
意境的表 现在山水画中 真的很重要吗 ?
因而,中国山水画层次。如,古代逸 士的山水画,多以表达“出尘”之意的清高;他们不止歌颂山 水之美,重要的还在于以意象的景物之貌表达“不染红尘”的 逸人雅士心境,是以景寄意,以毫写心的。每一幅山水画,都 是作者综合审美观念的体现。
刘海粟
黄山云海 (摄影)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色彩?画工?心情?
瀑 布 摄 影
观瀑图 傅报石
意在笔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山水画不以忠实于自然景物的形 似为目的,而是要求在师造化中目识心悟抒发感受 , 在认识过程中 ,将物质世界的自然属性精神化,将自然世界消融于自身的精神天 地之中,将自然景观烂熟于心,将宇宙装在胸中,变成自身精神世 界的组成。所以,自然景观就成了带有生命光辉,赋予了一种内在 精神力量的意象。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六 君 子 图 倪 瓒 元
干草车 (油画 ) 康斯泰勃尔(英)
7、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印象日出 莫奈 (法国)
金霞图 贾又福 写实?写意?
搜尽奇峰打草稿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 为厚重的沉淀,古典的东方哲学和美学思想滋养了它的精 神内涵,笔、墨、纸、砚四宝造就了它的表现形态。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和画 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渔夫图 吴镇 (元)
寒江独钓图 马远 (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洲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宿雨清畿甸 ,
朝阳丽帝城 ,
丰年人乐业 ,
垅《上踏踏歌歌图行》
马远 宋
缘溪行 , 忘路之 远近,忽 逢桃花林 ,夹岸数 百步,中 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 纷……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意象?意境?
暮归 ( 摄影)
林风眠 ( 中国画)
以我之眼,万物皆着我之色彩
中国人认为人的一呼一吸都与宇 宙相通。艺术
3、大自然— 画家—山水画 是怎样的关系 ?
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中国画)白雪石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4、同一景物不同画家的不同表现 给我们什么感受?
中国山水画美学思想的核心
“天人合一”是中国山水画 的思想核心。中国人认为人的一呼一吸都与宇宙相通。艺 术家的精神无处不与寥廓的宇宙相感应,相交游。人与自 然是融合为一,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
桃园 齐白石
中国山水画的语汇是诗化的境界
中国画的语汇是诗意的境界。
苏东坡云:“观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诗、书、画、印堪称“四绝”。这是因为诗、画都是写人绘景; 诗画并举,相映生辉,形成中国画一道亮丽的风景。
以画为主,在一幅作品中加上诗文、书法、
绘画以至印章的等艺术手段,也是中国画极为新 颖的一个特色。它的形成过程很漫长,首先是提 倡画中有诗,也就是追求画像诗一样的富有抒情 味并且带有诗的韵律,也像诗那样的善于创造美 妙的意境而做到“画外有意”“意趣无穷”,给 读者以充分的回味与想象的余地。同时,这些又 是表达作者的个性,体现与众不同的风格的一个 很好的阵地。这样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完善使得 中国画成为了以画为主体并有诗、书、印相辅相 成的一门小型的“综合艺术”。
感悟古代山水画家的创作灵感
每个画家有着不同的气质与素
养,面对同一座山心灵会有不同的 感受。山水画是最心灵化的艺术, 中国山水画家以自己内心的情绪, 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 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去 创造一幅意境幽深、气象万千的胸 中丘壑。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渔庄秋霁图 倪瓒zàn(元)
艺术美学欣赏中国山水画以千里 江山图为例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 烟霞索其腰则高矣;
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 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中国绘画
1、山水画的景色 与自然景色有什么 不同?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水墨山水” 亚明
“设色山水 ”
雪景寒林图 范宽(宋)
远眺青山 李可染
笔随心动:万物皆着我之色彩
画品实则是作者品格、学识和精 神修养的综合体现。潘天寿说:“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 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
画家在对千山万水的观察写生过程中神与物游,心物交融, 经过酝酿、加工,使客观形象变成“不了之形”,“不全之象 ”,通过意和情再造后的新的艺术景观跃然纸上。这景观实质 上是画家的思想感情、处境、地位、才能、阅历、主张、学识 和对整个世界、人生及宇宙万物的认识,以及画家对美学观念 的认识,探索和对艺术规律的追求。
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 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 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 、格调、气韵和色调,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 气、人的性情。
这些画中,一定存在并且人物都画的非常小,成为整个 自然画面的一小部分,体现了人们敬畏自然,师法自然的 思想,同时,以开放的视野囊括大千气象,展现了非同一 般的胸襟和气度。
6、不同时代 的画风有何 差异?
溪山行旅图 范宽(宋)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万山红遍 李可染
笔墨当随时代:意在象外 情在画中
近代,山水画又重新发展,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 染、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绘画理论,深 入观察自然,创作自己的风格,使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 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尤其是关山月和傅抱石为人 民大会堂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开创了国画巨幅山水的 先河。现代有出现许多表现欣的题材的年轻山水画家,用 国画技法描绘黄土高原、秦岭、太行、西北大漠、西藏雪 山、热带雨林,甚至境外各国的风景。山水画出现一个全 新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