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古诗词三首之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
乡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乡村四月篇1教学目标1、会写“蚕桑”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想象意境,理解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意思。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谁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板书课题。
解释:四月3、检查一下学生们的预习情况1、背诵古诗2、解释::绿遍白满川子规才了3、说说:蚕、桑的记忆方法。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老师范读。
3、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
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o的时候,表示结束。
4、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
5、师生合作读诗。
(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
)6、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
(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1、师:同学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2、品读,感悟“绿遍山原白满川”。
(1)理解“山原”(出示图片)(2)品读“绿”。
(3)理解“白满川”。
(课件出水稻图)平展的稻田里映着天空的白光,波光粼粼,满目亮白。
(4)抽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3、品读,感悟“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课件出示子规图及声音。
师: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子规就是杜鹃鸟,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布谷、布谷……”每当布谷鸟啼叫的时候,就在提醒农人们赶紧播种了。
(完整)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
【教学目标】1、会读写“蚕、桑”两字,通过字义和字形来理解“蚕、桑"两字。
2、通过联系注释、 想象画面、 抓关键字、 联系插图、 朗读等方法感受乡村四月的 “景美”和 “人 忙”,从而感受作者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叹。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读写生字;感受乡村四月的“景美”和“人忙”;背诵古诗。
难点:用自己的话还原诗意,体味乡村四月的景美。
1、师:孩子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
看--—— 自己读读这两 首诗,说说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描写乡村田园体面的古诗)让我们用心地读一读 这些诗句吧。
2、师:乡村的美景在你们的朗读声中越发显得迷人,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细 细地感受乡村风情。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乡村四月)村居(清)高 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 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一起读读。
你读懂了什么?生 1:这首诗写的是乡村的四月(四月里的乡村)。
师:你读到了时间和地点。
师追问:四月说明是什么季节?生 2:晚春时节.师:让我们赶紧去感受诗人笔下四月的乡村吧。
看看与我们这的田园体面有何异同。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边读边思量你的眼前浮现了哪些画面?2、读准字词: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请你来读读。
(1) 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读古诗不忘作者,而且还把作者的名字读对了,作者是宋代诗人翁 ju ǎn。
以前的人喜欢给自己取两个名字,两个名字之间又意思相近或者是相反,比如韩愈的另一个名字叫退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意思相反;再比如屈原的另一个名字叫平,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意思相近。
而我们的翁卷有一个小名,叫灵舒,有个成语是“云卷云舒”,因此作者叫翁卷。
我们一起叫叫他的名字。
(2):(谁再来读读翁卷的《乡村四月》?)“蚕桑”这两个字 ,前鼻音和后鼻音放在一起,十分难读,你读得很到位。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乡村四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老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务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
《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1、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阅读诗文:⑴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⑶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⑴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
⑵理解的意思: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
诗文展示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1、作者简介:范大成:苏州吴县人(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宁四大家”。
他的诗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案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乡村四月》这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四月的美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想象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乡村风光,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宋代诗人翁卷笔下的乡村四月,去感受那里独特的美景。
(板书课题:乡村四月)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朗读,正音。
全班齐读古诗,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学习第一、二句诗“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结合注释,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的意思。
想象画面: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白茫茫一片。
杜鹃鸟在雨中不停地啼叫,如烟似雾的细雨笼罩着大地。
指导朗读,读出乡村四月的美景。
学习第三、四句诗“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理解“闲人少”“才了”“蚕桑”“插田”的意思。
思考:为什么乡村四月闲人少?体会农民的忙碌和勤劳,感受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指导朗读,读出农民的忙碌和辛苦。
4、感悟诗情诗人翁卷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而又忙碌的乡村四月图,他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5、拓展延伸展示一些与乡村生活有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乡村的美。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见到过的乡村景色,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6、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四月的美景和农民的辛勤劳作。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
乡村四月教案
23课《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金寨小学陈晓霞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八册23课《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 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
3. 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导入1. 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歌吗?听过唱的古诗吗?2. 听唱古诗《乡村四月》(课件播放)。
3. 引出课题,板书:23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4. 自由诵读古诗。
5 .介绍作者。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诗风清苦。
他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是一位真正的布衣诗人。
二、指导朗读,大致了解内容1.指导朗读。
(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说说古诗应该怎样读比较好?)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师相机点拨。
3.师读、听读。
4.生再次感情朗读。
三、品析诗句,理解诗意1. 观看课件,体会诗意。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诗意。
3.汇报交流情况。
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桑蚕的事由要插秧。
4.生齐读诗意。
四、品读诗句,体会感情(一)品读美景1朗读前两句,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2如果你选择两种颜料来描绘脑海中的图画,你会选哪两种?(绿色和白色)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颜色呢?师:瞧,四月的乡村,山是绿的,原野是绿的,还有绿的——师: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一个“绿”字,给你怎样的感觉?师:一个“绿”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所富有的生命力,就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第1句。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达到会背诵。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和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3、领悟作者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品味和体会,感悟诗歌所表达的美。
教学过程一、文字激趣导入,生字学习。
1、书写“”,同学们看到这个符号你会联想到什么?它特别像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学生自后发挥)2、书写“”,再来看这个符号,你又想到了什么?它像哪个字?本意就是河流,古代的人在发明字的时候,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某些事物的大致轮廓,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像刚才我们看到的“木”和“川”。
3、汉字神奇的地方不仅如此,再来看老师在木字上添加,书写出“桑”,看到这个字,想起了上期我们学过的一首《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书写“天”和“虫”,看这两个字能组合成什么字——蚕,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字组成小小的“蚕”字呢?(大胆联想,结合蚕的神奇。
)4、继续添加书写“木——村”,看到这个“村”你想到了哪些词?(尽可能的组词,培养组词能力)引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来自乡村的诗人,他生于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他一生不曾做官,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他所喜爱的诗歌创作,是一位真正的布衣诗人。
他用他的诗歌描绘着建乡那别致的水乡景色。
每当人们提到他,就马上就会想到这首诗。
出示古诗(教师范读)二、趣味练读。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教案:《乡村四月》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四月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文本分析和解读。
2.乡村四月的情节和人物描写。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乡村四月中的情感表达。
2.分析乡村四月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教学准备:1.《乡村四月》的文本。
2.学生姓名表和讨论问题的提纲。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乡村四月》的基本情节。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阅读和分析(30分钟)1.分组阅读《乡村四月》的文本,并给每组分配不同的章节。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比如主要人物是谁?情节如何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冲突和转折点?3.分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第三步:人物分析(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乡村四月》中的人物形象。
2.给学生几个关于主要人物的问题,比如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们的感情变化是如何描述的?有什么重要的对话或事件帮助我们了解他们?3.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或个人思考后,分别回答问题。
第四步:情感表达(20分钟)1.与学生分享乡村四月中的一些情感表达,比如爱情、友情、亲情等。
3.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感对作品的整体主题和意义有何影响。
第五步:总结和展望(10分钟)1.结合学生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总结整个课程的要点和重要观点。
2.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和感想,比如他们对作品的喜爱和不喜欢之处,以及对未来故事发展的预测。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乡村四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分析文本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同时,学生也有了更多的讨论和思考空间,培养了文学鉴赏和审美情趣。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更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文学作品的内涵。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知识技能目标:1、学习生字“蚕”。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
3、能领会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美育目标: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田园风光,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吉他弹唱录象、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四月的暖风去看看江南乡间的美景,好不好!二、配乐欣赏图片,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
(田园风光图片和农民忙碌耕种的图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
因此我让学生观赏乡村美丽的风光,领悟乡村生活的美好,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
)三、学习赞美。
多美的田园风光呀!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自己看到景或人吗?(学生练习赞美自己看到的景色或人)四、愉快学习古诗。
1、诵读古诗。
多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呀!宋代诗人翁卷还为此写下了一首诗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示范→学生练习读诗)(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因此指导学生读诗时注重节奏和音律的指导,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做到抑扬顿挫,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灵秀之美。
)2、品析诗中字词,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即写景又写人的诗,仔细读读,看看哪句写景哪句写人。
(1)指导学生品读前两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理解诗句并读感情诵。
仿写练习:春雨如烟夏雨如()秋雨如()冬雨如()(2)总结学法:我们以读、品、诵的方法学习了1、2句诗。
请同学们用这一方法自学3、4句诗。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通过品字词理解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诗句。
)3、学生合作自学3、4句。
4、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巧记生字“蚕”;学习多音字“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3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优质课教学设计_3
教学设计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一、设计理念:本设计立足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充分留给学生诵读时间,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词,走入意境、感悟诗情、积累语言,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1、理解1、会写2个生字。
准确读写“了、蚕、桑”等词语。
2、理解诗词内容,揣摩其中蕴含的情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并默写这首古诗。
三、教材分析:《乡村四月》是四年级下册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但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
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诗人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再插田,实际上可能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四、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代诗歌基础知识和阅读水平。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6.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古诗词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强调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积累、欣赏和创作古诗词。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默写《乡村四月》,并撰写一篇关于古诗意境的作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3.搜集其他描绘乡村的古诗词,进行欣赏和分享。
二、学情分析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古诗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并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乡村四月》这首古诗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学生对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重点讲解和指导。
2.学生在感悟古诗意境方面,可能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和生活体验,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中的情境。
3.学生在创作古诗词时,可能存在表达不畅、诗意不浓等问题,需要教师鼓励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4.部分学生可能在朗读、背诵古诗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辅导和鼓励。
2.引导学生关注本课标题《乡村四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乡村的四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让学生展开想象,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3.揭示课题,简要介绍诗人翁卷以及《乡村四月》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古诗有初步的了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分析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语文《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乡村四月》,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描绘的乡村景象和农忙情景的关键词汇。
o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诗的背景、作者及诗歌风格,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采用诵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o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想象和描述,将诗歌中的景象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培养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态度。
o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o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乡村景象和农忙情景。
o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o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将诗歌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o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价值观融入日常行为中,培养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乡村风光图片、视频等)•古诗朗读音频•预习任务:学生预习古诗,尝试理解诗句意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情境创设:o播放一段乡村风光的视频,展示乡村的宁静、美丽和淳朴。
o提问:你们对乡村有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2.揭示课题:o板书课题《乡村四月》,学生齐读。
o提问: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o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o指名学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
2.理解诗句意思:o学生尝试解释诗句意思,教师相机引导,纠正错误。
o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整体感知:o引导学生归纳古诗的主要内容,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o提问: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三、再读古诗,深入理解1.精读诗句:o学生逐句朗读古诗,思考每句诗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景象。
o提问:每句诗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重点诗句品析:o“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四月的美景和农忙时节的紧张气氛。
3、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想象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乡村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乡村的景色。
(2)提问:同学们,你们眼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乡村四月的古诗——《乡村四月》。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诗人翁卷的生平及创作风格,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
3、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正音和指导。
4、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各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这句诗描绘了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的景象。
“绿遍”“白满川”写出了乡村四月景色的繁茂和色彩的鲜明。
“雨如烟”形象地写出了细雨迷蒙的样子。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两句诗写乡村四月里人们忙碌的情景,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忙着插秧。
“闲人少”突出了农忙时节,人们都在辛勤劳作。
5、想象画面(1)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中的画面,感受乡村四月的美景和劳动人民的忙碌。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 教案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案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案[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案1.学会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能默写。
3.通过背诵、阐释、悟读课文,介绍内容,体会课文叙述的景物和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唤起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爱好之情。
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
以学生自读自悟居多,教师相机鼓励。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谈话导入课题。
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我们的乡村,就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去看一看宋朝诗人翁卷就是怎样去写下乡村的四月的?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概述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宋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反复复背诵,搞清楚诗意1.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民主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住节奏,特别注意“蚕”“桑”都就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打声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解弄清楚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诵,体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体会。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唤起学生对勤奋的乡村人民的爱好。
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奋,你们心里可以存有什么样的感情呢?4.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诵读诗句,累积语言五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自学《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图画出来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3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优质课教学设计_6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共1学时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准确理解诗意。
3.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准确朗读、理解古诗的方法,但对古诗的意境、作者的感情还无法透过文本很好地掌握。
4重点难点读懂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走进田园,就像走进一幅连绵持续的画卷。
我们欣赏到:那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那异国风情的《牧场之国》,相信这些现代美文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古代的乡村又是怎样的?1、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感悟农家生活吧!(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简介作者翁卷2、四月是什么季节?(四月指农历四月,即春末夏初的季节)。
那,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生自由说)那是“小桥流水人家”,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3、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读课题!活动2【讲授】方法回顾,初读诗歌师:在朗读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以前诵读古诗的经验,说说古诗怎样读比较好。
1、请自由读古诗,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
明白吗?2、生自由读诗。
3谁想读?读准没有?4、检查生字“蚕”“桑”5、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
(方法:多诵读)活动3【讲授】品析诗句,循循善诱评论(一)合作学习,了解大意师:大家刚才读得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学习提示(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和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认真研读古诗。
结合注释和生活实际思考:1.诗人在乡村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提示: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语)2.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轮流说,互相纠正)(生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师巡视。
)师:同学们在诗歌里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板书:山原、川子规景雨美蚕桑插田人忙师:谁能结合平时积累的好词说说诗句的意思?(二)品读美景“山原”是什么?(山陵和原野)师:同学们看,山陵和原野一片翠绿,真是生机勃勃!这个绿字让老师想起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学生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学生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学生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3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优质课教学设计_4
古诗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乡村四月》是宋朝诗人翁卷代表作,诗人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的景象,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古诗方法,学习古诗重点不在理解诗意上,而是抓住重点字词体会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目标】(1)理解生字,准确读写“蚕桑、卷、了”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诗的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实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2)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式】教学本节课时,首先指导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读中读准字音,读中读好诗韵。
然后让学生自学自悟,根据注释弄明白词语,找出不懂的词语,教师重点协助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初步理解诗意。
接着,抓住重点字词体会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感受诗歌的魅力。
最后,在读中再次升华情感,感悟诗人的热爱、赞美之情,再背诵古诗。
为培养学生热爱古诗,在课堂上让学生收集相关古诗,激发学生课外收集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法和学法】(1)以读为主。
通过诵读、铺垫、启发、点拨,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以读为主,入情入景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是学习古诗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
(2)读议结合。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古诗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尝试教学,读议结合,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诗中的知识点。
(3)直观理解。
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绿遍山原、白满川、雨如烟、蚕桑、插田等词语。
(4)愉快教学。
23、《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乡村四月》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设计理念: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我们见到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二、作者简介:(出示课件)三、阅读诗歌1、出示课件朗读诗歌2、学生自读在小组内交流。
3、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4、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出示课件,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词的大意。
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子规:杜鹃鸟。
了:结束。
4、思考:这句诗写了哪些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5、图片欣赏(课件)6、过渡。
7、课件出示后两句诗。
8、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农民农活的繁忙?(“才”、“又”说明了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
)9思考:这里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赞美之情。
)10、课件出示图片欣赏四、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
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2、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
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五、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六、小结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如:出示课件山居秋暝(唐)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篇一:《乡村四月》教学设计】23、《乡村四月》教学设计执教者赵苗一、品悟教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二、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5.感悟这首诗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四、教学准备1.教师充分备课。
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
3.学生整理资料介绍诗人。
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五、教学过程一、意象铺展,走近田园,了解作者。
1.诵读词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杨柳依依清风徐徐鸡鸣犬吠袅袅炊烟瓜果飘香牛羊成群2.师: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
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
现在就请学们回忆一下。
我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过古人庄》(唐)孟浩然、《游山西村》(宋)陆游)今天让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乡村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
(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
师:齐读。
再读,读准字音。
读了这四个字,你的脑海里想到了什么?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宋朝人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案大全 人教课标版第八册23课古诗乡村四月9篇
教案大全人教课标版第八册23课古诗乡村四月9篇人教课标版第八册23课古诗乡村四月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
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讨论、朗读、交流中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在诵读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生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田园,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诗情画意。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乡村孩子在田野里尽情奔跑、玩耍的写照!“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是乡村独特的风景。
多少诗人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农村景色的诗篇。
宋代翁卷.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这首古诗,跟随诗人到乡村去走一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回忆古诗的学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作者简介:教参28页。
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三月,春天将结束,四月,夏天刚来到,称初夏)引导学生看23页四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诗人用一首什么样的诗来描绘这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的呢?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提出不懂的问题。
认读生字。
3、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绿遍山原: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苗,满眼皆是绿色。
看图,全是绿的吗?河流,稻田里的水泛着白光,(白满川)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总结: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哇,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吗?真的是满目是绿啊!稻田里的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白光,波光粼粼,这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之乡村四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写“蚕、桑”两个生字。
2.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3.感受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受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意象铺展,切入主题
(出示:读一组词语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杨柳依依清风徐徐
鸡鸣犬吠袅袅炊烟瓜果飘香牛羊成群)
1.走进田园,就像走进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诗人笔下的乡村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齐读。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约客》宋·赵师秀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宋·杨万里
2.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
(板书)
齐读课题。
3.谁来说说你对翁卷的了解?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诗人简介:翁卷,字灵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
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四人合称“永嘉四灵”。
)
二、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古诗)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字音,相机纠正。
3.学习生字:(课件出示)了解多音字“了”;
(课件出示)指导“蚕”的书写;(蚕,天虫也。
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田格里练写两个。
4.(出示课件)再读诗句,读准节奏。
5. (出示课件)借助注视,大体了解意思。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读着读着,你眼前会出现画面。
(课件出示)
(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嫩绿的、深绿的、淡绿的……)
2.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在屋前屋后、小溪边……)
3.(课件出示图片)看,嫩绿是叶芽、青绿的蔬菜、绿油油的禾苗、墨绿的小草,山坡上、田野里、房前屋后都是绿色的世界,甚至连水都被染绿了。
4.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绿”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课件出示:诗句)把这美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生读)
5.除了“绿”,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白满川)
6.现在的稻田是白亮亮的,插上稻秧呢,到了秋天呢?(学生畅谈)7.“子规声里雨如烟”读了这一句,你仿佛听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鸟鸣、小雨沙沙)子规在喊什么呢?
(出示: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子规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课件出示)
8.用你的语言形容一下那是怎样的雨?(蒙蒙细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9.(课件出示)想像画面,朗诵诗句。
10.小结: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板书:景美)
(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要说前面写的是景,(课件出示)那这两句写的是什么?这里的景美,人怎样?(忙)
2.你从哪里读出农民忙?(生交流)(课件出示)(板书:闲人少才……又……)
3.用你的朗读,把农民的繁忙读出来。
4.读到这,你现在最想对农民伯伯说什么?(农民可真辛苦;农民伯伯,谢谢你们……)
5.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伯伯要趁着这大好季节耕耘播种,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一种美,那就是农民身上那勤劳的美!让我们带着这种赞美之情、敬佩之情读读这两句。
6.这,就是乡村四月——(吟整首诗)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
(一)品味第一、二句(课件出示一、二句)
1.现在你就来到了四月的乡村,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
2.课件出示:3生轮读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清)高鼎
3.这是绝妙山水画!镜头再转换,你还听到什么?
课件出示:3生轮读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约客》宋·赵师秀
斜光照墟(xū)落,穷巷牛羊归。
《渭川田家》唐·王维
4.动静结合,有声有色,这就是美丽的乡村四月。
(二)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过渡: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板书:人勤)
1.小结:农家生活,人人有事做,个个都勤劳。
为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农民伯伯怎么闲得住呢?所以我们看到:(生读诗);
为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农民伯伯怎么闲得住呢?所以我们看到:(生读诗)
为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农民伯伯怎么闲得住呢?所以我们看到:(生读诗)。
五、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
可见,诗人翁卷是一个怎样的人?2.(课件示全诗)那能把诗印在心间吗?背诵全诗。
六、拓展延伸,诗心画意满心间
读了这些田园诗句,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请你仿照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山清水秀、杨柳依依,乡村是美丽的;
鸟语花香、鸡鸣犬吠,乡村是;
、,。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原白川景美子规烟雨
闲人少人勤才……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