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23课美术的辉煌》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第23课美术的辉煌》优秀教学设计

第 23 课美术的绚烂★课程标准:赏识 19 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认识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教课要求:①知道并赏识19 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主义、现代主义等美术作品。

②认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③知道这些美术作品的作者,体验作品的美。

★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②理解: 19 世纪以来各种美术派别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派别的基本特色以及各派别之间的关系。

③经过赏识各派别名画,提升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2)过程与方法:①问题研究:联合时代背景剖析各种美术派别形成的原由;②情况再现:分组议论并请学生介绍各派别代表人物、代表作品;③历史比较:对照各种美术派别的特色。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各种美术派别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个性。

这些艺术家立足于社会现实,对艺术执著追求,对生活无穷热爱,进而创作出不朽的传世之作;b5E2RGbCAP ②经过对艺术家表现出激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课重点和难点:重点: 19 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派别、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难点:主要美术派别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色和主要美术派别之间的关系。

★ 教材剖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 19 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派别: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等。

介绍了这些美术派别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色、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19世纪以来,科学的飞快进步令人们既盼望发明和创新,又不停地产生厌烦,这就造成赏识兴趣上的巨大差别,并形成各派兴起、大放异彩的繁华场面。

这一期间的美术成就,资料丰富并简单找到,所以建议教师在教课中部署学生提早预习,经过网络或图书查问相关资料,对教课中难点内容如主要美术派别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色和主要美术派别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指引同学进行剖析总结,在学习主要美术派别的代表人及代表作品时,能够请同学们充足利用计算机、投影或幻灯等进行名画赏识、解说,既增添知识又陶冶情操。

美术的辉煌教案

美术的辉煌教案

美术的辉煌教案美术的辉煌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的辉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的辉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品种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方式结合学生回答,逐步深入阐述主要工艺美术种类的成就特点。

降低学习难度,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中国工艺美术与中国文化相联感受其文化基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三、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四、教学过程:(一)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门类众多,品种十分丰富。

本课仅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品种加以介绍,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辉煌成就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建议补充本课未能选取的其他重要工艺品种如漆器、金银器、景泰蓝、服饰、家具、竹木牙角雕刻等内容,或就当地的工艺名品及学生感兴趣的品种加以介绍。

(二)授课方式当灵活多样,尽可能安排一次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工艺美术展览或工艺美术生产机构,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艺美术的了解。

(三)工艺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鼓励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和现有条件,自已动手临摹、制作工艺品,并以之与中国古代优秀的工艺作品作比较,以进一步领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因材施艺、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等特点。

(四)本课的'内容可以与中国历史、地理、语文的相关内容衔接起来讲授,如彩陶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与青铜时代、丝绸与丝绸之路、玉器与“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等,启发学生综合掌握所学的知识,使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全面、深入。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美术的辉煌教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美术的辉煌教案

第23课美术的辉煌
一、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
1、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社会动荡;
资产阶级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
2、特点:强调理性,选择重大题材,注重严整和谐。

3、代表:法国的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和安格尔《泉》。

二、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上半叶
1、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

2、特点: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不拘泥局部和细节。

强调色彩的作用。

3、代表: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三、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
1、特点:注重社会现实
2、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法国米勒代表作品《播种者》《拾穗者》;俄国列宾代表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四、印象画派——19世纪60年代起
1、早期印象画派特点:借助当时光学研究新成就,探讨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

代表:法国的莫奈《日出·印象》
2、后期印象画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
特点:主张抒发个性,并吸收包括中国水墨画在内的东方艺术的一些特点。

线条粗犷、夸张、色彩明快。

代表:荷兰画家梵高《向日葵》扑向太阳的画家。

还有法国的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五、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以来
1、背景: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心灵创伤;工业化——快节奏,紧张感;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视野。

2、特点:反传统和理性,重视主观感受和表现。

3、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

4、现代主义美术的新发展——二战以后现代主义美术进一步发展。

第23课美术的辉煌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23课美术的辉煌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等。

介绍了这些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浪漫主义美术: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美术:库尔贝《石工》、《奥尔南的葬礼》,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主义绘画:莫奈《日出•印象》、凡高《向日葵》;杰出的雕塑家罗丹《思想者》;现代主义美术: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当代美术:杰克逊•波洛克《3》、《第十号》,徐悲鸿《奔马》。

理解19世纪以来各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

通过欣赏各流派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2、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对比各美术流派的特点;请同学介绍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美术流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每个艺术家之所以留下传世之作,在于他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有的艺术家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教材中涉及世界文化史内容偏少,由于传媒资讯的作用,对于大卫、梵高、毕加索这些如雷贯耳的艺术大师也都有过启蒙教育的印象,但比较肤浅。

对于艺术精品的时代内涵及艺术特色的深层次把握无从谈起。

一旦有人点拨他们求知的心灵,引入美学的殿堂,他们一定会与教师配合默契,共同在愉悦氛围中接受艺术美的熏陶。

同时由于学生学习过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的西方近代政治、经济,对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分析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六、课前准备鉴赏相关美术作品和课文,提炼主要信息,为新课学习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学设计

美术的辉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掌握主要美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理解19世纪以来各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

②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等方面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解读图文资料理解认识重要历史现象和问题,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②通过体验和感悟历史,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美术大师立足社会,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人文精神。

②品悟美术精品的人文魅力,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图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法。

2.学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鉴赏相关美术作品和课文,提炼主要信息,为新课学习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导入新课]展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像,展示19世纪世纪浪漫主义美术作品《希望》,提问: 你们认识他吗?你们认识这幅画吗?[新课探究]★第一篇色彩交响的巡礼—欣赏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作品环节一:巡礼前的准备先由学生根据课前准备自由交流各自所了解的19世纪以来的美术作品,然后师生共同列表归纳19世纪以来主要美术流派、国别、美术大师及其代表作。

环节二:巡礼进行曲●第一站:法国展厅一个男人VS一个女人比较《马拉之死》和《自由引导人民》这两幅画,通过欣赏作品,引导学生得出认识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强调理性,以重大事件为题材。

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注重表现人的感情,强调色彩的作用。

一个温柔的海港师生共同解读莫奈的《日出·印象》。

引导学生得出强调光和色,表现了微妙的色彩变化,这正是印象画派的特点。

●第二站:俄国展厅了解一群纤夫的悲惨生活师生解读俄国画家列宾画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历史美术的辉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历史美术的辉煌教案

、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1新古典主义美术:(1) 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 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

新古典主义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 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

它是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为适应资 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形成的借古开今的潮流。

(2) 特点:①内容上,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②表现形式上,突出理性,注重画 面的严整与和谐。

大卫《马拉之死》:大卫(1748-1825),又称达维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 物。

10岁时父亲去逝,由其叔父和建筑师德麦戎抚养。

岁时师从皇家绘画雕刻学院历史画家维恩学画。

26岁时从皇家美术院毕业后获罗马大奖, 赴意大利游学,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 (古典主义)美术影响。

1794年7月热月政变后,因达维特参加了雅各宾党,他被罗列了 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

1799年 成为拿破仑的首席宫廷画师。

1816年作为一个弑君犯而被迫侨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1825年 客死异乡,享年77岁。

马拉作为法国大革命中雅戈宾派的领导人之一,为了革命工作他常常躲在地窖里,染上了湿疹。

为此 他每天得花几个小时躺在浴缸里,一边治疗,一边处理公务或进行写作。

右翼保皇党分子夏洛帝 柯黛以申请困难救济为名,潜入浴室,将其杀死在浴缸里。

在这幅画上,表现的是马拉被刺杀在浴缸里的情景 :凶手已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正从马拉的胸口流出来。

他的左手仍旧紧紧握着凶手递给他的一纸便笺,上面清晰地书写着 :1793年7月13日 马丽安娜 夏洛蒂 科黛致公民马拉:我是十分地不幸,为了指望得到您的慈善,这就足够了。

握着鹅毛笔的右手无力地垂落在浴缸外。

脸上是一种因被害而愤恨和痛苦的表情。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学设计

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世纪以美术的主要流派,特点、代表作;2、解:19世纪以各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3、运用:通过欣赏各流派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2、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对比各美术流派的特点,请同介绍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各美术流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每个艺术家之所以留下传世之作,在于他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有的艺术家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重难点重点:19世纪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等。

介绍了这些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征、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19世纪以,的飞速进步使人们既渴望发明和创新,又不断地产生厌倦,这就造成欣赏趣味上的巨大差异,并形成各派崛起、大放异彩的繁荣局面。

★教过程导课:美术跟文一样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具体反映,上一节我们讲了文的繁荣本节我们看一下第23课美术的辉煌一、新古典主义美术1、背景: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

②在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

2、特点:①强调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②表现形式上,它突出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3、代表人物及作品:法国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等。

见教材法国安格尔《泉》,充分展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的完满结合。

见教材二、浪漫主义美术的产生:1、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这种情绪反映在美术创作领域中,就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案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案
最后简单介绍二战以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新发展和变化。结合欣赏和阅读教材《那不勒斯来的男人》和《紫红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和有关文字。
建议教师最后小结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请同学回答:1.19世纪以来出现了哪些美术流派?2.各美术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
第二课时
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
【巩固练习】
课时活页作业(23)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集体教案)
个性化教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同学回顾19世纪以来出现的文学流派及主张。指出美术作品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也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社会思潮的影响,
一、“新古典主义美术”
为了帮助同学理解和认识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建议教师采用谈话法引导同学回顾: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的大动荡,提出以下问题:1.18世纪末法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2.在社会动荡形势下,资产阶级追求什么样的精神?3.在这样的动荡形势下,美术家们的绘画题材是什么?在同学回答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请同学介绍和欣赏《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泉》等名画的作者、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等。
二、过程与方法:对比法、情景再现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难点:了解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教学方法
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案
高二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使用者: 时ຫໍສະໝຸດ :课 题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课程标准
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高中历史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历史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教具】多媒体课件【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凡高和毕加索的作品,设问:“为什么他们的作品会有如此高的价值?他们作品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进入新课的教学。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罗列出本课一共介绍了哪几个美术流派,其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一、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二、浪漫主义美术1815—30年代三、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四、印象画派19世纪60年代起五、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以来探究活动:把班级学生分成五组,分别准备一个流派的内容,指导学生从背景、基本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三个方面来准备。

然后从每组中选代表来展示总结的内容。

第一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一. 新古典主义美术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术。

特点:(1)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2)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代表人物: 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法)安格尔《泉》(法)作品赏析:多媒体展示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结合其特点加以讲解,让学生能够通过作品所体现的精神。

第二组:二. 浪漫主义美术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波旁王朝复辟,人们对启蒙思想宣传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寄托。

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出现了浪漫主义美术特点:(1)注重人的感情,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2)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不满现实,追求幻想,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重色彩轻素描。

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法)多媒体展示: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结合作品讲解其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8.23《美术的辉煌》参考教案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8.23《美术的辉煌》参考教案2

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课程标准】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等。

介绍了这些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教材中涉及世界文化史内容偏少,由于传媒资讯的作用,对于大卫、梵高、毕加索这些如雷贯耳的艺术大师也都有过启蒙教育的印象,但比较肤浅。

对于艺术精品的时代内涵及艺术特色的深层次把握无从谈起。

一旦有人点拨他们求知的心灵,引入美学的殿堂,他们一定会与教师配合默契,共同在愉悦氛围中接受艺术美的熏陶。

同时由于学生学习过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的西方近代政治、经济,对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奠定了基础。

【任务分析】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资料丰富并容易找到,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布置学生提前预习,通过网络或图书查询有关资料,对教学中难点内容如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总结,在学习主要美术流派的代表人及代表作品时,可以充分利用投影或幻灯等进行名画欣赏、讲解,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

本目教材用了许多插图,每幅插图都有形象生动的图注,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仔细阅读图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通过掌握主要美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理解19世纪以来各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

2.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等方面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解读图文资料理解认识重要历史现象和问题,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2.通过体验和感悟历史,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美术大师立足社会,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人文精神。

2.品悟美术精品的人文魅力,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教学设计
拿破仑统治结束,波旁王朝复辟。人们对启蒙思想宣传的理性王国失望,寻找新的寄托。2、2、特点
⑴注重人的感情;
⑵强调画面整体完整和统一;
⑶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
3、代表人物及作品
德拉克洛瓦(法)《自由引导人民》
教师有针对性的设问,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特点,背景,既锻炼了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3 特点分析:根据毕加索代表作《格尔尼卡》的画面特征概况。
学生概括:
五 现代主义美术( 20C以来)
1 背景:
⑴两次世界大战;⑵工业化和快节奏的生活; ⑶科学技术发展。
2代表人物及作品:
毕加索(西班牙) 《格尔尼卡》
3特点: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自我感受、自我表现;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
同上
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五个美术流派的代表作、出现背景和特点。


8













1设问:新古典主义代表作有哪些?
2问题引导:绘画中的人物、事件,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虚拟的?都是以什么作为绘画题材?《马拉之死》不仅画出了马拉被刺杀时的无所畏惧的表情状态,又增添了革命同情者为马拉的妻儿留下了五法郎,以表达自己对马拉的崇敬之情的场景,使马拉之死被烘托的更加壮烈。这说明在画作创作时,画家的设计是怎样?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各美术流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每个艺术家之所以留下传世之作,在于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学设计1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
2.要求学生从历史背景、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并做好记录。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阐述他们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提问。
4.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共同收集不同美术流派的代表作品图片,并整理成册。在收集过程中,学生需了解作品的相关信息,与家长共同完成作品的介绍。此作业旨在加强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5.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美术史相关的书籍,如《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等。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能力提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激励性评价,针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辉煌的兴趣。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著名的美术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引导学生观察这幅作品,并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幅画美在哪里?它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们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他又属于哪个美术流派?”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术的魅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需要引导他们认识到美术作品的人文价值,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尤其是近现代美术流派的演变及其艺术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特别是如何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手法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解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23美术的辉煌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23美术的辉煌教案

《美术的辉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掌握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2.理解:19世纪以来各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

3.运用:通过欣赏各流派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课前分小组,设计一个艺术画派的大聚会。

并由学生仿照各画派绘制一幅作品,通过竞价活动来共同交流对作品的认识,对美术流派的特点进行分析。

2.运用讨论、比较的方法,对各流派的成就进行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各美术画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2.艺术家的执著追求是作品不断涌现的动力。

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是艺术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重点与难点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二战期间,德军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

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

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格尔尼卡》的复制品。

一位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你能看懂毕加索的作品吗?讲授新课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一)新古典主义美术问题:18世纪末法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在社会动荡形势下,资产阶级追求什么样的精神?在这样的动荡形势下,美术家们的绘画题材是什么?1.社会背景(1)社会状况: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

(2)艺术追求: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

他们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

2.基本原则(1)强调理性,主张绘画要在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中寻找创作题材。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8单元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案Word版含答案最全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8单元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案Word版含答案最全版

第 23 课《美术的绚烂》【教课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浪漫主义美术:德拉克洛瓦《自由指引人民》;现实主义美术:米勒《播种者》《拾穗者》、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主义绘画:莫奈《日出 ?印象》、凡高《向日葵》;优秀的雕塑家罗丹《思想者》;现代主义美术:毕加索《格尔尼卡》;(2)理解 19 世纪以来各美术派别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派别的基本特色以及各派别之间的关系。

经过赏识各派别名画提升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2、过程与方法(1)联合时代背景剖析各美术派别形成的原由;(2)对照各美术派别的特色;请同学介绍各派别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各美术派别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2)每个艺术家之因此留下传世之作,在于他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有的艺术家还表现出激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材剖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 19 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派别: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等。

介绍了这些美术派别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色、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要点难点】1、要点: 19 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派别、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2、难点:主要美术派别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色和主要美术派别之间的关系【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一幅图片,先不介绍,发问:同学们,你以为这幅画怎么样?假如要你收买,你打算出价多少?宣布答案:这是毕加索的《阿尔及尔的女人》,中新网 2015 年 5 月 12 日电据外媒报导:毕加索名画拍出11 亿人民币,成全世界最贵拍卖画作。

而进入新课。

一、重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1、新古典主义美术(1)、背景:a、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激烈动乱中。

b、在革命中,财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豪主义精神十分盼望。

(革命的古典主义)(2)、国别、作家、作品:a、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b、安格尔:《泉》(3)、特色:2、浪漫主义美术(1815-19 世纪中期)(1)、背景:拿破仑统治( 1799-1815 年)结束,人们对财产阶级启发思想家尊崇的“理性王国”感觉绝望,不满现实,追求新的精神寄望。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案(人教版必修3)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案(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2)分析19世纪以来各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总结各流派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表归纳不同时期的美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从而掌握本节知识;(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比较各流派的基本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美术流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2)这些艺术家立足于社会现实,对艺术执著追求,对生活无限的热爱,从而创造出不朽的传世之作。

【教学重难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2.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特点,采用表格归纳法教学,以清晰知识和思路;2.运用对比分析法,提高学生概括与归纳问题能力;3.问题探究,结合时代特点分析问题,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内容】.新古典主义美术:(1)产生的社会背景。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

(2)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国的大卫和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杰出代表。

在大卫笔下,无论是手执利刃的战士,还是披布于肩的哲人,无不刚毅坚强,勇于牺牲。

《马拉之死》更以严谨的写实手法表现刚刚发生的悲剧,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通过刚劲的用笔溢于画面,表现了庄严和永生。

2.浪漫主义画派:(1)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历史必修3人教版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案

一、课标要求: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了解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②理解:19世纪以来各类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欣赏各流派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2、过程与方法:①问题探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类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②情景再现:分组讨论并请学生介绍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③历史比较:对比各类美术流派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各类美术流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个性。

这些艺术家立足于社会现实,对艺术执著追求,对生活无限热爱,从而创作出不朽的传世之作;②通过对艺术家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材重难点:1、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2、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四、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等。

介绍了这些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征、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19世纪以来,科学的飞速进步使人们既渴望发明和创新,又不断地产生厌倦,这就造成欣赏趣味上的巨大差异,并形成各派崛起、大放异彩的繁荣局面。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世界美术史了解不多,主要是教师引导下增加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并通过自己总结不同时期的美术流派的特征,知道辨别各时期不同的作品。

六、教学方式: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归纳法、情境教学法、图文教学法七、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粉笔九、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片断一】师:同学们,大家来看这两幅名画,你们知道这两幅画作的作者是谁吗?(出示投影)生:大卫(有部分同学回答)师:哦,有部分同学知道,这两幅画,分别叫《苏格拉底之死》和《马拉之死》,他们都是出自于法国著名画家大卫之手。

第23课美术的辉煌-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23课美术的辉煌-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23课美术的辉煌-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活动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了解在古代中国与西方有哪些相似、不同的艺术方面的表现,并通过课堂互动了解和体验一些艺术知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探讨中西方艺术方面的异同•通过课堂互动学习和体验艺术知识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打开课件,介绍今天的课程主题是美术的辉煌,并询问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与看法,引导学生对美术的主题概念有所了解。

2. 学习重点•老师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几种典型艺术形式,向学生介绍古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结合历史事件与其艺术特征的变化,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美术发展在整个世界范畴内占有独特的地位与影响。

•老师收集一些中西方的美术作品,将其分别在大屏幕上展示,带领学生探讨其异同之处,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书写相关的感受与想法,以期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敏锐洞察和先进的审美能力。

•老师设计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探究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西方艺术的区别和联系,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展示出各自的结果。

3. 课程互动•老师使用一些常见的美术术语,让学生进行联想和猜测,以渐进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与感觉。

•老师进行临时速写训练,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开始,逐渐过渡到有主题的人物造型速写,让学生在课上进行创作,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与积极性。

4. 课堂反思•老师向学生回顾整个课堂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加深对于艺术的认知。

通过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家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来理解艺术家对于艺术的感性领会与创作表现。

•最后,老师进行考核提示,为每一位学生提出建议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思维能力。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以及中西方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课堂互动和创作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八单元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八单元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八单元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学设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掌握主要美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理解19世纪以来各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等方面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图文资料理解认识重要历史现象和问题,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美术大师立足社会,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人文精神。

品悟美术精品的人文魅力,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2学情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等。

介绍了这些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3重点难点
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作品导入
《大卫》是同学们非常熟悉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塑,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示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希望》是19世纪时期的美术作品,曾经让奥巴马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幅画改变了他的生活,也是这幅画让他立志竞选美国总统。

实际上19世纪以来,还有许多许多曾经甚至至今。

人教版必修三 第23课美术的辉煌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 第23课美术的辉煌 教案设计

第23课美术的辉煌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②理解:19世纪以来各类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欣赏各流派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2、过程与方法:①问题探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类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②情景再现:分组讨论并请学生介绍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③历史比较:对比各类美术流派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各类美术流派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个性。

这些艺术家立足于社会现实,对艺术执著追求,对生活无限热爱,从而创作出不朽的传世之作;②通过对艺术家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美术的辉煌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凡高和毕加索的作品,设问:“为什么他们的作品会有如此高的价值?他们作品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进入新课的教学。

新课教学: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罗列出本课一共介绍了哪几个美术流派,其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一、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二、浪漫主义美术 1815—30年代三、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四、印象画派19世纪60年代起五、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以来探究活动:把班级学生分成五组,分别准备一个流派的内容,指导学生从背景、基本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三个方面来准备。

然后从每组中选代表来展示总结的内容。

第一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一新古典主义美术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术。

特点:(1)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2)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代表人物: 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法)安格尔《泉》(法)作品赏析:多媒体展示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结合其特点加以讲解,让学生能够通过作品所体现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19世纪以来各类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

通过欣赏各流派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方法】①问题探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类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②情景再现:分组讨论并请学生介绍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③历史比较:对比各类美术流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两幅图片导入(课件1、2)【讲述新课】一、新古典主义美术(课件5—9)1.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术。

2.特点:(1)思想内容上,提倡重大庄严的题材,主张表现纯洁静穆的内容。

(2)艺术表现上,强调艺术形式的完整严谨,强调法则与理念,而不太强调感情与表现。

(3)美术技巧上,强调素描的严格,注重以线造型,对色彩的作用及其气氛的创造不甚重视【名画欣赏】大卫《拿破仑加冕》:《拿破仑加冕式》是大卫的另一幅代表作,画家用了两年时间(1805~1807年)才完成这幅画,它忠实记录了拿破仑加冕这一历史场景。

该画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它高610厘米,长约931厘米,全幅画中有一百五十多个人物。

这幅画描绘的是1804 年12 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为自己举行皇帝加冕式的宏大场面。

为了巩固帝位,也是为了使自己的地位显得“合法”,他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来到巴黎为他加冕。

在仪式进行过程中,发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当教皇举起皇冠要给拿破仑戴上的时候,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中夺过来自己戴上,然后拿起小一点的王冠戴在皇后约瑟芬的头上。

他的举动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

拿破仑的举动是想说明他的皇位不是上帝授予的,而是他自己挣来的。

可是令人惊奇的是,这幅画没有再现拿破仑自己的加冕式,而是描绘了他给皇后加冕的场面。

大卫为什么不直接描绘教皇为拿破仑加冕的情形?他有什么难言之隐?根据历史记载,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按常规跪在地上让教皇为他加冕,而是夺过皇冠自己戴上。

大卫回避了这一事实而创作出一幅“跑题”的作品,人们猜想,画家这样做的目的大约是不愿意让教皇难堪吧。

安格尔《泉》:《泉》大概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就开始酝酿了,那是在1820年的事,为什么事隔36年后才最终完成此稿呢?这还得从他的学生保罗·巴尔泽和亚历山大·德戈弗两人说起。

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他早在1807年就画过一些草图,后来不满足前人已画过的“维纳斯”样式,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

二十六年以后(即1856年),当他已是七十六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

当时曾有五个商人争相购买此画,闹得不可开交。

1857年,《泉》被迪麦泰尔伯爵收购,成为私人藏画品。

后根据这位伯爵的遗嘱,他的家属于1878年将此画赠给国家,终于成为巴黎卢浮宫内又一镇馆之宝。

二、浪漫主义美术(课件10---14)学生看书找出:1.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波旁王朝复辟(1815—30年代),人们对启蒙思想宣传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寄托。

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出现了浪漫主义美术。

2、特点: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不满现实,追求幻想,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重色彩轻素描。

【名画欣赏】《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作品展示了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国三色国旗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

他们身后都是一往无前的战士。

周围硝烟弥漫,远处的建筑是巴黎市中心的标志——巴黎圣母院。

图中那位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奋勇当先,正在召唤群众前进的青年姑娘,既是起义参加者的真实写照,又是自由女神的象征。

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

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她旁边的少年鼓手正挥动着手枪,急速向前奔跑。

另一边头戴高帽的大学生正意志坚定地注视着前方(据说是作者本人)。

他身后有两个工人挥舞着尖刀,表情刚毅,显示出愤怒的神色。

在他们后面还有许多起义群众。

前景右侧有两名政府军的士兵倒毙在地上,左侧躺着一位为自由而献身的起义者。

一名受了重伤的青年工人正抬头仰望,期待着自由的来临。

他的上衣、露出来的一角衬衣和腰带正好是三色旗的颜色。

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

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

在这以后,这幅画还有一些有趣的经历。

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

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

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

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这幅画曾被印入法国政府发行的100法郎的钞票和1980年的邮票上。

【合作探究】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背景有什么不同?艺术表现方式有何差异?老师归纳: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美术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中寻找创作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思想宣传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寄托。

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美术创作的领域,就是浪漫主义美术的出现。

浪漫主义画家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注重感情表现;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却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三、现实主义美术(课件15---20)1、现实主义美术:学生看书总结原因: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

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2、基本特点: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2)代表人物及作品:【名画欣赏】米勒的《播种者》:《播种者》作于1850年,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画面上只有一个人物──播种者,他顶天立地,占据着画中央,为了突出人物,背景和道具减到最少程度,构图极其单纯,除了远处一个赶着牛耕地的农夫以外,前景上只有这个顶天立地的播种者。

播种者的雄姿整个儿浸融于暗红色夕阳的逆光和黄昏的暗影之中,他脸上和身上的色彩和线条,却是模糊不清的。

只隐约可见他身着褪了色的红上衣、蓝裤子,扎着白色绑腿,但这一切均被朦胧暗影所融化、糅合,仿佛同大地溶在一起了,使他那大步流星的雄健的播种姿态形成一个“全体形态的效果和剀切的动作而表现的”(米勒语)美的形象。

作家雨果从这幅画中看到对人民创造力量的赞美,因而予以充分的肯定。

荷兰画家凡·高评述说:“在米勒的作品中,现实的形象同时具有象征的意义。

米勒《拾穗者》:米勒作于1857年,油画(83.5×111厘米),巴黎卢佛尔博物馆藏。

这幅画原来的题目是《八月》。

,米勒采用横向构图描绘了在秋天的阳光下,三个农妇在刚收割过的田里弯腰拾穗的情景。

背景是一垛一垛高高的麦垛,显示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三个正在弯着腰,低着头,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拾剩落的麦穗的妇女形象,她们穿着粗布衣裙和沉重的旧鞋子,在她们身后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天空和隐约可见的劳动场面。

米勒没有正面描绘她们的面部,也没有作丝毫的美化,她们就如现实中的农民一样默默地劳动着。

对于农民来说,散失在田里的麦穗是多么的宝贵啊,它含有“粒粒皆辛苦”的真理。

在造型上,米勒用较明显的轮廓使形象坚实有力,很好地表现了农民特有的气质。

色彩沉着,加之丰富细腻的暖调子,使作品在纯朴浓厚浑厚中,具有撼人的力量。

罗曼.罗兰曾评论说:“米勒画中的三位农妇是法国的三女神”。

四、印象画派(课件21—24)看书找出背景、特点:老师概括:1.背景19世纪60年代起,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

2.特点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他们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大多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清新、明亮。

他们努力去观察自然,要达到的目的是“对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名画欣赏】莫奈《日出·印象》:1872年创作《日出·印象》。

该画1985年前被抢劫,据法国被盗艺术品侦缉处1990年12月6日,在科西嘉岛一座别墅中查获。

画家所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的港口。

海水在旭日的照射下呈现出橙黄色和淡紫色,天空微红,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三只小船在雾气中模糊不清,船上的人或物依稀可辨,船在摇曳中缓慢前进,远处是工厂的烟筒、大船上的吊车。

经过晨雾折射过的港口构成了一个整体上灰绿色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又是幻觉的,它每时每刻随着太阳光而变化着,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

1874年在首届印象派画展上,莫奈的《印象·日出》一画遭到批评。

一位名叫勒鲁阿的评论家在4月25日的《喧噪》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的文章,他写道“糊墙花纸也比这海景更完整”。

与这幅作品标题不无关系地,该文作者将这次展览会戏谑地称之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

加之莫奈本人曾经表述过“我所画的不过是印象而已”这样的观点,以及以他为首的这批年轻画家,确实注意捕捉对描绘对象的最初印象等因素,尽管这些画家中有要并不同意这个提法,但印象主义、印象派这个称号已经是不胫而走。

以致在1877年第3次联展时,干脆将其用作展览会的标题。

1874年的这次联展,是由莫奈倡议并和朋友们一起组织的独立画展出,以摄影家纳达尔腾出的几间工作室为展厅,参展画家共有30多人,其中包括德加、毕沙罗、塞尚、雷诺阿、西斯莱、摩里索等。

参展作品共165件,其中莫奈作品12件,通过这次展览,事实上确立了莫奈在印象派画家中的领袖地位,画家本人也已形成了用光、色的变化,来表现所捕捉的瞬里印象的画风五现代主义美术1.原因(1)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快节奏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2)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