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手法概念+种类+作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手法概念+种类+作用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 大类,79 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七年级上册语文涉及到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使语言生动形象。
2.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增强文章气势。
4.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增强语言感染力。
5.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使语句更有节奏感。
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语言表达效果: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从而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 提高写作水平: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对语言有较高的敏感度和掌控能力,通过学习和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中识别和理解修辞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深层含义,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审美情趣: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并通过阅读和写作实践不断提高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同时,要避免过度使用修辞手法,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阅读体验。
小学生写作文常用7种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
小学生写作文常用7种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辞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今天老师特别整理了小学生常用七种修辞手法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一起来学习吧~1. 比喻o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o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o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o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2. 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o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o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o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o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 排比o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o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艺术手段,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增强言语的艺术效果。
下面是十大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并举例说明。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来进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化。
比喻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例子:他的眼睛如同一池清泉。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类的行为、感觉和特征,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特点。
拟人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打动读者的情感。
例子:秋天的落叶轻轻飘落,宛如一位优雅的舞蹈者。
三、排比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句式结构或词语来强调并列的事物,加强语气表达力,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直接、有力。
排比能够使文章的修辞效果更加突出。
例子:求其友,如求其水;求其爱,如求其光;求其心,如求其真。
四、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人物或情感的描述进行夸大处理,烘托出一种戏剧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夸张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例子:他的声音大得可以震碎玻璃。
五、借代借代是通过用一个相关的词语或事物来代替自己讲述的词语或事物,起到替代和提醒的作用。
借代能够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避免重复。
例子:我闻到了梨花的香气,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六、反问反问是通过陈述时向对方提问并以此提醒或强调自己的观点。
反问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达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子:难道生活中只有胜利和失败吗?七、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事物或概念进行对照,从而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比较能够使文章的描述更具有说服力,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例子:她像一只雀儿般灵动的跳舞,飞舞在舞台上。
八、倒装倒装是将句子中的主谓语调换位置,使语序上与正常的语序相反。
倒装能够突出句子中的一些成分,使语气更加强烈,语言更富有节奏感。
例子:Into the room walked a man,his tall figure casting a shadow on the floor.九、设问设问是在文章中故意设置一个或多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和回答,从而达到引发共鸣和提醒的作用。
常用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及作用一: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二: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三: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四: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五: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六: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七: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八: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九: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一、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二、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三、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五、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六、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七、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七种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七种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修辞方法是指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手法,把握言辞表达的艺术,增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有说服力。
下面介绍七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例如:他的笑声如同春风般温暖人心。
二、夸张夸张是指对事物或情感进行过度放大,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夸张能够突破常规,突显事物的特殊之处,并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适当的夸张可以使情感更加丰富、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我等了一个世纪才等到等车了。
三、对比例如:黑夜里,世界如同一片寂静的湖面;白昼中,世界如同一个喧嚣的市集。
四、排比排比是指运用并列句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类似的结构连在一起,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
排比能够增加修辞的力度和节奏感,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精炼、富有节奏感。
例如:天空是蓝的,大地是绿的,万物是生的。
五、反问反问是指通过提出一个或多个与自己观点相反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反问能够加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适当的反问可以引起读者对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奋发图强吗?六、修辞问答例如:问:有谁可以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答:真正的幸福是内心的安宁和满足,是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七、比较例如:这个城市就像一颗闪耀的明珠,璀璨夺目。
以上七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对于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和修辞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阅读的感染力。
但是,在运用这些修辞方法时应注意适度,避免过度修辞和空洞的修辞,以免产生反效果。
语文阅读赏析中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语文阅读赏析中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修辞手法是语文阅读赏析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使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其中一种特定的含义或者
感受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使写作更加生动
有趣。
同时,比喻还可以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
二、拟人
三、夸张
夸张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和表现来达到其中一种表达目的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使文章更有趣,增加语境的紧张感或戏剧性,从而引起读者
的注意和共鸣。
四、反问
五、排比
排比是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结构的语句来强调相似或对比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文章更有条理,给予读者一种鲜明的对比或并列感。
六、借代
七、反复
反复是将同一词句反复使用的修辞手法。
反复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节奏
感和韵律感,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八、夸张与略缩
夸张和略缩是通过夸大或者简化表达来达到其中一种效果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略缩可以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
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习题
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比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
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还能使人产生想象。
比喻句常有比喻词,比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等。
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好比、似的”等喻词。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成了、成为”等判断词语来充当,又叫隐喻。
借喻没有比喻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喻体)如:露似珍珠月似弓。
(明喻)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暗喻)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借喻)注意:有“好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如: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第一句中的“好像”是推测、判断,第二句中的“像”表示相同。
它们都不是比喻句。
2、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人来写,让物有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或感情。
拟人有利于抒发感情,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如: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林海》)3、排比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起到增强文章气势,充分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4、夸张夸张就是故意把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扩大或缩小,以增强表达效果,给人以突出而深刻的印象,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
如:这巴掌大的一块地方还能踢足球?(缩小夸张)5、反问反问是提出问题而不做回答,是让别人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就隐含在问句之中。
各种修辞作用、实例及对比
修辞及其作用常用的修辞有七种:1.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明喻可缩减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可缩减为:甲(本体)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喻体);例如: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
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
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喻词都不出现。
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他吃饭总是狼吞虎咽的。
他站在同学们中间,有如鹤立鸡群一般。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
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家,是每个人的避风塘。
纵使外面风风雨雨.回到家里,便觉安然。
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有很多,学生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来用。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比喻的作用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已事物来写。
把物当人写就是拟人,把人当物来写就是拟物。
主语是人、物,后面的谓语或其它成分直接按物、人来写。
例如:蜡炬成灰泪始干。
做人不可翘尾巴。
具体的例子分析:把动物拟人:(1)……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
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简析】列文处在失恋的苦闷中,可是,春风给他带来了安慰,希望和信心。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常用基本概念汇总与辨析一、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拟物、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二、常见记叙文(散文、小说)写作表现手法及作用(常见的有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突出表现。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修辞的作用
十、标点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 间。
1、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顿 号。 例如(1)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 到了新的水平。 (2)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的。 2、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如: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但表确数的地方必 须有顿号。例:他三十六、七岁。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 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例: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4、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 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5.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3、打猎的讲究不少:雉鸡、野兔要白天打,叫打坡;野猪、狐、 獾、熊、狼要夜里打,叫打猎。
省略号(……)的用法
1.表示说话的断续。例如:‚可是.......太太......我不知 道.......你一定是认错了。‛(莫泊桑《项链》) 2.表示列举的省略。例如:‚什么都有:稻鸡、角鸡、 鹁鸪......‛ (鲁迅《故乡》)小孩子伸出指头点数儿, 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3.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例如:‚原来如此......‛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4.表示引文的省略。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 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5、表示话未说完。如‚我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 瘦得……‛ 老班长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 的手垂下去了。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技巧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技巧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复习梳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设问、反问七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2.学会常见修辞手法的答题技巧。
一、导入谈话导入,了解修辞手法运用的重要性。
二、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三、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技巧(一)比喻作用:能够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答题技巧: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比喻成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表达了作者__之情。
以课文《琥珀》中的比喻句为例子,讲解怎样答题。
(二)拟人作用: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让语句变得更加亲切,且加强读者理解力。
答题技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_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表达了作者__之情。
以课文《猫》中的拟人句为例子,讲解怎样答题。
(三)排比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更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了__,表达了作者_之情。
以课文《三月桃花水》中的排比句为例子,讲解怎样答题。
(四)夸张作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答题技巧: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__ (内容),表达了__ (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以课文《母鸡》中的夸张句为例子,讲解怎样答题。
(五)对比作用:使对比的双方更突出。
答题技巧: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_与_对比,突出了_。
以课文《白鹅》中的对比为例子,讲解怎样答题。
(六)设问作用:强调问题,引人注意,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技巧: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注意和思考。
以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设问句为例子,讲解怎样答题。
(七)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增强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更有力地强调了__。
以课文《海上日出》中的反问句为例子,讲解怎样答题。
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怎样的特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拟人:把****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表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怎样的特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使读者对****产生鲜明的印象。
3.夸张:****并非真的怎样,用夸张的手法,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怎样的的特点,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句式整齐,一气呵成,增加语势,强调了****怎样的特点,强烈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极富表现力、感染力。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自问自答,引出下文,使条理清晰,引起读者兴趣,启发读者思考。
7.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加强语气,强调了****。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初中其它修辞:引用、互文、借代、顶真、通感、联想……一、【比喻】补充1、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在稿纸上踩出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注意: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2、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见《点击中考》P373、作用:生动具体形象;表达效果回答技巧: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例:下列句子的修辞及表达效果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紫藤萝的花朵比作帆,花萼比作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紫藤萝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花盛开的喜悦之情(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二、【拟人】补充1、作用: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表达效果格式回答: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事物人的思想情感或动作行为,生动体现了……表现作者……情感。
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油蛉、蟋蟀人的行为,生动体现了夏天的勃勃生机。
三、【夸张】补充1、作用: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2、夸张类别有:扩大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伸手取弓,那箭早已呼啸着射中目标。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常用基本看法汇总与辨析一、各样修辞手法的作用常的修辞方法有 :比、人、借代、夸、偶、排比、、反。
1、比、人:生形象;答格式:生形象地写出了+象+特征。
2、排比:有气、加气;答格式:了+象+特征3;:惹起者注意和思虑;答格式:惹起者+象+特征的注意和思虑反:,加气等;4、比:了⋯⋯突出了⋯⋯5、频频:了⋯⋯加气(其余 ,教材中出多的修辞方法有:引用、物、双关、 (或称 "珠 ")、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等。
)二、常叙文 (散文、小 )写作表手法及作用(常的有象征、比、衬托、置念、前后呼、欲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想、想象、托(正、反)1、象征:借助某一详细事物来表某种抽象的看法、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的某一特点(内容)获得委婉而形象的表,增文章的表力,象征手法的“托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要旨含而不露,而不晦。
2、托:是指不直接地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行描绘,而是其背景、与之有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使其形象突出,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比使主要形象更为明外,会使文章波折委婉,独具格。
3、欲先抑(先抑后):引好奇,感情,突出表。
4、托物言志:作者在事物的行描的程中,特别奇妙地寄望作者个人的感情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心里感情,委婉、真理和示意性,使者在欣中得独到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怀:通光景的描绘,来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感情。
6、虚实联合:能够抓住重点,突失事物的实质特点,从而更鲜亮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光景的特点,更集中地揭露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衬托作用,相辅相成。
- 1 -8、以小见大:由平庸细微的事情反应重要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惊力。
9、衬着衬托:衬着,是指作者经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光景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绘,突出人或事物的实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语文罕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之蔡仲巾千创作语文修辞手法是考试时罕见的考点,中考语文罕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如、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1.比如修辞手法及作用:【界说】用具体罕见的事物、情境或事理来比如笼统、生疏的事物、情境或事理的修辞方法.【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笼统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把____比作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事物)____的特点,流露出作者____的感情.【例句】: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作用分析】:运用了比如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暗示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如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2.拟人修辞手法及作用:【界说】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作用】: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举措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事物)____的特点,流露出作者____的感情.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作用分析】:将桃树、杏树、梨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3.夸张修辞手法及作用:【界说】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水平等作逼真的扩年夜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失事物的特征或增强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句】:年夜河上下,顿失滔滔.【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南国的严寒. 4.排比修辞手法及作用:【界说】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秘闻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力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层层推进,加强语势,强调突出____(事物)的特点,强化对情感的表达,饱含了作者____的情感.【例句】: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谜底:采纳了比如、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暗示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狂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5.对偶修辞手法及作用:【界说】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暗示力.【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年夜河上下,顿失滔滔.【作用分析】:描写了夏季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暗示力.6.反复修辞手法及作用:【界说】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呈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回环往复,强调突出____(事物)的特点,强烈的表达了作者____的情感.【例句】:盼望着,盼望着,春风来了,春季的脚步近了.【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暗示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季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7.设问修辞手法及作用:【界说】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作用】:解释上文……原因,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涛,达到生动、不板滞的效果.【例句】: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谜底: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8.反问修辞手法及作用:【界说】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获得增强,无可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例句】:这能全怪我吗?谜底: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作用分析】:在记叙了志愿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启发读者深思.一、准确判断些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反照水中.()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植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8、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9、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10、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11、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12、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13、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14、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二,照样子仿写句子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年夜树,就撒下一片阴凉;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平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我不是耸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年夜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头——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三、阅读训练迷雾灯塔之光【英】拉夫特里·芭芭拉庞启帆译(1)科林慢腾腾地从学校往家走.不远处是一个坐落在山上的爱尔兰小渔村,他的家就在那里.今天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但科林一点也感觉不到圣诞的气氛,也许是因为没有下雪.但科林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他发生了这种感觉,这是一个他甚至不敢去想的原因. (2)他看着远处灰色的年夜海,地平线上一艘船的影子也没有.七天前他的父亲出海打鱼,至今没有回来.(3)“我会从设德兰群岛带一条牧羊犬来给你.”科林的父亲在出海的那天早上这样对儿子说,“在圣诞节前你就会获得它,我保证.”(4)但现在已经是圣诞节前夜.科林朝山上的灯塔看去,一场狂风雨已摧毁灯塔的电线.明亮的灯塔之光已经熄灭.七天了,没有灯光指引他的父亲的渔船.(5)科林推开家门.“科林,我们需要泥炭来生火.”科林一进门,母亲就对他说,“家里的泥炭已经烧完,而且快到点亮圣诞蜡烛的时间了.”(6)“我不太关心点亮蜡烛的事,妈妈.”科林回答母亲.“是,我也不想关心.”母亲答道,“可是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城市点亮蜡烛,即使在最伤心的时候.我知道现在家里布满了哀思,但明亮的蜡烛暗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关闭.去吧,孩子.我有两根蜡烛,我们一人一根.如果你捡一些泥炭回来,我们待会儿就做晚饭.”科林点颔首,走出了家门.(7)他牵着驮泥炭的驴子来到山上.谁会关心一根蜡烛?他看着灯塔说:“什么时候才华重新点亮灯光,指引渔船回家?”驴子摇摇头,哀思地叫了几声,似乎它能听懂科林的话.(8)科林凝望灯塔,叹了一口气.忽然,他的脑袋灵光一闪.“对,就这样.”他狂喜着向山顶跑去.达到灯塔,科林使劲地敲门. (9)看守人达非先生翻开门,“你来干什么,年轻人?你吓了我一年夜跳.要知道,平安夜就要降临了.”(10)“达非先生,”科林喘着气说道,“您以前是如何让灯塔亮起来的?”(11)“嗯,用电池,但它们现在已经没有电了.孩子.新年后才有新电池.”(12)“不,我的意思是,在使用电池这种工具之前,如何点亮灯塔?”(13)“用汽油灯.这盏灯现在放在地下室里.但我们现在没有汽油,孩子.”(14)“用煤油行吗?”科林屏住呼吸问.“我想可以,”达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说,“可是,我们最好不要采纳这种愚蠢的方法.在这个村落你不会找到一丁点过剩的煤油.今年年夜家都没什么钱……”(15)达非先生还没说完,科林已经跑出很远.回抵家里,科林从厨房里拿了几个桶,然后又跑出了家门.(16)这时,几乎每一家都已经点亮了蜡烛.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无论他要求什么,城市获得满足.科林加快脚步,飞奔到第一间亮着烛光的房子前.(17)“你可以从你的煤油灯里分给我半杯煤油吗?”他问.科林去了每一间有烛光从窗口透出的房子.(18)在一小时内,他讨到了两桶煤油.他费力地把两桶煤油提到了灯塔门前,然后又使劲地敲门.(19)看到煤油,达非先生非常惊讶,可是他摇着头说道:“这点煤油最多能让灯塔的灯燃烧一个小时.”(20)“我会带跟多煤油来,时间还早呢!”话没说完,科林又向山下飞奔.(21)三个多小时后,科林已经收集了五桶煤油.在他往山上运送第六桶煤油的时候,灯塔上突然亮起了火光.火光迅速在整个山谷扩散开来.同时,它向年夜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者迷航的人回家.达非先生重新点亮了灯塔上的灯!(22)科林回抵家时已经很晚了.他母亲从火炉旁的椅子上跳起来:“科林,你去哪里了?你没吃晚饭.也没点亮你的蜡烛!”(23)“哦,妈妈.我已经点亮了一根蜡烛,而且是一根年夜蜡烛!这是一个秘密,我还不能告诉你.但它简直是一根很年夜的蜡烛.”(24)那晚,科林睡得很香,梦里有蜡烛亮着.突然,一声惊叫吵醒了他.“船!船回来了!”(25)然后,科林听到了:“灯光!他们说是灯光,灯塔上的灯光.他们其实只在十英里外,船在迷雾中迷失了方向.灯塔上的灯光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方向!”(26)曙光从窗口射进来.科林蹿到窗口,他的母亲和邻居正冲向码头.是真的!在灰色的海面上,他父亲的双桅帆船正徐徐驶进码头. (27)科林跑落发门,也向码头飞奔.他感到一股湿润的风吹在脸上,就要下雪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早晨.1.选文题目“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2.为什么“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城市点亮蜡烛”?请结合选文回答.3.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它向年夜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者迷航的人回家4.阅读选文后,请简要概括科林是一个怎样的男孩?(至少答出三点)5.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灯塔再次亮起的火光,也指人的爱心、真情所闪烁的人性之光.2.“明亮的蜡烛暗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关闭”,或答“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后受到欢迎”.3.这句话运用了比如、拟人的修辞方法(或答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火光照向年夜海的深处,给年夜海上迷航的船只指明方向.4.聪慧、懂事、能干、有主见、做事执著、果断、关心亲人、爱父亲.5. 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科林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在年夜家的帮手下,终于迎回父亲的喜悦、兴奋之情.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如果你是一朵小花,就装点一分春色.如果你是一颗星星,就装点一角夜空。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以及答题方法
常见修辞手法与作用以与答题方法常用修辞作用特点一、比喻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常用比喻词: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比喻: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②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拟人必须要模拟的人动作、神态、语言等。
)三、排比:①增强语气语势;②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③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④通过排比句写出了各式形式的……四、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反复强调的是被重复的词语本身;排比强调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复的词语。
)五、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六、对偶:①语言简练工整;②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③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对比: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七、反问:①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②引起读者反思。
八、设问:①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②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脉络清晰。
九、引用:①说明文、记叙文:既形象地描绘了……,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②议论文:增强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10 、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修辞方法与作用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比喻: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1•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2.“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例“春姑娘翩翩起舞来到了人间”中“春天”怎么能“翩翩起舞”呢?这里显然把春天当作 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2、反问和设问的区别
A、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
1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 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 魔。
2、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 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B、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弓I起注意,启发思考。
C、设问后面有对提问的回答,反问没有。
例如:谁不知道鹤园这个地方?
用否定形式问,意在肯定,即“谁都知道”。没有回答,这就是反问句
再如:
看到人家手里拿着东西, 我们就要调查一下。 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是刀。刀有什么用处?可
以杀人。他要拿刀杀谁?要杀人民。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一一强调要珍惜时间。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一一强调要保护环境。
六、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就是明知故问。
作用: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例句:
1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2、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例如
1•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5•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3、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七•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 的修辞方式。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作用: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於记诵。
例如: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的意思。二是肯定句,表达的是否定意思。
作用:是加强语气,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例句:
1."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4."那样的。
这是设问。三次故意设置问题,每次设问之后都提出答案。典型的自问自答。运用设问,其 作用就是启发读者去思考,吸引读者去求知,同时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活泼生动。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八.特别说明容易混淆的几组:
1比喻和拟人的区分
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比喻和拟人除了有 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
3、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 的蛀虫。
4、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 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五、反问:
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反问有两种句式:一是否定句,表达肯定
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
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一一物的人格化。拟人句有三个特点: 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
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 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
了。”
以下句子也是夸张:(留心斜体字)
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
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本句有比喻也有夸张)
4•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6•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7•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8•桂花开了,香飘十里•
四•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