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设备点检制
设备的点检制度
设备的点检制度
是指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它的目的是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的发生和生产停工时间。
设备的点检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检查内容:明确要检查的设备部件和要点,包括机械部件、电气部件、液压部件、传动部件等。
2. 检查频率: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厂家的要求,确定设备的点检频率,包括日常点检、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等。
3. 检查标准:设备的点检标准应该有具体的要求,根据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手册确定,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温度、压力、润滑情况、噪音等指标。
4. 检查记录:对每次点检进行记录,包括点检日期、点检人员、点检内容、点检结果、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等。
5. 异常处理:对于点检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包括更换损坏的零部件、修复故障、调整设备等。
6. 维护保养: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厂家的要求,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包括清洁设备、更换润滑油、紧固螺丝等。
设备的点检制度应由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执行,同时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点检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
性。
此外,还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及时调整和完善点检制度,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设备点检制度
设备点检制度1. 引言设备点检制度是指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维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制定的一系列点检工作规范和流程。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设备点检制度的必要性、制定及实施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2. 设备点检制度的重要性设备点检制度对企业的生产、安全和效益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设备点检制度的几个重要方面:2.1 预防性维护设备点检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实施预防性维护,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避免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障导致生产事故或停工。
2.2 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设备点检制度,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缺陷和损坏,并及时维修,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2.3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通过定期点检设备,可以发现设备的磨损情况、润滑油污染等问题,采取正确的维护措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更换成本。
3. 设备点检制度的制定3.1 点检计划制定制定点检计划是设备点检制度的第一步。
根据设备的特点和工作流程,制定合理的点检计划,确定设备的点检内容、频率和责任人。
3.2 点检项目确定根据设备的种类和重要程度,确定点检项目。
常见的点检项目包括设备外观、电气元件、润滑系统、密封件、传动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
3.3 点检方法和标准规范制定点检方法和标准规范,确保点检的准确性和标准化。
点检方法可以包括目视检查、测量检查、功能测试等。
3.4 点检记录和报告建立点检记录和报告机制,记录点检结果、异常情况和处理措施,形成可追溯的点检记录,为后续统计分析和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4. 设备点检制度的实施流程4.1 点检准备工作在进行设备点检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包括查阅设备使用手册、准备点检工具、检查设备安全措施等。
4.2 点检执行步骤实施设备点检的具体步骤包括:设备清理、点检项目执行、记录点检结果、异常情况处理等。
4.3 点检问题处理当点检中发现设备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
可以采取维修、更换零部件、调整设备参数等措施,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设备的点检制度
设备的点检制度背景介绍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设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产和生产损失,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其中设备点检制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就设备的点检制度及其重要性进行阐述。
设备的点检制度是什么?设备点检制度是企业制定的、为期望达到设备最佳运行状态所开展的一种设备维护和管理活动。
在点检制度下,运行设备根据设备的使用、利用时间而进行逐一的点检,以发现设备在正常应用中所产生的各种缺陷和问题。
点检制度的目的在于发现、诊断和判断出潜在的设备故障情况,从而保障设备的正常运作并避免事故的发生。
基本上,设备点检制度包含点检的步骤、标准、频率和责任等重要因素。
每个设备的点检都包含详尽的内容,这些内容设计为标准化的检测项,以确保检查过程完整和详尽。
设备点检制度的重要性设备点检制度有助于满足周期性设备检查的需要。
通过设备点检制度,可以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包括潜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从而大幅减少紧急停机维护的发生。
与此同时,点检制度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安全和环保责任。
如有不正常的设备运作,点检员将能及时发现,保证设备运转时达到设备安全操作标准。
而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设备点检制度可避免环保事故的发生,使企业更加环保,持续经营。
另外,点检制度还有助于增强企业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过设备点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加以修理或更换损坏的部件,从而减少设备的更换成本和生产停产时间,拉低企业的维护成本。
定期地做好设备点检,可以确保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最大程度的延长。
设备点检制度的建立方法建立设备点检制度最理想的方式是采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予以规范化。
制定管制程序是为了确保在点检的过程中不遗漏任何一点。
建立持续的设备点检制度,还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诊断与评估建立设备点检制度之前,需要诊断已有的设备,对隐患部位进行评估并确定点检周期。
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份详尽的设备点检制度文件,为企业的点检员提供精准和高效的工作。
设备点检制度
设备点检制度设备点检制度是企业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的一项管理制度。
通过设备点检制度的实施,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以下是一份设备点检制度的示例,总字数700字:1. 目的设备点检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修复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停机时间,保证生产进度,提高产品质量。
2. 范围设备点检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各类生产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电器设备、仪器仪表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点检内容和频次。
3. 责任设备点检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制定的点检方案进行点检。
设备点检记录由设备操作人员填写,并定期上报给设备管理人员。
4. 点检内容设备点检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检查: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异常外观,如锈蚀、变形、破损等。
(2) 运行状态检查: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噪音、振动、温度等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3) 润滑检查: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包括润滑油是否充足、润滑部位是否存在异常磨损等。
(4) 电气检查:检查设备的电气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检查电缆、开关、接线等是否存在异常。
(5) 安全检查:检查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完好,检查设备周围的安全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5. 点检频次设备点检的频次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重要程度确定。
一般而言,设备点检可以分为日检、周检、月检和年检等。
6. 点检记录设备点检记录是设备点检的重要依据,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填写设备点检记录。
点检记录包括点检日期、点检内容、点检结果和点检人员等信息。
7. 异常处理如果在设备点检中发现设备存在异常情况,设备操作人员应及时上报给设备管理人员,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
设备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由维修人员进行修复还是更换设备。
8. 定期维护设备点检制度与设备定期维护制度相结合,通过定期维护可以对设备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和维护。
设备点检制与现场设备管理的概念
设备点检制与现场设备管理的概念设备点检制通常包括设备的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和专业点检。
日常点检由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润滑情况、连接件的紧固情况等。
定期点检由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检查设备的机械零部件、电气元件、润滑系统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专业点检由设备的制造商或第三方维护单位进行,对设备进行更加深入的检查和维护。
现场设备管理是指对生产现场设备的全面管理,包括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维护、点检和报废等。
它通过建立设备台账、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故障记录等管理文件,对设备进行全面管控,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现场设备管理具有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设备是生产的基础,好的设备维护管理可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减少故障发生率,降低维修成本,进而保障生产效率。
设备维护管理还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隐患,并在事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性的维修,保障生产现场的安全性。
总之,设备点检制和现场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可以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转,减少故障发生和设备损坏,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
因此,企业应当高度重视设备点检制和现场设备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管理的力度,以推动企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设备点检制和现场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设备制造商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将其作为生产管理的重点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设备点检制和现场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些管理策略。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设备点检制的重要性。
在任何一个生产工厂中,设备都是生产的核心。
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或停机,将会造成生产中断和损失。
而设备点检制正是为了预防设备故障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通过定期的点检,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从而减少故障的发生。
此外,设备点检制还可以延长设备的寿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维修成本,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设备点检制度
设备点检制度1.职责1.1设备点检制度是以设备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管理体制。
1.2 设备所属部门负责人负责设备的日常点检执行工作,制定点检标准、编制点检计划。
1.3 设备维修工对其管理区内的设备负有全权责任,必须严格遵守标准进行点检。
1.4 操作工负责对设备的日常点检。
1.5 设备维修工负责对设备的定期点检和重点设备的日常点检。
2. 点检卡的使用2.1 点检卡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项2.1.1操作人员必须每天认真填写点检卡,并保持清洁。
2.1.2操作人员通过感觉器官进行检查,按规定符号认真做好记录。
2.1.3维修人员对操作工的日常点检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标志对有问题的项目进行处理,凡是设备有异状,操作人员没有点检出来的,由操作人员负责,已点检出的,维修人员未及时解决问题的,由维修人员负责。
2.1.4对操作人员不负责乱点检者,经检实后将依照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3. 设备日常运行动态管理3.1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各级维护与管理人员能牢牢掌握住设备的运行情况,依据设备运行的状况制订相应措施。
3.2设备巡检标准的建立3.2.1.设备部要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定出检查的部位(巡检点)、内容(检查什么)、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允许的值)。
参考设备部制定的设备完好标准。
3.2.2针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一般可分为时、班、日、周、旬、月检查点。
3.3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
3.3.1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检查3.3.2设备维修工负责重点关键设备的巡检任务。
3.3.3设备部负责组织人员对所有设备的巡检点进行不定期抽查,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
3.4巡检方法:巡回检查一般采用主观检查法。
3.4.1听:听设备运转过程中是否有异常声音3.4.2摸:摸轴承部位及其他部位的温度是否有异常3.4.3查:查一查设备及管路有无跑、冒、滴、漏和其他缺陷隐患3.4.4看:看设备运行参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设备点检制的基本内容
设备的点检是为了保证设备达到所规定的性能,按标准对规定的发备检查点(部位)进行直观检查和工具仪表检查的制度。
实行设备点检制能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修理设备的故障和劣化现象,避免因突发故障而影响产量、质量,增加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设备寿命的情况。
设备点检分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和专题点检三种:日常点检由操作工人负责,作为日常维护保养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日常维护保养进行:定期点检可以根据不同的设备,确定不同的点检周期,一般分为一周、半个月或一个月等;专题点检主要是检查精度。
设备点检必须首先由设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工人、维修人员一道,根据每一台设备的不同情况和要求制订点检标准书,再根据点检标准书制订点检卡片。
设备操作工人和维修人员要根据点检卡的要求进行点检。
设备点检卡的制订,必须简单、明了,判断的标准要明确,记录要简单(用符号表示),使操作工人和维修人员能够很快掌握。
一般是针对设备上影响产量、质量、成本、安全、环境以及不能正常运行的部位,作为点检的项目。
设备点检中发现的问题不同,解决途径也不同。
具体如下:①一般经简单调整、修理可以解决的,由操作工人自己解决。
②在点检中发现的难度较大的故障隐患,由专业维修人员及时排除。
③对维修工作量较大,暂不影响使用的设备故障隐患,经车间设章:喜备员鉴定,由车间维修组安排一保或二保计划,予以排除或上报设备动力部门协助解决。
设备管理部门要通过对设备各种点检和维修记录的分析,不断改进点检标准,完善点检卡片,并且应将能否正确、认真执行对设备的点检,作为操作工人、维修人员的考核内容之一。
设备点检要明确规定职责,凡是设备有异常情况,操作工人或维修人员定期点检、专题点检没有检查出的,由操作工人或维修人员负责;已点检出的,应由维修人员维修而没有及时维修的,应由维修人员负责。
设备点检制度
设备点检制度
设备点检制度是一种预防性的设备检查制度,通过早期发现设备的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来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从而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以下是一个设备点检制度的基本步骤:
1. 确定检查点:根据设备的结构、运行特性、对生产的影响程度以及常见故障点,确定设备的检查点。
2. 设定检查周期: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生产需要,合理设定设备的检查周期,确保对设备的定期检查。
3. 制定检查标准:制定具体的检查标准,如设备的外观、温度、振动、声音等方面的标准,以便对设备的状态进行评估。
4. 确定检查方法:根据检查点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检查方法,如目视检查、听觉检查、触觉检查等。
5. 记录检查结果:每次检查后,应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6. 分析检查结果:定期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设备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7. 制定维修计划:根据检查结果和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确保设备的维修及时、有效。
8. 实施维修:按照维修计划对设备进行维修,确保设备的性能得到恢复。
9. 反馈与改进:定期收集员工意见,对设备点检制度进行持续改进,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总之,设备点检制度是一种有效的设备管理方法,通过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隐患排除,可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有助于企业降低维修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益。
简述设备点检基本含义及其分类
设备点检基本含义及其分类一、设备点检的基本含义设备点检是一种预防性的设备检查方法,通过对设备关键部位进行定期、定点检查,及早发现设备的异常、隐患或故障先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或更换,以保证设备处于正常状态,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二、设备点检的分类1. 日常点检日常点检是设备点检中最基础的一种,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
其主要目的是检查设备的温度、声音、振动等基础状态,确保设备在正常范围内运行。
日常点检通常在设备运行前后进行,需要填写点检记录。
2. 周检周检是对设备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查,时间间隔为一周。
其目的是发现日常点检中未能发现的设备异常,并对设备的性能进行评估。
周检通常由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完成。
3. 半月检半月检是介于日常点检和周检之间的检查,时间间隔为半个月。
其主要目的是对设备的某些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检查,确保设备在中期内运行正常。
半月检通常由设备维修人员完成。
4. 月检月检是一种定期的全面检查,时间间隔为一个月。
月检的内容包括对设备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查、测量和调整,以及对设备的性能进行全面评估。
月检通常由专业的维修人员完成,需要填写详细的检查和维修记录。
5. 季度检季度检是时间间隔为一个季度的检查,是对设备的深度检查。
除了对设备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外,还需要对设备的磨损、老化等情况进行评估,并对设备的性能进行优化调整。
季度检通常由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或专家完成。
6. 年检年检是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深度的检查和维修,时间间隔为一年。
年检时,会对设备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的检查、测量和更换,确保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年检通常由专业的维修团队完成,需要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和记录。
设备的点检制度
设备的点检制度设备点检制度是指对企业内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有效的设备点检制度有助于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下面是一个设备点检制度的范例,总字数约____字。
一、设备点检的目的设备点检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故障和隐患,减少停工和维修时间,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生产效率。
二、设备点检的范围设备点检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电气设备、仪表设备等。
三、设备点检的周期和频率1. 设备点检周期设备点检周期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条件具体确定,一般分为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半年检和年检等。
不同的设备可以根据其重要性和使用频率确定点检周期。
2. 设备点检频率设备点检频率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使用情况具体确定。
常见的点检频率包括每天、每周、每月等。
如有需要,还可以根据设备的特殊情况增加或减少点检频率。
四、设备点检的内容设备点检的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各项基本信息以及检查设备各部位是否正常、运行是否稳定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点检内容可以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1. 设备基本信息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编号、安装位置、使用部门、使用状态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对设备进行正确的辨识和管理。
2. 设备外观检查设备外观检查主要包括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清洁、无明显的损坏和漏油、漏水等情况。
同时也要对设备的标识、警示标志等进行检查。
3. 设备运行状态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检查包括设备的启动、停止、运行中的声音、振动、温度、压力、流量等方面的检查。
根据设备的特点和要求,还可以包括设备操作界面的显示是否正常、设备运行参数的变化等检查内容。
4. 设备零部件检查设备零部件检查主要包括设备的传动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位的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各部位的润滑情况、密封情况、电缆连接情况等。
5. 设备安全检查设备安全检查包括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应急停机装置、电气设备的接地等方面的检查。
设备点检制度
设备点检制度
设备点检是由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进行的,每天每班对每台设备进行详细检查的工作,其目的是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和故障隐患,从而进行及时的维修,避免造成损失,并且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点检工作是对设备进行预防保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强制进行。
1、对于我队设备操作人员,点检的主要内容是按照《设
备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班前检查,其中既包括设备的启动前的静态检查,也包括设备启动后的动态检查。
具体点检项目和要求详见《操作规程》。
2、操作人员在接班后,首先清扫设备为卫生,开展设备
点检工作,未经点检的设备不得投入运行。
3、设备在进厂检修、故障处理后,操作人员在出车启动
前必须进行点检,尤其是修理时间较长的设备,必须认真点检。
4、点检工作的第一步是检查设备的运行记录,向上一班
询问设备运行情况,其次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在设备启动后还应认真进行动态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5、操作人员必须将检查结果填入《运行记录》,并及时把
存在的问题反应给班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6、凡不认真点检,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或未认真填写《运
行记录》,由我队进行批评教育,并在月底进行考核。
7、我队技术员每天要及时安排解决点检中发现的问题,
特别是要落实问题的处理情况和处理结果,必须处理的问题在未处理前,技术员有权制止设备运行。
8、管理人员在检查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下车配合,不
得停留在驾驶室中。
设备管理培训教程设备点检制
1. 编制检修模型 公司设备归口管理部门从全局利益出发,根据生产 要求和设备需要,统一设定各主要生产作业线设备的定 修模型(即全厂定修的周期、时间、负荷人数等计划值 的设定表)和定修计划(确定的日期和时间),设定过 程中应有生产计划部门的参与,
并得到他们的确认,这样做的目的,保证主要生产设备 能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既防止为追求产量 而拼设备,造成设备因欠修而提前磨损或发生事故,也 为防止因设备不按计划修理而打乱生产计划的执行。
③ 按点检周期可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具体见 下表)。
分类
点检方法
日常 点检
运转前后或运转 中,主要凭五感或 简单工器具来检查
定期 点检
运转前后或运转 中,凭五感及仪器 来检查
主要用解体或循环 维修的方法,或用 仪器、仪表测试的 方法
承担部门
操作、运 行、点检
专业点检 员
周期 由点检员设定 点检部位,周 期一般在一周 以内
油质检测——污染、粘度、红外油料分析等; 温度检测——点温、热图像等; ⑸ 设备的四保持 1) 保持设备的外观整洁; 2) 保持设备的结构完整性; 3) 保持设备的性能和精度; 4) 保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⑹ 设备的五层防护线 ① 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为第一层; ② 专业点检员的专业点检为第二层; ③ 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为第三层; ④ 设备技术诊断为第四层; ⑤ 设备维修为第五层。
2.编制检修计划 把所有生产作业线分为两大类,即它的停机对全厂 生产计划的完成有影响的称为主作业线,没有影响的称 为辅助作业线。同时按施工管理模式将检修分为日修、 定修、年修、抢修。定(年)修与全厂生产计划关系重 大,故定修计划是全厂生产计划的重要内容。
设备点检制培训资料
设备点检制培训资料1. 引言设备点检制是一种用于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预防设备故障的重要方法。
它通过定期检查设备的状态, 检测潜在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减少设备损坏和停机时间。
本文档将介绍设备点检制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点检方法和技巧。
2. 设备点检制的目的设备点检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前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故障和问题。
通过定期点检设备,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 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 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3. 设备点检制的基本原则设备点检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定期性:设备点检制应定期进行,以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 全面性:点检应覆盖设备的各个方面,包括机械部件、电气设备、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
- 系统性:点检应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方法进行,确保每个点检环节得到充分的关注。
- 有效性:点检应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避免形式主义和敷衍塞责。
4. 设备点检制的流程设备点检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4.1 制定点检计划在制定点检计划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工作特点和使用条件,确定点检的频率和内容。
可以根据设备使用手册或经验进行参考,并结合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出调整。
4.2 准备点检工具和设备在进行点检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点检工具和设备。
这些工具和设备应清洁、完好,并且在点检前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检验。
4.3 进行点检操作在进行点检时,应按照点检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逐项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位和功能。
可以使用检查表或点检记录表辅助进行点检,并及时记录点检结果。
4.4 分析点检结果在完成点检后,需要对点检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分析点检结果,可以了解设备的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和维护。
4.5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点检结果和分析,可以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这些改进建议可以包括更换易损件、优化维护计划、改进操作方法等。
设备点检及点检制培训
点检种类表
种类 对象 周期 目的
检查内容
点检 手段
所需 实 时间 施
部 门Βιβλιοθήκη 执行人日常 所有 点检 设备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不定量的运行管理,对分散 布置的设备比较合适。 3)计划检查: 采用检查修理法时必须作的一种设备检 查。 4)特殊性检查: 这是对特殊性要求的设备进行检查, 如继电保护整定和绝缘测定。 5)法定检查: 国家法规形式规定的检查,它包括性能 鉴定和法定试验,如压力容器。
2.2点检与传统设备检查的区别
2.5.3点检周期的确定
点检项目的周期确定,由操作、维修两方面根据经验 以及设备故障发生的状况等适当调整点检周期和时间。 已确定的点检周期还要根据实际记录进行修正。
2.5.4点检所需时间的确定
一般根据点检周期、点检项目和设备工作条件确定。
第三节: 设备点检制
1.设备点检制: 就是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这种体制, 点检人员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点检、操作、检修 三者之间,点检处于核心地位。点检人员是设备维修的责任者和 管理者。点检人员的任务是:
点检是一种管理方法,而传统的设备检查仅是一种检查 方法,两者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1)定人
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专职点检员的点检,它不是巡回检查, 而是固定点检区域的人员,做到定区、定人、定设备, 不轻易变动,人员一般是2—4人,不超过5人,负责 几十台到上百台设备,实行常白班工作制。点检员不 同于维护工人、检修工人,也不同于维护技术人员, 而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专门人员。
点检
1.3.4.1 对岗位点检员的具体要求
(1) 熟悉点检标准,根据点检标制定“周点检作业卡”,并且把点检结果记入此卡。
(2) 熟悉给油脂标准,并根据给油脂标准的分工原则制定“月润滑作业表”,并且把给油情况记入此表。
(3) 熟悉设备结构原理和工艺操作程序,作到正确使用,合理操作设备,具有主人翁责任感和自主管理的工作素质。 (4) 具有维护保养设备,检查设备的基本技能,包括正确紧固螺丝、合理加润滑油、简单调整更换、简单故障排除等。
(1)实行设备点检制度能使设备隐患和异常及时得到发现和解决,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了完好率和利用率。
(2)由于每项检查作业都有明确、量化的检测评定标准,既保证了每次检查和维护的质量,使突发性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又减少了事后抢修工作量,有利下增加生产和降低维修费用。
(1作制。点检员不同于维护工人、检修工人,也不同于维护技术人员,而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专门人员。
(2)确定检查设备故障点,明确设备的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使检验人员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设备点检。
(3)确定设备劣化量,把设备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结合起来,进行设备劣化的定量化管理,测定裂化速度,达到预知维修的目的,实现了现代设备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统一。
(5) 改进维修记录,对改进项目的维修记录。
(6) MTBF分析记录表,把设备发生的各种维修作业记录在MTBF(设备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分析记录表上,该表能使现场人员清楚地看到各设备、各部位所发生的故障频率。
(7) 设备台帐,这是设备一生的记录,从设备购进后,将历次事故和修理的内容记录下来并且保存。
本系统定义设备状态检查,可分为四类:机械设备日常巡检、电机电器日常巡检、压力设备定期点检、关键设备定期点检。
设备点检内容简介
设备点检内容简介一、什么是点检:就是把设备可能出现问题部位设定为若干个点,规定出正常或异常的标准;规定检查方法、周期;指定检查人员,并形成一套标准的规程体系,按规定检查、维修设备的作业方法叫点检。
通常指“五定”办法管理设备就是设备的点检。
1.定点:将一台(一组)设备按不同关键部位(点)进行检测“定点”。
2.定点后判断是否正常或异常要有标准“定标”。
3.定标后还要确定检测方法,测振或测温“定法”。
4.确定检测方法后还要定检测周期“定期”。
5.确定周期后还要定检测人员“定人”。
二、什么是点检制:设备点检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这“三性”达到最佳化,实现全员设备管理(TPM)的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制度。
点检制的特点:1.生产工人负责日常设备管理,这是推行点检制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检修工人也同时参与)。
2.有一支专业从事点检工作的点检员,按设备分区域进行管理(也可按不同专业:机械、电气、行车、仪表)。
这些专检员既从事点检实际作业又负责现场设备管理职能。
企业设备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点检站,不是靠企业设一名设备经理和机动处、设备科,而是靠专检站这样一支队伍对现场设备管理。
3.建立一套科学的点检基准、业务流程,合理的责权关系和推进工作的组织体制。
4.有比较完善的仪器、仪表、监测手段,办公条件。
5.推行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现代化基层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
专业点检人员要实行八项工作一贯负责制A.点检基准、标准的设定和调整。
B.点检作业的实施,包括技术诊断。
C.检修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D.备件资料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E.事故、故障的处理和管理。
F.检修的实施和管理(现场指导、验收)。
G.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和改善活动。
H.实践分析、总结提高。
由此可见,点检制也是建立在上述要点、特征和内容的一种设备管理制度。
三、“三位一体”的设备点检制(日检、专检、精检)1.点检对象:指设备管理对象就是现代化设备运行系统。
(单台、成套,包括各专业系统的综合性)2.点检工作的构成因素由精度、检查点和基准、点检计划、技术诊断、倾向管理方法等构成了点检工作的主要原因。
设备点检和巡检的区别
一、什么是设备点检制?所谓的点检制,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时加以修理调整,使设备保持其规定功能的设备管理方法。
二、点检的方法和内容1.设备点检的方法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者借助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2.设备点检的目的点检是车间设备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目的是通过点检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停机时间,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正常生产。
3.点检的八定内容(1)定人:确定对设备点检的人员。
(2)定点:明确设备故障点,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
(3)定量:对劣化倾向的定量化测定。
(4)定周期:不同设备、不同设备故障点,给出不同点检周期。
(5)定标准:给出每个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即判断标准。
(6)定点检计划表:点检计划表又称作业卡,指导点检员沿着规定的路线作业。
(7)定记录: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及倾向记录,都有固定的格式。
(8)定点检业务流程:明确点检作业和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
如急需处理的问题,要通知维修人员;不急处理的问题则记录在案,留待计划检查处理。
点检管理的要点是实行全员管理,专职点检员按区域分工管理。
点检员本身是一贯制管理者。
点检是按照一整套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进行的。
点检是动态的管理,它与维修相结合。
三、设备点检和巡检的区别1.检查范围和时间:点检主要是对设备的整体性能、关键部件和易损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为一个周期进行一次。
而巡检则是对设备进行日常巡视和检查,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是在1-2小时内进行一次。
2、检查方法和内容:点检的方法通常包括目视检查、手触检查、测量仪器检查等,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振动、温度、油压等方面,以及易损部位是否有磨损、变形、松动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设备点检制下一篇上一篇上传时间:2009-08-22 11:13 点击:538 支持一下8所谓的点检制,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周期、对点检定修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时加以修理调整,使设备保持其规定功能的设备管理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设备点检制不仅仅是一种检查方式,而且是一种制度和管理方法。
日本企业设备点检有一整套细致、标准的程序。
设备点检制的特点是:(1)定人。
设立设备操作者兼职的和专职的点检员。
(2)定点。
明确设备故障点,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
(3)定量。
对劣化倾向的定量化测定。
(4)定周期。
不同设备、不同设备故障点,给出不同点检周期。
(5)定标准。
给出每个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即判断标准。
(6)定点检计划表。
点检计划表又称作业卡,指导点检员沿着规定的路线作业。
(7)定记录。
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及倾向记录,都有固定的格式。
(8)定点检业务流程。
明确点检作业和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
如急需处理的问题,要通知维修人员,不急处理的问题则记录在案,留待计划检查处理。
点检管理的要点是:实行全员管理,专职点检员按区域分工管理。
点检员本身是一贯制管理者。
点检是按照一整套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进行的。
点检是动态的管理,它与维修相结合。
点检分类·日常点检. 点检员所进行的常规点巡检.·重点点检. 重要设备每周进行的重点项目的检查和调整,或发现异常时进行的重点检查.·简易诊断. 点检员用简易仪器进行设备运行状态量的测量,以及时重要设备进行的定期检测和趋势分析.·精密点检. 由专业巡检人员进行的设备检测和故障诊断,设备点检制的基本框架什么是设备巡检2010-02-07 14:58一、概念1、设备巡检是按设备的部位、内容进行的粗略巡视,为了“观察”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不定量的运行管理,对分散布置的设备比较合适。
2、什么是设备点检为了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的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3、设备日常巡检与设备定期点检的区别与联系:(1)设备巡检员是专职人员,主要负责某个生产工艺段的设备巡检。
他不同于维护人员、检修人员,也不同于维护技术人员,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专门人员。
设备巡检员是利用人的五官或简单的仪器工具,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查,在巡检过程中对照标准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和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为点检人员提供要检查设备故障点、部位、项目和内容,使点检人员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设备点检。
(2)设备定期点检主要是指设备维修人员,主要负责设备故障的修复,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根据设备巡检人员提供的信息,对有故障的设备进行详细地检查和修复。
在有些单位也叫保全工,(3)设备日常巡检和设备日常点检其实是一个岗位,主要负责巡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检查设备有无异常现象,为维修提供更好的依据,缩短维修时间,尽快恢复设备正常运行。
二、设备点检的分类按作业时间间隔和作业内容的不同,点检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二类。
1.日常点检作业周期在一个月以内的点检为日常点检或称日常检查。
日常点检的对象为在用的主要生产设备,由设备操作人员根据规定的标准,以感官为主借助便携式仪器,每日一次或数次对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技术状态检查和监视,了解设备在运行中的声音、动作、振动、温度、压力等是否正常,并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简单维护和调整,检查结果记入日常点检卡中。
日常点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设备异常,防患于未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日常点检的作业内容比较简单,作业时间也较短,一般可在设备运行中进行,所以对生产影响不大。
2.定期点检作业周期在一个月以上的点检为定期点检或称计划点检。
定期点检由设备维修人员和专业检查人员根据点检卡的要求,凭感官和专用检测工具,定期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和测定。
除包括日常点检的工作内容外,其检查作业主要是测定设备的劣化程度、精度和功能参数,查明设备异常的原因,记录下次检修时应消除的缺陷。
定期点检的主要目的是确认设备的缺陷和隐患,定期掌握设备的劣化状态,为进行精度调整和安排计划修理提供依据,使设备保持规定的性能。
设备定期点检的对象主要是重点生产设备,其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工作时间较长,一般需要停机进行。
所以必须与生产才划协调编制点检计划。
三、设备点检的主要环节设备点检的内容因设备种类和工作条件不同而差别较大,但各类设备的任何点检,都必须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1.确定检查点一般应将设备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列为检查点。
但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的确定与设备的结构、工作条件、生产工艺及设备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有很大关系。
检查点选择不当或数量过少,难以达到预定的目的;检查点过多,势必造成经济上不合理。
因此,必须全面考虑以上因素,合理确定检查点的部位和数量。
检查点一经确定,不应随意变更。
2.确定点检项目确定点检项目就是确定各检查点的作业内容,如温度、振动、噪声、泄漏、压力、磨损情况等。
确定检查项目时,除依据必要性外,还要考虑点检人员的技术水平检测工具的配套情况。
点检项目确定后,应将其规范化并登记在点检卡中。
3.制定点检判定标准根据设备制造厂家提供的技术要求和实践经验,制定出各检查项目的技木状态是否正常的判定标准。
判定标准要尽可能定量化,如磨损量、偏角、压力、油量等均应有确切的数量界限、以便于检测和判定。
制定的判定标准要附在检查项目表内。
4.确定点检周期点检周期应根据检查点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依照生产工艺特点和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并结合故障与磨损倾向、维修经验等来确定,切不可过长或过短。
点检周期过长,设备异常和劣化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失去了点检的意义;点检周期过短。
会加大检查工作量,增加费用支出。
点检周期的最后确定,需耍一个摸索试行的过程,一般可先拟定一个点检周期试行一段时间(如一年),再通过对试行期间的维修记录、故障和生产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点检周期。
5.确定点检方法和条件根据点检的目的和要求,规定各检查项目所采用的检查都应具体规定。
检查方法和作业条件确定后,就成为规范化的作业程序。
例如:是凭感官检查还是用检测仪器检查;是需要解体检查还是不解体检查;是停机检查还是不停机人员不得随意改动。
6.确定点检人员所有检查任务必须落实到人,也就是明确各类点检的执行入员。
日常点检工作一般应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因为他们天天与设备接触,对其性能和技术状况十分熟悉,易于及时发现问题、设备在运行中一旦出现故障征兆,能够尽快处理。
同时,也有利于推行设备全员管理。
定期点检由于工作内容复杂,作业量大,技术要求高,应由没备维修人员和专职点检人员负责,以保证检查的质量和效率。
确定点检人员时,要与一定形式的责任制度相结合,力求做到责任明确,要求具体,任务落实。
7.编制设备点检卡为了指导设备点检工作,需要将各检查点、检查项目、检查周期、检查方法、判定标准以及规定的记录符号等内容编制成规范的表格,作为点检人员进行检查作业的依据。
这种表格称为设备点检卡。
点检卡既是考查点检工作执行情况、统计设备维修资料、进行设备技术状态分析的原始记录,又是维修控制和管理中的重要技术文件。
编制点检卡时,文字和符号要力求准确具体,简明规范、以便于掌握和使用。
8.做好点检管理工作企业要建立健全各级点检管理组织机构,形成设备点检管理网络;制定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落实,奖罚分明;加强信息反馈和管理,定期汇总、整理各种点检记录,并按要求分类归档。
生产部门要做好日常巡检和点检的检查、考核和奖评工作,同时,还要着重解决和防止四个问题:①防止不到现场的谎检;②防止判断不准确的误检③防止已列入检查点的重要部位的漏检;④防止查出的问题总得不到解决的虚检。
;维修部门负责做好定期点检的检查、考核和奖评工作。
四、设备的日常点检工作要求1、日常点检工作的主要内容(1)设备点检——依靠五感(视、听、嗅、味、触)进行检查;(2)小修理——小零件的修理和更换;(3)紧固、调整——弹簧、皮带、螺栓、制动器及限位器等的紧固和调整;(4)清扫——隧道、地沟、工作台及各设备的非解体清扫;(5)给油脂——给油装置的补油和给油部位的加油;(6)排水——集汽包、储气罐等排水;(7)使用记录——点检内容及检查结果作记录。
2、点检的十大要素(点检项目)(1)压力——是否在要求范围内(不超压);(2)温度——是否在要求范围内(不超温);(3)流量——是否异常变化(忽高或忽低);(4)泄漏——无泄漏;(5)给脂状况——润滑良好;(6)异音——无异音;(7)振动——振动频率符合要求(无异常振动);(8)龟裂(折损)——无明显裂纹和损坏;(9)磨损——磨损量符合要求;(10)松弛——紧固件无松动、连接件无松弛。
五、设备的正确使用1、设备使用的“三好”、“四会”要求岗位操作工、岗位维修工做到的“三好”、“四会”“三好”是用好设备,管好设备,修好设备。
“四会”是会使用,会维护、会点检,会紧急处理故障。
2、使用设备的“六不准”规定不准拼设备,严禁超压、超速、超载、超温等超负荷运行;不准乱开、乱拆、乱割、乱焊;不准随意改动调整值、严禁取消安全装置;不准在无润滑状态下运行;不准考试不合格人员上岗操作及独立从事维护工作;不准无证人员操作及检修设备。
3、设备“四保持”的内容保持设备的外观整洁;保持设备的结构完整性;保持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保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4、设备环境管理的标准无垃圾、无积尘、无积水、无油垢;根据设备性能的要求和工作条件,分别设有放火、防爆、防冻、防漏、等措施,无易燃、易爆危险;规定安全走行路线,设置安全标记;各种设施和管道涂色鲜明,易于识别;场地平整,物品堆放整齐。
六、三级保养制度设备的三级保养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日常保养有的作为例行保养。
由于其具有三个等级的保养责任和内容,故称为三级保养。
三级保养一般连续按周期完成。
它是设备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有效保养制度之一。
“三级”保养的划分(1)日常保养:设备的日常保养由操作者负责,班前班后由操作工人认真检查。
擦拭设备各处或注油保养,设备经常保持润滑、清洁。
班中设备发生故障,要及时排除,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2)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辅助按计划对设备进行的定期维护。
其内容为:对设备进行局部拆卸、检查、清洗;疏通油路,更换不合格的毡垫、密封;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位,电气部分由维修电工负责。
设备运转六百小时,要进行一次一级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