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

合集下载

秋瑾生平简介

秋瑾生平简介

秋瑾生平简介想知道鉴湖女侠的故事吗?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秋瑾生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

秋瑾生平简介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卯时生于福建厦门,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璇卿,号旦吾,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人物生平秋瑾出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

秋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

在很小的时候就写下这样的诗句:“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莫重男儿薄女儿,始信英雄亦有雌。

”她从小不仅仰慕英雄豪杰,而且还立志要做巾帼英雄那样的人。

1904年,她只身东渡日本求学。

在日本,秋瑾积极地投入了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斗争。

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后,她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

秋瑾还联络当时留日的女同学,组织“共爱会”,自己任会长。

清政府勾结日本政府,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压迫留日学生,秋瑾愤然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

1906年,她由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

她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设立革命机关,并主持《中国女报》,第一个提出创建“妇人协会”的主张,为近代妇女解放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1906年,秋瑾返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

大通学堂原为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是光复会训练干部、组织群众的革命据点。

在大通学堂,秋瑾为了进一步训练革命力量,成立了“体育会”,招纳会党群众和革命青年,进行军事操练,并积极联络浙江各地会党,组成“光复军”,推举徐锡麟为首领,秋瑾任协领,积极地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

1907年5月,徐锡麟准备在安庆起义,秋瑾在浙江等地响应。

但徐锡麟起义计划泄露。

7月6日,徐锡麟仓促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庆发动起义,由于准备不足,起义很快失败,徐锡麟也被捕牺牲了。

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同志们劝她暂避一时,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坚决留在大通学堂与前来包围的清军作殊死战斗。

秋瑾的形象在满江红中的表现与意义

秋瑾的形象在满江红中的表现与意义

秋瑾的形象在满江红中的表现与意义秋瑾的形象在《满江红》中的表现与意义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革命家,她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满江红》是一首歌曲,通过歌词的描绘,展现了秋瑾飒爽英姿,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对民族解放的执着追求。

本文将探讨秋瑾在《满江红》中的形象表现与意义。

一、秋瑾的形象表现1. 刚毅坚定:秋瑾作为一位女性革命家,具备勇毅的品质。

歌词中的“她握紧了拳头”、“她砸碎了镜子”等片段,展示了秋瑾拥有坚定的意志和与时代抗争的决心。

2. 细腻温婉:秋瑾不仅有着坚毅的一面,还具备温婉细腻的特点。

歌词中的“她握满了花朵”、“她眼中有我,眼中有国”等描述,透露出秋瑾对人民的爱与关怀。

3. 推动社会变革:秋瑾不满于封建社会的压迫和剥削,积极参与了辛亥革命,为推翻满清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歌词中的“她只手撕破了长城”、“她梦爬上巅峰,梦到了蓝天”等描绘,展现了秋瑾的奋发图强和对社会变革的追求。

二、秋瑾形象在《满江红》中的意义1. 唤醒历史记忆:秋瑾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她是中国近代史上女性解放运动的代表之一。

通过歌曲《满江红》中对秋瑾形象的描绘,可以唤起人们对这位杰出女性的记忆,让她的事迹得以重现和传承。

2. 塑造革命典范:秋瑾作为一位积极参与革命运动的革命家,她的形象成为人们追求革命精神的楷模。

《满江红》通过突出秋瑾的形象,使她成为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 引发思考与反思:通过对秋瑾形象的描绘,《满江红》将人们的思维引向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

秋瑾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众多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女性,她的形象激励着人们对历史的深思与反思,进而思考今日的社会环境与发展。

四、结语通过对秋瑾的形象在《满江红》中的表现与意义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她作为一位女性革命家,不仅以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勇气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同时也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秋瑾

秋瑾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鉴湖女侠、革命党人——秋瑾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

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中文名:秋瑾别名:秋闺瑾(原名),鉴湖女侠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出生日期:1875年11月8日逝世日期:1907年7月15日职业:革命家毕业院校:青山实践女校主要成就:创办《中国女报》策划皖浙起义祖籍:浙江绍兴就义之地:浙江绍兴轩亭口参加组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丈夫:王廷钧子女:儿子王沅德,女儿王灿芝目录人物概述人物介绍投身革命从容就义后人评价生平年表生年新考秋瑾诗选月梅(其一)梅(其二)读书口号望乡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鹧鸪天赤壁怀古去常德州中感赋秋海棠杜鹃花残菊红毛刀歌满江红(小住京华)如此江山翠楼怨剑歌泛东海歌对酒宝刀歌(1907)题芝龛记满江红(肮脏尘寰)菊秋瑾精神纪念舞剧《秋瑾》基本信息剧情介绍编创演职人员影视剧《秋瑾》1、1984年版电视剧《秋瑾》2、1983年版电影《秋瑾》3、1953年版电影《秋瑾》2011年电影《竞雄女侠·秋瑾》越剧《秋瑾》1959年越剧《秋瑾》1995年越剧电视剧《秋瑾》秋瑾与婆家双峰秋瑾故居秋瑾墓在线观看人物概述人物介绍投身革命从容就义后人评价生平年表生年新考秋瑾诗选月梅(其一)梅(其二)读书口号望乡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鹧鸪天赤壁怀古去常德州中感赋秋海棠赋柳杜鹃花残菊红毛刀歌满江红(小住京华)如此江山翠楼怨剑歌泛东海歌对酒宝刀歌(1907)题芝龛记满江红(肮脏尘寰)菊秋瑾精神纪念舞剧《秋瑾》基本信息剧情介绍编创演职人员影视剧《秋瑾》1、1984年版电视剧《秋瑾》2、1983年版电影《秋瑾》3、1953年版电影《秋瑾》2011年电影《竞雄女侠·秋瑾》越剧《秋瑾》1959年越剧《秋瑾》1995年越剧电视剧《秋瑾》秋瑾与婆家双峰秋瑾故居秋瑾墓在线观看展开编辑本段人物概述秋家自曾祖起世代为官。

秋瑾朗诵稿件原文

秋瑾朗诵稿件原文

秋瑾朗诵稿件原文
(实用版)
目录
一、秋瑾简介
二、秋瑾的朗诵稿件
三、秋瑾朗诵稿件的意义
正文
一、秋瑾简介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鉴湖女侠,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杰出的妇女解放运动领袖,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代表,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她为我国民主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被誉为“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

二、秋瑾的朗诵稿件
秋瑾的朗诵稿件原文如下:
“风雨巴山遗恨远,
至今人念鉴湖侠。

鉴湖女侠秋瑾,
千秋万代名永传。


这篇稿件既表达了对秋瑾的敬仰和怀念,也展现了她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情操。

三、秋瑾朗诵稿件的意义
秋瑾的朗诵稿件,不仅仅是对她个人的赞美和怀念,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操。

它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

同时,它也表达了对秋瑾等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秋瑾的朗诵稿件,是对革命先烈的一种纪念,也是对后人的一种激励。

秋瑾

秋瑾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号竞雄,华夏杰出女先烈,别署鉴湖女侠。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积极投身革命。

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

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生平主要事迹:1、光绪三十年五月在上海创办《白话报》,倡导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揭露清政府的腐败。

2、三十一年冬,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3、三十三年初,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以大通学堂为立足点,往返沪杭,运动军学两界,同时又到金华、处州等地,联络龙华会、双龙会、平阳党等会党组织。

研究整顿光复会组织办法,草拟光复会军制,撰写了《普告同胞檄》、《光复军起义檄》等文告;对聚集在大通学堂的革命志士和会党头目进行军事训练。

是年夏,将浙江光复会员与会党群众组成光复军,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字为序,编为八军,推徐锡麟为统领,自任协领,约定安徽、浙江同时举义。

六月初四在绍兴大通学堂被捕。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仅写了“秋风秋雨愁煞人”7个大字以对。

7月15日凌晨,秋瑾就义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

遗骸几经迁葬,后建墓于杭州西泠桥侧。

秋瑾诗选:秋瑾一生留下许多著作,包括120多首诗,38首词。

她以天下为己任,大义凛然,气势豪迈,文词朗丽高亢,音节嘹亮。

1、《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

2、《梅》: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琼楼傍古岑。

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福贵负初心。

3、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寻知音。

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

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4、如此江山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

知己难逢,年光似瞬,双鬓飘零如许。

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

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

曰:“归也”,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毒!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秋瑾的生平与事迹

秋瑾的生平与事迹

秋瑾的生平与事迹秋瑾(1875年-1907年),字叔微,江苏无锡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革命家。

她勇敢地参与了中国晚清时期的革命运动,为争取民主与平等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将以时间线的方式,介绍秋瑾的生平及其重要事迹。

1. 秋瑾的早年生活(1875年-1896年)秋瑾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官宦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官员,家境并不富裕。

她从小聪慧好学,对社会的不公与贫困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

尤其是在她上学的时候,她亲眼目睹了中国农民在封建制度下的苦难生活,这使得她对社会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秋瑾的革命启蒙(1896年-1898年)1896年,秋瑾从无锡教会学校毕业后,她被派往日本留学。

在东京,她接触了许多进步思想,受到了思想启蒙。

她开始关注国家的政治状况,了解到中国正处于国家衰落和西方列强侵略的危机之中。

这让她意识到,为了挽救国家,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3. 秋瑾的反清起义(1898年-1900年)1898年,秋瑾回到中国后,积极参与了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

她组织并参与了许多示威游行,呼吁政府进行改革。

然而,由于清政府的反动和封建势力的阻挠,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秋瑾的家人也因参与运动被清政府逮捕,并遭受压迫。

4. 秋瑾的崛起与逝世(1901年-1907年)尽管戊戌变法失败,但秋瑾没有放弃她的信念。

她积极投身于革命组织,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核心成员。

她利用自己的人脉和知识,为革命运动筹款,组织和宣传。

她也连续出版了许多揭示清政府罪行的文章,引起了不少人民的关注。

1907年,秋瑾因被叛徒出卖,遭到清政府的逮捕。

她经受了长时间的拷打和折磨,最终不幸牺牲,壮烈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史上的烈士。

5. 秋瑾的遗志与影响秋瑾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意志和勇气激励着后来的革命者,成为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先驱。

她的牺牲与付出也使人们对民主和平等的追求更加坚定。

总结:秋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革命家,她不畏艰险,为了争取中国的民主与平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秋瑾百年前的女权先驱

秋瑾百年前的女权先驱

秋瑾百年前的女权先驱秋瑾,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也是百年前的女权运动的先驱者。

她的故事被广为人知,她勇敢的精神和为妇女权益而奋斗的事迹永远激励着后人。

本文将以秋瑾百年前的女权先驱为话题,向读者深入介绍秋瑾的背景、她为女权运动所做的贡献以及她对当代女性的影响。

一、秋瑾的背景秋瑾生于19世纪末,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官宦家庭。

然而,秋瑾在年幼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思想。

她极其渴望获得教育的机会,但是当时的社会对女性的教育非常有限。

正是这种不公平对待激发了她对女权运动的兴趣和支持。

二、秋瑾与女权运动秋瑾进入北洋女师范学校后,与其他女学生一起开始了对女性地位的思考。

她们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旨在争取女性的平等权益。

秋瑾本人也积极参与示威活动,呼吁废除妇女不平等的传统观念和法律制度。

秋瑾的勇敢行为很快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她通过出版物和演讲等方式,将女权主张传播给更多人。

她不仅呼吁政府改变对妇女的歧视政策,还鼓励其他女性加入到这场运动中。

秋瑾的努力和她对平等的坚持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机会和尊重。

三、秋瑾对当代女性的影响秋瑾的奋斗为中国的妇女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对当代女性的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精神鼓舞了无数勇敢的女性,激励她们为自己的权益而奋斗。

在当代社会,女性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这部分归功于百年前秋瑾等先驱者的努力。

她们为女性争取了平等的教育和工作机会,推动了女性在社会和职场中的地位。

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的认同,都与秋瑾的努力息息相关。

四、结语秋瑾百年前的女权先驱,她的奋斗和牺牲为妇女争取了应有的权益。

正是由于她的努力,现代女性才能享有更多的自由和平等。

回顾历史,我们应该对秋瑾这位出类拔萃的女性时代先驱表示敬意,并借鉴她的精神,继续为妇女权益的提升而努力。

毫无疑问,秋瑾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继续追求平等、正义和自由的价值观。

秋瑾

秋瑾

秋瑾图片
秋瑾手迹
经典名句
• • • • • • • • 芸芸众生,谁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浊酒难销忧国泪, 救时应仗出群才。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一腔热血勤珍重,死去犹能化碧涛 。 休言女子非英物, 夜夜龙泉壁上鸣。 无限伤心家国恨, 长歌慷慨莫徘徊。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
纪念场所
• 绍兴大通学堂
纪念场所
• 绍兴风雨亭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 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 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 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 回首肠堪断!
活动年谱
• 1906年 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愤而回国。先在绍 1906年 兴女学堂代课。萍浏醴起义发生后,她与同盟会会员杨卓林、胡瑛、 宁调元等谋在长江流域各省响应,并担任浙江方面的发动工作,即浙 皖起义。 • 1907年 1月14日,在上海创刊《中国女报》。 1907年 以大通学堂为据点,继续派人到浙省各处联络会党,自己则 往来杭、沪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 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 瑾。 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 一切劝告,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 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鉴湖女侠秋瑾
莫言女子非英物 始信英雄亦有雌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907) 秋瑾(1875 1907)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 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 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 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 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 的先驱。

秋瑾的牺牲与对革命的影响

秋瑾的牺牲与对革命的影响

秋瑾的牺牲与对革命的影响秋瑾(1875年-1907年),清末革命烈士,她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秋瑾的牺牲不仅在于她个人的生命,更在于她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以及影响力,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一、秋瑾的背景与早年经历秋瑾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知名学者,培养了她对知识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早年间,秋瑾观察到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国家的衰落,决定投身于革命运动。

二、秋瑾与女学堂为了教育女性和唤醒女性的觉醒意识,秋瑾创办了女学堂。

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为中国女性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女学堂不仅教授基础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女性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意识形态。

三、秋瑾的受难与牺牲秋瑾积极参与了中国同盟会的革命活动,她参加了护国战争,并担任了重要的职务。

然而,秋瑾最终被清朝政府逮捕,遭受着非人的酷刑。

尽管面临死刑的威胁,秋瑾依然坚守信念,不屈不挠,最终壮烈牺牲。

四、秋瑾牺牲的意义秋瑾的牺牲对革命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她的牺牲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运动中,壮大了革命的力量。

同时,秋瑾的牺牲也成为了革命者的榜样,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坚定了他们的信心和意志。

五、秋瑾对革命的影响秋瑾不仅在她的生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影响力也延续到了她牺牲后。

她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于民主革命的事业。

秋瑾的牺牲与她的理念相互交织,使她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的一颗明星。

六、秋瑾的遗产秋瑾的遗产不仅体现在她的事迹和影响力上,她的牺牲也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在她的鼓舞下,革命者们更加团结起来,积极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变革。

秋瑾对于中国现代历史的影响无可磨灭,她注定成为一位永不熄灭的革命先驱。

总结:秋瑾的牺牲与对革命的影响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她通过坚定的信念、积极的革命活动和对女性教育的重视,在中国民主革命蓬勃发展的历程中永远占据着一席之地。

秋瑾的事迹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民主、自由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秋瑾 诗词

秋瑾 诗词

秋瑾诗词一、秋瑾简介1.1 秋瑾的背景1.2 秋瑾的生平1.3 秋瑾的诗词创作二、秋瑾的诗词风格2.1 继承传统,弘扬民族精神2.2 爱国情怀与社会现实相结合2.3 表达女性独立、坚强的意蕴三、秋瑾的代表作品赏析3.1 《武装起义》3.2 《劝妻》3.3 《秋思》3.4 《代儿女们》四、秋瑾的诗词影响力4.1 为近代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4.2 影响后人的诗词创作4.3 秋瑾诗词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五、总结5.1 秋瑾诗词的独特价值5.2 秋瑾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5.3 秋瑾诗词的当代价值一、秋瑾简介1.1 秋瑾的背景秋瑾,清末民初女革命家,字青娥,号秋瑾。

187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是宁波士绅家庭的千金。

秋瑾的父亲秋庆章是当地的知名商人,家境富裕。

由于家庭背景,秋瑾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具备了扎实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交能力。

1.2 秋瑾的生平秋瑾自幼聪明机智,对社会不平等和女性地位的不公感到愤慨。

她参与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女学堂的创办,并积极倡导女子教育。

秋瑾意识到改变社会需要推翻封建统治,她积极参与了辛亥革命,成为了革命党的重要组织者和骨干成员。

1.3 秋瑾的诗词创作秋瑾除了在革命事业上的杰出贡献外,她还以其出色的诗词才华闻名。

秋瑾的诗承袭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反映了她对民族独立和女性解放的思考和表达。

秋瑾的诗词风格独特,表达了她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关怀和追求。

二、秋瑾的诗词风格2.1 继承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秋瑾的诗承袭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优良传统,她深情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家园的思念。

秋瑾的诗词中常常出现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通过对美景的描绘,她表达了对国家的美好祝愿和对民族的自豪感。

2.2 爱国情怀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秋瑾的诗词中融入了她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不公平现象的愤慨。

她以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追求,表达了对国家苦难和人民疾苦的关怀。

秋瑾的诗词中常常出现民族精神的表达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秋瑾

秋瑾

苦 八 将 年 侬 风 强 味 派 徒 作 思 蛾 眉 , 浙 。 楚 , 破 终 拭 。 残 如 花 开 遍 , 秋 佳 节 。 华 , 歌 容 黄 中 京 面 秋 下 是 住 满 江 红 篱 又 小 四 为 早
洒 去 日本为我国学士荟萃之场, 日本为我国学士荟萃之场,其中 必多豪杰,吾意欲往该处一游。 必多豪杰,吾意欲往该处一游。 觅 知 音 不 秋瑾决心步章太炎、邹容、陈天华等志 秋瑾决心步章太炎、邹容、 士的后尘,忍痛抛下一双子女, 士的后尘,忍痛抛下一双子女,东渡日 本留学。 本留学。 碧 涛 犹 能 化
东 风 吹 绿 上 阶 除
欲望家乡何处似 乱峰深里翠如烟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廷钧纳 (1900), 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 ,随 资为户部主事, 即因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 即因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 家乡荷叶。 家乡荷叶。 光绪二十九年, 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 复职,秋瑾携儿女一同前往。 复职,秋瑾携儿女一同前往。 此时,秋瑾目睹侵略者之野蛮暴 此时, 义愤难已, 行,义愤难已,置身北京城之断壁 残垣,忧心填膺, 残垣,忧心填膺,决心投身革命事 业。 不过,在此期间,秋瑾同一位颇负文名且思想进步的 不过,在此期间,
并义结金兰,通过吴芝瑛, 妇女吴芝瑛为邻 ,并义结金兰,通过吴芝瑛,秋瑾经 常看到当时出版的一些新书新报,接触到一些新思想, 常看到当时出版的一些新书新报,接触到一些新思想, 眼界不断扩大,思想境界不断提高。 眼界不断扩大,思想境界不断提高。
莽 英 红 雄 尘 青 何 衫 处 湿 ! 当 觅 磨 知 音 折 。 我 识 谁 热 。 路 襟 人 肝 胆 , 末 胸 因 生 , 男 儿 烈 ! , 男 儿 列 未 屑 ! 子 不 平 比 得 殊 算 却 不 俗 心 身

秋瑾

秋瑾

人轻视、不得施展抱负的忿忿不平,表现她狭 义满胸怀、肝胆过于男子的气概。
二、忧心祖国危亡

表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忧心国家民族前途, 渴望戎装杀敌与难酬报国壮志的爱国情怀,是 秋瑾前期诗歌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整个前期 诗歌中思想性最强的部分。
杞人忧
幽燕烽火几时收, 闻道中洋战未休。 漆室空怀忧国恨, 难将巾帼易兜鍪(dōu móu)。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
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 位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史书将相列传
十葬秋瑾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
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 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 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 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 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 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 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 通学堂被捕。7月15日,从容就 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被捕后 没有一句供词,只留下一纸, 上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 字。
后期创作

“责任上肩头”的女 国民意识,国破山河 在的民族忧患感,使 秋瑾的人格气质中喷 射出英风豪气。于是, 在她的后期诗文中, 表现的是刀光剑影、 金戈铁马等杀敌雪耻、 复兴中华、力挽乾坤、 气贯长虹的悲壮诗篇。



她这一时期的诗词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鼓吹革命,号召人们起来抗敌救国; 二是宣传用武力推翻清朝统治; 三是继续宣扬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权。 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奋力拯救祖国危亡的革 命英雄主义,是她后期作品中响遏行云的最强音。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宣扬妇女解放,主张男女平权。

秋瑾在去日前就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不满。她从来不甘心 做低人一等的女子,不甘心居于男子之后,认为女子一样能 掌管国家大事。因此对于封建的礼教,她藐视,她憎恨,从 不屈服。她希望妇女能和男子平等,为此她多次在诗歌中表 示女子有着超男子的智慧与勇力,英雄中也有女子。从事革 命后,她更加努力宣传妇女解放,而且把争取妇女解放和革 命救国事业联系起来,号召妇女起来,肩负起救国的重任。

秋瑾崇尚女权的民主斗士

秋瑾崇尚女权的民主斗士

秋瑾崇尚女权的民主斗士秋瑾,清末女性革命家,以其崇尚女权的民主理念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而闻名于世。

她致力于推动女性地位的提升,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秋瑾的背景与早年经历秋瑾于1875年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一个书香门第。

自幼聪慧好学,对于社会现实的不公与女性被剥夺的权益深感不平。

她受到家庭的熏陶和启发,培养了追求平等与公正的思想。

二、女权主张与教育事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妇女地位低下,受尽种种歧视和压迫。

秋瑾提倡妇女独立、平等和自主权,她主张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给女性,帮助她们增加知识,提高自我认知。

秋瑾积极参与妇女教育的推广工作,为女性开设学校,向妇女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她们的自强自立意识。

三、参与革命运动秋瑾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看到了不平等与不公正的现象,而这与她一贯坚持的平等理念背道而驰。

于是,她投身于时代的革命洪流中,加入了兴中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与一众民主志士并肩抗争,呼吁平等和民主。

四、抗击外敌与殉国牺牲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国家危难之际,秋瑾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外敌的斗争中。

她积极组织募捐、宣传抗敌,成为抗战中的旗帜人物。

然而,不幸的是,她遭到清朝当局的监视与迫害,最终被捕入狱。

1907年,她在狱中不屈不挠,被处以极刑,并壮烈牺牲。

秋瑾的去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哀悼,她的壮举给后世留下了崇高的精神遗产。

五、对后世的影响秋瑾的思想影响深远,她通过教育和思想的启蒙,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唤起了女性们的自尊和自信。

她对革命事业和女性解放的无私奉献,为后人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

她的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激励着妇女们奋发向上,为争取平等和自由做出贡献。

六、结语秋瑾是中国女权运动史上的重要人物,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崇尚女权和民主的理念。

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继续为平等和公正的社会而努力。

回顾秋瑾的一生,她是中国历史中一位令人钦佩的民主斗士。

秋瑾

秋瑾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华夏杰出女先烈,民族英雄。

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市)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

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璇卿,号旦吾,留学日本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

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女权。

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

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代表作品《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秋女烈士遗稿》、《秋瑾集》。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镇神冲王廷钧为妻。

1896年,秋与王结婚。

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

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

1897年6月生下儿子王沅yu án德。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

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

次年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女)。

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

1904年夏,她在丈夫王廷钧的支持下,冲破封建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日语讲习所,继入青山实践女校。

并在横滨加入了冯自由等组织的三合会。

在日本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光绪三十一年,秋瑾归国。

春夏间,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

徐锡麟、秋瑾先后加入光复会后,国内革命形势有了迅速的发展。

光绪三十一年七月,秋瑾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

不久,任教于浔溪女校。

同年秋冬间,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

秋瑾最著名的十首诗

秋瑾最著名的十首诗

秋瑾最著名的十首诗1、《对酒》清·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2、《满江红(小住京华)》清·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3、《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清·秋瑾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4、《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清·秋瑾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

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5、《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清·秋瑾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6、《残菊》清·秋瑾岭梅开后晓风寒,几度添衣怕倚栏。

残菊犹能傲霜雪,休将白眼向人看。

7、《秋海棠》清·秋瑾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

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8、《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清·秋瑾潼潼水势向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

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

9、《赋柳》清·秋瑾独向东风舞楚腰,为谁颦恨为谁娇?灞陵桥畔销魂处,临水傍堤万万条。

10、《杜鹃花·杜鹃花发杜》清·秋瑾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

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

秋瑾的家庭与个人生活

秋瑾的家庭与个人生活

秋瑾的家庭与个人生活秋瑾,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女性革命家之一,她的家庭与个人生活是我们探究她事业背后支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家庭背景、婚姻和子女、对家庭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1. 家庭背景秋瑾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她的父亲是湖南长沙人,母亲则是来自福建。

尽管秋瑾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她在家庭中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父亲秉承着先进的思想,鼓励女儿接受教育,并努力培养她的才智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家庭教育为秋瑾后来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婚姻和子女秋瑾在18岁时与郭嵩焘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婚后不久,秋瑾就积极投身到民主革命运动中,对她的家庭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由于秋瑾经常外出参与革命活动,她的丈夫郭嵩焘负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支持妻子的事业并尽力维系家庭的稳定和支持。

3. 对家庭的影响秋瑾的革命事业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使得她的家庭成为了革命的坚实后方。

秋瑾在政治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通过她的努力,她开始了解并关注妇女权益,积极参与和倡导妇女教育和解放。

她对于家庭的牵挂并没有阻碍她为妇女事业奋斗的步伐,相反地,她的家庭成为了她坚持事业的精神支柱。

4. 个人生活尽管秋瑾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她的个人生活却并不顺遂。

她所热爱的事业带给她忧愁和痛苦,她屡屡被捕入狱,经历了数次困境。

这些挫折和磨难使得她的个人生活备受打击,但她从未放弃。

她的坚持和牺牲精神为后来的革命家树立了榜样。

综上所述,秋瑾的家庭和个人生活在她的革命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她的家庭背景为她的成长和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婚姻和子女的存在使得她对革命事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责任感。

虽然她的事业给她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冲击,但家庭也成为了她持之以恒的动力。

秋瑾的个人生活也经历了艰辛和打击,但她从未屈服,一直坚持战斗,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秋瑾的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

秋瑾的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

秋瑾的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秋瑾,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革命家之一,她的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为她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以简洁美观、通顺流畅的语句,逐一展开秋瑾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

一、家庭背景秋瑾出生于清朝末年的福建省福州市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她的父亲秋鸿翊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进士出身的知识分子,曾任官府要职,他的儿子秋震亦是秋瑾的同父異母弟弟。

秋瑾的父亲对教育非常重视,给予了她很好的启蒙教育,使她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对国家社会的深刻认识。

二、早年经历在家庭的影响下,秋瑾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她从幼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思想,自小尝试着写诗作文,展示了对文学艺术的兴趣与天赋。

然而,秋瑾的早年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她年幼时,她的母亲因病去世,这使得父亲对于女儿的教育更加用心良苦。

秋瑾坚强的性格和对知识的渴望使她在逆境中迅速成长。

秋瑾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给了她独立思考和勇敢追求自由的精神。

这样的精神使她在成年之后选择了投身革命事业,并成为了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总结秋瑾的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奠定了她成为革命家的根基。

她的父亲为她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培养了她卓越的才情。

而早年的逆境锻炼了她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秋瑾所展现出来的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精神,对中国女性解放和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也让人们对于女性力量和妇女解放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了解秋瑾的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我们更能够理解她为什么选择了革命道路,并且对她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秋瑾的故事告诉我们,扎根于家庭的培养和早年的经历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石,也是塑造个性与事业的关键因素。

秋谨

秋谨


日本之旅
PS:瑾逃情往日本留学,金(金逸之)
遽失瑾,始顿悟爱瑾已深,乃抛却 一切,赴日寻瑾,两人共堕爱河。 及后,瑾发现金乃满州贵族后裔, 内心痛苦万分,后终毅然舍弃,回 国革命。
场进 故 主 秋 士 塔 故 所行 居 持 瑾 朱 山 居 。反 成 绍 留 赓 , 坐 清为兴学故原北 革她大日宅系朝 命联通本之明南 的络学归一代, 主会堂国部大背 要党时后分学依 , 。
日本之旅
1904年,秋瑾丈夫 与另一女子闹出不 寻常关系,瑾忍无 可忍,婚姻破裂。 于是她抛家离子, “束轻便之行装, 出幽密之闺房,乘 快乐之汽船,吸自 由之空气”东渡日 本留学。

日本之旅

7月冲破封建家庭束缚,自费留学日本。在东京入 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常参加 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 命救国和男女平权道理。在此期间,曾与陈撷芬发 起共爱会,作为开展妇女运动的团体;和刘道一、 王时泽等十人结为秘密会,以秋瑾最终打破了桎梏 在身上的封建枷锁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并 创办《白话报》,“鉴湖女侠秋瑾”署名,发表 《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 章,宣传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权。
秋瑾英雄事迹

1904年秋瑾参加冯自由在横滨组织的三合会, 受封为“白纸扇”。1905年归国后,由徐锡 麟介绍参加光复会。1907年1月14日,在上 海创刊《中国女报》。号召女界为“醒狮之 前驱”,“文明之先导”。7月6日,徐锡麟 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 瑾。7月10日,她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 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毅 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秋瑾被捕。7 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简介_秋瑾的诗文集

秋瑾简介_秋瑾的诗文集

秋瑾简介_秋瑾的诗文集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

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的诗文集代表作品:《对酒》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秋瑾。

其古诗全文如下: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翻译】毫不吝惜千金为了买一把宝刀,用珍贵的貂皮大衣去换酒喝也能引以为豪。

满腔热血应该珍惜重视,让它洒出去后还能化作碧血波涛。

《读书口号》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秋瑾。

其古诗全文如下:东风吹绿上阶除,花院箫疏夜月虚。

侬也痴心成脉望,画楼长蠹等身书。

《望乡》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秋瑾。

其古诗全文如下:白云斜挂蔚蓝天,独自登临一怅然。

欲望家乡何处似?乱峰深里翠如烟。

《赤壁怀古》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秋瑾。

其古诗全文如下:潼潼水势向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

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

《去常德州中感赋》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秋瑾。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出江城百感生,论交谁可并汪伦?多情不若堤边柳,犹是依依远送人。

《秋海棠》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秋瑾。

其古诗全文如下: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

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赋柳》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秋瑾。

其古诗全文如下:独向东风舞楚腰,为谁颦恨为谁娇。

灞陵桥畔销魂处,临水傍堤万万条。

《杜鹃花》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秋瑾。

其古诗全文如下: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

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

《残菊》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秋瑾。

其古诗全文如下:岭梅开候晓风寒,几度添衣怕倚栏。

著名诗人秋瑾人物简介

著名诗人秋瑾人物简介
秋瑾诗歌的技巧
• 秋瑾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 秋瑾的诗歌注重音韵的和谐,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秋瑾诗歌的影响和地位
秋瑾诗歌的影响
• 秋瑾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辛亥革命时 期的重要文学遗产 • 秋瑾的诗歌激励了无数革命志士,为推翻清朝统治做出 了巨大贡献
秋瑾诗歌的地位
秋瑾在辛亥革命中的活动与贡献
秋瑾在辛亥革命中的活动
•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秋瑾积极参与革命活动,组 织浙江光复军 • 秋瑾带领浙江光复军攻克绍兴,为推翻清朝统治做出了 巨大贡献
秋瑾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
• 秋瑾的英勇斗争,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秋瑾的诗歌、文章等作品,为辛亥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理 论支持
秋瑾的诗歌遗产
• 秋瑾的诗歌作品被后人传颂,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 秋瑾的诗歌精神,激励着后人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奋 斗
秋瑾的书法遗产
• 秋瑾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诗书双 绝” • 秋瑾的书法精神,成为了后人学习、传承的重要财富
秋瑾对后世女性解放与革命事业的影响
秋瑾对后世女性解放的影响
秋瑾与女性解放运动的关系
秋瑾积极参与女性解放运动
• 秋瑾回国后,积极参加女性解放运动,为女性的平等权利而奋斗 • 秋瑾创办女子学校,提倡女性教育,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秋瑾在女性解放运动中的贡献
• 秋瑾的诗歌、文章等作品,为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 秋瑾的组织、领导才能,为女性解放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秋瑾被誉为“诗界女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 秋瑾的诗歌作品被后人传颂,成为永恒的经典
03
秋瑾的思想观念与女性解放运动
秋瑾的女性观念及其时代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瑾第一节抱“匡济艰危”之志秋瑾,原名秋闺瑾,小名玉姑,字璿卿,号竞雄、旦吾、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省山阴县(今绍兴市)人。

清光绪元年十月十一日(1875 年11月8 日)生于福建闽县。

祖父秋嘉禾多年仕宦福建,父秋寿南同治年举人,母单氏出身浙江省萧山城内望族。

秋瑾在福建度过童年时代。

她曾在祖父官衙耳闻目睹外国侵略分子的飞扬跋扈,深以为忧地对母亲说:“这样下去,中国人要成为他们的奴隶了。

”②从幼年起,秋瑾与兄秋誉章在家读书,由父母课督。

她读书用功,天资聪颖,除读四书五经外,还广泛涉猎各种诗词、小说、史书,对一些描述古代游侠,特别是女杰的作品,怀有浓厚兴趣。

光绪十六年(1890),秋瑾由闽返浙,居绍兴城内和畅堂,除继续读书外,又向其萧山外婆家表兄弟单老四习武艺。

光绪二十年(1894)夏,秋寿南任职湖南湘潭县厘金局,一家随往。

经媒人说合,父母作主,秋瑾于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五日(1896 年5 月17 日),嫁湘潭城内大富商王黻臣之子王子芳(字廷钧)为妻。

王子芳为不学无术的纨袴子,秋瑾对这桩婚事本极不愿,婚后夫妻感情淡漠,秋瑾抑郁不欢,激起对封建纲常之痛恨。

戊戌变法失败后,王子芳入赀为工部主事(后迁户部郎中),赴京任职,秋瑾同往。

在北京,秋瑾闻见官场种种污秽,十分愤慨,曾写《黄金台怀古》讥讽之:“蓟州城筑燕王台,招士以财亦可哀!多少贤才成底事,黄金便可广招徕?”①不久,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秋瑾与王子芳匆忙离京返湘避难。

其时秋瑾以强烈的忧国心情,写了《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

”①她后来回顾说:“吾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

”②光绪二十七年九月(1901 年11 月),王子芳赴京复职,秋瑾也重到京华。

但不久其父在湖南桂阳知州任上病逝,秋瑾又返湘居丧。

其母、兄则在湘潭城内赁屋开设“和济钱庄”,但开张不到一年便本金亏尽,被迫关闭。

不久,其母、兄等皆离湘回浙。

秋瑾在夫家更感寂寞苦闷。

②上海右文社本,印于1915 年,章太炎曾有手校本;浙江图书馆本刊于1919 年,其中《齐物论释》重定本、《太炎文录补编》、《菿汉微言》3 种,为右文社本所无。

①秋高:《秋瑾遗事》。

①《秋瑾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第58 页。

②同上书,第60 页。

③《致王时泽书》,《秋瑾集》,第47 页。

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秋瑾携女儿王灿芝,再次赴京,与王子芳一同生活。

这时,秋瑾结识了与王子芳同在户部任职的廉泉之妻吴芝瑛。

吴氏是当时著名的“桐城派”学者吴汝纶之侄女,思想开通,精于书法、诗词,比秋瑾年长7 岁。

二人结识后感情日笃,几乎“无一日不相见”③。

至次年正月,即立盟结拜为姊妹。

此外,秋瑾还结识了绍兴同乡陶大钧之妾陶荻子,以及其夫在京师大学堂执教的日本人服部繁子等人。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国内很快传播,大批中国青年出国留学,前往日本留学者尤多。

秋瑾在吴芝瑛、陶荻子等处,常看到一些宣传革命和救国的新书报,眼界为之大开,忧国之情更趋强烈,便更加不安于过碌碌无为的生活。

她表示:“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①乃决心摆脱依附丈夫生活的地位,出国留学。

王子芳极力反对,竟窃走秋瑾自筹用作留学费用的珠宝财物,以阻其行,引起秋瑾极大反感,从此夫妻反目成仇。

秋瑾另筹学费,脱下红装,丢掉女子裹脚布和三寸弓鞋,换上全副男装,直至牺牲,终未再穿清朝礼服。

从准备出国留学遭丈夫阻止这件事,使秋瑾认识到,女子“革命当自家庭始”的道理②。

①吴芝瑛致徐寄尘书,《民主报》1912 年7 月2 日。

②徐自华:《鉴湖女侠秋君墓表》,《秋瑾集》,第188 页。

第二节东渡日本,参加反清革命光绪三十年五月(1904 年6 月),秋瑾离国赴日。

她先在东京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的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经半年刻苦努力,至年底结业。

在此期间,一度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旋因对校方在教学方法、生活管理上不满而退出。

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秋瑾在这半年间还积极参加留日学生各项活动。

她广泛结交进步留学生和革命志士,与周树人、陶成章、宋教仁、王时泽、何香凝、冯自由等都有较多往来。

她把志在反清革命的青年引为同志;对浮薄轻佻、吃喝玩乐者深恶痛绝;对那些顽固透顶、借留学为升官发财途径的人,更“自始至终口诛笔伐,面对面地展开斗争”③。

她积极发起或参加各种革命团体,开展革命和妇女解放活动,其中包括与留日女生陈撷芬等人一起,对拒俄运动时留日女生成立的“共爱会”进行改组,改名“实行共爱会”,举陈撷芬为会长,秋瑾为“招待”,欲办成一个团结全国妇女的团体,引导妇女们参加社会活动,争取妇女解放。

这是秋瑾从事妇女解放运动的最初实践活动之一。

秋瑾还与人组织“天足会”,提倡妇女放脚①。

又曾发动留日女生,开展反对纳妾的斗争。

她自己则写信回国,请其兄作代表,与王子芳家“开谈判离婚”②。

这些均表现了秋瑾敢于向当时统治中国的封建礼教大胆挑战的勇气。

这年秋,冯自由、梁慕光奉孙中山之命,在日本横滨成立秘密反清团体“三合会”,作为“交通内地秘密会党之导线”③。

秋瑾得讯后,即与王时泽、刘道一、仇亮、刘复权等共10 人,一同加入此会。

秋瑾被封为“白扇”(俗称军师),刘道一被封为“草鞋”(俗称将军),刘复权被封为“洪棍”,是为“洪门三及第”④。

加入横滨三合会,是秋瑾日后广泛结交秘密会党的开始。

在参加上述各项活动同时或稍后,秋瑾还积极与人创办“演说练习会”。

在该会所订十三条简章的第五条中,规定“会中当附属一普通语研究会,凡演说皆用普通语”,这是中国近代最早正式提出并实行推广普通话的组织之一。

演说练习会每月开会演说一次,秋瑾尽管浙江口音很重,但努力学习用普通话进行演说。

这个组织在留学生的进步青年和革命青年中,有很好的声誉,如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宋教仁曾亲自向秋瑾提出加入该会的要求⑤。

演说练习会提倡演说技巧,把演说作为革命斗争的一种武器,用以使无钱订报或没有文化的人能了解革命的道理,同情和参加革命斗争。

因此,创办演说练习会是秋瑾投入民主革命的组织活动的正式开始。

③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秋瑾集》,第189~190 页。

①王时泽:《回忆秋瑾》,《辛亥革命回忆录》第4 册,中华书局1962 年版,第227 页。

②周建人:《回忆鲁迅》。

③《致秋誉章书》,《秋瑾集》,第39 页。

④冯自由:《朱少穆事略》,《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1981 年版,第182 页。

⑤王时泽:《回忆秋瑾》,《辛亥革命回忆录》第4 册,第225 页。

在参与创办演说练习会同时,秋瑾还积极参与创办《中国白话报》。

该报附设在留学生会馆内,光绪三十年八月十五日(1904 年9 月24 日)创刊(月刊),内容包括论说、教育、历史、实业、地理、时评等十几个项目,全用白话文,它实是一种宣传反清革命的刊物,从目前所能见到的第一至三期内容看,充满了激烈反满的言论。

秋瑾以“鉴湖女侠秋瑾”署名,在第一期上发表《演说的好处》,大力宣传用演说“开化人的知识,感动人的心思”①,并尖锐揭露了清朝官场种种腐朽不堪的丑事。

在第二期上,秋瑾发表了《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揭示当时中国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种种事实,大声疾呼提倡男女平等。

在第三期上,她发表了《警告我同胞》,针对中日两国军人截然不同的社会地位,发出强烈感叹。

在日语讲习所毕业后,秋瑾又报名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

乘学校放假,她决定回国探亲和续筹留学费用。

实践女校托她顺便在国内招收师范、工艺两科女生留日。

动身回国前夕,遇到刚在浙江各地联络秘密会党,并参与在沪创立光复会的陶成章。

陶成章向秋瑾详细介绍了浙江各地秘密会党的情况,并为之写了介绍信,给当时在国内的光复会领导人蔡元培和徐锡麟。

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秋瑾回到上海。

她先在上海爱国女校找到蔡元培,然后去南京,运动资本家辛某之子辛汉,无结果,乃返绍兴走访徐锡麟。

四月,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从此秋瑾全身心地投入民主革命事业。

五月,秋瑾由绍兴到沪,准备再去日本。

陶成章这时正在上海,把秋瑾介绍给在沪的浙江处州会党头目丁■、吕熊祥等人,这是秋瑾与浙江秘密会党有正式联系之始。

六月,秋瑾第二次到达日本。

七月五日(8 月5 日),到青山实践女校注册,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她在此只读了1 个学期,修读了9 门功课,每周上课达33 课时,另加6 课时自修课。

秋瑾以顽强刻苦精神,坚持学习,还在课外坚持体育锻炼,又学会了制作炸药之法。

这年七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八月,秋瑾经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宣誓加入同盟会,随即被指定为同盟会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

十月,日本政府应清廷要求,发布《关于准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当时中国报刊一般称之为《取缔规则》),剥夺留日中国学生言论、集会、结社、通信的自由权利。

日本有的报纸且发表文章,恶意诋毁中国留学生为“乌合之众”、“放纵卑劣”。

中国留学生停课抗议《取缔规则》,陈天华且以蹈海自尽抗议日本报纸的诋毁。

秋瑾与宋教仁、胡瑛等力主全体停学回国,另一些留日生则认为这样做不妥。

两派激烈争辩,最后由于中国留学生的激烈抗议,《取缔规则》没有实行,多数留学生仍留下学习,秋瑾则与易本羲等人于十一月底离日,十二月回到上海。

这时,秋瑾的情绪已平静下来,她写信给留在日本的王时泽说:“诸君诚能忍辱以成其学者,则辱也甚暂,而不辱其常矣。

”承认留日学习也可救国。

她在信中还切望“诸君之无忘国耻”,表示自己归国以后“亦当尽力筹划,以期光复旧物,与君相见于中原。

成败虽未可知,然苟留此未死之余生,则吾志不敢一日息也”②。

回上海不久,秋瑾首先积极参与创设“中国公学”,用以安置反对《取缔规则》而回国的学生。

不久,经同盟会员褚辅成介绍,于光绪三十二年二月(1906 年3 月)到浙江湖州南浔镇,执教于浔溪女校,任日文、理科、卫生等课。

在浔溪执教期间,秋瑾积极向师生宣传男女平等、兴办女学和民主革命。

在她影响下,该校主教务的徐自华及其妹徐双韵和学生吴珉(以后改名惠秋)等都参加了光复会和同盟会,成为秋瑾的莫逆之交和革命同志。

第三节创《中国女报》,宣传男女平等秋瑾在浔溪女校执教两月后,因该校校董金子羽散布流言蜚语,乃愤而辞职赴沪。

同年夏,她赴浙东一次,“阴求死士,得吕东升诸人”①。

八月间,与光复会员尹锐志、陈伯平、张剑崖、姚勇忱在上海虹口北四川路祥庆里,以锐进学社之名联络浙江和长江各地会党,并在此试制炸药以备起义之用。

有一次试制炸药不慎爆炸,“伯平伤目,瑾伤手”①,幸伤势很轻,不久即康复。

①宋教仁:《我之历史》,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下册,中华书局1981 年版,第510 页。

②《秋瑾集》,第3 页。

与此同时,秋瑾为了向广大妇女宣传男女平等,组织妇女斗争,积极筹创《中国女报》杂志。

她原拟集股万元,“租座房子,置个机器,印报编书,请撰述、编辑、执事各员,象象样样、长长久久的办一办”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