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精彩片断集锦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精彩片断集锦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精彩片断集锦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五年级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薛城张丽娜1、情境铺垫。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解决航模放飞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认识了分数,你们想不想去看一下他们的发明创造作品(出示情境图,组织观看)2、读懂图意。

看懂了吗?谁来说一说图的意思?(结合学生的回答,解读活动衣架与移动书签,体会发明创造)3、提出问题。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说师板书l 平均每个活动衣架用多少米木条?l 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将护栏问题转化为周长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要知道需要多长的护栏,必须知道什么,即让学生明白只要知道每个花坛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

2、探究如何得到花坛一周的长度,初步感知周长。

出示探究提示:l 指一指、画一画。

利用学具(花坛模型图片)找出不同形状的花坛一周的长度。

l 量一量,算一算。

量出这些花坛的边长,算出他们一周的长度是多少?你是怎样测量和计算的?l 想一想,说一说。

你能说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l 探究时先独立思考并尝试,不会的可小组商量。

2、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1.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体会转化思想。

思考并回答:课件出示l 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需要先求什么?为什么?l 这个问题表面上是求钱的问题,实质上是求什么的问题?2.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体会多样化与优化。

出示探究要求:(1)怎样求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方法)为什么?(周长的意义)(2)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3)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设计意图:探究指导明确方向,所有问题一次性放给学生,为学生探究提供时间与空间)3、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1、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完成第一次转化。

问:1号蟹池是什么形状的?要求它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谁的面积?使学生明确:表面上是求1号蟹池的面积,实际上是求三角形的面积。

2、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完成第二次转化。

问:回想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进行研究。

数学课堂精彩瞬间分享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讲解

数学课堂精彩瞬间分享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讲解

数学课堂精彩瞬间分享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讲解数学课堂精彩瞬间分享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常常被学生们视为枯燥乏味的学科之一。

然而,当老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创造出精彩瞬间的数学课堂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便会被激发起来。

下面,我们将分享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几个精选讲解的案例,希望能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启发,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案例一:数轴与有关数的比较在这个教案中,教师通过使用数轴的形式,帮助学生们掌握数的比较。

首先,教师以实际生活中的温度变化为例,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数轴上不同点的位置,判断最低温度、最高温度以及温差。

然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们结合数轴上的位置,比较不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数轴的使用,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案例二:拓展数的认识——负数在四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引入负数的概念是一个较为难点的内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负数,这个教案中使用了趣味的游戏形式。

教师首先让学生们知道温度计上有正数和负数的刻度,并解释了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接下来,教师设计了一个负数“比小鸟”的游戏,学生们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将小鸟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这个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帮助学生们巩固了负数的概念和运用。

案例三:面积的测量与计算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面积的测量与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在这个教案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们理解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和计算面积。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们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让他们按照指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接着,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究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将结果呈现给全班。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既巩固了面积的测量方法,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四:图形的对称性图形的对称性是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个教案中,教师通过使用拼贴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认识图形的对称性以及如何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断赏析

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断赏析

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断赏析第一篇: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断赏析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断赏析好文共享 2009-09-09 08:10:01 阅读62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今年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之余浏览了一些名家名师的精彩教学片断,现摘几则与大家分享。

“圆的周长”片断赏析“圆的周长”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第十一册教学内容,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目标是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初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情感目标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片断一:开始上课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谈,老师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大家还记得吗?”“整数”、“小数”、“自然数”、“分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继续说:“你能说出一个小数吗?”学生举例:“0.3”、“5.2”……老师接着说:“你能说出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吗?”有的学生说:“我知道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老师问道:“还有哪些同学对π有一些了解,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生1:“π也就是圆周率。

”生2:“祖冲之研究了圆周率。

”生3:“圆周率是3.1415926……。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老师适时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史: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的很多数学家都在研究它。

公元480年,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充之就计算出π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把π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第一个人,直到一千多年后,欧洲人才求出来。

祖充之在数学上的伟大贡献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1959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三枚宇宙火箭,第一次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把其中一个。

定名为“祖充之山”,由此可见,祖充之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

1946年,人们开始用计算机计算圆周率,试图把它算出来或发现它的规律,算到了620位,但是没有获得成功。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

我的教学故事——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及反思教学片段一课堂不精彩,人生不精彩。

课堂教学精彩了,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成了享受人生的过程。

怎样使课堂精彩起来,怎样使我们的教学变成享受人生的过程?希望这组数学教学片段能给大家以有益的启迪。

精彩的课堂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

师生不再按“计划课堂的程序机械被动的模仿,而是在多维互动的交往活动中“共同创造和分享新知识、新思维、新发现、新体验。

我的《找规律》,让学生设计出了“庆“六一”儿童节的舞台设计,结果,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被学校采纳。

这样的成功,这样的喜悦,孩子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老师自然也从中体验到了育人的喜悦。

这样令人陶醉的课堂,怎能不是精彩的课堂?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呵护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情感的课堂。

过分、片面地注重知识的教学,反而不利于知识的学习,情感是知识学习的催化剂。

赋予知识以情感,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也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

教学片段二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反思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片段三教师出示数学课本第39页例1场景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出已知条件与问题,整理成下题。

)李叔叔正在看一本书,看了两天。

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师:你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列出算式吗?(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做。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反馈交流。

)生1: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我是这样算的:234-66-34=168-34=134(页)师:谁能解释一下吗?生2: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先用这本书的总页数减去昨天看了的66页,等于168页,再用168页减去今天看了的34页,就求出还剩134页没有看。

巧妙设计 成就精彩课堂——《找规律》教学片断与赏析

巧妙设计 成就精彩课堂——《找规律》教学片断与赏析

巧妙设计成就精彩课堂——《找规律》教学片断与赏析最近,笔者有幸听了教研室冒金彬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冒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把这节课的教学片段整理如下:【片段一】游戏活动,亲近规律课伊始,冒老师就和学生玩了两个游戏:1.拍手游戏。

教师拍三下、四下、三下、四下,学生接着拍。

2.比比谁的记性好。

冒老师出示了两组数:162536496481.123412341234,指定男生、女生分别记其中一组。

几秒钟后,提问:谁记住了?结果女生赢了,下面一阵唏嘘声。

象吗?从左起第好吗?④列举:单数盆是蓝花,双数盆是红花,15是单数,所以是蓝花。

⑤计算:15÷2:7 (1)根据学生的回答,冒老师一一进行肯定赞赏,并将算式板书至黑板,帮助学生重点理解算式。

师:算式中的“2”是哪来的,表示什么?生:将一盆蓝花和一盆红花看成一组,一组有2盆。

师:“7”又表示什么意思?生:“7”表示有这样的7组。

师:余下的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生:多了1盆。

生:是7组多了1盆。

师:那它是第几组的第几盆呢?生:第8组的第1盆。

根据学生回答,冒老师及时板书单位“组”和“盆”。

师:刚才,同学们用画图、列举和计算的策略都算到了第15盆花的颜色,这些都是解决这道题目的好方法。

【赏析】这一过程中,冒老师并不急于呈现最佳算法,而是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自己寻求解决策略。

学生通过思考,想出了画图、列举和计算等多种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有的策略不成熟、较烦琐,但冒老师一一肯定了学生的思维成果。

其间,学生和同伴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有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另外,冒老师又将列式计算的策略作为重点,和学生一起分析了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生:((冒老师挖掘到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如在记忆卡片的游戏结束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规律的事,又如在庆祝国庆的环境布置中找规律,再如练习中文电脑输字、排队报数、算算生肖等,无一不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精彩片段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精彩片段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精彩片段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圆的认识》教学片断
(一、)立足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体验圆之美、数学之美
情景1:(课起始阶段)(出示:圆。


师:认识吗?
生:圆。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球是圆的。

生:想到了一个封闭图形。

生:十五的月亮是圆的。

生:画圆要用到圆规。

师:一个“圆”字让大家浮想联翩,张老师这里拍下了一些生活中的情景,看看大家能不能从这些情景中找到圆?
(屏幕呈现旭日东升、皓月悬空、星球的陨石坑、信号塔发射的电磁波等。


师:从这些现象当中能找到圆吗?你有什么感受?
生:圆就在我们身边。

生:我们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圆形的。

生:圆是非常美的图形。

师:是啊!刚才我从大家的眼神中也读懂每位同学都有这种美的感受。

西方哲学家曾经称圆是最美丽的图形。

【评析:直截了当的导入,让学生先说说对圆的认识,悄然走进了学生的认知世界。

的展示让学生加深了对圆的认识。

这样的认识是真实、生动的。

让学生观看“旭日东升”等自然现象后谈谈感受,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多种感官,刺激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圆就在身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描写数学课堂精彩场面

描写数学课堂精彩场面

描写数学课堂精彩场面
数学课堂的精彩场面是令人纷纷拍案叫绝的。

老师站在讲台上,娓娓道来,讲解着数学的奥秘。

他的语言流畅优美,脸上洋溢着激情,让人仿佛置身于数学的海洋中。

突然,老师拿起一本魔术书,打开一道数学题。

他眼神锐利,手指迅速地在黑板上写下一系列数字和符号。

同学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心跳加快,充满了期待。

接着,老师开始解题。

他犹如一位高手施展法术,手指轻轻一点,黑板上的数字竟然开始自行运算,慢慢浮现出答案。

同学们惊叹不已,纷纷发出喝彩声。

然后,老师请一个同学上来,让他解答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

同学们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着他。

那位同学思考片刻,然后开始解题。

他的思维敏捷,步步为营,看似轻松地将复杂的问题一一解开。

同学们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对他的聪明才智表示赞赏。

最后,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难题,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

同学们忙着动笔计算,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解题思路,争分夺秒地寻找答案。

他们对数学充满了热情,紧张而又兴奋地投入到解题的过程中。

数学课堂的精彩场面,充满了挑战和成就感。

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走上了探索数学的无尽之路。

形学习的精彩瞬间小学数学形专项练习课堂实录

形学习的精彩瞬间小学数学形专项练习课堂实录

形学习的精彩瞬间小学数学形专项练习课堂实录形学习的精彩瞬间 - 小学数学形专项练习课堂实录进入小学数学课堂,你会看到一群可爱而活力四溢的孩子们,他们面对着一道道数学题目,集中精力,积极思考。

在这个小学数学形专项练习课堂上,学生们迸发出了许多令人称赞的精彩瞬间。

第一节课是关于平面图形的学习。

老师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用实际的物品认识平面图形。

学生小明举起他手中的纸箱,笑着说:“老师,这个是长方形。

”他用手指向那个纸箱,展示了一个完美的长方形。

其他学生也积极举起物品,展示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平面图形。

通过实物的展示,学生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不同的平面图形。

接着,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形状组合的练习。

学生们分成小组,拿出纸板和剪刀,展开学习。

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充满热情地讨论着,互相帮助和鼓励。

他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巩固了对各种形状的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第二节课是关于体积的学习。

老师通过实例介绍了不同形状的容器,引出了体积的概念。

学生们认真聆听,随后进行了一道道体积计算的练习题。

他们抓住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思考,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

在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展示自己的答案。

他们分享了各种求体积的方法和技巧,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氛围。

随后,老师组织了一个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

每组同学都拿到了一个透明的长方体容器和一些小球。

他们被要求将小球倒入容器中,并测量容器中小球的体积。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进行实验,用直观的方法感知体积的变化。

他们互相竞争,争取找到最准确的测量方法,体验到了实践中数学的乐趣。

最后一节课是关于三维图形的学习。

老师讲解了各种常见的三维图形,并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学生们跃跃欲试,争着上台展示自己绘制的三维模型。

通过让学生们动手实践,他们深入理解了不同三维图形的特点和属性。

他们激发出的创造力和学习的热情让整个课堂都洋溢着活力。

这堂数学形专项练习课堂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精彩瞬间。

最新小学数学案例《体积和体积单位》精彩教学片段

最新小学数学案例《体积和体积单位》精彩教学片段

小学数学案例《体积和体积单位》精彩教学片段小学数学案例《体积和体积单位》精彩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实录一、认识体积1. 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过。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 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两个玻璃杯中盛有同样多的水,取两块大小不同的鹅卵石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让学生看会浮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所占领空间的大小。

3. 揭示体积。

同学们请大家用手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摸并说感觉。

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觉?生1:手在抽屉里活动起来不方便了。

生2:手要从书包缝里才干放进去。

师:这是为什么?生3: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

师: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生4: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师出示课本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学生回答后,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通过实验观察、实物比较,理解体积的意义,并会举例说出生活中一些长方体体积的含义。

(2)、通过自学、直观教具演示和模型观察,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及体积单位大小清晰的表象。

(3)、通过比较、练习,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小学数学公开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评析执教:龙岩市新罗区凤凰小学 董秋銮点评:龙岩市新罗区西安小学 马红红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依赖摹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三年级数学:教学片段

三年级数学:教学片段

三年级数学:教学片段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假设求解【六年制三年级】题目:小麦斯家有一些苹果和桔子,苹果的个数是桔子的3倍,爷爷和奶奶每天各吃一个苹果,小麦斯每天吃一个桔子,若干天后苹果还剩下8个而桔子刚好吃完,原来苹果有多少个?这题初看无从下手,但我们可以用假设法依照已知条件来进行推算:因为苹果的个数是桔子的3倍,所以我们可以假设每天各吃3个苹果、1个桔子,在若干天后两种水果正好吃完。

而现在爷爷和奶奶每天各吃一个苹果,也就是每天吃2个,比假设时少吃3—2=1(个),结果若干天后苹果还剩下8个而桔子刚好吃完。

所以用8÷1=8(天)可以求到吃的天数,用8×2+8=24(个)就能求到原来苹果的个数。

自我探索:、三(5)班的白粉笔是彩色粉笔的6倍,每天用去3盒白粉笔和1盒彩色粉笔,当彩色粉笔刚好用完时白粉笔还剩下12盒,原来白粉笔有多少盒?2、小亮家苹果的个数是桔子的5倍,每天吃3个苹果和1个桔子,当苹果还剩下8个时桔子全部吃完时,原来苹果有多少个?奇怪的年龄【六年制三年级】动手剪一剪【六年制三年级】[题目:将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纸,剪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这4个小正方形周长之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方法一:将这个正方形沿水平方向剪一刀,这时分成的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就比原来大正方形的周长增加2个边长;再沿竖直方向剪一刀,又增加2个边长,一共增加2×2=4边长,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24×4=96(厘米)。

方法二:将这个正方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剪一刀,这时大正方形就变成了4个小正方形。

这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2×4=8小边长,这8个小边长相当于4个大边,所以这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24×4=96.方法三:还是将这个正方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剪一刀,这时分成的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8个小边长,每个小边长为24÷2=12(厘米),所以一共增加了12×8=96(厘米)。

数学课堂教学片段及反思-最新文档

数学课堂教学片段及反思-最新文档

数学课堂教学片段及反思托尔斯泰曾说:胜利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片断一:一年级的数学公开课,出示一幅图:1盏红灯、2盏绿灯、3盏黄灯、4盏红灯、后面的灯被一辆汽车挡住了,问学生有什么好的方法能知道后面是几盏什么灯。

一位坐在教室后面的高个子男生,把手举得老高,教师叫了其他几位同学回答是5盏绿灯后,都给予表扬、肯定。

后面的那个男生都快急死了,快要跑到老师面前了,老师肯定认为他成绩不太好。

一直就没有让他回答,可是那么多人听课,没办法就让他说了。

教师以为,正确答案说过这么多次了,就让你再说一次也无妨,可那位男生却说:“最佳的方法是赶快把汽车开走……”全班一阵大笑,教师的脸都红了,很不高兴地说声:“坐下。

”一节课下来,那位男生委屈地低着头,再也没有举手。

我们设想:男生的想法不对吗?难道不应该肯定吗?这是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你抑制了他的兴趣的发展,学习的发展,这会影响他整个的个性发展,甚至是一辈子。

我认为,老师是在“犯罪”啊!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做主,自己去研究、发现、探索……这就是上课的兴趣所在,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剧烈。

片断二:二年级数学课,出示一幅图:一个老船夫撑着一只船,船上载有30只鸭和30只鹅,问老船夫的年龄有多大?学生小组学习,讨论研究,气氛很活跃,一致得出结论:30+30=60岁。

教师不动声色,甚至还表扬一些同学,老船夫的年龄在60岁左右,同学们的估算能力很强。

学生再讨论,再研究。

有的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说如果船上2只鸭和2只鹅,难道老船夫的年龄就是2+2=4岁吗?显然是很神怪的。

学生经过探索一致得出结论:船夫的年龄与鸭、鹅的只数是没有关系的,教师相机总结: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一定要考虑整合信息,筛选信息,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解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篇一: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案例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

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

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

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

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

最好怎么办呢?(生??)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

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

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

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

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

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

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

“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

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

小学数学教案讲授片段

小学数学教案讲授片段

小学数学教案讲授片段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大于、小于、等于)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2. 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正确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或数字图案卡片;
2. 比较大小练习题;
3. 小组讨论过程所需的小组活动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或数字图案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数字大小,引导学生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二、授课:
1. 讲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通过实物或数字图案让学生理解这三个概念的意义;
2. 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及其对应英文表达的强调和讲解。

三、练习:
1. 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较大小的练习,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数字或数字图案,用符号表示大于、小于、等于的关系;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总结: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大于、小于、等于?
2. 如何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五、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后,带回家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六、拓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如利用游戏或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内容,加
深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巩固和延伸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
应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

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

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我的教学故事——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及反思教学片段一课堂不精彩,人生不精彩。

课堂教学精彩了,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成了享受人生的过程。

怎样使课堂精彩起来,怎样使我们的教学变成享受人生的过程?希望这组数学教学片段能给大家以有益的启迪。

精彩的课堂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

师生不再按“计划课堂的程序机械被动的模仿,而是在多维互动的交往活动中“共同创造和分享新知识、新思维、新发现、新体验。

我的《找规律》,让学生设计出了“庆“六一”儿童节的舞台设计,结果,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被学校采纳。

这样的成功,这样的喜悦,孩子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老师自然也从中体验到了育人的喜悦。

这样令人陶醉的课堂,怎能不是精彩的课堂?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呵护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情感的课堂。

过分、片面地注重知识的教学,反而不利于知识的学习,情感是知识学习的催化剂。

赋予知识以情感,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也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

教学片段二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反思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片段三教师出示数学课本第39页例1场景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出已知条件与问题,整理成下题。

)李叔叔正在看一本书,看了两天。

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师:你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列出算式吗?(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做。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反馈交流。

灵动数学小课堂: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实例

灵动数学小课堂: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实例

灵动数学小课堂: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实例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可好玩啦!就像一个充满惊喜的魔法屋。

有一次上课,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好多彩色的小方块。

老师说:“今天我们来玩搭积木的游戏。

”我们都可兴奋了。

老师让我们用小方块搭出不同的形状,然后数一数用了多少个小方块。

我们有的搭了高高的塔,有的搭了长长的火车。

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数数和加法。

比如说我搭了一个两层的小楼,第一层用了三个小方块,第二层用了两个小方块,那一共就是3+2=5 个小方块。

这个游戏可有意思啦,一点也不像平时那么枯燥地做数学题。

还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果园。

果园里有好多苹果树,老师说:“一棵苹果树上有五个苹果,现在有三棵苹果树,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我们马上就想到了乘法,3×5=15。

然后老师又让我们扮演小猴子去果园里摘苹果,看看摘了几个后还剩下几个。

这样我们又学会了减法。

这个果园游戏让我们觉得数学就像在玩一样。

我们还玩过数字接力游戏呢。

老师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字,第二个同学要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然后传给下一个同学。

大家都紧张又兴奋地等着自己的turn。

如果哪个小组答错了,就得重新开始。

这个游戏让我们对数字的运算更加熟练了。

有一回,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熊买蛋糕的故事。

小熊想买一个大蛋糕,蛋糕店的老板说这个蛋糕要十块钱。

小熊只有六块钱,那它还差多少钱呢?我们就一起帮小熊算,10-6=4,小熊还差四块钱。

然后老师又问我们,如果小熊想办法赚到了四块钱,那它现在一共有多少钱呢?我们又赶紧算,6+4=10。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学会了怎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我们的数学小课堂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呢。

比如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动物的形状,然后说说用了哪些图形,有几个。

还有数字谜语游戏,老师出一个谜语,让我们猜出是哪个数字。

每次上数学课,我们都充满了期待,不知道老师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玩的游戏。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片段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片段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片段(一)平均数吴: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吴: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生:好。

吴: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

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

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招儿。

听懂了吗?(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

另一对也写了“吴正队”)吴 :吴正是什么意思?生:因为您的课讲得特别好,我们用您的名字,一定能赢。

吴:行行行。

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吴: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吴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吴正队”: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

“胜利队”服不服气?“胜利队”:不服气!吴:为什么?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吴: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吴: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吴正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吴:现在胜利者是“吴正队”,可以吗?生:不可以。

(这时,吴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吴: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吴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胜利队:欢迎!吴:现在把吴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生:140个。

吴: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吴:为什么?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吴:哦,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还用总数这个统计量来比较,显然不公平,那么,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比出两个队总体的拍球水平呢?(学生开始思考,相互交流。

)(终于有一个声音出现了: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可以先求平均数。

小学数学10分钟片段教学

小学数学10分钟片段教学

小学数学10分钟片段教学
题目:小学生学习二位数组的基础知识
一、引入
1、启发性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二维数组呢?”
2、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什么是二维数组,以及它在数学中的应用。


二、概念解释
1、提供定义:“二维数组是由多个一维数组按照行列排列组成的,是一种存储数据的方式。


2、举例说明:“比如在班级中,我们可以将同学们的成绩按照科目和学生编号存放在一个二维数组中。


三、基本概念
1、行数和列数:“在二维数组中,我们需要明确数组的行数和列数,行数代表有多少个一维数组,而列数则代表每个一维数组中有多少个元素。


2、数组元素:“每个元素在数组中所对应的位置,可以通过坐标来表示,如(1,2)就表示在第2行第3列。


四、应用场景
1、计算平均数:“在一个二维数组中,我们可以将每行或每列的数据相加,来得到平均数。


2、统计人数:“将每行或每列相加,可以得到总人数。


3、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二维数组,我们可以找到其中最大的元素和最小的元素,来进行比较。


五、小结
1、概括归纳:“通过学习二维数组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在数学中灵活应用它,进行各种计算和统计。


2、作用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二维数组的基础知识,将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数学和计算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及反思
教学片段一
课堂不精彩,人生不精彩。

课堂教学精彩了,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成了享受人生的过程。

怎样使课堂精彩起来,怎样使我们的教学变成享受人生的过程?希望这组数学教学片段能给大家以有益的启迪。

精彩的课堂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

师生不再按“计划课堂的程序机械被动的模仿,而是在多维互动的交往活动中“共同创造和分享新知识、新思维、新发现、新体验。

我的《找规律》,让学生设计出了“庆“六一”儿童节的舞台设计,结果,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被学校采纳。

这样的成功,这样的喜悦,孩子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老师自然也从中体验到了育人的喜悦。

这样令人醉的课堂,怎能不是精彩的课堂?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呵护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情感的课堂。

过分、片面地注重知识的教学,反而不利于知识的学习,情感是知识学习的催化剂。

赋予知识以情感,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也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

教学片段二
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
.
.
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反思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片段三
教师出示数学课本第39页例1场景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出已知条件与问题,整理成下题。


叔叔正在看一本书,看了两天。

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师:你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列出算式吗?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做。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反馈交流。


生1: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我是这样算的:
234-66-34
=168-34
=134(页)
师:谁能解释一下吗?
生2: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先用这本书的总页数减去
.
.
昨天看了的66页,等于168页,再用168页减去今天看了的34页,就求出还剩134页没有看。

师:怎么知道昨天看了66页?
生2:“看到第66页”就说明看了66页。

师:理解得好!还有与他的算法一样的吗?
(许多学生举手示意算法相同。


师:还有与他的算法不一样的吗?
生3:我是这样算的——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师:谁看懂了?能不能解释一下呢?
生4:这种算法是先算出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也就是先算出66+34的和,再用总页数减两个数的和。

因为这个“和”正好是一个整百数,这样计算简便。

即,234-100=134(页)。

师:计算时认真观察,就能做到“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教师再次呈现学生的几种不同的算法,引导学生继续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生5:我认为还可以这样算——
234-66-34
.
.
=234-34-66
=200-66
=134(页)
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生5:我是这样想的,先用这本书的总页数减今天看了的页数,也就是先算234-34=200(页),这样相减正好得到一个整(几)百数。

一个整(几)百数减一个两位数比较简单,容易口算。

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

这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6:我喜欢生1的算法。

因为这样列式,计算过程清楚。

生7:我喜欢生3的算法。

他是先求出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用总页数减去两天所看的页数的和,而这个“和”正好是一个整(几)百数,这样计算非常简便。

师:从上面的算法看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依次减去那两个数,或者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减去这个和,也可以先减去两个数中的一个数,再减去另一个数。

至于哪种方法更简便,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的数字特点恰当选用。

生3的算法是今天新学的,生5的算法也很巧妙,能使繁杂的计算变得简捷。

请同学们仔细比较辨别,何时用何种方法,要依据具体题目确定。

.
.
(独立完成“做一做”。

4人小组讨论交流,突出生3的算法。


反思:
“简便计算”是运算定律(或性质)的简单应用,是提高学生运算技能和增强数感的重要容。

本教学片段体现了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把简便计算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通过计算,能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3.尊重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提问、列式、计算等形式自主探索出计算“连减”的几种简便方法,加深了学生对运算定律(性质)的理解,展示了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4.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知识的呈
.
.
现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究新知,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所学知识;注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让学生在有效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培养参与意识;利用与同伴交流、比较异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培养优化意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