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资料
免疫球蛋白、补体、胱抑素C及心肌酶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测定(Mb)
在AMI发作后1~3小时升高,4~12小时达高峰,72小时后恢复正常,若持续不降,反而升高或下降后又异常升高,说明梗死继续扩大、心肌会坏死加重或新梗死发生,可作为判断心肌梗死扩展或再梗死及预后的指标。
8
肌钙蛋白I测定(cTnI)
AMI患者在胸痛开始后6~8小时升高,11.2小时达高峰,敏感性与CK—MB接近,但特异性比CK—MB高,是目前诊断心肌梗死最好的指标。
免疫球蛋白及心肌酶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序号
检测项目
临床意义
1
免疫球蛋白IgG定量测定
增高: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肝炎活动期、各种感染。
降低:肾病综合征、肠淋巴管扩张、淋巴管肉瘤、霍奇金氏病、自身免疫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增高: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症等。
减低: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溶血性疾病、冷球蛋白血症、肝脏疾病、肾小球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5
补体4测定
增高:皮肌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风湿性急性期、关节炎、心肌梗死。
减低:见于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IgA肾病。
6
肌酸激酶—MB同工酶活性测定(CK—MB)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急性脑血管意外、脑膜炎、药物影响。
降低:非IgA型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自身免疫缺陷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
3
免疫球蛋白IgM定量测定
增高: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病等。
降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一、免疫球蛋白检查1. 免疫球蛋白G (IgG)参考值:7—16 g/L临床意义:IgG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淋巴肉芽肿、IgG骨髓瘤。
IgG下降常见于:无γ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G IgA缺乏症、肾病综合症、IgA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免疫球蛋白A (IgA)参考值:0.7—4.0 g/L临床意义:IgA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IgA骨髓瘤。
IgA降低常见于:无γ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G IgA缺乏症、抗IgA血症、肾病综合症、IgA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 免疫球蛋白M (IgM)参考值:0.4—2.3 g/L临床意义:IgM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
IgM降低常见于:无γ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M IgA缺乏症、肾病综合症、IgA IgG骨髓瘤、肝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补体检查1. 补体C3 (C3)参考值:0.9—1.8 g/L临床意义:C3增高常见于:各种转染病、急性炎症和组织损伤、急性肾炎、肝癌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正常或略有升高。
C3降低常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增殖性慢性肾小球肾炎(MPGN)、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GN)、狼疮性肾炎、反复性感染、皮疹、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脏疾患和关节疼痛等。
2. 补体C4 (C4)参考值:0.1—0.4 g/L临床意义:C4增高常见于:各种传染病、急性肾炎、组织损伤、多发性骨髓瘤等。
C4降低常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感染、狼疮性症候群、肝硬化、肝炎等。
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五项(immunoglobulin panel)是一种检测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D、IgE)浓度的常规临床检测方法。
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机体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对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疾病发展进行评估。
以下是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1.诊断和监测各种免疫相关疾病: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可用于诊断和监测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通过测量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2.评估免疫功能的缺陷或过敏反应: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可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缺陷或过敏反应。
免疫球蛋白G(IgG)是最常见的免疫球蛋白,它对细菌和病毒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免疫球蛋白M(IgM)则是在初始感染或再感染过程中产生的,浓度升高通常与急性免疫反应相关。
免疫球蛋白A(IgA)主要存在于黏膜表面,通过保护机体表面抵御感染。
免疫球蛋白E(IgE)则通常与过敏反应有关,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通过综合评估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变化,可以判断免疫功能的缺陷或过敏反应的状态。
3.指导免疫治疗:在一些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免疫球蛋白五项的检测可以指导免疫治疗的过程。
例如,对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如果发现其中一种或多种免疫球蛋白浓度低下,可以通过输注相应的免疫球蛋白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另外,对于过敏反应患者,若发现IgE浓度过高,则可以采取相应的免疫治疗措施,如抗IgE治疗。
4.评估感染状态: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可辅助评估感染状态。
在一些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早期,免疫球蛋白M(IgM)浓度会升高。
而一些病毒感染后,IgG抗体产生的平台期较长,通过测量IgG抗体浓度可以判断感染的慢性程度和恢复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IgA抗体浓度来评估黏膜感染的状况。
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有什么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有什么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Ab)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临床上,部分人会表现为反复过敏、湿疹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常规检查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等,还应该检测免疫球蛋白五项。
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产生,广泛存在于血液、组织液、外分泌液中,在血浆蛋白总量中约占20%。
其中,IgA、IgG、IgM常用于慢性肝病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中。
近些年,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成为临床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临床意义显著。
一、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的相关知识(1)IgG:IgG由浆细胞合成,是唯一可通过胎盘的抗体,婴幼儿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
正常人血清中IgG含量最多,在血清Ig总量中约占3/4,是体液中最为重要的抗病原微生物的抗体。
IgG标准值位于6-16g/L 区间内。
IgG升高表示可能患上慢性肝炎、结缔组织病等;IgG减少则需警惕肾病综合征、蛋白质遗失性肠病、遗传或继发性抗原缺乏症、混合型免疫缺陷综合症等。
(2)IgA:IgA主要分布在各种黏膜表面以及唾液、初乳、泪液、汗液、鼻腔分泌液、支气管中分泌液和消化道分泌液中,参与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反应。
IgA无法通过胎盘屏障,初生婴儿只能够经母乳中获得所需IgA,出生后4-6个月开始自身合成,1岁后合成水平约为成人的25%,8岁左右可达到成人水平。
IgA标准值位于760-3900mg/L 范围内。
IgA升高可能与慢性肝炎、本身免疫系统疾病、急性或亚急性感染病等有关;IgA减少提示反复性呼吸系统感染、肾病综合征、免疫增强剂医治或怀孕中后期、本身免疫系统疾病等。
(3)IgM:IgM因其分子量最大,故也称巨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液中,在血清Ig总量中约占1/10,IgM是个体发育中最早合成的抗体,机体感染后最早产生IgM型抗体。
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
检验通讯: 免疫球蛋白五项免疫球蛋白五项指的是IgA、IgG、IgM、补体C3和C4。
其浓度在不同年龄段有差异。
在某些疾病情况下,这些指标的浓度将出现升高或降低,从而具有疾病诊断的价值。
IgG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G含量为7.6~17gL;血IgG含量新生儿为7.0~14.8 gL,0.5~6个月为3~10.0 gL,6个月~2岁为5~12 gL,2~6岁为5~13gL,6~12岁为7~16.5gL,12~16岁为7~15.5gL,成人为6~16gL。
患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疾病、IgG骨髓瘤、无症状性单克隆IgG病等,会出现IgG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选择性IgG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肾病综合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情况下,会出现IgG降低。
IgA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A含量为0~50mgL; 血内IgA含量新生儿为0~22mgL,0.5~6个月为3~820mgL,7个月~2岁为140~1080 mgL,2~6岁为230~1900mgL,6~12岁为290~2700mgL,12~16岁为810~2320mgL,成人为760~3900mgL。
在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真菌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囊性纤维化、家族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乳腺癌、IgA肾病、IgA骨髓瘤等情况下,IgA 会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缺乏症、无γ-球蛋白血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抗IgA抗体综合症、免疫抑制剂治疗、妊娠后期等情况下,IgA会降低。
IgM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M含量为40~240mgL,血内IgM含量新生儿为50~300mgL,0.5~6个月为150~1090mgL,6个月~2岁为430~2390mgL,2~6岁为500~1990mgL,6~12岁为500~2600mgL,12~16岁为450~2400mgL,成人为400~3450mgL。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的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1.补体总量测定:用于评估患者补体的整体水平,包括C3和C4等成分。
补体总量的减少可能提示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2.单项补体成分测定:通过测定补体成分C3、C4、C1q等单项指标的
浓度,可以评估补体特定组分的异常与否。
例如,C3浓度降低可能与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相关。
3.补体功能测定: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状态,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异常。
常见的补体功能测定方法包括溶血试验、免疫球蛋白沉淀试验等。
1.诊断和监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和
监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这些疾病的
补体成分和功能常常出现异常。
2.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常常伴随着免疫系统的变化,包括补体的异常。
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可以帮助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
和疗效,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评估免疫功能的改变:一些疾病或治疗方法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的改变,如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器官移植术后等。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可以评
估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4.评估预后和疾病进展:一些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与补体的变化相关。
通过定期监测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和疾病进
展情况。
总之,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是一种简单且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一些疾病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通过充分理解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改善患者的诊疗效果。
免疫球蛋白检测与临床意义V201
免疫球蛋白检测与临床意义摘要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人体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疾病,免疫球蛋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种类、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也称免疫球蛋白G(IgG),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之一。
它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可以识别并结合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抗原的蛋白质。
免疫球蛋白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在体内进行负责免疫防御的功能,抵御病原体入侵,防止感染。
免疫球蛋白的种类人体中共有五种免疫球蛋白,它们分别是IgG、IgM、IgA、IgD和IgE。
它们在结构、生物学活性、生理功能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别,且在各个阶段的免疫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IgG是最多的免疫球蛋白,占总免疫球蛋白的75%左右,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免疫球蛋白。
IgA次之,占总免疫球蛋白的约20%。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有许多,其中包括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等。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根据要求,医生可能会要求病人提供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检测。
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临床上的意义非常重要。
在疾病诊断方面,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确定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
例如,肝炎患者的谷氨酸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会明显升高,但它们的变化不如对肝炎病毒IgM和IgG滴定测定敏感。
在治疗方面,免疫球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治疗过程中的指标之一。
例如,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检测患者血清中IgG、IgM水平的变化可以提供治疗有效性的判断。
此外,在预防疾病和筛查方面,免疫球蛋白检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免疫球蛋白参考值、临床意义及与流感、癌症、风湿病疾病关系和作用
免疫球蛋白参考值、临床意义及与流感、癌症、风湿病疾病关系和作用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存在于血清、体液、外分泌液和一些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的英文写作im-munoglobulin,一般常缩写为Ig,通常可以分为五类,即IgA、IgG、IgM、IgD、IgE。
免疫球蛋白测定的目的在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了解人体对各种病毒、细菌的抵抗力、机体对各种抗原入侵的识别能力。
临床上常用的是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三项。
各项免疫球蛋白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如下:IgA参考值:0.7~3.8g/L;IgG参考值:7.0~17.0g/L;IgM参考值:0.6~2.5g/L;IgD参考值:IgD<100IU/ml(<0.14g/L);IgE参考值:IgE<100IU/ml(<0.24mg/L)。
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性升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癌、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单克隆性增高:多发性骨髓瘤可见IgG、IgA、IgD、IgE升高;IgM的单克隆增高又称为"巨球蛋白血症"。
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常见IgE升高。
免疫球蛋白减低:常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丙球蛋白缺乏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烫伤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免疫球蛋白和流感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流感病毒要侵入人体,必须面对的一道关卡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
免疫力强,病毒就不得其门而入;免疫力弱,流感病毒就能轻松突破防线。
流感的症状对婴幼儿、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者的生命更是威胁,因为婴幼儿、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的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当病毒侵入人体的时候,免疫系统不足以消灭病毒,而患上流感。
青壮年身体机能活跃,免疫功能强,当流感病毒入侵时,能够产生大量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杀死或降低病毒的活性,预防感冒。
抗体(免疫球蛋白),能识别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菌并与其结合使其丧失对人体的致病能力,直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IgG检测临床意义:生理性变化:胎儿出生前可从母体获得IgG,在孕期22-28周间,胎儿血IgG浓度与母体血IgG浓度相等,出生后母体IgG逐渐减少,到第3、4月胎儿血IgG降至最低,随后胎儿逐渐开始合成IgG,血清IgG逐渐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病理性变化:(1)IgG增高: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签的标志。
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单纯性IgG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IgG型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等。
(2)IgG降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还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肌营养不良也可有血IgG浓度降低。
正常参考值:7.0-16.6g/L.免疫球蛋白IgA检测临床意义:生理性变化:儿童的IgA水平比成人低,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16岁前达成人水平。
病理性变化:(1)IgA增高:见于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湿疹和肾脏疾病等;在中毒性肝损伤时,IgA浓度与炎症程度相关。
(2)IgA降低: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正常参考值:0.7-3.5g/L.免疫球蛋白IgM检测临床意义:生理性变化:从孕20周起,胎儿自身可合成在量IgM,胎儿和新生儿IgM浓度是成人水平的10%,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8-16岁前达成人水平。
病理性变化:(1)IgM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由于IgM是初次免疫应签中的Ig,因此单纯IgM增加常提示为病原体引起的原发性感染。
宫内感染可能引起IgM浓度急剧升高,若脐血中IgM>0.2g/L时,表示有宫内感染。
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是一类由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对于维护人体免疫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免疫球蛋白五项(IgG,IgA,IgM,IgD,IgE)是免疫系统中最为常见的免疫球蛋白。
它们在许多免疫反应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于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免疫球蛋白五项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或免疫系统疾病。
例如,IgG是机体内最常见的免疫球蛋白,它参与体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其水平的异常变化可以用于诊断各种免疫相关的疾病。
另外,IgA主要存在于黏膜表面,其水平的变化可以提示黏膜免疫功能的异常,常用于炎症性肠道疾病的诊断。
其次,免疫球蛋白五项在预防疫苗接种中起着重要作用。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测可以判断疫苗接种后机体的免疫应答情况。
例如,IgM是早期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其水平的升高可以提示机体对疫苗的初次免疫反应。
而IgG则是后期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其水平的升高可以提示机体已经建立了长期免疫保护。
通过监测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时评估疫苗接种的有效性,为预防疫苗接种提供依据。
此外,免疫球蛋白五项在治疗免疫相关疾病中有重要意义。
某些疾病与特定的免疫球蛋白异常水平有关,通过调节这些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例如,IgE水平的升高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通过控制IgE的水平,可以减轻过敏的症状。
另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与IgG的异常水平密切相关,通过调节IgG的水平,可以控制疾病的活动度。
综上所述,免疫球蛋白五项在临床意义上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其水平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未来,随着免疫球蛋白研究的深入以及技术的提升,相信免疫球蛋白五项在临床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人类的健康带来更大的福祉。
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
检验通讯: 免疫球蛋白五项免疫球蛋白五项指的是IgA、IgG、IgM、补体C3和C4。
其浓度在不同年龄段有差异。
在某些疾病情况下,这些指标的浓度将出现升高或降低,从而具有疾病诊断的价值。
IgG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G含量为7.6~17gL;血IgG含量新生儿为7.0~14.8 gL,0.5~6个月为3~10.0 gL,6个月~2岁为5~12 gL,2~6岁为5~13gL,6~12岁为7~16.5gL,12~16岁为7~15.5gL,成人为6~16gL。
患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疾病、IgG骨髓瘤、无症状性单克隆IgG病等,会出现IgG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选择性IgG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肾病综合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情况下,会出现IgG降低。
IgA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A含量为0~50mgL; 血内IgA含量新生儿为0~22mgL,0.5~6个月为3~820mgL,7个月~2岁为140~1080 mgL,2~6岁为230~1900mgL,6~12岁为290~2700mgL,12~16岁为810~2320mgL,成人为760~3900mgL。
在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真菌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囊性纤维化、家族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乳腺癌、IgA肾病、IgA骨髓瘤等情况下,IgA会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缺乏症、无γ-球蛋白血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抗IgA抗体综合症、免疫抑制剂治疗、妊娠后期等情况下,IgA会降低。
IgM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M含量为40~240mgL,血内IgM含量新生儿为50~300mgL,0.5~6个月为150~1090mgL,6个月~2岁为430~2390mgL,2~6岁为500~1990mgL,6~12岁为500~2600mgL,12~16岁为450~2400mgL,成人为400~3450mgL。
免疫球蛋白检测与临床意义
构
中,同一类别Ig分子C区氨基酸的组成和排
列顺序比较恒定。
整理课件
5
免
每个功能区约由110 个氨基酸组成,其氨
疫
基酸的序列具有相似
球
形或同源性。其二级
蛋
结构是反向平行的β
白
片层
功
能
区
整理课件
6
位于CH1与
CH2之间,
Ig特异 性识别 和结合 抗原的
免 部位 疫
球
具有补体 C1q结合 位点,可 启动补体 活化经典 途径
整理课件
3
整理课件
4
可变区 根据氨基酸排列顺序的不同分为可变区
(V)和恒定区(C)。 比较不同抗体V区的氨基酸 序列,发现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
免
列顺序特别易变化,这些区域称为高变区。三个高 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也称为互
疫
补性决定区。
球
蛋
白 结
恒定区 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CH和CL, 不同类Ig的重链CH长度不一,同一种属动物
➢IgM是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抗体,故检测IgM水平 可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
➢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的主要成分 ➢也可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
整理课件
11
IgM
IgM增加: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肝脏疾病、类风 湿关节炎、硬皮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临 IgM降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蛋白丢失性肠 床 病、肾病综合征、皮肤烧伤等。 意 义
整理课件
12
IgA
特 点
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主要由肠系膜淋 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而分泌型IgA(SIgA)是由呼 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处的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
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的意义
免疫球蛋白本质上为动物蛋白,具备一定程度的抗体活性,一般在血浆中相对较多,在人体其他体液、组织液中同样有所分布,例如脑脊液、尿液中。
人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通常在γ-球蛋白中含量较多,可分成IgG、IgA、IgM、IgD、IgE五种。
免疫球蛋白在临床免疫检测中极为重要,可作为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判断指标,为自身免疫病治疗方案的治疗提供依据。
1 什么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为四肽链分子,一边为相同重链,一边为相同轻链,中间通过二硫键连接,最终形成免疫球蛋白单体,结果形似“Y”字。
蛋白结构可分成可变区与恒定区,其中,可变区也称为V区,该区域位于免疫球蛋白分子N端的氨基酸,在排列方式和组成成分上差异相对明显,是决定抗原和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的重要因素。
恒定区也称为C区,该区域位于免疫球蛋白分子C端氨基酸,在排列方式和组成成分上有明显的恒定特征,可以介导免疫球蛋白多种生物学功能。
铰链区在CH1与CH2之间,脯氨酸相对丰富,体现出明显的伸展和弯曲特征,可以利于免疫球蛋白V区和抗原进行互补性结合,并使补体结合位点充分暴露,会在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作用下被水解。
此外,还包括以下区域:(1)高变区。
该区域氨基酸排列顺序和组成成分变化可能性极大。
(2)互补决定区。
可以理解成高变区,指的是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位置。
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可分成以下类型:IgG(γ)、IgA(α)、IgM(μ)、IgD(δ)、IgE(ε)。
依照CL不同,Ig可分成两种型,也就是κ型与λ型。
多样性抗原的存在作为重要的外源因素,能够导致免疫球蛋白异质性,也是决定免疫球蛋白异质性重要的物质基础。
抗体异质性特点,能够特异性结合抗原精细结构。
免疫球蛋白能够与对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本身也可能作为抗原,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球蛋白血清型可分成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等。
同种型指的是同一种属个体免疫球蛋白分子共有抗原特异性标志,在免疫球蛋白C区,属于种属标志。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体液免疫主要涉及了抗体与补体系统,其中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抗体主要见于血清中,也可出现在其他体液或外分泌液,其重要功能在于特异性地结合抗原,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组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球蛋白,可发挥抗体活性,免疫球蛋白类型及含量在不同疾病和感染阶段均有所差异性。
而补体系统可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抗感染中,并能够介导病理性反应,是人体重要的免疫效应系统以及放大系统。
1.什么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一组有着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处于体液、血清、外分泌液以及部分细胞膜上,检测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分析机体对不同细菌与病毒的抵抗力,判断机体在识别各类抗原侵入方面的能力。
免疫球蛋白可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血清和体液免疫球蛋白水平可因疾病而有所变化。
免疫球蛋白的异常波动可提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情况,联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可对免疫增生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进行识别和诊断,有利于为临床监控与预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根据不同的功能与理化性质,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分别是IgA、IgG、IgD、IgE、IgM。
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借助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进行检测。
血清中的IgA、lgG、IgM 水平较高,可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单向免疫扩散法完成检测。
IgE、IgD水平较低,多通过放射免疫(RIA)、ELISA、化学发光法、荧光偏振技术进行检测。
有文献报道提出,虽然免疫球蛋白能够暂时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维持时间受限,并且免疫球蛋白属于外来的异体蛋白,长时间反复使用不仅无法增强免疫力,甚至可能会引起自身抗体的形成。
2.什么是补体?补体系统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在监测病原体免疫及维持组织稳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补体是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糖蛋白,其不耐热,处于人类与脊椎动物组织液、血清以及部分细胞膜上,可以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抗感染防御反应中,并能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是体内起到关键生物学效用的效应放大系统。
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D和IgE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D和IgE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由T细胞和B细胞这两种淋巴细胞产生防御作用。
T细胞的作用是直接破坏或抑制;B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
抗体是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重要免疫应答效应产物。
在接种疫苗或者自然感染后,人体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生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起到防御作用。
当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如果被细菌或病毒侵入,通过抗体的作用,这些病菌一般可以被及时消除。
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存在于血清、体液、外分泌液和一些细胞膜上,也叫做免疫球蛋白。
人体至少有5种免疫球蛋白,各自具有不同的免疫学功能,包括IgM,IgG,IgA,IgD和IgE。
其中,IgG是最常见的抗体,是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占总量的70%~75%°这些免疫球蛋白由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广泛存在于人体血液中及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免疫球蛋白的五大种类:免疫球蛋白对于抵抗外来入侵的病原体或者异物等外来性的抗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正常参考值:IgM0.5-2.6g/1;IgG7.0-16.6g/1;IgA0.7-3.5g/1;IgD0.01-0.04g∕1;IgE0.001-0.009g∕1oIgM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又称巨球蛋白,半衰期5-10天。
IgM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粘膜表面。
是接种疫苗或感染病原体后最先产生的高效抗体,是免疫反应中的先锋部队,对发现早期感染意义非常大。
在个体发育过程和体液免疫应答中IgM均是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蛋白,天然抗A与抗B血型凝集素、类风湿因子、冷凝集素等均属于IgM抗体。
IgM增高:见于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等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巨球蛋白血症等;IgM降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蛋白丢失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皮肤大面积烧伤等。
免疫球蛋白五项标准
免疫球蛋白五项标准免疫球蛋白五项标准是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的五种主要免疫球蛋白,它们包括IgA、IgG、IgM、IgE和IgD。
这五种免疫球蛋白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作用,它们的水平可以反映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下面将对这五项标准逐一进行介绍。
1. IgAIgA是一种分泌型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于黏膜表面,如口腔、肺、肠道和生殖道等处。
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病原微生物在黏膜上的生长和入侵。
IgA水平的升高可能表示体内存在某些病原菌或炎症反应,例如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炎症性肠病等。
2. IgGIgG是最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它占据了血浆中免疫球蛋白总量的80%以上。
它是全身性的免疫球蛋白,可以通过胎盘透过到胎儿体内,同时也存在于组织液、脑脊液等处。
它的主要作用是中和病原微生物和毒素,促进巨噬细胞等细胞的吞噬作用。
IgG水平的升高可能是体内抵抗病原菌或其他抗原的反应,例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
3. IgMIgM是第一种出现在体内的免疫球蛋白,通常被认为是新感染的指示器。
它是一种多聚免疫球蛋白,可以很快地识别并结合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调节炎症等反应协助免疫系统清除外来抗原。
IgM水平的升高通常意味着体内存在着急性感染或免疫缺陷疾病。
4. IgEIgE是一种对抗宿主过敏和寄生虫感染的重要免疫球蛋白,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抗寄生虫免疫中起关键作用,同时也是过敏反应的重要介导物质。
IgE水平的异常升高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或其他免疫异常反应。
5. IgDIgD是一种存在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它的功能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是研究表明它可能参与免疫调节和细胞信号传递等过程。
IgD 水平的异常与一些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
综上所述,免疫球蛋白五项标准可以通过检测不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来反映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可以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异常来帮助其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介绍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介绍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是临床检验主管技师考试大纲要求的考点,医学教育网做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IgG血清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功能最多:结合抗原、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并介导ADCC、通过胎盘、结合SPA.为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并介导II、III 型超敏反应二、IgM分子量最大,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粘膜表面。
是血管内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在个体发育过程和体液免疫应答中均是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
脐带血IgM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感染过程中血清IgM水平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
天然的血型抗体和类风湿因子亦属IgM.其激活补体的能力比IgG强。
膜表面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主要成分。
只表达mIgM是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记忆B细胞表面的mIgM逐渐消失。
三、IgA血清型IgA:以单体形式存在。
分泌型IgA(sIgA):由J链连接的二聚体和分泌片组成。
合成和分泌的部位在肠道、呼吸道、乳腺、唾液腺和泪腺,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中。
是参与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婴儿可从母亲初乳中获得分泌型IgA,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
四、IgD正常人血清IgD浓度很低,平均约0.03mg/ml.半寿期很短(仅3天)。
血清IgD的确切功能仍不清楚。
B细胞表面的mIgD可作为B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mIgM和mIg.五、IgE血清浓度极低,约为5×10-5 mg/ml.IgE为亲细胞抗体,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FcεRI结合,引起I型超敏反应。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的整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登陆医学教育网。
展开阅读全文。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免疫球蛋白(Ig)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组具 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通过 二硫键连接而构成。
重链分为IgG,IgA,IgM,IgD,IgE. 轻链分为κ(kappa),λ(Lambda)两个类别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定量测定方法一般有 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火箭免疫电泳法,ELISA,免 疫比浊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等,但临床常用单向环 状免疫扩散法和免疫比浊法来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 含量。
本周氏蛋白 血清蛋白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 免疫比浊法检测游离轻链
高敏感性:可达到5-10mg/L
高特于性
高检测速率 定量检测:可同时检测κ型和λ型轻链的水平以及两者
的比值,有利于鉴别诊断和监测病情的变化
Κ型游离轻链或λ型游离轻链中某一个指标浓度异常 增高和比值异常,常提示有单克隆类疾病,如多发 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淀粉样变性,轻 链沉积病等。
(二)临床意义
1.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特发性哮喘、特发性皮炎、过敏 性鼻炎等IgE常升高。
2.非变态反应性疾病,如IgE骨髓瘤、寄生虫感染等IgE升 高。
3.急性或慢性肝炎、SLE、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IgE可升高。 4. IgE降低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肿瘤及化疗药
物应用后。
与重链结合成免链称为游离轻链。
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机 体抗感染的先头部队,血清中检出IgM,提示新近 发生感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分泌型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沉降系 数为19S,称为巨球蛋白,一般不能通过血管壁, 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16岁以上成年人IgG临床参考范围为: 0.4~3.45g/L
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的临床
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的临床引言免疫球蛋白(Ig)是体内具备抗体(Ab)活性或者化学结构,是和抗体分子之间具有较高相似度的一种球蛋白。
健康人的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组织、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活性分子等构成,免疫球蛋白即为免疫活性分子内的一种类型,任何一种抗体的化学基础均是免疫球蛋白,但并不是所有的免疫球蛋白均具备抗体活性。
当人体内发生病理性改变时,免疫球蛋白检查结果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
本文主要对免疫球蛋白五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进行科普分析,仪提升广大群众的对其的认识水平。
一、免疫五项指标检查包括什么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查指标主要包括IgG,IgA,IgM及补体C3和补体C4,以上指标检测值上升或者降低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对一些疾病做出准确诊断。
二、免疫五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一)IgA免疫球蛋白A(IgA)为血清内含量仅低于IgG的免疫球蛋白,在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中占比10%~20%,主要分布于黏膜组织内,比如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
黏膜组织内有黏膜层淋巴组织,会生成IgA以规避部分病原的入侵,唾液、泪液及乳汁内也存在着部分IgA,忒别是初乳内其IgA含量很高。
IgA有两种类型,其一是血清型IgA,其二为分泌型IgA。
血清型IgA分布在血清内,血清IgA自身具备一些IgG与IgM的免疫功能,特异性IgA可以中和血液内的抗原。
分泌型IgA则集中分布在分泌液内,比如唾液、泪液及乳汁内,都含有一些IgA抗体。
既往已经有研究证实,分泌型IgA是机体局部黏膜抗感染免疫的一个主要抗体类型,所以其又有黏膜免疫抗体之称。
IgA无法通过胎盘,这就意味着新生儿血清中内没有IgA抗体,但是其可以经由母乳内得到分泌型IgA。
IgA具备抗菌、抗毒、抗病毒等功用,对支原体与部分真菌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检测IgA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到机体当前的体液免疫功能状态,辅助诊断多种疾病,体现出较高的临床价值。
血清IgA正常参照值为0.7~3.8g/L,IgA升高多见于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脏疾病等群体;合并自身免疫病、输血反应、继发性免疫缺损患者等血清内IgA含量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通讯: 免疫球蛋白五项
免疫球蛋白五项指的是IgA、IgG、IgM、补体C3和C4。
其浓度在不同年龄段有差异。
在某些疾病情况下,这些指标的浓度将出现升高或降低,从而具有疾病诊断的价值。
IgG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G含量为7.6~17gL;血IgG含量新生儿为7.0~14.8 gL,0.5~6个月为3~10.0 gL,6个月~2岁为5~12 gL,2~6岁为5~13gL,6~12岁为7~16.5gL,12~16岁为7~15.5gL,成人为6~16gL。
患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疾病、IgG骨髓瘤、无症状性单克隆IgG病等,会出现IgG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选择性IgG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肾病综合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情况下,会出现IgG降低。
IgA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A含量为0~50mgL; 血内IgA含量新生儿为0~22mgL,0.5~6个月为3~820mgL,7个月~2岁为140~1080 mgL,2~6岁为230~1900mgL,6~12岁为290~2700mgL,12~16岁为810~2320mgL,成人为760~3900mgL。
在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真菌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囊性纤维化、家族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乳腺癌、IgA肾病、IgA骨髓瘤等情况下,IgA会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缺乏症、无γ-球蛋白血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抗IgA抗体综合症、免疫抑制剂治疗、妊娠后期等情况下,IgA会降低。
IgM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M含量为40~240mgL,血内IgM含量新生儿为50~300mgL,0.5~6个月为150~1090mgL,6个月~2岁为430~2390mgL,2~6岁为500~1990mgL,6~12岁为500~2600mgL,12~16岁为450~2400mgL,成人为400~3450mgL。
在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TORC H综合症、慢性或亚急性感染、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支原体肺炎、肝病、结缔组织疾病、巨球蛋白血症,无症状性单克隆IgM病等情况下,IgM会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选择性IgM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抗Ig抗体综合症(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免疫抑制等情况下,IgM会降低。
补体C3和C4正常情况下,人血内C3(β1C-球蛋白)含量为800~1550mgL,C4(β1E-球蛋白)含量为130~370mgL。
血液补体含量与活度在许多病理情况下都会发生变化。
所以,临床上应动态观察补体水平的变化。
补体含量下降并不一定代表免疫功能障或免疫缺陷,因为在缺血、凝固性坏死和中毒性坏死时,组织能释放较多的蛋白分解酶,导致补体溶血活度和补体分组下降。
一般血补体浓度升高见于各种炎症性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心肌梗死、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急性痛风、急性甲状腺炎、急性风湿热、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
收费价格:30元/项,共计150元。
每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