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姆小说的叙事特点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小说的叙事特色解读
2023年8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Aug.,2023第41卷第4期JOURNALOFSOCIALSCIENCEOFJIAMUSIUNIVERSITYVol.41 No.4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小说的叙事特色解读房明远(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 要]威廉·萨摩塞特·毛姆的文学创作兼具传统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双重特征,既有对现实生活和个体经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有显著的现代主义风格,这些都集中地体现在作者小说的叙事技巧中。
以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介入毛姆的文学创作,结合具体的作品从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及反讽叙事三个角度出发,探析毛姆小说的叙事风格及其艺术特征。
[关键词]毛姆;叙事风格;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反讽[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23)04-0072-04 毛姆赓续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立场与写作姿态,以客观冷静的视野关照社会历史的整体性变迁,关注并反思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同时,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又使毛姆注重从叙事形式的层面展开探索,对小说叙事的空间形式及叙事视角的挖掘使毛姆的创作产生了新的特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小说的发展。
一、嵌合文本的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指的是叙述者与文本所讲述的时间的相对位置和状态,决定着接受者是以怎样的道德立场与情感态度观察故事以及其中的人物,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创作主体提供的信息。
同时,叙事视角的内外聚焦则影响着叙述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小说的真实性因视角的聚焦转变而不断地产生变化。
毛姆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作者能够根据文本的具体叙事内容择取不同的视角加以讲述,以叙事视角和内容的高度嵌合使小说抵达浑融的境界。
第一人称的内聚焦视角是毛姆小说中最为经典的叙事视角,叙事者“我”常以事件之外的旁观者身份或事件之内的参与者身份进行讲述,构成对小说中的时间或人物的“锲入观察”或“隔离观察”。
浅谈毛姆短篇小说的故事性
92浅谈毛姆短篇小说的故事性肖佳宜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摘要: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小说题材新颖,情节设计富有技巧、曲折多变,强调故事性,刻画人物形象生动,语言诙谐幽默。
关键词:毛姆;短篇小说;故事性在20世纪英国文坛,毛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雅俗共赏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地位虽然并不被学术评论界推崇,但作品却受到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广大读者喜爱。
一直以来,毛姆都被指责为一个通俗文学作家,以会“讲故事”而著称,“故事”在毛姆的小说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毛姆以“讲故事”的人自居,不管文学评论界的毁誉,坦然接受了通俗文学的衣钵,他认为“听故事的欲望在人类身上就像对财富的欲望一样根深蒂固”,并依靠他讲故事的天赋,让故事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短篇小说作品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以短篇小说《万事通》为例,开篇大肆渲染柯拉达如何不讨人喜欢,对船上所有的事情都要插手一番,无时无刻不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一定要说服对方。
在此勾勒之下,很难不对柯拉达产生厌恶之情。
紧接着,作者开始描述柯拉达与同桌的兰塞先生关于珍珠的激烈争论,柯拉达指着兰塞太太戴的一条项链,说价值一万五千美元,兰塞先生却说这是兰塞太太花十八美元在一家百货店买的。
于是两人以一百美元为赌注来定输赢,这时情节发展的重心落到了兰塞太太身上,从她的搪塞、犹疑、不情愿把项链拿出来,脸色煞白等等神情中,读者己约略知晓珍珠的真伪,出人意料的是,柯拉达这时主动说自己输了,并抽出一百美元递给兰塞先生,之后的时间里他一直受到众人的冷嘲热讽。
故事到此并未结束,第二天早上,用信封装好的一百美元被悄悄地送到柯拉达和“我”居住的房间,“我”问柯拉达那条珍珠项链的真假时,柯拉达没有正面回答,只淡淡地说,如果他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决不会自己留在神户,而让她到纽约住一年,故事真相昭然若揭。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毛姆善于通过曲折情节及悬念的设置,营造小说浓厚的故事性。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的现实主义小说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的现实主义小说20世纪初,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出版了他的经典小说《月亮和六便士》,该作品以其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而著称。
本文将深入探讨《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以及作品中所揭示的现实主义主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月亮和六便士》中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
毛姆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视角来叙述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更加贴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感情发展。
叙事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修饰,一切都呈现出冷峻而真实的现实主义画面。
其次,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是一个富有的英国股票经纪人,他追求着艺术梦想,为了追求内心的欲望,使他的生活彻底改变。
斯特里克兰的形象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他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置于次要位置。
此外,斯特里克兰的妻子汉娜和情人布莱蒂丝这两个女性形象也被毛姆塑造得栩栩如生,她们的存在与斯特里克兰的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展现了他的现实主义思想和观点。
他以艺术创作为例,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对艺术家的不理解和对追求个人理想的压迫。
斯特里克兰放弃了舒适的家庭生活和事业成功,追逐自己的绘画梦想。
这个故事向读者传达了毛姆对个人奋斗和追求真实自我的价值观。
除了这个主题,毛姆还通过小说中的其他故事情节和人物来探讨更广泛的现实主义主题。
他揭示了社会对艺术家和异类的态度,以及人们对名利的追逐所导致的精神困扰。
毛姆通过真实的叙事,让读者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综上所述,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以其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中所呈现的现实主义主题引发了对社会、个人命运、人性困境以及追求真实自我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读者可以获得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并思考人生的真谛。
论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创伤叙事
MASTERPIECES REVIEW1980年创刊论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创伤叙事⊙梁嘉钰 黄健[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摘 要: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在《人生的枷锁》后创作的又一部巨作,带有半自传性色彩,一经发表便引起不小的反响。
小说虽是一部虚构作品,但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结合毛姆自身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隐含作者的童年创伤和婚姻创伤。
创伤叙事让我们对这部作品有了一个新的解读。
关键词:毛姆 《月亮与六便士》 创伤叙事创伤叙事“是一种解剖个人和公众创伤,帮助读者接触创伤经历的虚构叙事方法”a。
创作者通过闪回、回忆和模拟创伤场景帮助创伤者重构当时场景和历史发生瞬间的过程。
b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对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创伤进行解剖,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将这些创伤写出来,而是通过虚构的叙事方法,模拟出曾经的创伤场景,以叙述小说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经历表现出来。
一、童年创伤薛玉凤在《美国文学的精神创伤学研究》中提到:“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创伤,尤其是童年创伤,是许多艺术家产生创作冲动的内驱动力之一。
它不仅促使艺术家自觉地投入创作,而且对艺术创新具有积极的功能,为创作动机的起因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路。
”c毛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从小生活优渥,备受父母宠爱。
但在毛姆八岁到十岁的短短两年间,父母相继去世,这对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而沉痛的打击,之前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一去不复返,迎接他的是无穷无尽的伤痛和迷茫不可知的前路。
之后他被送往英国的伯父家,伯父是一个教区牧师,自私吝啬,一直以十分冷淡的态度对待毛姆,在伯父那里毛姆没有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里阴森的宗教氛围也让他觉得可怕。
后来毛姆进入坎特伯雷皇家公学,“由于身材矮小和严重的口吃,毛姆经常受到学校里大孩子的欺负和折磨,有时甚至平白无故地遭到各种羞辱”d。
本应该无忧无虑的童年变得如此孤寂凄清,这在毛姆稚嫩的内心中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同时也铸就了他与众不同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观。
毛姆小说叙事特征研究
毛姆小说叙事特征研究一、本文概述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见而广受赞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毛姆小说的叙事特征,探讨其叙事技巧、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以及叙事语言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通过对毛姆多部经典小说的细致解读,本文希望能够揭示毛姆叙事艺术的魅力所在,以及其对后世作家的启示和影响。
毛姆的小说作品以其精湛的叙事能力而著称,他擅长通过富有张力的情节安排和鲜活的人物塑造来吸引读者。
他的叙事风格既注重现实主义的细腻描绘,又善于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想象与夸张,使得他的作品既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又充满了艺术魅力。
在叙事视角上,毛姆的小说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这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同时,毛姆还善于运用多重视角的转换,使得叙事更加灵活多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在叙事结构上,毛姆的小说往往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布局,使得作品更加富有张力和深度。
毛姆还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来丰富叙事层次,使得作品更加耐人寻味。
在叙事语言上,毛姆的小说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写以及幽默的笔触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这种独特的叙事语言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广泛的读者基础。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毛姆小说的叙事特征,通过对其作品的细致解读和分析,揭示其叙事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本文也希望能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毛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二、毛姆小说叙事风格研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作为20世纪英国文坛的杰出代表,其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
毛姆的叙事风格既体现了对传统叙事手法的继承,又展现出其个人化的创新和突破。
毛姆早期叙事风格研究--以《克雷杜克夫人》为例
并 自信地认为爱德华肯定也像她爱他一样地爱 她 ,但不久后她 发现 , 一切都是她的 自以为是 。 丈夫对她更 多的是一种责任而不
不顾一切 的爱 。 她 发现 : “ 她对丈夫完全 都是 随着伯莎 的心理感知呈现的。 对爱德华的赞美和贬低 , 对杰 是她梦想 中的深沉痴迷 、
世 界 文
艺
文 艺生活 L I T E RA T URE L I F E
2 0 1 年名
毛姆早期叙事风格研 究
— —
以《 克雷杜克夫人 》 为例
黄 卉 陈 钢
(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湖南 株洲 4 1 2 0 0 1 )
摘 要: 《 克雷杜克 夫人》 是英 国作 家毛姆早期的一篇长篇 小说 , 细腻描 述了女主人公追求幸福婚姻生活的过程。 该小 说 的情节和语言特点与他 的后期 小说一致 , 但叙事特点却有很大区别。 本文拟从叙事视 角、 叙 事空间和叙事 时间三方
末2 0 世纪初英国女性对 隋感 和 自由的追求 。该 小说 情节 曲折 , 语言洗练 , 体现着毛姆小说创作的一贯 风格 。在叙事方面 , 小说
=
需要指出的是 , 对于铺陈在小说 页面上的“ 事 物” , 拣选 它们 是经过作者的深思熟 虑的。伯 莎可能看起来 随便 的把 目光 停留
采用第三人称 , 基本继承了传统的 、 在文学 中普遍存在 的叙事者 人物 的叙事视 角 , 叙事时 间也是线性 的 , 但笔者认为毛姆在叙 在任意一个进入她视野的东西 上 ,但她并不 能决定 她 自己的视 事空 间方面有一定创新 , 小说跳出了某 一固定的生活空间 , 在不 野 。 因此视野的范 围和局 限, 视野 中聚焦 的东西都是经过作者精 心挑选 的。 正如莫 里塞特所说 : “ 正是这个不在场 、 无人称 的作者 同的空 间中体现着小说主人公 的不 同生活追求 。 本人 , 对 着世 界及 一切事物发号施令 , 并 把他们交 托给了 中心人 叙事视角
毛姆小说叙事特点之我见
给 作 家 们 提 供 了更 加 多 样 化 的 小 说 创 作 视 角 , 使 他 们 不 再 受 限 于传 统 的 写作 手 法 , 创 新 性 的 叙 事 模 式 逐 渐 在 新 的 小 说 中呈 现 , 整个 文学 领域 都 呈现 出百 花齐 放 的创作 局 面 。 毛姆 小说 起 初 也 主 要 沿 用 传 统 的 写 作 手 法 , 但 是 在 创 作 后 期, 他 开 创 了一 种 别 具 特 色 的叙 述 手 法 , 即把 第 一人 称 的 真 实叙 事体 和 第 三 人 称 的 全 知 叙 事 体 进 行 有 效 的 结 合 , 从 而
一
辟 性 的创 新 , 具 有 很 大 的 文 学 价 值 。尽 管 从 严 格 意 义 上 来
说, 毛 姆 小 说 和 革 新 派 的作 品 相 比仍 然 显 得 有 些 保 守 , 但 是
我们 不 得 不 承 认 其 小 说 的另 类 风 貌 不 仅体 现 了 毛 姆 的 独 特
叙事 技 巧 , 还 为 其 奠 定 了 成 为 青 年 读 者 最 喜 爱 的 作 家 之 一
的根基 。
、
毛 姆 小 说 的 叙 事 手 法
由于 毛 姆 小 说 大 都 是 在 二 十 世 纪 写 就 的 , 其 小 说 的 看
法 或 多 或 少 地 带 有 现 代 主义 的 色 调 。 传统 的 小 说 家 通 常 主
要采用以时间为线来展 开故 事情节 和发展脉 络 的手段 , 全 文 使 用 第 一 人 称 的视 角 , 或 者 是 第 三 人 称 的视 角 , 特 别 是 十 九 世 纪 的很 多 小 说 都 采 用第 三 人 称 视 角 并 取 得 了非 常 好 的
物来客观地讲述主人公 的故 事 , 作 者 只 是 参 与 到 故 事 情 节 中来 , 但 并 不 决 定 情 节 的 发 展 。 毛 姆 的 这 一 独 具 特 色 的 叙 事 角 度 和 写 作 模 式 在 他 的后 期 小 说 作 品 中 非 常 常 见 , 甚 至 成 为其 后 期 小 说 的标 签 他 的 这 种 以冷 眼 旁 观 的视 角来 写 作 现 实 主 义题 材 的 小 说 手 法 对 于 小 说 文 学 的 发 展 是 一 种 开
试析毛姆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收稿日期:2018-09-20作者简介:李巧智(1988-),女,辽宁营口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研究。
2018年第5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NO.52018(总119期) JOURNALOFLIAON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SEDITION)GeneralNo.119试析毛姆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李巧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0) 摘 要: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是英国著名现代小说家和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多部作品。
其小说主人公主要是英国各市民阶层,作家将他们的日常生活作为表现主题,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试从人物形象、叙事手法、故事情节三方面分析毛姆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艺术特色;陌生化叙事;故事情节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18)05—0020—02 一、矛盾立体、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毛姆是一位十分擅长刻画人物的作家,在他的笔下,无论是贫苦无知,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劳工、奴仆还是上流社会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都鲜活生动,贴近真实。
其中尤以上流社会虚伪、狡诈的达官贵人及道貌岸然、表里不一的都市人最为生动、鲜明。
(一)幽默讽刺的笔调揭露上流社会虚伪、贪婪的本质毛姆的短篇小说擅长揭露上流社会贪婪虚伪、尔虞我诈、道貌岸然的性格特质,在他笔下无论是王公贵族亦或红商富贾,都展现出一种畸形扭曲的生活状态及人性面貌。
《露水姻缘》《舞男舞女》《生活的事实》《逃脱》等都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典型作品。
《舞男舞女》中的伯爵夫人伊娃·巴雷特整日以观看危险的杂技表演为乐,恨不得让演员被火烧死才觉得刺激过瘾;《逃脱》中的富商罗杰·查林表面上对巴罗太太爱得真挚热烈,实际上却寻找各种借口推脱结婚,甚至在巴罗太太决定与其解除婚约时仍然带着虚伪的面具大谈爱情。
论毛姆短篇小说中的死亡叙事
On Narration of Death in Maugham' s Short
Novels
作者: 马红梅 李曼曼
作者机构: 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出版物刊名: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3-5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死亡 死亡书写 死亡叙事
摘要: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凭借他的小说和戏剧立足世界文坛,其作品对人性进行了剖析,他的短篇小说更是描写了迷失的人性所引发的悲剧。
死亡书写是毛姆的一大特点。
从他的死亡叙事中,可以看出他的死亡叙事模式、死亡叙事表现形态、死亡叙事意义和死亡叙事的美学风格。
论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创伤叙事
论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创伤叙事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充满着创伤叙事的作品。
小说的主要人物查尔斯·斯特雷德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不安和痛苦。
通过斯特雷德的经历和内心世界,毛姆深刻地描述了一个受伤、追求真相和自我救赎的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毛姆揭示了斯特雷德深深的精神创伤,以及他如何通过探索自我和追求真相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心灵的救赎。
斯特雷德的创伤叙事体现在他对自我的困惑和内心的冲突中。
在小说中,斯特雷德一直在寻找心灵的满足和内心的安宁,但他却陷入了对物质和社会地位的不断追逐和迷失。
毛姆通过描述斯特雷德对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追寻,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创伤和对自我的困扰。
斯特雷德的内心创伤使他陷入了迷失和苦恼之中,他的生活充满了不安和痛苦。
毛姆通过描绘斯特雷德与梦塔的关系,深刻地展现了他内心的创伤和对情感的困惑。
在小说中,斯特雷德与梦塔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梦塔是一个美丽而优雅的女性,她对斯特雷德产生了深深的吸引力,却让他深陷误解和痛苦之中。
斯特雷德对梦塔的情感让他体验到了爱与恨、渴望与失望的种种矛盾情感,这使得他的内心创伤变得更加深刻和严重。
小说中斯特雷德与薛尔洛克的相遇和交谈,也是毛姆用以展现他内心创伤的重要篇章。
在与薛尔洛克的交谈中,斯特雷德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追求,并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创伤。
薛尔洛克的言辞引导着斯特雷德思考自己的内心欲望和真实追求,这种思考过程使得他意识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创伤和无法解脱的困境。
毛姆在小说的结尾部分,通过斯特雷德的真相追寻与自我救赎,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创伤的最终救赎之路。
斯特雷德通过对自己内心的深刻反思和对真相的追求,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创伤和困境。
在这一过程中,他开始试图走向心灵的救赎和真实的自我。
斯特雷德的救赎之路充满着曲折和挣扎,但他最终意识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渴望和自我救赎的可能性。
论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创伤叙事
论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创伤叙事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描写艺术家理想与现实的作品。
小说中的主人公查理斯·斯特雷佛是一个成功的股票经纪人,但他却选择放弃一切去追求绘画艺术。
而他的这个决定给他带来的却是痛苦和磨难,使他陷入了创伤的叙事。
在小说中,斯特雷佛的决定本身就是一个创伤。
他放弃了一个安定而成功的职业,选择了追寻自己内心的艺术梦想。
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斯特雷佛自己的生活轨迹,也对他周围的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家庭不理解他的选择,朋友嘲笑他的决定,使他在社会上感到孤立和排斥。
这种决定带来的结果给斯特雷佛心灵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创伤。
斯特雷佛在追求艺术梦想的过程中也遭受了重重的打击和困扰。
他的绘画才能被自己和他人认为是平庸的,他自己也对自己的才能感到怀疑和失望。
而且,在追求艺术梦想的道路上,斯特雷佛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他拼尽全力去学习和钻研绘画技巧,但却没有取得预期的进展。
这些困难和挫折不仅给斯特雷佛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困扰,也对他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和创伤。
斯特雷佛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也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创伤。
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他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出来,但却遭受到了批评和嘲笑。
他的作品被人认为是怪异和无用的,使他在艺术界失去了声誉和地位。
而且,斯特雷佛在艺术追求中也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渐渐地发现,自己的艺术并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这种失望和失落对他的精神造成了严重的创伤。
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创伤叙事主要表现在主人公查理斯·斯特雷佛追求艺术梦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和磨难。
无论是他的决定本身,还是他在艺术创作中遭遇的困难和困扰,以及精神上的创伤,都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这种创伤叙事使读者深入感受到了艺术家为了理想所承受的痛苦和牺牲,同时也使读者思考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和关系。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面纱》的叙事特色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面纱》的叙事特色【摘要】《面纱》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众多东方题材作品中的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本文试图通过对《面纱》的第三人称叙述特点以及逆转的写作手法揭示毛姆如何在小说中塑造人物和表达人生的面纱这一主题。
【关键词】毛姆;视角;梅潭府;逆转一、《面纱》简介《面纱》的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被称为“英格兰的莫泊桑”和“短篇小说大师”。
毛姆的短篇小说涉及英国人在国内外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因创新的主题,多变的情节和生动的小说人物而著名。
在小说《面纱》中,凯蒂为了逃离二十年代伦敦空虚浮华的社交圈,和防止被当作老处女,接受了细菌学家沃特·费恩的求婚。
婚后他们来到上海。
凯蒂和已婚男子查理·唐森发生了婚外情,被费恩发现。
为了报复,他带着凯蒂来到霍乱肆虐的偏远城镇梅潭府。
沃特忙于治疗霍乱患者,慢慢地协助控制了当地的疫情。
凯蒂则开始在一家由法国修女主持的修道院兼医院中做义工。
沃特和吉蒂终于互相敞开心扉,但就在他们日渐亲密的同时,沃特染上了霍乱。
沃特死后,凯蒂返回英国。
二、英语文体学一般来说,文体学指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和戏剧,及非文学作品如科技著作的语言学方法。
申丹(2000)认为,文学文体学指的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作品。
文学文体学重点研究作品独特性,作者的语言选择和写作技巧,并深入分析主题意义和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以探索文学文本的文体学价值为目标,文学文体学致力于揭示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并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
因此,它是分析文学作品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体学中的叙事角度和逆转来分析《面纱》的叙事特色。
三、《面纱》中的叙事特色(一)角度角度通常是指人们观察事物的特定角度。
在小说的叙事研究中,理论家们根据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把它分为内部角度(人物的角度)和外部的角度(作者的角度)。
论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创伤叙事
论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创伤叙事《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一部重要作品,是一部以巴黎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艺术家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为主角,通过他的一生讲述了一个具有创伤叙事的故事。
创伤叙事是指通过讲述故事中人物的创伤,揭示人性的深处,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通过斯特里克兰的经历,展现了他的创伤叙事。
斯特里克兰的青春期经历了一次创伤性的爱情。
他与Ruth结婚后,发现婚姻并不能满足他内心深处的渴望。
他渐渐地对Ruth产生了厌倦和冷漠,感到婚姻束缚了他的创作欲望和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
他的追求并没有得到理解和支持,Ruth甚至向他提出自杀威胁,使他深感受伤和绝望。
这次婚姻带给他的创伤体验,塑造了他对婚姻和家庭的消极看法,同时也使他不再相信爱情。
斯特里克兰与洛伦斯的相遇也给他带来了一次深刻的创伤。
洛伦斯是一位冷酷无情的女人,追求自己的欲望,不顾一切。
斯特里克兰深深地着迷于她的美貌和神秘感,陷入了对她的迷恋和追求之中。
他最终对洛伦斯的追求功亏一篑,失去了她的爱情和崇拜。
这次创伤使斯特里克兰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和否定,陷入了绝望和孤独的境地。
斯特里克兰在塔希提岛的经历给他带来了灵魂层面上的创伤。
在塔希提,斯特里克兰遇到了泰罗和布朗舍,两位原始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使他彻底改变了对艺术和生活的看法。
他渐渐地摆脱了传统文化和道德束缚,追求自我和真实、纯粹的生活。
他在与这两位原始人的交往中,也暴露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和罪恶。
这种对自身真实面目的认知和反省,给斯特里克兰带来了巨大的心灵痛苦。
通过这些创伤叙事,毛姆揭示了斯特里克兰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他追求艺术和真实的生活,但却不断受到外部环境和他人的限制和质疑。
他渴望得到爱情和理解,却始终陷入孤独和失望。
他试图逃离生活的束缚,追求内心深处的欲望,却不断受到伦理和道德的冲击。
通过斯特里克兰的创伤叙事,毛姆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现代短篇小说鉴赏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现代短篇小说鉴赏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现代短篇小说鉴赏: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毛姆的短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考主题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对该作进行深入鉴赏和解读。
从故事开篇,我们就能感受到毛姆独特的叙事方式。
在小说中,毛姆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将整个故事交托给了一个名叫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故事人物。
通过斯特里克兰的视角,读者得以近距离地观察到主人公查尔斯·波德克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波德克是一个富有的中年商人,他对于传统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感到厌倦,决定追寻内心真正的艺术追求。
这种对于内心的执着和追求,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波德克为了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毅然放弃了原本稳定的生活,选择踏上一个陌生而艰难的道路。
他不断地追逐着自己眼中的“月亮”,尽管充满了困苦和挫折,但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波德克的妻子。
她是一个相当传统的女性,在波德克的艺术梦想面前感到迷茫和不解。
然而,波德克的决定也让她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幸福感。
毛姆通过这对夫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个人和传统观念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除了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对艺术价值的探究也是非常深入的。
波德克认为,艺术才是真正的存在意义,他追逐着艺术的真谛,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
然而,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波德克也面临着来自社会的诸多嘲讽和质疑。
毛姆通过波德克的经历,探讨了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同时,小说也反映了毛姆对于艺术与人生意义的思考。
小说的结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波德克在最后的时刻,面对自己的死亡,体验到了内心的真正平静和满足。
这种平静并非是外部的功成名就,而是来自于他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内心的满足。
毛姆巧妙地通过这一结尾,提醒读者重视内心的追求和个人价值。
总的来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充满深意的现代短篇小说。
毛姆写作特点是怎样的
毛姆写作特点是怎样的毛姆写作特点毛姆写作特点是在其小说中阐述了对于自然现实的理解,侧重采用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他的作品以客观真实的描写,以及辛辣嘲讽的语气闻名。
毛姆写作特点也与其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毛姆曾当过五年的医生,为期五年的学医生涯,使他更为了解下层劳苦人民的生活状况,并且由于其目睹了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他的作品更多地折射了人性弱点,剖析生活百态,表达了对于人民所遭受的种种苦难的同情,揭示了上流社会糜烂生活。
他的第一部小说,就是以他在艰苦的环境下为产妇接生时的所闻所见而写成的。
渐渐地,当毛姆看过了更多的人世间的悲剧与不公之后,他决定投身文学,让文学直击黑暗的社会,拯救人们的灵魂。
生活的黑暗经历,给他带来了写作源泉。
毛姆写作特点也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即用手中的笔诉说这个社会的不公,他的戏剧也盛极一时,被称为“只有萧伯纳能与之并肩。
”他的小说风格则与莫泊桑有些相似,言语简单,但影响深刻,触发人们内心的情怀,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让人物在后续情节发展中得以充实,体现作品主题。
毛姆辜鸿铭的关系毛姆辜鸿铭是好朋友。
毛姆是英国的一位小说家,他在中国游历的时候,曾与辜鸿铭有过接触。
同时毛姆对辜鸿铭的评价还是挺高的,他对于见辜鸿铭一事印象深刻,还专门写了日记。
在历史上,辜鸿铭也算是一个怪人了,他与世人不同的表现,却让毛姆为之称赞。
毛姆辜鸿铭的相见也是颇有意思的,最初的时候毛姆写了一张便条,邀辜鸿铭前来相见,但辜鸿铭对他写的便条置之不理。
于是毛姆又重新亲自写了一封信请求拜访辜鸿铭。
最终得到了辜鸿铭的回应,答应与其见面。
由于毛姆初到中国,对中国的地形、建筑不甚了解,所以对这些新的一切都感到十分地新奇。
在毛姆的书中,还描写了关于中国的特色之处。
另外毛姆还特意描述了辜鸿铭的住宅,其内部构造都被一一记录了下来,由此可以看出,毛姆对中国以及辜鸿铭的许多相关事宜都颇感兴趣。
毛姆简介毛姆,英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浅析毛姆短篇小说创作的特点_许彦明
收稿日期:2002-06-21作者简介:许彦明(1971-),男,山东省嘉祥县人,济宁师专中文系助教。
第23卷第5期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0月Vol .23No .5Journal of Jining T eacher s'Co lleg e Oct .2002文章编号:1004-1877(2002)05-00102-03浅析毛姆短篇小说创作的特点许彦明(济宁师专中文系,山东济宁272025) 摘 要:毛姆的短篇小说创作以首尾完整、真实感人的故事征服了读者,被称为“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人”。
关键词:毛姆;短篇小说;特点中图分类号:I 561.07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上半叶,约・康拉德、萨契、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劳伦斯、詹姆斯・乔伊斯、格雷厄姆・格林等造就了英国短篇小说创作的繁荣局面。
在这种高手如云的局面中,威・萨・毛姆坚持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首尾完整、娓娓动听的故事赢得了广大读者,成为“20世纪用英语写作的最为流行的作家之一。
”一初读毛姆,完全是被他的故事本身吸引。
杰克・阿尔蒙德本是一个富有才华、前途光明、风流倜傥的青年,有希望得到外交部的最高职位,但最后却像乞丐一样饿死在一个破敝的房间里。
为什么这样,随着作者的讲述,事情的真相伴随着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开始浮现。
原来,杰克・阿尔蒙德和卡斯特兰勋爵夫人发疯般地相爱,他为她白白地丧失了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朋友、职业、熟悉的环境、施展才华的机会等等,并且为这种牺牲和付出深深地鼓舞着,他以为勋爵夫人也像自己一样,为了爱情可以抛弃一切。
但是他不知道“往昔的那位激情荡漾的少妇已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的市侩女人,她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已经无情地诱使他作出了牺牲,她本人则又回到了自己的原来生活中去:煊赫的名声、万贯的家产、社会的地位、世间的成功——这些才是她孜孜以求的。
”[1]而他却为了顾全最心爱女人的荣誉,抛弃了对他来说人世间一切值得留恋的东西,于是他伤透了心,从此心灰意冷,自甘堕落,直至死亡。
解读《月亮和六个便士》的叙事特点
解读《月亮和六个便士》的叙事特点本研究立足于叙事学理论,通过对小说《月亮和六个便士》中叙述者和叙述声音的分析,研究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和其内在的毛姆对待艺术的态度和精神。
希望借此能够为《月亮和六个便士》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叙述者叙述声音毛姆艺术完成于1919年的《月亮和六个便士》,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小说中,毛姆运用叙述者的变换和叙述者与作者声音交替出现的叙事手法,表现了男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不懈追求艺术更高境界的一生。
叙述者的变换既赋予叙述立体感,丰富了叙述的层次,又增加了故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不时插入的作者声音在避免了单一叙述者可能导致的单调与枯燥的同时也使得小说更为丰满,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
一、变换的叙述者小说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的叙述展开,“我”既是旁观者又是叙事代言人。
然而在小说中,并非只有“我”一个叙述者。
作为叙述者的“我”是故事的参与者,是故事里人物,是思特里克兰德追逐梦想之路上的见证者。
因为“我”总是和主人公们在一起,所以我可以知晓事情的真相;也因为如此,我可以看到主人公们的所作所为,对主人公有整体上的把握。
“我”是一个作家,在伦敦拜访朋友时与思特里克兰德一家结识,和思特里克兰德夫人成为朋友。
“我”和思特里克兰德夫人讨论思特里克兰德离家出走这件事情,知晓她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可以规劝、照顾、讨厌思特里克兰德。
“我”受思特里克兰德夫人之托到巴黎寻找思特里克兰德,知道他离家出走的真实原因。
随后“我”到巴黎拜访朋友时再度与思特里克兰德相遇,开始欣赏他的画,对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因为我和他没有利益冲突,不会对彼此的生活造成影响,所以“我”可以很可观地描述“我”所认识的思特里克兰德,可以客观地表达我的观点和看法。
正因为如此作为故事参与者和叙述者的“我”是可以信任的。
作家让叙述者“我”在故事里充当一位作家的角色,和思特里克兰德一家有不同的生活圈;同时故事的发生地点也在不断地变化,“我”不能如影随形地跟着思特里克兰德的脚步进行实时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4期安徽文学论毛姆小说的叙事特点◎庞若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摘要毛姆(1874-1965)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
他一生共创作了为数众多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剧本,其主要的成就在小说创作上。
他影响较大的长篇小说有:《人性枷锁》(1915)、《月亮和六便士》(1919)、《大吃大喝》(1930)和《刀锋》(1944)。
毛姆擅长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技巧来刻画人物和展开情节,本文结合他的部分作品对他的叙事特点进行深入探讨,挖掘其作品广受欢迎、经久不衰的原因。
关键词毛姆叙事视角反高潮呼应文章编号1671-0703(2011)04-106-02威廉·萨默赛特·毛姆(William,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是英国文学史上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一位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长篇小说20部、短篇小说150多篇、剧本30多部。
其主要的成就在小说创作上,他的长篇小说有:《人性枷锁》(1915)、《月亮和六便士》(1919)、《大吃大喝》(1930)和《刀锋》(1944)。
毛姆能够运用除诗歌外的多种文学形式进行创作,且作品文笔简单明了、语言幽默深刻、内容雅俗共赏,在二十世纪英国作家中可以说是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
其作品的创作方法既有客观冷静、注重叙事等自然主义的特征,也有关注社会现实、揭弊批判等现代主义特征。
毛姆在长篇小说方面取得的成就最高,大部分作品都以探索人生的意义为主线,塑造的人物也以不妥协于生活和环境的压力、自强不息、为梦想而努力奋斗为主,同时也注重探索人性的复杂、矛盾和阴暗面。
如《人性枷锁》中的菲利普、《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德,以及《刀锋》中的拉里。
其次,毛姆自己所要求的“明晰、简洁、悦耳”(lucidity,simplicity,euphony )的语言风格也是其作品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1毛姆的叙事视角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代表热拉尔·热奈特在其代表作《叙述话语》指出:“视角的本质,是对信息的限制。
”他发展了托多罗夫的理论,将叙述视角分为三类:全知叙事者视角、人物视角(有限视野)、视角外叙事(戏剧性视角)。
毛姆在其小说创作中一直坚持现实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在叙述视角的选择上早期选择了传统的全知视角,如在《人性枷锁》和《面纱》等早期作品,后期创作倾向于选择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也即“人物视角”)。
例如,带有自传性质的《人性枷锁》就采用了全知视角。
《人性枷锁》中主人公菲利普的故事时间跨度大,从童年时代到成人,地点变换也多,从家乡到伦敦、巴黎、再返回伦敦,前后出场的人物纷繁复杂,通过全知全能的视角,作者比较容易把握故事的发展。
全知视角的优势也在于作者能够随心所欲的介入到故事的发展,勾勒故事脉络和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活动。
但是由于介入过多过深,难免使得叙事繁杂臃肿、客观性和真实性都会受到影响。
比较而言,人物视角要复杂的多,对叙述技巧的要求也最高。
毛姆年轻时接受的医学教育培养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冷静的性格,在结合对亨利·詹姆斯和赫尔曼·麦尔维尔作品和叙事艺术分析的基础上,毛姆渐渐发展起来了自己的小说叙述视角,即现在广为人知的人物视角(有限全知视角)。
毛姆认为用人物视角讲故事是小说叙述的最佳处理方式,因此在他的代表作《刀锋》中,毛姆以叙述者经历事情的发展,然后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其透露给读者。
如其所述“他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和其他人物或多或少保持着联系。
他并不决定情节,而是作为其他人物的知己、朋友、仲裁者或旁观者产生作用。
……小说的这种写法有助于使读者对人物产生亲切感,增强小说的真实性,是很值得推荐的。
”作为叙述者的“我”,是故事发展不可或缺的角色,是贯穿小说的线索。
《刀锋》描写了不同人的生活状态,这些人彼此间有着亲情、友情或爱情。
但这些自然形成或儿时建立的各种感情,随着岁月的变迁和生活的改变,其间的联系已经相当淡化,甚至有些不太相关。
譬如伊莎贝尔追求体面的物质生活;她的舅舅艾略特追求上等阶层的社交生活;而从战争中幸免于难,并返回美国的拉里则因不适应战后美国歌舞升平的浮华社会现实,远走他乡,去探求生命的意义;再加上渐次出场的苏珊和索菲等,都是通过第一人称的“我”,一个略有名气又喜欢四处体验生活的作家,联系到一起的。
“我”总是和主人公们在一起,听他们讲述发生的事情。
叙述者“我”值得信任,在各个人物之间穿梭,听取拉里、伊莎贝尔、艾略特等人的心里话。
在此基础上,毛姆建立起了读者对叙述者“我”客观立场的信任,继而使故事情节和人物给读者留下了真实和可信的感觉,增强了艺术感染的效果。
2反高潮尽管在毛姆是不是一流的小说家、是否在语言造诣上达到了如同狄更斯那样的大师级水准,国内外研究者还有不同意见,但是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毛姆小说很大程度上胜1062011年第4期安徽文学在情节曲折多变。
毛姆在自己的文学主张中始终强调情节的重要性,毛姆的小说往往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悬念和高潮,还有出人意料的结局,引人入胜。
评论家们认为:毛姆善于给故事一个意外的然而又是符合故事发展的逻辑的结局,并且尽力为读者留出更多的想象空间。
为了让情节突变能够前后顺利承接合情合理,在反高潮的基础上,毛姆运用了呼应的小说技巧,让小说成为一个前后呼应、逻辑严密的艺术整体。
例如,在小说《刀锋》里,叙述者“我”带领拉里、格雷和伊莎贝尔到巴黎的冶游场所游览,偶遇了小时曾同拉里探讨过诗歌艺术的索菲。
索菲因为丈夫和孩子的不幸去世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沉迷于酗酒和吸毒。
尽管拉里并不是真心的爱索菲,他却希望通过与其结婚来拯救这个迷失的灵魂。
后来,拉里在伊莎贝尔举行的宴会宣布他和索菲已经订了婚,并准备前往希腊度蜜月。
故事情节发展到这里,人人都以为结婚是必然结果时,情况直转急下:两个星期后叙述者“我”遇到艾略特,一番交谈,方才得知拉里和索菲并没有举行婚礼。
再后来,通过“我”和索菲的偶遇以及伊莎贝尔和“我”的交谈,毛姆才向读者揭示了缘由:拉里一直以来都是伊莎贝尔最爱慕的人,她不能容忍拉里和其他人结婚,为了自己继续保持这个感情寄托,不惜出手毁掉了拉里和索菲的婚事。
通过这种情节的突兀转变,毛姆入木三分的刻画出了人性的复杂和无常。
这种叙事手法就是毛姆擅长使用的发高潮,使故事的发展出乎意料而又合情合理。
3呼应为了使小说情节的处理既打破读者的惯性思维,又能够前后承接合理,毛姆在小说的叙事中还大量使用了呼应的叙事技巧。
如在《患难之交》中,叙述者初始就表明了不能以貌取人,“如果只凭一张脸来雇用一个仆人,我肯定要犹豫不决,然而我想我们多半只凭一张脸来判断我们所遇见的人:从下巴的形状、眼睛的神色、嘴巴的轮廓来下结论。
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常常弄对多于弄错。
”随后展开的关于爱德华?海德?伯顿的故事就和上述观点顺利承接。
叙述者“我”和伯顿是通过一起打桥牌而相识的,和列尼也是通过打桥牌认识的。
桥牌如同桥一样,把几个本不相关的人连接在了一起。
叙述者对伯顿的描绘是“……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忠厚善良。
他的温和的蓝眼睛里有一种十分可爱的神色。
嗓音也是柔和的;……他的微笑同样亲切慈祥。
有一种人吸引你,是因为你觉得他对人们具有真诚的爱。
”然而当伯顿屡屡在牌桌上输给那个“衣冠楚楚、女人家很欣赏、落拓不羁、饮酒过度”而且与自己同姓的列尼·波顿时,伯顿隐藏在其温和善良外表下的冷酷和狭隘就暴露了出来。
当列尼沦落到求职于伯顿时,伯顿毫不犹豫地设下了圈套,让列尼这位曾经的游泳高手枉死在了海里。
前后呼应,正好印证了叙述者在文章开头提到的观点“人不可貌相”,人性太过复杂。
在《刀锋》里,当叙述索菲和拉里之间的故事时,毛姆也通过在叙述过程中埋下伏笔的叙述技巧,使情节突转反而表现得非常合乎情理。
拉里和索菲已经订了婚并即将赴希腊度蜜月,而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索菲和拉里突然解除了婚约,而原因不过是一瓶酒。
尽管伊莎贝尔也在公众场合祝福过他们,甚至自告奋勇筹办部分婚礼用品,然后由于心结难解,伊莎贝尔还是决定利用索菲酗酒的缺点来毁掉两人的婚姻。
伊莎贝尔邀请索菲到自己家来试穿定做的婚纱,自己却故意躲了起来,并且把酒放在客厅显眼处,蓄意诱发索菲的酒瘾,导致索菲再次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读者不难发现,毛姆笔下的这瓶伏特加可不是第一次出现。
在之前拉里和索菲的订婚宴会上,艾略特就大力地向索菲、格雷、伊莎贝尔等人推荐这种波兰伏特加,伊莎贝尔也对其赞不绝口:“闻上去就像新割的稻草和春天的花草,像百里香和薰香草,尝上去一点不辣,非常适意,就象在月光下面听音乐”。
通过这一系列的铺垫,引诱索菲再度沉落,这瓶波兰伏特加酒在后面的出现和发挥的效用就显得极其自然、不着痕迹了。
前后的呼应如此自然流畅,正是典型的毛姆风格。
《刀锋》的译者周煦良在该书的序言中写到“尽管作者在本书开头声称,他几乎没有什么故事可述,但是,他仍旧充分运用了叙事的技巧,从而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我时常碰到这样的情形,即一面译、一面盘算着不知他对这种铺开的局面怎样收拾法。
但是,使我佩服的是他笔头一转,很快就结束掉。
”毛姆的叙述方式是独特的,他没有采用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常见的全知全能式的叙述,而是偏爱第一人称视角,因而作品客观性强、可信度高;其流畅的行文、幽默诙谐的语言,再加上反高潮、呼应、反讽等叙事技巧的熟练运用,使得作品引人入胜、跌宕起伏、出人意料,深受不同国家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
参考文献[1]秦宏.毛姆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3).[2]陈静.毛姆小说的叙事方式[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6).[3](英)毛姆著,周煦良译.刀锋[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4]申利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我国毛姆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1(4).[5]胡全新.论《月亮和六便士》的现代性[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5).[6]林美宇.《刀锋》的叙事特点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0(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