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指为了保证公路的正常运转和使用,使雨水能迅速排除,保持公路路面的干燥和平整,减少水毁对路基和路面的破坏,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对公路进行适当的排水设计。
下面将介绍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排水设计的目的和原则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目的是保证公路的通行条件和安全,并减少水毁对公路的损害。
排水设计的原则包括合理、经济、简便、可靠、安全等。
1. 合理性:排水设计应根据道路交通量、地理环境和降雨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和论证,确定合适的排水系统和措施。
2. 经济性:排水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投资和维护成本,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和材料。
3. 简便性:排水设计应尽量简化工程量,减少工程繁琐和施工难度。
4. 可靠性:排水设计应保证排水设施的可靠性,确保能够顺利排水。
5. 安全性:排水设计应保证公路路面的安全,避免因排水不畅造成的交通事故和灾害。
二、排水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轮廓线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和加固设计等。
1. 轮廓线设计: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的地势起伏和排水需要,确定合适的水平线和纵向坡度,使雨水能够顺利排除。
4. 加固设计: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的交通量和重载情况,确定适当的路基和路面加固措施,避免因排水不良引起的路面变形和沉陷。
1. 排水设施的布置要合理,覆盖全面,保证排水的畅通。
2. 排水设施的设计要合适,能承受预期的雨水流量和水压。
3. 排水设施的材料要具有耐久性和防腐蚀性能,保证设施的寿命。
4. 排水设施的施工要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减少施工缺陷和故障。
5. 排水设施的维护要及时,保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清洁。
三、利用现代排水技术进行排水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排水技术在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现代排水技术包括雨水花园、生态反渗透工程、雨水集中利用等。
1.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通过布置植物、雨水收集系统和土壤过滤层等,将雨水与植物有机结合起来,能够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2)影响路基上部含水层较薄,排水量不大,并且平式
渗沟难以布置时采用。
3)构造:由上部集水构造和下部排水构造两部分组成
集水部分构造与渗沟相同,于井的四周设反滤层,顶
上为覆盖层(封闭层)。
下部排水构造,采用粗粒材料做充填物
渗井断面采用圆柱形或方柱形。
以免堵塞(暗沟顶可铺筑碎(砾)石一层,上填砂
砾)(2)暗沟流量一般不予计算。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2.渗沟:采用渗透方式将流向路基的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排到
路基范围以外指定点的排水设施,使路基上保持干燥,不致
因地下水成害。
1)作用:是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其水力特性是紊流。
2)分类:盲式、管式、洞式
整理课件
§7-1 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及设计一般原则
一、排水的重要性
1.地面水渗入路基→路基强度降低
2.地面水对边坡冲刷→路基整体稳定性受到威胁
3.地下水浸入路基→强度降低(冻胀,翻浆、滑坍滑动)
4.降水渗入路面→降低材料的强度;高压水冲刷使承载力下降。
二、排水的目的与任务
1.把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含水量降低到一定范围之内
稳固,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道路排水可分为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
地表排水又可分为路面(含路肩)表面排水、中央
分隔带排水和坡面排水。
排水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以及桥涵
设置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注意充分利用地形和天
然水系,合理布置各项设施,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
确保排水畅通和养护方便。
排水设计包括排水系统的规划和排水结构物的设计
坑或专门设置蒸发池排除地表水。
整理课件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 引言 • 路基排水设计 • 路面排水设计 • 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 案例分析
目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路 面上积聚的雨水、雪水等迅速排除, 防止水对路面造成损害,保证路面的 正常使用和车辆的安全行驶。
在多雨、多雪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尤为重要。
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排水设计
对于软土地区,应加强排水设计,采取如砂垫层、排水板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提高土体强度。
对于山区公路,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布置排水设施,避免山洪、泥 石流等自然灾害对路基造成损害。
对于盐渍土地区,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避免盐渍土的侵蚀作用。
03
路面排水设计
路面表面排水设计
设计原则
路面表面排水设计应遵循迅速排 除路面积水、降低水对路面的侵 蚀和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的原则。
横向排水设施
包括路肩排水沟、泄水口等,用于 将路面积水引至纵向排水沟渠或边 沟。
纵向排水设施
包括纵向排水沟渠、中央分隔带排 水等,用于汇集和排除路面的纵向 水流。
路面内部排水设计
01
排水设计的重要性
良好的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可以延 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
用,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益。
如果排水不畅,路面积水会导致 路面损坏、车辆打滑,甚至引发
交通事故。
路基长期浸泡在水中可能会造成 路基变形、下沉等损害,严重影
响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2
路基排水设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面排水设计
设计边沟、截水沟、 排水沟等设施,将路 面的积水引至路基外。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一、设计原则与目的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为了使雨水迅速排除路面,减少水文冲刷对路基路面的破坏,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减少路面下的地下水位和软基的液化,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排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路面,避免积水,减少水文冲刷。
2. 综合考虑合理利用地形:充分利用地形高低起伏,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减少投资成本。
3. 考虑保护环境:避免排水系统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等。
4. 综合考虑经济性:在保证排水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资成本,提高排水系统的经济性。
二、设计要点1. 路面横坡设计路面横坡是指路面在横向上的坡度,通过合理设置路面横坡可以使路面上的雨水迅速排离路面。
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采用2%~4%的横坡设计。
路面纵坡是指路面在纵向上的坡度,根据道路的长度和高差,合理设置路面的纵坡可以保证雨水迅速排除,减少积水和水文冲刷的发生。
3. 排水沟设计排水沟是用于收集和排除路面雨水的设施,根据路面的情况和地形特点,排水沟可以分为横向排水沟和纵向排水沟。
在设计排水沟时,应考虑沟槽的宽度、深度、坡度、出口设置等因素,以保证排水沟的畅通和排水效果。
5. 排水设施设置在排水系统中,还需要设置一些排水设施,如护坡排水管、井口、溢流口等。
这些排水设施的设置需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设置,保证排水系统的整体畅通和排水效果。
6. 轴流式排水系统设计在某些路段,可以采用轴流式排水系统来排除路面雨水。
轴流式排水系统利用轴流原理,通过对路面进行微观波纹处理,使雨水能迅速流向路基两侧的排水沟,有效排除路面雨水。
7. 涵洞和涵洞排水设计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涵洞和涵洞排水系统。
涵洞是用于排除路面下的积水或地下水的设施,设计时需要考虑洞身和洞面的尺寸、坡度、出口设置等因素;还需要设计合理的涵洞排水系统,确保涵洞周围的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对路基路面的影响。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是指对城市道路路基进行合理的排水设计,确保道路在降雨或融雪期间能够有效排除积水,保持道路的安全和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的目标是:排水系统能够有效排除降水,防止积水对道路结构造成损坏,并保证行车安全。
城市道路的主要排水形式有:自然排水、边沟排水和排水系统排水。
1. 自然排水:依靠自然地形的坡度和路基表面的横坡来排水。
这种排水方式一般适用于路基较高的区域,如山区或高处的城市道路。
2. 边沟排水:通过设置边沟来排水。
边沟一般设置在道路两侧,通过边沟将积水引导至排水沟或收水井。
这种排水方式适用于道路横坡较小的平坦地区。
3. 排水系统排水:推荐使用下水道排水系统进行排水。
下水道一般按照城市区域的排水规划进行设计和布置,将道路积水通过下水道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或排入河流。
1. 路基的纵横坡:纵坡主要是为了保证雨水能够迅速排到下游。
横坡则是为了保证道路两侧的积水能够迅速排到排水系统中。
纵横坡的设计需要结合雨水径流量和路面的材料和状况来确定。
2. 排水沟和边沟的设置:排水沟和边沟的设置需要有足够的容量来接纳降水和路面积水。
它们的距离和形状也需要根据道路的横坡和纵横坡来确定。
3. 排水系统的设计:排水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道路的规模和雨水径流量来确定。
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井盖和出水口等设施。
4. 排水设施的维护:城市道路的排水设施需要定期清理和维护,以确保其畅通。
清理排水井和沟渠的垃圾和杂物,修复损坏的排水管道和井盖等都是常规的维护工作。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的横纵坡、排水系统的设计和维护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排水畅通,保证行车安全。
科学合理的排水设计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的整体质量。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一、引言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指针对公路工程的特殊周围环境条件,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以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公路排水设计包括路基的纵向和横向排水设计,路面排水设计以及相关排水工程的设计。
二、路基的纵向和横向排水设计路基的纵向与横向排水设计旨在保证公路在雨季和低洼地带的正常排水。
在纵向方向上,需要合理设置路基的横坡,以确保降雨水沿路基向路肩方向排出。
在横向方向上,需要合理设置路基的纵坡,以确保降雨水沿路基向边沟方向排出。
对于纵向排水设计,需要依据地形和降雨量等因素,确定路基的纵坡。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不同降雨强度下的排水能力,并设置合理的纵向路堑,并确保路堑在降雨时不会积水。
在边沟的设置上,应保证边沟具有足够的排水能力,以迅速将降雨水排出。
三、路面排水设计路面排水设计旨在保证路面在降雨时能迅速排水,防止水损害路面结构。
路面排水设计包括设置排水沟、排水口和净化设施等。
在设计中,应根据道路宽度、交通量、降雨量等因素,合理设置路面排水沟和排水口的数量和大小。
排水沟应位于路面边缘,并保证排水沟的坡度和宽度满足排水需要。
排水口应设置在低洼地带,以确保下水道的通畅。
还需要考虑路面的净化设施。
净化设施可以去除路面产生的油污、泥沙等杂质,防止其进入排水系统。
常见的净化设施有沉砂池、油水分离器等,需要根据路面的特点和降雨量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
四、相关排水工程的设计除了路基和路面的排水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排水工程的设计,如桥梁、涵洞等。
在这些工程中,需要设置排水孔和排水沟,以确保水能顺利排出,并防止涵洞内积水。
在桥梁设计中,需要合理设计桥梁下部结构,设置足够数量和大小的排水孔,以确保桥梁下部结构的干燥和稳定。
在涵洞设计中,需要根据涵洞的尺寸和流量,设置合理数量和大小的排水孔和排水沟。
还需要对涵洞的内部进行防渗设计,以防止渗水对涵洞结构的影响。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公路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设计环节。
路基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路基排水工程设计说明1、边沟、截水沟与排水沟1)一般规定(1)边沟断面形式及尺寸应根据降雨强度,汇水面积,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对路侧安全与环境景观的影响程度等确定。
(2)截水沟应根据地形条件及汇水面积等进行设置,挖方路基的堑顶截水沟应设置在坡口5m以外,并宜结合地形进行布设。
填方路基上侧的路堤截水沟距填方坡脚的距离,应不小于2m。
在多雨地区,视实际情况可设一道或多道截水沟。
(3)将边沟、截水沟、取(弃)土场和路基附近低洼处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时,应设置排水沟。
(4)截排水沟沟底纵坡不得小于0.3%当沟底纵坡大于3%时应对水沟进行加固。
截排水沟基底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2)材料要求(1)片石:一般用爆破或契劈法开采石块,厚度不小于15cm,其强度不得小于MU30。
用作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
(2)块石:应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20~30m,宽度约为厚度的1~15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倍(如有锋棱锐角,应敲除),其他要求必须符合片石相关要求。
(3)水沟沟身应采用低强度等级且符合设计要求的合格水泥,水泥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15;盖板混凝土采用C30砼。
(4)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图纸规定和规范要求。
砂浆中砂宜用中砂或粗砂,砂的最大粒径,当用于砌筑片石时,不宜大于5mm:当用砌筑块石、粗料石时,不宜大于2.5mm,勾缝砂浆强度对于主体工程不低于M10,附属工程不低于M7.5且均不低于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5)钢筋:带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GB1499)的规定,光圆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GB13013)的规定,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
3)艺流程(1)边沟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样→沟槽开挖→地基处理→沟体修整→验槽→砌筑沟底→砌筑沟帮→沟帮、沟底抹面或勾缝→砂浆养护→制作、运输盖板→清除边沟淤积及沉降缝封缝→安装盖板→找平外露边沟顶面。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1. 引言1.1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概述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是指为了防止城市道路路面及路基产生积水现象,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保护道路设施的健康运行而进行的设计工作。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旨在合理引导和处理道路上的降水,将雨水及时有效地排走,避免雨水在道路上停留造成积水,减少道路水损,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提高道路抗载能力。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道路的纵、横坡、路基土质、降水量等。
合理的排水设计不仅需要考虑排水效果,还需兼顾经济性、实用性和美观性。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设计,需要工程师对道路特性进行全面分析,从而确定最佳的排水方案。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减少交通事故,减轻城市雨水过程带来的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城市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和保障。
1.2 城市道路路基排水设计的重要性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可以有效预防道路因雨水积聚而导致的漫水和塌方等安全隐患。
良好的路基排水系统可以及时将雨水排除,降低路面积水和泥浆的积聚情况,保证道路通行的安全性和畅通性。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可以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如果道路路基排水设计不合理,雨水积聚在路面上会导致路基变软、龟裂甚至冻融损伤,加速路面的破损和老化,降低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排水设计,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减少污水和泥沙对城市的污染,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质量。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不仅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还关系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市民的生活品质。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要充分重视路基排水设计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与施工,确保道路的安全、畅通和持久。
2. 正文2.1 城市道路的路基排水设计原则1.合理设计斜度:路基排水设计中,路面应该设置一定的纵坡和横坡,保证雨水能够迅速排走,避免积水和漫水现象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渡槽和倒虹吸
§3 路基地下排水设施的构造与布置
目的:截断与排除来自山坡地下流向路基的地下水, 降低地下水位。
特点:排水量不大,投资较大,维修较困难。 设施:暗沟、渗沟、渗井等。 一、暗沟 1 作用:集中把路基范围内的泉水或渗沟汇集的水排
四、跌水与急流槽
一)跌水: 1.定义:是一hK 种将沟底做成台阶状的人工沟渠; 2.适用:排水沟进入涵洞前;高边坡上需要在短距离内将水引
到 速跌水 坡时脚。P 处;陡坡路段d(i>7ht%)的边沟以及其他需要多级水跌水流消能减 3.类型:单级L、多级 4.构造:h进K 水口、消力消池力池、出水口 5.尺寸:根据水力计算确定
一、路面表面排水
原则:
1.降落在路面上的雨水,应通过横坡向两侧排流;
2.若边坡坡面不会受到冲刷,应采用在路堤边坡上横 向漫流的方式排水;
3.路堤较高,边坡易冲刷时,应沿路肩外边缘设拦水 带,通过泄水口和急流槽排泄。
4.设拦水带时,拦水带过水断面内的水面,高速公路 和一级公路不得漫过右侧车道外边缘,二级及以下公 路不得漫过右侧车道中心线。
D=30~40
4
a)
1 2 3
50~70 5
10~15
b)
2、分隔带宽度>3m且表面铺面封闭,分隔 带上的表面水汇集在分隔带中央的低洼处, 并通过纵坡排到泄水口或横穿路基的桥涵水 道中。
第六章 路基路面排水
★重要性:路基的各种病害和变形的产生都与地面水 和地下水的浸湿和冲刷有关。
§1 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及设计一般原则 一、目的与要求 1.目的:确保路基能始终处于干燥、坚实和稳定状态。 2.要求: ⑴ 查明水源,制定规划,防重于治,防治兼顾 ⑵ 设计时,应密切配合农田水利建设 ⑶ 施工时,确保工程质量,注意临时排水 ⑷ 养护时,及时维修与清理排水设施,保持完好无损
3.形式:梯形、矩形、三角形、碟形(流线形)。截水沟
截水沟
4.尺寸:边坡、深度、底宽。
边沟
5.纵坡:一般以1%~2%为宜,任何情况下,均不应 小于0.3~0.5%。路基地面排水
6.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500米,多雨地区不超过300 米,三角形和碟形边沟不超过200米。
二、截水沟(天沟)
1.定义:设在路基上方,以拦截地面水流向路基的人工沟渠。 2.功能:保护边坡不受地面水冲刷,减少边沟的水量。 3.适用:多雨地区、山岭和丘陵地区。 4.设置:设置在路基坡顶5M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长度以
到路基范围之外。无渗水和汇水作用。 沿途“ 封闭 ”。
2 设置要点:沟底纵坡 ≥ 1%,出水口沟底标高应高 出边沟(或蓄水处)最高水位20cm 。
3 类型:洞式和管式两大类,尺寸应按泉眼范围或流 量大小决定。
路
边
堑
沟
上
口 A
路
基
中
边
线 B
沟
A
B
砂 碎、砾石
a)
≥20 ≥50
路面 1%
b)
路面
c)
I
止水带
边沟
I 急流槽
水簸箕
急流槽段面
高速公路路面排水系统
二、中央分隔带排水 1、分隔带宽度<3m且表面铺面封闭,水从两侧行车
道横向排除;在超高路段,可在分隔带上侧边缘设置 缘石和泄水口,在分隔带内设置缝隙式圆形集水管或 蝶形混凝土浅沟,横向排水管排至边沟或纵向排至桥 涵。
1
2 3
D+15 5
二、设计的一般原则 1.查明水源,全面规划,因势利导,综合治理; 2.保护生态环境,与农田水利相配合; 3.经济适用; 4.防重于治,防治结合
§2 路基地面排水设施的构造
路基
一、边沟
路基
1.定义:挖方路基及填高低于设计要求临界高度的路
截堤水,沟 在路肩外缘均应设置纵向人工沟渠,称之为边沟。
2.功能:边排沟 泄路基顶面及挖方边坡汇集的地面水。
洞式渗沟
4.构造:排水层、反滤层、封闭层
潮湿路段 i i
i
边沟
边沟 渗沟
集水井 暗沟
排水沟
水塘
H
填石渗沟
10 >50
H1
h
1
2
3
3
4
4
5 5
b
15
B 15
a)
土工布
浆混 砌凝 块土 石托 或底
管式渗沟
H 10 >50
20
H1 D+25
渗水孔
预制管
1
2
3
10%
D
10%
4
5
D+25 B
b)
托底基座
二)急流槽
急流槽
1.特点:纵坡比跌水更陡,要求坚固耐用 ht
2.构造:进口、槽身、出口C 3.尺寸:由水力计算确定L
由于纵坡大、水流湍急,冲刷作用严重,所以跌水与急流槽必 须用浆砌石块或水泥混凝土砌筑,且应埋设牢固。
五、蒸发池
1.适用:气候干旱、平坦地区排水困难路段。 2.原理:靠自然蒸发或下渗将水排除。
200~500米为宜,设置在路基边坡以外的一定距离内,方向大 致与路中线平行,并尽可能与水流方向垂直。
三、排水沟(引水沟)
1.目的:排泄来自边沟、截水沟或其他水源的水流。 2.布置要求: 1)离路基尽可能远些; 2)平面上力求短捷平顺; 3)纵坡以1%~3%为宜,大于3%时需要加固; 4)截面形式以梯形为主,尺寸由计算确定; 5)全长一般不超过300米。
洞式渗沟
c)
H
h
10
>50
1 2 3 4 5
涵洞
b B
三、渗井
1.功能:将排不出的地表水或边沟水渗到地下水 层重而设置的用透水材料填筑的竖井称为渗井。
2.组成:上部集水结构、下部排水结构。
上部集水结构:一般采用直径为1.0~1.5米圆柱 形,或边长为的方形。渗井顶部周围用粘土筑填 围护,或加筑混凝土盖板。
下部排水结构:必须穿过不透水层而深达渗透层。 井内填充材料用碎石或卵石,上部不透水层内填 充砂和砾石。
3.特点:是竖向排水设施,施工难度大,单位面 积造价高,一般不轻易采用。
路基
Za
原地下水位
潜水位
透水层 不透水层 透水层
§4 路面排水设施构造与布置
本节介绍路面(含路肩)表面、中央分隔带、路面内 部排水。
二、渗沟
1.功能:以渗透的方式来吸收、降低地下水位,汇集 和பைடு நூலகம்截流向路基的地下水,并通过沟底通道将水排到 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
沿途“开放”。
2.设置:根据地下水位分布情况,可设在边沟、路肩、 路基中线以下或路基上侧山坡适当位置。
3.渗沟的分类(按流量Q从小到大)
盲沟(渗流紊流)
有管渗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