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布鲁氏菌病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布鲁氏菌病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刘晓慧;梁秀文【摘要】布鲁氏菌病性脊柱炎是布鲁氏菌侵袭脊柱引起的感染性脊柱疾病,是布鲁氏菌病性骨关节炎的表现之一。
有文献表明在布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53%,其中腰椎为主要好发部位,其次为胸腰段。
其病理改变以椎间盘炎症改变为主。
布病脊柱炎随病情轻重或病程长短对患者生活劳动有不同影响,部分患者因病情迁延关节肌肉挛缩致关节强直,严重者可致残疾。
早期明确病因及时诊治可以降低致残率。
近年来,影像学检查在布鲁氏菌病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现就对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对比以及影像学诊断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0)002【总页数】5页(P191-195)【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脊柱炎;影像学;骨显像【作者】刘晓慧;梁秀文【作者单位】[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2]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2]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3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
在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新疆为主要的流行区[1]。
病原菌由病畜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液等途径传染给人。
临床特点主要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肌肉肿痛,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2]。
布鲁氏菌病性脊柱炎(以下简称布病性脊柱炎)是布鲁氏菌侵袭脊柱引起的脊柱感染,是一种少见的脊柱疾病。
特别是在非流行地区,由于临床医生对布病的不了解,布病性脊柱炎常被误诊为其他骨关节疾病或结缔组织病。
我国布病流行的大部分地区为低发区和散发区,只有少数地区偶有小型的暴发流行。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牲畜自由买卖,布病疫情回升,非疫区的散发病例明显增多[3]。
目前对于布病性脊柱炎的诊断,影像学多采用X线、CT、MRI诊断,近年来也有应用核医学方法诊断布病性脊柱炎。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CT表现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CT表现张鹏;杨军妍;丁世斌;宋继业【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及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43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及CT表现.结果:①43例行MRI扫描,检出椎体炎32例,表现为椎体内大片状异常信号影24例,8例椎体边缘小斑片影;椎间盘炎及终板炎10例;2例骶髂关节面异常信号;23例合并有椎旁受累.②19例行CT检查,其中椎体破坏11例,表现为椎体周缘小破坏灶、边角缺如、大片状缺损等,病灶周边增生硬化;椎间盘炎伴膨出8例;合并椎小关节面增生硬化4例,骶髂关节炎1例.③累及单个椎体5例(11.6%),2个及2个以上椎体受累30例(69.8%);腰椎病变32例,以L4、L5椎体发病率最高(53.1%).结论:布氏杆菌感染致脊柱炎有较为特征的CT及MRI表现,对于侵及椎体的早期病变,MRI检出率优于CT.【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6(027)004【总页数】4页(P278-281)【关键词】脊柱炎;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张鹏;杨军妍;丁世斌;宋继业【作者单位】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06;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06;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06;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1;R445.2;R814.42布氏杆菌病是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近些年,我国布氏杆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该病常侵袭骨关节系统,脊椎受累引起脊柱炎[1],患者被迫处于固定体位,临床极易误诊为脊柱结核及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时机。
熟悉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脊柱炎的影像学改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回顾性分析43例布氏杆菌病合并脊柱炎的CT、MRI表现,并加以总结,旨在提高对改病的认识。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MRI及实验室检查资料。
结果: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多发于腰椎,以L4发病率最高,骨破坏灶小而多发,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椎间盘破坏轻,关节面增生硬化。
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具有特征性MRI表现,鉴别诊断包括腰椎结核、化脓性脊椎炎及腰椎间盘突出。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也称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属于乙类传染病,近些年,我国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1]。
此病常侵袭脊柱引起脊柱炎,很容易引起误诊、误治,熟悉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认识它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对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现结合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诊治的布氏杆菌性脊椎炎12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6~71岁,平均53.3岁,大部分居住农村,有羊牛饲养接触史,其中1例发病前处理过羊腹中死胎,1例食用过病死的羊肉,1例为兽医。
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多汗、乏力、腰痛,腰痛以下腰痛为主,病程较长,4例患者因游走性多关节疼痛曾误诊过关节炎,5例患者按腰间盘突出症治疗未见好转。
4例患者MRI检查前做过腰椎DR正侧位片,2例做了MRI增强扫描。
1.2 实验室检查本组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7例;血沉增快9例,范围在30~75 mm/h;血常规正常5例;12例结核菌素试验均阴性,布氏杆菌血清凝聚试验均阳性,滴度>1:100。
12例患者MRI扫描,采用鑫高益0.4 T永磁型磁共振扫描仪,分别采用SE、FSE及STIR序列,常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成像参数T1WI(TR 380 ms,TE 15 ms)和T2WI(TR 4000 ms,TE 132 ms),STIR(TR 1000 ms,TI 65 ms,TE 21 ms),层厚5 mm及3 mm,矩阵256×216,视野(FOV)340,激励次数3。
6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报告
•案例报告•中图分类号R473.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 1672-9676.2022.09.0366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报告作者单位: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感染科蔡榕华 张诗苑布氏杆菌病是指由布氏杆菌感染人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多汗、关节痛、神经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
布氏杆菌脊柱炎是由布氏杆菌侵入椎间盘或椎体组织引起的疾病,腰椎最常受侵犯。
受累脊椎骨质破坏,导致椎体不稳,脊髓、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压迫,可表现为放射性疼痛、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异常、肌力改变等,有统计显示,在布氏杆菌病患者中,脊柱炎约占2%~53%[1]。
感染科近几年收治了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2015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感染科治疗的布氏杆菌感染致脊柱炎患者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5岁~69岁;脊柱炎部位:胸11~胸12椎体1例,腰4~腰5椎体3例,腰4~骶1椎体2例。
患者均以腰椎病于外院诊治。
医院均行脊柱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通过布氏杆菌凝集试验(+)确诊。
2 护理2.1 常规护理按传染病隔离原则,安排同类患者集中一间病房或提供单间,排泄物、分泌物严格按传染病患者处理,同时医务人员加强手卫生等自我防护。
心肌炎和脑膜炎是布氏杆菌病的严重并发症,护理过程中除按要求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外,也要注意患者神志情况、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呼吸节律等变化。
并发症可发生于疾病稳定和恢复期,因此出院后也要嘱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后及时就诊[2]。
2.2 发热护理66%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发热[3]。
要观察记录患者热型、发热持续时间和有无伴随症状。
遵医嘱每日测体温4~6次,体温上升期伴寒战者要注意保暖,体温超过38.5 ℃时,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柴胡等,30 min 后观察体温变化。
MR对布氏杆菌陛脊柱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Z o g o uS a g C ia r o ru , 0 2 2 ( )4 3 5 W C . gz. B h n g h n / hn O t pT a ma 2 1 ,5 5 :3 43 3 z s C n G J h C g zO W
布 氏杆 菌 病 ( rcl s ) 布 氏杆 菌 感 染 所 致 B u e oi 是 l s 的人 畜共 患传 染性 疾 病 ,近 年来 ,发 病 率呈 上 升趋
T e cu e 1 ae n m ls a g g na e rm 3 4 ( e n4 ) e r. h jr l i l a i s t n ee h y n ld d1 l a d4f ae n i g o 1 o i m s e r n i f t6 m a 9 y as T e o i c nf t i s r ma c n a mFra biblioteke a o w
n si e e. e h d : r m tb r2 0 o De e e 0 0, 5 p t n swi r c l r p n y i swe e e au t d b o t l v 1 M t o s F o Oco e 0 9 t c mb r2 1 1 a i t t B u el o d l i c e h as t r v l a e y MRI .
【 关键词】 布 氏杆菌病 ; 脊枉 炎; 磁 共振 成像
D :03 6 /.s.0 3 0 3 .020 .2 oI 1.99 js 10 — 0 42 1.5 0 in 0
V leo ma n t eo a c g gi ig oio B u elr p n yis G iY 一 iZ NG We —unXU au f g ei rsn n ei i da n s f rcl o d li c ma n n s as t UL , UQ t ,A ny a , a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两例误诊报道并文献复习
【 K e y w o r d s 】 B u r c e l l o s i s o f t h e s p i n e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o f s p i n e ;P a t h o l o g y ;L a b o r a t o r y e x a m i n a t i o n ;D i a g n o s i s
b e t w e e n t h e t wo d i s e a s e s t o g u i d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i fe r e n t i l a d i a g n o s i s o f Br u c e l l o s i s o f t h e s p i n e a n d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o f s p i n e .
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的皮肤侵入人体而引起 发&临床
发热、
脊柱突 & 期 确诊断、及时科学治疗对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1年6月第22卷第3期 JPMI, June 2021, YoL22.No.3
・235・
预后至关重要。
3.2影像学表现:MRI可以早期发现骨和周围累及 的软组织信号异常,而X线及CT对破坏灶周围的 增生硬化、小关节的破坏及增生硬化的显示有明显
与其后复诊时的MRI影像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①病变起始于下腰椎椎体边缘(前缘 后缘)生骨组织中 新的破 ,破
骨形成。椎体中
,椎体中 的破
并 硬化。椎 破 ,椎体
,
椎节
&③椎 炎性 组织椎 硬 炎性
&④ 期
炎MRI表
的
T* 影,
布氏杆菌脊柱炎中
性。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学表一定的
o④椎 炎:早期椎
T2WI上及
椎 信号增高。
发椎 破坏变,
,MRI
部信号增
高。 现椎 炎: MRI
增生
X 显示椎
、增高。CT j
,椎 破坏
影。⑤骨
性 现, X 及 CT 椎 边 骨
钙化,唇骨,新生骨加
的破坏灶,构“花边椎”之 性现。⑥椎旁炎
性肉芽组织及椎管硬外炎性肉芽组织:MRI
T1W1 现
信号, T2WI
64 CT , 扫描采用 厚 3 mm, 距 3 mm&
本组15例患者初次就诊时均行X线 、CT检查 MRI 检查, 2B3 月 复查行 位 MRI 检
查及CT检查。
检查,院后均米用标准血清
・234・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1年6月第22卷第3期 JPMI, Ju+e 2021, Vol. 22. No.3
蝶鞍区解剖及常见病影像学表现
蝶鞍区解剖及常见病影像学表现蝶鞍区是位于颅底中部的一个区域,由蝶骨和鞍背围成。
这个区域在解剖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包含了垂体和视神经等重要结构。
在医学影像学中,蝶鞍区的解剖结构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蝶鞍区的解剖以及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一、蝶鞍区解剖蝶鞍区是一个相对脆弱的区域,其中包含了垂体和视神经等重要结构。
垂体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核心,控制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视神经是视觉信号从眼睛传到大脑的神经通路。
在蝶鞍区内,垂体和视神经之间有一层蛛网膜下腔。
这个腔隙在影像学上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容纳脑脊液,从而对垂体和视神经起到保护作用。
然而,当这个腔隙内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导致头痛和其他症状。
二、蝶鞍区常见病影像学表现1、垂体瘤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蝶鞍区肿瘤,通常发生在垂体上。
这种肿瘤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如MRI和CT等。
在MRI图像上,垂体瘤通常表现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而CT图像上则可以观察到肿瘤的钙化情况。
2、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病变是蝶鞍区的另一种常见病。
这种病变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炎症、压迫或缺血等。
在影像学上,视神经病变通常表现为视神经萎缩或视神经鞘膜炎等。
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原因和位置。
3、蛛网膜下腔增宽蛛网膜下腔增宽是指蝶鞍区内蛛网膜下腔的宽度增加。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脑脊液循环不畅或脑积水等原因引起的。
在影像学上,蛛网膜下腔增宽通常表现为鞍背和鞍结节的骨质变薄和变形。
这种表现可能会引发头痛和其他症状。
4、颅底畸形颅底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通常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引起的。
在蝶鞍区,颅底畸形可能会导致视神经受压或脑脊液循环不畅等问题。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畸形的类型和程度,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蝶鞍区解剖及常见病影像学表现是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蝶鞍区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医生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治体会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治体会徐云峰;秦石磊;王伟平【摘要】目的探讨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治疗疗效.方法选择云峰医院2009年~2012年诊治的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8例,病变部位包括T12-L1:3例,L1:2例,L2-3:4例,L3-4:4例,L3-5:2例,L5-S1:2例,L4-S1:1例.18例患者中,保守治疗5例,使用多西四环素、利福平、链霉素联合用药;手术治疗13例,采取腰椎前路或后路病灶清除、髂骨取骨内固定.术后随访2年.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保守治疗5例中有2例在剧烈劳动后会出现轻微下腰痛;手术患者植骨均融合,其中前路手术组有1例患者偶有午后低热、乏力;后路手术组中有1例患者残留轻微下腰痛伴有不同程度下肢不适.结论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通过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单纯药物和药物联合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4(014)004【总页数】4页(P458-461)【关键词】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保守治疗;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作者】徐云峰;秦石磊;王伟平【作者单位】046000山西长治长治市云峰医院脊柱外科;046000山西长治长治市云峰医院脊柱外科;046000山西长治长治市云峰医院脊柱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1布鲁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流行于地中海地区及我国部分牧区。
布鲁氏杆菌可以侵犯身体的很多器官,其中脊柱炎的发病最高,在布氏杆菌病中的发生率为2%~60%[1,2],其中以腰椎好发,其次为胸腰段,其病理改变以椎间盘炎症改变为主。
患者常因关节痛或持续剧烈腰背痛就诊于骨科。
目前关于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治疗缺乏统一的标准。
1.1 一般资料选取云峰医院2009年~2012年诊治的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8例,年龄40~69岁,男性10例,女性8例,病变部位为:T12-L1:3例,L1:2例,L2-3:4例,L3-4:4例,L3-5:2例,L5-S1:2例,L4-S1:1例。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综合治疗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综合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综合治疗经验。
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58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治疗情况进行总结。
结果:患者均能心情愉快接受治疗,治疗效果好,所有患者均治愈并满意出院。
关键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综合治疗。
布氏杆菌病又叫波浪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
布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主要存在于羊、牛、猪等动物,对热敏感,一般消毒剂能很快将其杀死,阳光照射1小时死亡。
病畜是主要传染源,病源菌通过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感染发病。
布氏杆菌病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肝脾及淋巴节肿大、睾丸炎等。
其中以腰背痛为主要症状者称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如治疗不当,病程迁延,极易遗留顽固性腰背痛等并发症。
我科对其综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现将我科于200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8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综合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5例,年龄28--66岁,平均49岁。
均以腰背痛、发热、多汗为主要症状,病史1周--6个月。
6人从事牛羊养殖业,52人从事牛羊屠宰加工工作。
体温T37.7--39.8℃,午后或夜间发热为主。
腰椎X线片、CT示腰椎椎体边缘骨质不规则破坏56例,下腰椎为主,骨质增生、硬化明显,但无坏死骨,病灶很少累及椎弓根,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破坏45例,椎间盘突出6例。
椎旁脓肿5例,界限清,未侵及腰大肌。
“花边椎”4例。
椎旁小关节增生,关节间隙变窄40例。
腰椎不稳定20例,其中腰椎滑脱11例,腰椎管狭窄12例。
腰椎MRI示58例均有椎体边缘虫蚀样骨质改变,椎间盘有破坏,椎体内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混杂长T2信号,腰椎管狭窄12例。
椎间盘突出6例,于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其中硬膜囊及神经根明显受压4例。
布氏杆菌抗体虎红平板试验(RBPT)阳性,或血清试管凝集法(SAT)滴度1:160以上,符合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诊断标准。
张家口地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及诊断相关研究
张家 口地 区布 氏杆 菌性 脊 柱 炎 临床 流 行 病 学 分 析及 诊 断 相 关 研 究
杨新 明 石蔚 杜 雅坤 刘俊 贤 阴彦林 孟 宪 勇
15 病理学检查 . 本组 13 1 例其 中 2 例采用外科技术取病变 l
布鲁 氏菌病是 由布 氏杆菌 引起人 畜共患具 传染 性的变 态
12 流行病学资料 采集 .
分析 。
通 过本 组 13例 患者 居住 地域 、 1 性
别、 年龄 、 业 、 职 发病 部位 、 椎 数 目、 灶 分 布 等 数 据 采 集 病 病 13 影像学检查 . 本组 13例均行脊柱病变 部位 x线 正侧位 1
家对坝上地区实行“ 退耕还林” 政病 ,流 行 区域 甚 广 , 几年 全 国发 病 率 呈 上 升 趋 近 势“ , ]局部地区流行严重 , 常侵袭脊柱 引起 脊柱炎 , 悉此 此病 熟 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 认识 它 的临床相关 表现对 早期确 诊 , 避免 误诊 、 误治具有 重要意 义, 结合 近 3年我院 收治和张 家 1市地 : 3
7 岁 2例 。职业分 布 : 0 饲养 、 牧牲畜 而受染 3 ; 放 9例 接触病 畜
尿粪 、 污染物而受染 2 ; 用过未 经消 毒灭菌 乳 品 、 吃和 1例 饮 生
涮牛羊 肉史 l ; 5例 处理病畜 、 难产 、 流产及正常产而受染 l ; 5例
屠宰病畜 、 剥皮 、 切肉 、 分离内脏而受染 l ; 3例 皮毛加工 而受染 7 ; 例 挤奶 、 制作奶制品 而受染 3例。发病部 位 : 一个椎 体受 累 的 l ,5 例 , 1 , 5例 ( 1 例 T 2例 ,.1 , = 。 T 例 T 2例 , 2例 , 1 , 例 L5例; 两个椎体受 累的 6 例 , 7 T 6例 , 一 1 例 , 一3 例 , 2 21 l I一l 9例 ; 个椎 体 受 累 的 3 三 l例 , 5例 , 一9例 , 一 1 57
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的外科治疗
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的外科治疗张耀;张强;赵昌松;王晶晶;王鹏;孙磊;赵汝岗;李鑫;孙胜【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的外科治疗疗效,总结治疗经验,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1-2015-03,88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男性72例,女性16例,年龄40-68岁,平均52.6岁,术前均给予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钠四联药物治疗2-3个疗程,患者均通过四联药物治疗后局部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显著,MRI显示存在椎旁或椎管内硬膜外脓肿、损害的椎间盘组织侵入椎管使脊髓或马尾、神经根受压,或伴有脊柱失稳.其中76例行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2例行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术,85例患者病灶清除后局部均撒放链霉素粉末(余3例皮试阳性).术后继续规范药物治疗.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复查随访,将手术前后胸腰背部和双下肢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和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等作为临床疗效评比指标.结果 88例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和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显著改善,自主生活能力提升显著,VAS评分、ODI指数术后各时间点和前一个时间点以及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SR、CRP、RBP术后恢复正常的人数不断增加,术后转阴率和前一个时间点以及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植骨融合时间7-11个月,平均8.4个月.随访12-36个月,平均26.4个月,全身和局部症状及体征改善显著,无药物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无复发、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联合药物治疗无效时,在药物基础上对存在手术指征的患者采用适当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病灶,缓解或解除疼痛,有利治愈病灶及患者早期康复.%Objectives To discuss the methods and clinical effect of the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brucellar spondylitis. 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n 88 patients with lumbar brucellosis spondylitis who were treated by surgery from November 2012 to March 2015. There were 72 males and 16 females, aged from 40 to 68 years (average, 52.6 years).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drugs (doxycycline, rifampicin, levofloxacinand cefotaxime sodium) and had no improved symptoms and signs. There was hardly absorbable paravertebral abscess or epidural abscess in the vertebral canal, or destructive intervertebral disc, or inflammatory granulation tissue protruding into the vertebral canal and opressing the spinal cord, cauda eguina or nerve root, or unstable spine by MRI in all the cases. Of which 76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focal cleaning, bone grafting and fusion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pedicle internal fixation, and 12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for focal cleaning. Streptomycin was placed in localized lesions for 85 patients, except for 3 cases whose streptomycin skin test positive.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standard drugs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they were followed up at the 1st, 3rd, 6th and 12th month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By comparing the VAS score and ODI index on each period after the operation with which before the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Meantime, by comparing the ESR, CRP and RBP on each period after the operation with which before the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88 patients obtaine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ime 26.4 months(12-36months). Low back pain relief and nerve injury improvement were significantly. All the patients hadbone healing and stable spine with no correlated complication, and the healing time was 7 to 11 months, 8.4 months on average. Conclusions This combined surgical approach i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brucellar spondylitis on the base of drug treatment, which can relieve the pain, reg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pine, remove the compression to the nerve and regain the nerve function.【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5页(P330-334)【关键词】布氏菌性脊柱炎;腰椎;外科治疗【作者】张耀;张强;赵昌松;王晶晶;王鹏;孙磊;赵汝岗;李鑫;孙胜【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北京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北京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北京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北京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北京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北京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北京 10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5布氏菌性脊柱炎是布鲁氏菌病的常见并发症,在布鲁氏菌病人中的发病率为2%-53%[1,2],中老年人相对多见。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表现
彭 文伟 . 代 感 染 疾 病 与传 染 病 学 (二 ) M ] 北 京 : 学 技 现 j册 F . 科
术 出版 社 ,2 0 . 0 0 2 9 . 0 0 2 9 —0 2
以下 几 点 : 椎 体 破 坏 同 时 有 骨 质 增 生 硬 化 ; 破 坏 的 椎 体 ① ②
前 上 角 缺 如 、 裂 , 部 可 见 游 离 的 碎 骨 块 ; 未 见 到 椎 旁 或 碎 局 ③
6 7; 1 3 1 8 5 —5 .
刘 志 , 东 奎 . 性 布 氏 杆 菌性 脊椎 病 影 像 学 分 析 [ ] 中 华 临 杨 慢 J.
床 医师 杂 志 , 0 0 4 6 16 2 2 1 , :8—8 .
l ] !l
]
一
]
]
不 困难 。
( 收稿 日期 :0 l1-6 修 回 E期 :O 20 —6 2 1 _20 t 2 1 -10 )
而成 为 首 选 的 检 查 方 法 . 外 , 床 医生 同 样 倾 向 于采 用 国 临 负 重 立 位 全 下肢 x 线 片来 测 量 下 肢 力 线 l ] _ 。在 全 膝 关 节 置 2 。 换 术 ( tl neatrpat,TK 时 , 下 肢 力 线 的要 求 t a k e r o lsy o h A) 对 是 非 常 高 的 _ , 以术 前 和 术 后 的 x线 片 要 能 真 实 地 反 映 患 1所 ] 者 下 肢 的力 线 和 畸 形 , 由 于 全 下 肢 的 长 度 均 大 于 普 通 但
( 文编 辑 : 道 芳 ) 本 郭
参考文献 :
全下肢 负 重立 位 D R成 像技 术 的探 讨
An e pl r to o t e a lc to fDR ma i e hni e o on —e n we g — a i t nd n sto x o a i n t h pp ia i n o i g ng t c qu fl g— g i i htbe rng s a i g po ii n l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与MRI表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1月第6卷第2期技术方法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在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
我国近年来该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
布氏杆菌侵犯脊柱时引起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 ),因BS 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与脊柱结核等疾病相似,经常被临床误诊、误治。
笔者对本院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经临床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BS 患者的CT 与MRI 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的18例BS 患者均于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CT 及MRI 检查且资料完整,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5~64岁,平均(49.0±3.5)岁;14例患者有明确的牛或羊接触史;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热、盗汗、胸背部及腰背部疼痛,1例患者有明显的活动受限及下肢放射痛,4例患者伴有全身肌肉酸痛;患者标准化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 )滴度均>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均呈阳性;4例患者行手术病理证实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余14例血细菌培养检出布氏杆菌,14例患者经内科治疗后痊愈。
1.2方法采用联影uCT760128层螺旋CT ,管电压120kV ,管电流400mA ,螺距1.0,层厚1mm ,重组层厚3mm ,层间距1mm ,并行多平面重组(MPR )重建。
采用GE 公司Signa HD 高场强MRI ,18例均行常规自旋回波(SE )序列失状位T 1WI 、T 2WI 、STIR 序列,横轴位T 1WI 及T 2WI 序列扫描。
层厚均为5mm ,间隔1mm 。
CT 及MRI 图像观察与分析指标:发病部位(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及数目、椎体形态(压缩、正常)、椎体骨质情况(骨质信号异常、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椎间盘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02041作者简介:景赟杭(1984-),男,汉族,陕西延安人,主治医师,学士。
布氏菌病脊柱炎护理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 项
心理关怀与支持
01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02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
病,增强信心
03
提供患者家属的支持,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
家庭关系
04
提供患者社会支持,
帮助患者融入社会,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
保持关节活动度:进 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避免关节僵硬
03
02
加强肌肉锻炼:进行 适当的肌肉锻炼,增 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04
康复治疗:进行物理 治疗、按摩等康复治 疗,促进康复进程
药物与治疗配合
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等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进行热敷、按摩、牵引等物理治 疗
康复训练:进行康复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 关节活动度
03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
04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自身健康
THANK YOU
Reporter Name:刀客特万
05
布氏杆菌在体内 繁殖并产生毒素, 导致炎症反应和 组织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01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肌 肉疼痛、关节疼痛等
02 诊断方法:血液培养、血清 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03 诊断标准:符合布氏菌病脊 柱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 查结果
04 鉴别诊断:与其他脊柱炎疾 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强直性 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1
预防感染:注 意个人卫生, 避免交叉感染
2
预防骨折:避 免剧烈运动, 注意保护脊柱
3
预防血栓: 定期检查,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演示文稿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页。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页。
病例 患者,男,70岁,腰痛1月余,半月前发
热,最高39℃左右,PPD(+)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页。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页。
T10-12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页。
鉴别诊断—脊柱转移瘤
据Habermann等报道,尸检脊柱转移瘤的发 生率高达70%以上。
椎间盘病变轻,椎间隙变窄程度轻;
椎旁脓肿少见,多为厚壁小脓肿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页。
病例 患者,男,28岁。腰痛伴下肢疼痛1个月,
体温38℃。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页。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页。
鉴别诊断-脊柱淋巴瘤(spinal lymphoma)
淋巴瘤侵犯脊柱并不少见,多数脊柱淋巴瘤是全身淋 巴瘤的一部分,但部分病例以脊柱为首发部位。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页。
病例
第三十八页,共四十页。
病例 患者,女,20岁,非霍奇金淋巴瘤继发
脊柱浸润。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页。
T5
第四十页,共四十页。
(五)病理学表现 镜下可见病变区组织细胞增生,增殖性
结节和肉芽肿形成,而骨髓腔内肉芽组织增 生,其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浸润,可见成片类上皮细胞组成 的结节性病灶。
第七页,共四十页。
(六)布氏杆菌脊柱炎的MRI表现
边缘型骨质破坏最常见,病灶呈多灶性,多侵害 1~2个椎体上缘,少数为3个椎体,椎体破坏较局限, 无椎体压缩征象,椎体增生硬化;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演示 文稿
第一页,共四十页。
优选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第二页,共四十页。
一、概况 布氏杆菌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或波浪热。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
布氏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型
布氏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分型张培楠;杨新明;孟宪勇;阴彦林;吴伟;崔书军【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性脊椎炎的影像学表现,并对其进行分型,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对30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X 线、CT 及MR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影像学表现对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进行分型。
结果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可见于脊柱的任何节段,但大多分布于腰椎,其中以 L4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局限于椎体边缘骨质的多发破坏灶,范围较小,在破坏灶周围可见增生、硬化的新生骨组织,在其中又可见到新的破坏灶,椎间盘破坏轻,关节面增生硬化,相邻骨密度增高。
结论根据影像学表现的不同,可将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分为椎体炎型、椎间盘炎型、骨膜炎型、椎旁软组织肿块及腰大肌脓肿型、其他型及混合型等6种类型。
【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334-337)【关键词】布鲁杆菌病;椎关节炎;影像学【作者】张培楠;杨新明;孟宪勇;阴彦林;吴伟;崔书军【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河北张家口 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6.7布氏杆菌病性脊椎炎是脊椎受到布氏杆菌侵袭而引起的感染性脊椎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
布氏杆菌病性脊椎炎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成为严重影响脊柱活动及功能的疾病[1],且该病在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上存在特异性差、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的特点,很容易引起误诊、误治[2-3]。
近年来,布氏杆菌病性脊椎炎研究不断深入,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其影像学表现,并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对其进行临床分型,就可对该病的标准化治疗进行较有针对性的指导,现结合我院近几年收治的30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如下。
典型胸椎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一例
典型胸椎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一例李大鹏;张海霞;原硕萌;郭元;黄占柱;郭颖;胡亚兰;王满【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6(037)006【总页数】2页(P537-538)【关键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胸椎;DR片;CT三维重建;MRI【作者】李大鹏;张海霞;原硕萌;郭元;黄占柱;郭颖;胡亚兰;王满【作者单位】河北玉田县医院骨科,河北唐山064100;解放军第260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解放军第260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玉田县医院骨科,河北唐山064100;河北玉田县医院骨科,河北唐山064100;河北玉田县医院骨科,河北唐山064100;解放军第260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玉田县医院骨科,河北唐山06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6患者男,55岁,农民。
以持续性胸背部持续涨裂样疼痛2月入院。
既往有吃羊肉和养羊史。
疼痛在夜间重,无发热和全身无力现象。
在基层医疗单位按“风湿”、“肌肉损伤”治疗,效果不明显。
查体:胸椎7、8棘突部位深压痛,叩击痛明显,无放射现象,四肢活动正常。
辅助检查,彩超检查肝脾不大,血常规:白细胞9.5×109/L,中性61%,淋巴30%,单核细胞8%;血沉10 mm/h;C-反应蛋白5.8 mg/L。
给予拍胸椎体X线片提示,T8椎体略呈楔形改变,T7、8椎间隙变窄、椎体前缘有骨质增生样反应(见图1),考虑胸椎骨质出现病变,给予椎体CT三维重建,结果提示T7椎体内邻近下终板可见一直径约1.0 cm的圆形低密度区,下终板有破坏,椎间隙变窄并有含气征,椎体边缘可见唇样增生,T8椎体邻近下终板亦有一3 mm×2 mm的椭圆形低密度区,局部终板破坏(见图2)。
MRI示:T1WI T7、8两椎体呈均匀低信号,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变性。
T2WI呈混杂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高信号改变(见图3、4、5)。
怀疑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给予布氏杆菌抗体检测(虎红平板凝集法)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均为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布氏杆菌脊柱炎的MRI表现
边缘型骨质破坏最常见,病灶呈多灶性,多 侵害1~2个椎体上缘,少数为3个椎体,椎体破坏 较局限,无椎体压缩征象,椎体增生硬化;
伴有椎旁软组织和椎间隙小脓肿,腰大肌脓 肿不常见,脓肿不超过病变椎体长度,无脓肿流 注的直接征象;
小结
X线检查在患者起病数周可无改变; CT以其优良的密度分辨率在显示脊柱较小骨质改
变的征象上有突出的优势,但是准确诊断和显示 病变范围方面有局限性。
MR由于其高的组织分辨力和多方位成像,可以准 确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包括评价椎体、椎旁、椎 管内的脊髓等情况,并且在对疾病治疗过程中的 监测起重要作用。
周围脂肪间隙清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七)治疗 1、药物治疗:以抗菌治疗为主,同时给予 护肝、支持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①经药物治疗1~2个疗程无效或全身症状 减退,但顽固性剧烈腰痛,或仍伴有发热。 ②脊柱不稳定; ③椎间盘破坏; ④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 ⑤脊髓或神经根受压。
病例1
患者,男 ,42岁,症状:腰痛,全身 肌肉酸痛。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Brucella spondylitis
MR 李丽娜
一、概况
布氏杆菌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或波浪热。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 共患的传染病。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种菌,次为牛种菌。
布氏杆菌主要通过体表粘膜接触进入人 体。
有接触牛、羊等家畜、从事皮毛加工、 饮用过未经消毒灭菌的乳品等对诊断有重 要意义。
谢谢!
病例
患者,男,28岁。腰痛伴下肢疼痛1个月, 体温38℃。
鉴别诊断-脊柱淋巴瘤(spinal lymphoma)
淋巴瘤侵犯脊柱并不少见,多数脊柱淋巴瘤是全 身淋巴瘤的一部分,但部分病例以脊柱为首发部 位。
脊柱淋巴瘤以男性较为多见,好发于胸椎。
MRI表现: 椎体骨质破坏:受累椎体呈弥漫性或灶状稍长T1、
病例
患者,男,79岁,间断腰部、右下肢疼 痛5-6年,加重一周,伴右下肢活动受限, 2010年11月行右肾乳头状细胞癌切除术.
T11、L1-3
鉴别诊断—化脓性脊柱炎
起病急,症状重,病程短 主要为血行感染,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
非血行感染大多为局部感染所致,如外伤椎间盘 手术后等。 腰椎发病多见;椎体破坏、骨髓水肿、骨质增生 硬化并存,并以增生硬化为主,椎体变形塌陷轻; 椎间盘病变轻,椎间隙变窄程度轻; 椎旁脓肿少见,多为厚壁小脓肿
肿物,有压痛,一周前疼痛加重,发热一 日余,最高达39.4℃。
↙L1 ↙
T12-L2
病例 患者,男,70岁,腰痛1月余,半月前发
热,最高39℃左右,PPD(+)
T10-12
鉴别诊断—脊柱转移瘤
据Habermann等报道,尸检脊柱转移瘤的发 生率高达70%以上。
转移瘤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及原发肿瘤的 病史,影像上常为多椎体跳跃式受累,椎 体后份、椎弓及附件更易受累,常不累及 椎间盘等,一般可明确诊断和鉴别。
病例3 患者,男,42岁,腰痛伴腰部活动受限4
月余,近2月高烧,最高39℃,大汗及寒战; 养羊3-4年,血清凝集试验:1:200。
↘
L4、5
病例4 患者,男,63岁,无养羊史,自述经常
吃羊肉串,颈部疼痛1月余,2周前曾发烧。
↙
↙
C3、4
2012-5-18 2012-6-12
鉴别诊断—脊柱结核
↘
2012 1-6
↘ L3、4
2012 1-6
2012 7-18
病例2
患者,女,52岁,间断发热2月余,体 温最高40℃,伴畏寒、寒战;自发病以来, 有双下肢肌肉疼痛,发热时明显;行体格 检查:腰2-3棘突区压痛;血清凝集试验: 1:200;抗结核抗体(―);肿瘤标记物( ―)
↙
↙
↙
T12、L1
该病最易侵犯脊柱。
二、临床表现:
以高热、多汗、头痛、关节痛、睾丸炎、 肝脾肿大为典型临床表现,发热以波状热 为主。
(三)实验室检查
病原体分离
血清凝集试验:布氏杆菌抗体滴度1: 160以上有诊断价值,有较高特异性
补体结合试验:1:16以上阳性对慢性 布病有较高特异性
抗人球蛋白试验:比凝集法灵敏100倍, 特异性也好
稍长T2信号,椎体形态多正常,可单椎体亦可多 椎体受累;相邻椎间盘亦未见受累,椎弓可受累, 少见。
椎管内肿块位于硬膜外,围绕脊膜生长,矢状面 肿块上下径范围较大,可达2个椎体节段以上;
椎旁软组织肿块可经椎间孔与椎管内肿块相连;
病例
病例
患者,女,20岁,非霍奇金淋巴瘤继发 脊柱浸润。
T5
(四)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颁布的布氏杆菌病 诊断标准: (1)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 (2)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 (3)实验室检查:病原体分离、血清凝集试 验、补体结合试验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凡具备(1)、(2)项和(3)项中任何一项阳性, 即可确定为布氏杆菌病。
(五)病理学表现 镜下可见病变区组织细胞增生,增殖性
脊柱结核疼痛轻微,多发生于胸、腰段,易楔形 变、易形成椎旁脓肿,脓肿有流注趋势,椎体破 坏区内死骨为其特征性表现,椎间隙狭窄或消失 是脊柱结核一个非常重要的征象。
多数血沉快,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 X线改变以骨质疏松及破坏为主,后期常至脊柱
后凸畸形。
病例 患者,男,29岁,一月前发现腰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