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论文

合集下载

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论文

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论文

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论文教学是知识传承的渠道,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必须面对一些教学存在的问题,比如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教学、教学资源的不平衡分配、教学效果的测评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的相应方法,以期改善教学质量。

一、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即一些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所讲的知识,而另一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帮助。

这种差异性需要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为了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教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差异化教学计划——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课程的难度和教学方式都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2、建立小组学习机制——小组学习机制可以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在一起,互相学习和交流,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弥补教学中难度不同的缺陷。

二、教学资源的不平衡分配教学资源的不平衡分配是制约教育公平的因素之一,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教学资源不同,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水平。

教学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改善:1、建立教学资源公平分配机制——采取政策和法规的规定和配套措施,重视有特殊困难和接受良好教育资源机会较小的学生。

2、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学校教育的吸引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加优质、多元和公平的学习环境。

三、教学效果的测评正是通过评估教学效果,我们才能了解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以及评估我们的教育程度和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的测评,我们可以:1、设立科学有效的教育监管机制——通过试教、讲师评选、教学成果评选等方式,引导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促进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

2、建立教材开发规范和标准——科学制定教学内容和测试量表,形成包含教学、基本功、评测、整合等多个方面的标准,从而达到更加全面、客观、有效和公正的评估目标。

问题式学习的思考教育论文

问题式学习的思考教育论文

问题式学习的思考教育论文关于问题式学习的思考教育论文范文(精选8篇)问题式学习的思考教育论文篇1基于问题式学习 (Problem- Based Learning, 简称为PBL) , 又译作“基于问题学习”或“问题式学习”或“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或“问题本位的学习”或“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 它是一种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 此后, 它先后在60多所医科学校中推广、修正。

它最常用于医学课程的前2年的教学中, 在解剖学、药理学和生理学等学科中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该教学模式的提出旨在解决医学院的教学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相脱节的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开始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或教学改革, 包括商学院、教育学院以及建筑、法律、工程学院和一些高级中学等。

鉴于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增强学校的教学与学生未来工作或生活场所中所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之间的紧密联接方面所具有的生命力, 本文将从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涵义、基于问题式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特点这三个方面对这一专业发展模式加以探讨。

一、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涵义对于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界定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

(一) 国外学者的看法有学者认为,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鼓励学习者运用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技能和相关内容知识, 去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和争议的教学方法(Levin,2001)。

①这种教学方法从问题的发展、探究、调查、资料收集到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统整学科知识, 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与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

也有学者认为, 基于问题式学习既是一门课程, 同时又是一种方法。

作为课程, 它由一些精心选择和设计的问题组成, 这些问题要求学习者综合运用批判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的能力、自我导向的学习策略( 还译作“自主学习策略”) 、团体合作的技巧组织学习。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论文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论文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论文摘要: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的改善并丰富了教学方式,而且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团队合作性起到了锻炼作用。

在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学生逐步可以发展成为独自发现问题,检验问题的价值、调整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成果并展示。

引言:数学教学不再拘泥于解题、成绩。

提倡素质教育,需要学生有能力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而非老师已帮其建构好的数学题目。

学生需要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为数学问题,再用数学思维及数学语言将其解决并形成成果将其表达出来。

这就需要老师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引入到初中数学的教学中。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中心环节(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内涵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如何思考》中最先提出问题解决模式。

经过多年来在教育领域的实践,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逐步发展成为: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探索能力以及独立性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问题解决”的中心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最常见到的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然而以问题为取向,需要老师在“问题”上做足功夫。

包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何时提出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解读问题。

“精品”问题,既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让学生通过这一个问题能够触类旁通,一题多解,以点带面的进行学习。

这就要求老师能够通过“精品问题”建构出“精品问题情境”,创设出一个既有学习价值、又富有乐趣的问题情境,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优秀的问题情境需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问题情境要有教学价值,对数学教学有帮助;第二、设计的问题情境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不偏离教学大纲;第三,问题需要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经过一番思考、探索、沟通和交流、甚至失败之后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第四,问题要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让学生明白教学重点在哪里。

高中生物“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论文

高中生物“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论文

高中生物“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生物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素质。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它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和能力的生物背景材料,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综合,展现生物知识的发生过程,领悟科学观念,体现学科的价值观是问题解决模式的追求目标。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生物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的研究性生物教学,有助于教育观转变、能力培养以及情感目标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三、生物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生物化,建立生物学模型3.会转化──能对生物问题进行变换化归纳4.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生物思想和生物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5.会反思──能对生物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6.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生物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生物应用题开展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论的运用。

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生物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2.尝试引导,把生物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答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论文农村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思考

论文农村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思考

农村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思考作为从教二十多年的高中数学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在农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师生学习能力,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就我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做法和想法谈几点体会。

一、探究——努力建构农村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型(一)理论依据及其模式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波利亚的“问题解决”思想。

建构主义者提出问题解决活动需要个体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将当前的问题情境同化到已有的经验结构中。

由于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的不同,问题解决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方式也会不同,问题解决活动可以通过巩固、深化、整合、归纳新知识,促使知识经验的发展。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

波利亚主张教会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以“培养高中学生的问题解决”作为总体目标,努力引导学生建立如下教学思维流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推动学生认知冲突,经过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过程,逐步完善结论,并提出新问题或进行变式运用。

按照上面的思维流程,可以建立如下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我们课题组认为此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认识的主体地位,真实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要求。

(二)案例说明下面以《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学为例,说明上述模型的建构过程。

①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教师创设一些与“独立性检验”有关的生活情景,如:“人的体重与身高的关系;吸烟与患肺癌之间的关系,学习成绩与兴趣之间的关系等等,它们是不是函数关系?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来检验呢?学生回答其中的任意一个(相关关系,线性回归,独立性检验),都可以自然地导入课题。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论文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论文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扎实的双基知识为基础的。

因而,并非所有化学内容的教学都可以使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在使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行化学教学时,我们要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其他科学的教学模式融会贯通,使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革新,以充分发挥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必然导致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发生质的变化。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将提出的问题转化为问题解决者内部的心理表征,确定问题解决过程进行的操作(或运算)步骤,在一定指导下完成步骤,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一整套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

[1]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渊源在国外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谈话法”,虽然苏格拉底的谈话法从形式到本质都无法与当代的问题教学法等量齐观。

19世纪末叶,美国教育家杜威“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五步教学模式传播,1957年苏联《问题教学》的专著出版,问题教学的理论研究得到了逐步深入,并在各级各类学科教学的实践中得以推广。

一、问题解决心理机制理论分析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与问题解决心理机制的研究一直处于相互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

要了解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就必须对问题解决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这些理论为学科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研究者也较多的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了几种问题解决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几种:(1)奥苏贝尔和鲁宾逊(ausubel&robinsin)提出的问题解决程序中就明确指出解决问题的核心之处就是填补已知条件和目标之间的空隙。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论文五篇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论文五篇

例谈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训练引言:数学教育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并能借助于这些素养,来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而可以用数学解决的其它问题,就是运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收集并提供一些源于实际的学科知识素材,创设一定的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能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探索出解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识别收集整理寻找表达反思和评价。

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依据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分解或整合训练,是较为有效的训练方式。

布朗斯福特和斯特恩的五步问题解决过程包括:问题识别、问题表征、策略选择、策略应用、结果评价;而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问题解决过程包括六个步骤:问题的确认、问题的定义、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问题的表征、资源的分配以及监控和评估。

笔者认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具体表达为这几步:数学问题的识别,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解决方法和策略的寻找,解决过程的正确表达,解决问题的反思和评价。

1.数学问题的识别所谓的数学问题识别是指学生能透过具体情景,意识到自己正面临着一个数学问题。

只有意识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是什么数学问题,才有可能去着手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

同时,我们还要对数学问题进行必要的识别,识别出各类问题的特征,为后续解决问题作好最初地准备。

【例1】实验小学500人去电影院看电影。

小红手中的座位票21排38号,是最后一个座位,请你估一估,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三年级)学生看见题目后,不应该是简单的猜测,而是应该意识到座位是否够,与电影院拥有的座位数有关,只要能求出“电影院的座位一共有多少个”,“够不够”的问题就解决了。

从题目来看,、这就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善于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分析论文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分析论文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高中生解决问题以提高成绩的积极心理动机,教师利用教学内容有效设疑与激发质疑的方式,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生成知识和学习能力,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觉成长。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学习与实验生成学习为内容的,高中化学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创设和运用,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教改探索之一。

本文以鲁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展开研究。

一、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策略根据化学的应用性与学生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针对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策略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1.合作突破策略。

由于高中生的时间紧、任务重,教师选择和组织学习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之间以合作学习的模式形成知识和智力的合力,去推动他们自主地学习和高效突破。

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在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及其之间的关系后,指导学生开展关于“元素化合价升降、元素电子得失”的“问题解决”活动。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基础可以相互帮扶的小组,组织学生运用“双线桥”的方法,去表达元素化合价的决定因素及其发生变化的要件,与同一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的数目之间的关系,以及元素得失电子数之间的关系等。

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一定难度,但学生能自主处理的重点、难点等类型的知识,既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成长中培育学习的信心,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思考习惯和难度知识挑战意识。

2.探究生成策略。

根据学生相对平均的学习基础,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的探究活动,让他们在自主地探索、研究、实验与总结中,去生成某种原理、定理或化学性质等,让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复习、消化和运用结合起来。

如在学习“硝酸的性质”时,教师就可以直接指导学生开展关于硝酸的实验探究活动。

问题解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问题解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问题解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问题解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素质不高,导致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既是引导者也是教授者,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素质。

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普遍呈现出素质不高的情况,因此,教师素质急待提高。

2.盲目追求教学形式多样性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利用一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从而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但很多教师只是盲目地追求教学形式多样化,导致在教学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其中,主要的教学形式就是进行知识展览,把数学课堂当成展示道具的地方,严重影响数学教学质量。

3.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在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的问题,这种问题的产生直接导致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浪费了学习时间,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学习能力都能产生良好的促进效果。

而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这个问题的出现对于课堂学习而言非常不利,教师为学生安排合作学习的课题,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如果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完全等于浪费课堂学习时间,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也难以提高。

二、解决小学数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进行教学,应该明确教学任务与责任,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素质作为教学目标。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教师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

其中,主要是教师思想素质与自身的业务能力。

问题式教学论文六篇

问题式教学论文六篇

问题式教学论文六篇问题式教学论文范文11引申要在原例习题的基础上进行,要自然流畅,不能“拉郎配”,要有利于同学通过引申题目的解答,加深对所学学问的理解和把握如在新授定理“a,b∈R+,(a+b)/2)≥(当且仅当a=b时取“=”号)”的应用时,给出了如下的例题及引申:例1已知x>0,求y=x+(1/x)的最小值.引申1x∈R,函数y=x+(1/x)有最小值吗?为什么?引申2已知x>0,求y=x+(2/x)的最小值;引申3函数y=(x2+3)/的最小值为2吗?由该例题及三个引申的解答,使同学加深了对定理成立的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的理解与把握,为定理的正确使用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例2求函数f(x)=sin(2x/3)+cos[(2x/3)-(π/6)]的振幅、周期、单调区间及最大值与最小值.这是一个讨论函数性质的典型习题,利用和差化积公式可化为f(x)=cos((2x/3)-(π/3)),从而可求出所要的结论.现把本例作如下引申:引申1求函数f(x)=sin(2x/3)+cos[(2x/3)-(π/6))的对称轴方程、对称中心及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引申2函数f(x)=sin(2x/3)+cos((2x/3)-(π/6))的图象与y=cosx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以上两个引申的结论都是在相同的题干下进行的,引申的消失较为自然,它能使同学对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图象的变换规律及和积互化公式进行全面的复习与把握,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2引申要限制在同学思维水平的“最近进展区”上,引申题目的解决要在同学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并且要结合教学的内容、目的和要求,要有助于同学对本节课内容的把握如在新授定理“a,b∈R+,(a+b/2)≥(当且仅当a=b时取“=”号)”的应用时,把引申3改为:求函数y=(x2+3)/的最小值,则显得有些不妥.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熟识不等式的应用,而解答引申3不但要指出函数的最小值不是2,而且还要借助于函数的单调性求出最小值,这样本堂课就要用不少时间去证明单调性,“干扰”了“不等式应用”这一“主干”学问的传授;但若作为课后思索题让同学去争论,则将是一种较好的设计.3引申要有梯度,循序渐进,切不行搞“一步到位”,否则会使同学产生畏难心情,影响问题的解决,降低学习的效率如在新授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时,《代数》(非试验修订本)课本给出了例题: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证明交点的个数f(n)等于(1/2)n(n-1).在证明的过程中,引导同学留意观看f(k)与f(k+1)的关系有f(k+1)-f(k)=k,从而给出:引申1平面内有条n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求这n条直线共有几个交点?此引申自然恰当,变证明为探究,使同学在探究f(k)与f(k+1)的关系的过程中得了答案,而且巩固加深了对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的理解.类似地还可以给出引申2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该n条直线把平面分成f(n)个区域,则f(n+1)=f(n)+_______________.引申3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该n条直线把平面分成f(n)个区域,求f(n).上述引申3在引申1与引申2的基础上很简单把握,但若没有引申1与引申2而直接给出引申3,同学解决起来就特别困难,对树立同学的学习信念是不利的,从而也降低了学习的效率.4提倡让同学参加题目的引申引申并不是老师的“专利”,老师必需转变观念,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亲密协作,沟通互动,只要是同学能够引申的,老师绝不包办代替.同学引申有困难的,可在老师的点拨与启发下完成,这样可以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提高同学参加创新的意识.如在学习向量的加法与减法时,有这样一个习题:化简++.(试验修订本下册P.103习题5.2的第6小题)在引导同学给出解答后,老师提出如下思索:①你能用文字叙述该题吗?通过争论,畅所欲言、补充完善,会有:引申1假如三个向量首尾连接可以构成三角形,且这三个向量的方向挨次全都(顺时针或逆时针),则这三个向量的代数和为零.②大家再争论一下,这个结论是否只对三角形适合?通过争论同学首先想到对四边形适合,从而有引申2+++=0.③大家再想一想或动笔画一画满意引申2的这四个向量是否肯定可构成四边形?在老师的启发下不难得到结论:四个向量首尾相连不论是否可形成四边形,只要它们的方向挨次全都,则这四个向量的代数和为零.④进一步启发,同学自己就可得出n条封闭折线的一共性质:引申3+++…++=0.最终再让同学思索若把++=0改为任意的三个向量a+b+c=0,则这三个向量是否还可以构成三角形?这就是P.103习题5.2的第7小题,同学很简单得出答案.至此,同学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被激活,同学的求知欲被唤起,形成了老师乐教、同学乐学的良好局面.5引申题目的数量要有“度”引申过多,不但会造成题海,会增加无效劳动和加重同学的负担,而且还会使同学产生逆反心理,对解题产生厌烦心情.笔者在一次听课时,有位青年老师对一道例题连续给出了10个引申,而且在难度上渐渐加大,最终引申的题目与例题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解题方法上都相关不大,这样的引申不仅对同学学习本节课内容没有关心,而且超出了同学的接受力量,教学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综上所述,变式教学中习题的引申方式、形式及内容,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同学的状况来支配,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永久要坚持的原则,恰当合理的引申,可使同学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有助于同学把学问学活,有助于同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助于同学产生学习的“最佳动机”和激发同学的灵感,它能升华同学的思维,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问题式教学论文范文2问题式教学法,顾名思义,老师与同学皆要以问题为教学中心.其中,同学在教学过程中属于主体对象;老师则属于主导对象,老师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负责问题的设计,拓宽同学思维,启发同学主动、自由的思索精神,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试验验证、课堂沟通、课后辅导,全面提高同学的求知欲.老师在围绕课本内容进行教学的同时,指导同学们对教学“问题”采纳层层递进的深化探讨,把握问题的要点与难点,同学只有全面把握了解决问题的技巧,再次面对问题时才不至束手无措.由于,技巧,是不会轻易被遗忘的.问题式教学法无疑属于一种双向沟通的教学法,其精髓就是通过“问题”来跳动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一扫传统教学单向的沉闷氛围,更能够让同学举一反三,在发觉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出问题的形成,这种探究通常会发觉更深层次的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创新思维的提出,在师生中的协作下解决问题.二、问题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实践1.激发爱好在课堂中的实践中,对同学进行思维引导是其中关键,它在肯定程度上也直接打算了问题式教学法的胜利与否.老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必需首先了解同学对于问题的爱好所在,先在问题的表象上激发同学对于教学的爱好,进而更深层次的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可以激发同学参加热忱,引起同学相互沟通的问题.问题式教学中对同学进行思维引导,一方面需要激发意识的导语,一方面更需要一些现实的生活情境元素进行渗入.以高中化学教学来说,如上述所提到的,更加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热忱.老师在进行对SO2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向同学先行展现一些预备好的四川乐山大佛佛容黯淡无光的图片,引导同学对于“黯淡无光”的思索:由于何种缘由致使大佛黯淡无光?老师也可以展现一些不法商人使用漂白剂对食物进行“美化”处理的图片与新闻,由于这些所见所闻,皆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简单激发同学对于问题的探究精神,提高同学学习热忱.2.引发思索在提高了教学中同学的学习热忱,激发了同学对于本节的教学内容发生了的爱好后,紧接着就要发挥老师在上述问题的设计当中,对于同学思索力量的思维引导,通过问题的探究,让同学拥有独立的思索的精神.在这个思索过程的前提上,老师还需要把问题设计的更加奇妙,并且问题本身有很强的递进式功能,即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对问题的解释有着深化浅出的教学境界.比如上述所论及到的关于SO2的教学过程,老师可以渐渐的指引同学让他们对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索,由于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都是属于酸性物质,可以让同学归纳两者与水、盐、碱所接触反应之后的化学方程式.并且由于问题的设计拥有学习与生活阅历,故而,同学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轻易地利用记忆来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达到初步的激发同学自主学习的目的,致使同学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有着相当大的欲望.此时,老师可以进一步对同学进行提问,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大多利用品红溶液进行对SO2的检测,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对CO2的检测,当然,假如石灰水在浑浊后又渐渐开头变清,就能够解释其有CO2的存在.可是上述在对SO2与CO2进行归纳的时候我们发觉,SO2与CO2一样也拥有相同的属性,如果一种混合气体中涵括了SO2与CO2,又该怎样证明?对这个“证明”试验的设计,其步骤流程更加需要运用到老师的教学才智.老师可以利用对同学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组织,进行对问题步骤与方法的讨论,最终达到对解决问题.3.沟通合作可以说,老师所设计的“小组争论”、和同学进行“沟通展现”都属于问题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最本质的一种分别.在进行小组争论的设计中,老师可以将问题进行拆解,让每一个同学皆有解决问题的任务,做到分工明确的目的,使得同学处于一种乐观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即便之前那些学习成果平平,缺少存在感的同学也能够在小组争论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从前老师所设计的问题,每个小组的同学在完成内部争论之后,再可以与别的小组相互沟通沟通,完成对问题的疏漏补充,在此过程中,老师不需要急于对问题答案进行揭示,赐予来提问的同学适当的引导便可.例如,上述所提及的SO2与CO2的检测问题,首先应当对哪种气体进行相关的检测?就能够引导同学之间对于检测方案的相互沟通,既对同学思维进行的相应的训练使,也可以让同学深刻的体验到了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加强了对于化学的学习爱好.三、问题式教学法的总结问题式教学论文范文3。

课堂教学困境及对策论文

课堂教学困境及对策论文

课堂教学困境及对策引言课堂教学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

本论文旨在探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困境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学生可能因为课程内容的难度、缺乏兴趣或者教学方法的不合理而导致参与度不高。

这样一来,课堂效果会大打折扣,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2.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驱动力之一。

然而,由于教学内容单调乏味、与实际生活脱节等原因,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限。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得到最大化。

3. 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有些学科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例如数学、物理等。

由于缺乏生动的实例和应用场景的介绍,学生难以理解、吸收和应用。

这就给教师在教学中添加了一定的困难。

4. 学生学习能力不均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有些学生可能理解能力强,而有些学生可能相对较弱。

这就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提出了挑战。

课堂教学对策1.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提问学生、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开展角色扮演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 提供具体的实例和应用场景针对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实例和应用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生活实际应用等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

4. 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学习能力不均衡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差异化教学的策略。

这包括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提供个别辅导等方式,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其他论文文档]浅议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其他论文文档]浅议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理论案例【论文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为了更好地把握问题解决教学的思想,使之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服务,应明确问题解决的概念,问题解决教学的历史发展,问题解决教学的操作程序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会遇到问题,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每个人都是问题的解决者。

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我们进行该课题的实践研究就是要改变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仅仅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所谓的“探究性”学习的现状,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此,本人根据已有的研究,将对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教学的历史发展、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等基本内容作一深入探讨。

一问题解决及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全世界都出现了一个比较显著的趋势,即将问题探究引入到教学设计之中。

问题解决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成为国际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问题解决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具体的教学环境,启发和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证性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寻找在不同条件下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探索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案。

因此,问题解决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问题解决是科学家探索未知领域思维过程的重要环节。

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说:“科学始于问题”。

问题解决正是这一科学思维过程对教育方法和教学思想的影响,教育界主动引进这一科学思维过程是当今教育界思想发展的重大突破,启发教育界从科学技术发展的思维过程中,汲取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思维、智慧和道德的精华。

浅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浅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教学创新新课程NEW CURRICULUM浅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池青青(浙江省瑞安市云周中学)一、案例背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来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高效和发展性的教学,它不同于“任务驱动”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被动地学习,也不同于“提问教学”模式的被动研究和回答问题,它最大的优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笔者选取的案例为八年级下Unit5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Period One(Section A1&3).二、.案例描述1.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问题情境的创设。

创设有趣有效的问题情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节课中,笔者创设了多个问题情境。

在warming up部分,笔者播放Flash“If you are happy”,这个Flash里出现了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即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对于if引导的真实条件句,其从句时态为一般现在时,其主句时态为一般将来时。

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本节课的重点句型-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兴趣。

在lead-in部分,教师提问If you are happy,what will you do?这个问题是对Flash的引申,过渡到学生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问题情境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和所熟悉的,符合创设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原则。

中学教学模式的问题反思论文

中学教学模式的问题反思论文

中学教学模式的问题反思论文中学教学模式的问题反思论文一、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问题反思(一)教师方面教学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教”和“学”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教学强调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充分发挥其主体性,逐步培养并增强学生主体性的过程。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45分钟,教师只占10分钟甚至更少时间,教师讲解的时间小于10分钟并不代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时间大于35分钟也不能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仅用10分钟的时间,教师对学生引导的时间显得苍白无力,教师只有积极的引导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平等中的首席”角色无法体现出来。

(二)学习目标方面在对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分析过程中可发现,杜郎口中学撤掉三尺讲台,课堂形式多种多样,听的学生或站、或立、或坐;讲的学生可以通过讲解、辩论、小品、歌唱等多种形式,学生在课堂发言上不用举手,学生热情很高,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打破了以往死气沉沉、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

整个一节课大部分的学生都处于活动过程中,分组讨论,展示提升,收获感悟,每个环节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师缺乏对课堂的有效掌控能力,活动过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缺乏一个系统的了解,而一节课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更多的应关注活动后面的教学的本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寄宿制中学,学生早晚都要上课,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

每节课都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展示来完成,课下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来认真预习、搜集学习、复习巩固、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等,这在无形之间增加了学习的负担。

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处理各种问题,就会出现在课堂展示环节中,回答问题引用都是从资料上直接搬来的,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缺乏对课程的二次开发,并没有改变以往以“再现”为主要特征的课程形态,研究型学习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使得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讨论自主学习空有形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不到训练。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论文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论文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从提问入手,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途径。

如何实施这一模式,真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力图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内涵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这一模式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1
“问题解决”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教学模式的实施,可把传统教学中仅着眼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讲,它是针对中国传统教学弊端而开辟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道路。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内涵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从解决问题中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是以主题教育为指导思想,在教师引导下,从问题探究出发,”再创造”知识为学习方式;以问题设计、学习指导为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对促成学生有效学习的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其一,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可激发学习动机,很快使学生进入问题解决的思考状态。

利用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了解与特定学。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摘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

我们在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中,依据新课标、新理念,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载体,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主体合作探究式解决问题;同时,以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为支点,通过实践应用、归纳总结,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我们重点研究了“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扎实、高效,使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问题解决;新课程;发展;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

我们在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中,依据新课标、新理念,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载体,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主体合作探究式解决问题;同时,以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为支点,通过实践应用、归纳总结,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我们重点研究了“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扎实、高效,使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们不断反思总结,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摸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运用”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即“创设情境,发现问题—依托情镜,提出问题—借助情境,分析问题—运用情境,解决问题—拓展情境,应用问题—回归情境,发展问题”六个环节。

具体描述如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两能”的基础上增加提出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这两种能力,变成了“四能”。

发现问题,它是指学生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当中,去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联系,或者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矛盾,并且把这些联系或者矛盾提炼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解决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明示问题、引导解决问题和反馈评价总结,在此过程中,注意需要不同教学模式的整合和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在情境中的学习,在真实世界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经验,将有助于学习者构建更加牢固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再应用到新的现实世界情境中。

创设问题情境,从本质上来看,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一种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在化学学科中可以采用下列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1)选取故事或新闻情节。

很多知识的产生都伴随着颇令人回味的故事情节,将其加以适当改造,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从问题一开始就进入高潮。

(2)选取生活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化学现象,学生往往听到过、看到过、甚至试过,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学生对学习这类知识的欲望更加直接,提炼这些现象,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3)选取相应史料。

史料的真实性,对学生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且其中往往渗透一定的化学思维。

在讲授玻璃时,选取玻璃从发
现到成为珍品再到玻璃的普及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玻璃的性质、成份等。

(4)选取社会生产现象。

在讲授金属防护时,选取铁船的防护常需油漆,同时在其底部放锌块来设置情境。

(5)利用实验,激趣生疑。

化学实验以其鲜明、生动、直观的形象和意想不到的结果,往往会使学生能较快进入教学情景之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唤起学生的思维。

如:在次氯酸漂白性的教学中,可设计分别将一朵干花和一朵湿花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的不同。

(6)利用直观教具及多媒体场景。

有些知识如果不利用模型等直观教具,学生往往很难很快融入教学中,对这些内容利用直观教具及多媒体场景,其课堂效果将大大提高。

如:在物质的晶体结构教学中,出示晶体模型或多媒体场景,可使学生获得空间感觉,尽快进入一个立体空间中。

(7)为学生提供似乎无法解释的“两难情景”,产生认识冲突。

2.引导解决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或逻辑思维方法,
对化学现象、事实进行加工处理,探求解决方法,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常有下列方法:
(1)设疑——引探法。

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猜想浓硫酸和稀硫酸应该具有一些不同的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设想是:实验对比。

然后各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小组阐述各自观点,最后大家提出可
以选用几种有代表性的物质进行浓、稀硫酸的对比实验。

(2)猜想——验证法。

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浓硫酸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在此环节应加强指导)。

(3)比较——归纳法。

各组根据实验现象,作出解释,派代表阐述各组观点,通过争论最后得出结论。

3.反馈评价总结
这是问题解决的形成结论的阶段。

在这里,如果被检验是正确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则形成结论和范例(比如教学中的某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或某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指导以后的学习和问题解决。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如果通过检验,其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不正确或不是完全正确,那么再重新进入问题解决的步骤。

这种评价和结论最好由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自己学会检验和评价自己的工作,这也是创新素质的一部分。

当然,在有些情况下,这些评价和检验,也可以由教师做出,但要学生明白其错误出现的原因,能动的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找出新的问题情境,同时学生在获得概念和规律性认识后,教师应及时设置不同程度的练习题,指导学生使知识得到迁移,用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对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的目的。

二、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需要不同教学模式的整合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虽有其优势,但并不能也不必让学生完全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一切内容,由于学生素质的不平衡、教师自身的特点、
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及受教学时限的限制,许多问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经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多种模式,在教学中取舍、融合,以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2.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问题解决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问题的真正拥有者应是学生,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

教师的角色更多地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考虑的不单是如何“教”,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如何“学”,要防止教师把问题攥在手里,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课堂的主人仍是教师的状况。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尽管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但这种自主学习又是必须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

当学生质疑关注点偏离教学重点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维走回教学正轨。

同时学习者在自由探索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特定的困难,当这些困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不足以应付挑战,这也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引导。

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