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与空间距离

合集下载

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

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

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美国人类学家德华·霍尔博士为人际交往划分了四种距离,每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零距离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为人际交往划分了四种距离,每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1)亲密距离:6英寸~18英寸之间 (15厘米~44厘米) 15厘米以内,是最亲密区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息。

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

44厘米以内,在异性,只限于恋人、夫妻等之间,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

人们熟悉的“办公室性骚扰”就发生在这一人际空间。

(2)个人距离:1.5英尺~4英尺之间 (46厘米~122厘米)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

(3)社交距离:4英尺~12英尺 (1.2米~3.7米)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公事上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

(4)公众距离:12英尺~25英尺 (3.7米~7.6米)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

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的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是会凑的很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于靠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

更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的“进攻”,英国人不断的“撤退”。

实际上他们交谈时都只不过是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实际距离。

西方文化注重个个隐私,东方人“私”的概念薄弱。

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挤,西方人无法容忍,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

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俗的缘故,西方人看中宽松的氛围,崇尚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而东方人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空间的观念是立体的,不仅包括领域的大小距离,包含领域的高度。

人际交往的最佳距离是多少_交际礼仪_

人际交往的最佳距离是多少_交际礼仪_

人际交往的最佳距离是多少与人交往的空间距离是多少呢?这首先要看你与谁交往。

合理运用你和他人的空间,会使你取得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人际交往的最佳距离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人际交往的最佳距离是多少美者霍尔研究发现,46厘米至61厘米属私人空间,女友可以安然地呆在男友的私人空间内。

若其他女人处在这一空间内,她就会显得不高兴,甚至会大发雷霆。

同样,男友也可以自由自在地呆在女友的私人空间内。

若其他男人进入这空间时间稍长,他肯定会吃醋。

私人空间可以延长到76厘米至122厘米,若讨论个人问题是恰当不过的了。

你若是与情人约会,可千万不能超过46厘米,否则对方觉得你疏远了他(她),对他或她没有热情,可能引起情人间的误解。

到办公室找领导办事,最佳的空间距离为122厘米至213厘米。

小于该距离,领导会误认为你强人所难;大于这个距离,领导会误认为你不真心实意想办事。

领导人的办公桌较为宽大,就告诉了你这一空间信息。

若你想从非亲密朋友那里获得某种信息,有效的空间距离为213厘米至366厘米。

小于这一空间给人以盛气凌人的印象;大于这一空间会使别人觉得你没礼貌,你也就不可能获得真实的信息。

这个空间距离也是与普通朋友交谈的适当距离,过小他人就认为你俩在密谋不可告人的勾当;过大你们都会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

366厘米以上的距离,是演讲者与听众或两人不愉快谈话的有效空间。

有趣的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要处理不同的人际空间。

若与美国人交谈,必须保持在60厘米左右的空间距离上,这是他们认为最有分寸最友好的空间;若与一名阿拉伯人谈话,就要小于这个距离,否则就会出现你往后退他往前追的滑稽场面。

因为,前者生活在非常接触性文化环境中,而后者则生活在接触性文化环境中。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离他喜欢的人比离他讨厌的人更近些,要好的人比一般熟人靠得更近些。

同样亲密关系情况下,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保持较远些的距离;异性谈话比同性相距远一点,两个女人谈话总比两个男人谈话挨得更近些。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空间距离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空间距离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空间距离1、亲密距离。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近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

其远范围是6英寸到18英寸(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之前,两个人(尤其是异性)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

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可以不拘小节,无话不谈。

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会自讨没趣。

2、个人距离。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

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1.5~2.5英尺(46~76厘米)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

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

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

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2.5~4英尺(76~122厘米)。

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英尺)端。

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3、社交距离。

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

其近范围为4~7英尺(1.2~2.1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

一次,一个外交会谈座位的安排出现了疏忽,在两个并列的单人沙发中间没有放增加距离的茶几。

结果,客人自始至终都尽量靠到沙发外侧扶手上,且身体也不得不常常后仰。

可见,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关系需要有不同的人际距离。

人际关系与空间距离

人际关系与空间距离

1、当你走进一间空教室自习,你会选择以 下哪个座位?
远2 离 门 口1
2020/7/7
3
5靠
12

10
31 窗

7
9
分析结论——
• 个体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 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 。所 以在选座位时,大家通常会选择远离门口 、靠近窗户的位置,这样可以保持个体一 定的私密性,不受到别人的干扰。
量远离被打扰到。
2020/7/7
•Part 2:心理学理论
2020/7/7
一.“私人空间”
所谓“私人空间”,是指环绕在人 体四周的一个抽象范围,用眼睛无法看 清它的界限,但它确确实实存在,而且 不容他人侵犯。
2020/7/7
无论在车厢或电梯内,你都会在意他人与 自己的距离,当别人过于接近你时,你 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位置来逃避这种近 距离的不快感。但是当狭小的空间挤满 了人时你就很难改变,于是就只能以对 其他乘客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忍受心中的 不快,故而看上去神态木然。
第四个人就没那么幸运了,他通常 只能选择与第一个人相对的位置1而坐;
剩下的两个位置,外侧的、与车开 动方向一致的6通常会先被选走;
最后一个人只能坐在另一侧中间的 2。
2020/7/7
2020/7/7
2020/7/7
人际关系与 空间距离
+ 问卷调查
心理学理论
2020/7/7
•Part 1:问卷调查
3. 以身体为中心
4. 对侵入行为进行躲避 或抗议
1. 地点比较固定 2. 界限处有标记(粪便、尿液等) 3. 以家族为中心 4. 与入侵行为斗争或逃避
2020/7/7
二 不同的关系,不同的空间 距离

六大人际吸引定律

六大人际吸引定律

六大人际吸引定律
1. 接近性定律:空间距离近的人更容易相互吸引。

经常见面、接触的机会多,就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了解,从而可能产生吸引。

例如邻居、同事之间,由于地理位置接近,日常互动频繁,容易发展出友谊或者更亲密的关系。

2. 相似性定律:人们往往喜欢那些与自己在态度、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相似的人。

相似性会让人产生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觉得彼此之间更容易理解和沟通。

比如两个都热爱绘画的人,很容易因为共同的爱好而相互吸引,走到一起分享绘画的经验和感受。

3. 互补性定律:与相似性相对,互补性也能产生人际吸引。

当双方的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互补关系时,也会相互吸引。

例如一个性格外向、善于社交的人和一个性格内向、沉稳内敛的人合作,他们能够互相弥补不足,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4. 外貌吸引力定律:外貌在人际吸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对外貌较好的人产生积极的第一印象,更愿意接近他们。

外貌吸引力可能与人类的进化心理有关,不过随着交往的深入,外貌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弱,内在品质变得更加重要。

5. 互惠性定律: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当别人对我们表达出积极的情感、给予赞美或帮助时,我们也会对对方产生好感。

这种互惠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相互的欣赏和支持有助于关系的稳定和加深。

6. 能力吸引力定律:有能力的人往往更具吸引力。

他人的能力可以激发我们的钦佩之情,我们希望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知识或者技能。

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过于完美,没有任何瑕疵,可能会让他人产生距离感,适当暴露一些小缺点反而会增加其吸引力。

第六章人际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心理学)精品PPT课件

第六章人际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心理学)精品PPT课件
• 3.社交带(约在1.20—3.60米)
• 4.公共带(约3.60米以上)
• 二、心理距离“适”度• 1.收益与付出适度 • 2.尊重对方 • 3.人际接触适度 • 4.人际情境控制适度
第二节 话出口前需斟酌
• 怎样成为谈话高手? • (一)话入人心 • 当你跟别人交谈时,你必须考虑的第一件事
3、绘声绘色 想象在讲自己的故事
12
语言基本功最佳 练习方式——朗读
13
面部表情 躯干
体态构成
眼神 手部动作
14
躯干要求
1、站直不驼背 2、站稳不摇晃 3、挺胸收腹提臀
15
眼神要求
1、必须注视观众 2、眼神适当扫动
16
面部表情要求
1、要求自然 2、亲和
3、随内容而变化
17
手部动作要求
1、动作自然 2、静动结合 3、表达态度和情绪
– 按理说,我应该让大家好好休整一下。但 是,战机稍纵即逝,下一个对手是××× , 这更是一场硬仗。
– 依形势来看,现在正是考验我们的持续作 战能力的阶段,我愿意全力支持大家,与 大家一起继续并肩作战。大家有没有信心?
如何善用赞美的艺术
赞美:将下列对方身上确实存 在的东西强调给对方听:
• 优点与长处 • 你欣赏他的地方 • 他希望你欣赏的地方
18
五种手部运动方式
方式1:双手自然下垂(不建议) 方式2:一手拿着东西(如话筒),一手下垂 方式3:一手拿着东西(如话筒),一手活动
方式4:双手均自由活动(高级方式) 方式5:抱住双臂(不建议)
19
四种常见手势
方式1:大拇指一指式(大拇指伸出,其它内收) 方式2:食指一指式(食指伸出,其它内收) 方式3:全掌式(五指伸出) 方式4:握拳式(五指握拳)

第六章 人际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六章  人际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心理学)
松) •眼神接触 (12秒, 视 点位置, 亲切与飘忽的
眼神)
眼神接触 1. 12秒 2. 视点位置
表情
• 面部表情是反映人的内心态度、情绪、动机 等心理活动的基本线索和外在表现形式。 • 人的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 哀 • 八种基本的情绪:悲伤、恐惧、愤怒、厌恶、 快乐、信赖 、期待、惊讶
1、根据内容适当变化语速 2、根据内容适当变化音量 3、根据内容适当变化语气 以听众感觉节奏流畅为界定
10
语言基本功要求3——无毛病
1、没有念错字 2、没有严重口音 3、没有大量口头禅,如“那么、然后” 4、没有语句的不恰当停顿
11
语言基本功的其他要求
1、语气自然、放松 2、对自己讲的内容有感觉 3、绘声绘色 想象在讲自己的故事
20
大拇指一指式 含义:
自信,鼓励
21
食指一指式含 义:
强调,指引
22
全掌式含义: 开放,掌控
23
握拳式含义: 激励,决心
24
体态基本功最佳 练习方式——对镜练习
25
团体活动
• 小组活动 • 交流结束,进行“优点大轰炸”,每位成员 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赞美,越多越好,看谁 得到的称赞最多
交谈的艺术
环境的干扰
时间不足
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自己是否宁可听具体明确的事情,也不想 听不切实际的话?自己懂得听吗?
别人讲话的时候,自己会想若有机会,自己 要说什么?
倾听的提升
1、完全的漠视
第一层 第五层
第二层
5、专业咨询的听
2、假装在听
第四层
3、选择性的听
第三层
4、积极同理 性的听
影响倾听的细节

心理学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

心理学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

心理学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指人们在交往和互动中所保持的一种心理和空间上的距离。

它是一种无形的界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与他人的关系和沟通的程度。

不同的文化和个人有不同的安全距离需求,但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

安全距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提出,他通过观察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和反应,总结出了四种常见的安全距离区域:公共区、社交区、个人区和亲密区。

公共区是指人们在大型聚会或公共场所中保持的距离,一般为3米以上。

在这个区域内,人们主要是为了避免与陌生人发生接触,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和隐私。

社交区是指人们在社交场合中所保持的距离,一般为 1.2-3米。

在这个区域内,人们可以进行一般性的交流和互动,例如聊天、打招呼等。

在这个距离上,人们可以保持一定的身体接触,但仍然保持相对的距离。

个人区是指人们在与朋友、家人等亲近的人交往时所保持的距离,一般为0.5-1.2米。

在这个区域内,人们可以进行更为亲密的交流,例如握手、拥抱等。

在这个距离上,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情感,但仍然保持一定的距离。

亲密区是指人们与伴侣、亲人等非常亲密的人交往时所保持的距离,一般为0-0.5米。

在这个区域内,人们可以进行更为亲密的身体接触,例如接吻、拥抱等。

在这个距离上,人们可以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和呼吸,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安全距离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效地沟通。

如果我们违反了他人的安全距离,可能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或受到侵犯,导致交流的失败。

因此,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安全距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交场合中,安全距离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东方文化中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保持距离,而西方文化中更加注重直接的身体接触和亲密的交流。

因此,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我们需要注意对方的安全距离需求,并尊重和适应他们的习惯和观念。

在特殊的情况下,如疫情期间或疾病传播时,安全距离更是至关重要。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关于人际关系总结人际关系是有害的,有时甚至会对人际交往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搞好人际交往呢?首先应排除妨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各种不良因素。

影响人际交往的不良因素主要有:(1)相处距离,首先是空间距离。

在同一办公室、同一场合、同一活动圈内,都容易因经常相遇、接触、沟通、互相帮助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友谊关系。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于交往双方相互吸引产生的相互接纳,发现对方的思想、态度、兴趣、为人处事等有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地方,于是继续交往与沟通,在继续交往与沟通中达到进一步的相知,从而结为知交。

(2)一个人的品格、能力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

人们都羡慕优良、能力出众的人。

真诚、坦率、乐于助人、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对人有吸引力;能力较强的人,容易引起他人的敬佩感,自愿与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喜欢精明又有小缺点的人,心理学上称此现象为“仰巴脚效应”。

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经心犯点小错误,不仅不影响他的优点,反而使人觉得他也和常人一样,会犯错误,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产生安全感。

(3)由交往而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重要的条件是交往双方的相互吸引。

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热情、羡慕,而另一方却表现冷漠、蔑视,就不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引起交往双方相互吸引的因素是双方的相似与互补。

除了相似与互补能够导致交往双方相互吸引外,还有仪表也是一个因素。

一个相貌举止端庄大方、谈吐优雅不俗的人,给人形成的第一印象总是良好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量,使人愿意与之继续交往,并对其言行多从好的方面设想、解释。

这就有助于双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

它包括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识知和对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人际知觉所认知的对象是人际关系。

人际知觉的良好印象会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第1页共13页展;相反,人际知觉印象的不良,则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起阻碍破坏作用。

人际交往中的四种空间距离

人际交往中的四种空间距离

人际交往中的四种空间距离篇一: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人与人之间有着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界限,这就是个人领域的意识。

因此根据空间距离不同,也可以推断出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

一般说来,交际中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亲密距离亲密距离在45厘米以内,属于私下情境。

多用于情侣,也可以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知心朋友间。

两位成年男子一般不采用此距离,但两位女性知己间往往喜欢以这种距离交往。

亲密距离属于很敏感的领域,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轻易采用这种距离。

2.私人距离私人距离一般在45~120厘米之间,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易接触到对方身体,这一距离对讨论个人问题是很合适的,一般的朋友交谈多采用这一距离。

3.社交距离社交距离大约在120~360厘米之间,属于礼节上较为正式的交往关系。

一般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

4.公共距离公共距离指大于360厘米的空间距离,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

在商务活动中,根据其活动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和保持合适的距离是极为重要的。

篇二: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

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

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

在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被试验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

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就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

初次见面礼仪

初次见面礼仪
➢恋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距离,不是隔离,不是隔阂,而 是在行动上、感情上、交往中,不 宜过于亲密,否则容易因爱生恨。
➢夫妻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夫妻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太远了, 关系难免冷淡;但太近了,也容易 随便,随便了,也就乏味了,一乏 味,便容易产生厌倦。
人与人之间,只有彼此保持一段 距离,那么我们的关系才能更融
人们是不愿在陌生环境下选择背对其他人 入座的 ,因为当你坐在前面就会失去对 后面情况的控制,所以人们会比较喜欢坐 在能够通览全局的靠后的位置,所以选择 坐在后排的人会比较多。
2、一整排长椅子空着,你会 选择什么位置?
选择坐边 上, 42
选择坐中 间, 18
分析结论——
数据显示,人喜爱逗留的 空间是有边界的区域,因 为边界给个人空间划定出 领域,使个人空间受到庇 护。
第三个人则选择与前两个人不对面 并与车开动方向一致的位置5,这样可 以更舒服,腿也能伸开,而且还能避免 面对面产生的对抗感;
第四个人就没那么幸运了,他通常 只能选择与第一个人相对的位置1而坐;
剩下的两个位置,外侧的、与车开 动方向一致的6通常会先被选走;
最后一个人只能坐在另一侧中间的 2。
在餐馆人们选择位置的频度 (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
国家领导人在握手
运动员们在握手
国家领导之间在握手
领导和下级之间在握手
商人们在握手
艺人们在握手
握手礼的作用(作业)
1、能体现交往双方对对方的态度 2、能体现人们的礼仪修养 3、能促进人们的交往
握手礼的使用规范
1、时机 2、姿势 3、顺序 4、力度 5、时间 6、目光 7、接触位置 8、表情 9、语言
另一种为正常状态(75—100厘 米),是两人相对而立,指尖刚 能相触的距离,此时身体的气 味、体温不能感觉,谈话声音 为中等响度。

人与人相处的安全距离

人与人相处的安全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无论是朋友、家人还是工作伙伴,都需要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被称为人际交往距离,是一个相对固定且合理的空间范围。

不同的人际关系可能需要的距离有所不同,但通常来说,安全距离的范围在50-500厘米之间。

对于具体的安全距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个人空间:每个人的个人空间需要不同,一般来说,亲密的朋友或恋人可能会离得比较近。

然而,即使是这些亲近的人,也不能过于亲密,要尊重彼此的个人空间。

2. 社交距离:通常用于维持一般的社交关系。

在这个距离内,人们可能互相握手或点头致意。

这个距离的范围大约在1到3米之间。

3. 公众距离:在公共场合,如公共交通工具或公共场所,人们保持的距离可能会更远。

这个距离的范围大约在3到5米之间。

当我们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在这个空间范围内,双方都能感到舒适和安全。

然而,有时我们的感受可能并不一致。

虽然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个相对的概念,但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情绪状态、舒适偏好以及共享的情感纽带等。

然而一般来说,理解人与人相处的安全距离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它可以避免许多由于误解或冲突导致的尴尬局面。

同时,理解和尊重每个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也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来处理个人事务或休息。

忽视这一点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冲突。

此外,保持适当的距离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过近的距离可能会使我们过于关注自己的需求而忽视他人的感受,而过远的距离则可能会使他人感到被忽视或被排除在外。

总之,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一种人际关系策略,有助于建立健康、互惠的关系。

无论是在家庭、友谊、工作还是其他社交场合,我们都应该尊重彼此的空间和感受,并努力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以促进良好的沟通与理解。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建立更深入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奥尔特曼和泰勒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下面是给大家搜集整理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定向阶段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

在熙熙攘攘的人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是同任何一个人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是对人际关系的对象有着高度的选择性。

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具有某种会激起我们兴趣的特征的人,才会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在一个团体中,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将这些人放在注意的中心。

注意也是选择,它本身反映着某种需要倾向。

比如在我们选择恋人时,某些与我们观念中理想的情人形象相接近的那些异性,尤其会吸引我们的注意。

与注意不同,抉择是理性的决策。

而注意的选择是自发的,非理性的。

我们究竟决定选择谁作为交往对象,并与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要经过自觉的选择过程。

只有那些在我们的价值观念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我们才会选作交往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对象。

初步沟通是我们在选定一定的交往对象之后,试图与这一对象建立某种联系的实际行动。

目的是对别人获得一个最初步的了解,以便使自己知道是否可以与对方有更进一步的交往,从而使彼此之间人际关系的发展获得一个明确的定向。

由于初步沟通实际上是试图建立更深刻关系的尝试,因此,尽管我们所暴露的有关自我的信息是最表面的,但我们都希望在初步沟通过程中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便使以后关系的发展获得一个积极的定向。

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其时间跨度随不同的情况而不同。

邂逅相遇而相见恨晚的人,定向阶段会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完成。

而对于可能有经常的接触机会而彼此又都有较强的自我防卫倾向的人,这一阶段要经过长时间沟通才能完成。

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彼此探索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正式交往模式。

在这一阶段,随着双方共同情感领域的发现,双方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也逐渐增加。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效应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效应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效应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效应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范文,网,效应,距离,空间,人际交往,,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个人礼仪中查看更多范文。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

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

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

在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被试验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

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就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1、亲密距离。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近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

其远范围是6英寸到18英寸(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之前,两个人(尤其是异性)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

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可以不拘小节,无话不谈。

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会自讨没趣。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关于人际距离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关于人际距离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关于人际距离理论,认为人物之间是以空间距离为基础形成人际关系的,这种关系可以量化,也可以定量化。

人际关系与距离成正比,即距离越近,人际关系越深,而距离越远,人际关系越浅。

霍尔在研究中指出,距离的具体程度将决定态度的质量。

根据此理论,当人们的距离越近或大于1.2米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通过了解距离的重要性,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同事或朋友之间的关系运用霍尔的人际距离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构建社会关系,分析促进社会关系质量和积极因素。

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调节距离,减少错误和冲突。

关于人际距离的说法

关于人际距离的说法

关于人际距离的说法
人际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身体接触、和谐互动等方面的距离感知和行为表现。

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际距离的观念和实践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关于人际距离的一些常见说法:
1. 身体接触距离:人们在互动中对身体接触的需求和接受程度不同。

有些文化中,人们习惯保持一定的身体距离,如握手、拥抱等,而在其他文化中,更倾向于接触和身体亲密。

2. 社交距离:社交距离是指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和情感距离。

有些人喜欢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只与熟悉的人分享内心感受,而另一些人则更愿意分享更多个人信息和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3. 文化差异:人际距离的观念和实践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

例如,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普遍意识到保持一定程度的尊重和谨慎,表现为更大的人际距离;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开放、亲近,表现为较小的人际距离。

4. 公共场合距离:在公共场合,人们普遍希望保持一定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在排队、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情况下,人们会尊重彼此的空间,避免侵犯他人的个人距离。

总之,人际距离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概念,受到文化、社会背景和个人喜好的影响。

了解和尊重他人的人际距离需求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人际关系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人际关系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人际关系的功能作用有哪些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他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人际关系的功能作用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人际关系的功能1. 获得信息功能:古语言:生命有限,知识无限。

通过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各种方式迅速获得信息,交换更多的思想、认识更多的人。

2. 自知、知人功能:人是以他人为镜,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的,离开了交往的对象或可供比较的对象,就失去了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鉴自己的镜子。

同时,人还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形象。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其处世、为人、思想、言行总要反映到别人的头脑中,形成别人对自己的各种看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和议论,这对于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是有好处的。

人际交往范围越大、接触的人越多,也就越能了解更多人的品行,这有助于使我们头脑丰富起来,避免简单化和克服片面性,人生的许多经验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

3. 自我表现功能:人总是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理解自己、信任自己,通过扩大社交范围为个体的自我表现提供了现实性,为个体的才能得以发挥、抱负得以如愿以偿提供了可能性。

4. 人际协调功能:人际交往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协作的产物,个人在自然面前是软弱的,而集体的力量则是无穷的,正是通过社交,使单个的、孤立无援的个体,结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来共同征服自然。

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调动各方面的智慧。

5. 社会化的功能:人一出生就落入人际交往之中,首先依赖父母的照顾,提供生长所需要的食物、衣着、爱抚、关怀等,同时,也要接受父母和其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围环境的需要。

所以,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

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更为重要的是同伴交往,它对人产生的影响更大,甚至会超过老师和父母的影响,因为这种交往是一种平等地位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分析结论——
无论何时何地人都需要有一个能受 到保护的空间 ,尤其是公共场合, 心理学上把这个空间叫做“人际气 泡”。而且这个气泡会随接触的人 不同而改变大小,面对陌生人时这 个气泡相对熟人来说会更大。每个 人都不想别人侵犯自己的个人空间, 所以在公共场合选择位置时都尽量 远离被打扰到。
另一种为正常状态(75—100厘 米),是两人相对而立,指尖刚 能相触的距离,此时身体的气 味、体温不能感觉,谈话声音 为中等响度。
社会距离:指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表现的距离 接近态为130—210厘米,通常为一 起工作时的距离,上级向下级或秘 书说话便保持此距离,这一距离能 起列传递感情力的作用。
正常态为2l0—360厘米,此时可 看到对方全身,在外人在场下继 续工作也不会感到不安思考
“领域性” 是从动物的行为研究中 借用过来的,它是指动物的个体或群体 常常生活在自然界的固定位置或区域, 各自保持自己一定的生活领域, 以减少 对于生活环境的相互竞争,这是动物在 生存进化中演化出来的行为特征。
人的距离保持
人类的个人空间 1. 可以随身携带 2. 有肉眼看不见的界限 3. 以身体为中心 4. 对侵入行为进行躲避 或抗议 动物的领地 1. 地点比较固定 3. 以家族为中心 4. 与入侵行为斗争或逃避
4. 公众距离
亲密距离:指与他人身体密切接近的距离
接近状态:指亲密者之间发生的爱 护、安慰、保护、接触、交流的距 离,此时身体接触,气味相透;视 觉过近,反而分辨不清。
正常状态:(15—45厘米),头脚部 互不相碰,但手能相握或抚触对方。 在各种文化背景中,这一正常距离 是不同的。
个人距离:指个人与他人间弹性距离 一种是接近态(45—75厘米), 是亲密者允许对方进入的不发 生为难、躲避的距离,但非亲 密者(例如其他异性)进入此距离 时会有较强烈反应。
8 8 13 13 18 18
4
9 9 14 14 19 19
5
10 10 15 15 20 20

门 口
16 16

2、一整排长椅子空着,你会选择什么位置? A、中间 B、边上
3、如果这一长排座位的一边已经有人,你会选择什么位置坐下? A、远离这人的另一边坐下 B、靠近这人的旁边坐下
调查结果——
~互动 ~
车厢座位你选哪一个?
4 6 2
1
3
5
根据研究发现:
在面对面的两排空座位前,第 一个人通常会选择靠窗并与车开动方向 一致的位置4; 第二个人则选择与第一个人对角的 3,也就是离他最远的座位,这就是保 持安全距离原则,即不对面原则; 第三个人则选择与前两个人不对面 并与车开动方向一致的位置5,这样可 以更舒服,腿也能伸开,而且还能避免 面对面产生的对抗感; 第四个人就没那么幸运了,他通常 只能选择与第一个人相对的位置1而坐; 剩下的两个位置,外侧的、与车开 动方向一致的6通常会先被选走; 最后一个人只能坐在另一侧中间的 2。

2、一整排长椅子空着,你会选 择什么位置?
选择坐边 上, 42
选择坐中 间, 18
分析结论——
数据显示,人喜爱逗留的空 间是有边界的区域,因为边 界给个人空间划定出领域, 使个人空间受到庇护。
3、如果这一长排座位的一边已经 有人,你会选择什么位置坐下?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39
2. 界限处有标记(粪便、尿液等)
二 不同的关系,不同的空间 距离
就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 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 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霍尔博士划分 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 的关系相称。
人类的与“领土”有关的距离有以下四种
1. 亲密距离 2. 个人距离 3. 社会距离
自修教室座位选择
1、当你走进一间空教室自习,你会选择以 下哪个座位?
远 离 门 口
2
3 12
10
5
31
1
7
靠 近 窗 户
9
分析结论——
个体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 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 。所 以在选座位时,大家通常会选择远离门口、 靠近窗户的位置,这样可以保持个体一定 的私密性,不受到别人的干扰。 人们是不愿在陌生环境下选择背对其他人 入座的 ,因为当你坐在前面就会失去对后 面情况的控制,所以人们会比较喜欢坐在 能够通览全局的靠后的位置,所以选择坐 在后排的人会比较多。
公众距离:指演说、演出等公众场合的距离 接近态约360—750厘米,此时须提高声音说话, 能看清对方的活动。 正常态7.5米以上,这个距离已分不清表情、声音 的细致部分,为了吸引公众注意,要用夸张的手 势、表情和大声疾呼,此时交流思想主要靠身体 姿势而不是语言。

距离产生美的成因分析
没有距离,便没有美。美,依赖于 距离来塑造。
朋友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太远了,就不成为朋友;太近了, 不分你我,不分彼此,不分原则, 久必生厌;真正的朋友,应该不远 不近,不亲不疏,不分不离,让各 自都有自己的空间和秘密。
恋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距离,不是隔离,不是隔阂,而 是在行动上、感情上、交往中,不 宜过于亲密,否则容易因爱生恨。 夫妻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夫妻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太远了, 关系难免冷淡;但太近了,也容易 随便,随便了,也就乏味了,一乏 味,便容易产生厌倦。
人与人之间,只有彼此保持一段 距离,那么我们的关系才能更融洽, 因为距离产生美!
总结、把握好“空间距 离”
根据美学的审美距离论,审美主体要获得最佳的 审美效果,还必须使主体和客体之间保持合适的 空间距离。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说明距离太近,就领略不到事物的整体 美。如果距离太远,看不清事物的细微之处也难 以欣赏事物的美。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总是 处在一定的空间距离的位置关系上,这种空间关 系在特定的环境中传递着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 在友好时接近,在对立或关系疏远时保持一定距 离。所有这些都说明:在审美活动中保持适当的 空间距离是必要的,必须把空间的远与近有机地 结合起来。
在火车站人们等车时选择的位置 (依托的安全感)
在餐馆人们选择位置的频度 (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
人际关系与 空间距离
问卷调查
+
心理学理论
Part
1:问卷调查
1、当你走进一间空教室自习,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座位?
讲台 门 口
1 2 3 4 5
1
6 6 11 11
2
7 7 12 12 17 17
3
Part
2:心理学理论
一.“私人空间”
所谓“私人空间”,是指环绕在人 体四周的一个抽象范围,用眼睛无法看 清它的界限,但它确确实实存在,而且 不容他人侵犯。
无论在车厢或电梯内,你都会在意他人与 自己的距离,当别人过于接近你时,你 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位置来逃避这种近 距离的不快感。但是当狭小的空间挤满 了人时你就很难改变,于是就只能以对 其他乘客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忍受心中的 不快,故而看上去神态木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