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教学案例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选自数学(基础模块)下册 7.1.2 节,内容包括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及应用,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及应用。本节课是 学习平面向量基本概念之后的一节比较重要的课 ,通过类比数的运算, 研究向量的运算及 运算律,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向量的加法更是后续学习的铺垫 , 因为向量加法运算是平 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加法、向量减法、 向量数乘运算以及它们之间的混合运算 ) 中最 基本、最重要的运算 , 减法运算、数乘向量运算都可以归结为加法运算。由以上分析,我 得出这样的认识,本节课教学内容应该是关于向量的理论知识体系中,比较靠前的、起 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知识环节。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我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如 下: 知识目标:
① 理解向量加法的含义,学会用代数符号表示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② 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学会求作两个向量的和; ③ 掌握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运用它们进行向量运算; 能力目标: ① 观察能力:学会观察已知图形中的向量,判断哪些向量相等、相反、平行、共线,
哪些向量是已知向量的和向量等等;
② 运算能力:学会将两个(或多个)向量合成为一个向量,或将一个向量拆分为两
个(或多个)向量;
③ 应用能力: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够运用向量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① 有意识地保护和调动好学生愿意学习数学的心情,营造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情绪 氛围,使其产生热爱数学学习的积极心理;
② 努力运用多种形象、直观和生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主动 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使学生产生“我努力,我能行”的乐观 心态;
③ 通过例 3 实际应用问题的教学,使学生产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价值取向和理论来源 于实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三、教法、
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能力发展为目
- 1 -
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观念;
(1)求作两个向量和向量的法则;( 2)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1) 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
(2) 求向量和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区别和联系。
标”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问题导引,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并结合多 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提高观察、归纳、分析的能力; 弓I 导学生自
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决,学会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具有“用数学”的意识,尝试着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
问题1:向量的概念、表示法?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
我们知道,数能进行运算,因为有了运算而使数的威力无穷.与数的运算类比,向量能 否象数与式那样进行加法运算?如果可以,两个向量的和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 点。 (二) 实验探究,启发新知 探究1:王涛同学从家中(A 处)出发,向正南 方向行走500米到达超市(B 处),买了文具后,又沿 着北偏东60°角方向行走200米到达学校(C 处),则 王涛同学这两次位移的总效果从家(A 处)到达了学校(C 处)。
学生:回答AB + BC =AC 老师:板书AB + BC =AC .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物理问题入手,位移的合成体现了 “首尾相接”的两个 向量如何相加;同时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向量的应用价值,通过学
生所熟悉的位移和的求法,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探索目标,使得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从学生熟悉的物理问题入手, 直观的问题中观察、体验,形成对向量加法概念的感性认识,为突破
分散教学难
探究2:如图,橡皮条在两个力F i 、 F 2的
作用下,沿着GC 方向伸长了 E0; 撤去F i 、F 2,用另一个力F 的作用在橡皮 条上,使橡皮条沿着相同的方向伸长相同 的长度,标出相应的点,并描出力的方向 和大小(拉伸的长度)。
思考:
F i 、
F 2和F 之间有什么关系? S3
【设计意图】 加。学生在具体、
力的合成体现了共起点的两个向量如何相
难点奠定基础。
结论:位移和力都可以看成向量,从物理的角度,力F和位移AC都得到相同的效果, 我们把它们称为合力和合位移,从数学的角度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两个向量相加.那么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如何定义两个向量的加法呢?
向量加法定义的探究
问题2:对于任意的向量a,b,如何定义向量的加法1+b ?(学生阅读教材)
(1)已知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a,BC=b,则向量AC叫做
向量a,b的和.记作:a+b,即a+b U AB+BC^AC .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
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教师板书:a + b = A B + BC = AC
强调:首尾相接,起至终
(2)在平面内过同一点O作OA=NOB=百,则以向量首、百为邻边构造平行四边形OACB, 则以O为起点的对角线向量OC即首与百的和.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教师板书:a + b = OA + OB = OC
强调:起点相同,对角为和
注意:两向量的和向量仍是一个向量。
图6
【设计意图】:对于此环节,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是直接给出定义,事实上,学生通过引入环节的活动可以初步认识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在比较讨论中进一步掌握两种形式的特点。
思考:两向量共线时的向量和如何?
教师:(提示学生考虑)某人从A到B,再从B按原方向到C,则两次的位移和为什么?
学生:画图验证
教师:指导学生,并用多媒体展示,强调共线向量满足三角形法则。
两个向量共线时;(1)共线同向:(2)共线反向: